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精选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1
教学目的:
1、学习通过故事来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2、掌握一些重点字词
3、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 。
二、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解决学生的质疑。
三、处理字词
四、布置预习题
1、为复述文中的七个小故事作准备。
2、为辩论准备材料,男同学持“思考和练习”中的第一个观点,女同学持第二个观点。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10分钟)
1、 女同学的.代表复述前三个故事:
①“鸡肋”的故事;②“改修花园”;③“一盒酥”。
2、 男同学的代表复述后四个故事:
①“梦中杀人”;②“簏中物”;③“斩吏出门”;④“代作答教”。
二、完成必答题(抽签选作答的学生)(5分钟)
1、(男)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鸡肋()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数犯曹操三忌()
2、(女)按拼音填汉字并解释其意义(用幻灯投影)。
①竟取匙与众食qí( ) ②操因疑修zèn( ) 害曹丕。③延弃弓cao( ) 刀。
三、完成抢答题(为避免滥答,答错者倒扣10分)(5分钟)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抢答后教师明确答案:“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2、叙事的方式有:①顺序、②倒叙、③插叙、④补叙。本文属哪一种方式?
明确:本文的回忆部分是补叙,若放回《水浒传》中,本文则是插叙。
3、请找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并指出各与哪个字通假。
明确:“当”通“挡”、“分”通“吩”、“付”通“咐”。
四、展开辩论(20分钟)
男女同学各选出四个同学分别任主辩、第一副辩、第二副辩、第三副辩。要求提出自己 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说明对方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男)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女)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五、在辩论的基础上,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男)总结杨修的性格特征。
(女)总结曹操的性格特征。
(然后教师明确答案并板书)
杨修:恃才放旷、狂妄轻率、好耍小聪明
曹操:虚伪残诈、老谋深算
六、总结(5分钟)(教师完成)
1、分出胜负方。
2、明确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两点:既是由于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也是由于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两者缺一不可。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该说:前者,即男同学所持观点是内因;后者,即女同学所持观点是外因,两者导致了杨修之死。
七、宣布结束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⑵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⑵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
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
略
三、初读课文
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
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
四、再读课文
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
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
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倒叙的记叙顺序。
2、过程与方法:
体验式,合作式,通过演绎故事来体会人物性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
通过对话与动作描写(白描手法)来展现人物性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引起话题。 讲述自己所熟知的三国人物。 引发学生对三国人物形象的兴趣。
二、探究文本
1、请学生默读文本,酝酿情绪,准备演绎故事。
2、请学生演绎故事。
3、提问:看完演绎之后,请同学思考与原文有何不同吗?(从内容与顺序两方面考虑。)
4、强调倒叙的作用。(倒叙的作用在于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分析人物形象。 板书事件
提示:
1、内容:补充告密事件与作弊事件
2、顺序:由演绎故事的顺序,请学生对比与原文的`不同,从而引出倒叙的概念。
本文开头就交代操以惑乱军心之名杀修,这似乎有些牵强,操何以如此没有度量呢?这就吸引我们深究下去,从阅读文本中发现原来操对修的忌恨非一日之寒。
甚忌之──恶之──愈恶之──疑,愈恶之──大怒──有杀修之心──杀修
人物形象:
曹操:多疑,奸诈,忌才
杨修:聪明,恃才放旷,锋芒毕露
演绎故事,体会人物性格。
学生体会倒叙的作用。
学生从原文寻找操对修的态度变化。
学生发言。
通过亲身演绎,设计对白,促使学生熟练掌握文本,并在实践中把握人物性格。
三、辩一辩
提问:你怎么看待杨修这个人呢?这种性格好不好? 学生以小组作答。 (教师不作是与非的判定,旨在引发学生思考。)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现在对操与修的性格特点都有了充分的把握,这与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分不开的,他通过传神的语言与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也是我们同学需要认真学习的地方。
杨修这样一个小人物尚且塑造得如此传神,更何况其中的三绝?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五、作业
随笔: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抓住语言与动作描写,合理安排故事情节,也可灵活运用不同的记叙顺序。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本文,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
2、分析杨修的死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⑴培养学生阅读古白话的能力。
⑵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法学法】
1、创境激情:
创设民主和谐互动的氛围,师生情感沟通交流。
2、质疑释疑:
激发学生质疑,探索杨修死因,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理清情节
第二课时:探究课文发现问题体味反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5分钟)
由歌曲《临江仙》引出《三国演义》话题,让学生介绍罗贯中及《三国演义》。以此引入课文《杨修之死》(让学生结合注释介绍,老师补充)。
二、自读引导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
⑴学生复述课文。
(考查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的效果。)
⑵解释下列加粗字并注音:
①杨修以鸡肋之意对
②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③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④与众分食讫()
⑤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⑥操疑修谮()害曹丕
⑦操方麾()军回战马超
⑧延弃弓绰()刀
(考查白话字词的理解与积累。)
注意:学生自主完成以上练习,教师督促指导。
2、跳读课文、把握情节(此环节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其体会应该怎样读书)。
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归纳并完成训练题(二)。
⑴全文共有“8”个小故事,请你给每个小故事定小标题(6分钟)。
答:
① ______
②______
③ 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⑥______
⑦_____
⑧______
(督促学生深入课文,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小标题,意在把握小说的情节。)
⑵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在矛盾的冲突过程中可以看出杨修与曹操各有什么性格特征?(12分钟)
答:曹操心理反应:_____
性格特征:杨修。
曹操。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
三、课堂小结(1分钟)
四、课后拓展(2分钟)
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并尝试写出你的看法。
你认为杨修死因是什么?
答:_____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5
[教学设想]
本文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这是培养学生欣赏小说作品能力的良好教材。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反复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
能正确找出文中顺叙与补叙部分,并能具体分析补叙的作用。
评析曹操和杨修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之后,让学生一起背诵曹操的《龟虽寿》和《观沧海》,拉近与曹操的距离。再找同学讲几个关于曹操的故事,初步感受曹操的性格。
2、学习生字词
3、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问:通过阅读你发现课文有什么突出的特点?结构、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可分析。学生回答后,根据学生的分析,制定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果老师事先预想的目标学生没有提到,老师可适当补充。
4、学习目标确定后,进行分组讨论。每四个同学组成一个课题攻关小组,每人都是研究员。每个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课题,课题攻关小组任意选择,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所选课题,可以是一个,也可是多个。所选课题研究完了,还有剩余时间,再去研究其他课题。
二、课题攻关小组活动步骤:
1、独立研读。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随想随写在书本上,关键性词语要圈点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每个研究员都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公布出来,小组成员一块评论。正确的结论,大家都记录下来;错误的分析,大家共同讨论,加以改正。大家相互补充、互相纠正,制定出比较全面而精当的结论。如果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下一步向全班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3、研读完毕,每个课题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公布本小组的研究成果或未搞清的问题。全班同学进行思考、探讨,记录正确结果,纠正错误结论。
三、对学生研究结果的预测(以问题的形式列出,如果这些问题学生没有涉及,老师可补充提出。)
1、本文语言简洁凝练。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文中所写的七个故事。(答案参见指导书。)
2、这七个故事各表现出曹操和杨修的什么性格特点?(答案参见教师用书。)
3、画出表现曹操对杨修态度变化的词语。
明确:忌——恶——愈恶——愈恶——怒——有杀修之心
4、记叙的顺序有哪些?(顺叙、插叙、补叙、并叙等)本文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顺叙、补叙)找出补叙部分并思考补叙的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原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5、根据课文的记叙顺序可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明确:三部分——1至3段为第一部分,写杨修被曹操所杀。4至9段为第二部分,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10至12段为第三部分,写曹操兵败班师。
由这个分析,我们还可看出本文补叙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的结构层次分明。
6、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思考课后第三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7、曹操强行进兵,结果惨败,写这个情节与杨修之死有什么关系?
明确:有关系。写此情节,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从而揭露了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
8、假如你是曹操,你会不会杀死杨修?理由是什么?如果不会,你要如何安置这个锋芒毕露的不大听话的人物?
这个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学生可畅所欲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9、假如你是杨修,你会如何与曹操相处?
也不要求答案统一。
10、《大回》一文中有句话:“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学了本文后,你对这句话有没有更深的理解。
畅所欲言。
四、拓展阅读。
阅读教学用书p83《曹操为什么杀杨修》,了解曹操杀杨修的其他原因。若没有时间,老师可将材料印发,让学生课下阅读。或者将其内容概括如下:
孔融、弥衡因不肯依附与曹操,先后被杀。杨修与其二人气味相投,算是一派,他虽身归曹操,心却不依附。这早被曹操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杨修之父杨彪曾任汉献帝太尉,被曹操诬陷入狱,后经孔融申辩,方才放出,回家闲居。可见曹杨两家早有芥蒂,这也是杨修死因之一。
五、总结
老师概括这节课所学内容,表扬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己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三国演义》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6
【教学目标】
1、能分析课文故事发展的层次;
2、理解课文中人物性格的特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交给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想】
1、在阅读时先疏通文字,理解内容,梳理文中记叙的七个故事。在此基础讨论和理解杨修之死的真正原因。
2、学生复述七个故事。
3、此文为课内自读课文,所以以学生活动为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小说背景
老师介绍《三国演义》导入,课文节选自
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瞒兵退斜谷”的后半部份。
二、速读测试
文章字数:1700字
阅读用时:
分钟
阅读速度:
字/分钟
三、复述故事
老师讲述一个故事内容,引出杨修之死的直接原因:鸡肋事件。杨修其实没理解错曹操之意,而且杨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也是正确的,但曹操却毫犹豫地将杨修推出斩之,我们由此可看出曹操杀杨修之心是早就有了。那么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请每小组派一个同学复述一个小故事。
四、总结杨修的`性格特点
恃才放旷。
五、杀杨修之后的故事
第七小组派代表复述,总结曹操的性格特点:狡猾、奸诈。
六、讨论
关于杨修之死有两种意见:
1、杨修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2、曹操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以消除隐患。
讨论时各抒己见,也可以结合历来对曹操的评论和曹操的其他言行。
七、总结
教给学生:做人应谦虚谨慎。
八、作业
1、课后阅读《三国演义》。
2、读后感一篇:我看《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7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见目标1、2、3
教学难点:
见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师板书课题)
师:首先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字、词
庖官 主簿 谮 绰刀 恃才放旷
(给加点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2.熟读课文,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3.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三、深入阅读
1.找生读第一部分:
师提问:
①杨修为什么会命赴黄泉?
②曹操杀杨修是否有理?
明确:①因为从曹操所发布的口令“鸡肋“中洞悉了曹操的心事。被曹操以”惑乱军心“的罪名杀掉。
② 有有理之处,也有无理之处。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度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自己的亲戚却没有丝毫处罚。
(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2.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其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师将问题总结如下:
本部分记叙了曹操跟杨修之间三方面六个小故事,从中可看出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下列内容板书)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2.分酥 恶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第二部分从记叙的顺序看属于哪一种?本部分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补叙 目的在于说明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揭示杨修之死是曹、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学生齐读第三部分,自己提出重点问题在班上交流,老师总结如下:
1)本部分内容与题目有什么关系?
明确:意在证明杨修死前的分析和预见是非常正确的,活曹操输给了死杨修,目的在于揭露曹操杀杨修是忌才,“惑乱军心”只是借口而已。
2)曹操兵败,却又厚葬杨修,这是为什么?表现了曹操什么性格?
明确:曹操兵败,证明了杨修预测的正确性,众人对他杀杨修之举自然有疑意。曹操厚葬杨修,可以堵住众人之口,在众人面前表现出知错就改的举动,以笼络人心。这一举动,表现了杨修阴险虚伪的性格。
(本部分任务的完成以学生自读、讨论、质疑为主,老师只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拓展迁移:
你如何评价杨修和曹操的?从他们二人身上在为人处世方面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只要答案合理,不强求一致。)
五.布置作业:
请阅读《三国演义》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参考题目如下:
①我眼中的曹操 ②曹操——奸人也?英雄也? ③ 一代枭雄曹操
④读《三国》看曹操
⑤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与杨修之死
——评曹操的用人原则
六.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杨修卖弄聪明
1.破字 忌 杨修:恃才放旷
2.分酥 恶 曹操:阴险虚伪
杨修揭穿曹的心思 3.破梦 愈恶 狡诈奸猾
杨修参与曹的家事 4.吴质事件 愈恶
5.教植出门 怒
6.教植作答 杀修之心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互动,并由浅及深设置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循循诱导、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导入部分,既吸引学生,又能很快将对方带入特定的情景中。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8
学习目标:
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
1、作者及作品: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罗贯中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小说家。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背景介绍:
《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杨修,曹操手下一位素负才名的文士。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庖官()恃才放旷()麾军()夏侯惇()谮害()
绰刀()佯装()伺机()食讫( )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适庖官进鸡汤
②数犯曹操之忌
③人皆不晓其意
④丕如其言
⑤植然其言
⑥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力求简洁明了。
①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②(操)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
③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④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二、合作探究
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2、从全文看,课文采用了哪种叙述方式?有何作用?
3、结合下列语句,分析句中人物性格
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②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③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惟修知其意。
④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4、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三、拓展延伸:
如果你是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对曹操进言什么?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9
一、《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你对《三国演义》了解多少?走近作家作品,简介本课背景。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他广泛搜集相关平话、戏剧和传说,参考了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释,对三国故事进行了再创造,创作了历史巨著《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
二、看视频,后思考。
1.杨修因犯何事何罪被杀?鸡肋事件,惑乱军心。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就不会被曹操所杀?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也就是说:鸡肋事件是导致杨修被杀的导火索(直接原因),而数犯曹操之忌才是杨修被杀的根本原因。
三、读一读。
(一)快速阅读课文4—9自然段。思考:课文用哪几件事表现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
1、这6件事与鸡肋事件形成杨修被杀的前因与后果。
2、这6次犯忌中,你看出了性质差别吗?日常生活(犯小忌)→政治争斗(犯大忌)
从曹操的心理反应程度也可看出:逐渐加深。
3、从叙述方式来看,这6件事在全文中是属于什么叙述方式?找出标志句。
(二)人物赏析:本文中表现最突出的毫无疑问是杨修与曹操。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以“通过阅读______,我认为杨修(曹操)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回答。
杨修: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卖弄聪明、轻率大意。
曹操:虚伪奸诈、老谋深算、残忍多疑、嫉贤妒能。
四、议一议。
1.曹操杀杨修,是否杀得有理?(分组或分男女生)
有理之处:杨修身为曹操的高级幕僚,不思帮助军队渡过难关,反而影响军心,确实该杀。
无理之处:一是曹操确定了具有暗示性的.口令,自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是处罚不公,斩杀了杨修,对夏侯惇却没有丝毫处罚。
2.杨修之死,历史上有许多争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他因,你认为呢?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论据论述。(死因探讨)
(1)由于杨修能摸透曹操的心思,曹操既嫉妒他的才能,又考虑到留他在身边会成祸患,总想找一个堂堂正正的罪名把他除掉。
(2)杨修恃才放旷,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置军纪于不顾。
(3)因他卷入了曹丕与曹植争夺接班的斗争之中,在曹丕已经得势的情况下,他必将成为牺牲品。
后人诗曰: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
五、疑一疑。
小说人物和历史人物的区别。
1、历史上的曹操:(从历史课与语文课中去认识)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
2、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3、易中天《品三国·真假曹操》:曹操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一个人。他这个人既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狡猾奸诈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
六、思一思。
从“杨修之死”我们得到什么人生启示?(故事类比)
韬光养晦←→锋芒毕露(做人要谦逊、不可恃才放旷)
清朝时,皇帝命纪晓岚编《四库全书》,纪晓岚故意屡次在一些字眼上犯错,让皇帝指出,皇帝觉得很高兴,“连纪晓岚这样有学问的人都让朕指出错来”,龙颜大悦,纪晓岚更得到重用。
七、写一写。
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 10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 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4、 能用辩证的观点区分小说与史实中的曹操。
5、 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 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
2、 多角度分析曹操、杨修性格。
3、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三、教学难点:
多角度探究杨修死因。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步骤:
(一)导入:
有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被称为“第一才子书”、“第一部奇书”,大家说说这本书是?提到《三国演义》,你能想起哪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呢?今天呢,我们一起来研读出自其中的一个故事——《杨修之死》。
(二)资料助读:
1、关于《三国演义》或者作者罗贯中,你了解些什么,可以告诉我们吗?
2、本文的故事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谁能向大家说一说?
(三)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1、说说杨修因犯何罪被杀?概述事情经过。
2、若没有这一事件,杨修是不是不会被杀?从文中哪句话看出?
文中写了几次“犯忌”之事?哪几部分写的`?
(研读第4-9小节)根据表格概括事件。
事件
杨修的表现
曹操的态度
(四)研读课文,探讨死因。
请同学们依据曹操、杨修在上述事件及“鸡肋事件”中的各自表现,讨论一下,杨修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杨修之死的原因有三点:
1、性格决定命运:杨修的性格决定了自身悲惨的命运。
2、环境决定命运:杨修侍奉的主子——曹操,他的性格决定必杀杨修无疑。
3、立场决定命运:杨修扶持曹植,而曹丕为世子,翦除异己,巩固政权。
(五)概括形象:
从同学们论述的杨修死因中,其实我们已经窥知了曹操、杨修两人鲜明的个性,请一位同学概括一下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六)课外研究:
曹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奸雄的形象,这与作者的政治倾向有关(“拥刘反曹”),历史上的曹操是不是这样呢?
(提供资料)
鲁迅先生这样品析过曹操:
“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志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鲁迅《而已集》
《百家讲坛》中的易中天教授也品析过曹操:
“其实曹操也未必多想杀人。他原本是非常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也非常重感情的。”
“曹操虽然残忍,却并不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 ——易中天《品三国》
那就请同学们也来品析一下曹操——《我也品曹操》,请完成一个不少于400字的小练笔。
要求:依据一定的情节或者细节,品析人物形象。
提示:可以从小说《三国演义》的角度;也可以从历史角度;还可以将两者对比品析。
(七)课堂小结: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扬起的尘土注释繁华后的沧桑,落魄后的崛起。品书香一缕,读人生百味。希望大家能多读名著,用书来装扮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
八、板书设计:
《杨修之死》
罗贯中
恃才放旷虚伪奸诈
杨修卖弄聪明曹操残暴多疑
轻率大意心胸狭窄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相关文章: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08-15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11-17
《杨修之死》改写02-25
杨修之死初中语文课件ppt11-11
《楼兰之死》教案优秀04-28
《杨修之死》读后感04-30
杨修之死读后感04-15
杨修之死读后感(精选26篇)02-27
寒号鸟之死02-25
关于项羽之死教案(通用10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