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抓意象,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诗人复杂的心情
教学难点:通过意象把握诗歌的情感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这年冬天十一月十五日夜,皎月当空,江面风平浪静。曹操乘船查看水寨,后置酒宴请诸将。酒至兴处,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诗言志,歌咏怀,大战前夕,曹操的心情如何呢?
二、诵读文本、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诵这首诗歌,同学评点。
2、师范读
3、大家齐读
三、抓意象,析情感
1、(1)三分钟时间,同学结合课文底下注释,梳理诗歌大意,学生质疑,同学帮助解疑,最后老师再适当点拨。
(2)诗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从诗中寻找线索(找诗眼)。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可以说,诗人的情感焦点是“忧”,那么诗人为何而忧?找出相关诗句,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
(1)人生苦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
(2)渴求人才:多处,引《诗经》、周公典故——渴求贤才 (用典)
3、为何感叹人生苦短,又为何渴求人才
知人论世:想建功立业
曹操大败赤壁之战后,当年曹操已经53岁了,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3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此《短歌行》。当时,曹操在赤壁失败后,采取措施稳定内部,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贤令》,大力招揽人才,惟才是举。
总结 :忧“功业未就”。这可以说是笼罩全篇的忧思,“人生苦短”之忧、“求贤不得”之忧皆由它而来。一统天下是曹操毕生的奋斗目标。眼前,赤壁之战前景未卜,作为一个深谋远虑、渴望建功立业的将领,他能不产生这样的忧思吗?愿学大海纳百川,愿学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还不是为了实现心中的宏愿?而这一宏愿还未变成真正的现实,“功业未就”的苦闷依然萦绕心头
四、艺术特色
(一)将学生分析到的几处用典及比喻名句做一总结:
⑴用典
1、“青青子衿”——《诗经?郑风?子衿》
比喻渴慕贤才。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贴。
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贤才若来投奔于己,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3、“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韩诗外传》
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形解》
海纳百川,诚心纳英才,希望接纳的人才越多越好。
⑵比喻
1、“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比喻人生美好的时光何其短暂。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两句喻得不到贤才的忧思不可断绝。
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喻贤士们还没有归宿。
4、“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喻贤才尚在徘徊并急于寻找可依托的明主,流露出诗人惟恐贤士不来的焦急心情。
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山高海深比招纳人才的博大胸怀,用以虚心待贤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五、课堂小结
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忧多乐少之喟叹:曹操之忧,亦是永恒、普遍之忧;渴求贤才、功业未建之忧:曹操作为政治家个人之忧。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诗
2、分析抒情主人公形象
附板书设计:
短 歌 行
曹操
忧人生苦短
求贤若渴
功业未就
【短歌行优秀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短歌行》教学教案09-10
短歌行教案05-22
荷花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1-17
优秀教学教案设计10-09
《山寨》优秀教学教案设计10-09
荒岛余生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0-10
熟能生巧的优秀教学教案设计10-10
庐山的云雾的优秀教案教学设计10-11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优秀教案03-24
角的度量教案教学设计优秀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