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修订说明中指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以技能培养为主线,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这就迫切需新的教学方法、手段和策略来改变教学重心点,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更好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混合式教学;问题教学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拓展其专业能力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
长期以来,多数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听、边模仿”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科课程特点,考核评价方式不尽合理,教学内容“一刀切”等问题,使得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足够的兴趣和重视。
以致于在学期末的课程结束后,学生只会简单的操作,头脑中残存着孤立的知识片段,知识点之间没有任何联系,当然也就无法解决从未遇到过的问题,出现问题找到别人做好的东西直接搬过来,打击了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利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项重大工程。
本人就实际教学结合现代教学理念来阐述一些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
一、混合式教学法
混合式教学是以提升学习效益为目的,在教与学活动中,将在线学习形式与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理论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学媒体技术开展教学活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利用网络交流软件,营建网络学习环境
Blog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交流软件,它以网络为媒介,可以迅速地发布自己的收获和体验,及时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成为一种个性化的展示自我的综合平台。
QQ是腾讯公司开发的一款即时通信软件,支持在线语音、视频和文字聊天,支持文件的共享,网络硬盘等,同时,可以与移动通讯终端等多种通讯方式相连,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及时沟通软件之一。
由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个人Blog和QQ账号,并经常通过这两种方式上网交流和沟通,因此,将Blog与QQ结合,充分利用Blog和QQ的各种功能,搭建异步学习和同步学习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既可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开展任务协作,不仅有助于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分享收获和体验,相互竞争和鼓励,也有利于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同时教师设立教学资源专区,教学素材、大纲、课件、教案等均可在教师Blog内查阅。
开设QQ群组,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QQ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这也是教师和学生沟通,情感交流的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
(二)发挥网络教室优势,多媒体辅助教学共进
在计算机专用教室里可以把知识传授与学生的上机操作同步进行。
同时,充分利用QQ软件提供的文件共享功能,把所有的教学素材,如声音、动画、图像、视频等资料提前传送给学生。
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把理论内容的讲授与实际操作的内容相结合。
依据教学内容不同,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技术运用展示学习内容,以优化、深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自主学习资源。
同时,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着重突出,多次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视音频资源,使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熟悉教学内容,并可以在遇到难点问题时,反复观看视音频资源,自主解决问题。
(三)教师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分组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给出几个需要大家完成的学习任务主题,以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如:“青少年网络沉迷现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网络搜索引擎特性的对比分析”、“主流IE浏览器特性的对比分析”等。
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尝试定义问题等方法,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和研究任务。
基于此,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组,以6个人为1个组,共分8个组,每组推举1位组长来承担组织学习的任务,组长由小组成员共同推选也可以由教师指定。
随后,小组首先确定小组的任务、目标、详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人员的分工,定期的会议时间,以及最终成果的呈现形式等等。
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能够以共同的兴趣爱好融入小组学习之中,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问题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处理问题中遇到的困难。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们都觉得最好能把现实操作出现的问题引入课堂,将课堂模拟成问题公司,将来也就能面对就业、上岗。
(一)呈现问题
科学研究始于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思维活跃,甚至能够联想相关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对比分析当前任务目标,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积极地探索各种解决方案。
比如提出具体的学习问题“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首先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时,只是简单分析解决问题的大体思路,而不要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需要的知识储备交给学生,这些需要学生在下一阶段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
(二)组建小组
小组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单位,组建小组旨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创设一个和谐、严谨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在正式开始探索问题之前,学生需要组成学习小组,以便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在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学生的不同特长、优势。
例如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负责设计实验,口才好的学生负责在班级范围内汇报学习成果,组织能力
强的学生负责计时和协调,思路清晰的学生负责记录和整理大家在小组内汇报的材料等等。
在中职以大班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分组的策略一般有随机分组、同质分组、异质分组等等方式。
而具体采用何种分组方式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灵活的调整。
(三)制定解决问题计划
根据给出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研究,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完成的时间安排,需要得到教师的认可。
(四)解决问题计划的实施
根据计划,小组同学明确分工,按照计划和步骤开展工作。
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就能够获得成功,那么就只需一次执行即可;如果第一次行动方案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就需要对方案进行进一步修改,并进行第二次执行,依此类推,直至解决问题为止。
在整个计划实施阶段,教师作为辅导者要参与到计划实施的各个环节之中,并在学生遇到普遍性问题时给予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即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这一过程不但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把所学的内容与将来的职业需要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能有所发展。
(五)学习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仅凭一张试卷简单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本着新课改所提出的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样化的评价,评价中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要突出评价的激励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的动力问题解决后,小组上交成果,并进行组内自评,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
师生共同讨论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及最佳的解决方法,找出优点及不足,为下一个知识内容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总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行动学习教学设计中,我们一定要遵循特定的理念与原则,才能更好的进行行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2008.
[2]黄丽莉.混合式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J].扬州大学学报,2008.
[3]顾巍.行动学习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4]王绪红.行动学习及其在校本培训中的应用[M].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5]孔文焕.动机理论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关文章: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的应用论文10-09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迁移教学思考论文10-08
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应用论文10-11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论文10-09
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探讨10-06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10-08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探讨论文10-08
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