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时间:2024-10-18 10:25:02 赛赛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通用1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地理《埃及》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通用13篇)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1

  [教学目标]

  (一)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二)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沙漠广布、气候干旱的特点,说明该国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的;联系埃及作为文明古国,说明该国是如何开展旅游业的。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四)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五)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提纲(板书)

  一、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埃及的地理位置

  难点: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教学方法]

  读图法、自学法、谈话法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建造陵墓。这些方锥形的巨大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现在,我们把这些陵墓所在的国度称为“金字塔之国”,那么,“金字塔之国”在哪里呢?

  方案②:展示“金字塔“景观图片,提问:这是位于哪个国家的著名古迹

  一、 地跨两洲

  1、引导学生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埃及的地理位置,得出埃及的地理位置特点:地跨亚非两洲,非洲东北部

  2、对照板图,讲述埃及的范围:埃及的领土组成是苏伊士运河以西的绝大部分和以东的西奈半岛。

  3、学生完成活动1、2题,教师在版图上填注

  (过渡)苏伊士运河是亚、非两洲的洲界线,而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从这一点来说,埃及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4、学生阅读P72文字,思考;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5、结合教材P73文字,说明埃及领土面积、人口、民族、宗教、语言和首都开罗。

  二、 沙漠广布

  1、让学生看图3-14,可以发现在;在埃及地形图上,可以发现很多的点状符号,这表示了什么?从而得出结论:埃及自然环境的重要特征是沙漠广布,是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回忆:这个自然特征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哪个地区的特征相似

  2、设问:为什么埃及沙漠广布呢?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回答

  3、小结: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特征深受当地气候、地形的影响

  (过渡)埃及虽然沙漠广布,自然环境恶劣,但由于境内有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河流经,哺育了埃及人民,所以埃及仍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三、尼罗河

  1、学生自读尼罗河材料,思考尼罗河对埃及人民的有什么作用?

  2、在“埃及”图上指出尼罗河的位置及尼罗河岸边的海港

  四、文明古国

  (过渡)众所周知,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那 么你知道埃及是凭什么跻身文明古国之列的呢?(学生回答)

  1.学生阅读教材P74文字,回答

  (过渡)不仅如此,埃及还有为数众多的其他文物古迹。

  2、读图3-18,引导学生完成“活动1”,并分析得出结论:文物古迹沿尼罗河分布的特点

  3、按照文物古迹分布特点,要学生回答乘什么交通工具最为适宜?为什么?在指导学生时,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埃及特殊地理环境下的风光,增加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懂得应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吸引旅游者,发展经济。

  4.小结: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埃及古代文明离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五、发展中的工农业

  1、引导学生观察图3-21,提问:埃及有哪些丰富的矿产?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其分布有什么特点?得出埃及农业分布的特点: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河口三角洲

  2、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读图3-21,加深棉花沿尼罗河分布的印象。最后点明埃及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两个世界之最。

  3、读图3-21,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点明工业逐步成为埃及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4、学生讨论完成活动2题,教师小结:尼罗河是埃及历史的创造者,是现代经济的财富之源。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成为撒哈拉大沙漠之中一条生机盎然的绿色走廊。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掌握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2.掌握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课型:

  新授课。

  四、教学重点:

  非洲与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五、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图片,认识撒哈拉沙漠、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热带草原动物迁徙等地理事物与现象,引出非洲的学习。

  1.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1)位置与范围

  经纬度位置:赤道、20°E横穿中部;海陆位置:东临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接地中海;非洲目前有56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将非洲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

  (2)地形:东南向西北倾斜,号称“高原大陆”,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都较少。东非大裂谷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直到死海附近。成因: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下陷而成。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刚果河流经盆地,由于流经赤道附近的多雨区,河流水量很大,非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河流穿过高原峡谷时,形成许多瀑布,水力资源丰富。刚果盆地原是面积很大的内陆湖,后来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形成盆地。

  (3)气候:赤道横穿中部,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在20℃以上,为热带气候,所以整个非洲又被称为“热带大陆”。

  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气候带大致作南北对称分布。

  原因:

  ①赤道横贯中部--气压带风带大致对称;

  ②海岸平直--海陆差异小;

  ③地形比较单一干扰气候因素少。

  (4)河流:四大河流。

  尼罗河(世界最长的河流)、刚果河流量大而稳定(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两个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世界第二淡水湖(次于苏必利尔湖);成因:盆地凹陷(地壳运动使地面渐渐下沉,形成集水盆地。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世界第二深(次于贝加尔湖);成因: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5)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不仅矿产种类多,而且有许多矿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的储量也很多。

  生物资源也非常丰富。

  2.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非洲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均居世界各洲的`前列。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每平方千米约1000人。撒哈拉、纳米布、卡拉哈迪等沙漠和一些干旱草原、半沙漠地带每平方千米不到1人。还有大片的无人区。人口总量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二位。非洲大多数民族属于黑种人。

  (2)农业:农业在非洲国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大多数国家的经济支柱。非洲的粮食作物种类繁多,有麦、稻、玉米、小米、高粱、马铃薯等,还有特产木薯、大蕉、椰枣、薯芋、食用芭蕉等。非洲的经济作物,特别是热带经济作物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棉花、剑麻、花生、油棕、腰果、芝麻、咖啡、可可、甘蔗、烟叶、天然橡胶、丁香等的产量都很高。乳香、没药、卡里特果、柯拉、阿尔法草是非洲特有的作物。

  畜牧业发展较快,牲畜头数多,但畜产品商品率低,经营粗放落后。

  (3)工业:非洲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洲。大多数国家经济落后。采矿业和轻工业是非洲工业的主要部门。黄金、金刚石、铁、锰、磷灰石、铝土矿、铜、铀、锡、石油等的产量都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轻工业以农畜产品加工、纺织为主要。木材工业有一定的基础,制材厂较多。重工业有冶金、机械、金属加工、化学和水泥、大理石采制、金刚石琢磨、橡胶制品等部门。

  (4)经济

  北非经济相对发达北非因石油的开采和出口使各国收入较高。

  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单一商品经济”明显。

  3.埃及

  (1)地理位置:位于北非东北部,地跨亚、非两洲的国家(包括亚洲的西奈半岛);重要经纬线:30°N、 30°E、北回归线。

  (2)地形:高原为主。

  (3)气候:热带沙漠气候(90℅)为主,少部分地中海气候。

  (4)苏伊士运河:意义:①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联系了印度洋和大西洋;②缩短了航程,节省了时间、燃料,降低了运输成本;③亚、非两洲的地理分界线。

  (5)尼罗河: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支流主要有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等。两河于苏丹喀士穆附近汇合。根据观察尼罗河水量有2/7来自白尼罗河(水量变化小),4/7来自青尼罗河(水量季节变化大)。

  思考1.尼罗河为埃及带来哪些赠礼?

  ①形成了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

  ②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③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3

  【教学重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价值

  3.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长绒棉)和现代重要经济支柱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及阿斯旺水坝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2.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具】

  埃及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在古代许多帝王为了在死后能够保存完整的尸体从而获得永生,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甚至从登基的第一天起,便大肆营造自己的地下宫殿,实际上就是他们的陵墓,同时还要放置很多奇珍异宝,我国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实际上就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在各式各样的陵墓中,有一种建得很特别(展示金字塔景观图),它们的塔基呈四方形,越往上越狭窄,直到塔顶,从四面看,外形都很像我们汉字中的“金”字,所以在我国一般称其为金字塔,它是埃及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字塔之国——埃及。

  (讲授研讨新课)

  (展示)埃及的地理位置

  (提问思考):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展示)埃及的地形

  (复习提问)从图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沙漠的名称是什么?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展示)尼罗河的风光

  (学生简要了解)

  (展示)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注入什么海洋?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学生回答)

  (简要总结)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演示)尼罗河的泛滥

  (讲解)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展示)阿斯旺大坝

  (提问)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归纳总结)(利用演示)

  (承转)埃及劳动人民凭借智慧和汗水,不仅充分利用了尼罗河,而且在近代还开凿了闻名于世的苏伊士运河。

  (展示)苏伊士运河

  (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简要总结)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承转提问)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单靠一两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埃及都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呢?

  (展示)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

  (讲解)埃及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如金字塔等名胜古迹、尼罗河沿岸风光、沙漠奇景。这些宝贵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因而旅游业已成为埃及主要经济收入之一。

  (承转)在前几节课里,我们已学到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号称“世界石油宝库”,埃及作为它的一部分,石油资源也非常丰富。

  (展示)展示埃及石油产区

  (讲解)石油主要分布在埃及北部,其石油开采量和出口量增长很快,石油收入现已跃居各经济部门首位。

  (讲解)埃及具有临近波斯湾有利的'地理位置,及众多的人口、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为埃及劳务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前往西亚产油国家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这既支援了这些国家石油的开发,同时也给埃及带来了大量的侨汇收入。

  [总结]埃及是北非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石油、运河、侨汇、旅游等方面的收入都已超过了传统出口商品棉花,而成为埃及的四大经济支柱。埃及根据本国国情,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新课结束,复习反馈)

  教案点评:

  教案设计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贯彻了教学目标的实施,教学设计结构严谨。注重景观图片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力的锻炼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联链接三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史前、古埃及美术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外国古代美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和艺术特点,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2、能力目标:懂得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利用教材、图片、网络等收集相关资料信息,运用美术术语描述,评价艺术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参与欣赏活动的兴趣,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重点和难点:

  1、史前美术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难点是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2、古埃及美术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难点是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缺乏了解。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述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查找资料,制作成PPT课件,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人类常常把远古的原始社会,比做人类的童年,非常巧的是存留到现代的最早的两处原始时代的岩画,也首先是给几个孩子在无意中发现的。(描述两处洞穴岩画的发现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史前绘画:

  利用PPT分别展示欣赏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野牛》,欣赏介绍法国拉斯科洞穴“牛厅”岩画《野牛、马、鹿》,学生听老师讲解欣赏后从形式、内容、形象等方面讨论总结作品的特点,以及对作品的感受。作品赏析: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这些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娴熟的技巧以及绘画者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比现代人也不逊色,但学术界一般认为,创作这些岩画的动机并非为了观赏,而是一种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

  (2)史前雕塑

  雕刻艺术是人类生活的形象纪录。利用PPT展示欣赏介绍。这两件雕像竭力夸张突出的是人的性特征,比如胸、腹、腿,不着重刻画五官,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这些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人类最早的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创作的原始人来说,其主要价值却并不在其审美属性而在其实用功利属性上。

  那么艺术是怎样产生的呢?

  关于艺术的起源,学术是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件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情感和思想交流的需要,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于游戏,艺术起源于巫术。追寻艺术的发生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教师总结艺术的产生:原始社会人类生存→获得食物→捕捉野生动物→细观察动物→岩画→获得魔力→捕捉野生动物↑

  史前美术的洞穴岩画都有一个共同题材——动物:野牛,野猪,鹿等,这些都是原始人的主要狩猎对象,是他们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食物来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对这些动物的特征把握得那样精细准确,刻画得栩栩如生。

  (3)古埃及美术

  作品欣赏:埃及狮身人面像,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涅菲尔蒂王后像,埃及墓室壁画《群鸭图》,埃及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的黄金面具和宝座总结古埃及美术的基本特征:

  A、强化皇权的等级观念与服务与灵魂的宗教精神互相渗透,构成古埃及美术创造的动因。

  B、理智因素与固定程式结合的造型法则

  C、强调几何形式规整,追求装饰风味的表现手法D。刚劲、宏伟、庄严、明晰而简练的艺术风格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的一些特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中,同学们可以鉴别和欣赏艺术作品,开拓视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真正的感受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真正的艺术魅力。

  七、课后作业(相关链接)

  除古埃及美术外,其他古代文明发达地区如:两河流域、墨西哥等地,在美术方面也有杰出的创造。课后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并且思考与古埃及美术比较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八、课外知识拓展

  在埃及东北方的亚洲的西部,位于两条大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期河,之间有一块肥沃的大平原,叫美索不达来亚,美术史家的不断发掘和研究,发现这西亚的艺术有着自己的风貌。亚述雕刻《人首翼人牛像》浮雕《受伤的母狮》。学生上网查资料

  讨论两河流域艺术与古埃及艺术的区别。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的

  ①了解并感知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作品,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②了解并感知人类早期文明的杰出代表──古埃及美术多方面的辉煌成就,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③初步了解美术的起源和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

  2、内容结构

  本课教材分为史前美术、古埃及美术和相关链接三部分。

  史前美术部分,介绍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洞穴岩画和人物小雕像,涉及有关美术起源的几种主要理论,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古埃及美术部分,介绍古埃及在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以加深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

  相关链接部分,是作为本课课程内容的延伸,作为学生课外独立自主学习的内容。

  3、重点和难点

  史前美术部分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史前美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史前美术与当时社会制度、现实生活等方面的关系。难点是学生对史前社会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

  古埃及美术部分的重点,是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信仰与观念──追求永生的关系,了解古埃及建筑与雕刻的主要特点。难点是对古埃及的历史和古埃及人的信仰以及宗教观念缺乏了解。

  二、教学资料

  1、关键词语解释

  史前时期历史学上将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称作史前时期。史前美术史前时期的美术。根据现有的考古发掘成果,外国的史前美术,以欧洲最为突出。欧洲的史前美术,从考古学的角度来讲,包括欧洲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其年代距今约二万五千年至三万年前。史前美术包括雕刻、绘画、工艺和建筑。

  巫术原始社会早期形成的一种宗教现象。当时的人类幻想依靠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影响乃至控制外部世界。

  古埃及美术一般是指公元前332年古埃及被古希腊所灭亡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史前时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其中古王国时期最为重要,重要的美术作品也主要出于这一时期。

  2、美术作品资料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岩画

  阿尔塔米拉洞穴(石灰岩溶洞)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连山区。1870年(又说1879年),西班牙学者M·绍托拉在该洞址发掘旧石器文化层时,随他来玩的5岁女孩玛丽亚偶然看到了洞穴内的岩画。绍托拉考定为旧石器时代的绘画,但当时的学术界不予承认。20年后,才予以承认。这是现已发现的世界最早的洞穴岩画。该洞长约270米,岩画集中在入口处长约18米、宽9米的地方。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15头野牛、3只野猪、3只鹿、2匹马和1只狼等。其中被人称为“受伤的野牛”最为精彩。这些岩画是先勾线后涂色,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可能是用动物的脂肪和血调和,所用的绘画工具,可能是当时的一些动植物和兽毛制成的。这些岩画距今约有二、三万年的历史。

  法国拉斯科洞穴岩画

  拉斯科洞穴(又译作“拉斯考克斯”,石灰岩溶洞)位于法国多尔多涅省。是1940年4个男孩因寻找一条走失的狗而偶然发现的。后由著名史前美术学者H·布勒伊考察整理,并公诸于世。由于该洞的洞口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倒塌封闭,因此洞内的岩画保存完好。该洞规模很大,分为主洞、后洞和边洞以及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被称作“长廊”的通道所组成。这些部分的岩壁均有绘画。其中以主洞的绘画最为突出,因其中画有长达5米的巨大野牛,而被称为“牛厅”。因为该洞规模宏大,又有许多精彩的岩画,西方学者将它称为“史前的卢浮宫”。可惜由于公开开放后,因受空气杂质污染,岩画受损严重。20世纪70年代起该洞已不再向公众开放。

  埃及卡纳克神庙柱厅(公元前14世纪—前13世纪)

  古埃及人由于崇奉太阳神“拉”和地方神“阿蒙”,所以,各地为“拉”和“阿蒙”神建造了许多神庙。位于今开罗南面约六百多公里的卡纳克阿蒙神庙,便是其中最著名的。阿蒙神庙占地24.28公顷,由许多部分所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大柱厅。该厅长366米,宽110米,面积约5 000平方米,有六道大厅,134根石柱,分成16排。中央两排的柱子最为高大,其直径达3.57米,高21米,上面承托着长9.21米,重达65吨的大梁。其他柱子的直径为2.74米,高12.8米。在柱顶的柱帽处,可以安稳地坐下近百人,其建筑尺度之大,实属罕见。站在大厅中央,四面森林一般的巨大石柱,处处遮挡着人们的视线,给人造成一种神秘而又幽深的感觉。虽然由于年代的久远,致使神庙已破败不堪,然而,透过那仅存的部分,人们依然能够感受和想象到卡纳克神庙当年的宏伟壮丽。

  埃及金字塔

  古代埃及法老(国王)的陵墓。由于它的外形轮廓与汉字中的“金”字相似,我国称其为“金字塔”。古埃及现存的金字塔约有80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大型的金字塔一般建于古王国第三至第六王朝(约公元前2664年—前2180年)位于开罗附近吉萨地区的三大金字塔,是埃及金字塔的代表作品,其中以胡夫金字塔最高(现高147米,原高156米)。

  埃及狮身人面像(石灰岩,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600年—前2500年)

  古埃及的狮身人面像,如同它的金字塔一样,是古埃及法老为了制造人们对统治者的崇拜而建立起来的巨大的人工纪念碑。狮身人面像位于哈佛拉金字塔的旁边。雕像面向东方,高约20米,全身长约73.2米。雕像的面部据说是按照法老哈佛拉的形象雕刻的,原有长长的胡须。身体则雕凿成狮子状。这是因为,古埃及人认为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统治者们总喜欢用狮子来比喻自己。所以,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法老力量的象征,它是统治者为了制造人们对他的崇拜的产物。从造型上看,狮身人面像的'浑圆的头颅和躯体,同它附近的方锥形的金字塔,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吉萨地区由三座主要金字塔所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更富有变化。

  拉荷特普及其妻诺夫尔特公主像(石灰岩,着色,男高120厘米,女高118厘米,埃及第四王朝开罗博物馆藏)

  这是从埃及美杜姆拉荷特普王子陵墓的地道里出土的保存最完整的人像雕刻,埃及双人坐像的最初代表。按照古王国时期人像雕刻的惯例,用石灰岩制作的雕像通常都是着色的。这两尊雕像也不例外。因男人常在室外活动,风吹日晒,故躯体涂以棕色。女子深居简出,保持了皮肤的洁白,故躯体涂以淡黄色。这两尊雕像线条柔和、舒展,尤其是公主优美的身躯,虽有长衣遮盖,仍透露出女性的健美。为了追求人像相貌的逼真,埃及雕像善于运用各种材料突出人物眼睛的生动性。例如,这两尊雕像用铜作眼睑,乳白石英作角膜,透明水晶作虹彩,并嵌以磨光的微粒黑檀木作瞳孔,使之在透明的水晶中发出光辉。以致当人们初次在墓中发现这一雕像时,因人像眼睛炯炯发光,竟把发掘者吓跑了。

  涅菲尔蒂王后像(石灰岩,着色,高48厘米,埃及第18王朝,柏林国家美术馆藏)这是现存的古埃及人像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涅菲尔蒂是埃及第18王朝阿肯那顿法老(又称“阿蒙赫特普四世”)的王后。“涅菲尔蒂”在古埃及语中意为“迎面而来的美人”。这一雕像生动地证明了这一点。1912年12月6日,一支德国考古队在古埃及第18王朝末首都阿尔玛纳遗址积沙中发现了这一雕像,除了一颗眼珠已失外,整个雕像基本完好,且色泽如新。1923年首次在柏林公开展出时,世界为之轰动。雕像所呈现的细长而又美丽的脖颈,高颧骨,纤秀挺直的鼻子,完美的五官,其造型完全可以和现代最美丽的女模特媲美。所以,西方美术史家认为雕塑史上有两件最美的女子雕像:一是法国卢浮宫收藏的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另一件就是这座雕像。从时间上讲,这一雕像要比前一件早一千五百多年。更令人惊奇的是,2003年,英国考古学家弗莱切宣布,经过长达12年的研究,证实105年前在埃及帝王谷发现的一具木乃伊正是涅菲尔蒂王后。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研究者们,对这具木乃伊进行了X光扫描,并使用了先进的刑侦骸骨外表复合技术,用电脑先作出骨立体图,随后添加肌肉和器官,使其丰满成形,恢复头部轮廓。最后,由画家为头像添加皮肤、嘴唇、眼睛,着色,然后再戴上王冠。使从人间消失了几千年的古埃及艳后又显出了“真容”。其形象与这一雕像相比,两者太相似了,以致考古学家们也感到大吃一惊(详见《光明日报》2003年8月29日)。由此可见,古埃及的人像雕刻在写实技巧上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埃及墓室壁画《群鸭图》(埃及第4王朝)

  埃及统治阶级的墓葬,为追求“永生”,墓室内流行用壁画作装饰。埃及第4王朝的一幅《群鸭图》是古王国时期墓室画的代表作。从对鸭子形态的描绘到着色,都表现了作者具有高超的写实能力,与我国古代的工笔花鸟画很相似。

  埃及《阿布辛贝勒神庙雕像》(石灰岩,埃及第19王朝)

  这是埃及石窟神庙的代表作。原位于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南280公里的阿布辛贝勒村,是在尼罗河岸的伊布桑蒲尔悬崖上开凿的。它的入口处高约30米、宽约36米,在削切得很平整的倾斜岩壁的衬托下,耸峙着四尊高20米的摩崖巨像,这是新王国时代法老拉美西斯三世自己的雕像。雕像面向东方,倚山而坐,好像是从山崖中长出来的,它保持着埃及人像雕刻传统的姿势。雕像硕大的身躯与石窟的很小的门洞及其上面的小雕像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更加雄伟。20世纪50年代,埃及兴建阿斯旺水坝时,为防止其淹没,在国际组织的资助下,将雕像分割成许多块,迁移到比原址高62米处重新组装复原。可见国际组织和埃及对此神庙的重视。

  埃及图坦卡蒙陵墓

  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于1922年发现并发掘。王陵的墓主便是公元前1361年登基的图坦卡蒙。当时图坦卡蒙年仅10岁,娶了一个12岁的少女作王后,他自己19岁便去世了。从图坦卡蒙王陵中发掘出土了两千多件文物。这是20世纪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之一。

  埃及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法老的黄金面具和宝座

  图坦卡蒙王陵出土的珍贵文物多达两千多件。黄金面具和宝座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黄金面具用纯金锻造,并镶嵌有彩色宝石,真可谓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工艺精湛。宝座为木制,镶以金箔,四条腿作成神牛蹄形状,扶手是两个头戴双重王冠的鹰翼蛇身神像,扶手前有两个狮子头,靠背用金片打制而成,上有一幅精美的浮雕,表现图坦卡蒙的王后正为图坦卡蒙化妆。这两件文物充分体现了古埃及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突出成就。

  三、教学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了解史前美术和古埃及美术的一些特点,不要泛泛的过多介绍史前社会及古埃及社会的一般情况。①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美术作品与现象提高对美术的功能及价值的认识,提高审美的能力。其背景方面的信息是多方面、多学科的,不必求全求深,只要了解与美术的题材、作品思想等有关的社会情况即可。②美术作品较具体的反映了社会文化、经济及信仰等,通过具体作品可以清晰地把握社会及其特点。

  2、史前美术与埃及美术是学生陌生、但十分好奇的领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自己学习、鉴赏、判断。可组织一些骨干学生作一些预习准备,这样就可以有组织地讨论一些问题,也可发动一些学生提供古埃及的资料,使学习更具有活跃的气氛。

  3、本课中古埃及美术部分相比之下,更重点、更重要,因此要多用些时间和精力。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掌握优秀美术作品的相关知识,因这些是应知应会的美术知识。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6

  教学目标

  1.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

  2.非洲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的气候。3.非洲丰富的资源。4.非洲的人种、居民、国家。

  5.埃及的位置和领土组成。6.苏伊士运河的重要地位。7.埃及的经济支柱。8.能够在地图上指出非洲主要的地形区、河流、湖泊的位置。9.能够根据地形、气候分析河流的流向和水文特征。10.能够以阿斯旺水坝的建设为例分析水库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1.能够根据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农业发展的区位。

  学习目标

  知识:读图识记非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能力:读图分析苏伊士运河在世界航海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根据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理解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非洲的自然地理状况。

  难点:非洲气候的分布和成因。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有些学生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非洲的基本概况,有些学生还比较生疏。在教学中应给予关注。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七大洲中国家数目最多的是哪个大洲?世界文明发源地主要分布于那几个地区?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教师在检查预习作业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1: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提问:

  1.埃及的气候类型是?

  2.埃及的农业为什么很发达?

  3.共同讨究:为什么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分组讨论)

  4.在学生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埃及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境96%以上是沙漠,尼罗河纵贯南北,而其上游地区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每年6~9月份的湿季尼罗河定期泛滥,8月份河水涨到最高,淹没了河岸两旁的大片田野。10月份后,洪水消退,原来田野上的土层上积上厚厚的淤泥,这成了埃及耕地的最主要分布区,因此尼罗河哺育了沿河的居民,在沙漠地区形成一条绿色走廊,现在埃及90%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狭长的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问题探究2:撒哈拉沙漠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干燥的下沉气流控制,大气比较稳定,降水少气温高,相对湿度很小,即使偶有降水,也很快蒸发干了;

  ②加上西岸有寒流经过,降水更少,使沙漠伸到到西部沿海。这与世界上其他地带性沙漠的成因是相同的。那么为什么这个地区的沙漠面积特别大呢?

  ③首先是北回归线穿过北部较宽广而平坦的大陆,因为世界上其他副热带地区范围大没有如此宽广平坦的陆地。撒哈拉地区东西长约5500公里,南北宽约1500公里,而在如此宽广的地域内,地势高差却很小,这在世界上副热带地区是独一无二的;另一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与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因此吹过这个地区东部的

  ④东北信风是从大陆上吹来的干燥气流,受不到海洋的影响,以至于沙漠可以从大西洋沿岸一直延伸到红海沿岸,横贯整个大陆。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①成因:

  a.赤道穿过中部,南北跨度相当;

  b.地形比较单一,起伏和缓;

  c.海岸线平直,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教师总结,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建网。

  典型例题:读图分析,找出已知,归纳总结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7

  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细细咀嚼感知金字塔工程宏伟、精巧的特点。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2、凭借语言文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深入语言文字,体会作者是如何将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写具体生动的。

  教学方法:

  本文是说明文,学生兴趣不浓。为了让学生喜欢,学好。我借助多媒体,采用了自主探究学习与传统语文课堂的讲读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新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乐于合作,积极探究,深入感悟,学习得到了深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解释:傲对碧空

  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利用网络环境显示精美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激起探索的兴趣。)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要求: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抓住文中一句关键句,再从这个关键句中找出重点词语来回答这个问题。

  2、学生回答,出示过渡句。齐读

  师: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建造)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随学生交流相机出示)

  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家乡的阳山作回比较感受它的高。

  (4)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

  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看图,了解金字塔结构的精巧,小结说明方法(板书:语言描述)

  (3)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为辅助,学生能看到直观的文字资料以及相关的图片,加深印象,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小结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设计意图:利用“画图”程序让学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过程中垒石的情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这一过程,解决理解上的难点。)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教学反思: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

  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

  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得较为紧密,一张一弛,节奏紧凑,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但是,整节课下来,依然存在着需改进的问题:如:板书不够及时。及时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结构进行有效地梳理,还能加深印象。但在本节课的讲解过程中,由于自己的疏忽和急于进入下一环节,有时竟忘了板书,而后想起来了才补上去,这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多加注意,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重点:

  1、懂得作者是怎样写工程的“宏伟”和“精巧”的。

  2、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教学准备:

  幻灯片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学习网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

  (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学习网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1、读熟课文

  2、收集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资料。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9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体会金字塔工程雄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作者描写的方法,尝试练笔

  3、引导从课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习课文内容,学会说明文的一些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做比较、列数字。体会金字塔的雄伟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劳智慧

  教学准备:

  有关幻灯片与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举世闻名”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举世闻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引导学生从外观、结构、建造等方面简单地加以叙述)

  二、学习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1)、“举世闻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举世闻名”的金字塔的外观如何?

  2、看图,品味:

  “金黄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教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读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知道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独特之处。

  作者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写出了这一工程的哪些特点?

  (外观上“宏伟”,结构上“精巧”)

  (2)、从课文的相关描写中来进一步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幻灯: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切合得很紧密。)

  这两句与书上的描写相比,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让学生在对比中知道书上的.句子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把与我们遥远的金字塔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使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深的了解。

  4、小结说明方法

  作者为了说明胡夫金字塔的外观的宏伟、结构的精巧的特点,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

  再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运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朗读相关的句子

  5、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

  读第三段:4、5自然段

  A、思考:读了这部分内容,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有两个设问句构成的段落。)

  B、指名朗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瀚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意言表的,仅从古埃及人运石头、垒石头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

  6、朗读最后一段:思考

  A、这一段内容与前文有什么关系?

  B、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总结课文

  1、默读全文,画出描写埃及人的勤劳和智慧的句子

  2、出示句子:

  A、为了建造……整整30年时间。

  B、勤劳……的科学方法。

  3、总结: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阅读有关埃及金字塔的课外书

  2、完成语文练习册。

  板书设计:

  特点:外形宏伟

  埃及的金字塔结构精巧

  建造:运石头

  垒石头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10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能准确说出古埃及的地理位置、文明发源地、奴隶制小国兴起时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时间及名称和文明遗存。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归纳总结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教学重点】

  古埃及的文明

  【教学难点】

  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正确评价金字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师: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哪些国家?

  学生: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

  师: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自西向东,曾出现过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罗马文明、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西亚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南亚次大陆的古印度文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埃及。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古埃及的地理位置:非洲东北角。

  2、河流: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3、出现国家时间: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初步实现了统一的时间:公元前3100年左右。

  4、成为军事帝国: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5、灭亡: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吞并古埃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古埃及。

  6、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成就: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知识点二:金字塔

  金字塔是法老为自己修建的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知识点三:法老的统治

  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是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1)为什么说古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

  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列举古埃及的重大事件。

  ①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国家;

  ②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③在新王国时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④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探究二金字塔

  根据下面的材料,探究问题。

  如图是屹立在尼罗河下游的金字塔群。从左到右依次为胡夫、哈佛拉(胡夫之子)、第四王朝门卡乌拉(胡夫之孙)三位法老的金字塔,小金字塔是孙子的几个妻子。金字塔大小代表财富和实力。

  (1)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修建有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

  ①火星人。理由是现代科学发现火星上可能有和人类一样的`高智慧生物。

  ②“大西洲人”。西方有学者认为远古时候,在大西洋中有一个大西洲,那里的人曾经创造了很高的文明,可惜后来大西洲沉陷了。

  ③古埃及人。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它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见证,更是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一大世界奇迹。

  正确观点是③,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椎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结合下面的材料,你如何评价金字塔?

  (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

  评价:

  ①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②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

  ③金字塔也是奴隶主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什么?

  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2、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文明的产生有多个源头,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2、通过了解金字塔建造及特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难点: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教学策略】

  1、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展示丰富资料,吸引学生兴趣。

  2、加入生活化元素,使课堂接近学生,学生融入课堂。

  3、采用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既能独立思考,又能在遇到难题时互相讨论,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出示视频短片:《埃及——无可比拟》学生欣赏。

  教师课前导入: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

  设问:四大文明古国。

  设计意图:本课作为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接续七年级最后的单元“文明探源”,有必要对几个大河流域的早期区域文明做知识回顾。

  2、教学环节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出示:赞美尼罗河诗歌、尼罗河图片。

  设问: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教学预设: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设问: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教学预设: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设问: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

  教学预设:便于航行。

  片段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3、教学环节二:几何学和太阳历

  活动:分组采访官员和农民,自己设计采访的问题,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

  活动设计意图:学生在采访和回答的过程中理解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对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的产生的重要意义。

  出示:几何图形和太阳历中的三个季节。

  设问:太阳历发明的意义

  片段小结:正是因为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人们才需要每年丈量土地,几何学得以产生发展;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长规律,发明了人类历第一部太阳历。古代埃及的几何学和天文学也取得了辉煌成就。

  4、教学环节三:象形文字

  出示:几个象形文字,要求学生猜测其含义。

  设问: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

  教学预设:与事物形状相似。

  补充:象形文字一般书写在纸草上,而纸草是生长于尼罗河河边的一种植物。

  片段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5、教学环节四:医学技术

  出示:木乃伊制作过程的图片以及希罗多德关于木乃伊制作的一般方法的介绍。

  设问1: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哪些医学方面的知识?

  教学预设:解剖、心脏、消毒、防腐、缝合技术等等。

  设问2: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教学预设:“灵魂不死”……

  片段小结:古埃及人民深信“灵魂不死”,热衷于制作木乃伊,因此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埃及的医学也在不断的进步。

  6、教学环节五:法老与君主zhuanzhi制度

  出示:见闻和法老的图片。

  设问:法老为何会拥有如此权威?说说法老是个怎样的人物?

  出示:太阳神的图片,希罗多德《历史》中的记载。

  片段小结:古埃及统一后,逐步建立君主zhuanzhi制度,法老拥有无上权威。

  7、教学环节六:金字塔

  出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设问1: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

  教学预设:胡夫金字塔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1和教材P3资料1.2,想象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教学预设:利用滚木等

  出示:金字塔建造想象图2.3

  设问2:金字塔主要是由谁来建造的?你从中能够悟出什么道理?

  教学预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片段小结:金字塔是建筑的奇迹,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它的建造凝结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历史是由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

  8、教学环节七:做文明游客

  出示:材料2013年5月24日,某网友发微博,称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了“丁锦昊到此一游”几个字,“我们试图用纸巾擦掉这羞耻,但很难擦干净,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

  9、课堂小结:

  (1)回忆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列举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提示:从文字、建筑、医学、数学、天文学、政治等方面)

  (2)举例说说古埃及的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3)从古埃及文明成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你获得什么感悟?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理解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分析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的影响;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教学准备:

  1、电脑;

  2、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

  3、相关的音像制品及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代埃及。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3、教师提问:

  (1)解释歌词“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提示:尼罗河是水源,为人类生存提供条件。

  (2)解释歌词“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提示:定期泛滥,利于农业发展。

  (3)还有什么“美好的东西”?提示:便于航行。

  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动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动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二)象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象形文字字母—英文字母对照表”

  2、教师提问:请学生猜测其中几个文字的含义并说说象形文字有怎样的特点?提示:与事物形状相似。

  3、资料链接:纸莎草纸古埃及人在距今5000年前发明了纸莎草纸,纸莎草纸的制作材料是纸莎草。它盛产于尼罗河沿岸的水生植物。人们将纸莎草的粗茎切割下来,剥去外皮,将里面柔软又有韧性的茎芯儿切成薄片。再将切成片儿的茎芯横、竖编织或叠放。然后用锤子将两层茎芯儿敲打,直至融合成一张薄纸。融为一体的薄片儿在经过晒干、打磨等工艺处理后,世界上最早的纸就诞生了。

  教师小结:象形文字是古老的文字之一,是古埃及人民创造的文明成就。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

  (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

  (2)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

  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提示:法老作为全国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zhuanzhi统治的权力。

  课堂总结: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很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

  2、文明历程

  3、文明成就:太阳历、数学、象形文字、解剖学、金字塔等

  4、法老统治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近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习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及开罗附近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习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习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检测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习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初中地理《埃及》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地理教案02-17

有关初中地理教案模板初中地理地形教案02-07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02-17

初中地理《巴西》教案01-24

《埃及金字塔》教案12-25

《埃及的金字塔》教案04-04

初中地理教案15篇02-19

初中地理最新教案03-08

初中地理教案(15篇)02-26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人教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