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
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1】
摘要:韩国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这期间,韩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也是存在的,本文通过对韩国16个行政区的GDP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结果,同时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韩国区域经济差异原因建议
韩国位于东北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为99646平方公里,整个韩国可分为一个特别市,六个广域市,九个道,本文将以这16个行政区为单位,对韩国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分析。
以下是2004——2009年韩国16个行政区的GDP:
根据以上韩国各行政区的GDP数据,本文选取三个指标来描述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即:极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极差和标准差属于绝对指标,极差是最高GDP与最低GDP之差,它反映的是区域GDP的最大绝对幅度。
其公式为:R= Ymax- Ymin。
其中Ymax是16个行政区中GDP的最大值;Ymin是16个行政区中人均GDP的最小值。
标准差公式为:St=。
其中,Yti为第t年第i个行政区的GDP;为第t年韩国全国的GDP的平均数;n为区域个数。
变异系数主要进行区域相对差异的分析,计算公式为:C= 。
其中,St为第t年的标准差;Yt为第t年整个韩国的人均GDP的平均值。
下表是通过以上公式计算得出的韩国各年份的指标:
由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从绝对指标极差和标准差来看,韩国16个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在2004—2009年这6年中一直保持增长的同时各道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增大,就极差方面来看,从2004年的191403014上升到2009年的247958701,直接增加了约1.3倍,而标准差由2004年的52572422上升到2009年的68596233,也增加了约1.3倍。
同时,描述相对差异的直接指标变异系数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波动,没有保持一直增长的态势,但从整体来看还是属于不断上升的趋势,由2004年的1.01466上升到2009年的1.02951,所以,根据以上三组数据的分析,不难看出从2004——2009年这6年间,韩国区域经济差异在不断增加,各区域之间的发展状况很不协调。
那么,导致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从自然地理条件来分析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从韩国16个行政区的GDP来看,釜山广域市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而这一情况的出现与釜山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密不可分的。
釜山广域市处于东南沿海港群,东南濒朝鲜海峡,西临洛东江,与日本对马岛相峙,是韩国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是韩国海陆空交通的枢纽,正是釜山广域市这一优良的地理位置才为釜山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拉开了与内陆其它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
造成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素质,本文借助于韩国各个区域的大学与公共研究机构的数量来分析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原因。
在韩国的百多所大学中,约有20多所大学分布在首尔和京畿道地区,如国力首尔大学、高丽大学等,而在公共研究机构中,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和国家实验室也主要集中在汉城、京畿道和大田。
而一国工业扩散化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与人力资源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据韩国经济学家1980年底对新工业城市所做的调查,企业从首都市区迁入新工业城市后,普遍抱怨缺乏熟练劳动力及高科技人才,人才短缺使得企业搬迁后虽然能够获得政府给予的财税优惠待遇,但是企业所得未必都能抵偿所失,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因此,高素质人才分布不均也是造成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
由于各地的历史和政府政策因素的影响,对于韩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
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62-1971),朴正熙政府集中资源发展原来基础比较好的京釜铁路沿线地区,这一措施的实施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京釜经济发展轴,包括大田、大邱等地区。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将重点转移到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上,积极发展重化工业,这对本来基础相对较好的东南沿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形成了东南沿海重化工业经济圈,以釜山为中心向北延伸至蔚山和浦项等地。
到了80年代以后,政府着手实施新的发展战略,提出“技术立国”的口号,重点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将区域开发的侧重点转移到西部沿海地区,如位于西部沿海地区的忠清南道就是在政府这一政策的推动下,从传统农业转变为以技术等尖端新产业为中心的地区,GDP水平也因此不断升高。
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原因和政府对这些地区政策偏向,造成了这些地区与韩国其它地区的经济差异进一步扩大。
下面对于外部原因进行分析,这点原因的分析采用韩国FDI在韩国的集中分布来说明。
从韩国FDI在韩国国内的分布来看,大部分的FDI还是集中在首尔、釜山等经济发达的地区,据统计,首尔地区2005年的FDI总金额为68.5亿美元,占全国总体FDI比重为59.2%,这些地区由于外商直接投资的注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同时也就进一步拉大了韩国区域经济差异。
以上是对韩国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内外部原因的分析,那么,面对不断扩大的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又有什么可行的办法来解决呢?在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强化区域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
首尔、釜山、仁川等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除了投资拉动和政府对企业的有效支持外,还得益于各地之间的要素流动。
所以,鼓励和引导先进生产要素向落后地区流动,使各个经济发达地区起到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这样会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区域经济差异的减小。
2、加强落后地区的教育与科技资源建设。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建立高等学府及公共研究机构,以此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流动,增强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
3、推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主导型工业经济的发展。
今后政府应当将国家支持的项目优先安排在相对落后的地区,以项目为载体,加快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及某些化学工业的建设重心逐步转移到落后地区,以此解决落后地区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4、政府对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FDI政策给予优惠。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这一点来说,政府应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以此为这些地区引进投资建立一个更加良好的环境,以此促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对韩国各个行政区的GDP分析,运用极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指标评定,得出韩国区域经济差异不断增加的结论,并对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本人的一些意见。
参考文献:
[1]肖龙阶,论韩国区域发展政策与产业结构调整[N].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9)
[2]巨文忠,韩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科技成果,2003(12)
[3]施卫东,韩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借鉴[J].经济研究参考,2001(7)
[4]金钟范,韩国区域开发政策经验与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2(4)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2】
摘 要:毋庸置疑,作为世界领土第四的国家,中国跨越了很多的自然区,和不同的气候带,因此在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区域自然要素禀赋,风土人情甚至语言全部不同,因而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区域经济差异。
关键词:区域经济差异;要素禀赋;土地垄断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中部崛起以及让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带动全国经济的国家发展战略,这说明我国实施全面协调区域发展的宏观战略已经初步形成。
我国在21世界的前几年中,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总量的绝对额增长都出现了较快的发展。
其中,东部地区仍然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从1997年到2010年,第二、三产业增加值zai8东部地区出现较大增长幅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大增长,而东北地区的地一、二和三产业的增加值都出现较小幅度的增长。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经济发展重点逐渐从南向北变化,并且从东部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移动,经济的区域协调逐渐趋于合理性。
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东部地区,在2006年中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占到全国的.一半以上,比上年增长了接近17%,明显的比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发展速度快。
但是,仅从增长速度看,西部地区要比东部地区快,并且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说明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和开发西部的决心不断提高,这对于缩小东西差距会起到非常有利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部地区的发展速度慢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这对于全国的协调发展还存在负面的影响,应该加大对中部地区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由于全部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在逐渐的进入发展缓慢的时期,加快西部发展至关重要。
一、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原因
(一)历史原因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在历史中我国一向以传统的农业作为立国之本,重农抑商的政策也在秦朝开始在住代实行。
当时的农业税品落后,农业的发展与自然要素禀赋和气候条件息息相关甚至被决定,因此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中部地带,东北华北平原便逐渐兴起一些大的城市,而西北蒙古等地就被落后在了起跑线上。
明代以后,商业逐渐兴起,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进出口贸易,于是东部沿海城市扬帆起航一跃而起,买入了经济的前沿。
与此同时,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人才的南迁使得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居于南方,带动了南方的发展。
建国后,由于我国大力生产钢铁工业,使得落后的地区的财富大量的流入了先进的工业城市,为以后买下了伏笔。
改革开放后,先富带后富的重点发展战略客观上使得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雪上加霜。
自然原因:由于某些地方自然要素禀赋确实乏善可陈,以至于自己本地区落后,在一定程度上是无可避免的。
先天不足后天可以努力,但如果先天差的太远,残酷的讲,圣经中的马太不懂什么叫同情。
(二)政策原因
十二五规划国规划了四大板块,十六个重点建设等等,我们列十六个重点建设地区,他们分别是:1、辽宁中南地区,发展钢铁工业和重型机电设备制造业2、京津塘地区,加强机械电子工业发展
3、山东半岛,重点开发石油和海洋资源4、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机械电子工业、石油化工、汽车的发展5、闽南三角洲地区6、珠江三角洲地区
7、海南、北部湾沿海地区,具有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和一定的资源优势8、红河水电力和有色金属基地9、哈尔滨—长春地区,主要抓好石化、汽车、机电工业的发展10、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基地,重点开发煤、铝等资源11、长江干流中上游沿岸地区,集中发展水电、钢铁、有色金属、磷和盐化工业
12、陕西关中地区,重点发展机械电子工业13、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干流沿岸地区,该区为开发新疆石油资源提供钻采设备
14、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天山北坡地区,是东部地区石油加工、轻纺工业向西转移的重要接收基地15、攀西—六盘水冶金、能源、化工基地16、乌江电力和黔中铝、磷基地。
不难看出,在这其中有很多的地区,其实他们的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中国地区发展的前沿甚至有的远远超越了中国其他地区,如京津唐,长三角。
(三)制度原因
垄断是国家掌握经济必要的一种手段,与我国国情而言就更是如此,我国的国情就注定我国的政府要垄断户籍和土地,一方面,国家严格限制人口户籍流动,大城市出于考虑本地城市利益,已采取一些带有本位主义色彩的地方性政策。
而另一方面,国家又将自己从落后地区征收上来的税款与土地转让所得一边倒的投向发达地区建设基础设施,最终导致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
二、危害
适当的区域经济差异对于宏观调控是一件好事。
但过度的经济差异却会对国家社会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