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假日经济迹象
假日经济迹象【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国家对公休假期政策的调整,假日经济现象的出现已成为形成经济的休闲化和休闲的经济化的趋势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
假日经济引其在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方面起到的显著作用已引其各方面的关注,成为休闲业和经济界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休闲经济 休闲消费 假日经济 现状 问题
一、我国假日经济兴起的原因
自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1999年法定假日延长为17天。
现虽经国家多次调整又自2007年起国家增设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一天。
至今每年的“法定节假日”是11天(元旦1天,春节3天,清明节1天,劳动节1天,端午节1天,中秋节1天,国庆节3天)。
“公休日”是104天(一年按52个星期,每星期休息2天计算)。
从而使每年的闲暇时间增为114天左右。
即出现了所谓的“假日经济”现象。
“假日经济”是指在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人们在节假日集中消费所引起的销售、服务猛增、市场火爆的经济现象,是对于节假日集中消费有关现象的概括和反映。
“假日经济”说到底是因人们休假而使某些行业受益,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带来机会。
从范围看,“假日经济”包括了三部分:一是大节日经济,指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消费,放假时间长,消费量大;二是小节日经济,指元旦、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消费;三是双休日(公休日)经济。
在这三者中,大、小节日经济是“假日经济”的主体。
1、从短期看,政策因素起到了直接的引发作用。
我国经济自1996年实现“软着落”后,紧接着就进入了通货紧缩阶段,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启动内需的措施,增加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以及增加居民闲暇时间等,这些政策在启动市场、拉动内需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应。
尤其是休假时间的延长和调整,为家庭实现消费的“规模经济”和规模效应创造了条件。
2、从长期看,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是“假日经济”得以发展的深层原因。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观念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形成经济的休闲化和休闲的经济化的趋势,符合世界休闲经济的普遍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以往传统的消费观念是在家消费,人们的闲暇时间大部分是在家中度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外消费模式的影响,走出家门,从事社会化的消费活动,既调节生活,又增加知识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
因而出现旅游热、娱乐热、休闲热和购物热。
从消费结构上来看,在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从物质和实物消费逐步转向精神和服务消费,而后者一般来说,除了要求消费者拥有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外,同时要具备可自由支配时间,也就是马克思等人所说的“自由时间”。
随着消费结构的这种演变,人类对休闲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休闲消费成为一种消费趋势。
3、由于我国有些单位没有带薪假期,消费者对休闲时间缺乏自主选择能力,人们的休闲活动在时间上相对集中于节假日,增加了休闲消费在时间上的集中性,很大程度上假日消费是日常消费在时间上的转移。
4、由于长期以来对休闲的不重视,加上经济的落后,使休闲的供给相对单一,需求也缺乏多样性,休闲内容的集中性则进一步加剧了休闲经济的冲击性,表现为旅游活动几乎成了假日经济的全部主题和代名词。
分析假日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有把休闲经济等同与假日经济、旅游经济。
实际上,三者不仅内涵迥异。
且在三者外延上也存在较大差异别。
二、“假日经济”是休闲经济的特殊表现形式
“假日经济”的兴起有着深刻的国情背景。
实际上,“假日经济”是休闲经济受到一定条件约束下的特殊表现形式。
1、假日经济是休闲时间相对集中的休闲经济。
休闲活动不仅包括节假日消费,同时还包括其他可自由支配时间内的活动。
如带薪假期和平日的闲暇时间。
而主体是带薪假期。
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带薪假期,如美2-3周;日本15天;法国每周35小时工作制。
我国也正在逐步实行,根据实际给予一定的带薪假期,个人自己制定休闲计划,来解决休闲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
增加居民闲暇时间作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
假日经济实际是在休闲需求不断增加,而休闲时间相对集中情况下,消费休闲化在我国的特殊表现形式。
2、假日经济是活动内容相对单一的休闲经济。
休闲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上应相对广泛,包含了满足人们(主要是城市居民)的娱乐、游戏、消遣、旅游、健身康体、业余爱好以及其他文化消费活动。
而目前受传统休闲方式的影响,同时由于休闲供给的相对不足,我国居民休闲活动在内容上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旅游活动。
因此假日旅游是假日经济的集中表现形式,受时间相对集中和内容相对单一的双重约束,已成为我国居民满足其休闲需求的一种主要形式。
可支配收入提高、休闲需求增加的前提下,加上政策的引导和舆论的宣传,假日旅游出现所为的“井喷”现象也就是情理之中的。
假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休闲经济所应该容纳的消费潜能。
3、假日经济存在的问题。
假日经济已在我国大体勾勒出以旅游、购物、休闲、娱乐等消费为主要特征的走势。
据2012年人民网旅游频道提供的信息,从已公布的11个省市区旅游收入、接待人数的统计显示,五一小长假旅游收入共计560.66亿元。
其中山东省旅游收入第一147.2亿,而河南省接待人数最多达2071.3万人次。
假期变化重构消费格局,直接拉动假日消费。
不仅有效刺激了旅游消费,直接带动了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假日期间全国消费品市场高朝迭起,各地商业均显火爆场面,成为商家掘金的好时机。
据北京商业信息咨询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五一”节日三天,百家重点商业服务企业 实现销售额19.6亿,日均消费6.5亿。
假日经济已成为经济升温的强劲推力和助燃剂。
假日经济的流金淌银的财富效应展现了假日经济的市场魅力。
但火爆的消费背后,作为一种正处在成长完善阶段的新事物,在展示其巨大潜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潜在的问题,如:一是假日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供给与新的需求之间存在距离,消费活动的时段、区域集中、有限;服务质量不高,利益驱动,只顾眼前利益,忽略旅游品牌意识和当地本身容量;交通承载力不够,交通缺乏便利感,成了游客的心病。
二是消费者消费不成熟,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
三是相关部门对假日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助作用不够,未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信息部门忽视了假日休闲市场,应尽快建立健全假日休闲年信息网络,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消费信息。
四是休闲市场相关产业未启动,假日经济是一种综合性强、牵涉面广、可持发展的系统经济形式。
目前的节日购物热,多是冲着打折去的,而旅游的产品也较单调,缺乏休闲的内涵。
发展假日经济,拉动有效需求就必须开发假日市场新品种,在文化、娱乐、体育、科技等消费方面挖掘市场潜力,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低碳经济【2】
[摘要]低碳经济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国内外的现实显示了我国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同时也决定了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依然面临着诸多压力与挑战。
加快完善中国相关的法律,建立一个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法律体系
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最重要的纪念日之一,旨为宣传与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其内容重点关注如何促进建立低碳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例如提高能源效率、寻找替代能源、保护森林以及生态友好型消费等。
2009年12月7日上午10时40分(北京时间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
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齐聚一堂,探讨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气候暖化与“减排”计划,其目的是能在全世界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一系列事实证明,“低碳经济”这个名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低碳经济的产生及其发展的现状
低碳经济最初是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2003年2月24日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提出来的。
经过2005年在英国召开的由20个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环境和能源部长参加的“向低碳经济迈进”的高层会议之后,低碳经济概念很快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最终成为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就其内涵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或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利用效应,建立清洁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根本转变,具体可以体现为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原因首先不能离开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
全球气候的变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它已经开始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应该走一条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的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二、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体系
1.为配合低碳发展战略,英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措施。
2007年,英国推出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案》, 2008年开始实施,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节能减碳目标立法的国家,并成立了相应的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全面负责整个政府的环境变化工作,而其他各部要负责具体的工作。
按照该法律,英国政府必须致力于低碳发展,并为今后50年英国应对气候变化规定了具体计划和目标。
2009年4月,英国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约束“碳预算”的国家,明确提出2008年至2020年期间,每5年为1个周期,设立3个减排周期,提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减少34% ,到2050年减少80%。
2.德国是欧洲国家中低碳发展法律框架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德国的《废弃物处理法》最早制定于1972年。
1986年修改为《废弃物限制及废弃物处理法》。
在主要领域的一系列实践后, 1996年德国提出了新的《循环经济与废弃物处理法》, 2002年出台了《节省能源法案》,把减少化石能源和废弃物处理提高到低碳发展的思想高度并建立了系统配套的法律体系。
3.美国现行有关低碳发展的法规主要体现在2005年8月布什总统签署的《2005年国家能源政策法》中,另外,美国早在1976年就制定了《固体废弃物处置法》,后又经过多次修改。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大国,美国的法律法规就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标准进行严格、详细的限制,任何企业如有违规行为,该企业和政府执法部门将面临非常大的社会压力,如果一家企业被判处违反节能、洁能法规,处罚将非常严厉,要么倒闭垮台,要么常年承担清理污染责任而负担沉重。
2009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旨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进一步表明了美国将致力于支持清洁能源技术和低碳发展战略。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相关法律规范及其对国外的借鉴
我国在有关低碳经济的开发利用领域已经制定了《煤炭法》、《电力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其中《可再生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与《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与实施对于从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来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突出的作用。
另外,我国还积极制定并实施了减缓气候变化的《节能中长期规划》、《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2000―2015年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等规划与政策。
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国家规定了“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污染物排放降低10%的两个约束性目标,显示了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低碳发展的决心,也为低碳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1.我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方面仍处于薄弱状态
首先,我国的有关立法在体系上并不完善,如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位,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
其次,由于中国法制建设中“易粗不易细”的传统,现有的能源立法规定不够详细,缺乏足够的操作性,这也是导致中国目前环境执法(包括能源领域)效果不佳、环保状况不能得到根本改善的重要原因;
最后,法律、法规规定的执行措施上虽然也涉及到税收优惠、补贴等奖励手段来激励公众与企业自愿实行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行为,但是却没有规定细化的奖励手段与程序,导致在实际中缺乏可操作性。
因此,为了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完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
2.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体系
(1)建立基本的法律体系,树立发展低碳经济的行为规范。
作为由国家制定和执行的社会行为准则,法律对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也应充分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法律规范。
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基础,制定“低碳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的法律制度和权责体系;修订已经发布的专项能源法规,制定其相关配套的实施细则;通过立法,明确政府、企业、公众在推行低碳经济方面的义务和职责,逐步将低碳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低碳经济发展达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落实发展低碳经济的支持措施。
在建立基本法律的基础上,应逐渐发布一系列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为了保障低碳经济的推行,我国可以借鉴日本,制定一些详尽的支持措施,如建立能源指定工厂制度,要求指定工厂必须依法履行节能义务,定期报告能源使用状况;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要求在节能工作中必须配备能源管理师,监督落实节能法的规定;建立推行节能产品领跑者制度,并根据产品技术进步不断修订标准值;建立节能标签制度,即按能耗级别在产品上加贴标识,给消费者提供产品年均耗电量等有关信息。
参考文献:
[1]王利:低碳经济: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之基础[A].池州学院学报2009[23]:2
[2]W.Th.Douma,L.Massai and M.Montini.The Kyoto Protocol and Beyond Legal and Policy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M].Hague:T.M.C.Asser Press,2007:181
[3]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5):24-25
[4]刘助仁:低碳发展是全球一种新趋势[A].科学发展,2010 (1):21-22
[5]张志华:英日德低碳硬约束对我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10(2):65-66
【假日经济迹象】相关文章:
面试成功的迹象预示10-01
假日经济如何做大论文10-11
男人不再爱你的迹象有哪些09-30
7大迹象预示面试成功03-21
我国带薪休假与假日经济关系10-05
这些迹象证明你在浪费工作时间10-07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刍议10-01
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看经济运行10-06
名企HR告诉你:7大迹象预示面试成功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