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工厂设计开题报告
工厂设计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广义的工厂设计还包括对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设计程序 工厂设计通常包括设计前期工作、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工厂一旦建成,里面的=就有工作人员。所以工厂的设计要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下面是YJBYS小编收集到的工厂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
工厂设计开题报告一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一.选题的依据:
(一)水源和水质
1、地下水 E市基本无地下水可以开采利用。
2、地表水
33碧流河贯通E市全境,其水文情况为:历年最大流量为952m/s,最小流量为8.25m/s,最高水位66.82m(P=1%) ,最小水位59.98m(P=97%),平均水位62.84m。浪高1.1m.碧流河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二级标准。该市有东风水库、万福水库。其中,离市区最近的无金矿污染的为距离市区30公里,万福水库上游2.5公里。水库水量充足,水质好。
(二)城市规划与供水规模
规划到200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2.8万人,生活用水量标准200L/人·d,日工业产值380万元,万元产值耗水量140m/万元,日变化系数1.20,未预见漏失量20%Q最高日计。规划到2010年,4120(三)供水水质及水压水厂出厂水质统一按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水厂出厂水压为0.38MPa,以满足接管点处服务水头0.25MPa。
(四)气象
该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最高气温39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9摄氏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9.2摄氏度,最低月平均气温5.6摄氏度。日照时速1850小时,无霜期260天左右,有冰雹、暴雨、干旱等灾害气候影响。降雨量: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2000mm左右,最高降雨量2672.5mm,最小降雨量1432.6mm.境内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
二.选题的意义:
通过毕业设计,熟悉并掌握给水工程的设计内容、设计原理、方法和步骤,学会根据设计原始资料正确地选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 具备设计中、小城镇水厂的初步能力。对取水工程、输水管道、净水厂进行设计要求对总体布置的设计思想,从工艺流程、操作联系、生产管理以及物料运输等各方面考虑,而进行合理的组合布置设计。掌握设计说明书、计算书的编写内容和编制方法,并绘制工程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建国以来,我国给水事业无论在科学理论或生产工艺各方面都有了飞跃的发展与进步,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有的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我国给水工艺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及时了解和总结我国给水工艺与世界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距离。及时了解和总结我国给水工艺水平发展状况及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才能督促和鼓励给水工作者奋起直追,尽快赶上国际水平。下面就我们所了解到的现阶段国内与国外给水工艺存在的差距,作一粗浅的评价,与同行共同研讨。 近年来,由于工业的日益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发展提高,以及活动范围的逐渐扩大,各国的水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已知的有机化合物达400万种,人工合成有机物达4万之多。现已能用现代检测技术从原水中检测出来的已达2千2百余种。因此以饮用水中THM为代表的卤代有机物的生物致突活性也日益为广大给水技术人员所关注。
长期以来,给水工艺仍然是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几个阶段,宏观上理论上尚无重大突破,然而在微观上,净化工艺确不断地改进,对给水处理的认识也不断地更新。理论的继续深化,促进了给水工艺水平的提高。传统工艺、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以粘土胶体微粒和致病细菌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基础上,随着污染程度的日益加剧和污染源的逐渐增多,污染物品种的多样化,为给水处理工作者带来新的课题。现在给水工程较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原水的预处理工作和在传统工艺后面的深度处理,这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方面,也是我国和国外给水工艺水平主要差距所在。
一、预处理
预处理是设置在传统处理工艺之前的各种处理措施,包括格栅筛除原水中的漂浮杂物,预氯投加,调整原水的pH值,泥砂在预沉池中预沉以及投加粉末活性炭或生物过滤等各种工艺措施。我国的预处理工艺主要是格栅隔除漂浮物;预氯投加,即在长距离输水管的起始点小剂量加氯;或在预沉池前投氯,以保证充分的消毒效果。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多为季节性,严重时,季节性投加。与国外先进国家的主要差距在于原水调质和去除水中污染的有机物。
从西方发达国家情况看,原水的调质已是普通采用的水处理手段。如日本东京朝霞水厂取用利根川河水,年平均pH值为7.1,最高为7.3,最低为6.8,当选用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时,其最佳混凝pH值在7~8之间;为了提高药效,使用氢氧化钠做调质剂调整pH值,其投加量在1.7~3.0毫克/升之内波动。当原水碱度不足而影响混凝剂药效时,必须投加碱来提高碱度,常用的碱剂有消石灰和碳酸钠,日本水道协会还制订了相应的计算公式W=[(A2+K·R)-A1]·F,(其中W--碱剂投加量;A1--原水碱度;A2--净水中剩余碱度;K--投加1毫克/升混凝剂药剂的碱度下降量;R--混凝剂投加量;F--提高`1毫克/升碱度所需投加碱剂的量)。日本札幌市白川水厂年平均投加消石灰3.8毫克/升;大阪市柴乌水厂消石灰最高投加量为47毫克/升。类似日本的调质方法和设备,在发达国家几乎属于必备。原水调质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在于对调质必要性的认识。
对水中污染的有机物质的控制和去除是给水工程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有机污染的根本控制在于搞好水体保护,不被有机物污染。那是环保工作者的任务。作为给水工程的技术人员的任务是将THM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当前国际上采用的工作有两种,一种是改变消毒方式,在水处理过程中避免使用氯气。当经过常规处理使有机物降到安全界线以下后再加入少量氯以控制管网中细菌的复苏。另一种办法则是在预处理中将有机物去除,使常规水处理中草药Ames实验保持阴性,达到饮用安全目的。预处理去除有机物多采用预曝气和生物化学方法,即利用水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去除有机物、嗅味、氨氮。预曝气处理工艺由于水停留较短,所以去除率稍差,而生物滤池一般负荷较低,占用的面积较大,运行管理复杂,也不普及,现在日本研制生物过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已应用到生产中去。日本大津市膳所水厂90年10月开始建始生物接触滤池,过滤介质采用数毫米孔径的多孔陶瓷质滤料,厚度1.5米。其原理是通过附着在滤料上的微生物膜,过滤原水中的污染物,并进行生物分解、净化原水,和其它生物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由于单位体积生物量增多而提高了净水效率,2-MIB的去除率达70%以上,氨氮去除率夏季为85%,冬季为60%。该滤池滤速为6.97米/小时,共8个池子,单位面积37米2,日处理水量49500米3。具有慢滤池的过滤机理和快滤池的生产效率。由于滤料表面有合适的凹凸面,生物附着性良好,使用空气和水反冲洗时生物膜也不剥离。该滤池有4个方面的特点。(1)属生物自然净化方式,单位体积生物量多,能有效缩短处理水停留时间,设备规模小,是蜂窝式体积的1/5;(2)运行时不需要曝气和循环流,因此消耗电力少,运行成本低;(3)每周冲洗二、三次即可,易于维护管理;(4)因臭味去除率高,可以得到较好的水质。由于该滤池是生产性构筑物,所以在应用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二、常规处理
(1) 混合技术:
理论上早已阐明混合是絮凝的基础,要求快速剧烈的混合,以促进混凝药剂扩散速度和压缩水中胶体的双电层,使胶体脱稳。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混合长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80年代中后期加强混合才成为给水界最强调的观点,因而也陆续出现了多种混合设备。有水力隔板混合、水泵混合、机械混合、混合池、槽等以及近几年应用于给水行业上的静态混合器。从混合设备形式上看,我国现有水平不逊于国外先进国家。由于混合设备对水力条件、输入能量、混合方式要求比较严格、设备、构造上的差异往往造成混合效果相差较大,单纯从理论计算上进行混合设计,往往和预先设想结果有较大偏差,因而影响混合效果。国外先进国家对混合设备都作严格的测试,以期取得最佳混合效果。例如美国混合设备的生产厂家对使用单位所需求的机械混合设备全部按1:1的比例,使用不同颜色的塑料珠进行混合测试,取(2) 絮凝反应:
我们的反应设备总体上和国外水平差距不大,传统上的絮凝反应多采隔板反应,是建立在"近壁紊流"理论基础上的。随着给水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出发提出"自由紊流"的微旋涡理论,我国在此理论之上研制出多种设备反应亦投入生产运行。但我国机械反应多为垂直轴机械反应,国外平流沉淀池多为水平轴机械反应,并采用液力无级变速式电机调频无级变速。我国在前一段时间对缩短反应时间很感兴趣,所设计的反应池停留时间有的短达7分钟,认为这样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现在随着实践和对高效反应的认识加深,又开始倾向延长反应时间,这与国外先进国家的认识趋于一致。
(3) 沉淀池:
平流沉淀池是给水行业最古老的一种池型,大型水厂应用较多,我国与国外技术水平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国外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为2~4小时,我国停留时间多为1~2小时。选择较长的停留时间可以节约药剂,提高沉淀后的水质,并有足够的调节余地,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停留时间短可以节省基建投资,减少占地面积。具体设计停留时间多长为好,这需要根据国家发达程度、沉淀后水质指标要求,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根据我国水质标准和国情,采用1.5~2.0小时停留时间为好。 斜管沉淀池是继平流沉淀池之后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立在"浅池理论"上的沉淀设施,具有占地面积少、沉淀效率高的特点,在我国经过近20年的应用和发展,使沉淀技术日臻完善,也积累了许多设计和运行经验,是一种成熟工艺。近年来在斜管管形上出现了多种形式,有"山形"斜管、"近菱形"斜管、旋转30°放置的正六边形斜管,规格上有Φ25~Φ70等多种规格的斜管,材质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乙丙共聚等多种材料。并且在加工制作上有多项改进。从工艺角度看我们并不落后。主要差距表现在设计参数选用偏高和监测控制能力较差。斜管上升流速我国多选用2.5毫米/秒~3.0毫米/秒,国外多选用2.0毫米/秒以下。另外,由于水在斜管沉淀池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约20分钟至30分钟,在斜管内停留时间仅5~6分钟,由于停留时间短,使斜管沉淀池运行管理要求提高,国外先进国家自动化程度高,在控制上不成问题,既使如此,有些国家仍在规范中明确规定斜管沉淀池必须设置完备的检测和控制系统,如日本。我国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水平较低,仪器设备不过关,多为人工检查调试,给斜管沉淀池稳定运行带来困难。加强斜管沉淀池的监测和控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任务。
(4) 澄清池:
澄清池在我国使用普通程度仅次于平流沉淀池和斜管沉淀池。悬浮澄清和水力循环澄清水质高,但生产效率低。当前国内外过滤过程多使用快滤池以提高生产效率。
快滤池的过滤机理是接触絮凝。快滤池发展历史已百余年,创造出多种池型,有四阀滤池、双阀滤池、虹吸滤池、无阀滤池、压滤罐等。大型水厂多使用四阀滤池及其改型的双阀滤池。从滤料上看,使用单层砂滤料和砂、煤双层滤料的较多,三层滤料及三层以上滤料应用较少。国外先进国家的过滤设备与我国相比在三个方面有较大改进:①滤料品种、级配的改进;②辅助冲洗的普遍应用;③自用水的.降低。滤料品种和级配的改进方面,我国使用的砂滤料,粒径一般在0.45~1.1毫米,不均匀系数K80一般选在1.6~2.0,无烟煤滤料一般作为双层滤池的轻质滤料,粒径多为1.0~2.0,不均匀系数K80多为2.0左右。国外正在逐步走向大粒径、深厚度的均匀滤料,如1981年建成投产的法国图卢兹市大卫水厂的滤池采用的滤料为滤径1.0~1.4毫米的石英砂滤料,厚度为1.1米。美国86年投产的被给水工程界誉为优秀设计的洛杉矶水厂的滤池采用的滤料为直径1.5~2.21.83米。欧欧美国家普通使用辅助冲洗。有水表冲和气冲两种。水表冲有设一层的,也有在滤料层中再加设一层的。气冲则有采用"丰"字形管布气,也有用长柄滤头布气的。由于气冲造成滤料间磨擦力加大,使滤池冲洗更干净,故欧美国家采用气冲更为普遍。我们水表冲早有应用,气冲也有使用,但不普遍。其原因是加辅助冲洗后使操作复杂,并有可能引起滤料流失。随着自动控制的发展,我国的辅助冲洗会逐步普及。
水厂的自用水主要是用于滤池冲洗,约占出厂净水量的5~7%,节约自用水一直是给水
工作者努力的目标。对于可作饮用水源的水越来越少,节约冲洗水量的意义更显得日益突出。我国的冲洗强度设计多采用完全膨胀型冲洗,即冲洗时整个滤层全部在上升水流作用下膨胀起来,呈流化状态。强度为13~15升/米2·秒,使用水量很大。国外近年开始搞大粒径滤料的不膨胀冲洗。以节约冲洗水量,或采用不完全膨胀冲洗。
法国德克雷蒙水处理公司的专利--Aquazur V型滤池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滤池设计。这种滤池使用单层砂滤料,粒径通常在0.95~1.35毫米,允许扩大到0.7~2.0毫米,K80不均匀系数在1.2~1.6之间。滤料层厚度在1.0~1.5米之间,冲洗时采用水冲洗、气冲洗和表面扫洗相结合。滤池在冲洗时完全不膨胀,避免了由于水力筛分作用而使小粒径滤料集中于上层,该滤池冲洗时,先进行气冲,强度为13.9~16.7升/米2·秒。水冲强度为3.6~4.2升/米2·秒。表面扫洗强度为1.4~2.2升/米2·秒。由于空气加入使滤料相互摩擦,去除滤料表面粘附的絮体,然后在冲洗水的作用下被带到滤料表面,滤料表面的扫洗将絮体扫入排水槽。然后停止气冲,冲洗水继续对滤料进行漂洗,把残留絮体进一步带出滤料表面,被扫洗水带入排入槽。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冲洗,避免了滤床中结泥球。冲洗水仅为常规冲洗水量的1/4,大大节约了清洁水的使用量,表面冲洗所用的水为未经过滤的滤前水,所以扫洗时不加重滤池负担。冲洗水、扫洗水量之和也仅是常规冲洗水量的1/3,所以此种滤池是一种滤速较高、生产能力强、省水经济的滤池。在世界上也是比较先进的。我国已有水厂引入该种滤池。如南京市上元门水厂10万吨扩建工程即引入该池种。另外Mediazur V型滤池与Aquazar V型滤池相似,适用于轻质滤料如活性炭、无烟煤或砂、煤双层滤料。只不过是滤料厚度、冲洗顺序作了调整。气冲、水冲分别进行。这里就不详叙了。总之,AquazurV型滤池是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先进滤池中的一种,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
三、絮凝剂和絮凝控制技术
给水处理中,在絮凝药剂投加控制和絮凝剂的使用方面,我国还处于一般水平。主要反应在絮凝剂的品种少、质量低。在国外,特别是作为原水调质而采用的助凝剂较为普遍。我国这方面差距较大。在药剂自动投加方面,大部分水厂正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国外先进的自动控制工艺,我国已开始致力于引进和研究。
1、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使用情况
目前国内外大部分净水厂采用的絮凝剂仍铝盐和铁盐最为普遍。我公司主要使用铁盐絮凝剂,如三氯化铁、硫酸亚铁、氯化硫酸亚铁。
近几年来,国外正研制和开发应用新型高效絮凝剂方面进展很快。引人注意的是两类絮凝剂。一类是无机聚合物絮凝剂;另一类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絮凝剂。
无机聚合物絮凝剂有:碱式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硫氯化铝(PACS)
以及聚合硫酸铁(PFS)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PAC和PAS具有对原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广,混凝净化效果好,药剂成本低等特点。日本在给水处理中使用PAC的普遍程度已超过了硫酸铝。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也有部分水厂应用。
从八十年代开始,各国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与应用非常重视。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聚丙烯酰胺类。一般根据其作用不同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用量少、絮体大、污泥少等优点。因而发展迅速。但对其毒性,各国学者看法不一,在饮用水中使用需慎重。日本对之的应用也只是在硫酸铝处理效果不理想时作为辅助方法。英、美国家对高分子絮凝剂的使用做了最大用量的规定。美国对硫酸铝和阳离子聚合物的组合使用越来越广泛,硅酸,其作用是增加絮凝剂的骨架强度,改善絮体结构。效。我国使用该种助凝剂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和经验。其次是氯作为助凝剂,其作用是采用预氯化法破坏起干扰混凝作用的有机物,改善混凝效果。同时用氯将硫酸亚铁氧化为高价铁,提高混凝剂的净化效果。但对受污染的原水,易生成以三卤甲烷为代表的卤代有机化合物。该类物质具有致突变活性,因此有待于深入分析和研究。
2、絮凝剂的控制投加
絮凝控制技术是净化处理的重要环节,因此如果控制不好,既不能达到预定的水质要求,
又导致药剂的浪费。我们目前大部分净化水厂仍沿用化验室烧杯搅拌试验确定投加率与经验投加相结合的方式,人工操作投加。该方法的缺点是不能满足连续运行的需要,也就不能随水质水量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投加量。同时由于在化验室内做烧杯搅拌试验与实际生产中的水力条件差距较大,因此提供的投加率仅能作为实际投加的参考值,不仅不准确,还带来检验投加效果的滞后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来我国有的水司研究应用模拟滤池法控制混凝药剂的投加,结果表明可达到自动控制投加,及时调整药剂之目的,可节约药剂10~20%。但由于模拟水力条件和生产实际的差距,必须及时修正相关关系,否则将影响投加准确性。当前国外贷款项目基本采用该种方法,国内应用尚不广泛。
在药剂自动投加控制方面国内还先后研究与应用过建立前馈数学模型实现计算机自动控制投加。基本控制参数有原水浊度、水温、PH值或碱度、氨氮、耗氯量、水量等6项。基本达到根据原水水量及水质变化及时准确改变投加量。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建立前馈与后馈数学模型实现计算机优化自动控制系统。该方法是在前馈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又根据沉淀池出水与滤池出水浊度建立后馈控制的数学模型。这是国内外比较先进的优化自动控制方法。上述建立数学模拟法的关键是要建立实用可靠的数学模型和采用多种准确可靠的连续传感器与投加设备。由于国内连续检测仪表与投加设备质量不过关以及在建立数学模型方面所需原始资料准确程度的差异和内容的短缺,使该项技术实施比较困难,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国外投药控制发展趋势已由多参数控制向单因子控制方向发展,因为单因子控制不要求建立较复杂的数学模型,连续检测传感器单一,管理维护方便。近几年来这一技术发展很快,出现了流动电流投药控制系统和絮凝控制在线检测仪(也称Eloo-nate连续探测器)。 流动电流(SCD)投药控制系统是国际上八十年代开始应用的一项新技术,它是传统技术上的一个发展,是混凝投药控制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是依据混凝理论而产生的。混凝理论认为向原水中投加絮凝剂,使水中胶体杂质脱稳,调节混凝剂的投加量改变胶体的脱稳程度,使之利于后续沉淀。而描述胶体脱稳程度的重要指标是ζ电位,以ζ电位为因子控制混凝剂则成为一种根本性的控制方法。而投药后水体剩余絮凝颗粒的流动电流与ζ电位呈线性相关,因此测其流动电流能克服测ζ电位的困难,并能反映水体中胶体的脱稳程度。此项技术是由美国的Gerdes于1966年发明的,并开始了对流动电流控制混凝投药的研究。直至1982年在美国将超声波技术应用于流动电流检测器,成功地解决了传感器表面的清洗和微粒"膜"及时更换问题,使该技术趋于完善与实用化。目前美国、英国已有数百家水厂应用流动电流技术控制混凝收到良好效果。从美国对该技术的一项调查表明,原水浊度在10~5000ntu变化,水量变化范围最低为10%,最高达100%时应用该技术收到良好的混凝效果,平均节约药剂15~30%,证明该技术是成功的。流动电流(SCD)探测器的使用方法是按生产要求的沉淀水浊度确定一个流动电流值。称为控制系统给定值,计算机控制中心将流动电流的实测值与给定值比较,据此调整投药装置的运行工况,从而改变混凝剂的投量,最终取得具有理想沉后浊度的水。但该仪器在取样系统的可靠性上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取样管堵塞造成的,此外需要定期检查与调整SCD控制给定值,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其次该方法对于采用有机阴离子高分子絮凝剂时是不适用的。
流动电流给定值抓住了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其它水质、水量、药剂、效能等因素的变化都可体现流动电流单一因子的变化上,作用。目前我国已开始研制该种仪器的工作。
最近英国水研究中心和伦敦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研制了一种新的絮凝控制在线检测仪器(FIOC mate探测器)。该仪器根据水中流动悬浮胶体产生的浊度波动,极灵敏地显示絮体形成状态,可在实验室或现场条件下确定最佳投药量。该方法认为絮凝剂投入水中后在水解生成的氢氧化物沉速至最大时,投药量为最佳。投药后氢氧化物生成时,初始浊度会升高,但随着絮凝体的形成浊度又下降,初始浊度为最大值时的投药量可认为是絮凝最佳投药量,因此该仪器把光学方法和微讯息处理计结合使用,连续测定加药后水中絮体的实际情况,同时直接调节混凝剂的投量和调整PH值,从而获得最佳混凝效果。该仪器还特别适合于投药闭路控制系统。根据检测器输出的信号,利用微机内的优选公式,逐步调整混凝剂投加量,直到最佳值为止。正确选择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将大幅度节省药剂用量,几个月内即可偿还投资费用,同时对提高出水水质,减少供水干管的污垢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计该种仪器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两种单因子自动控制絮凝检测仪是国外先进技术,我国正起步研究,尚未有应用实例。因此今后应上述技术进行积极的引进和研究,根据我国国情和水质因素,提出可靠的控制方法,以缩小我国在混凝控制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四、消毒杀菌技术和水的深度处理
消毒杀菌技术已成为给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处理手段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自80年代起,由于部分地区的地面水源水质逐渐变差和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水厂的处理工艺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向深度处理的趋势发展。
1、消毒杀菌技术
很长一个时期以来,传统的消毒杀菌剂主要是采用氯及其化合物。该方法操作技术简单、价格低、杀菌效果好。在国外至今仍为主要杀菌方法之一,我国应用更为普遍。使用氯气消毒我国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在于投加的控制手段上,目前一般采用容量分析比色法测量投氯后的余氯值,依据其余氯值采用浮子加氯机或真空加氯机调节投加量,靠人工操作。该方法不能提供准确的投加量,只是靠经验控制,检验投加效果又具有滞后性。而国外则采用自动余氯检测仪检测,根据余氯量反馈给自动加氯机自动调节投加量。这套设施由于国内的余氯检测仪以及氯氨加注自动化设施有待提高,目前尚不普及。
作为新的消毒剂二氧化氯和臭氧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二氧化氯用于给水处理消毒,近年来受到广泛的注意,主要是由于它不会与水中的腐殖质反应产生卤代烃。一般二氧化氯在水中主要起氧化作用,而不是氯化作用,因此不容易产生潜在的致突变物--有机氯化合物。改用二氧化氯发生爆炸,最普遍的使用方法是用它来代替预氯处理或(混凝沉淀)前加氯。滤后水中加氯,保持管网余氯可有效地降低三卤甲烷的生成和保证杀菌效果。
臭氧消毒被认为是在水处理过程中替代加氯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消毒方法。因为臭氧首先是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其次是氧化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使消毒后水的致突变性降为最低。经臭氧消毒的水中病毒可在瞬间失去活性,细菌和病原菌也会被消灭,游动的壳体幼虫在很短时间内也会被彻底消除。因此国际上已普遍应用,特别是法国普及率很高。近年来,臭氧还作为深度处理的方法在国外被采用。但是臭氧的发生和应用是一个高能耗技术,目前国外每产生1公斤臭氧约需4000美元。而电耗高达22度电/每公斤臭氧。这使广泛应用受到限制,并且臭氧对细菌有显著的后增长效果。因此近来人们注意将臭氧与其它净水技术结合使用。如臭氧一氯,臭氧-紫外线消毒。不仅能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还能有效地去除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据有关资料介绍,通过臭氧与其它消毒剂比较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从消毒效果后,臭氧化>二氧化氯>氯>氯胺。而从消毒后水的致突变性看则氯>氯胺>二氧化氯>臭氧。由此可显示出采用臭氧消毒的优点。
2、水的深度处理
水的深度处理主要在于去除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国外采用深化处理较为普遍,我国在水的深化处理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老水厂均未采用深度处理,只是部分新水厂采用了活性炭吸附处理。
目前水的深度处理主要包括: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和生物活性炭。 由于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和过滤性能,所以被广泛用于水的深度处理。活性炭的品种除粉末状和颗粒状外,近几年又发展了球状活性炭,浸透型活性炭和高分子涂层活性炭等新的品种。粉末活性炭多用于预处理,粒状、球状等活性炭多用于生物活性炭滤池起深度处理作用。活性炭对水中的致癌物与致突变物及其含酚化合物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由于活性炭的再生问题使制水成本大幅度增高,在我国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除利用臭氧的增氯化能力与活性炭滤池联用外,目前国外还致力于用臭氧与生物活性炭(O3·BAC)对水做深度净化处理的研究。它是当前去除水中有机物质的较为有效的一种深度处理方法,在日本引起极大的重视。试验和生产实践表明,该技术具有如下特点:①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②能降低TOC,COC及氨;③能降低进水中三卤甲烷母体;④对色度、铁、锰酚都有去除效果;⑤能使Ames试验为阳性的水成阴性。但由于该技术耗电量较大,使用尚不普及。
近年来,国内外还开展了光化学氧化法去除水中优先污染物的研究。1987年同济大学进行了紫外线--臭氧(UV--O3)进行深度处理的研究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进行了采用低压汞灯为光源,以二氧化钛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处理有机优先污染物的试验,获得良好的效果。但这些研究目前还未达到应用于生产的阶段。
我国在这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采用深度处理的普及程度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国力的增强,相信定会逐步缩小这一差距。
五、研究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
1、通过水厂处理工艺的设计使碧河水经处理后达《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规定。
2、采用自动加药设备提高水厂运行的自动化程度。
3、澄清池的使用把絮凝池和沉淀池的功能结为一体,节省土建费用更便与管理与维护。
4、通过对水厂的合理设计,使工程投质和运行费用较低,使工程具有一定的可靠度,满足用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的近远期要求。
5、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实现对水厂的自动化控制。
毕业设计的工作进度如下:
六、参考文献:
1、 《给水工程》教材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1997版GBJ13-86】
3、 《给排水工程规范》 下册
4、 《水泵站设计规范》
5、 《快速设计手册》
6、 《净水厂设计》
7、 《水处理工艺设计计算》
8、 《全国通用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合订本S3】
9、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1985版第3、11、册】
10、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新版第1、12册】
11、 《给水排水工程毕业生设计指南》
12、 其他现行的有关规范和规定
工厂设计开题报告二
1、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分析等)
(1)研究意义:
设施规划与布局发源于早期的制造业,是伴随着工业生产产生的,一直以来都是工业工程的重要分支,它与运作研究、作业研究、系统工程与分析等构成了工业工程的基础知识。而设施规划与物流作为一门具有高实用性的学术研究领域,受到了不同专业领域的重视,已成为一个跨领域的研究主题。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对于设施规划的认知和研究焦点也有所不同,工业工程则着重于制造业设施的应用研究。
事实上,设施规划对于企业今后的设施维护成本、员工安全、资金运用、生产现场管理、满足未来需求等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只有在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市场、技术与管理的融合、匹配与集成,今后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运作和进一步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新厂房和装配线的布局设计对整个投资项目的成功运行起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物流(Logistic)起源于二战时期,真正发展起来是在近十几年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现代综合物流业已相当成熟。
现阶段,国外针对企业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分析的研究包括了设施选址、设施布置设计(SLP)、物料搬运系统设计(SHA)、物料搬运装备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物流系统设计建模与仿真等方面内容,研究比较成熟、深入,形成了各种经典的设施设计理论。
而国内对于设施设计与物流系统研究起步比较晚,相对于国外学者的研究比较滞后。不过,近年来国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相对活跃起来,特别是在物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研究上面。但真正运用到企业中,理论和实践能够完美结合的案例却凤毛麟角。
其中,在实际运用中比较普遍的还是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 Layout Planing),和物料搬运系统设计(SHA-System Handling Analysis)。
SLP方法是一种系统化、程序化的布置设计方法,它的内容包括由若干阶段结构构成;一个模式化的程序设计;用来进行设计、评价以及形象化的一整套图例符号。SLP的基本依据包括相互关系、面积和调整。通过对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和相互关系进行等级划分,以此来确定作业单位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达到物料流动最快、物流费用最小、搬运量最少、流动及搬运时间最短;以及操作者、管理者都能获得操作上、安全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感。
SHA方法是适用于一切物料搬运项目,是一种条理化的分析方法。其内容包括: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一系列依次进行的步骤以及一整套关于记录、评定等级和图表化的图例符号。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有三项:物料、移动和方法,这三项内容是进行任何搬运分析的基础。最终达到物料流动的顺畅,尽量减少工厂内的`回流和物料流动交叉现象。
(3)我国物流设备发展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物流设备有了较快的发展,各种物流运输设备数量迅速增长,技术性能日趋现代化,集装箱运输得到了快速发展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物流活动中的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系统不断涌现,我国已具备开发研制大型装卸设备和自动化物流系统的能力。
电子产品生产过程有围绕产品结构组织生产,也有按专业化特点组织生产,其生产形式既有装配生产,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又有连续生产、混合式生产,大批量生产。 · 装配生产,是一种流程式产品装配线。其产品上所需零部件或元器件大都由供应商提供,少量的主要件自行生产,产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装配整机测试合格出厂。也有的完全按照工艺过程自动流水线装配成一个标准部件产品出厂。这种装配生产特点是生产周期短,上市快。 · 大批量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备货生产,生产的产品大都是标准型产品,都属于大批量生产。产品装配是按流水线装配,其生产节拍与工艺装备都是固定的。这种大批量生产特点是产品制造生产周期短,上市快。 · 混合式生产,是一种既有离散加工生产,又有流程式装配线。其产品零件从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件,然后将零件和采购件按需分配到流程式装配线,组装成产品。这种混合式生产方式被电子、电器、电讯等行业广泛采纳。 ·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是一种适合市场与客户需求的产品生产,其生产特点为品种多批量小,隔一定的时期重复生产同一种产品。生产方式采用离散型加工、装配,生产控制有一定难度,生产过程经常出现瓶颈资源和等缺料缺件现象,以靠调度来缓解生产。为不使生产中断,常通过加大库存量来调节生产。· 流程式生产,是一种完全按工艺流程顺序连续加工而装配成产品,从原材料投入加工成零部件与零部件组装成产品。这种流程式产品生产广泛地被电子行业、机械行业、化工行业等许多行业的采纳。
当今中国的电子工业概况:
改革开放后,我国地方电子工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迈出国际合作交流的步子。电子工业是开展对外贸易合作较早部门之一,1978年决定从日本引进技术建设陕西彩色显像管厂;1980年天津无线电厂从日本引进的年产15万台彩电生产线建成投产;同年,福建与日方合资建立的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电子工业第一家合资企业。
从8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探索特征尺寸为纳米量级的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主要研究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工具的单原子或单分子操纵技术。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电子与光都具有粒子波的特性,今天的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的最小基元或主要采用工艺将缩到纳米尺度,电子的波动性质再也不能忽视,把电子视为一种纯粹粒子的半导体理论基础已经动摇。这时电子所表现出来的波动特征和拥有的量子功能就是纳米电子学的任务。纳米电子学有更多诱人之处。科学家们已经预言,纳米电子学将导致一场电子技术的**!光学与电子学的结合,成为光电子技术,被称为尖端中的尖端,为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美国《时代》杂志预测:“21世纪将成为光电子时代。”其主要领域有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
(4)公司研究现状及分析:
电子科技工业已有80多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40年代前发展较慢。受限于但是科学技术的约束,主要以一般的电器为主,如:电灯,发电机等等。但自从发明晶体管和计算机之后,电子工业才成为新兴工业,发展很快,新技术产业,在各国国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高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电子工业在90年代得到了迅速的飞跃发展,已逐步形成了经济信息化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微电子为基础的计算机、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产品为发展主体的产品生产格局。 同时,也迅速发展了微波、电磁波、遥感、激光、家电和"金卡"工程等迅速拓宽了电子工业发展的空间。电子工业产品的高新技术不断地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正在进一步缩短,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有的电子产品制造商以适应新的发展思路,将分散的设计、开发、制造、装配进行革新和整合,使电子产品更趋向于使用标准的零部件组合产品,向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更多不同的产品。
从80年代开始,科学家开始探索特征尺寸为纳米量级的电子学,纳米电子学主要研究以扫描隧道显微镜为工具的单原子或单分子操纵技术。量子力学告诉我们,电子与光都具有粒子波的特性,今天的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器件的最小基元或主要采用工艺将缩到纳米尺度,电子的波动性质再也不能忽视,把电子视为一种纯粹粒子的半导体理论基础已经动摇。这时电子所表现出来的波动特征和拥有的量子功能就是纳米电子学的任务。纳米电子学有更多诱人之处。科学家们已经预言,纳米电子学将导致一场电子技术的**!光学与电子学的结合,成为光电子技术,被称为尖端中的尖端,为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新的出路。美国《时代》杂志预测:“21世纪将成为光电子时代。”其主要领域有激光技术、红外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等。从微薄的基础步入世界电子工业大国
进入80年代,我国电子工业开始走上振兴之路,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努力,我国电子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乡里人也有买了电视机的,稍后有的买了彩色电视,每晚从他们的窗子里面和门缝中间透出五光十色、时暗时明、一闪一闪的光线来,还有标准的普通话和美妙的音乐,这些总是吸引着出来散步的人们的心思,使人默默地佩服和羡慕他们,使人好想电视机,好想在自己的家里看看电视。改革开放使乡里人的生活一年年地好起来了,在九0年以后,买电视机的农民已经成了普遍性的了。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走进了新农村的千家万户。大家爱看电视,是因为可以从电视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是因为电视能唤起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电视能把全国人民的心凝聚在一起,电视里面有无数值得尊敬的长者和能人的心声与形像,电视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新闻,电视里面有美不胜收的故事和景致,电视让我们理智地驱散心中的忧虑和烦燥,从而净化心灵,给予我们文明的享受、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2、课题任务、重点研究内容、实现途径
(1)课题任务:
①基本了解企业概况,对企业公司概况、背景,产品种类、产品特性,平面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②着重对绕线车间内产品加工的工艺程序、流程程序进行分析。
③分析绕线车间物料流动路线,对车间物流路线存在的交叉、回流等不合理部分进行改善。
④运用模糊系统布置理论对绕线车间的设施规划情况进行模糊的计算和分析。
⑤进行工序之间的物流量和物流强度分析,找出计算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强度等级关系,优化车间布置。
⑥折算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工序间的物流成本分析。
(2)重点研究内容:
①车间工艺过程和流程程序的优化;
②模糊系统布置设计对工厂设施规划的计算分析;
③车间物流路线的分析及优化;
④物流成本的计算,和优化。
(3)实现途径:
①工艺过程和流程程序的优化:对典型产品绘制工艺流程图,从加工分析、搬运分析、检查分析、贮存分析、等待分析入手。采用“5W1H”提问技术(What、Where、How、When、Who、Why)、“ECRS”四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流程程序图分析改进检查表、绘制并分析线路图等技术对原有流程加以分析和改进。
②系统布置和物料搬运的优化:运用模糊系统布置设计方法对工厂的系统布局和物料搬运系统进行分析,从物流量、物流路线入手,得到改善方案。
3、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 基础工业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王大明,姜严冬. 优化生产线布局提高生产效率.大众科技,2009(11)
[3]郭伏,钱省三. 人因工程学[M]. 北京:机械出版社,2005,9.
[4]伊俊敏.物流工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3
[5]张公绪,孙静..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6]孟瑜清.工业工程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J].实用技术, 2004,(4):74-76.
[7]郝惠文,段青民.生产现场主管必读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8]聂云楚.6S实战手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9]白东哲.生产系统现场工作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0]张仁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3.
[11]陆君伟.制造业6S管理实务[M]人民邮电出版社
[12]马士华,林勇.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13]姚广山,尹青芝. 如何开展现场改善提案活动[J]. 现场管理,2002(3):34-37.
[14]蒋祖华,奚立峰. 工业工程典型案例分析[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5]寇猛. 工业工程在生产线优化中的应用[A]. 陕西理工学院 管理系,陕西汉中 723003
[16]兰秀菊,陈勇,汤洪涛.SMT生产线平衡的持续改善分析[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2):109
[17]郭伏,张国民,温婕.工作研究在轿车装配流水线能力平整中的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2):119—126
[18]Mark S.Sanders,Ernest J.McCormick.工程和设计中的人因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9]Helena R. Lourenço. Logistics Management[M]. Springer US, 2005.
[20]Laura Lin, Racquel Isla. Applying Human Factors to the Design ofMedical Equipment: 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J]. Journal of Clinical Monitoring and Computing, 2004,14(4):253-263.
【工厂设计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设计专题开题报告06-22
组织设计开题报告02-07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01-1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2-10
道路设计开题报告08-07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08-11
园林设计开题报告04-24
包装设计的开题报告06-09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06-19
包装设计开题报告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