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

时间:2022-10-05 21:08: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

  通过毕业论文写作,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加以克服,也能使学校和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现人才。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1】

  毕业论文的格式规范包括字体、字号、行距的规定及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篇完整的毕业论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即目录、内容提要、正文、参考文献。

  每个构成部分的格式要求分别列述如下:

  1.目录

  采用四号黑体,设定为默认行距。

  “目录”二字要求居中。

  各个标题开头空两格并要注明在正文中的页码。

  标题至少应列明至二级标题。

  2.内容提要及关键词

  采用四号黑体,设定为默认行距。

  “内容提要”四字要求居中。

  关键词要另起一行并空两格,以3—5个为宜。

  3.正文

  论文题目采用三号黑体,论文题目后另起一行,列示作者的学号与姓名,学号与姓名采用四号楷体。

  正文中的主标题(主要论点,一级标题)和次标题(论据,二级标题)要求设定为四号黑体,其余各段落要求设定为四号宋体。

  论文题目及作者的学号与姓名要居中,其余各个标题及每个段落的开头要空两格。

  4.参考文献

  采用四号楷体。

  “参考文献”四字要顶格,无需居中。

  具体到每个参考资料时要空两格。

  毕业论文的参考资料应该注明其名称、出处、作者(或主编与编著者)、资料所属的时间等内容。

  不同形式的参考资料的格式要求略有不同:

  (1)教材与专著

  要求注明名称、主编或编著者或著者、出版社、年月日。

  (2)报刊及杂志

  要求注明报刊及杂志的名称、所引用的文章名称及作者、年月日。

  (3)论文集

  要求注明论文集的名称、作者、出版社、年月日。

  (4)网上资料

  要求注明网站名称、所引用的文章名称及作者、年月日。

  (5)内参

  要求注明内参的名称、年月日。

  5.其他相关事项

  (1)论文定稿后,统一采用A4纸打印。

  (2)按“目录——内容提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的顺序装订,这四个部分要独立成文,不要连在一起。

  (3)毕业论文封页应遵照指导老师的意见填写。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2】

  【摘要】: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处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

  注会教材对该问题的某些方面阐述过于繁琐,而某些方面又并未涉及,给初学者造成不少困扰。

  本文以案例的形式,阐述其核算的简便方法。

  所得税核算由于涉及所得税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内容的交叉,原本就是一个难点问题,而合并报表中的涉税问题,更是难上加难。

  目前的注会教材对此问题的某些方面阐述得过于繁琐,而对某些方面又根本未曾涉及。

  本文结合案例,具体说明合并报表中的递延所得税核算简捷方法。

  一、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如何简便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

  目前的注会教材只阐述了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如何抵销递延所得税,未涉及发生减值时的会计处理。

  对此笔者的思路是:当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发生减值时,首先要比较合并报表中该存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有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然后将其与个别报表中该项交易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余额比较,由此确定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余额。

  解决该问题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①当内部生产成本<可变现净值<内部购买成本时,由于合并报表中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其计税基础是内部购买成本,账面价值为内部生产成本,形成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实质为存货成本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而原先个别报表中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内部购买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差额,因此在合并报表中应抵销的递延所得税就是可变现净值与内部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形成的。

  ②当可变现净值<内部生产成本<内部购买成本时,由于合并报表中需要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个别报表中原先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相等,因此在合并报表中不再需要对个别报表中原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进行调整,维持原金额即可。

  举例说明如下:

  例1:甲公司拥有乙公司70%的有表决权股份,能够控制乙公司财务和经营政策。

  2013年10月20日,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B产品400件,购买价格为每件2万元,价款已支付,乙公司B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每件1.6万元。

  2013年甲公司将上述B产品对外销售300件,每件销售价格为2.4万元。

  2013年12月31日,甲公司结存的B产品可变现净值为170万元。

  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下同)。

  分析:由于甲公司能够控制乙公司,故它们之间的内部商品交易必须抵销。

  (1)常规处理思路:当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70万元高于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100×1.6)时,站在合并报表角度,B产品没有发生减值,因此要将个别报表中计提的3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抵销。

  另外从合并报表层面,这100件B产品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形成了4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万元(40×25%),将其与乙公司个别报表中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7.5万元(30×25%)比较,需要增加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2.5万元(10-7.5)。

  (2)简便方法:因为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可变现净值170万元<内部购买成本200万元,在合并报表中需增加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为2.5万元[(170-160)×25%]。

  抵销分录如下:借:营业收入800(400×2);贷:营业成本760(300×2+100×1.6),存货40。

  借:存货——存货跌价准备30;贷:资产减值损失3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5;贷:所得税费用2.5。

  例2:假定上例中其他条件不变,只是结存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变为140万元。

  (1)常规处理思路:当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140万元低于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时,站在合并报表角度,B产品发生了20万元的减值,因此要将个别报表中多计提的40万元(200-140-20)存货跌价准备抵销。

  另外从合并报表层面,这100件B产品的计税基础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可变现净值140万元,形成了60万元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万元(60×25%),正好与乙公司原个别报表中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等,在合并报表中不需要再调整。

  (2)简便方法:因为可变现净值140万元<内部生产成本160万元<内部购买成本200万元,合并报表层面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与个别报表相同,不需再对个别报表中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进行调整。

  相关抵销分录与例1中的前两个分录相同。

  二、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有无简便方法计算其在合并报表中形成的递延所得税?

  目前的注会教材对此内容阐述得比较详细,甚至是有些啰嗦,整体思路与前个问题基本相同。

  事实上对该问题有个简便的处理方法:假定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其会计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净残值都与税法规定相同,在某一个时点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就是合并报表层面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根据该金额相应确认该时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就行,不需再去比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而由于该项内部交易,个别报表中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合并报表中需要抵销的递延所得税直接依据该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确认即可。

  举例说明如下:

  例3:甲公司为丙公司的母公司。

  2013年9月10日,甲公司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销售给丙公司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该产品的销售收入为900万元,销售成本为600万元。

  该固定资产不需安装,当月投入使用,折旧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

  假定会计折旧方法、折旧年限、预计净残值与税法规定相同。

  (1)常规处理思路:对于母子公司间发生的该项固定资产交易,应抵销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300万元(900-600),以及当年由此多计提的折旧费用15万元(300÷5÷12×3)。

  另外,由于合并报表层面认可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一致,因此应确认相应递延所得税。

  合并报表中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70万元(600-600÷5÷12×3),计税基础为855万元(900-900÷5÷12×3),两者的差额285万元就是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由此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万元(285×25%)。

  (2)简便方法:事实上,这个285万元,也就是期末该项固定资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300-15)。

  这个数据可以直接计算得出,不需再通过比较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得到。

  下一年度编制抵销分录时,合并报表中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应为56.25万元[(300-15-300÷5)×25%],相应调减15万元(71.25-56.25),当然也可以直接依据当期固定资产价值中减少的未实现内部交易利润计算得出(60×25%)。

  抵销分录如下:①2013年:借:营业收入900;贷:营业成本600,固定资产——原价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贷:管理费用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贷:所得税费用71.25。

  ②2014年:借:年初未分配利润300;贷;固定资产——原价300。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15;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5。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1.25;贷:年初未分配利润71.25。

  借:固定资产——累计折旧60(300÷5);贷:管理费用60。

  借:所得税费用15(71.25-5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5。

  三、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如何简便抵销内部交易形成的债权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目前的注会教材只对当期内部应收款项相关所得税的合并抵销问题进行了阐述,而对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的所得税处理并未涉及。

  对此,笔者的看法是:首先明确合并报表中不认可内部债权,自然不存在相关的坏账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因此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继续抵销,调整其对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

  然后将个别报表中当年由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变动相应抵销,即: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抵销分录中则冲销;个别报表中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减,抵销分录中则转回。

  例4:甲公司是A公司的母公司,2013年末甲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有300万元为应收A公司账款,相应坏账准备为20万元,其中年初坏账准备余额为16万元、本年补提4万元。

  分析:由于甲公司与A公司为一个整体,合并报表中不应确认内部债权,在个别报表中为内部债权计提的16万元坏账准备自然就不存在,由此产生的4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当然也要抵销。

  在连续年度编制合并报表时,要将上年个别报表中计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对合并报表年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并冲销当年个别报表中因内部债权变动引起的1万元(4×25%)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减变动额。

  抵销分录如下:借:应付账款300;贷:应收账款300。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16;贷:年初未分配利润16。

  借:年初未分配利润4(16×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4。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4;贷:资产减值损失4。

  借:所得税费用1(4×25%);贷:递延所得税资产1。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3】

  一、会计收益质量的定性分析

  1.会计政策分析

  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对收益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应重视对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分析。

  收益质量高的企业,其会计政策应是持续、稳健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二是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可以变更会计估计:一是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二是取得了新信息,积累了更多经验以及后来有了新的发展变化。

  基于此,投资者在分析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时,应判断公司会计政策的变更是否满足上述条件,判断企业是否有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的嫌疑,进而判断企业的收益质量。

  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发生异常变动,而无法解释其原因,就应注意判断上市公司是否有利润操纵的行为,其收益的真实性是否可靠。

  2.审计报告分析

  审计报告是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后得出的书面文件,是上市公司收益质量分析的重要依据。

  在审计意见类型中,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收益质量最高,非标准意见审计报告的收益质量一般比较差。

  如果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是非标准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报告中含有异常的措辞,表明报告收益质量令人怀疑。

  如果公司推迟报表发布日期或变更会计师事务所,则表明公司可能就某些事项与注册会计师存在某种分歧,有可能影响其收益质量。

  3.基础管理水平分析

  基础管理水平是指公司按照国际规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规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维系公司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企业组织结构、内部经营管理模式、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激励与约束机制、信息系统等的现状及贯彻执行情况。

  分析上市公司收益质量时,要关注上市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按照监管机制的要求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是否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有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监管体系和内控体系;激励约束制度是否能对公司管理者起到激励作用,是否可以克服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问题。

  上市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高,其收益质量才能得到保障。

  二、会计收益质量的定量分析

  1. 收益的持续性分析

  收益的持续性是指总体盈余中将持续到以后会计年度盈余的比重。

  首先,可用主营业务鲜明率指标进行分析。

  主营业务鲜明率是指营业利润在利润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

  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收益持续性越强,收益质量越好。

  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连续几年的对比,以分析其变化趋势。

  如果该指标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且逐渐增大,说明该公司的主营业务鲜明,可以预期其现有收益有较好的持续性。

  其次,可用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进行分析。

  企业的交易事项按其发生的频率可分为经常项目和非经常项目两类。

  经常项目产生的收益称之为经常性收益,通常表现为营业利润及长期投资收益。

  非经常项目所产生的收益称为非经常性收益,通常表现为短期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

  在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收益与非经常性损失相抵后的净额称为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是公司的核心收益,具有持续性,投资者可以据此来预测公司未来的盈余能力以及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而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投资者无法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来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

  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高,则盈余质量越低。

  2. 收益的成长性分析

  首先,可用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指标进行分析。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是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额在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收益质量成长性的指示器。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表明了主营业务利润相对于其过去的增长态势。

  一般情况下,该指标越大,说明该公司收益成长性越强,收益质量越高。

  其次,可用经营现金增长率指标进行分析。

  经营现金增长率是指本期经营现金净流入增长额在上期经营现金净流入中所占的比重。

  主营业务增长的同时应伴有经营现金的同步增长,否则主营业务利润的现金保障性就越差,收益质量自然就低。

  所以,经营现金增长率同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一样,是衡量企业收益成长性的指示器。

  3.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分析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即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

  一般认为,会计收益的变现能力越强,其未来不确定性就越低,会计收益的质量也就越高。

  收益的现金保障性首先可用销售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销售现金比率是指经营现金净流量在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

  该比率反映每元销售得到的净现金,比值越大,表明每元销售能收回的现金越多,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越强,收益质量越好。

  另一方面,当该比率降低时,投资者在关注其经营现金流量是否的确减少的同时,还要注意企业是否有虚增收入的可能。

  因为虚增收入使销售额增大,该比率降低,而虚增的收入计入应收账款或在类似科目挂账,且将来不会有实质上的现金流入,又会导致该比率在下一个会计期间继续降低,进而导致收益质量低下。

  其次,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营业利润经营现金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在营业利润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反映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每1元营业利润实际收到多少现金,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有部分营业利润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

  经营现金净流量才是企业经营中产生的能完全使用的资金,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通过这个指标能准确地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

  第三,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衡量一个企业自我创造现金能力的指标,经营现金净流量为正是一个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保障,没有经营现金净流量保证的收益,其质量是不可靠的。

  如果该指标值为0或负数,说明其经营活动产生现金的能力很差,其收益很可能来自于经营活动之外,或者经营活动产生的收益不稳定、不可靠,而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都说明企业的收益质量较低劣;如果该指标值大于0但是较小,说明收益的“自我”造血功能较差。

  因此,上述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的质量越好。

  第四,收益的现金保障性可用净利润现金比率指标进行分析。

  净利润现金比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之和减去应计财务费用的付现支出后所得数额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

  该指标将经营现金净流量调整为因净利润而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使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保持一致,反映的是企业每1元净利润中实际收到的现金。

  指标值越高,说明收益产生现金的能力越强,收益的质量也越好。

  4.敏感账户的分析

  敏感账户是指一些有可能被用于操纵利润的账户,如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准备金账户等。

  对无形资产和长期待摊费用账户的分析应着重于其列支项目的合理性。

  一些上市公司为了操纵利润,不把当期费用计入损益而将其资本化—列入无形资产或长期待摊费用。

  因此,该账户中不合理的列支会影响收益质量。

  对应收账款的分析应注意其增长与过去的经验数据是否一致。

  为了达到利润目标,公司可能放松信用政策,或者将以后年度的销售提前到当年,这些都可能影响收益质量。

  对其他应收、应付款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其余额大小。

  正常情况下,这两个账户的余额应该不大,如果过大,可能是发生了某些异常情况。

  事实上,许多上市公司都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其他应收款往往用于隐藏潜亏,而其他应付款往往用于隐瞒利润。

  对各类准备金账户的分析应注意准备金的计提是否足额,有无大额的转回。

  准备金计提不足会造成当期利润虚增,而发生大额转回时,则可能是公司将以前年度收益转到当年,这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10-26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题目11-09

会计大专毕业论文题目10-26

大专会计毕业论文模板10-26

函授大专会计毕业论文10-26

大专毕业论文11-22

大专毕业论文10-06

毕业论文大专10-05

大专会计的毕业论文论题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