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

时间:2023-04-01 04:02:13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

  谓答辩,就是有“问”有“答”,也可以“辩”。毕业论文答辩,要求研究生在答辩会上宣讲自己的毕业论文,并当面回答答辩专家提出的问题,也可以就一些学术观点展开辩解。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一

  习惯预期的生活——反方向的法律研究

  选题的根据:

  1)说明选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题研究的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法律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的难题,因而很多学者的研究都倾向于论证法律的积极意义,从正面论述法律的正当性。

  因此,“法律是什么?法律怎么样?法律应当是什么?”就成了法律的元问题;

  而反过来讲,“什么不是法律?什么是法律不能做的?怎样避免和控制其内在缺陷?”就很少有人研究了!

  因此,我的选题是《习惯预期的生活——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因为,证明一个理论是正确的很困难,而否定一个理论就要容易的多了;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够了。

  所以,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有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理论意义:

  理论上的意义在于能否给我们增添新的智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维方法、解释理论上的困惑、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疑惑提供解决的建议。

  那么这反方向的法律研究会带来什么呢?

  1、法律是习惯的产物,最早的法律源于习惯;我们又总是在打破与改造习惯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

  我们很容易就能确定什么是违反习惯的,对与法律也是如;确定什么是违法的也许会更容易一点当。

  2、法律在历史中产生、在现实中发展、在未来发挥作用;法律总是想通过历史的经验解释,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作用于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

  但是,我们又必须明白,什么是法律不能做的?是否存在一个“法外空间”?

  3、法律是对生活的一种安排,它总是期望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与生活。

  这种对生活的安排与支配的企图,造成了法律对我们生活的控制。

  因此,如果法律能给出几条“红线”,给出人们行为的界限,会更好一点。

  4、法律是作为一个系统存在的,它要回答6W1H(What? Who? When? Where? Which? Why? And How? )的问题。

  而用排除法能更快的确定我们研究的方向与焦点。

  实际意义:

  法律的实际意义在于,为我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给当事人或相关人以有益的启迪或信赖。

  关键在于它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有巨大的实践可能性。

  1、反方向的研究避免偏见,不再是从某一个侧面的研究,而是与解决问题相关的应用式研究。

  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已有的条件,进行最深入的研究。

  2、应对现实的挑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实际需要。

  摆脱精英的左右与控制,探究符合民众需求的法律,而不是沦为某个利益集团的工具。

  3、提供一种另类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更多的是一种符合实际需要的思维方式。

  让人有思维的能力与可能性,进而做出开拓性的知识。

  4、应用式的研究,不执着于理论上的各种可能性探讨,而是着眼于最可能的现实出路。

  选择有很多种,但能够采用的往往只有一种,并且可能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2)任何一种研究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研究之上的,我们的知识总是渐进的发展的。

  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是一种系统化的法律探析;无论是哈耶克关于自由的否定方面的定义,还是考夫曼对“法外空间”的论述,都是在这方面的尝试。

  研究的动态:

  习惯从来都是法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特别是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等法学领域。

  每一位法学家或法律学者,在探讨法法的起源与发展、分析法律的实效的时候都会牵涉到这方面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法律学说,从本质上讲都是对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安排与解释。

  而古今中外的法律人在描述法律的时候,通常都是社会科学式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即在论证自身合理性的基础上,贡献解决的方案。

  ),而用自然科学式的研究方法(由试验、到假说、再到实践。

  即在一定条件的限制下,提出可能的理论。

  )的却很少。

  因此,反方向的研究,就是要通过预期理论的假设,进行社会实践的检验;

  历史上,法律的定义就存在着两种争论,将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与手人类控制与影响的主观区分、消极与积极的争论、否定与肯定的优劣都与反向研究相连。

  特别是休谟关于事实与价值的区分、考夫曼关于“法外空间”的论述都与此相关。

  正如一个硬币有两面,古今中外有很多的学者在研究法律时,都会有分歧、有争论、有不同的见解;

  而牵涉到问题的论证的,就有了正反两个方面、肯定与否定两种方式、内部和外部两种路径;因此,在各种不同的论证途径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取舍;

  然而,哪一种途径能更好的完成既定的目标?尽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取舍,但大多数人却有相似的研究方式或说法。

  从正面、用肯定的方式、在法律的内部进行研究,是大多数法律学人的决定;因为,正面的论据更多、肯定的方式有道头、内部研究不跑题。

  而用逆向思维来思考的话,不容易把握;且很有可能言之无物!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

  当大多数人采取相似的路径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反方向的法律研究就立基于此。

  自己的见解:

  1、当人们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再做出改变或变革会很难。

  因此,法律是稳定的,但研究法律的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如,法律废止的条件与标准是什么?

  2、否定一个问题比肯定一个问题更容易,定义一个概念同样如此。

  而说明法律是什么很难,而我们很容易的确定什么不是法律。

  3、当存在希望的时候,人们的忍耐力是难以想像的;而绝望会摧毁一切的限制。

  因此,法律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人们最后的盼头!

  4、知识是“偏见”的产物,而真理总是存在一定的共识的。

  因此,普适价值是一个虚幻的概念,它只是人们在一定程度上的共识,而法律是这种共识的产物!

  5、事实的分歧可以通过证实得到解决,而价值的争论总是难以弥合的。

  因此,权力有了存在的必要,而法律是保障权力的产物,它为权力证明其正当性!

  6、生活是现实的,理论是虚幻的,而实践总是最正确的。

  但最正确的往往是机会成本最高的,我们的选择通常是最熟悉的、符合我们的习惯的,而不是最好的!

  7、法律是变化发展的,而稳定是必需的,新陈代谢、优胜劣汰是不可避免的。

  法律的各种要素,也是一分为二的,肯定的与否定的两个方面!

  8、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法律是对这些关系的一种规制。

  在有关系组成的圈子中间,“禁忌”要比利益更重要,“潜规则”维护共同利益。

  9、利益的取舍决定了人们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当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力量最强。

  在这个共同体中,利益总是循环往复的,并且能应对各种可能的挑战!

  10、 完美是不可取的,人们总是倾向于退而求其次的。

  因此,总是由那些不适应社会的人推动了规则的发展,法律同样如此!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提纲

  前言

  一、“分饼理论”及其不足

  二、反方向的探索及方法

  第一章、 反方向研究的前提限定

  第一节、反方向研究的基础

  一、哲学基础——认识论

  二、现实基础——关系圈

  三、方法基础——二分法

  第二节、反方向研究的途径

  一、否定的定义方法

  二、事实与价值的分立

  三、系统化的认知方式

  第三节、反方向研究的范畴限定

  一、预期理论的提出

  二、法律缺陷的确认

  三、习惯生活的可能

  第二章、 反方向研究的法律纬度

  第一节、反方向研究对法律的定义

  一、否定的定义的方式

  二、试错的生长路径

  三、预期的侧重要点

  第二节、法律缺陷的存在与控制

  一、法律的先天不足

  二、法律的后天缺陷

  三、法律缺陷的克服

  四、法律内外的调控

  第三节、习惯预期的可能

  一、徒法不足以自行

  二、路径依赖的探讨

  三、行为的界限确定

  第三章、 反方向研究的问题实践

  第一节、法律的异化及控制

  一、法律异化的现象

  二、法律异化的表现

  三、法律异化的控制

  第二节、信任与风险的规避

  一、预期与信任的区分

  二、法律要降低社会风险

  三、利益集团的利与弊

  第三节、系统化的法律认知

  一、系统发展的过程

  二、相对独立的有机体

  三、调适与代偿的能力

  四、圈子的存在与规制

  第四章、 为了生活的法律

  第一节、有效的制约机制

  一、存在一个法外空间

  二、禁止比授权更具效力

  三、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节、服务于生活的法律

  一、法律以“人”为主体

  二、法无禁止即自由

  三、法律的价值体现在生活中

  第三节、最可能的选择

  一、在选择中迷失了方向

  二、能够采用的只有一种

  三、最可行的往往不是最好的

  四、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第五章、 面向未来的预期

  第一节、避免不必要的付出

  一、传统的力量与习惯的依赖

  二、机会成本与最优抉择

  三、最好的永远是适合自己的

  四、“红线”的效应

  第二节、期望中的生活

  一、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

  二、价值评判的不可能

  三、有限的预期和预期的落空

  第三节、反方向理论的实践

  一、否定比肯定更容易

  二、优胜劣汰的成长模式

  三、一个硬币的两面

  四、妥协的魅力与共识

  第六章、结语

  一、法律的理想境界

  二、三元循环的法律

  三、反向定位的法律

  论文的创新点

  1、利用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来说明法律问题,如“异化”、“进化论”、“功能”和“新陈代谢”等等。

  法律也可以看作一个有机体,它也具有生物的习性。

  2、运用历史与矛盾的分析方法诠释法律,总结可能的规律,进而提出假说,进行相关的时实践与印证。

  法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是不断扬弃的过程。

  3、从哲学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出发,探求法律的起源与元问题。

  从否定的方面出发认识法律,用排除的方式证实疑问。

  4、坚持事实与价值相区分的理论基础,以怀疑论与相对主义为基点描述法律,并寻找可能的路径与出路。

  5、从心理学的角度,发掘人们行为的原因与方式,将“模仿律”、“刻板印象”及“光环效应”应用到法学领域。

  6、 用社会学的视角,看待法学的有关问题,系统化的处理与控制生活的各种可能性,并将逆向思维运用到法律的社会分析中,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1、 贺卫方:《法边馀墨》,法律出版社,2002.12

  2、 [德]考夫曼:《法律哲学》,刘辛义译,法律出版社,2003.8

  3、 [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经济、科学与政治——哈耶克论文演讲集》,冯克利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11

  4、 [美]庞德:《法律与道德》,陈林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9

  5、 [美]昂格尔:《法律分析应当为何》,李诚予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4

  6、 李龙主编:《西方法学经典命题》,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6

  7、 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5

  8、 [英]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1

  9、 尹晋华主编:《法律的真谛——写给执法者的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

  10、 张恒山:《法理要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1

  11、 [英]汉默顿:《思想的盛宴》,吴琼等译,九州出版社,2005.8

  12、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12

  13、 [日]大木雅夫:《东西方法观念比较》,华夏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7

  14、 [美]布莱克:《法律的运作行为》,唐越、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2

  15、 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商务印书馆,2006

  16、 周旺生:《法学概论》,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1.

  17、 孙笑侠:《程序的法理》,商务印书馆,2005

  18、 [法]孔德:《论实证的精神》,黄建华译,1996

  19、 [法]涂尔干:《社会学方法准则》,狄玉明译,1995

  20、 [英]吉登斯:《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1、 季卫东:《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2、 [美]弗里德曼:《经济学语境下的法律规则》,杨欣欣译,法律出版社,2004

  23、 [古罗马]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沈叔平、苏力译,商务印书馆,2002

  24、 [英]马林诺夫斯基:《原始社会的犯罪与习俗》,原江译,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

  25、 徐爱国主编:《世界著名十大法学家评传》,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

  26、 [意]帕累托:《精英的兴衰》,刘北茂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7、 [美]威廉·詹姆士:《实用主义一些旧思想方法新名称》,陈羽伦、孙瑞禾译,商务印书馆,1997

  28、 [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29、 [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30、 [法]阿隆:《社会学主要思潮》,葛智强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

  31、 [美]埃里克森:《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2、 苏力:《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3、 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10

  34、 [美]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3

  35、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

  36、 [美]庞德:《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

  37、 [美]富勒:《法律的道德性》,郑戈译,商务印书馆,2005

  38、 [美]霍姆斯:《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霍姆斯法学文集》,明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2

  39、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0、 [德]拉德布鲁赫:《法哲学》王朴译,法律出版社,2005.3

  41、 [英]吉米·边沁:《立法理论》,李贵方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1

  42、 [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贺卫方、高鸿钧译.《比较法律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0

  43、 [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余履雪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3

  44、 梁治平:《法辨——中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1

  45、 王明辉主编:《何谓法学》,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4

  46、 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学》,法律出版社,2004.4

  47、 刘作翔主编:《多向度的法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48、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8

  49、 [英]尼尔·麦考米克:《法律推理与法律理论》,姜峰译,法律出版社,2005.7

  50、 [德]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张乃根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9

  51、 [德]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舒国滢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12

  52、 [英]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李清伟、侯健、郑云瑞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

  53、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张文显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12

  54、 张继承:《从案件事实之“是”到当事人之“应当”——法律推理机制及其正当理由的逻辑研究》,载《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55、 张继成:《可能生活的证成与接受》,载《法学研究》2008年第5期。

  56、 张继成:《事实、命题与证据》,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5期。

  57、 罗洪洋:《法人类学论纲——兼与法社会学比较》,载《法商研究》2007年2期。

  58、 罗洪洋:《程序正义与中国》,载《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5期。

  59、 罗洪洋:《中西方法律文化中的利益观(权利观)比较研究》,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期。

  60、 周红阳:《预期与法律——朝向哈耶克的时间域》,吉林大学2006年度博士学位论文

  论文写作计划,进行方式和采取主要措施

  1、2009年5月——6月,撰写开题报告,初步确立论文的选题及相关内容。

  2、2009年7月——10月,初步撰写学位论文的初稿,整理相关的参考资料与文献。

  3、2009年11月——12月,修改与完善论文的内容,核实引用的资料及数据。

  4、2010年1月——4月,撰写学位论文的终稿,校对相关的注释。

  5、2010年5月——6月,学位论文定稿。

  准备答辩事宜。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二

  尊敬的评委老师:

  我叫**,0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员,在**学校任教六年级语文,兼备课组组长。

  我所撰写的论文题目是:论《围城》方鸿渐形象的现实意义,我的指导老师是进修学校副校长***老师。

  从确定选题、拟定题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谌老师精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

  并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完成论文的写作。

  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选择《围城》这本小说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写作题材,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这本小说比较的喜欢,包括由这本小说改篇而成的电视剧。

  的确,《围城》是一个富有人生哲理和重大社会意义的命题,它向人们说明40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病态,使恋爱、结婚、家庭成为“鸟笼”和“城堡”,

  寓意只有冲破自身的局限和昏暗社会的“围城”,把个人的命运和整个民族、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才会有新的生路。

  《围城》不愧为一部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作品。

  另一方面,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许多的现象也与《围城》中的描写场景有一些的相似,揭示其中的联系,警示世人,以倡导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性的人生,也是我想通过自己的写作给社会的一次贡献。

  我在这篇论文中,主要采用了内容分析和现实对比的写作手法,各阶段安排依照先典型分析(即具体事例分析),具体对照现象,展现警示,再综合论述,阐明现实意义的层次进行。

  具体结构如下:

  一、 方鸿渐“玩世不恭”的人生态度造成的影响对现实社会的警示意义 !

  1、***的后果与不学无术

  2、对爱情的“玩世不恭”造成的苦果与性开放

  二、 方鸿渐复杂思想性格的现实指导意义

  1、表现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复杂 分析及现实意义

  2、表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复杂思想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3、表现在事业方面的复杂性格的分析及现实意义。

  第一个方面,着重从方鸿渐两件典型的事例(即***和谈恋爱),联系到当今社会两种不良现象(即不学无术和性开放),以警示世人,这部分用词颇多,篇幅较长。

  第二个方面,综合阐述方鸿渐在社会大背景下的爱情、家庭、事业三个方面的思想性格,意图说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如果缺乏主动性,

  缺乏自主有为的精神,缺乏坚定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是很容易被环境和他人左右的,一个人只有将自身的发展置于社会论文报告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熔炉里,事业才会有所成功;

  一个家庭,只有在安定平和的社会大环境下,削除了社会的重压,家庭成员之间相互谅解,家庭生活才会真诚和自由。

  这部分语言精练,立意高远。

  在提纲的完成过程中,我得到了谌老师的详细指导,观点进一步得到了提炼,对现实社会某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也进一步深入。

  初稿完成后,谌老师又详细地审阅了全文,对一些用词不当的地方,观点不明朗的地方提出了指正。

  最后正式定稿后,谌老师又认真地提示了论文打印的格式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正是在老师的着力指导下,在本人细致的研究下,我结合当今社会现实的某些现象,发现了《围城》所蕴含的警示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于《围城》的有关论著相当地多,但以其人物形象的现实融合来确定研究方向,应该是我的一个创新之点。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虽然不是很尽人意,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

  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自己的认识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稿】相关文章: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10-26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0-26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开场白10-08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ppt模板11-16

毕业论文答辩稿11-13

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0-26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稿09-30

毕业论文答辩自述稿11-14

工科毕业论文答辩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