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案

时间:2022-10-07 22:41:03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案

  《在山的那边》

关于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海”与“山”的含义,提高文学欣赏能力。

  2.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梦”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价值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生活哲理。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

  2.复述课文内容,体味人生的哲理。

  【教学设想】

  1.第一单元专题:怎样面对人生的困难与不幸。对刚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在诗的第一节,诗人以孩子的口吻叙述,容易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2.重视朗读训练。课前准备组织学生认真预习《在山的那边》的课文内容。

  3.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当你进入中学,跨入人生道路一个新的起点时,你一定对未来充满了新的憧憬和向往。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每个人在成长道路中 共同的目标。《在山的那边》这一课的作者王家新以自己的情感体验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在山的那边》是诗人王家新在二十多年前写的一首诗。在诗里,他述说了童年时代美好而朦胧的“梦”——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二十多年后的今天,诗人虽然已无数次见过童年时所向往的海,但是心目中的那个“海”依然遥不可及。那么他心目中的“海”是什么呢?让我们来品读这首诗歌,从诗中找出答案。

  2.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现在丹江口市)。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4年归国,在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从事教学工作。出版的诗集有《纪念》(1985年)、《游动悬崖》(1997)等。

  3.读一读,写一写。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二、整体把握

  1.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各自练习朗读。 ③领读。 ④齐读。

  ★★例如:“想望”这个词就要读出,希望,企求的感情,同时由于“隐秘”的限制,因此读的时候要尽可能的读得轻一点。

  “哭着回来”则要读出“我”的伤心。

  “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既要读出“我”的失望,同时还得读出“我”的疑惑的感情。

  ★★展示课件,教师有感情的范读课文

  画面1、先展示的是一幅远山的画面,层层叠叠的群山,朦朦胧胧的,同时配以《二泉映》的乐曲,并闪出课题《在山的那边》。

  画面2、教师边有感情的范读课文,边闪出字幕:“小时候……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画面换成电影《老井》中反映大山深处贫困的画面。

【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在山的那边》教学教案10-08

《在山的那边》教案12-23

在山的那边教学方案10-08

《在山的那边》教案优秀03-29

关于在山的那边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在山的那边》教案设计08-10

《在山的那边》语文教案10-09

山那边随笔12-28

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教学教案设计10-09

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教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