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作文通用[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节的作文1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比较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比较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集训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比较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的作文2
春晚看过,年味犹在,难忘的年夜,难忘的年。
---题记
除夕,我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着8点的到来,我每年都看春晚,每次都有期盼,只是这次,我的期盼多了几分。“又到了看春晚的时间了。”我暗道。
“唉,被我妹缠了一天,终于可以歇歇了。”我心里想着。
春晚是什么
春晚是什么?老人和孩子们说:“春晚就是喜庆、热闹,春晚就是红火、吉祥、团圆。”工作的人认为春晚就是歇,因为一年到头,就这会儿能踏踏实实看会电视,青年们觉得看春晚最大的乐趣就是吐槽;而成龙说:“春晚是全世界华人的年夜饭。”姚明说:“贴春联,放鞭炮,一年必须热闹一次。”冯骥才认为它已是新的民俗,离不开了。陈道明却认为它只是年夜的一个伴随,有它不多,没它不少......
再看看开场短片中游子回家的场景,我心头不觉一酸。在外的游子辛苦打拼了一年,累了,没想到回家的路也如此的艰辛;家中的亲人们辛苦盼望了一年,此时站在家门口望眼欲穿。团聚后,过年的喜悦,与久别后的心酸汇到了一起,最终融为热泪,打湿了每个人的心,也许,这就是年的感觉,这才是家的羁绊。“春晚,应是每个人心中家的感觉。”我心中浮起了这个想法。
难眠的时刻
晚会已经开播,我发现我越看越愿意看,越看越爱看,心想:“今年的春晚可比前年、去年的春晚好看多了。一定要好好看。”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了不少节目了,我还真没找到不喜欢的节目。
外面天刚黑不久,我已听到了外面放烟花的声音,虽然还很稀疏,但已透过了一丝年味,迎接新一年的节奏才刚刚开始,就有了一股喜庆的气息,我透过阳台玻璃看了看外面,深青色的天幕还是闪着烟花的光,我把视线移回到电视上,拿起遥控器,把音量稍稍调大了一些。
我看得有些入迷,所以显得时间有些快,春节联欢晚会渐渐也播了四个小时。
一曲《天耀中华》过后,已是零点倒计时,外面烟花阵阵,已是喧闹不已,想来外面早已是一片欢腾。
零点钟声响后,外面烟花更是响亮几分,春节到来,欢度春节的气息无比浓厚。
春节联欢晚会很快步入尾声。在清雅静谧的钢琴曲前奏中,舞台上显现出幽蓝色的背景,还有如雨如幕的动态帘幕,闭上眼,回味起来,我似乎已经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细雨中,面前细密的`珠帘,细雨轻轻打在珠帘之上......
我睁开眼,听着电视中一身白衣的霍尊演唱着《卷珠帘》:“镌刻好每道眉间心上,画间透过思量,沾染了,墨色淌,千家文,都泛黄,夜静谧,窗纱微微亮......”宛如天籁的声音飘进我的心中,清新淡雅的中国风已超越我听过的任何一首歌,我再一次沉醉其中......
两分钟多的时间,一曲《卷珠帘》演唱完毕,《难忘今宵》宣告着晚会的结束。我站起身,走到厨房,看着窗外,夜空中还有稀疏的星星,听着熟悉的旋律,看着小区里闪烁的小彩灯,回味着这春晚,此刻难眠......
深刻的印象
回味着刚刚播完的春晚,难眠之际,我站在阳台上,回想起来,许多节目已刻入脑海。
此次的春晚,插了几个公益广告,关于筷子的那一个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双筷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睦邻等人间真情。一双筷子,承载了中国人千万年的情感。
喜迎新春,喜庆的是那曲《张灯结彩》,喜庆的背景,喜庆的旋律,喜庆的气氛,大屏幕上红色的剪纸透过了喜迎春节的年味。
其实,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那仅有的四个小品以及王铮亮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四个小品,每个都令人反思,理想,显示,人情,道德,扶不扶,人到礼到......每个都透着当今现实的问题,杨培安的《我相信》以及小品中那“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吗?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也扶不起来了。”“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凉。”“钱越挣越多,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礼越来越重,感情却越来越淡。”......这些都回荡在了我的脑海里......
时间都去哪儿了?回味到这首歌,心头感触万千,大屏幕上是大萌子和她父亲的照片,随着旋律,那照片渐渐翻过,照片上的大萌子从小孩子慢慢长大,而她的父亲却从一个健壮的小伙子逐渐成了一个满是沧桑的老人,听着这首歌,看着照片,我们是不是该问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看看自己身边的父母,看看他们的白发,看看他们脸上的皱纹,再想想自己心中,记忆中父母的样子,我们的父母不也如此吗?珍惜他们,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
一个个画面从眼前飘过,一个个想法从心头闪过,深刻的印象,难忘的年夜。
春晚迎春节,留存年味;春节忆春晚,难忘今宵。
---后记
春节的作文3
又是一年春节到,对于我们这些长期漂泊在外的人,按照传统或习惯,该回家过年了。
年是越来越近了,我的心情愈来愈加沉重了。每每见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熙熙攘攘的学生、民工像一群群归巢的鸟儿,透过他们焦虑的神情、沉重的行囊、匆匆的步履,我看到更多的是游子心中永远不灭的乡情。漂泊的日子里,无论是成功或失败,无论是快乐或辛酸,回家的路总是不能省略的旅程。进入腊月的一场漫天大雪,又不知道要阻隔多少游子回家的路啊。这时候,我的心里总有一种酸酸的、涩涩的感觉。
这些年,我自从考学出来参加工作以后,几经调动,已沦落为流浪一族了。现在虽住有居所,衣食无忧,有四室两厅宽敞明亮的单元,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相伴,有充裕的物质诸如冰箱、彩电,热水、暖气……在我的心底里,我居住的地方或过去历来户口本、身份证上所填写的家庭住址都不是我的“家”。
前不久,我与二哥商量要回家过年的。过后一细想,家在哪里呢?父母健在、老屋还在的时候,我是年年必须回老家过年的;后来父母随二哥住到了镇上,年是在镇上过的,每每还到老家去走一走、看一看。可现在,我知道即使我回到了小镇,能和哥嫂侄男侄女一起团聚,也只能凝视着父母亲的遗像,听他们在絮叨,“叶落归根,老屋被卖掉了,恐怕你们连根都没有喏!”
前年,当我得知侄儿为其父亲还债偷偷将老屋卖掉时,我竟然几天都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搞得我现在在老家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成了一个标准的流浪者。我多想在老家的木床上躺在年夜里做一个童年的梦吧。可是,已经化为过眼烟云了。虽然路途不算遥远,现在有了私家车,一脚油门就踩回去了,但是,回家的心情却没有以前那样强烈了。村子里我认识的人越来越少,旁系亲属叔伯兄弟也因为长久没有往来感情日益淡薄了,已经缺乏沟通的语言。从那以后,我们这一家就注定要流落异乡了。
年三十晚,看罢春节联欢晚会后已是睡意朦胧,什么梦也记忆不清了。直到正月初一一大早侄儿从深圳给他二叔打来的拜年电话把我给搅醒。起初,听说他在电话那端唏嘘不已,我还在嘲讽他自作自受落了个无家可归的下场,可一会儿我却陷入了一种莫名的苦痛之中。
记忆中的老家,时不时在我眼前晃过来、晃过去。儿时的一些枝微末节的东西就像老母亲珍藏在箱子底里的那段细布料子或几张旧钞票。老家的`正屋是爷爷手里盖起的三间瓦房,在贫瘠的乡村中十分显眼算得上是鹤立鸡群了。孙家发展到我们下辈已经是四世同堂了。俗话说,树大分桠,人大分家,从记事起,我们就和伯伯家分开了。厢屋一家一间,堂屋各占一半,爷爷奶奶的床就支在堂屋的角落里,吃的是临饭。起初,各家的厨屋都是草屋,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才勉强盖起了土齐瓦盖的。人经几代,三十多人挤在一个小院里生活,热闹好些年。然后,哥哥们大一个在前面加盖一间小屋,只到以后很久才划了宅基地盖了房子搬了出去。虽然老家只是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那些年的生活也是清苦的,但老家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快乐和温馨的回忆。
曾记得,我在老屋的房柱上用毛笔歪歪扭扭写的“大、小、多、少” ……;在堂屋的大黄桶上,用粉笔写的“b、p、m、f”;在土坯的山墙上用小刀划拉的“×××大坏蛋”……西北墙角下有一个蛇洞,那年四辈才呀呀学语时指着我们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只挖出了乌稍蛇的半截尾巴;东墙屋檐下的麻雀窝里,每年“三月春风似剪刀”的季节里都有“叽呀、叽呀”雏鸟的叫声;台子上的几棵榆树,正洒洒扬扬飘下金黄金黄的榆钱儿;水塘边的桑树上,紫椹儿“咚”地落入水中溅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老屋的前面是一条宽而长的水塘,水塘那边是一畦一畦绿油油的菜地和阡陌纵横平坦如画的田畴。紧挨老屋后面是四奶家的毛桃树和一片竹林……
儿时过年的景象更像一场场电影清晰地在眼前放映。挨近腊月边儿,叔伯家刚杀罢年猪,蒸笼里冒着雾气腾腾的白烟,炖钵里盛满了猪血汤,三亲六眷男女老幼吃着说着笑着喝着猪血汤。豆腐坊里,人们正排着队,小毛驴吃力地拉着磨,柴灶里腾腾地燃烧着映红了所有人的脸庞,有人“咿呀、咿呀”地摇着豆包,乳白色的豆汁正哗哗地流进了木桶。隔壁的小哥正房前屋后撵鸡逮鸭,母亲和大妈正比赛似的蒸馒头炸油果,父亲正忙着给王秀才家写对联儿……年味就像一缕一缕缕诱人的芳馨早已在村子里弥漫开了。正月初一的早上,娃们把过年的氛围推到了及至。穿着难得的新衣新帽新鞋,满村子里跑着拜年。虽然得到的打发只有一捧花生或包米、一根甘蔗、一枝劣质香烟,但大人小孩个个喜笑颜开,其乐融融。
现在,岁月已经把我们磨砺成了两鬓斑白的半大老头儿,但儿时老家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像镂刻在我的心里。对于梦幻中的老家,我现在真不想回去了,也不敢回去了,我生怕再见到它的时候,它已经面目全非了。
春节的作文4
因为疫情,今年是我记事以来第一次跟爸爸妈妈在上海过春节。没有回到山西老家,不免有些冷清,比起在上海过年,我还是想念山西的春节。
山西过年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到农历正月十六结束,持续近一个月之久,期间唯腊月二十三、大年初一与元宵节这几天最引人注目。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要大扫除,祭灶王爷。天刚蒙蒙亮,人们便把家具、餐具都搬到院子中,并摘下去年的挂历,用扫帚、拖把将屋里屋外仔仔细细打扫一遍,名曰“扫尘”。还要点香摆盘,接“灶王爷”到家,寓意今年人寿年丰,天天有饱饭吃,可见以前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辛,想想自己生在现代如此美好的生活,不禁一阵“庆幸”。后面几天,各家准备过年的餐食材料,包含“蒸年馍”、油炸麻花、枣糕等。人们将馍馍捏成各种动物和水果的造型,配上不同的面团颜色,一个个动物馍馍便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出现在你眼前。有些馍馍更是大得惊人,一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抱住,吃起来也是口感质朴,嚼劲十足。
到了除夕和正月初一,这是真正的“新桃换旧符”之时,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时日。除夕这天,大人们早早开始忙碌,孩子们也早早起来“帮忙”,爸爸贴对联,挂灯笼,很少下厨的爷爷这天也走进厨房,准备大菜,奶奶和妈妈开始包饺子,我跟姐姐也在旁边像模像样地包着,桌上一块面团一盆猪肉白菜的饺子馅,切有三四颗栗仁,腰果积在桌子上。我有些疑惑,便问奶奶,她说以前都是包铜大钱,后来是些钱币,现在大家为了卫生就改用了栗仁、腰果之类的小食品了。
那日的晚上,便是热热闹闹的除夕夜,家里年夜饭上了八九道菜,全是姑姑的拿手好戏,紧接着奶奶揣着一碗饺子出来了,只见那青花瓷碗中盛着一只只饺子,形似元宝又似扁舟,层层叠叠,面皮卷曲、略薄,上面凝结着一个个微小的水珠,在饭厅的灯火下,反射出点点金光。透过这面皮似有似无的淡淡的米白,里面的猪肉、玉米、白菜甚至汤汁都隐约露出成色,看起来晶莹剔透,似顽皮的精灵,在清汤中上下沉浮,在浓浓的.热气中时隐时现,不禁令人馋涎欲滴。
菜已上齐,全家人围桌而坐,正当我要把第一个饺子送到嘴中时,却见奶奶的脸上漾着微笑,眼角已眯成一条缝。伴随着腾腾的热气,奶奶说,“看今天谁能吃上包着栗仁和腰果的饺子。这饺子是寓意发财的食品,往里面包上栗仁和腰果,谁能吃上来年必定财源滚滚、吉祥如意。”听了这话,我却突然对碗里的饺子产生了一种敬畏感,看大家也不急着吃菜,我也不像平常那样狼吞虎咽,把饺子扒入嘴中,而是变成了“文明人”,每只饺子都是看了又看、瞧了又瞧,看好后一口也只咬掉一半,先细细咀嚼一番,然后再用舌头扫一下口腔,确定没有后才悻悻咽下。就这样一个又一个地吃着却依然没吃到什么硬物,不禁有些失望。不过细品下一个时,不禁喜形于色,又有些不知所措我吃上了一枚腰果。过了不多时,姐姐突然说,“啊,我也吃到了!”伴随着欢叫,她把那只咬了一半的饺子展示给我们看,满眼回荡着兴奋的光芒,奶奶与姑姑也露出了笑颜。吃完饭后,虽然一只只饺子已被我咽下,但是,汤汁的鲜美依然在嘴中流连,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仍旧在心中回荡。
吃了年夜饭,一家人便围坐在一起,抓上把瓜子,说说笑笑,伴随着电视里的零点钟声,迎接新年的到来。
年初一清晨天还没亮,便是鞭炮齐鸣、响彻云霄。早饭后,家家户户成群结队去拜年:晚辈拜长辈,子女拜父母,孙子拜爷爷奶奶等。下午老人和大人都会去看“眉户戏”,戏台上演员化着浓妆唱着大戏,戏台边乐师敲着鼓响着锣奏着乐,戏台下会唱的便跟着那乐声哼上几句,另外一些人就在旁边闲谈、欢笑。孩子们也放开了,争着抢着去荡秋千。这秋千少说也得有三四丈高,下面拴着一块木板,一个大点的孩子坐上去,大人使劲一推,孩子便随着笑声荡了起来,实则暗含“节节高升”之意。
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是著名的“花灯节”,即元宵节。这几天晚上,各家各户灯火阑珊,似要争奇斗艳,孩子们都会提着自制或购买的小提灯,灯上画着各种鬼神或动物,在街上欢笑、游荡,远远望去,红绿交错,灯点游荡。而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要将那小提灯故意点燃,名曰“轰灯”,这时火与红纱交织在一起,祝愿今年“红红火火”。
印象不知不觉间淡去了,似被那份红火点燃了,我伸手想抓住它,但却只剩下一丝赭尽的碎影,褪去了张灯结彩,留下一份属于山西春节的回忆。
春节的作文5
多年异乡漂泊,最忆是家乡“年”。
我的家乡大丰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是一座苏北小城。这里有本场人和启海人,一般来讲,讲江淮方言的,是本场人;讲吴语的,是启海人。启海人大多是100年前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淮南草堰场大丰盐垦股份有限公司时,从南通启东、海门一带移民到大丰沿海滩涂的。
作为本场人,孩提时代的我最期待村里有婚丧嫁娶,这是饱餐一顿的大好机会。本场人有“六大碗”的说法,饱含着主人家对来客们的尊重。过年自然也少不了“六大碗”,而且是天天有“六大碗”。到了腊月,家家户户都会腌鱼、晒腊肉、做肉圆。而最让小孩子喜欢的,还是划糕(年糕)。大人们会在秋天将稻草存下,晒干堆在屋后。制作划糕时,这些稻草就会发挥作用。大人们会提前将稻草堆在屋内,以防制作划糕那几天下雨。我和其他小朋友就可以在草上翻滚打闹,这算是我们当时比较有趣的游戏之一了。到了制作划糕的那一天,满屋子的蒸汽,热气腾腾的年糕,还有香喷喷的包子,让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根本都想不起来去草上翻滚,都守在了灶边等着开锅。
本场人的除夕是很有仪式感的。首先,当天中午要祭拜祖先,然后晚上6点多早早吃完晚饭,守在电视机旁等待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接着在夜里11点多,在饭桌摆上冻鱼和大蒜拌卜页等菜,一家人围坐着,道一道对来年的祝福和期许,这在当地叫做“守岁酒”。当主持人道出第一声“新年好”的时候,原本沉寂的乡村瞬间响起爆竹声,天空被烟火点亮。这时,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叮嘱来年要好好学习,同时将孩子们大年初一要穿的新衣袜准备好。
除夕夜那天,大家一般都睡得很晚,但是丝毫不影响大年初一早早起床。我穿上新衣新袜和新鞋,洗把脸,赶紧拿上一串小鞭炮到门口燃放。噼里啪啦的声音告诉我,属于咱家的新一年开始了。大年初一这天,按照本场人的惯例,一般是不出门拜年的。至亲会聚在一起,男人们嗑着瓜子,女人们在厨房忙碌,孩子们则拿出新年各自收获的玩具开始“比拼”。大年初二,是我记忆中最开心的时刻,因为属于本场人的拜年正式开始了。大人们的摩托车后面普遍有一个行李架,绑上拜年的物品,一家人踏上拜年之旅。那个时候,交通还没有这么便利,有些远在外地的亲人可能就只有过年期间可以见到。趁此机会,我还可以在他们家留宿,父母也不会苛责,可以放肆地玩耍,每顿都有“六大碗”,还可以领红包。
大学毕业后,我到广州参军。10年从军期间,我曾两次回家过年。父母说,家中人少就再也没有制作划糕了,亲戚之间平时走动多,也不拘泥于过年拜年这样的形式。此时,过年成了“家里蹲”,着实让我有些失望。不过,准备新衣新袜新鞋的传统,还保留了下来。
在军营里过年,是非常热闹的。除夕夜,领导们会将站岗的重责扛起来。单身的干部们,会先在中队长家吃一顿年夜饭,然后到其他相熟的已婚干部家里蹭饭。大年初一早上,早早起床,挨家挨户拜年“索要”红包。过年期间,部队里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游园会、包饺子、唱歌、打篮球等。这期间,干部们也会获得更多外出的机会。不过,这期间的.大省城广州,由于很多人返回自己的家乡过年,街头显得相对冷清。
转业后,我在珠海这边,与家人们吃完团圆饭后,会去找伙伴们一起跨年。作为本场人的我,还是十分怀念和父母一起钻在被窝里看央视春晚的除夕夜。我的儿子,也不像我小时候那样期待新年换新衣服了,只是嚷着要去小镇的桥头点燃烟花。
走南闯北的这些年,我总会跟友人聊起各地的年味。有人说这年味越来越淡了,也有人说北方热气腾腾更有年味,还有人说南方五彩缤纷的花市别有风味。所到即所爱,每一个地方都有让人喜爱的年味。日益强盛的中国,吃“六大碗”不一定等过年,制作划糕也不一定要在腊月,换新衣新袜不一定要等大年初一,综艺节目也不只有春节联欢晚会。当然也有没变的,不论相距千里,不管天寒地冻,除夕夜家人喝杯“守岁酒”,大年初一道一声“新年好”,这不就是年味吗?
我的同乡曾说:“我往往看重家庭与来源地文化对我们的作用,但我也深深地感到,是这种有差异的事物打破了自己最亲近事物带给自己的硬壳,孕育了自己的包容心与跨越心,甚至塑造出一个更强大的自我,遇到让自己感兴趣与为之动情的事业目标和人生理想。”我很庆幸,生活在交通如此便利的时代,能够轻而易举地品味各地的年俗。我更为我的孩子感到幸福,历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后的中国,必将会赋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心和跨越心,让他们变得更加强大。
春节的作文6
教学目的:
1、 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 能根据春节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写作。
3、 学会有条理、详略得当地表述。
教学重难点:选择典型材料,有条理、详略得当地表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导入:
同学们,在所有的节日中你喜欢哪个?(喜欢春节的孩子占多数)和学生随意聊聊春节,然后转入正题,今天我们来写一写快乐的春节。
二、理清思路、确定写作内容
1、写好总体场面
(首选采用问答式,让学生知道整体场面从何写起,写哪些内容)
师:人们从哪一天起准备过春节呀?
师:按习俗,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从这天起,人们就开始为过春节做准备了。各家各户都做什么迎接春节呀?
生:办年货、打扫卫生、包饺子
师:街上一定很热闹,怎么这么热闹呀?
生:街上人多,都忙着办年货呢优秀篇快乐,春节作文。
师:这些人有什么特点?(做个手提东西的手势)
生:手里提着大包小包往家赶,有的还在转,想再买别的东西。
师:包里都有什么呀?
生:糖、瓜子、鲤鱼、带鱼、鸡、鸭等
师:大街上是人来人往呀`人们提着年货面无表情、静悄悄地转来转去吗? 生:人们脸上都挂着笑,遇到熟人互相打招呼,问过年好
让学生把刚才的问答连起来,组成一段话,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优美的语言加以赞扬。
2、抓住重点事件,用具体事件表现节日的快乐,注意细节描写。优秀篇快乐,春节作文。
师:你知道春节我们都有哪些习俗吗?
生答师总结并板书:放鞭炮、吃年夜饭、看春晚、拜年得压岁钱、贴春联、办年货、穿新衣戴新帽等。
师:我们根据时间把这些事排排序
生:办年货、贴春联、穿新衣戴新帽、 吃年夜饭、放鞭炮、看春晚、拜年得压岁钱 师:这么多件事,都写进我们的作文中来,行不行?
生:不行,太罗嗦了
师:那该怎么办?
生:选一两件写下来
师:你最喜欢哪一件呢?
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拜年得压岁钱,问学生什么时间拜年?(学生竟然答不上来,大年初一早上)自己给爷爷奶奶拜年得压岁钱的过程,然后请一名学生讲一讲。
开始学生不会讲,站起来不知道该从哪说起,还是用问答式引导学生把事表达出来:按照拜年时间(大年初一早上)谁(我和爸爸妈妈)去给谁(爷爷奶奶)拜年,怎么去的(开车、有的骑自行车),怎么拜的年(跪下磕头)谁给的压岁钱`多少(爷爷,给了100)(奶奶100)得到压岁钱之后又干了些什么?(又去给叔叔和姑姑拜年或吃早饭——饺子,然后看电视重播春晚)
学生把拜年经过讲下来之后,让其他学生评,这个同学拜年的过程快乐不快乐?
大部分学生摇头:他讲的一点都不生动,不快乐。
师:刚才这个同学讲的,你们发现问题没有?
学生瞪大眼睛你看我我看你,摇头。
师:这个问题很严重!一过年全家都变成了哑巴,谁也不会说话了,悄悄地来,悄悄地拜年,悄悄地给钱,然后悄悄地溜走。
学生听完大笑,明白了问题出在了哪儿。
师:谁能给他补充?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来到爷爷家,我大声喊道:爷爷,我们给您拜年来了! 爷爷奶奶迎出门,笑着说:“我的乖孙子来了,赶快进屋。”
师:太好了,加上这些就生动多了。那么拜年的时候再补充些什么?
生: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寿比南山!祝爷爷奶奶春节快乐!
师:真精彩!这些话应该在拜年之前还是拜年之后说?
学生摇头,都不是,应该边拜边说
师点头称赞:非常好,这样的拜年就更精彩了,爷爷奶奶看到孙子又拜年又祝福,心情怎么
样?
生:高兴
师:高兴有什么表现?
生:奶奶脸上笑成了一朵花
师称赞:这句话太精彩了!“笑成了一朵花”把奶奶心里的美和乐通过表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奶奶高兴了,美了,钱也该拿出来了吧?
学生笑:奶奶递给我一张崭新一百元
师:太棒了,一个“崭新”表现了节日的喜庆。奶奶的钱哪来的?从空中抓来的吗?还是变魔术一样变出来的.?
生笑:从兜里掏出来的
师:这就对了,奶奶可不是刘谦,哪会变魔术呀,接过钱之后,“我”高不高兴?有什么表现? 生:我接过钱,反过来调过去地看,又用手摸摸,看是不是真的
师:狡猾!
学生大笑
师:经过验证之后确认是真的,又怎么做了?
生:放在兜里,拉上拉链,生怕它飞了。
师:钱放在你这比存银行还保险。压岁钱进兜了,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心里乐滋滋的、可以用这钱买我喜欢的书和玩具
师:太棒了!不但说出了心情,还给压岁钱安排了用处。通过这样一说,同学们是不是感受到了拜年得压岁钱的快乐了?(学生赞同)优秀篇快乐,春节作文。
再指导学生把拜的的过程连起来讲一讲,注意细节之处提示学生适时表达。
3、结尾抒发对过春节的喜爱之情。
师:通过拜年得压岁钱体会到了春节的快乐,如果让你一句话结束作文,你想说什么? 生:春节真快乐呀!希望天天过春节! 明年的春节快快来到!
??
三、小结
总结: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说得棒极了!其实写作就是这样简单,只要你平时细心观察了,记下了这些过程,然后按顺序写下来,一篇作文就成功了!如果再把我们积累的好词佳句适当地用上,作文就更精彩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大展身手,动笔写下这篇《快乐的春节》吧!
春节的作文7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比较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比较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集训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比较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的作文8
“怎么还不到头啊?”我嚷了起来。“别急,快了!“这是表姐的声音。
我和表姐正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呢!
今天中午,我和表姐两个一心向往刺激生活的女孩,决心去爬雪山。
攀登雪山的“介绍人”是奶奶,有一天晚上,她漫不经心告诉我们每年到了春节,这里的孩子们总是爬到雪山上去玩,那座雪山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可比我们经常爬的一些土坡高多了。
我和姐姐暗中商量过一次,结果双方都非常赞成,定下了目标,定下了日期,就等机会喽。
姐姐还建议,爬到了雪山的最顶峰,就一起放鞭炮。
饭后,我们趁大人没注意,偷偷的带着一盒“钻天锥”和火柴溜出了家门。
望着远处雪山模糊的影子,我暗暗下了决心,目的地就是雪山顶峰,我一定可以爬上去的。 通向雪山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地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一不小心就会掉进“雪沼泽”里。
“哎呦!”随着我惊恐的叫声和姐姐无奈的苦笑,我第一个掉进了厚厚的大雪坑里,变成了一个“小雪人”。
唉,糟糕,我浑身上下都粘满了白雪,现在只有轻轻拍打的时间了,因为现在离雪山的路还非常漫长。
姐姐的运气也不怎么样,一路上被拌倒了数次,原因只是她在闭着眼睛走路。
其实我觉得把雪山称作“珠穆朗玛峰”一点都不过分,从好几千米远的地方就可以看见雪山高高的挺拔的身影。
走过公路,走过小桥,走过树林,走过麦田……我和姐姐终于来到了雪山脚下。
雪山下有座深不可测的峡谷,单单这样慢慢走下去,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且没有一点趣味;跑下去有太危险。我的大脑飞快的转了几秒钟后,我就抛下姐姐,来到了峡谷前。
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位置,哗——的一声滑了下去,我紧紧地闭仅双眼,我感觉风呼呼的划过我脸,不一会儿,我已经停止不动了,我睁看眼睛,发现自己已经来到了峡谷下面。
我高兴的大叫:“姐姐,我下来了!”还没等我一句话说完,姐姐已经从天而降。“我也是滑下来的!”说完还得意的朝我一笑。
我不甘示弱,同时回敬了她一笑。
为了防止我们离开对方,姐姐编了一个口号,我叫动拐、动拐、动动拐,而她叫拐动、拐动、拐拐动。啊,好滑稽的名字,想姐姐的口号实在太简单了,只要记住果冻、感动两个词语就是了,那姐姐怎么记住我的口号呢?她正在苦思冥想,忽然一抬手表,“时间不早了,咱们快一点!”姐姐说。
我费尽全力,终于从峡谷口爬到了雪地上,仰起头一看,姐姐已经“等候多时”了呢!
在爬雪山前,我和姐姐转呀转、找啊找,最后找到了几个比较容易攀登的地方,然后一一做比较,才确定了通向雪山的道路。
姐姐先来了个“甘拜下风”,让我先上,我好不威风,站在雪山脚下向下望,所有的景色都被我看的一清二楚。
这条路原先被好多人爬过,所以比较好爬,我奋力拼搏,就快要到中层了。
“哎呀!”我脚下一滑,不由自主的打了个趔趄,差一点滑下去,幸亏我稳了半天,找到了一个落脚点。
上面的路就越来越艰难了,走一步,滑两步,有一次差点滑下去,还好姐姐在下面把我给托住了,原来姐姐也不是“甘拜下风”啊!
我轻轻松松地攀登到了半山腰,这里四周可以休息一下,我和姐姐拿出火柴和鞭炮,姐姐让我拿着火柴,我再三推辞,姐姐只是说:“一会儿我点的时候,你递给我火柴。”
我哆嗦着将火柴递给姐姐,姐姐擦了半天也没有擦起火苗来。哦,原来是爬雪山时把火柴盒给弄湿可,火柴点不起来了。
随身携带这些物品不方便,姐姐把它们放在了雪地上,准备回来时再试试。
我们又继续开始爬雪山了。
上面的路让我怀疑是不是人走的.,姐姐照样在后面扶着我,我鼓足勇气,一鼓作气的爬了上去。
爬了不到一分钟,我的身体开始剧烈往下滑,姐姐也托不住我了,我和姐姐一起向下滑。
我用脚猜呀猜,猜出了一个支点,我有了停脚的地方,我站不能站,坐不能坐,连蹲下也不行的样子真令人发笑。
但是根本没有人笑,因为惟一可以笑的姐姐刚才为了找支点,居然爬在了雪地上,就快要冻僵了。如果她起来,那么就继续向下滑。
我又是一个趔趄,我们又开始向下滑,我绝望了,就在要功亏一篑的一刹那,姐姐蹭蹭蹭的跑了上去。
我也奋力向上爬,爬呀爬,终于被姐姐拉上了顶峰。
我贪婪的享受着这雪景,现在我觉得把这做雪山比喻成“珠穆朗玛峰”就更加恰当了。
时间不早了,我不能再看景色了,我和姐姐准备回家。
从高高了雪山上滑下来肯定别有一番趣味,我再次早好了方向,双手一撒,就快速的向下滑了。
你知道那是什么滋味么,告诉你,一个字,“爽!”
滑下雪山后,我惊讶的看着雪山上一条长长的痕迹,我真的不敢去相信,我竟然是从那么高的地方滑落下来的。
登“珠穆朗玛峰”,留给我的感觉,是快乐、惊险、与回味无穷。
春节的作文9
“这年味一年不如一年浓咯。”妈妈的这句话不经意的溜进了我的耳朵,带着我的思绪飞回了十几年前小时候那会儿的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十几年前那会,好像喝完一碗甜甜的腊八粥之后都在为过年而做准备,抹布扫帚将带着这年霉运的旧尘一扫而去,小手拉大手一块儿在街上买年货,大街的摊位上挂满了闪着红灯的大灯笼、漂亮精细的纸窗花和散发着墨汁味的对联,小巷的店铺里头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糕点酥饼、五颜六色糖果蜜饯和香气诱人的油炸坚果。暮色微醉,无论你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还是在乍暖还寒的南方,各地的街灯像星星般亮起,烟花声鞭炮声也不约而同地欢喜起来,年节在团圆饭碗筷的叮咚声中开始了,吃过年饭后,坐在摆满零食的电视前等待着每年都如约而至的春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大观园里张灯结彩,在凤姐的那一声声“老祖宗新年好!”中拉开过年了序幕;宋庆龄带着孩子们喜爱的糖果点心来到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团,给孩子们一次甜蜜的偷袭;在热闹的五猖会开始前鲁迅上窜下跳地催促着家仆赶紧搬货,好一会去逛庙会。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古人将年味酿成一壶好酒,团圆之时与亲朋好友痛饮一杯,将年味拌进肉菜中,包成饺子阖家欢乐之时同享美味;小时候将年味藏在期待已久的新衣裳里,塞进了鼓鼓的压岁红包里,又从鞭炮声与烟花声里蹦出来,最后全部都融入了那一桌丰盛佳肴的年夜饭中。这,是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但,不知是何时起,过年的仪式感越来越弱,童年对过年那份日日夜夜的期盼渐行渐远,看春晚只是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习惯,手机里刷着复制粘贴了无数遍的祝福语,过年更愿意和朋友一块出游或者干脆来一盘游戏,过年更是变成了一次可以放长假的节日而已。
有人说,是时代的发展将传统逼死了,我们告别了资源短缺的那个贫困时代,如今的我们乘坐着科技快车穿梭在新时代的各个角落里。一件新衣裳,不必过年时再穿;一顿大餐,不必等到过年在吃;一瓶好酒,不必等过年再喝,过年的仪式感是属于上个时代的幸福与快乐。老一辈的人开始惋惜传统气氛慢慢淡化,新一代人也已经厌倦了老套的过年方式,大扫除算是保留了点仪式感的存在,但相比享受这个感觉更像是枯燥无味的将房子清理得一尘不染,这一来二去这年味自然变得越来越淡。
在我看来,与其说年味变得越来越淡,倒不如说是我们慢慢长大了,学习到的东西越来越多,要顾及的东西越来越多,已经不能像儿时那样只享受无忧无虑的快乐了。除了长大后味蕾已经对一些食物不再感兴趣,还有自打我们上小学开始,连我们几年级都记不清的亲戚们就会开始问我们的成绩和班级排名,我们仿佛可以预测到未来,等出来工作以后亲戚会问工资多少,什么时候结婚,等结婚以后会问什么时候生孩子……于是我们开始恐惧面对过年时,来自七大姑大大姨的各种“拷问”,对许多人来说,过年仿佛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但与其埋怨那些种种,不如好好坐下来和长辈谈谈心,与长辈沟通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难。春节最伟大之处,并不是它有多么盛大,而是在于家庭中亲情的力量,它大过于任何事物,无论是身处穷乡僻囊还是身处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家过年,无论是什么都阻挡不了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有人担心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会淡化我们对传统节日的固守,但当过年前的春运,站在机场、码头、车站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往家的方向蹦去,就可以知道那种渴望回家的心汇聚起来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时代,时代的.进步让我们的精神粮食也丰富起来,传承与创新是发展这个方向的两个方面,是同时进行时的。过去我们用竹筒制成的鞭炮俗称“爆竹”,如今我们有了更加环保的电子炮保留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习俗;过去磕头鞠躬的礼节,如今用微信、微博、短信都可以成为祝福的载体;过去大家要围成一圈吃年夜饭,如今大家一起在外看个电影,一张全家福同样可以把快乐幸福定格。
“非新无以进,非旧无以守”,过年不是为了唤醒童年的记忆而去搞形式主义,正如冯翼才所说:“‘’年味’并不是物质的丰盛,而应该是文化的丰盛。”过年的习俗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时代的推动下习俗也可以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过年,是中国人集体的记忆而不是集体的动作。
变的是过年习俗的形式,不变的是追求那份情感慰籍和追求团圆的心。
过年,是中国人的集体回忆。
春节的作文10
春节,是我国比较古老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我比较喜爱的节日,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我觉得快乐的了。
今年的除夕,人们还在比较后的忙碌,有的剖鱼、有的杀鸡,有的宰羊。大街小巷早已披上了红色节日的盛装,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了大大的福字,对联、窗花,把房子打扮得像一个个俏姑娘,祖国各地,沉浸在一遍喜庆之中。
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天蒙蒙亮,奶奶就开始忙着大扫除了,听奶奶说,除夕的“除”字,原意是除去,家家都要在今天大扫除,把所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我急忙抢过奶奶手里的抹布,把家里所有家具门窗抹得油光发亮,就像新的一样,地也被我扫得干干净净,祈福明年有个好运气。
吃过中饭要准备年夜饭了,我的老家是南通,年夜饭一定要吃团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爷爷做团圆馅儿,爸爸揉米粉,我、妈妈、奶奶搓团圆。妈妈提议,我们三个来个搓团圆比赛,看谁搓得团圆又好又快,结果奶奶手艺合适,圆子个个精神抖擞,而我做的团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扁扁的,我只好甘拜下风,妈妈说:“团圆里包个枣子吧,谁吃到今年就是比较幸运的人,”说完她往团圆里包了个枣子,我心想希望吃到那一个的人是我。
到了晚上吃年夜饭了,爷爷这个特级大厨师早就做好了菜,一桌香喷喷的菜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个菜名都带着吉祥的名字“年年有鱼”“长寿粉丝”“步步糕”等可以说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吃团圆了,突然,我嘴里尝到一股甜枣味儿,我惊喜地叫了起来,“我吃到枣团圆了”,大家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我,妈妈说:“祝贺你,你是我们家幸运的'人。”甭提我有多高兴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比较好玩的就是放炮仗,吃过年夜饭,南京城早已淹没在鞭炮声中,炮竹声,烟花声不绝于耳,密密麻麻的火光和一盏盏绚丽多姿霓虹灯,把南京城打扮成一副妖艳的画卷,照亮着夜空,我早已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赶紧拉着爸爸妈妈到我家旁边的空地上放焰火,爸爸从纸箱里拿出一个“飞毛腿导弹”放在离我们七八米远的地方,找出导火线,用烟头往上一点,只听“哧哧”2秒导火线就把火引入“飞毛腿导弹”,突然“嘣”一响,惊天动地,一发炮火射出了十几米高的空中,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啪”一朵朵金灿灿的“大金花”像一张张笑脸羞答答的盛开了,只见银白色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万条瀑布散下天边,渐渐地,花瓣由粗变细,魔幻般的变成了一支支垂落下来的柳条,好一个“万树垂下绿丝绦”的优美画面。我只觉得丝线离我越来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可是它们就像狡猾的精灵,一转眼,变成俏皮的“金雨点”从半空中消失了。接着我们放了鞭炮、轰天雷、大雷公、开门炮等等,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火树银花,心中不由得想起我学过的一首宋朝大诗人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多美的一首诗啊!
要说过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是不可缺少的视觉盛宴,放过烟花,我们全家一边吃瓜子一边喝红枣茶,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受春节的快乐,郭冬临和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让晚会进入了高潮,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彼此起伏,全场沸腾了,刘谦的的魔术又一次让晚会进入高潮,太神奇了,接着王非美妙的歌声《传奇》在我心里荡漾,我陶醉了,心里流淌着浓浓的甜蜜。
大年初一,一次又一次的炮竹声唤醒了我,推开门,外面白茫茫的,仿佛一片雪海,“下雪啦!下雪啦!”我惊呼,雪下得很大,整个大地银装素裹,个个神采奕奕,粉妆玉砌,树枝盖满了一层毛茸茸软绵绵的雪末儿,像一根根弯曲的银条,而那些冬青树上的积雪像似挂满了一粒粒绿白相间的宝石,一棵棵树木,在洁白的雪花衬托下,好像一个个仙女下凡,风一吹,轻轻摇晃的枝条,犹如仙女舞动着的玉手,散下了颗颗珍珠,我不自主想起唐朝诗人岑参的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场大雪更增添春节的气氛,我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向爸爸砸去,爸爸躲闪不及,“啪”正好打在背上,“哈哈”我顿时兴奋起来,又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扔了出去,击中妈妈的头上,满头都是雪花,我们三个打起了雪仗,虽然手被冻得通红,但心里很开心,不知不觉七天很快过去了,春节的快乐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新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的作文11
一直以来,紧锁着我心头的情结,就是过年。这是一个多少来的情结,一直锁着,没有解开,也不想去解开。过年,每个人都会想同一个话题,那就是回家。祖辈人总是说,过年不回家,视为不孝。我不孝,因为我已经十五个年头没回家过年了,也许,回家过年,成为一生的结。无论是这样,我的心里一直觉得很值得,很幸福。
少小离家,怀揣家人的梦想,憧憬着自己的理想,离开了家,来到了这边塞要地,十八年,一直在这里,一直没离开,扎根很深,深得让我无法离开,因为我与这个边塞早已是融为一体,也许,这就是灵与肉的结合。
当我成为一名军人,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来到这里。从来没见过火车,更没坐过火车,想不到,这一次,上车就是两天两夜,那是多么的兴奋和骄傲,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以向家人显耀自己的地方。也许是坐得太久的火车,需要让我在这里停留一下,这一停,就是十八年。
早先的农村娃,跳出农门,离开脸朝黄土,背靠天的那片土地,两条路,读书和当兵,我是后者。离开家的那一天,乡亲们嘱咐我,离开了,不要再回来。我也就记着“不要再回来”这几个字,想不到成为现实,说不清,这现实是残酷,还是值得庆幸。
出门在外,一个未曾离开父母的农村娃,最难过的,大概就是过年。
边塞的营门,就是国门。虽是辛苦,却是一种荣耀。早些时侯,端着那杆与自己差不多高的步枪,着实有一种牛气的味道,就像小时电影里看到的,要是能抓到坏人,叫上一声“不准动”,那坏人乖乖地举起手来,那是更神气了。第一年在外面过年,想家,委屈,那是自然的事。只是,在那国门的营区过年,是家里无法体会到的味道,那味道是浓浓的,厚厚的,深深的,那是一种情怀,一种无法忘怀的情怀。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连队里每年都会有人离开,也会有新人进来,在冬季征兵的岁月里,新人来到这里的第三个月就是过年的日子,虽然对部队还处于一知半解,但无论怎样,这年还是要过的,只是过的方法不一样。有些人会在哨所里度过,有些人会在边防线上度过,只是我们这些新人还不知道其中的年味罢了。
除夕这一天,连队首长会早早准备起来,也会挂些灯笼,贴些口号性的标语,还会包些饺子,准备些汤园,炒上些年糕,以满足来自东西南北中的士兵。晚餐是丰盛,只是动筷子的热情不高。连队首长早已是习惯了这样的场面,为放松大家想家的情绪,一般会让来自不同地区的士兵讲家乡过年的事情。连队首长有意会选几个口音有特色的',既是娱乐,又是交流。广东、福建的,普通话讲不好,那些地方口音特别重,还有湖南、四川的,电影里听到还多一些。有些是讲了半天,也没几个字能听懂,还会闹出许多笑话来,引得大家一片笑声。也有的因为想家,没讲几句就开始哽咽起来,掉起了眼泪,眼前丰盛的菜肴,只是看着。刚到部队的新人,不掉眼泪的,是不会有的,只是有些人把眼泪掉在餐桌上,有些人把眼泪掉在哨所里,有些人则把眼泪洒落在行进的边防线上,也有些人躲在被窝里默默地掉眼泪。在边塞的营门内,无论是多高的职务,都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部队还有一个特别的传统,那就是除夕晚上,首长代替士兵站岗放哨,为的是让士兵可以看春晚,说是看春晚,也只是坐着而已。因为没有一个士兵会情愿让连队首长去替自己站岗放哨,只是连队首长的决定,不得已而执行罢了。作为新人,第一个年是最难过的,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很多人是从来没离开过父母,何况在外面过年。坐着看春晚的每一个人,想着的就是早一点天亮,想着的是这一夜早一点过去。
过年与眼泪总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不仅是新人,老兵也同样会有思乡之愁,思亲之情。
有一年除夕,大家坐着真想着动筷子的时候,有一位已在这里服役五年的士兵,也算是老兵了,突然嚎淘起来,那种伤心,那种委屈,那种无尽的思乡,仿佛似长江之水,奔腾不止。除夕的夜,这里看不出是那种威武勇敢的军人,倒是有些像幼儿园的孩子,见不到爸妈就会掉眼泪。而且,一个人抹眼泪,很快会汪洋一片,带起大家的思乡思亲。那个时候,我已经是连队指导员,这样的场合,这样的情景,我能做的,只能是家里亲母一样,哄着这些看上去钢铁般的士兵。只是这一次,我无论如何,也没能让大家安静下来。我翻动着内心的酸,强忍着内心的痛,走过去,拍着每一个人的肩膀,说不出一句话。钢铁般的意志,在这里,看到的,却是深深的柔情。就是在这一年,我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的过年情结,讲述了自己整整十五年没回家过年的情结。
来到这里的第三个年头,连队安排我回家过年,以后再也没回那个生我养我的村子过年,算来整整十五个年头。事实上,士兵与干部回家探亲都是有正规制度的,除了部队防务需要,都会轮流安排士兵与干部回家,与家人团聚。有时,符合回家探亲的人多,需要全年分批安排,分批,即是等待,碰到部队有任务,不要说是回家过年,平时回家探亲也是难说的,这也属正常之事。
春节的作文12
春节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节日,象征着新春的开始,代表着团圆,是中国人最重视、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我记得小时候,一到过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节味很浓。但随着岁月的消逝,春节味道似乎越来越淡了。
记得小时候,只要快过年了,家里大人们就开始忙活了。甚至从腊八开始,只要吃过腊八粥,大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淘麦子,打面(即把麦子磨成面粉)为蒸馒头做准备。买菜如:大葱、萝卜、白菜、粉条、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买上几十斤的猪肉,因为平常人们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过年了要过过肉瘾。总之,不管在忙什么大人们就是没停过,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买东西,称之为“办年货”。 差不多腊月二十以后,人们就开始蒸馒头、炸丸子等为过年准备了。小时候,邻居之间都会互相帮忙,也有几家和在一起蒸馒头、炸东西的。因为每家都要蒸好多馒头、炸好几样吃食,所以邻里之间帮来帮去直到腊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欢家里蒸馒头的时候了。奶奶、婶婶及邻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们要和面,以保证面能发酵。看着好几盆的面团由小变大、由瘦变肥,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喜悦。中午她们还要再翻动一下面,以利于发酵。午饭过后她们就要开始做馒头了。她们有人分面团、有人整形、有人包馅??忙的不亦乐乎。而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捣乱,争着要面团,有时还会挨训的。看着一个个饱满的包子被整齐的放在篦子上、一个个圆圆的馒头像一排排士兵笔直的站立在案板上。还有枣馍、口袋馍、油灯馍、大馍??不过我最喜欢的是油灯馍,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线,用火就可以点着了,就像油灯一样闪着耀眼的红光。等香油熬完灯灭了,就可以吃香喷喷的油灯馍了。我们小孩子会比谁的“油灯”亮的最久,谁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们过年常玩的游戏,也是蒸馒头时我们最期待出锅的馍。妇女们忙着做各种馍,男人们要一直待在厨房烧锅,蒸熟一笼笼的`馒头。小孩们则各人手拿一个馍,一边玩耍一边吃。我记得那时我们打赌看谁吃得最多,结果我吃了六个包子加馒头、堂弟竟然吃了七个,小妹也吃了五个,邻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了七个。我们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且一边玩一边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种馒头才算蒸完。大人们也都累了一整天。
接下来就是炸各种东西了,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条、麻叶??这也要几家人的帮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们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准待在厨房的。因为大人们怕小孩子乱说话,如说“少了”,大人就认为说“油”了很多,认为是不吉利的。诸如此类的话是最忌讳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让小孩子待在厨房。
贴春联也是很受人们重视的。那时候还没有卖印刷的春联的,所以每家每户贴的多是自家手写的,也有找写字好的代替的。那时我家的春联都是爸爸写。尽管我爸只上过小学,但他写的字还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难看贴出去被人笑话,才刻意练习的吧。我当时看爸爸写,就想我也要好好练字,等我大了我就可以写春联了。可以让来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时我会听到父母说那时谁谁写的,然后邻居们夸奖一番,而
我躲在一边偷偷的乐。一般,都是二十九写春联,年三十早上贴春联。吃过午饭是不允许再贴的,因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了才在下午贴一种纯色的纸,有紫色的、白色的、绿色的等。好像每年贴的不一样,要贴满三年,即亲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换上大红的春联,这个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们会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兴奋的睡不着,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处跑着拜年了。拜年,那可是真真实实的磕头。有的大人会逗小孩子说:磕得不响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们牟足了劲磕一个响响的头,大人这时又会心疼了。慌忙拉起孩子往他们兜里装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压岁钱。孩子们会一家家的拜年,摸着渐渐鼓起来的口袋,数着兜里渐渐加厚的钱,甭提多高兴了。
而现如今呢?春节味变得越来越淡了,有时都过完年了还感觉年还没过呢。馒头不蒸了、馓子不炸了、春联不写了??若要问这怎么过年呢,一个字“卖”。钱多了,人懒了。年初一,也不起早了,拜年也不磕头了,问为什么会这样呢,说那已经out了。春节味淡了,人情味也渐渐淡了。
我还是喜欢小时候的春节,忙碌的春节,充满节日味道的春节。我记忆中的春节还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节的作文13
只是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使我们独自一人的时候,会无声感伤,却没有任何悔改。有一些事情,一些人,提醒我们曾经照耀彼此眼目,粉身碎骨般剧烈,并依旧在想念。
——安妮
我试图找回那已经失去的某些东西,当我用了惆怅的心情念出这句话的时候,声音还是明显带着鼻音的,这样子自己听起来多了另外一番味道。我只是突兀的明白了,今年今日今时我读过这句话的感觉已经和当日的感觉不同了,究竟曾经是以什么样的姿势什么样的心绪来面对这些呢?
那日,在酷狗播放器里突然又出现了一年前下载的歌曲,本来是已经不存在了,某日由于不小心全部都被删除了,此后我又增添了一些新歌,如今它们又回来了,会不会也觉得与那里的世界格格不入呢?可是我,却在这些日子里很想重新听听那些声音,啊,我想听那些很老很老的歌,想看那些很老很老的故事,想听你给我讲那些老掉牙的故事。
在小荷里搜索着那些熟悉人的文章,可是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大家的文章更新还是一如既往停在了去年过年时停留的地方,或者是没有什么太多的动态。我知道,有些人已经不在了,我也清清楚楚的记得这里有一个人早已离开了我,我也不再去探寻关于她的消息,我们用恬淡的微笑送着她走不算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我的留言板里没有太多的更新留言,我的作文本里也没有太多的更新,如同你们一样。我好像是一年没有来了,今年也没有收到小荷的贺卡,感觉很是失落呢。
20xx年我没有写太多的文字,也可以说算是懒惰了,没有文字可以写了。下半年里我上高中了,繁忙的生活日复一日。在十三班的日子里我渐渐的感觉到我喜欢上了很多人,上高中以后似乎变得开朗了许多,会和某些人去每日固定的地点吃饭,会在每个吃午饭的日子里抢班长的饭菜,我想我们会有那段排练小品的回忆,会有我们在斯诺克台球室里乐呵呵的观战的场景,会有在那个时候嘲笑庄“睡美人”打法的欢笑声。那些在平常的日子里叫我名字的声音如同暖流般温暖了我。诶,要过年了。你们快乐不快乐?
下半年里,我喜欢上了很多人,和他们有过开心谈天的日子,有晚自习里讨论题目的争执,也有过与某某喜欢追同一个动漫的欢喜,我会怀念某某你在我无精打采呆在座位上的时候,拿着手机凑进我耳边,让我听那首云豆版的校歌,我笑了笑,对你说:“是云豆啊。”你好像也笑了吧。最近的一次,是在期末考的时候,我还未迈步走入教室的时候,你在教室里叫了我一声,其实,那个时候我真的找不到用什么话来回答你,所以只是微笑,看起来像是在对他傻傻的笑。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会明白我笑的含义。其实,是很开心。
那些所在某一个时期相处的很好的人,在时光的磨合的之下,又渐渐地远去了,我们似乎就是彼此生命的过客,短暂的却值得我去收藏的时光,如今在他们的世界里是不是像沧海一粟般,早已消失殆尽。这个学期的最后是在有师傅的时光里度过的。
其实师傅不知道的事情有很多,师傅不知道,我很在意他空间写的那篇叫做“无知”的日志,师傅的心情更新曾经说过讨厌自己。刚好在那一天,我趴在课桌上,执笔在一张白色的草稿纸上写下几个字:“我厌恶我自己,是的,憎恨。”那个时候我回头,看见师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望着远处,瞳孔里没有任何焦点,似乎是呆滞状。
我也是同样的呆滞状,也同样现在在用这种目光望着世界。仿佛隔了好几个世纪,遗忘,被遗忘,只不过是一字之差。
过年前整理抽屉的'时候,初二那年所写的同学录还静静地躺在里面,等待人去发掘。很是好看的封面,翻阅开来,也只有那几页对自己来说是重要的。而在时过境迁之后,又会抱着不一样的心情来看待曾经某个人所写下的那些文字,读者的心情变了,那么作者呢。也许也早已忘记了当日以多少深情写下留言,也早已忘记了写下的内容。时间真的是很强大的东西,岁月催人老,更可怕的是在毫无预知的情况下,某些东西就那样子遗忘了。如果那些写下文字的少年在今日还能在某个瞬间在脑海里闪过你的名字,或者是突然想起这件正在做的事情仿佛哪年和哪个人一起经历过,那便足够了。那些单薄好看的纸张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变迁。
有些时候反而更喜欢自嘲自己了。
上高中以后,便也很少和以前的同学联系了。我一直都没有给M君打电话,也许在电话拨通的那一刻,会突然的词穷,也许还会谈到成绩方面,但这样子拼命的扯话题,永远也开不了口,其实我只是想说一句:“我很想你。”也许太过于矫情了吧。例如某个人经常给我打电话,到最后我们用沉默和均匀的呼吸声代替了谈话,那一刻感觉很尴尬。其实,到最后,如果是重要的人,也只是很想说当初分别了以后,在没有你的日子里感觉怎样怎样的。谁也没有说出口,至于会那么的词穷,也会由于时光的推移在某些事情发生便发觉不能说了,也不能继续相信了。
在成长的时光里,只有自己渐渐隐忍起一切疼痛,没有的是某个人轻轻的拍着你的头,和你一起坐在草地上看天空看白云,那样子的日子已经不在了。更确切的来说,是那个人也已经不在了。正如那句话所说的:“从头到尾认识一个人,其实,蛮难。”
不管是年前还是年后,都想去看一个人,小学时代连任我们两年班主任的郑老师。我的小世界里他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会像父亲一样和蔼的笑着,就算过了那么多年,他还是记着我们的名字。这就够了。
啊诶,过了很多年以后,你还会不会记得我?但曾有旧时光给我们幸福。
有些事情要留到未来了。
后记:
大家新年快乐,明天就有好吃的了!啊诶,该去哪里蹭饭呢?
春节的作文14
“小懒猫,快起床!”妈妈把床上的我拉起来说:“你再不起来晚上就不给你压岁红包了!”我一听,马上一骨碌爬起身来,伸出手问:“红包在哪儿”“急什么,什么时候少了我宝贝的红包?不过要看你今天表现好不好了!”我连忙起床洗漱,乖乖地当了一天淑女。到了傍晚,丰盛的年夜饭开始了,腊肉干锅,墨鱼肚片,辣椒蒸鱼,海鲜鱼丸汤还没上桌,我的口水已经把家里的大鱼缸流满了。这是奶奶准备了两天的结果,一想起自己有这么好的奶奶就忍不住哈哈大笑了几声。当我的吃得肚皮都圆滚滚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桌子,对奶奶说:“真是太美味了,谢谢奶奶!”小伙伴按门铃了,我提着一大袋烟花,跑下楼去和朋友们集合。“噼里啪啦”,声音过后,一簇又一簇烟花升上了夜空。我拿着“安全喷火”,兴高采烈地在空中舞动,边舞动边写着“新年快乐”四个大字。忽然,“啪”的一声,一阵烟花飞上了天空,它像一朵美丽的菊花绽开,落下时,仿佛天女散花。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烟花占满了夜空,各种各样,数不胜数
快乐的新年在欢笑中伴随着幸福的我,多么希望以后的日子永远像今天一样,我相信:一定会的!过春节,我真快乐过年喽!过年喽!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放鞭炮,好不热闹!我家也不例外,爸爸忙着贴春联。你瞧,上联是春安夏太,下联是秋吉冬祥。忽然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倒了,我忙喊:“福倒啦,福倒啦”。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福倒了就是福到了的谐音啊!
贴完了春联,该吃年夜饭了,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大家看着我这狼狈样,哈哈大笑。该敬酒了,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吃完年夜饭,我们心满意足的离看饭桌。来到了院子,就看见夜空被好多烟花划破,真是比星星还亮啊!爸爸也搬出了花炮和许多的烟花,爸爸顺手拿起了一个窜天猴,嘭,啪,说时迟,那是快,窜天猴
直奔夜空,顿时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烟花,飘向了银河我也手痒的拿了一个小闪光棒,不停的摇转,散出了的小星星突然一个烟花哑了,过了1,2分钟还没炸,爸爸不耐烦了,拿起竹杆就捅,可竹杆刚碰到花炮,就突然炸了,爸爸的眼镜吓得滑了下来,我看到爸爸这样子,笑得人仰马翻。同时,我也记住:笑归笑,乐归乐,但要记住安全。
放完鞭炮该爬门了,听说这样会长高,我每年都爬门。炮放过了,门也爬了,该拿红包了,爷爷给了我一个红包,神秘的对我说:“一定要放在枕头下哦,这样可以给你带来好运!”
该回家了,我和爷爷奶奶一一告别。一路的烟花照亮了我们回家的路
过年我真开心我们比较期待的节日——春节终于到了。
晚上,我坐在课桌前写作业。这时传来一阵敲门声,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阿姨要请我们去和他们一起去吃年夜饭,可是,爸爸因为上班,不能回家,所以我和妈妈换好衣服提上礼物去阿姨家。
到了阿姨家,年夜饭已经做好了,有牛肉,水饺,孜然羊肉,白莲藕等等......真让我看得眼花缭乱,我欣赏了片刻后,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来。饭非常好吃,但比较让人回味无穷的还是孜然羊肉,那香味真是让你闻了一下后就会口水直流三千尺呀!
年夜饭过后,我和阿姨家的弟弟便伸出手来说:“恭喜新年发大财,红包快拿来!怎么红包还没上桌呢”妈妈和阿姨一边笑一边把红包给了我们。然后我们高兴地就看春节联欢晚会了。节目中比较好看的是小品《同桌的你》,里面比较搞笑的一句就是“此处省略xx字”,呵呵,这不就是我们上语文课时老师给我们讲的省略号的用法吗此处无声胜有声,令人回味无穷!
九点,我和妈妈就回家了。凌晨一点时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将我吵醒,这时我知道新的一年到来了。啊,过年真开心呀!比较后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正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早晨,天刚亮,我就被“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吵醒了。这预示着,正月初一已经到了!
我急忙穿好了衣服,跑出了房门。呵,院里一片热闹的景象:大人们正在放各种各样的鞭炮、大炮、礼炮等等,院子里成了炮的海洋。小孩子们也有一席之地,大家聚在一起,放起了旋转炮,还伴有隐隐约约的绿色、红色、黄色和“哧哧”的响声,有些小孩子有点害怕,就放起了喷花炮。看到这里,我的手痒痒了,急忙回去拿鞭炮
回到家,家里人都在包饺子,全家人和谐、幸福,多么温暖的一家人!
这一天,我过得很快乐,除夕之夜,我们家更是欢乐多多!
春节的作文15
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比较盛大的节曰——春节,家家喜气洋洋,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红红的春联,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个快乐的曰子。
以往我都是起得比较晚的人,可今天我争了个第一,因为极想闻闻那香气扑鼻的爆竹烟味儿。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声音真大,四处飞溅,仿佛要把每一个祝福送到千家万户,一阵阵爆竹声接连不断,噼里啪啦的,热闹非凡。
在鞭炮声过后,就没有什么好玩的了。还是吃早餐吧,待会儿出去玩一玩!
吃过饭后,我邀几个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点燃的爆竹在地上开出了美丽的花,漂亮极了,袋里装着父母给的零花钱,甭提多高兴了。今天的小鸟也出来凑热闹,大概它们心里也很高兴吧。
街上不愧是街上,玩的吃的样样俱全。看到的大多数是一些小孩,我瞧了瞧,就数麻辣摊的生意比较好:
“我要一串年糕!”一个胖孩子叫道。
再去别的地方瞧瞧如何?在一家文具店摊前,我又停下了脚步。那里有各种玩的东西:飞机模型、望远镜、电动汽车……尽是一些玩的东西。我发现比较受欢迎的是那些玩的东西。
在其它地方,我还看见有的在卖气球、跳绳,有的在卖小吃、点心、水果,穿的`用的吃的样样俱全,真是无奇不有。
玩了一上午,下午我又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今天真是玩得太痛快了!算是一饱眼福二饱口福三饱手福了。比较为幸运的是那些卖主了,今天可是生意兴隆啰!
真心希望今天的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快快乐乐,没有烦恼,但千万不要“玩物丧志”哟!
二:盼啊!盼啊,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火箱围着火炉看电视,还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反正街上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货物都齐全,琳琅满目,人们恐怕想买什么都难选择!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灯火通明,家家都把房子打扮得别具一格,各有各的个性。他们把买来的年货放得满地都地。买来的年画怎么贴法,那就各有自己的风格和喜好了。有的正着贴,有的倒着贴,还有的歪着贴,各有千秋。人们把买来的菜全部都弄好了,只等春节一到,就可一饱口福了。家家备有鞭炮,人们穿上新衣服,准备迎新年,在春节前,人们一出门,如果遇上了好朋友,总是口中不忘说一句:“上街啊!”
人们杀猪宰羊,忙碌地准备着春节大吃大喝一番。
春节到了,小朋友们便早早起床,来到爸爸妈妈的房间,开始了传统的拜年仪式了。小朋友们对父母说着一些吉祥话儿,爸妈就拿出压岁钱,让小孩子们高高兴兴。大家都希望今年能够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一些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品尝着美酒佳肴,谈着一些开心的话儿。而比较高兴的则是我们,可以大把大把地攒取压岁钱,然后就欢天喜地跑到街上去买很多好玩的东西,如小汽车、四驱车、玩具枪、足球等,而我们只要嘴巴甜一点,多说些祝福的话儿,那可就大赚一笔了!
人们一直玩到深夜,嘴里啃着美味水果,手里燃放鞭炮烟花……大人小孩们载歌载舞,忘情地玩个痛快!
三:春节即将来临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大家可以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访友……
记得去年春节快来临时,我在家里学写对联,我站在一旁看大人们写对联,只见他们手拿一支毛笔,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红纸上写了几个大字。具体内容我已记不清了。那一幅对联写得非常工整,我见了就对伯父说:“能教我写对联吗?”我清楚地记得伯父问:“你会用毛笔吗?你知道应该怎样写对联吗?”我摇了摇头说:“不会。”于是他又说:“你今年又长大了一岁,居然连毛笔都还不会使用,趁着这个机会,我就教你几招吧。”听了伯父的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伯父告诉我,写字时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详细地告诉我应该怎样使用毛笔。听了伯父的一番话,我终于学会了使用毛笔的一些比较为基本的方法。接着伯父又让我写了几个字给他看看。我写了五个字:“我比较爱中国”。写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刚使用毛笔吧!伯父见了笑了笑:“字倒是写得不错,就是笔画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导我:“写每个字时并不是要用同样的力量,在写每个字时,用的力量要有轻重变化,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更有变化,看起来也更美观。伯父说完还示范地写了几个字让我模仿。看着伯父写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着伯父的样子试着写了几个字,还真有进步,比刚才写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开心极了。
伯父还告诉我,写字要经常训练,多去模仿名贴。写得多了,字就越写越好看。
在这个春节,我初步学了点写毛笔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
【春节的作文】相关文章:
春节春节的作文06-07
春节的春节的作文09-22
有趣的春节作文,有趣的春节作文01-10
过春节作文,过春节作文01-11
我家的春节作文_家乡的春节作文04-13
关于春节的春节作文09-21
作文:春节作文12-29
于春节的作文10-25
于春节作文(经典)10-30
春节的的作文[经典]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