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苏教版初中物理课本教案
小编整理了有关初中物理教案,下面提供给大家参考!
第一篇《物质的物理属性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对质量的概念有进一步的认识;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体进行分类;能用密度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进一步掌握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量筒和天平测密度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复习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的情境中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测量石块和盐水的密度
教具和学具:托盘天平、量筒、形状不规则石块、水 、盐水、细绳、铅快、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实物)有两个体积相等、外形很像的铝块和铅块,你如何区分?
今天我们复习《物质的属性》。
哪位同学能把这章的主要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一下归类。
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复习重点和复习思路。
二、主要教学设计:
(一)质量:
问:(1)什么是质量?国际单位制中质量主单位?
例1:下图中物体质量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
投影演示:请一位学生到讲台演示使用天平测量一铁块的质量。
例2:调节过程和测量过程出现下图情况分别该怎么办?
第二篇: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备课组
课 题 浮 力 日 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教学难点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器材 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一. 复习: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计算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公式?
4.如图容器中有水,请说出A、B、C、
D四处的压强大小关系。
二.引入课题:
不会游泳的人掉到河里将会怎样?
但如果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
船、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等等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沉下水底,却有的浮上水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沉下去。
这现象学生较熟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板书: 浮 力
三、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
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
此时弹簧秤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多少?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秤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拉力,施力物体细线;另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石块静止不动说明: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受到的拉力+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由于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拉力的大小就是此时弹簧秤的读数。
所以石块受到的重力=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浮力。
弹簧秤两次读数的差就是浸没在水中的石块受到的浮力。
浮力=石块重-石块在水中秤的读数(也可叫做石块在水中时的视重)。
以上实验,说明浸入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浮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提问:浸没在水中的正方形木块,放手后竖直向上浮,它为什么不向左或向右,向前或向后运动?
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启发学生答出:立方体木块浸没在水中,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相对应的部位,距液面的深度相同,水对它们的压强相等。
因而它的左右两侧面和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木块不向前后、左右运动。
以上讲解可结合图进行。
总结、板书:
1.什么是浮力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液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2)一切浸在液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3)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
F浮=G-F'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2)提问: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木块)上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立方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如何计算?是否相等?哪个大?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结合画图讲解。
说明浸没在水中的立方体,由于上表面跟液面的深度小于下表面距液面的深度,所以它们受到水的压强不同。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大于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
上下表面面积相等,所以下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上的压力大于
上表面受到水的竖直向下的压力。
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3.物体的浮沉
提问: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为什么物体有的上浮、有的下沉、有的还可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地方?
演示:提示同学观察物体在水中运动情况。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铁块下沉。
把木块浸没在水中,放手后木块上浮。
把装有少量水并用胶盖盖严的小瓶(可用装青霉素的小药瓶,用注射器仔细调整瓶内水量或调整装入的细砂,直至可悬浮在水中为止)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小瓶可悬浮在水中。
教师结合实验,边讲边画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和悬浮的小瓶受力分析示意图,总结出浮沉条件。
让学生观察实验: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放手后上浮,最后浮出水面,漂在水面不动。
教师指出,木块漂在水面上时,只有一部分浸入水中,叫做漂浮。
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如何?
板书:"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液体对物体的浮力
即F浮=F'-F。
(2)物体在气体中也受到浮力。
"
学生讨论:浸没在水中下沉的铁块、上浮的木块、悬浮的小瓶各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大小关系如何?说明力的方向
下舍中学课时设计活页纸
教 学 内 容 学 生 活 动 备注 板书:"3.物体的浮沉
(4)漂浮:F浮=G--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教师说明: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初中物理课本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教学教案11-12
初中物理重力教案10-06
初中物理 电阻 教案12-29
初中物理变阻器教案12-30
初中物理功教案12-29
初中物理教案11-09
初中物理惯性教案10-06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10-06
初中物理《原电池》教案10-07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