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毕业论文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7:03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人类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粮食及农副产品,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更会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1】浅谈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新农村发展、农业经济、农民收入是我国国民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国家已明确提出三农问题的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的重点,尤其是十八大的召开,更加明确了加强三农工作的方向。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因我国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农村人口多、分布广,尤其是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的发展还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粮食稳产、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扶持下,新技术、新品种得到推广与应用。

  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相关产业都得到了较大发展,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用现有耕地面积解决了13亿人口的粮食需求。

  相关的农副产品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而且还可以远销国外为国家创汇创收。

  2、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如公路、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设施、人畜饮用水、天然气、沼气利用等,大力发展了规模化禽畜水产养殖、退耕还林、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

  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也进一步提高,如新技术推广、机械化播种、温室栽培、地膜覆盖、秸秆利用、配方施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再生利用等。

  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专业网站,推广普及各类农业技术与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病害防治等提供技术服务,使各地农业科技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3、无公害优质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各粮食生产基地的无公害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优质、无公害农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而且都取得了较高的收益。

  各地林业、果业、畜牧养殖业及其相关加工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不仅丰富商品种类、满足了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而且也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同时随着国家重视及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投入力度,退耕还林,治理沙化,控制排放等各项举措,使各地生态林面积均在大幅度增加,及时遏制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4、农民收入不断提高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实施惠农补贴政策的力度,以及农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民生工程的不断出台,农村征地补偿制度及补偿标准的不断提高等方面,都增加了各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农村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节约了大量农村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或是进城务工,或是自主创业,不仅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而且还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据相关数据表明,近10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每年提高都达10%以上。

  5、农村社会事业得到改善,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

  随着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较大发展。

  开展了农村合作医疗,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科技下乡”使农民大受益处,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也改变了落后的观念,使农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近年来,各地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时发放粮食补贴及减免农业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使广大农民朋友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鼓舞和提高。

  二、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

  各地、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即使有的地区形成了产业体系,但发展较为缓慢。

  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足,部分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农业、林果业、畜牧水产业、特色农产品等优质产品所占比重不高。

  相关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地域特色,个别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较低。

  2、部分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偏远山区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如电力通信、农田水利、人畜饮水、防洪设施、道路交通等,存在着年久失修、设施老化、设备陈旧,有的设施设备早已失去其应有的功能,形同虚设。

  致使农业抗灾能力不高,严重影响农业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个别地区的乡村道路还存在着“泥巴路、翻浆路、断头路”,使交通受阻,农用物资、设施设备、招商引资、农产品运输等都严重受限。

  有的地区还未开通通信电缆工程,使当地无法适时接收最新讯息,无法利用网络为农业生产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民知晓国家最新政策法规与市场信息。

  近年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但仍有部分地区尚未得到解决,这些现存的问题都严重制约着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生产力水平低,思想落后保守

  多年来,部分农民思想落后,观念保守,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农民,仍然残留着一些旧思想、老习惯,老观念,缺少市场经济竞争意识,接受新鲜事物较慢,不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农业生产服务,加上近年来多数地区乡镇的年轻人存在着轻农耕、重务工思想,使部分地区出现了青壮年劳动力缺乏的现象。

  留在村里的或是老弱、或是妇幼、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竞争力的人,无法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仍在沿袭传统的耕作方式等,一定程度的阻碍了自身发展和致富的进程,导致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严重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增收受到限制。

  4、自然灾害的威胁

  农业产业离不开气候条件,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每年南北各地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各类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及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更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人类生存。

  近年来因各类灾害造成的农业经济损失日益突出,反应了我国农业抗灾能力较低。

  长期以来因缺乏重视与认识,造成人为地破坏环境、乱砍乱伐、乱捕乱杀,过度开采,肆意排放,滥用药剂等,一系列的破坏行为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更加剧了农业抵御各类灾害的能力。

  5、缺乏专业农业人才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专业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个体的生产方式,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要“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无法保障农作物收成。

  近年来一些地区农村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都大量涌入城市,更加剧了农村人才的严重匮乏,致使这种情况出现恶性循环,特别是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

  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离不开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文化水平、熟悉农业生产的综合类人才,农业经济的发展、新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支持,它是发展农村农业的关键。

  三、促进农业经济、农新村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1、农业是人类生存和一切生产活动的先决条件,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人口在农村,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关系到8亿农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关系到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实现。

  发展农村经济可以缩短城乡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建设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不同之处就是科学化、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市场化。

  2、农业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本,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不仅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还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粮食、农副产品、生活资料,也为畜牧养殖业、工业提供了饲料和原材料,是发展工业的前提,农副产品出口为国家创汇,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农业经济是积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农业是确保工业及其它一切生产行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是支撑我国经济的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

  1、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化、规模化

  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使农业生产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机械化。

  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扩大高效、优质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挥区域经济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保护性的开发特色旅游业。

  加快城镇化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

  2、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各地相关部门今后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利用好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

  同时还要吸纳社会各界资金,不断更新并完善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路况良好、通讯发达、农田水利、电力、防洪设施完善、人畜饮水洁净等,保障农民获取农用物资、机械设备、科学技术、政策信息等,为发展农业经济、农村经济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我县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

  3、要解放思想,提高生产力水平

  各地要大力宣传发展现代农业的优势,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替代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广大农民尝到科学生产的硕果。

  可以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让农民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要充分利用农业生产中,让现代科技真正为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服务。

  鼓励并吸引有文化、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帮助,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逐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要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

  针对我国是灾害多发的国家,各地要提高防灾防害意识,要加强抗灾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抵御各种灾害的能力,如抗洪抗旱、防风防沙、防涝防虫等。

  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让农民充分认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要合理利用好有限的资源,对破坏环境的行为要抓、严管、严惩,真正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处,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秀美的生存环境。

  5、广纳专业人才,合理转移剩余劳动力

  各地要根据本地情况、产业特点、发展方向广纳人才,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中吸取精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代农业。

  要舍得投入,积极培养、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实际经验、有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能人”、“专家”,为新农村的发展注入活力,改变人才匮乏的局面。

  同时要合理规划,统一布局,发展循环经济,进行资源配置,发挥资源优势,合理统筹,解决好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6、要加强农村各项公共事业的建设

  各地相关部门要及时宣传并落实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有力保护。

  要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降低农资价格,真正为农民减轻负担。

  进一步加强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展农村卫生事业,逐步改善农村医疗条件,解决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增加投入经费,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避免失学现象的发生,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同时还要加强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建设,开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传播先进文化与正能量,摒弃、抵制封建迷信思想、不良倾向的行为,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收入的同时,使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幅度提高,促进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展。

  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农业,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农村的经济支柱,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保证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良好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具有中国特色、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2】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

  造成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彼多,有表层的,也有深层的;有阶段性的,也有长期性的;有国家政事方面的,也有农民自身素质方面的。

  一、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1.农业标准化建设不容乐观

  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问题。

  2.农业利用外资结构不尽合理

  农产品加工项目尤其是初加工项目投资较少、审批较快、易于生产经营、市场广阔且投资回报率较高,所以外商选择投资项目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

  而荒山、荒地、荒滩和未养殖水面的开发与利用等项目,因所需投资较多、回收期长、风险较大,外商更缺乏投资兴趣。

  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农业生物制品生产、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风险、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外资更是很少涉足,因此影响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二、农村经济发展动力停滞不前

  1.农产品质量跟不上,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

  我国农产品产量增长趋势过快,但是由于农业科技发展滞后,人均资源匮乏,导致产品质量没有跟上,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大量产品处于积压状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质量提高迫在眉睫,但我国对农业的科技投资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农业技术进步受阻,从而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

  如果农民没有农村空间,那么就必须要向城市空间拓展,而向城市拓展中,城市并没有给农民提供足够的空间发展,一是户籍制度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成本;二是城市中各种机构收费严重束缚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步伐。

  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1.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各级政府应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的全面发展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

  2.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新型农民来打造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打造现代农业。

  因此,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代写代发论文必须扩大和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范围与力度,提高农民应用技术的能力,大面积惠及现代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改变农村经济结构。

  诸如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传授农民“一技之长”;建立各类职业学校、业余学校、夜校等进行教育培训。

  当前,在大量农村优质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背景下,应该就地取材培养实用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实用型技术人才和现代新型农民。

  3.完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流动和使用制度

  对传统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就业制度、户籍制度等一系列行政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起便于农村现有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行政制度。

  农民流动催化乡村发展,既有农民外出就业促进不发达地区乡村开放,引起资金、信息向乡村流动的作用,又有回乡农民工自身持续发展的作用。

  以市场为中介,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人力资本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

  4.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农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最终体现,其决定于农产品的结构构成、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水平等因素。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优质的原材料生产作为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先决条件,而这一前提条件的要素包括:通过组织实施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和水产良种工程,加强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而构建政府扶持与市场推进互动的种养业良好体系。

  通过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工程、现代农业示范工程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扶持科研单位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

  5.加大对农村经济投入力度

  政府要采取硬性财政预算政策,保证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充足并准确到位;政府还要使农村信贷管理机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的力度,要确定好支农资金的比例和额度,并疏通供应渠道,确保资金及时到位,这样才能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资金启动。

  另外加大对农村商贸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投入,对农产品价格改革不断深化,使得农产品价格进一步提高,使国家能更合理地安排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以此使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论文】相关文章: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论文10-01

农业经济发展措施论文10-01

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10-01

农业经济发展分析论文10-01

农业技术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论文03-24

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论文10-11

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经济发展论文10-09

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10-09

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分析论文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