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教案

时间:2022-10-08 07:15:46 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教案

  一、课程标准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教案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

  在人教版新课程教材中,为了更好地体现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编者分三个阶段编写了《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按照三个阶段编写,体现了阶段特征,便于学生掌握新中国外交的发展线索。本节教材讲述的是第一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

  本课导言部分提出了本课的探究内容和需要重点理解的三个概念。

  教材内容主要分三目

  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主要写了四个问题:

  ① 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② 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表示。

  ③ 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

  ④ 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取代旧中国同苏联签订的、有损中国权益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经过、内容的准确表达,然后重点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主要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政府的积极外交活动和成就──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课本重点讲述了面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干扰破坏,及与会国之间的矛盾分歧错综复杂的情况,周恩来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合作。这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我国建立和加强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了条件。

  教材内容比较详细地再现了一些历史过程,补充了一些趣味性强、较简短但又具有较强说服力的史料,使学生对新中国外交风云能获得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活动进行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识记:外交方针的主要内容;中苏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周恩来于1953 年12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理解: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3)运用: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根本区别。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是什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在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采用讲述法、启发式、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新中国为了彻底改变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孤立和封锁、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掌握基本史实;

  2.按照教师布置的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准备,自主搜集资料,与本组员共同探究问题,由“课题组长”指挥,准备课堂上交流。

  教师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准备的题目: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是怎样扭转屈辱外交局面的?

  第二,新中国为什么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第三,我国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制作本课多媒体,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生动性,并可以将大量知识用最迅捷的方式体现出来。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六、教学思路

  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是对学生进行以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素质教育,因此本节课的--采用“问题式”和“双主导学”(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恰当的主导作用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前预习、课中自学阅读、质疑答疑、分组讨论、检测练习等形式,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建国初制定外交方针的背景原因等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和基本能力。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教案】相关文章: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教案(通用5篇)03-31

最新中国工会章程06-27

从甲午中日战争看李鸿章的外交10-26

最新中国祝福语分享12-30

油灯往事纪念新中国成立的征文10-09

庆祝新中国成立69年征文10-10

怀孕初期吃什么好10-26

职校对外交流工作汇报05-21

外交官风采大赛策划书11-10

2013年最新中国工会章程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