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毕业论文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时间:2022-10-08 21:07:44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1】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

  摘 要:

  《国际结算》是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是目前在高校的《国际结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手段落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

  基于此,提出了以“案例+实训+双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训;双语教学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国际贸易总额逐年增加,相应地,我国对国际贸易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素质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必须对国际贸易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期能够培养出操作实践能力更强的、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

  作为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的《国际结算》,理所当然的成为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

  《国际结算》是一门介绍进出口贸易活动中所引起债权债务进行清算的课程。

  其特点是实践性强,以业务操作为主,课程内容围绕多个国际规则、惯例的条款规定展开,介绍在其指导下的实务操作方法。

  《国际结算》课程要求学生熟悉国际结算相关惯例和规则,能够掌握国际结算操作程序,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

  1 当前《国际结算》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教学手段落后

  传统的《国际结算》教学方法大多都是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造成课堂上学生以记笔记为主,不善于去提问、思考和质疑,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单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得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的被动“填鸭式”教学方法。

  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一旦走上工作岗位,不能较好地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很难适应相关的工作。

  1.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当前高校《国际结算》的授课教师大多都没有外贸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也没有去外贸企业锻炼,只能凭借课本和网络资料将知识传授,这种“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的效果可想而知。

  从课本到课本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这些知识学生自己也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到,学生很少能够有机会将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哪怕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比较仿真的模拟实训平台,让学生能够参与实训,体验国际结算中实际的操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1.3 教材陈旧,缺乏双语教材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的变化使得与国际结算相关的国际惯例、进出口单据形式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由于教材出版的滞后,有时出现了教材内容与国际贸易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如随着《UCP600》、《URDG758》等最新版惯例的生效,许多教材还未及时进行修订,因此存在教材过时的问题。

  同时,市面上真正较好的双语教材较少,限制了高校推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的步伐。

  为此,《国际结算》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本人多年讲授《国际结算》的经验与体会,我认为《国际结算》教学方法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 案例教学方法

  2.1 选择好的案例

  实施案例教学首先要选择好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典型性。

  典型性要求案例所反映的问题应该是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问题,并能够反映和体现国际结算业务的基本和重要的知识点。

  (2)与时俱进性。

  与时俱进性要求案例最好是最新的资料,不要将一些陈旧过时的案例拿到课堂上,最好选择来自于外贸企业一手的资料,能够弥补教材资料陈旧的问题。

  (3)实践性。

  我们选择的案例也应该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比如在介绍汇票这种结算票据时,可以给学生相关案例和资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汇票,通过制作汇票真正理解和掌握汇票的记载事项。

  (4)启发性。

  启发性要求教学中的案例能够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激发疑问,举一反三。

  案例问题的设计要结合重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思维,针对特定的问题来思考解决的方法。

  这样的案例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增强教学效果,做到深化理论联系实际和加强互动的效果。

  2.2 案例的引入及讨论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对课程相关的基本理论进行讲授。

  例如,在介绍托收中的承兑交单方式时,首先讲解承兑交单的含义、基本业务流程等基本知识,其中在介绍业务流程时就要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承兑交单的业务流程能否发现承兑交单中的业务风险,为接下来的案例教学埋下伏笔。

  其次,引入案例并组织学生阅读案例和初步分析。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仔细阅读案例背景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

  例如,承兑交单方式与付款交单方式有什么本质区别,为什么在案例中的出口商最后没能收到货款?如何避免出口商的这种损失?通过向学生提示案例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部分,关系着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能否真正成功。

  在整个案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积极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在分组讨论中可以由每一组推荐一位学生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对其提出质疑或反问,学生要对质疑进行解答。

  如果时间充足,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

  但要注意,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给积极发言的学生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一个小小的礼品或者给学生平时成绩加分,要最大可能的激励平时学习积极性不太高的学生参与进来,形成了活跃的课堂讨论氛围。

  2.3 案例的总结

  在组织学生讨论完案例后,教师首先要对案例给出正确的答案,学生的分析难免存在不完整、不专业、不透彻等情况,而且讨论阶段学生的争论很多,因此教师在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要对案例进行分析,点评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答案,对于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表现和合理分析,教师应适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给予承诺的激励奖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生分析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教师应指出分析错误和不足的原因。

  最后,给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和总结,通过总结,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还对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 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主要是在实验室在国际贸易教学软件平台上来完成,也包括少数校外实训。

  在校内实训环节,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国际结算实训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训环节可分为以下部分:

  3.1 单证的制作

  在完成对比如汇票、发票、提单、信用证等内容的教学后,可以在使用教学软件平台中的单证模块来辅助学生掌握有关国际结算所涉及的各种单证制作及其审核。

  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信用证结算方式占据重要地位,而且信用证业务中对单据的要求也是最为全面的,当教师在讲解有关信用证内容时,学生可以从单证系统中找到信用证结算相关的背景资料,然后根据背景资料制作或审核单证,包括开证申请书的填制、信用证的审核、制作以商业发票为核心的全套单据、审核单据业务等,以便让学生真正理解和熟悉信用证的特点和业务流程,并掌握相关单证的操作技能。

  同时,学生可以在同步练习中找到相应的关于信用证制作及根据合同审核信用证的习题,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后直接向系统提交,系统自动进行批改。

  针对专业理论知识,通过平台上的理论知识模块提供结算学习资料及帮助,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

  总之,教师应该在平台下,加强学生的单证练习和单据填写能力,同时可以在平台上通过在线考试来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因此,通过单证制作实训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又可以让学生将课堂知识及时巩固,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仿真角色模拟

  在角色模拟实训环节,可以在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分组进行角色模拟来体验国际结算业务中不同角色的工作流程。

  如在信用证业务中,每组的学生分别选择出口商、进口商、开证行、通知行、议付行、保兑行等不同的角色,分别处理不同的业务,还可以进行角色轮换,让学生去体会信用证业务中不同的主体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托收业务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委托人、托收行、代收行、付款人、提示行等角色,每个学生通过自己扮演的不同角色,来体会和理解托收业务中各个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通过这种角色模拟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教学效果。

  3.3 校外实训

  学校可以和本地一些银行和外贸企业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合同。

  学校定期从银行和外贸企业请来专家或管理人员来校进行外贸专题讲座,给学生传递一手的外贸操作知识及技巧。

  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到银行或外贸企业实习,学习实际业务部门业务操作流程。

  4 逐步推行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中的许多内容来源于英文原版的国际惯例,如信用证的特点、含义、各当事人的权利及义务等来源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商会第600号出版物),而且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大量英文资料比如汇票、信用证、托收指示书、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等,而且有时不同的教材对同一个内容介绍的有差别,学生要真正弄清楚这些内容最终还是需要去看这些英文原版的惯例。

  因此,在《国际结算》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国际结算》双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升结算课程的学习效果。

  总之,《国际结算》教学改革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去探索和实践,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始终应把握其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多结合案例、实训和双语教学环节,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牛海霞.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2014,(3).

  [2]封文丽.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实践探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4).

  [3]何惠萍.国际结算课程实践环节研究[J].高教视窗,2010,(8).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论文【2】

  摘要:应用型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体现为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国际结算课作为一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应按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加强实践教学;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科学实施双语教学;产学研结合。

  关键词:国际结算;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高等院校专业课教学要突出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此为指导思想,国际结算课程作为国际金融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课,应按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

  一、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依据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国际结算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能够在银行、外贸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银行、外贸等相关行业的调查和人才需求预测,我们发现,对银行来说,国际结算及其相关业务以其成本低、风险小、收益大的优点,已经成为各银行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但银行原有的员工素质已难以满足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银行普遍需要的是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国际结算人才,这其中包括票据、单证操作、银行间电文、相关会计核算等综合职业技能。

  对外贸行业来说,国际结算也是外贸行业相关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能够站在企业的角度进行结算方式选择、票据和单证操作、会计核算、风险防范等业务的专门人才正是广大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公司所亟需的。

  因此,国际结算作为一门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的课程,应为培养在相关行业一线工作的业务人员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使得毕业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不能适应岗位需求,人才市场出现了“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求才难”的两难现象。

  因此,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加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是势在必行的。

  二、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的适应性调整。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应从职业分析入手,从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出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

  因此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目前银行、外贸等相关行业相关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使学生经过学习和实践,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质。

  为此,教学内容应做以下调整:

  (1)传统三大支付方式的教学应以培养操作技能为主线,力求精益求精。

  对于我国的进出口企业来说,汇款、托收和信用证等三大传统支付方式是使用最多的,仍是教学的重点,但在具体内容上应有所改进。

  这三种支付方式,操作原理比较简单,业务流程也只有信用证较为复杂。

  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即业务流程的熟练掌握和票据、单证的熟练操作。

  (2)加强新兴结算方式的教学。

  加强三大传统支付方式以外的新兴结算方式的教学是行业背景变化的客观要求。

  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票据包买等是近三十年来新兴的国际结算方式,但登陆我国银行业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其中最具影响力的莫过于南京爱立信事件,所谓优质客户“熊猫”的倒戈,让中国银行业意识到,随着国际市场买方市场的到来,传统的国际结算服务因其各自的缺陷已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而银行保函、国际保理、票据包买等结算方式,以其手续简单、融资便利等优势,为客户尤其是买方所青睐。

  而这些结算方式在提供高层次金融服务的同时也需要高素质的业务人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给予这些结算方式更多的课时,过去学生仅仅能了解它们的概念、当事人、特点等,现在应使学生掌握具体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文件操作,如常用银行保函格式、保理协议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就业时拥有技术优势。

  (3)重视相关国际惯例。

  国际结算业务的一大特点就是依据法律法规来保障和规范,其法律形式可以是各国的法律和法规,也可以是国际商会颁布的各种惯例、规则等出版物,即国际惯例。

  因为国际结算的当事人处于不同的法律规范之下,当一笔国际结算业务涉及到不同的法律规范带来的问题时,为了使当事人的权责以及可能出现的纠纷有一种统一的解释,各方都需要遵守一种共同的操作规则,这就是国际惯例。

  经过长期的实践,这些惯例日趋完善合理,已经得到各国商界和银行的认同并采纳,成为指导和规范国际结算行为不可或缺的通行准则。

  通常使用的国际惯例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即《UCP500》)、《托收统一规则》等。

  事实上,国际结算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包括概念、当事人职责、单证内容等都来自相关的国际惯例。

  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这一部分内容不予明确,使学生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此在国际结算教学中不仅要把教学内容与相关国际惯例规定进行统一,而且应该把重要的国际惯例,如UCP500、URC522等重要条款进行单独介绍,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更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

  (4)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国际结算课程的授课对象既有国际金融专业学生,也有国际贸易、商务英语等非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应针对各自的专业特点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对于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业务流程、当事人职责,还是实际操作,主要从银行角度学习,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银行业务人员所应具有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而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从进出口企业的角度学习,使学生具备作为进出口企业单证操作人员所具有的操作技能和业务素质,使本课程的教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信用证审单教学中,对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主要讲授银行作为信用证开证行和议付行的审单原理及不符点的处理方法,并进行银行审单的实务操作;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主要讲授进出口企业作为信用证受益人制单、作为信用证开证申请人审单的基本方法,并进行制单和审单的实务操作。

  通过以上方法,能够使学生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达到专业培养目标。

  2.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应在应用型高等院校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并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达到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国际结算本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往往因为课时较少,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难以开设足够的实践课。

  可以对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分别开立国际结算和国际结算实务课程。

  国际结算为训练中心课程,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实践课时可在30%左右,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基本操作训练,如票据制作、单证阅读、简单的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基本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结算实务为项目中心课程、独立实验课,在学生修完国际结算后开立,全部为实验室模拟操作,如银行票据处理、汇款和托收业务流程、信用证开立和审核、单据制作和审核、保函操作、综合案例分析等,使学生具备独立或合作完成专项工作任务的能力。

  通过以上两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实践课时可占60%以上比例,达到基础理论知识扎实、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质量标准。

  3.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业务流程和单证操作两方面,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引入高科技的现代教学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需的。

  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如概念、业务流程、单证基本知识等,多媒体结合实例和案例教学是很好的方法。

  例如在讲授票据及其他单证时,给学生出示实例,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在讲授业务流程时,引入经典案例并由学生讨论发言,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启发式、双向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实务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创建良好的虚拟环境,模拟真实的过程,再现实际场景。

  通过自主职业体验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以合作的形式观察、体验、处理职业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获得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培训,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4.科学实施双语教学。

  在当今高等教育中外语授课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教学方法,外语授课一改专业教育与外语教育分步进行的传统模式,融语言训练与专业知识传授为一体,如果授课质量达到既定要求,则学生在同一单位教学时间内所获信息量将大于传统授课模式,实际上同时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尤为重要的是,外语授课以外语为传授和接受专业信息的语言平台,实质性地提高了外语教育的有效性,对于培养国际金融人才大有裨益,尤其适合国际结算课程的特点。

  但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水平,纯外语教学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双语教学更加可取,即主要以中文讲授,辅以英文板书或英文电子教案进行教学是恰当的,而且是受学生普遍欢迎的方式。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国际结算课程中重要概念、国际惯例、票据、单证等内容。

  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尝试逐步提高英语讲授的比重,并要求学生用英文作业,课程考试时,要求部分用英文答题。

  但是作为教师在外语授课或双语教学的尝试中,应坚持实事求是、以受教育者为本的指导思想,不必刻意追求形式,关键是要使学生确有所获。

  因此,可首先要求教师在母语教学中逐步加大外语应用的比重;在使用原版外文教材的授课中,应允许教师用母语进行讲授,即所谓的“双语教学”;在具备了更完备的条件时,鼓励和提倡完全的外语授课。

  决不能因为追求所谓外语或双语的形式而影响学生对关键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是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学生实现语言和专业知识学习的双赢。

  5.注重产学研结合。

  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它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满足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紧密依托行业和企业,建立产学研密切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是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

  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除了重视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外,应进一步重视与相关行业或企业的产学研合作。

  就国际结算课程而言,应与银行国际业务和外贸企业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参与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进行实验指导。

  并争取教师到企业锻炼并与企业合作开发科研项目,组织学生到相关部门进行参观学习和顶岗实习,既为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也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解决就业提供了方便条件。

【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论文】相关文章:

试论国际公法学教学方法改革论文10-08

高校数理金融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的论文10-04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论文10-01

课程改革论文10-01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论文10-08

微课程在高等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论文10-12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0-08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论文10-08

教育论文: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