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
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看看下面关于孔雀东南飞的教案吧!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1】
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经过近两个星期的准备,今天,我们在这里用各自的方式演绎古典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故事。
那么他们是如何演绎这个故事的?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的怎么样?我想看完同学们的表演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好!请看第一场《遣归》
(生介绍)
导演:从杰
演员:从芹 饰刘兰芝 从杰 饰焦仲卿
曲燕 饰焦母 旁白:孙飞
第一幕:相恋
〔形式:哑剧〕
生旁白: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初,他们很幸福。
兰芝听门外声响,轻轻出门,于池边小路徘徊等待仲卿,久等不来。
仲卿从后轻手轻脚上,轻拍兰芝肩;兰芝故作生气,与仲卿闹别扭,不听仲卿反复解释,后兰芝敲了仲卿一下即跑走,仲卿跟上。
第二幕:婚后
〔形式:哑剧〕
〔背景音乐:小提琴协奏《梁祝》〕
生旁白:婚后的兰芝贤慧勤劳,每天都忙到深夜,天刚亮,又早起做饭。
深夜,兰芝倚烛刺绣,天明,兰芝吹灭蜡烛,出门做饭。
〔生配乐表演〕
第三场:逼归
〔形式:话剧〕
焦母:(拄拐上)(吼)兰芝,你死哪去了,还不赶快做饭?
兰芝:(低眉顺眼)婆婆,我这就给你端饭,今天,咱们吃面汤。
焦母:(脸孔朝天)面条太滑。
兰芝:(委屈求全)那……咱们吃包子。
焦母:(顿拐)包子太腻。
兰芝:(声音哽咽)那……吃饼
焦母:(白了兰芝一眼)不行。烙饼太硬
兰芝:(泪水溢满眼眶,强忍不流)那婆婆,你想吃什么,我去做。
焦母:(怒斥)算了吧,你个笨婆娘,我们焦家怎个娶了你,连饭都做不好,算了,快去……
兰芝黯然而下。
第四幕:请归
〔形式:话剧〕
兰芝独坐闺房饮泣,仲卿接信回家,听兰芝诉别。
兰芝(停止啜泣,哽咽):我要走了,不是我不想呆,……只是……婆婆对我不满意,我不能等着被赶走,还是让我自己提出来吧。
仲卿(声音宏亮):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吧。
兰芝仍啜泣不语。
师:好,第一场表演结束,他们表演的怎么样,哪位同学毛遂自荐来评论一下?
生甲:我认为他们表演得很不错,焦母的扮演者把焦母的蛮横、专制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乙:我认为刘兰芝的表演也挺好,把一个善良、委屈求全的兰芝生动地再现在我们眼前。
生丙:我认为焦仲卿的表演似乎不大到位。特别是他声音宏亮地说“你别走,让我去跟母亲说”,这一句话说得口气很硬,不符合仲卿软弱的性格,如果焦仲卿这么刚强,那么还会有“自挂东南枝”的悲剧发生吗?(下面有掌声)
师:看来同学们不光是看热闹,还真看出了点门道,点评非常到位;接下来,请欣赏由高二·五班姜春美导演的第二幕《誓别》
第二幕:《誓别》配乐诗朗诵
〔大屏幕显示音乐背景:Powerpoint制作化蝶的画面〕
〔配乐:古筝《梁祝》〕
导演:姜春美
演员:荣桂饰焦仲卿 王巧丽饰刘兰芝
刘兰芝: 焦仲卿:
女〕山那边, 男〕夜的那头
你在想我 我在想你,
机杼旁困顿的身影 在梦的小舟里飘荡
纺织娘的唱鸣, 弱小的身躯
是我疲惫的声音 能否承受繁重的劳累
夜幕下的星星 刚韧的性格
是你眼睛流放的精莹 能否经得住母亲的苛刻
女〕你知道 男〕我明白
你的心胸是我停泊的港口 你是我永久的天堂
母亲的斥责只是我一时的心痛 我是你渴望的归航
在晨曦夜风里, 可是,你的泪水
我只在乎你 是拂动我心弦的乐章
女〕你也说了, 男〕是啊,我选择,我无悔
你是风儿我是沙, 那西去的马车碾落尘土
你是磐石我是蒲苇 那归去的大雁衔取红叶
蒲苇如丝磐石无移 我希望
地老天荒是我们无悔的选择 你就是我永远的梦乡
女〕母命如山 男〕坚持住,兰芝
母亲的眼神 面对母亲的严厉
是我们畏惧的剑光 我无语,
婆婆的挑剔 面对你的委屈
是我们胆怯的盾牌 我无语
我们的明天 我们的明天,
是阴天还是雨天? 是啊,阴天还是雨天?
女〕我走了, 男〕你走了,
是我自己请求走的, 我亲自送你走的,
我不能允许 走得那么忧郁,
被驱赶的梦魇 走的那么凄离,
别了,仲卿 兰芝
你的美好, 别放弃我,
你的记忆 别放弃我,好吗?
我的心事, 你忘了吗,
我的愁绪 我就是你永久的天堂
就让我们在记忆里面寻找欢笑 你就是我永远的归航
女〕命运,命运 男〕命运,命运
是我们的命运 是上天的安排
斩断了所有的情分 离间了我们的姻缘
在源源不断的清溪中, 在青山掩翠的高山里,
那对鸳鸯鸟 那株情侣松
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甜蜜 就是我们握手来生的印证
〔合〕轻轻的风儿吹走了梦的思绪
柔柔的水儿带走了心的路途
你的脆弱交给我,
〔男〕我宽阔的肩膀
〔女〕我温暖的双手
〔合〕就是你明天的搀扶
师:欣赏完这优美的配乐诗朗诵,请同学们也来一点精彩点评。
生甲:这种内心独白,直接把我们带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的坚韧。这么美好的爱情却遭到焦母的棒杀,让我们真正的痛其所痛,恶其所恶。
生乙:我觉得女同学朗诵感情充沛,让我们感受到兰芝如泣如诉;男同学比女同学朗诵“稍逊风骚”,把一个文弱小吏变成了一个豪气冲天的大丈夫。
生丙:两位同学的表演各自为战,表演有一些呆板,最好能有一些眼神的交流,动作的变化。这样才能和这首优美的诗珠连璧合。
师点评:同学的眼光都是雪亮的,既看到了优点:形式的多种多样,激发同学们的观看兴趣;也看到了不足,有些同学不能把握住仲卿的软弱、兰芝的忠贞以及焦母的蛮横这些性格特点。但是,尽管这第一只小板凳做得不够精美,但我相信同学们肯定会把第二只、第三只做得会“更上一层楼”。
师 :故事正在一点一点的展开,接下来,高二·六班同学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请看第三场《抗婚》
〔大屏幕显示〕导演:从英、江雅萍
演员:从英饰焦仲卿 宋晓娜饰刘兰芝
孙冬饰刘兄 从婷钰饰刘母
旁白:孙飞
古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汉代建筑,为灰色的瓦房;气氛:沉闷压抑〕
刘母:(抚兰芝背)(柔声)兰儿,咱们已经回绝了县令的好意,难得太守家也派人来提亲,你就答应了吧!
兰:(眼含泪水)我刚回来时,仲卿还曾一再嘱咐过我,我们发过誓永不分离。今天如果答应了,岂不是违背了当初的诺言。娘,您还是帮我回绝了吧!
母:哎!真是乱透了。难为我可怜的兰儿了。(刘母拭泪下)
兄:(大模大样上)母亲,怎么样?
母:(摇了摇头)
兄:这下可糟了。(进房,坐下,跷腿)妹子,县令家派人来提亲,按你的意思是不答应了?太守家派人来提亲,你还是一口回绝?
兰:(低头,小声)是……
兄:(瞪眼)(大声)你真是愚蠢至极,你回来多日,那个焦仲卿找过你了?……本来你被送回来就够让人笑话的了,你就算不为母亲和我想想,也该为你自己想想……
兰:(仍低头)兄长说得--有道理……
兄:(心满意足)哎,这才是我的好妹子(出房)
现代版
〔由大屏幕显示背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节奏:明快〕
焦仲卿与刘兰芝手挽手过。
刘兄从背后上,粗鲁地将二人分开。
刘兄:嗨!小子,你也不掂量掂量自已几分几两重,一个小小的的哥也敢追我妹妹?
(转身对刘兰芝,并用背把焦仲卿与刘兰芝分开)
妹妹,你说你,放着好好的局长公子看不上,却看上了这么个无产阶级。
〔配乐任贤齐《赶不走》〕
焦:如果我有一千万,我就能买一栋房子。
我有一千万吗?没有。 所以我仍然没有房子。
如果我有翅膀,我就能飞。 我有翅膀吗?没有。
所以我也没办法飞。
如果我只能爱一个人?是的,我能,如果非要给这个时间加上一个期限,我愿意是一万年。
〔焦仲卿与刘兰芝作深情状〕
〔刘兄一旁反复做出发怒、不屑、无赖斥骂状态。〕〔形式:哑剧〕
兰芝:(大声)听见了没?哥,别再跟我提那个税务局长的儿子,不就是有几个钱吗?要嫁你嫁。(转过头来)仲卿,走,我请你吃饭。
刘兄:小子,你等着,要么给我拿两万块彩礼,要么给我赶快走人。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焦:(不理刘兄)(深情望着兰芝)吃什么?
芝:吃海鲜。
〔仲卿挽兰芝坚定地走了〕
〔刘兄一人晾在台上,继而叹气而下〕
师:一场戏剧,两种结果,那么你认同哪一种结果?
生:(齐声)第二种。
师:如此一致的选择,可以陈述一下理由吗?
生:有情人终成眷属,爱要越挫越勇
师:哪一种结局更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生:当然是第一种了。
师:面对这两种结局,你的感触是什么?
生甲:封建礼教是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魁祸首。
生乙:不论什么时代,人们都有对爱情忠贞的追求。
生丙:岁月如流水,源源不断,逝者如斯,几千年的抗争、几千年的碰撞,人们终于可以放开自己的心扉,大胆说出心中的所爱。我们幸运我们生活在这个自由民主的时代。
师总结:
从《卫风·氓》中的弃妇到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到曹禺的戏剧《雷雨》中侍萍的怨愤,从刘兰芝的自赴清池到巴金《家》中鸣凤之死,无不呐喊出对封建专制的抗争、对爱情自由的向往。
由以上几幕剧,我们对人物性格、故事主题有了深刻地了解;希望我们这堂课能抛砖引玉,在这个基础上,同学们回去自编第四幕《殉情》,做出精美的“第二只小板凳”。
教后感:远离了那个沉闷的年代,淡漠了自由的概念,而今的中学生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地为悲惨的故事所感动,学完了《孔雀东南飞》,学生们的反映只是盖上书本,唱着“你伤害了我,却一笑而过”,根本无关痛;而在这节活动课上,学生们在自已编剧、自己表演的过程中,却深刻地领悟了课本中所要揭示的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剧中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乐在书中,学在课堂”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高中语文第三册还没有涉及到有关戏剧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补充讲解了一些戏剧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全班学生从写剧本做起,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进行排练表演。学生们对这一课程类型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能动性。
当然,相对于“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传统授课方式,这种课程类型不是我们常常接触的,所以摸着石头过河,难免有失误之处,比如说灯光效果、音响效果不是很到位,一些戏剧语言不是非常符合人物性格特点。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
教后评记:随着古典作品滚滚涌入中小学语文新版教材,如何教好它们,亟须认真研究,大胆实验。这节课进行了初步尝试,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变教坛为舞台,调动和满足学生自我表现的强烈欲望。有声有色,又有鲜明的目的:引导学生进入华章意境。二是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到学中演,演中学,达到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目的。
《孔雀东南飞》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线索,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加深理解赋、比、兴和浪漫主义手法在抒情上的艺术效果。
3、落实实词,侧重于一词多义、偏义复词、古今异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导语
导语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她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同坟台。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如“白蛇传”、“梁祝化蝶”、“牛郎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田螺姑娘”等。
导语二:在标题下面写下两行字:一个断人心肠的故事,一曲唱绝千古的悲歌。其实文章就是一曲悲歌,一段悲剧“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大家熟悉的感天动地的梁祝化蝶就是这种悲剧的延续,而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悲剧并没有随着古人沉痛的悲告而终结,劳燕分飞的《钗头凤》仍在上演着……
投影:陆游《钗头凤》,师生齐读,简介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悒鲛销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个叫沈园的地方,一个叫陆游的诗人,娶了一个叫唐婉的女子,伉俪相得,琴瑟相和,好一对神仙眷属。然而,这一切,并不随陆母之意,逼迫夫妻离异。几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邂遇唐婉,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词成《钗头凤》一首,唐婉和之。不久,唐婉抑郁而亡。”(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有着不同的不幸,我们的文章演绎的是怎样的一段爱情呢?让我们随着录音走进课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
二、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三、结合小序简介本文故事情节
开头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故事发生在汉代末年的建安年间,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四、结合注释朗诵课文,并归纳故事梗概: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种原因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求情无效,夫妻只得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谴丞为媒。兰芝因与仲卿有约,断然拒绝。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赶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的喜庆之日,刘焦二人双双命赴黄泉,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与其它中国民间文学几成千篇一律,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两人合葬,林中化鸟。(其它如《梁祝》中的“化蝶”、牛郎织女的“七夕相会”)
五、理清故事结构
开头两句: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第一部分:兰芝被遣(2~5自然段)——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夫妻誓别(6~12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告诫后人(32自然段)——故事的尾声
六、分析人物形象和对话
本文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的艺术形象,除了他们的悲剧行为外,对话在表现典型性格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刘兰芝:坚强、持重,自尊,果断,不为威逼所屈,也不为荣华所动。
“十三能……十六诵诗书”——知书达礼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自尊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举身赴清池”-果断
“新妇起严妆,”-镇定,庄重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2、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但比较懦弱,胆小怕事。
“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坚贞不逾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叛逆精神
3、焦母: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言人,是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典型;极端蛮横无理,一味独断专行。势利。
“何乃太区区”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义,会不想从许”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4、刘兄:反面形象,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此人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八、文章的表现手法
1、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2、铺陈排比的手法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谈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3、起兴和尾声
九、《孔雀东南飞》反映的民俗
了解《孔雀东南飞》所反映的汉末的民俗,可以加深同学们对此诗的理解。
1、婚俗中的寡妇再嫁
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主薄为媒来为儿子说婚。
被谴回娘家的刘兰芝,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求婚?且求婚者的身份较高,从文章的表现手来看,这主要是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由当时的婚俗决定的。
汉时,社会上对妇女的贞节问题不太在意,女人丧偶或离婚后,仍可再嫁,男子也不因娶这样的女人而羞耻。
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西汉名士司马相如就娶了守寡的卓文君;蔡文姬就嫁过多次;另据史书记载,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
到了汉末,婚姻十分重视门弟,县令、太守都为儿子向刘兰芝求婚,除上述原因外,也有门弟观念。
由于人们的种种私利原因,寡妇不嫁反而受到种种欺凌。
《潜天论。
断论著篇》讲,汉末那些欲守贞节,洁身自好的寡妇,如果遇到不仁不义的大伯小叔,不仁不义的兄长和弟弟,这些人有的是了聘礼(物),有的是为了钱财,有的是为了占有寡妇的儿子,就逼寡妇再嫁。
而那些寡妇为了抗争,有的在房中自缢而死,有的在嫁车上饮药而亡。
刘兰芝被兄长逼嫁,投入清水池,以死抗争,正是当时许多寡妇命运的集中反映。
2、七夕
七夕又称女儿节,乞巧节,这个节日大致开始于西汉时期。
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其中“初七”即指七夕,每逢七月初七,人们在白天和夜晚都举行传统的节日活动。
按汉时习俗,这一天要晒衣服和书。
乞巧习俗是伴随着有关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而形成的。
七月七日,为牛郎织聚会之夜。
这天夜里,妇女们张灯结彩,拿着各式各样的针,在庭院中摆列好瓜果来乞巧。
传说在祭牛郎织女时,能见到天河的白气和五彩颜色的妇女,就可得到吉祥。
乞巧主要是妇女的活动,所以又叫女儿节,她们希望借助神的力量使自己心灵手巧。
七夕晚上的另一项活动是守夜,人们对天下拜,并说出心愿,主要是乞富、乞寿,没有孩子的乞子。
守夜活动有不少男子参加,目的是为全家乞福。
牛郎织女的传说表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农民对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生活方式的向往。
3、坐具
诗中的“床”“榻”都是坐具。
床,最初只是卧具,后兼为坐具。
要了解“床”“榻”为坐具,需要先了解一下古人坐的形式。
先秦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跪坐形但直接跪坐在地上很不舒服,所以很早就有用席子来铺垫的习惯,就是所谓的席地而坐,即以席为 坐具。
坐时两膝着席,把臀部放在脚跟上。
这样,脚跟承受的压力太大,时间长了,就会酸痛。
估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感觉臀部坐在较矮的床上或榻上要比坐在脚跟上舒服,所以,大约在秦汉时期,床榻开始成为坐具。
汉时的床榻比较低,大约有今天的一市尺。
床,一般体积较大,比较笨重,大多是室内固定家具;榻,体积小较轻便,大多是待客的临时用具,使用时移出,过后收藏。
因此诗中有“移我玻璃榻,出置前窗下”句。
两个人合坐的榻叫合榻。
三国时,孙权曾召鲁肃,二人“合榻对饮”,不可理解成二人躺在床上喝酒。
到了南北朝,床榻作为坐具在南北方就极为普遍了。
今天仍有不少地方把小板凳叫“脚床”,可能就是坐具名称演化的结果。
4、交通工具中的牛车
诗中有“其日牛马嘶”句,牛车自古就有。
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
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
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
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
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
据《汉书》记载: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
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
但到了东汉后期 ,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
《晋书》记载:“其后稍见贵之(牛车)。
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
”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
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十、八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协作,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话剧。
附:《孔雀东南飞》学案
一、基础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1)乐府原是 的名称,后来演变成一种 名称。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为“ ”。
(2)乐府民歌大部分是 诗,善于通过 和 来塑造人物形象。在形式上,多是 诗。
(3)《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 编的 。它和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民间 诗,也被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它通过 和 的婚姻悲剧,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否(pǐ)泰 踯(zhí)躅 赍(jī)钱 磐(pán)石
B、徘徊(huái) 伶俜(pīng) 葳蕤(ruí) 公姥(mǔ)
C、遗(wèi)施 纨(wán)素 拊(fǔ)掌 便(pán)言
D、鲑(xié)珍 晻(yǎn)晻 摧藏(zàng) 窈(yáo)窕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大人故嫌迟 故: (2)谢家来贵门 谢:
故作不良计 故: 阿母谢媒人 谢:
知是故人来 故: 多谢后世人 谢:
(3) 何乃太区区 区区: (4)可怜体无比 可怜:
感君区区怀 区区:(5)再拜还入户 再拜:
(6) 却与小姑别 却: (7)好自相扶将 扶将:
(8) 堂上启阿母 启: (9)举手长劳劳 劳劳:
(10)处分适兄意 适: (11)自可断来信 信:
始适还家门 适: (12)便言多令才 便:
适得府君书 适: (13)渠会永无缘 渠:
(14)踯躅青骢马 踯躅: (15)赍钱三百万 赍:
(16)摧藏马悲哀 摧藏: (17)婀娜随风转 婀娜:
(18)晻晻日欲暝 晻晻: (19)奄奄黄昏后 奄奄:
(20)叶叶相交通 交通: (21)寡妇起彷徨 寡妇:
(22)汝岂得自由 自由:
4、理解下列句子中的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
(2)昼夜勤作息
(3)我有亲父兄
(4)我有亲父母
(5)逼迫兼弟兄
5、判断下列句式并翻译。
(1)为仲卿母所遣
(2)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3)仕宦于台阁
(4)嬉戏莫相忘
(5)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二、文本阅读。
1、熟读全诗,依照情节的发展,把全诗分成五部分,给每一部分拟一个简短的标题(如“兰芝被遣”)。
2、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2)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3)“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敌,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4)“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3、找出诗中运用铺陈排比手法的部分,体会其表达作用。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诗后的题目。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如何?”“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人从阁去 故
(2)新人工织缣 工
(3)未若故人姝 姝
(4)颜色类相似 颜色
2、体会“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的含义。
3、“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一句表达了“故夫”怎样的心情?
四、写作训练。
古往今来多少青年男女为爱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美好的爱情理想难以实现。结合文本谈谈造成这出爱情悲剧的原因。可以到阅览室、上网查找资料,也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字数在500字左右。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孔雀东南飞》教学教案10-07
《孔雀东南飞》的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 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的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教案10-07
孔雀东南飞节选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试讲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课堂教案10-08
孔雀东南飞获奖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