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时间:2024-07-25 00:50:02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下面是YJBYS小编收集到的一篇公园设计开题报告,希望可以帮到你!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

  1课题背景介绍

  广西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旁,南宁是出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结合,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正扮演着西部“出海大通道”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重要角色。借此契机,将在此城市建设一个广西壮族文化主题公园,壮族文化主题公园将是广西目前唯一的一个以广西壮族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将具有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价值,同时也将成为广西旅游印象中的品牌。场地占地约195亩。

  1.1 国内主题公园分析

  主题公园过分密集,产品雷同严重,缺乏鲜明特色。

  引进最先进的游乐设备,很有可能陷入“高级游乐园”的形态,生命力的是就行将大打折扣。

  繁复的主题景观中包装了仍然是文化的苍白,缺文乏人情景体验的设计和文化感情的调动。

  专家预测,中国和印度将成为主题公园的重要新兴市场,经济条件的改善促进了亚太区国内旅游的升温,而主题公园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

  1.2 广西区内市场分析

  广西首府南宁,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形成“旅游集散地”,南宁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不断增长。2010年全国GDP增长10.3%,2010年南宁市GDP增长14.2%。

  区内目前还没有功能较完善的大型的主题公园,特别是民族性文化主题公园,南宁的经济发展给主题公园带来发展机遇,依托广西旅游大区的大环境,带动广西旅游业的发展。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

  2.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选择文化主题,文化是主题公园之魂,也是一个主题公园有别于其他主题公园乃至其他旅游吸引物的根本。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尤其是壮族居多,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民族优势,使得壮族历史文化资源成为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异于其他自治区的独特资源,而对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的深刻解读,则成为了一项不可回避的问题。壮族文化主题公园以“文化”为主题,用文化诠释文化,用文化再现历史,用文化演绎生活,用文化展示民俗,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

  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2.2 本课题研究的定位

  作为广西旅游窗口,以动、静结合历史回顾、民族民俗风情体验为载体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则将主要客源锁定在到广西观光的海内外游客上,以立体的、互动的、民族的、历史的方式展示广西壮族文化、旅游文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旅游者认识广西、体验广西,了解壮族、感悟壮族文化,最终留驻广西。

  开创独具特色的壮族文化游乐方式(文化视听厅、民俗表演广场、风情“四街”等),符合普通大众能接受的消费水平。创造效益,共同打造南宁乃至广西旅游市场更美好的未来。

  3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广西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设计方案是以探究广西壮族文化为出发点,以民族文化自然生态的高度融合为设计理念,充分主要表现“壮家风情”的艺术风格和本土的文化底蕴。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

  设计功能特点根据环境景观的组成元素而划分的,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动静相结合,达到园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本设计方案在设计中依据其主要功能布局,坚持“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统一”、“人文与历史并进”的设计原则,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营造一个符合人性的生理和心理需要的主题公园,实现了艺术性,美观性,实用性和可持续性的完美结合。

  4.本课题总体构思和规划设想

  4.1 设计构思

  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人与文化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思考、分析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与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

  4.2 规划设想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主园区由3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园区组成,分别是:

  4.2.1历史风貌展示区

  历史风貌展示区内设有历史文化广场、壮族博物馆、壮族人民纪念馆、历史长廊、农耕广场,让游客了解壮族历史文化,感受壮族的发展、演变。

  4.2.2文化底蕴展示区

  文化底蕴展示区内设有文化视听厅、壮乡茶楼、铜鼓塑像、绣球植物造型、刘三姐雕像、花山崖壁画假山,通过视觉、味觉、知觉、触觉等感官方式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是壮族文化的宣传与传承。

  4.2.3民俗风情展示区

  民俗风情展示区内设有风情“四街”(作坊街、饮食街、服饰街、银饰街)、竹排码头、风情村寨、民俗表演广场、梯田、“七月香”池,让游客娱乐其中,切实的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

  整个园区又规划为动静两大区域,前区以静为主,后以动为主,动静区分又相互联系统一。

  园区景观结构为一轴两点两线,为别为一个主轴线,两个次轴线,一个中心节点和控制点。

  5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5.1 场地现状

  该项目设计场地位于南宁市青秀区竹溪大道旁,衔接跃秀路。北临国际会展中心,南靠黄茅坪水库和南宁青秀山公园,西背山体,东临大片林地隔鑫龙小区和石门森林公园。项目场地占地195亩,为中等公园(120亩—1500亩)面积范围。

  5.2 环境现状

  5.2.1 生态环境现状

  该场地中植被整体上分布比较松散,局部施工地段水土流失严重。因该地段区处于人类活动频繁区,经济相对发达,场地内现存的主要动物是一些鼠类、爬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项目评价区内动植物种类均为区域内常见物种,评价范围内无国家及自治区野生保护动植物或古树名木分布。

  5.2.2 声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声环境污染源主要为竹溪大道交通噪声、跃秀路交通噪

  声以及居民生活噪声等。

  5.2.3 空气环境现状

  项目评价区内无大型排污企业存在,区域空气污染主要源于周边单位在建施工场地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5.2.4 水环境现状

  本项目南侧毗邻黄茅坪水库,项目建成后流域范围内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场地内设的雨水管网,并进入竹排冲,最终汇入黄茅坪水库。

  5.3 空间结构

  5.3.1 化曲为直

  在整个场地的规划设计上,采用从横交错的手法划分景区,化单一为多样性。

  5.3.2 化有限为无限

  用绿化把景点隐掩,让游客感到空间无限,通过不同景观节点的视线互通,从而把视线引向天际的天地。

  5.3.3 空间对比

  通过组织各种大小、开朗与闭锁,明与暗,以及不同的情趣空间,给人以不同的景观感受,从而产生丰富的空间景观。

  5.3.4 开辟空间的渗透线

  运用长廊、景门、漏窗等从一个空间透视到另一个空间的景物。有意识地开辟透视线,加深景观层次。通过借景、对景、框景的手法,增加景深,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5.4 建筑设计

  该公园主要建筑形式为壮族独特建筑风格,采用古典园林的造林手法,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感觉。建筑外形采用的是壮族古木楼形式构成,其特点是屋顶举折合屋面起翘,形成如鸟翼伸展是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和优美的曲线。除此之外,还运用了壮族特色加以现代手法处理表现的半现代化壮族特色建筑,如文化视听厅等。

  5.5 绿地系统

  绿地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现植物的个体美。同事也表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生长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课在短期内达到

  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结合自然环境资源,形成生态网络空间,既起到分隔组团的作用,也将地段内零散的景观资源和绿地有机地连接起来,达到了整合的效果,充实、完善了绿地体系的作用。

  5.6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规划结合地形,采用自由式布局,道路的设计是为了让游客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6课题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6.1向自然景观学习

  自然界创造的风景,在宏观方面要了解它的地质构造,了解地形和水系的依赖关系,了解它的形态表现。有一定的熟悉以后,再进一步纪录自然风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如果是准备利用开发的自然风景,还要进一步详细调查,要以土地的自然属性来决定它的用途。如果不加调查就武断的决定,它的利用就会遭到失败。

  6.2远近结合

  自然地形在必要时可以容纳人为的设施,其中包括各种人文构景。在时间上要远近结合,为考虑将来的发展应留有余地。在空间上要远近结合,因为任何一个人文构景既用来观赏风景,又被远处的游人观赏,这也正是中国园林中所说的“借景”的艺术手法。“得景无拘远近”, “嘉则收之,俗则屏之”。借景借得巧妙,就能形成美丽的画面。

  7本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7.1 设计说明

  7.1.1 设计构思

  本设计方案的设计构思是以循环利用标志产生的的联想,人与文化与自然三者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思考、分析人与自然、人与文化、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探讨出人与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形成一个自身完善的循环系统。通过理性的设计理念,将这三者间完善的循环关系转化为设计方案,打造一个体现人与自然与文化共生、共赢、共融、和谐的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

  7.1.2 设计内容

  壮族文化生态主题公园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用文化诠释文化,用文化

  再现历史,用文化演绎生活,用文化展示民俗,用文化塑造广西旅游品牌。是一个集旅游、餐饮、展览、教育与文化交流和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广西壮族文化风情的文化主题公园,是广西第一个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充分挖掘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内涵,提高广西旅游文化品位,选择文化主题;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确定目标客源;通过对广西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核心竞争力。

  7.1.3 总体规划设想

  壮族文化主题公园主园区由3个不同特色的主题园区组成,分别是:

  ①历史风貌展示区

  ②文化底蕴展示区

  ③民俗风情展示区

  整个园区又规划为动静两大区域,前区以静为主,后以动为主,动静区分又相互联系统一。

  7.1.4 景观结构

  强调“一轴两点两线”

  一轴:即主轴线。横穿历史风貌展示区、文化底蕴展示区、民俗风情展示区三大功能区。

  两点:即控制点和中心节点。以壮族人民纪念馆为控制点,此景观可以俯览该园全景。以刘三姐湖心岛为中心节点,以此点向四周扩散,立体展示了文化底蕴区,该点也为文化中心展示点。

  两线:即两条次轴线。分别贯穿历史风貌区与民俗风情区,立体展现了该两园区的景观风貌。

  7.1.5功能分区

  ①历史风貌展示区——了解壮族历史文化,感受壮族的发展、演变。内容:

  1.生态历史广场2.壮族博物馆3.壮族人民纪念馆4.历史长廊5.农耕广场。

  ②文化底蕴展示区——壮族文化的宣传与传承。内容 : 1.文化视听厅2.壮乡茶楼3.铜鼓塑像4.绣球植物造型5.刘三姐雕像6.花山崖壁画假山。通过视觉、味觉、知觉、触觉等感官方式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壮族文化。

  ③民俗风情展示区——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内容:1.风情“四街”(作坊

  街、饮食街、服饰街、银饰街)2.竹排码头3.壮村寨4.民俗表演广场5.梯田6.木吊桥7.“七月香”池。让游客娱乐其中,切实的感受壮族的风情民俗。

  7.2图纸

  7.2.1场地方位图

  表现该区域在城市中的位置、轮廓、交通和四周街坊环境关系,利用园外借景,处理好景观之间的关系。

  7.2.2场地现状分析图

  根据现状资料分析整理,形成若干空间,对现状做综合评述。可用抽象图形将其之间的关系概括地表示出来。

  7.2.3设计主题构思及意向分析

  7.2.4功能分析

  根据规划设计原则和现状分析图,根据不同的功能把该场地分为若干空间,使不同的空间既要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又能反映各区内部设计因素间的关系。功 能分析包含空间分析、生态环境、道路及广场、绿化、视觉廊道分析等内容。

  7.2.5场地总体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原则、目标,总体设计方案图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该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②该场地出主次入口位置、道路、内外广场、停车场;

  ③该场地的地形总体规划、道路系统规划;

  ④该场地建筑物、构筑物等布局情况,建筑平面要能反映总体设计意图; ⑤该场地植物设计;

  ⑥陆地与水体的形状,陆地地形起伏状况,水体边界线(驳岸线)形式及水位线;

  ⑦准确标明指北针、比例尺、图例等内容;

  ⑧图纸包含总体设计详细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鸟瞰图及局部效果图。

  7.2.6竖向设计(地形设计)

  根据设计内容和景观要求,绘制出陆地及水体造型;水体要表现出驳岸线及水位线。

  7.2.7 广场及道路系统详细设计

  内容要求表现广场及主次道路的尺度、材料、构造、铺装形式。

  7.2.8 植物种植设计

  ①种植设计图;

  ②苗木统计表。

  7.2.9 部分园林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

  平面图、立面图、剖立面图、节点详图及局部施工大样图、效果图。

  7.2.10主要经济指标

  建筑、绿化、水景、道路、密度等。

  7.3模型制作

  ①按1:400比例制作模型;

  ②利用色彩、材质、地形、植物等真实反映设计原貌,材料不限。

  8本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在本设计方案中,在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广西壮族特色的了解,以及对该地形景观规划结合风水进行分析,以此对该方案进一步的设计和规划有了良好的基础。

  9本课题设计研究进度安排

  2011年12月7日 一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2012年2月15日 二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2012年3月1日 申请校外毕业实践环节的上交申请书(校外指导教师需附中级以上职称资质证明);

  2012年3月15日 三草方案上交时间(打印稿);

  2012年5月15日 毕业设计作品+施工图+模型上交;毕业设计作品集(另行安排,建议自行组织印刷);

  2012年5月20日 毕业设计手册上交;

  2012年5月25日 毕业设计说明书上交(电子版);

  2012年5月22日 毕业设计作品展;

  2012年5月26日 答辩申请表上交;

  2012年5月26日 答辩PPT制作完成;

  2012年5月31日 模型照片+展览照片上交;

  2012年6月2日 光盘刻录,所有文件名均按此格式:学号尾数2位+姓名+内容名称(光盘中包含内容:任务书、开题报告、说明书、毕业作品展览版、答辩PPT、CAD施工图、模型照片);

  2012年6月4日 资料袋文件整理打印上交。

  10本课题设计成员

  11主要参考文献

  [1] 谷康.园林制图与识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4]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年

  [6] 耿欣、程炜、马娱.园林花卉应用设计(配植篇).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年

  [8]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9] 约翰?奥姆斯比?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10] 尼古拉斯·T·丹尼斯、凯尔·D·布朗.景观设计师便携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11] 潘雷.景观设计CAD图块资料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

  [12] 朱家瑾.居住区规划设计(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公园设计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2016年公园设计开题报告03-29

中式设计开题报告05-07

茶馆设计开题报告07-1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2-10

组织设计开题报告02-07

设计专业的开题报告范文03-30

网站设计开题报告范文02-14

怎么写设计开题报告03-30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01-11

景观设计开题报告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