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雪》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
2、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练、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3、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味作者情感,理解诗歌含义。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品读语言。
【教学难点】
品味散文诗语言的精练和具有音乐美的特点及其寓意。
【教学方法】
速读、美读、细读、精读、深读、研读。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情况汇报:
由各小组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展示有关“雪”的文字、图片等,畅谈对雪的感受。
简介作家作品: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破落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立志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二、检测预习:字词
三、学习研讨:
1、速读课文,理清结构:
师引导生分层,了解内容与结构:
按照“南方的雪”、“北方的雪”两大对比内容,可以把全文分成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3):滋润美艳之至的江南的雪。
第二部分(4~6):如粉如沙的北方的雪。
2、美读课文,揣摩感情:
阅读指导:
江南的雪,要读出柔和的美,表达欣赏、喜悦的情感;北方的雪要读出壮丽的美,体现的是赞美、敬佩的情感。
3、细读课文,分析比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
⑴ 作者是如何描写江南的雪的?
⑵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朔方的雪的?
⑶ 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作者更喜欢江南的雪,还是朔方的雪?为什么?
4、精读课文,探究疑难:
教师引导探究,问题:
⑴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最值得赞赏的)
⑵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的青春的消息”和“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
(“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蓄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⑶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它还被表现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也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
5、深读课文,提炼主旨: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和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的追求,蕴蓄了他反抗冷酷的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6、研读课文,学习方法:
师生共同总结:
⑴ 运用象征手法,在自然景象的描写中浸透了幻想的、隐喻的意象,具有深厚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意境。
⑵ 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⑶ 语言风格独特。
五、拓展延伸:再读课文,模仿创作
课文中写了塑雪罗汉,《从白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了雪地捕鸟,描写都非常生动传神。你在雪地里做过什么游戏?试写一段文字描述出来。
打雪仗、堆雪人、推雪车、踹雪树……
六、布置作业
1、你认为本文语言是否有表意不简明的,如果有,怎样改为好?
2、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地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基础题)
3、阅读《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提高题)
【语文《雪》教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雪猴教案教学设计10-08
《雪》语文教学方案设计10-08
《雪孩子》教学教案设计10-11
《雪》的课文教案教学设计10-08
雪孩子教学设计教案范文10-08
雪孩子的教学教案设计10-08
《看雪》语文教学教案10-10
雪猴的语文教学教案10-08
语文教学设计教案11-12
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教案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