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时间:2024-09-12 02:53:35 秀雯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精选10篇)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3、使学生能品味诗歌语言文字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不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泊船瓜洲》。

  二、初步参与

  1、同学们课外已经做了预习,你对作者了解了多少?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介绍地真具体。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这首诗读得正确、流利了。给你们准备一下,马上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

  3、指名读,教师充分肯定。并激励其他同学大胆展示自己。

  4、古诗琅琅上口,不少同学预习这首诗时就会背诵了。这样,再给你们准备一下,看谁能背诵,比谁背得熟练。

  5、指名数名学生背诵。教师夸奖:你们走在了学习的前面,真了不起。

  三、充分参与

  1、书读得很准确。不过,如果要带上感情,还须理解诗。今天,同学们打算以什么方法来理解这古诗呢?

  (学生有的说结合注释与插图,有的说用字典,有的说抓住重点词理解,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师及时肯定,理解古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融会贯通。)

  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全班交流。指名说,其他人补充。

  四、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2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感悟中学习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朗读中体会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预习

  了解王安石的生平,收集、背诵以前学过的他写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诗题

  1.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请问你们还记得以前学习故事的方法吗?

  师:学习古诗除了以上3个方法,还要注意的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板书诗题,(《泊船瓜洲》)读题。

  3.理解诗题的意思。

  问“泊”怎样读?(多音字:bó与p?的区别)“泊”是什么意思?

  (泊:是船靠岸的意思。“泊船瓜洲”就是在瓜洲船靠岸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直扑重点(运用学法1)

  1.用自己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多音字:“一水间(jiàn)、数(shù)重(chóng)山、照我还(huán)”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多读。

  4.指名答。(我觉得它写得很美、我觉得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运用学法2)

  1.刚刚同学说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块儿来读一读吧。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相读与练说。

  5.指数名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 那就用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可为什么诗中只有一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的高山。

  学生口述练习题。

  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那么明显地感受到──(生答:春天到了、来了)。

  11.这个“绿”字哦,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2.指名答。(感受到春天就单单是个“绿”也各有各的美;这个“绿”有着层次美,远近各不相同;”绿”也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3.同学们理解的多准确呀!把你感受到的“绿”再读出来吧。分男女生赛读。

  14.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5.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更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 我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6.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运用学法3)

  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

  指名答。

  2.理解“明月何时找我还”。

  3.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并据诗画画。

  4.点评学生画的画是否符合诗意。(地理位置)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指名答。引导从“一水间”“只隔几重山”“又”“何时找我还”这些词句体会。

  简介王安石: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他是在那儿长大的,对钟山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是他的第二个故乡。这首诗是他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运用学法4)

  导入: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呀!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块再来感受一下诗人的情感吧。

  学生有感情地读。

  总结:学到这,我们再来想想为什么人们对这首诗如此偏爱?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说)

  ②好了。老师想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

  a、 “间”是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和京口)。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离家乡非常的近。老师想问第二个问题,此时作者身处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

  c、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绿”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什么?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念家乡但又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学过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词语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据说诗人在作诗的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用了“绿”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只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绿”字了。(链接江南春图片)

  (4)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齐读后两句。

  3、启发质疑:学到这儿,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抓住“家乡景色美、离家近、离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诗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的无奈)?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异乡的、跟南京同样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台湾有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读了中学和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为“乡愁诗人”。(幻灯出示作品)

  (2)播放课件,欣赏诗歌《乡愁》,说一说: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

  (3)学生自由读,齐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总结:思乡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动人的诗,令人百读不厌。思乡之情又像是一个甜美的梦,让人回味无穷。老师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乡愁。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2、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理解诗题

  1、复习过去学过的王安石所写的诗作,交流有关于王安石的资料。尤其要引导学生交流关于王安石作为政治家方面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作的背景。

  2、板书并齐读诗题,重点指导“泊”字读音。

  3、引导学生思考诗题中写了几样东西,并让学生将找到的几样事物连起来说说,理解诗题意思。

  4、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问质疑。

  二、初读古诗,自解诗意

  1、课件出示《泊船瓜洲》,让学生自读全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宏亮。

  2、指名读诗,重点指导其中6个多音字的.读法。

  3、回顾过去学诗的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那些方法自己理解诗句意思。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1、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教师通过画图演示,理清瓜洲、长江与京口、钟山等地的位置关系,明确钟山是诗人的第二故乡。

  2、结合诗意思考:诗人离家乡近还是远呢?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等词语,各抒己见。

  3、从学生的辩论中,使他们逐步了解诗人的思乡心切。

  4、教师结合资料介绍王安石在钟山的生活,启发学生认识到这里绝不仅仅是他的居住之地,而是见证诗人成长的地方以及他实现政治理想,挥洒青春和理想的地方……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前两句诗。

  6、学生交流从后两句诗中读懂的内容。

  7、引导学生抓住“绿”字,通过换词比较等方法,体会“绿”字一箭三雕的妙用。

  8、通过最后两句诗,想象江南春天百草逐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绿之景。文字本是有情物,引导学生想象诗人除了想到家乡美丽的春景,还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

  9、教师渲染情境,读出思乡之情。

  四、回归全诗,升华主题

  1、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2、综观全诗,引导学生找到诗眼“还”,发现每句诗与“还”之间的关系,离家近,应该还,思家切,却不能还,想想有什么问题要问诗人。

  3、结合学生的问题——诗人不舍得离家,为什么要离开家乡,为什么靠家乡那么近却不能回去等,教师补充王安石变法失败,辞官回到家乡,皇帝召唤重新任相,两次请求辞官但皇帝不准,只能二次上京赴任的故事,帮助学生认识到诗人的无奈、身不由己,进而更深入地体会王安石对家乡深深的依恋之情。

  4、教师配乐创设意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五、拓展积累

  1、引导学生回忆品味其他古诗中用词精妙的千古名句,如“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杏闹”中的“闹”字等。

  2、收集积累思乡诗,背诵下来。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够达到背诵,默写的水平。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查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运用资料解决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查资料自学,体会诗人的表达思想感情。

  2、品味欣赏“绿”“还”等字在诗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

  为了能更好的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辅助用具。搜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插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剖析课题

  1、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学生在班级中相互汇报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总结)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2、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请同学们回忆已学过的与“月”相关的古诗,如《古朗月行》,《静夜思》……

  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4、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标注)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4)由课题引出问题。

  5、与学生一起商定学习步骤和方法。老师归纳学生的发言,板书“读、说、背、做、写”的学习方法。

  二、读诗

  1、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看图(点击幻灯片)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山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补充介绍,点击“京口”。)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从哪里知道?(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说说这一句的意思。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家不能回的无奈)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3、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或者小组内互相读课文。

  4、师生共同读学生可以自由地站起来读,给别人听,然后由教师范读,帮助学生领悟。

  三、背诵

  1、试背(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试背)

  2、全班进行汇报背诵的结果。

  四、说说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四人一组交流,结合资料讨论,写下收获和疑惑。讨论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2、体会诗的情感,深入推敲

  (1)下面,老师要请同学们再读这首诗,结合插图,看看是否可以读出问题来。如果可以,那你们就更善于读书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上”中“绿”的用法。“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明月图上没有。

  (2)教师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入对“绿”的`推敲。细细地品读这句话,你能从这个“绿”字中感受到什么?个人思考。

  (3)小组简单交流。“绿”更能展现春风吹过,江南一下子变“绿”的神奇景象。或者是“绿”更能表现“春风”的来无影,去无踪。或者“绿”能让我感到春天的勃勃生机或者说“绿”还能看出作者心里充满希望,对前途充满信心。

  (4)他的问题老师也相信你们有逛街的见解。学生简单交流后,全班发言。(略)

  (5)学生朗读,说说自己侧重表现的感情:有的侧重表现其思乡,有的侧重表达对前途的信心。有的侧重表达他对江南美景的爱恋。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6)那我们课外又了解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呢?推敲诗中诗人所用的一些词语之妙处,并通过形象的位置图展示出当时作者所在地,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五、做做

  学生在体会诗的意境后,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这首诗的喜爱,同学们大多数会采用朗读、书画、戏剧表演等形式来表达当时的意境。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先由学生自己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的概括。

  [总结]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光标引领说)

  知识拓展延伸(课堂作业)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主动地感悟真情、推敲诗句,学得生动精彩,给老师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下面,老师布置一下课堂作业。

  选做题1:根据《泊船瓜洲》,重新为课文配一幅插图。

  选做题2: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题,按一定顺序具体介绍春天来临江南的景色。

  选做题3: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桥)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板书设计

  学习方法:读、说、背、做、写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间,(靠家近,很难还)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离家久,早想还)

  明月何时照我还。(思家切,不能还)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6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激情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已学过了许多古诗,回忆与月相关的古诗?(《静夜思》、《枫桥夜泊》等。)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一首古诗也是跟月有关的,这首诗的题目我写在黑板上了,谁愿意大声地念给大家听呢?好,请你来读吧(微笑地请一学生)。可以,谁再来?声音要大一点,你来(请学生)。(大声地)泊船瓜洲。非常好。再来(请学生)泊船瓜洲。

  2、理解诗题,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自由说说。

  (1)“瓜洲”,教师随机画画简图。

  (2)“泊”,教师提示注意字音与字意的联系。第一个字是多音字,在这里读什么?(大声地)bǒ。

  3、了解诗人。

  学生交流有关王安石的资料,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背背积累的王安石的诗,

  并适时提示学生注意王安石与江苏的关系,了解当时的创作背景。

  (王安石的父亲在江苏南京当过官,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因此他把南京当作第二故乡。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就是王安石接到圣旨,赴京任宰相途中写下的。)

  二、读诗文,明诗意

  (一)轻声读诗,圈出自己读不准的字。

  (二)同桌交换意见。

  (三)师生合作读诗文,解诗意。

  1、指名读诗,引导读准”间、重、还”。

  2、共同动手正音。

  拿出词典,动手查“间、重、还”的几种读音及每种读音所表示的意思。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四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所以应读一声。再看钟山在京口的西边(在南京)。王安石的家就在钟山南面的`半山园。这个“重”这会儿你一定能读准了。

  3、理解“数重山”中“数”的意思。

  看来从瓜州到王安石的家乡钟山就一条(横向的)河、几座山的距离,离得很近了,往下读。

  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理解“绿”和“还”的意思。绿:吹绿、染绿。

  还:归、在本诗中是回家的意思。现在这个“还”的音你能读准了吗?

  5、回过头复习“泊、间、数、绿、还”几个字的意思。

  6、再次轻声读诗,然后拿出课堂笔记本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的意思。写成后交流。诗意:(对面的)京口和(这里北岸的)瓜洲不过是在一条横着的江的距离之内,(再远处的)钟山也就只是隔着几重山峦而已。春风又把(对岸的)江南大地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可以照着我回到(对面江南的)故乡呢?

  三、入诗境,悟诗情

  1、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诗描绘的画面。

  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风吹醒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美了大江南岸,闭上眼睛想象春风带给江南什么样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哟。学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画面。

  2、体会诗人用词的传神

  春风给江南送来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而诗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读时耐人寻味,那就是---“绿”,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相信你会更进一步的感受出诗人对词的推敲及用词的准确传神。

  3、读中领悟诗情同学们,根据你的理解自由读诗,读出诗的韵味。体会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相关的词句。自由读诗,读后发表意见。

  4、课件播放春天江南的美景,生欣赏后放声诵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这个“绿”字的内涵。

  “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四、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五、背诵、默写古诗

  1、小声试背、同桌互背、男女生比赛背。

  2、打开作业本默写古诗。

  五、作业设计

  1、默写古诗

  2、说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练笔:把你想象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用一段话描写出来。(如果能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写景的好词佳句会更好。)

  六、板书设计泊船瓜洲王安石(北宋)一水间归心似箭

  数重山恋乡思乡之情又绿何时还惆怅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7

  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意见。

  2、紧扣“还”体会作者的思家之切,揣磨作者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新课。

  1、(配乐播放月亮图)师:碧空如洗,圆月如盘,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客居他乡的游子,常常会以明月来吟诗作词,寄托思念之情,你们想到了哪些古诗:《静夜思》、《游子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回乡偶书》。

  2、师生合作,生生互助,背诵诗句。

  3、富有诗书气自华,诗词能陶冶人的情操,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看看这首诗折射出诗人怎样的情怀?

  二、入诗解题初感知

  1、板书“泊船瓜洲”,解诗题(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

  2、多种方式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节奏。

  3、小结读诗感受。

  三、读议结合知诗意

  1、出示诗的前两行,借助注释,了解大概意见。

  2、(课件公示)诗中的三个地名,体会诗人离家近还是远?为什么?

  3、小结:作者想念家乡,虽然实际距离遥远,可在作者心里,家乡都是那么近,我们体会到作者想家之情,带着这份感觉读诗的前两行。

  4、出示后两行,说说大意。

  四、紧扣“绿”字想画面。

  1、春风又绿江南岸,读到这行,我们来了解诗人作此诗时的一段小故事(阅读书上24页的资料袋,师用课件出示)。

  2、文字本是有情物,读到春风又绿江南岸,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耳边仿佛听到了什么?

  3、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汇报,用语言描绘江南的春景。

  4、多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又”字说明什么?

  过渡:诗人不由地想到了春天去了,又再来了,可我这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回来呀?

  五、品味“还”字悟诗情

  1、遥望美丽的故乡,遥想家中的亲人,诗人不禁追问明月何时照我还?

  2、回顾诗的前两行,了解诗人离家近应该还。

  3、想象诗人在家中度过的难忘时光,那是一个的日子,诗人在干什么,感受是什么,写下来。

  4、对比此刻的心境,诗人现在泊船瓜洲,眼前只见“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不免产生疑问,诗人为何要离开家乡,为何想家了不能回家看看。

  5、了解写作背景,探寻诗人思家切而不能还的心情。

  6、通过阅读资料,我们看到了一个被逼无奈的王安石,一个身不由己的王安石,一个无可奈何的王安石,他只好问明月,只有问明月,只能问明月,发自肺腑地问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7、诗读到这儿,你体会到了什么?

  8、学生畅谈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六、借问明月话相思

  1、同学们自古以来月圆、月缺、悲欢离合,皓月当空,思绪万千,借问明月话相思,让我们一起来充满感情地吟诵下面的诗句(课件出示)。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2、思乡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大家在课后可以积累更多有关思乡的古诗词。

  板书:

  泊船瓜洲

  靠家近

  “绿” 离家久“还”

  思家切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8

  教学目标:

  1.整体上把握本组教材的主题内容、训练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泊船瓜洲》。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泊船瓜洲》。诗句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5、积累思乡的一些名句。

  教学重点:

  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词的大意及重点词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借助明月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准备音乐《月之故乡》《思乡曲》及课件。

  课前导学

  1、读三首古诗词,读准字音,遇到难读字多读几遍;读出节奏。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大概了解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细读,从哪些词语或者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

  一、浏览单元导语,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内容及训练重点。

  二、情境导入

  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那柔美的哀伤。首先,让我们走进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去感受他的乡愁。

  二、出示古诗《泊船瓜洲》,初读古诗

  学生自读古诗,学习要求如下:

  1)读准字音,遇到多音字多读几遍;字正腔圆,读准节奏。(间:jiān)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

  4)诗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呢?

  三、学生自学。

  1、生对照自学提纲自读自悟。

  2、检查初读情况,指名读。齐读。

  3、四人学习小组交流

  3、4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此时此刻,诗人身在何处?(身在瓜洲)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从诗题看出来的)

  2、生读诗题,理解诗题。

  3、介绍王安石写诗背景。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69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副宰相,第二年被任命为宰相,领导变法,变法对富国强兵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触及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大臣的反对,1074年,王安

  石无奈辞去宰相之职,任江宁知府,1075年,王安石又被恢复了相位,但仕途的坎坷,官场的复杂,前途的迷茫,让王安石很不情愿去复职,他两次请求辞去宰相之职,宋神宗都不批准,1075年春,迫于无奈,王安石只好勉强上任。北上京城途径瓜洲时,他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洲》。

  4、说说诗句的意思。

  5、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能感受到作者的思乡?课堂训练

  五、创设情境,反复朗读

  1、诗人离开家乡,泊船瓜洲,望着钟山,情不自禁地问——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2、感受江南的美:

  师:明月何时照我还?照我还江南,此时此刻,江南已是春天,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请你当一回诗人,创作一句描述江南春景的诗句吧!

  3、出示课件:春风又绿江南岸

  又江南岸。

  4、学生交流。

  5、师小结:一个“绿”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眼前一片景:多美的春天的江南啊!桃花又红了,小鸟又叫了,蝴蝶又舞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然而,诗人你却离开了家乡,泊船瓜洲,望着钟山,你想说什么?

  6、生交流。

  7、情境引读:

  师:是呀,有道是故土难离,此时此刻,诗人你怎能不想——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8、师小结:

  也许有许多也许,回忆起来,点点滴滴都幸福,丝丝缕缕都甜蜜,可现在诗人却离开了家乡,泊船在瓜洲,此时此刻,团团圆圆一家亲还能吗?生:不能

  师:眼前只见——反思拓展

  六、回忆各个诗人眼中的乡愁

  1、过渡:是呀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何止是王安石呢!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流传至今的思乡名句。

  2、出示课件。

  3、露从今夜白,越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望寄杜郎中》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月明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读一读这些古诗,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写的思乡之情,多数的诗句中都有月亮。用月亮烘托情思是我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笔法,一般来说,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这种手法叫做寓情于景。

  5、结课:

  乡愁是每个游子心中永久的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崔颢的乡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张九龄的乡愁。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9

  教学目标:

  1、读准“间”、“数”、“重”的读音,理解“又”、“绿”两个字的用法。

  2、在了解作者的经历及诗歌大意,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尝试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以一诗带多诗,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通过课前的预习,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读的情况。

  (1)指名读。

  (2)读准字音与节奏。

  2、任何一首诗都承载着作者的一份情怀,一段经历,这首诗又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又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在里面呢?要想知道这些我们就要对作者王安石有所了解,谁能说一说你知道的王安石呢?

  (1)介绍王安石。

  (2)回顾《元日》

  王安石这一生可谓是非常坎坷,作为一名大政治家,哲学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那时正是王安石变法的初期,此时身为宰相的他正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所以这首诗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他革除时弊、推行新法的坚定信念及乐观情绪,抒发了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心情。

  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很多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后来变法遭到失败,王安石也被废除了宰相,《泊船瓜洲》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接到皇帝的命令,第二次要他担任宰相。他便乘船从京口渡江到达瓜洲,此诗抒发了他赴任途中到达瓜洲时的心情。

  二、精读品悟深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自学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借助自学提纲走近这首诗。

  (1).运用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联系上下文的多种方法,理解诗意。

  (2).对于不懂得地方可以问问身边的同学,如果解决不了提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相机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理解绿的用法

  (2)试着背一背描写江南风光的诗句

  (3)理清“京口”、“瓜洲”、“钟山”三个地名之间的关系。

  3、探究诗人情感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句诗中感受到的?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钟山。而钟山就是诗人的家乡,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可谓是山高水远。为什么作者只说是“一水”、“只隔”呢?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产生的巨大反差,正好说明作者虽然人在途中,身向远方,然而心系家乡。思乡之情跃然纸上。背一背其他的思乡诗。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在写这首诗时是因为第一次变法失败,宋神宗第二次要他当宰相继续推行变法,他曾经两次请辞都没有成功,可见在“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的重心不在“绿”而是“又”。无情之风尚且知道一年一年“又”回到江南。而作为对家乡情深意浓的诗人,却恰恰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离开江南的家乡,违心的重登仕途,这里有自责,更有着人生的无奈,还有着对前途的担忧,这一去前途吉凶莫测,不知何时又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个“又”字,融情与景,实在是诗人满心难以排遣的乡愁的自然流露。

  可以说这首诗中融入了诗人太多的情感,思乡、对前途的担忧,作者沉浸在无限的惆怅之中,你能带着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读一读吗?

  (1)指名读诗。

  (2)尝试背诵

  4、回顾《梅花》这首诗

  诗人的担忧不无道理,宋神宗对变法越来越动摇,王安石的处境也越来越艰难,不久王安石再次辞掉宰相一职,重返家乡,这首诗写于他第二次辞官之后,作者借梅花傲霜斗雪的性格表现自己未能忘怀政治,不肯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王安石辞官之后,守旧派掌权,他所实行的新法被一一废除,不久,王安石郁郁而终。

  三、课外推荐续读升华

  王安石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仅诗写得好,词也是一绝,欧阳修曾经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找了一首他的《桂枝香》,希望大家课后仔细的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思乡之情春风又绿江南岸,担忧前途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 10

  [设计理念]

  打破串讲串问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紧扣诗眼“还”字,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运用比较法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学习、体验诗人苦心推敲字词的写作态度。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欣赏“绿”字在本诗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初步感知诗人思乡之情

  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板课题),这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板书)在旅途中写下的一首思念家乡的诗。

  2、把你收集到的有关王安石的资料向大家做一个介绍。

  3、教师范读(注意听清楚每个字音)

  4、出示课件,自由读诗,判断六个多音字和一个变音字在诗中的正确读音。

  5、指名判断读音后齐读。

  6、自由读诗,并从诗中找出能集中表达诗人想回家的一个字。(“还”字)

  7、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写下这首诗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解题,板画)

  (过渡:诗人停船瓜洲,想念着离自己不远的家乡,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人的家乡在哪里?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下面我们就通过理解诗句来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二、紧扣“还”字,披文入情,深入体会诗人思乡之情

  1、自由读诗,根据注释,四人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2、自由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引导学习:

  若A:学生汇报

  一、二句的诗意,师引导生从这两句诗句中找出有关的地名,并弄清它们的位置关系,指名一生上台在原有的长江图上贴画,并看着图示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问:从这两句诗句中你还体会到什么?(可提示:从“一水间”、“只”、“数重山”等词去体会)

  (板书:靠家近——很想还)

  若B:学生尝试解释第三句,并从“又”字体会诗人的感情。(板书:离家久——早想还)

  师引导想象:假如你来到江边,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对岸,而对岸的不远处就是你离开很久、思念很久的家乡,此时你有何感想?(生答)诗人此时有何感想呢?生汇报学习第四句。

  引导:谁能加上语气词(啊、呢)把第四句的诗意及作者强烈的思乡情表达出来?

  问:谁能用三个字概括诗人此时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板书:思家切)

  问:诗人思家切,可他能还吗?你认为后面应该补上怎样的板书?(引导生板书:不能还)

  问:课文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诗人为什么不能还?)

  讨论、升华诗情,体验作者情感:既然诗人已经离家很近了,而且他又这么渴望回到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让生先猜测有几种可能,师再简介当时的时代背景)

  4、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试着背诵)

  5、同桌互说诗意。

  三、品味“绿”字,咬文嚼字,体会诗人用词之精妙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有两句诗因某个字用得特别妙而成为千古绝句,有谁知道是哪两句诗、哪一个字吗?

  2、师:对,据说王安石为了这个“绿”字,推敲了很久,进行了十多次修改,最后才决定用“绿”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诗人可能用过哪些字?你能放到诗中读一读吗?为什么最后用了“绿”字呢?它好在哪里?

  3、教师总结: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现在我们也来当一回王安石,推敲一下以下的句子该用什么字好。

  四、选字练习,学习运用,体会“推敲”的妙处

  1、选择最恰当的字填入括号内,并说说理由。

  旺、浓、闹

  红杏枝头春意( )。

  起、动、翻、皱、拂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2、自由填字:

  春风吹( )了树梢,吹( )了小草,吹( )了河水,吹( )了花苞。

  五、总结全文。

【泊船瓜洲语文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泊船瓜洲教案02-13

《泊船瓜洲》语文教学教案01-12

泊船瓜洲教案15篇02-22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05-11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11-17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03-23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精选25篇)07-13

《泊船瓜洲》改写作文(通用19篇)01-05

《瓜娃娃》小班教案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