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春》教案实录

时间:2022-09-20 10:35: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教案实录(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教案实录(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春》教案实录(精选6篇)

  《春》教案实录 篇1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蓬蓬勃勃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末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满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末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技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

  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絮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全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师:感受很深,想象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师: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

  生:去追逐

  师:能否说得更准确些?

  生:去追求

  师: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师: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还比喻成——?

  生(齐):健壮的青年。

  师:这个健壮的青年谁喜欢?

  生(齐):都喜欢!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竟相开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都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生: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象,万般喜说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象、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生(齐):正是这样。

  师: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象

  (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昧)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

  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

  生:撑伞的、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

  生: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生: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师: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

  生: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生: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生: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重美好,未来才夏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师: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请欣赏地读,读出韵昧、读出情感、读出思考,然后,抓住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修辞、立意等等,写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下课。

  《春》教案实录 篇2

  师:课前先听一段音乐,放松一下,好不好?

  生:好!

  (播放歌曲《祈祷》,音乐起:“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师:歌曲好听不好听?

  生:好听!

  师:还想听不想听?

  生:想听!

  师:如果这节课同学们提前完成任务,我们就听完,否则就拖堂,好不好?

  生:好!(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师:刚才歌曲最后一句是什么?

  生:“四季少了夏秋冬”。

  师:只剩下哪个季节了呢?

  生:春。

  师:(板书课题)春天怎么就那么好,连歌曲中都想让“四季少了夏秋冬”?

  生1: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有嫩绿的小草,和煦的春风。

  生2:春天是一年的开始,给人希望。

  生3: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没有春风就换不来秋雨。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眼里、口里的春天那么美好,想不想知道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是什么样呢?(师板书作者。)

  生:想!

  师:那我们就闭上眼睛,走进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生闭眼,师播放《春》的配乐录音。录音停止时,学生们仍然闭着眼睛,沉浸在如画的声乐中。)

  师:(用舒缓的语调)请同学们从如诗如画的美妙境界中慢慢走出来,回到我们的课堂。谁能描绘一下刚才你脑海中闪现出的美丽画面?

  生1:我感觉自己坐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春风轻吻着我的脸。

  生2:我感觉自己站在开满鲜花的树下,身边有蜜蜂嗡嗡叫,有蝴蝶在飞,有鸟儿在叫。

  生3:我听到了牧童的笛声,好像自己骑在牛背上,和小伙伴们玩耍。

  生4:我感觉到春天的小雨滋润我,雨中农民忙着种地。

  生5: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风筝,在草地上玩耍。

  师:同学们进入了情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那么朱自清笔下主要描写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呢?

  (生简单讨论后)

  生1:草、花、风、雨、人。

  生2:我有不同意见,人不能算景物。

  生3:我认为人应该算,因为人是大自然里最美的一道景观。

  师: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同意。

  师:那文章开始写的春山、春水、春日为什么不算?

  生:那不是祥写的景物。

  师:审题认真,值得表扬。(师板书草、花、风、雨、人)同样是这些平常的事物,同样是描写春天,为什么朱自清描绘出的春天就能把人带进美妙的境界呢?我们一起来带着这个疑问,熟读课文好吗?

  生:好!

  师:有一个要求,在读的时候,尽量读出情感,同时把生字和生词以及自己喜欢的句子整理到笔记上,看谁做得最好。

  (师播放轻音乐,学生在音乐中边朗读,边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师到学生中间具体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大概七八分钟后,学生的声音逐渐减小。)

  师:看来同学们完成得差不多了,谁来解决这个疑问呢?

  生1:因为朱自清描写春天的时候抓住了事物特征,所以描绘得非常逼真。

  生2:因为朱自清恰当的运用了很多修辞方法,让文章增添了很多色彩。

  生3:因为朱自清的语言生动形象,所以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师:我们从品味语言入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征来描绘的好吗?

  生:好!

  师:我们从作者描写的景物中挑选一种,共同来研究好吗?

  生:好!

  师:选择哪一种呢?

  生:就选择春草吧。

  师:好,谁愿意为大家朗读一下?

  (一生声情并茂的朗读。)

  师:读得很好。谁能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小草有什么特点?是如何用语言表达的?

  生1:春草多,“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生2:春草柔软,可以坐着、躺着。

  生3:春草生命力旺盛,是“钻”出来的;不易被人发觉,“偷偷的”。

  生4:春草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可以打球、赛跑、捉迷藏。

  生5:“偷偷的钻出来”用了拟人的手法,“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秘藏”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读起来很亲切,琅琅上口。

  师:很好。春草多,春草软,春草生命力旺盛,还不易被人发觉,给人们带来欢乐,这些都是作者锤炼语言的结果,加之修辞手法的运用,这都是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应该学习的东西。我们用同样的办法,来学习下面几种景物好吗?

  生:好!

  师:老师给同学们计时,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好。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生:大家讨论。

  师:讨论也解决不了呢?

  生:和老师研究。

  师:共同研究!开始。

  (师加入学生讨论的行列,特别注意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一起讨论,七、八分钟后,学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师: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自学的结果说出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劳动果实?

  生1:我来说春花。春天的花朵特别多,“开满了花赶趟儿”;花的颜色也很多,有红的、粉的、白的。

  生2:花的味道很甜,因为招来了蜜蜂。

  生3:这里也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还有比喻。

  生4:花的种类也特别多,遍地都是。

  师:说得好,说得对,让我们齐度这一自然段,来感受一下作者语言的魅力。

  (教师和学生带有感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师:谁再来说说春风,看作者选择了哪些角度来写春风?

  生1:触觉,“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人感觉温暖、亲切、幸福。

  生2:味觉,“新翻泥土的气息……”

  生3:听觉,鸟的叫声和牧童的短笛。

  师:风本来是无形的,作者却运用语言把风写的可触可摸,可嗅可听,真是神来之笔。让我们再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春雨的吧?

  生1:春雨很细密,“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生2:春雨滋润万物,“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师:老师给同学们范读一遍,感受一下那种轻柔和湿润,那种安静和祥和。

  (师读后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学习语文是需要品、读、悟的。还有什么没出场?

  生:春天里的人。

  师:人们都忙什么呢?

  生1:孩子们放风筝。

  生2:老人舒活筋骨。

  生3:三句话连起来还是个排比。

  师:说得很好,有一个问题老师不明白,为什么春天这一个事物既像娃娃,又像姑娘,还像青年?不是很矛盾吗?

  (生开始议论。)

  师:(进一步引导)看看他们各有什么和春天相似的'特点?

  生1:娃娃是新生的。

  生2:姑娘是美丽的。

  生3:青年是有力量的。

  师:好,这也正揭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板书后)让我们再齐读一遍,感受一下那美丽的春天。(生齐读。)

  师:朱自清笔下的那美丽的春光令人陶醉;那洋溢的诗情让人感染;那盎然的生机激励人前进。这一切都是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锤炼语言,恰当运用修辞的结果。同学们想不想也来描写一种事物,和朱自清老先生比试一下?

  生:想!

  师:描写什么呢?就描写老师的外貌好吗?

  生:好!

  师:描写本人有点小小的要求,一定要仔细观察,抓住我的特征,用语言表现出来,可以加进修辞手法,写出来后获得我的认可就是成功。(师走进学生们的中间,让同学们观察。)

  生1:老师带着一副近视眼镜。

  师:你描写眼镜想表达我什么特征?

  生1:老师课讲的这么好,有学问啊。(众生笑。)

  生2:老师黑头发里面夹着很多银丝。

  师:还用了修辞,你想表达什么?

  生2:这么年轻就有白头发了,一定是为学生操心累的。

  师:所以你们一定不要让你们的老师的操心啊。(众生笑。)

  生3:老师的皮肤黝黑。

  师:你描写这个特征想说明什么?

  生3:老师可以问个个人隐私的话题吗?

  师:可以。

  生3:老师您是农村走出来的吗?

  师:正确,我是农民的儿子。

  生3:那我写您皮肤黝黑想表现您农民本色。

  师:说得好!

  生4:老师您总是面带微笑。

  师:因为你们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生4:我想表达的是好的老师总是给与学生微笑的。

  师:由表及里了,非常深刻。同学们回去之后把你今天观察到的写下来,邮给老师好吗?

  生:好!

  师:这节课就上到这好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歌曲还没听完。

  师:那我们把歌曲就听完。(音乐起,“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师:(在音乐声中)同学们,你们就是希望的钟,老师就敲钟人,希望你们把握住人生的春天,去创造健康、幸福、成功!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长时间的掌声。)

  《春》教案实录 篇3

  【设计思想】

  《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也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本课的教学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组织:

  1、重视对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理清文章思路,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

  2、重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写景的能力。自始至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课堂实录】

  师:老师昨天读了一则小故事,故事是这样说的:曾经有个盲人行乞,胸前挂块写有“自幼双目失明”字样的牌子,沿街乞讨,可很少有人肯施舍与他。一次,他遇到一个穷困的诗人,诗人称自己身无分文,只能送他一句话。奇怪的是,自从诗人给那块牌子换了一句话后,人们变得乐善好施,纷纷慷慨解囊了。请同学们猜猜,诗人送给他的究竟是一句什么话?

  生1:诗人送的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生2:诗人送的是:“献出你的爱心,温暖我的心”。

  生3:诗人送的是:“我渴望光明”。

  ……

  师:大家的回答都很有道理,也极富想像力!诗人赠送的话是:春天来了,可我什么也看不见!同学们,这道理其实很简单:谁都认为春天是最美好的,这个人居然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见,自然是最可怜最值得同情的。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习朱自清的《春》,具体感受春天的美好吧。(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师:谁愿意与老师合作读课文?(与学生商定,教师读第一部分,由两个学生合作读完第二部分,第三个学生完成第三部分)请其他同学带着喜爱和赞美春天的感情欣赏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投影显示: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第二部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画的内容分别是什么?)(读完课文后,学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热情与鼓励!我想,你们热烈的掌声已给我们四个人的朗读打了高分。这三个同学的朗读比我更出色,有几个字需要大家注意。

  (老师板书:酝酿 宛如 应和 蓑衣,并简要讲解)

  师:请大家分别用简明的语言对文章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

  生1:本文分别写了“盼望春天”、“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师:盼春、绘春、赞春。(边说边板书)

  生2:可以概括为“盼春”、“画春”、“颂春”吗?

  师:你的概括很精准,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请大家讨论:绘春部分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象?

  生1:作者主要抓住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这些景物描写春天。

  师:还有同学需要补充回答吗?(学生思考、讨论)

  生2:作者还描绘了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这样一幅图画。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我想和这两位同学握握手,让老师也从此变得更聪明些。好吗?(老师与两位同学握手,众人笑、鼓掌)请同学们闭眼想一想,这些春天的景象像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吗?请为每一幅图画配上三个字的小标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并板书:春草图 春花图 春风图 春雨图 迎春图)

  师:哪位同学来把春草图这一段给大家读读?(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定一名学生进行朗读)(学生朗读该段落)

  师:读得真好!这篇散文的朗读应采用愉快、赞美的语气来读,读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感情。请大家讨论:作者是怎样描绘小草的?

  生1:作者运用拟人化手法描写春草,主要突出春草的旺盛生机。例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句中的“偷偷地”、“钻”这两个词就写出了小草的……(一时想不起该怎样表达了,小脸涨得通红)

  生2(补充回答):这两个词写了小草破土时的样子和挤劲。

  师:写小草的情态和顽强的生命力。

  生3:作者还用“嫩嫩的,绿绿的”描写小草的嫩和绿,也显示着它蓬勃的活力。

  师:写小草的质地和色泽。

  生4:作者还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旺盛的长势。

  生5:“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人在草上的感受。

  师:表达喜爱春天的感情。

  (学生能积极参与,踊跃回答)

  师:同学们的参与热情让老师很高兴,你们的回答是那么的有创造性。可见大家在朗读课文时是多么的认真、仔细,你们的朗读既读出了感情,也读出了自己对课文独到的见解,这让老师很欣慰!希望大家能保持这一“优良传统”,用学习“春草图”这一段的方法去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以及“迎春图”。好吗?

  生(齐答):好!(学生自读这几个自然段,分组展开讨论,确定组长,明确分工,教师作巡回指导,气氛活跃。)

  生1:文中用“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春花,作者准确地抓住了春花的特征,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春花的竞相开放。

  师:说得真好!还有谁想说说的?好,你来说说。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闭了眼,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哪位同学帮他解决?

  生3: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天的硕果累累,这是很自然的。(全班鼓掌)

  师:春花秋实,虚实结合,画面更丰富。请大家继续谈。

  生4:“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句作者连用三个比喻写春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细、亮、密的特点。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真可谓明察秋毫,想像力又是如此的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抓住景物的`特征,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形象的描绘。

  生5:作者写春风引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句诗,从触觉方面的感受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点。这也告诉我们写景要善于抓住自己感官方面的感受去描绘。

  生6:本段还从嗅觉、视觉和听觉来写春风的特点。

  师:你补充得很全面,运用人的触觉、嗅觉、视觉和听觉可以把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这种写法值得借鉴。

  生7:“一年之计在于春”写出了春天在一年中的重要性。

  师:这一句激励着人们把握时机、奋发向上、辛勤劳作,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生8: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也连用三个比喻“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分别写出了春天是 “新生的”、“美丽的”、“充满活力的”。(全班学生鼓掌)

  师:新、美、力。(板书)

  师:刚才大家已经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你能运用所学过的或从资料上查到的诗句给这四幅图各配上一句古诗吗?请大家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征的诗句。

  生1:我选“春草图”,诗句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2:写春草的还有“浅草才能没马蹄”。

  生3:“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写春草的。

  生4:我认为“草色遥看近却无” 也是写春草的。

  生5:我选“春雨图”和“春风图”,诗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生6:写春雨的诗句还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生7:我选“春花图”,“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8:写春花的还有“乱花渐欲迷人眼”。

  生9:配上“红杏枝头春意闹”也不错。

  生10:老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春花的吗?

  师:同学们都很有才气,为课文配上了许多诗词佳句,刚才这位同学的疑问大家都听清楚了吗?

  生(齐答):听清楚了。

  师:那么,哪位同学愿意帮助这位同学解决他的疑问呢?好,你来。

  生11:我认为这两句诗不是描绘春花的,我读过这首诗,这两句诗是写雪后景物的。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的确,这两句是咏雪的名句,并非写春花的。

  师:请大家模仿《春》一文的写景方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秋”的文字。(学生写作或即兴发言)

  生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看,果园里那葡萄一串串地挂在架上,像玛瑙,像珍珠,晶莹透亮,再加上绿叶的衬托,就更令人馋涎欲滴了。

  生2:秋风追逐着地上的黄叶,越过欢乐的小溪,抚摸着乖巧的小鸟,掠过丰硕的果实,拂过我的脸庞,带着我的心奔向远方。(全班热烈鼓掌)

  师:老师真佩服你们丰富的想像力和充满创造性的劳动,请把本课积累的写作经验写进你的记录本。下课。

  【评点】

  《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语文(语文版)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我校七年级的一堂研讨课。其主要特点有:

  1、善于引发学生兴趣:

  教师运用故事巧设悬念,引发学生思考,然后借助故事中诗人所赠的话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冲动,可谓水到渠成,妙手天成。

  2、师生平等对话:

  整堂课,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对话的地位,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教师加入和指导学生讨论并适时点拨,肯定学生的表现,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堂课的朗读训练和对课文的研讨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堂课,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或与文本交流,或互问互答,或与老师交流都体现了他们的积极思维,突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本课中为每幅春景图配一句古诗以及写“秋”的片段作文或即兴发言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也为本堂课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春》教案实录 篇4

  思考的问题:

  1、引导学生怎样欣赏文学作品?

  2、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案例描述

  备课前的思考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的学习过程,它是有着生命意义的师生的共融共进的历程,是生机勃勃和五彩缤纷的。

  新课程标准给了学生海一般阔,天一样高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能够充分施展自我个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但这样自然给教师的备课也带来很大难度,备课空间宽了许多,知识储备与容量也丰富了起来。就像本课《春》,在几次教材改革过程中,都坚如磐石,足见其长久的文学魅力。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好这一课,自然是摆在每位教者面前的一大难题。一方面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另一方面要时刻想到赋予《春》一课新的教学面貌。因此在备课中我想到既要向学生讲清知识点,又要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下,发挥“个性”。因此本篇的讲解,着重从“美读”与“欣赏”两个角度进行,在过程中领略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前交流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老师希望你们用课上的精彩表现来证明你们的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完美的!

  课堂实录片段

  一、研讨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文章第三段

  2、交流

  师:你喜欢这段中的哪些句子?为什么喜欢,它们好在哪里?

  甲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因为这个句子很美。

  乙生(补充甲生的遗漏):他还采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

  师:他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乙生:把桃树红的花比作火……

  丙生:“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因为他用了比喻的修辞,散落的`状态好。

  师:别的句子有同学喜欢么?

  丁生:我喜欢“赶趟似的……”因为他描写出了春天百花竞相开放,神态很像春。

  师:能否读一下这个句子?读出他的竞相开放、

  (丁生读)

  师评:并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

  (师范读)

  师:大家齐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大家还喜欢哪些句子?

  戊生:“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因为有生机勃勃的活力,里面的一个“闹”字很精彩,把这样的情景表现的很形象。

  师:“闹”换成“叫”好不好啊?

  戊生:不好,表现的情景不一样,“叫”不能反应情景,而“闹”的含义更为宽泛。

  师:为什么写蜜蜂?

  生:用蜜蜂来侧面写花的香。

  师:大家都很聪明,遇到难题要回到根本上找。读书,找关键词语。

  乙生:我从书上划下了“树上-花下-地上”这些词。它的顺序是从上到下。

  师:写景要抓特点,这段作者描写的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生:花的多、香、艳。

  师:作者的感情怎么样啊?

  生:喜爱

  师:好,那大家就带着喜爱的感情读课文。我给大家配乐。

  (生齐读)

  3、背诵这一段

  师:这样的优美语言我们能不能把它背过?大家用三分钟的时间试背一下。(学生自由背诵)

  4检查2-3人,学生评价背的有没有感情

  二、教师讲解作批注的方法学生自学课文。

  1、师投影出示课本讲解作批注的方法:写到文本旁边的空白地方,可以是疑问想法或者是联想。下面大家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自己批注。

  (教师巡视,看学生的批注情况)

  3、小组交流批注的情况。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师:大家批注的哪些句子啊?交流一下!

  A句,甲生:“小草偷偷……”句,这句使小草有了意识与情感。

  师:好在什么地方?

  甲生:“偷偷地”、“钻”用的好。

  师:你读这一句。(生读)

  b句,乙生:“山朗润起来了……”,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欣欣然”有高兴的样子。

  师:读这一句体会“欣欣然”。

  C句,丙生:“像母亲的手……”用了比喻的修辞,抓住了温柔的特点。

  师:读这一句体会“温柔”

  d句,丁生:第五段,因为他用了各种感官,比如:触觉、味觉、嗅觉等描述了春风,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春的美。

  E句,戊生:第七段,作者写到了人们,充满了希望的情感。

  师:那你读读这段,体会人们充满希望的情感。(生读)

  5、小结

  用批注的方法来读课文,品味语言是学习文章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希望大家坚持,形成习惯。好,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在读自己喜欢的地方,品味语言。

  教学后记

  本课重在感受、领悟朱自清《春》的语言美,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走近课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写作背景,只留下《春》,突显《春》的语言。

  课堂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读得充满激情,但课堂发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比较薄弱。课堂一开始的用自己的语言咏春,画好春图后的描绘春,学生大多不敢说,小声说,没有底气说,说得无条理,不完整,更少流畅的,口头表达是该用心加强的。

  在圈点勾画中,学生进一步感知着课文内容和语言美,通过旁批,学生也学着鉴赏,学着反思,初步学会读书的方法。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兴致不高。

  最大的不足是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够精到,鼓励多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对学生提出较有发展性的建议,课堂前后环节的衔接略显生硬,课堂语言不够艺术,不够美。

  整节课充分还学生以课堂,感到困惑的是,调动了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热热闹闹新课改之后,课堂又有些难以掌控,难以把握平衡点,也不清楚学生收获如何。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手总举着,有的学生一次也来不及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的问题上有于深思、

  《春》教案实录 篇5

  师: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前四幅画面以写自然景色为主,第五个特写镜头是春境中人的活动“春早人勤”。现在,请仔细读读前四幅画面中写人的句子,想一想,和第五幅画中的春早人勤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春草图中写人“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主要是写人们在玩耍、做游戏。

  师:好好品读一下这句话,后面四个活动为什么不直接写成“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这样语言似乎更简练,也和前面的“坐着,躺着”对应起来。

  生:“打滚”让人感觉在地上滚来滚去,形象一点不美好,而“打两个滚”让人有很轻松的感觉。

  生:“打滚”通常是小孩耍赖,或者人痛苦、难受时的一些表现,而在草地“打两个滚”让人感觉到对草地的喜爱之情,因为小草“嫩嫩的,绿绿的”,很可爱,人也好像完全融入了这片草地。

  生:“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让人感觉是人们在草地上很随意的、情不自禁的活动一下,而“打滚,踢球”就会让人感觉是人们特意来做这些事的,不能突出人们因为看到这小草而心情特别好。

  生:改成“赛跑”,就变成了比赛,让人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气氛,打破了“嫩嫩的,绿绿的”草地上的这种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

  生:用“捉迷藏”只写出孩子们在草地上玩一种游戏,而“捉几回迷藏”写出了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得非常投入,非常尽兴,喜爱在草这片地上玩。

  师:所以作者巧妙地运用“两个”“几脚”等数量词,美化了人们不雅的动作,淡化了人们比赛的心理。人们不仅仅是在草地上玩耍、游戏,而是完全融入了这片草地。在这里,人的行为不仅没有打破自然的宁静,还融入了动态的活力,人与自然是如此和谐。

  师:再品析一下其它画面中写人的句子呢。

  生:春花图中,“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人们在花下想象丰收的情景。

  生:“闭了眼”写出了人们已完全沉醉在这美丽的`花海中了。

  生:用“仿佛”这个词语,是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生:“仿佛”由春景联想到秋实,写出了春天的美好能给人希望,使人憧憬未来。

  师:草地上的人们是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花下的人们则是完全融入自然了。我们再来看看春风中的人们呢!

  生:春风里“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牧童无忧无虑,在春风里吹着短笛,一副悠闲自得又调皮可爱的样子。

  师: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用一个“也”字?

  生:因为春风里已经有各种声音了,有风声,流水声,还有鸟叫声。所以写笛声用“也”。

  生:因为鸟在春风里很高兴,很得意,在“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牧童有和鸟比一比的想法,所以“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生:鸟“唱出婉转的曲子”,是“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牧童同样是想用笛声“跟清风流水应和着”,所以用“也”。

  师:是的,牧童用笛声应和着鸟鸣声、轻风流水的声,是人与自然共同为春谱曲,谱的是一首春的赞歌。

  师:这三幅画都是晴天春光明媚时人们对春的喜爱和赞美,那雨中的人们又怎样呢?

  生:“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慢慢的”写出了雨中的人心情放松,正慢慢地体会着初春的细雨“斜织”的美好。

  生:雨中是“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所以人们也是安静平和的,在雨中慢慢的走着,充满了诗情画意。

  生: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雨中的人正感受着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所以“慢慢的”走着,“慢慢的”感受着,融入了这美好的春雨中。

  生:春雨中“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正在地里忙着。

  师:这句话运用了倒装,有什么用意呢?

  生:把“披着蓑,戴着笠”放到后面去,是为了强调一下雨中的人特有的那种穿着,强调一下雨中的这份美好吧。

  生:雨中这样美好,劳作也似乎不觉得那么辛苦了。

  师:春雨中,静谧、安详、平和,人们融入其中,感受着这份美好。所以,上述四幅图,草、花、风、雨和谐、美好,每幅画都写到人,人又融入景中,人与自然显得如此和谐,是一首人与自然和谐的赞歌。

  《春》教案实录 篇6

  师:你们都已经历过十多个春天了,能否用一句饱含情感的语言说说你对春天的深刻感受?

  生(齐声):能!

  生:春天是最有情感的,高兴的时候就风和日暖,生气的时候就雨打雷轰。

  生:春天是最富诗意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生:春天是一位高超的化妆师,把花草树木、峰峦田野,都装点得生机盎然。

  师:感受真够深刻。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对“春”又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呢?请速读课文后说说。

  (两分钟后)

  生:春天是新生的娃娃。

  生:春天是美丽的小姑娘。

  生:春天是健壮的小伙子。

  师:春天是娃娃,是小姑娘,是小伙子,你最喜欢的是——

  生:娃娃。

  师:请说说理由。

  生:因为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师: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哪个同学能具体说说“新”在哪里?

  生:刚睡醒张开眼是新,山朗润、水涨起、太阳红都是新。

  生: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草,树上的、草丛里的花儿是新的。

  生:泥土的气息、青草的味儿,甚至空气、鸟鸣、牧曲都是新的。

  生:春天的一切,整个春天都是新的。

  师:都说得挺好。由是,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目的是让人——

  生:为娃娃的成长辛勤劳动。

  生:从娃娃身上,看到未来,看到希望。

  师:意蕴很深刻。那有没有喜欢春姑娘的?

  生:有,我喜欢,喜欢春姑娘的美。

  师:春姑娘确实很美,花枝招展的,能否通过阅读,发挥想象,在叙述她的美中渗透进自己的感受?

  生:园子里、田野里满是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小草,给人一种轻盈、舒适的美。

  生:树上的桃红像火,杏粉像霞,梨白像雪,遍地的野花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层次分明,参差错落,是一种匀称、和谐的美。

  生:花丛中嗡嗡的蜜蜂和飞来飞去的蜂蝶,繁花嫩叶中的鸟儿和牛背上的牧童,都欢欢乐乐。舒舒畅畅,给人一种愉悦的美。

  生:细雨、薄烟笼罩下的村庄朦朦胧胧,隐隐约约,诗情画意般的很美很美。

  生:蓝天上放飞的风筝,悠悠扬扬的,激发人们无尽的深思和遐想,更是美。‘

  师:感受很深,想像力也很强,真佩服你们。读书啊,写作啊,都要这样,敢于思考,敢于想象,敢于发别人之未发。

  师:春姑娘这么美,能不引发你们去——

  生:去追逐。

  师:能否说得更准确些?

  生:去追求。

  师:对!人生,就是要大胆追求。不懈追求,只要敢于追求,人生的春天就一定是属于你们的。

  师:朱自清把春天比喻成娃娃,比喻成小姑娘,还比喻成——

  生(齐):健壮的青年。

  师:这个健壮的青年谁喜欢?

  生(齐):都喜欢!

  师: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着重突出你的感受和领悟,说说喜欢的原因。

  生:一个“张”字,不仅仅指苏醒,“朗润”“涨”“红”等字词,也不仅仅指春天的山、水和太阳的变化,更是指在春风的吹拂下,春天的一切都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钻”字,更是春天充满活力的高度体现。因为这个“钻”字,田园绿了,诱得人们在上面尽情地玩耍,诱得人们也充满了活力。

  生:一个“让”,一个“闹”,一个“眨”,花儿竞相绽放,蜂蝶竞相追逐,热热闹闹的景象令人惊讶不已。花、草、生物郡人性化了,这就是春天,这就是充满活力的春天!

  生:一个“抚摸”,便产生了尽情的“酝酿”、“卖弄”和“应和”,便使人生发了万般感觉,万般想像,万般喜悦。

  师:说得太好了。这感觉、这想像、这喜悦,全出自于“抚摸”,“抚摸”传递着柔和、芳香和喜悦,这是多么的惬意和舒畅啊,令人情不自禁地对生活、对未来充满美好、强烈的畅想。

  生(齐):正是这样。

  师:请细读六、七段,再深刻体味、联想和想像。

  (学生读得琅琅上口,津津有味)

  生:即使是在薄烟般的细雨笼罩下,树叶仍绿得发亮,小草仍青得逼眼,勃勃的生命力真教你无法抵御。

  生:即使是在上灯的傍晚,那点点黄晕的灯光,也闪射出无法抵御的光芒。

  师:春天,就是具有这么一股永恒的魅力!因而,朦朦细雨之中——

  生:撑伞的`、被蓑的、戴笠的,仍在行走、仍在劳作,这种执著,这种精神,让人感受到春天不可抵御的巨大力量。

  生:于是,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涌出户外,拥抱春天,放飞希望。

  生:于是,舒活筋骨,抖擞精神,“一年之计在于春”,所有的工夫为的都是所有的希望。

  师:于是,人们簇拥着春天,挽着春天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去——

  生:去憧憬美好的生活。

  生:去实现美好的希望。

  生:去建设美好的未来。

  生:去奋斗、去追求、去创造。

  师: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师:这篇散文写得很美。请欣赏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考,然后,抓住一个角度,如选材、语言、修辞、立意等等,写出这篇文章在写法上好在哪里,二百字左右。

  (六分钟后,相继有三位学生读他们各自的习作。)

  附习作原文:

  习作1:读这篇文章,仿佛进入一个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美丽境界。你看,作者先写了地上小草的生长状况和活力: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软绵绵的,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再写树上花朵竞相绽放的形象:赶趟儿似的,像火、像霞、像雪。花间蝴蝶飞舞的“闹”状:嗡嗡地,飞来飞去地。后写天空中密密斜织的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细雨,又写天上渐渐多了的风筝等等。这样,“地上一树上一天上”的顺序层次,使意境显得相当高远和开园,令人心旷神怡,生发出无尽的遐想。

  习作2:这篇文章语言构思精妙,出神人化。文中一系列拟人化词语的贴切运用,无不表现出作者选词用字的深厚功力。如:“钻”字,生动地表现出春草的活力;“让”字,逼真地表现出春花竞放的情状,“闹”字,真实地再现了春天百花盛开,蜂蝶飞舞的景象;“抚摸”,形象地表达出春风的温暖和柔情等等。使人在惊异于作者遣词用字功力之深厚的同时,获得语言美的熏陶。

  习作3:在这篇文章里,朱自清先生描述春天的景物,突出地抓住春天景象万千的特点,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去追求、去体味、去感受“万千”的景物。如:从视觉人手,在看到草绿草满的同时又产生“软绵绵”的感觉,看到花多花艳的同时又听到蜂蝶的闹声,闻到花艳的香甜;再从触觉人手,在感受春天的温暖和柔情的同时,又闻到泥土、花草的芳香,听到鸟儿卖弄的啼唱、牧童嘹亮的笛音等等。无不让人心灵受到熏染和震撼:春天是美丽的。要把握春天,建设春天!

【《春》教案实录】相关文章:

《春》的教案02-13

《春》教案02-19

大班《春》教案03-30

《春的颂歌》教案03-07

《春望》教案03-11

春的教学教案11-09

《春》教学教案11-05

春的消息的教案01-08

春讲课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