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对策的研究论文
经济增长的前提是需求增长,需求有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块,他们共同构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我国经济的增长同样是由于这“三驾马车”来拉动的,只是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对经济的拉动起着不同比例的作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寻找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存在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能够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一、中国当前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持续走高,从总量上来看,我国GDP已经名列世界前矛。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GDP达到18。23万亿人民币(约合2。26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世界第四,经济增长率为9。9%。如此之高的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动力源泉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从投资、出口和消费需求三方面来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经济增长动力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需求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近年来我国投资总额占GDP呈逐年上升趋势,从90年代的36。2%上升到了2005年的48。6%,对我国GDP的贡献不断上升;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断上升,1998年为1/3,2004年上涨到了67%,2005年更是有望力攀新高。
同时,我们从投资领域中还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那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幅过大。我国2003年全年固定投资的增幅是26。7%,2004年是25。8%,2005年为25。7%,2006年1~2月份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294亿元,同比增长26。6%。从改革开放26年来看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平均增幅是13。5%,加上国民经济能够承受的10%的波动幅度,也就是增长幅度不能超过23。5%,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增长率大于23。5%的固定资产处于过热状态,投资的外延性明显,投资增长方式粗放,严重地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主要表现为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原材料工业投资超高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快,各类开发区过多,滥占耕地现象严重;民间投资在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非国有投资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占一半左右。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对若干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紧缩是必然的政策基调,可是一旦紧缩,,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掉到平均数以下,失业矛盾恶化。倘若扩张,那么对于本来已经过热的固定资产资产投资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结构性矛盾会进一步恶化,供求紧张的局面会进一步强化,有可能演变为全面的恶性通货膨胀。在“松”和“紧”都不能的情况下,原来过分依赖投资带动的增长模式,就面临寻求新的增长动力的问题。
(二)出口需求
经济增长对外贸依存度高。近几年我国的对外贸易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2000年的43。89%上升到了2004年的72。59%,我国的对外贸易度高,出口需求对GDP的贡献逐步上升。
然而作为经济大国,过度依赖出口拉动,会增大经济的脆弱性。同时低成本低价格的商品出口,使国外消费者享受了我们低廉的人工成本和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致使国民福利流失,同时也会因贸易的顺差而国际收支不平衡、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和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出现,最终导致经济的不平稳运行。
(三)消费需求
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逐步下滑,1998年对经济的贡献率为2/3,然而到了2004年却下降到了30%。数据显示世界平均消费率逐年上升,而我国最近的平均消费率呈不断递减趋势。中国要达到世界平均消费水平还有20多个百分点。
表32000~2004年中国最终消费率
二、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模式选择
从以上对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三大动力分析可以看出,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相比之下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稍微逊色。然而由于固定投资所占比重较大,使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增长面临着巨大挑战;过大的出口需求将会增加经济的脆弱性,导致经济的不平稳运行,因此下个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要转型,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持续和平稳。当前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和世界平均消费需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我国需求不足的主要方面。可是只有依靠自身内需、特别是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有效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因此扩大消费将会成为近阶段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模式将从投资拉动型转向以消费拉动型。
三、目前经济增长模式转型面临的难点分析
我国未来的经济模式将以消费拉动为主导,然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水平却相对世界平均水平较小,因此未来增长模式的转型所面对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我国消费需求的主体主要是居民、政府及企业。下面就从三个主体上来谈一下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居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水平不高
首先我国居民的购买力不强影响了消费水平。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且城乡居民,不同地区居民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居民的人均收入不高,可以用来消费的就更是少之又少;其次,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居民未来预期收入下降,抑制了即期消费;最后我国目前的消费环境不理想,大大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不能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不合理消费政策的限制,使居民在用电,购房,购车和教育等方面的消费门槛较高。同时在服务消费领域,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等制约了居民消费。
(二)政府、企业较高的储蓄率影响了最终消费的提高和扩大
在过去几年GDP的收入分配中,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非常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5%以上,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企业利润增长,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增长业非常高,累计了大量未分配利润,占GDP比重达到20%,政府集中了很多资源,企业留存的未分配利润的积累,导致了这两个经济部门较高的储蓄率,自然最终影响居民消费率的提高和扩大。
四、扩大我国消费需求加快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
针对以上扩大我国消费需求存在的问题分析,在扩大我国消费需求上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存在的障碍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一)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
鉴于我国居民消费不力的几个因素,我们可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恢复居民消费信心,增大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
1。降低据来未来预期支出,扩大即期消费需求边际倾向。主要是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入手,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重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提高居民的未来收入预期,增加即期消费;
2。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岗位,提高扩大居民的基本生存条件和消费基础;
3。适度提高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点,制定增收减支措施,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
4。改善宏观消费环境,保证城乡居民的安全消费,促使居民敢于、乐于消费。主要措施是畅通市场渠道,建立全国统一市场;坚决打击制假、商业欺骗、偷逃骗税活动,制定和完善鼓励消费措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农村商品流通体系等;
5。扩大消费领域,增强居民的消费选择性。在扩大一般性商品服务的同时,在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产品方面政府应有的投入,提高居民在这些领域享有的消费水平。
(二)降低政府、企业的储蓄率,扩大消费需求
对于政府消费需求的提高,政府应该更多地进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改善公共产品和服务供应,缓解应当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突出社会矛盾,从扩大投资需求向扩大消费需求转移,重点支持和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企业也应当将更多的“未分配利润”用于转移到居民或者政府的支出,而不是将其都用于投资。
(三)农村消费城市化
农村消费要寄希望于城市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购买能力,是启动农村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其消费结构的关键。我国目前农村具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就要使这些剩余劳动力以务工、经商等方式向城市转移,使之摆脱传统的农村消费方式,向城市消费方式转变。同时,加大农村跟生活有关的基础设施投资比重,使得农民进城更畅通,更好的解决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存量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四)开发不同的消费热点
在我国带动消费主力军的城镇高收入群体,经过几轮“购房热”、“购车热”、“旅游热”的消费热之后,如何继续挖掘他们的消费需求,扩充内需潜力,将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众多的观点认为要积极开发新的消费热点,在短期内迅速带动消费需求的提高。同时随着低收入人群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旧的消费热点依然可以很好的再次发挥作用。总之,对于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呈现不同的阶层,依靠一两个热点是很难得到大范围的消费需求提高,要通过“量体裁衣”,不断开发新的消费热点,来分别适合不同的收入阶层和消费阶层。
(五)加快消费资本化理论的实践,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资本化理论是由我国经济学家陈瑜于21世纪初提出来的,其主要核心内容是,将消费向生产领域延伸。当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时,生产厂家和商业企业应把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采购视同视对本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把企业利润的一定比例返给消费者。此时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不再是单纯的消费,他的消费行为同时变成了一种储蓄行为和参与企业生产的投资行为。于是消费者同时又是投资者,消费转化为资本。该理论作为新经济增长的最新理论成果对于经济的发展资本提出了很好的解决作用,同时她又是增大消费需求,扩大内需的原动力。因此加快该理论的成熟,使之更快的实践化,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巴曙松。增加消费成宏观政策重点[N]。财经时报,654。
[2]刘伟。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问题[J]。金融与经济,2005,(8)。
[3]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2005年:中国经济形式分析与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陈瑜。消费者也能成为“资本家”——消费资本化理论与应用[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5国际统计年鉴[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与对策的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研究生教育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匹配关系论文10-08
经济包容性增长路径的转型思考论文10-09
我国实体经济转型路径探讨论文10-10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转型研究论文10-08
我国电力经济现状研究论文10-09
森林灾害对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论文10-09
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因素探析论文10-09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11-15
我国信息产业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