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24-10-26 16:50:04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在研究一个课题的时候,我们知道怎么样书写开题报告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1】

  一、课题名称

  《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欣赏”作为美术新课程中的一个学习领域,在初中美术课程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老师忽视,一方面,欣赏课内容多,涉及面广,如何把握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教师往往缺乏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往往对欣赏课兴趣不浓,课堂参与少。具体说来,在目前美术欣赏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从而导致美术欣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活动的着力点不正确。有些教师,往往以美术家的介绍、以“文学性”的解释、以作品的社会影响等讲述代替美术作品本身的欣赏,忽视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语言、风格、审美价值的赏析;

  (2)课堂中基本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很少参与讲述,师生互动少;

  (3)初中生对美术欣赏课兴趣不浓。

  本选题旨在通过对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研究,探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加强师生互动,切实提高美术欣赏课课堂教学成效。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音、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一直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所在。素质教育的提倡又一次为其搭建了跳跃平台。要完成上述目标,就要上好美术欣赏课,也就是美术欣赏课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课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提高同学们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知识面的扩大。美术鉴赏课的意义和重要性,能够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学生的知识修养支持。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儿童在不断与环境的接触中建构知识和行为策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和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信息的内部加工上表现为独立性和创造性。

  (2)新课程的理念

  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成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五、实用价值

  (1)有利于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有效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应用语言、文字等表述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3)促进教师重新审视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使教学各要素、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教学流程展现等方面更优化。从而发展自我,有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教师能正确把握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

  (2)克服以往欣赏课以教师讲述为主的弊端,积极探索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努力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创设开放、和谐的教育环境和适宜的教育情境,实现课堂的良性互动。

  七、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着重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

  (1)初中美术欣赏课活动着力点的研究;

  (2)美术欣赏课中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参与性调动的研究;

  (3)美术欣赏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4)美术欣赏课常用教学方法的研究;

  (5)美术欣赏课中师生互动环节设计的研究。

  八、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

  (一)准备阶段(2015年6月-2015年7月)

  1.通过课堂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学习欣赏课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确立研究方法,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申报工作。同时开展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2. 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进行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为欣赏课教学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并结学生实际,初步进行尝试教学,为下一步的研究积累经验。

  (二)实施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0月)

  1.对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进行了解。

  2.研究进入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们根据微课题研究的规定,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结合教学活动,定期撰写教学反思并上传到网上,与其他课题组成员进行网上交流,相互学习课题研究经验。

  3.精心备写教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修改教案,尝试多种教学方法,积极书写教学反思、认真收集资料。

  4.研究告一段落,对学生的收获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试验结果,证明了试验研究的预期效果。

  (三)总结阶段(2015年11月-12月)

  对本课题的试验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对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所积累的教学反思和阶段性小结等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后,拟取得以下成果:

  1、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研究的阶段计划和总结;

  4、围绕课题研究形成的论文;

  5、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等;

  6、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及结题报告

  美术教育论文开题报告模板【2】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本课题于2009年9月26日在宁波市政协联谊宾馆举行开题报告会。与会领导和专家有:宁波市政协副主席陈大坤、中央教科所规划办主任曾天山、中央教科杂志主编高宝立、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宁波市教科所所长沈海驯、宁波市教科所原所长喻立森和宁波市教科所科室办的负责人。

  本课题承担单位的负责人、课题组成员和学校所在区(县)的教科室人员一同参加了汇报。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鄞江中学始建于1956年,是一所普通农村中学,地处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薄弱的鄞西农村。为摆脱困境,学校从1983起开始实施美术教育的改革,并于同年成立了第一个美术兴趣小组,学生纷纷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没有在较短的时间里很快的提高升学率,但学生毕业后都能很快找到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受此鼓舞,学校坚定了走以美兴校之路的信心--依托宁波市鄞县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区市场的需要,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然而,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我们发现这种普通班和专业班并存,以专业班带动普通班的办学模式只适应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学校发展的需求。因为这种模式从本质上说,仍是一种以高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特别是普通班的学生而言,美术教育、美的教育因高考的挤压依然被挤压到极其边缘的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新课程所要求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专业第一、升学第一的状态。显然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发展。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也势必造成学校新的被动和滞后。为此,我们将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富有特色的美术教育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利用学校现有的美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素质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支柱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家价值。

  二、研究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美,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原始切口和主要载体的美育结果,即学生在学校受全面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接受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形成素养以得到终身受益的享受。

  所有学生,是指全校的每一个学生,而不仅仅指美术专业班的学生。作为一所具有美术教育特色的学校,她的每一学生都应享受优质的美术教学资源,因为他们有必要、也有可能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

  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是指学生主体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态度、价值理性、核心动机、审美习惯等在一定时空、相关人际、抽象客体、物象客体中的作用性反应中所呈现的状态。本课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在校生活阶段的各种状态,也适当涉及非在校时段和将来的生活预期。为此,贴近生活实际的美术教学,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也将使他们改善生活的逻辑结构。

  特色美术学校,是指在以美术教育为特色的学校群中,再以一定的内涵发展的方式区别于该群体的学校。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正是以全体性而非选择性、生活化而非专业化为特色的美术特色学校.

  三、研究目标

  全员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美术家,而是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全体受教育者掌握美术史论的初浅知识,习得形象感知、形象思维、形象想象、形象表现等多种美术能力,提高审美修养。简言之,学校全员美术教育的终极目的应当是通过美的教育促进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并最终影响和改善社会的精神风貌和物质环境。

  因此,我们认为建设农村特色美术学校的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1.明确学校定位,确立合乎社会和地区需要、合乎学校现状和前景的办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推动学校以美兴校,形成特色战略向前发展,由美术特色学校转向特色美术学校,由注重部分学生转向注重全体学生。

  2.立足学生发展,建构以美术熏陶为经线,以生活方式为纬线的教育框架,依托本地的人文资源,结合本地市场的需求,开发具有本地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精神生活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使美的教育渗透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以促进学生和谐个性和艺术鉴赏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其将来的生活质量。

  3.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培养机制,通过专业教师的创作机制和进修体制,充分挖掘全体教师的潜力,加速锤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引领和指导学生的校园生活。

  4.尝试建立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农村高中特色美术教育的管理体制,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活动项目等提供系统的支持与保障。

  5.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和高中阶段美术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具体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以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动学校音乐和体育特色的发展,从而使学校逐步走上一条立体化、综合化的发展道路。

  这几个部分的目标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最终还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四、课题的实施

  (一)打造一个能充分感知的生活化的美的环境

  1.承办学术研讨会和画展。目前我校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每年举办市级以上研讨活动两次。我校还协办了第9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组织《中国水彩年鉴》第二次联会。我们将继续承办各类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学术研讨会和各类画展。(负责人:徐惠银、骆建钧、陶育义)

  2.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定于每年的5月举办以美为系列主题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负责人:华成峰)

  3.兴办民俗文化研究会。我校与鄞江镇政府合作设立画家写生基地,并成立镇级陶艺馆,举办民俗(庙会)文化研究会,举办画展。(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二)组建一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管理体系

  1.行政管理系统(校长室、艺术处、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

  2.子课题管理系统(艺术处、教科室)

  3.艺术馆(所)管理系统(艺术处、总务处)

  4.课程管理系统(教务处、艺术处)

  5.学生管理(课程选择后)(教务处、艺术处)

  具体的指责分工和合作网络正在配套调整中。

  (三)建立一支能使美术教育得以普及的师资队伍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特色美术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我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中国美院、清华大学等,甚至到德国读研。但是,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不加重视,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地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教师课程课题任务。每位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提出可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并提出相应的小课题规划(校级)。时间:2009年10月前。联系结对区内的有美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如塘溪中学、钟公庙中学、东吴小学等;了解本地文化特色,引入相关课题之中。(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周五和学生文化课月考、期考期间,为教师集体创作时间。每月每位教师必须上交两件优秀习作,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学校将颁发收藏证书给予教师,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负责人:张经伦、张韩光、金华祥)

  3.专业教师进修计划。对于创作才能突出并对学校发展具有深谋远虑的教师,和年度高考专业成绩优秀的带头教师,个人专业潜力巨大的教师,学校均给予上名校进修的机会。对已选定进修的专业教师应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2009学年度拟安排陈金芬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负责人:徐惠银)

  4.作品年鉴和淘汰制。对美术教师的作品实行双年展,并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每两年出版教师作品集一本,激励教师创作。(负责人:华成峰、张韩光)

  5.课堂教学比武观摩。美术教师人人参加基本课、欣赏课、创作课的比武观摩,并与说课、研课、评课相结合,全面提高美术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特别要保证全校每班每周一节美术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6.专家引领画龙点睛。专人负责邀请或聘请十多位专家、教授作为学校的特聘教授,不定期来校讲学或现场作画。(负责人:徐惠银、华成峰)

  7.全部学科渗透美育。非美术的学科或课程,均按德育渗透的模式,结合各自学科的文化、历史、留白及其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人性价值,进行渗透式的育美教学,甚至实现课程艺术化.(负责人:艺术处、教务处)

  (四)创建一系列使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培育机制

  1.自选化校本课程的构建

  我们首先要形成一套培育“让美成为学生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教材),包括选修性和专业性课程(教材),并坚持与时俱进,持续发展。(负责人:教务处)

  目前全校普通班学生美术课程设置的菜单(负责人 华成峰 张经伦)

  注:

  *课程选择:以高一年级为对象,全员参加,由学生自主选择。(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课程实施: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走班选修(负责人:教务处、年级段)

  *教学模式:课内实行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和实践,课外实行小导师制(美术专业班学生担当小导师)。(负责人:各相关的美术教师)

  *评价机制:①评学生:按学生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学习要求和行为规范(标准)进行评价;②评教师:按教师在特色教学中美成为其生活方式所达到的基本教育要求和教育效果(标准)进行评价;③评课程:按教师所开发(或师生共同开发)的校本课程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如学生的接纳度、内化力、持续性进行评价。(负责人:华成峰、刘红首)

  2.日常化美术活动的保证

  *以兴趣小组为单位成立学生美术专业社团和业余社团。(负责人:陈芬维)

  *每年的五月为艺术活动月。(负责人:华成峰)

  *在艺术馆、教学楼设置学生作品展橱。(负责人:张经伦)

  3.多轨化培养机制的转换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负责人:华成峰)

  五、本课题拟定子课题

  1.“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负责人:徐惠银)

  2.农村学校美术类美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负责人:骆建钧)

  3.美术教育兼备专业化和生活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负责人:陶育义、张经伦)

  4.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培养和管理机制的建构(负责人:华成峰)

  5.让美成为所有学生生活方式的校本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校本教材、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负责人:张韩光)

  6.享受美,感悟美,创造美的教学模式建构(负责人:陈金芬)

  7.美成为学生生活方式的评价体系建构(负责人:刘红首)

  8.特色美术学校建设的部分关系研究(因果关系、相关关系等)(负责人:华成峰)

  六、预期各阶段成果

  1.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09.7-2009.9

  (1)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意向

  (2)搜寻“特色美术学校”的文献资料

  (3)课题组成员交流学习“特色美术学校”理论及文献资料的体会

  (4)对课题组成员的进行培训

  2.第二阶段(课题确立、启动阶段):2009.9-2009.10

  (1)制定研究实施方案与具体工作计划

  (2)确立各个子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操作方案

  (3)召开本课题开题大会

  (1)各子课题分项进行落实和操作

  (2)定期交流总结,汇报子课题进展

  (3)专家指导和指正

  (1)各子课题形成阶段性成果

  (2)形成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小课题开题报告06-14

课题开题报告03-01

课题开题报告01-23

课题开题报告格式及开题报告的写法05-28

开题报告课题来源03-28

小课题开题报告09-13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10-16

【优选】课题开题报告06-08

课题开题报告范本03-26

区域课题开题报告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