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农业产业链论文

时间:2023-04-01 09:12:58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业产业链论文

  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法,从政府、市场、利益、创新四个方面分析了贵州省连片特困区农业产业链的演进动力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的演进要经历传统农业产业链、转型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产业链三个阶段,以期更好的推进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链论文

  【1】特色农业产业链演进机理探析

  [摘要]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是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连片特困区;特色农业;农业产业链

  精准扶贫是当前贫困地区经济工作的重点,实现连片特困地区的脱贫解困是赢得扶贫攻坚战胜利的重要保障。

  依据国家划分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区,贵州省涵括了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三大连片特困区域,贵州省三大特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程度深,而且贫困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民族经济发展问题相互交织,夺得贵州省三大特困区扶贫攻坚的胜利尤为困难。

  在精准扶贫中,依托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资源,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可以有效整合贵州省农业经营体系各类资源,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加速特困地区民众脱贫致富的步伐。

  农业产业链是农业经营体系所呈现的一种业态,其实质为由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将农业采购、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链接在一起所形成的农业经营系统,早在1985年,赫希曼就通过对交易过程的深入观察,提出了产业链的概念,并对产业链的前后向关系进行了阐述。

  农业产业链是一个复合型系统,其由多种农业经营元素耦合而成,同时农业产业链也是一个非稳定态的系统,在内外变量引动下,农业产业链会发生从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动态演进。

  对当前贫困地区而言,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加速转型,而农业产业链也发生深刻嬗变,其产业链的演进机制,演进历程上都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1贵州省连片特困区特色农业产业链演进的动力机制

  1.1政府推力

  政府的政策供给是农业产业链发展演进的重要动力。

  农业产业链的内生元素包括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产品销售商等,而在影响农业产业链的外生元素中,政府是关键性主体,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输入,为构建高效率的农业产业链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政府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体,可以通过财政、金融、土地、保险等多方面的政策路径,助推农业产业链经营主体的形成,并增强农业产业链的稳定性。

  在精准扶贫中,贫困地区政府会成立专门特色农业发展的管理机构,动态把握农业产业链的培育态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供政策服务,更好的推进农业产业链的成长。

  1.2市场拉力

  农业产业链的终端是农产品市场,农产品需求的变化会对农业产业链的演进产生深刻的影响。

  当前,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对特色农产品的需求增大,另一方面对绿色、天然、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很旺盛。

  而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可以通过产业链中的信息传导机制,快速反馈市场信息至产业链中的经营体制,进而使农户和龙头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方略,生产对口市场需求的产品,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提升农业经营系统的运行效率。

  从市场体系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端的不断变化,将引导农产品的生产端发生变化,而随着引导农业产业链的经营组织模式、利益联结机制发生变化,市场拉力是农业产业链演进的重要动力。

  1.3利益诉求

  利益诉求是推动社会经济变迁发展的重要力量。

  农业产业链的各经营元素都是利益主体,其相互通过利益机制连接。

  如果变革利益联结机制或者重组经营元素对产业链中的经营主体有利,在利益的驱动下,各经营主体会积极的趋向调整农业产业链,进而使农业产业链发生演进。

  反之,如果变革无利可图,经营主体就会丧失调整利益格局的积极性。

  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具有产业链短、信息不对称、经营主体实力弱、产业链不稳定等特点,因此在扶贫战略的推动下,通过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输入,产业链延伸、整合、拓展的方向都将有利于农业经营主体,利益机制效能的发挥会推动产业链的演进。

  1.4创新驱动

  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因素。

  对农业产业链而言,一方面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将会优化农业产业链的组织链,使产业链的关系联结更为稳固,同时增强产业链上经营主体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技术上的创新可以扩大农业生产可能性边界,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进而推进产业链组织形态发生演化。

  同时,消费市场信号是引导农业产业链变动的重要动力,当新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产生,新的市场机会生成的情况下,农业经营主体能否将市场机遇转化为自身经济利益,关键点也是自身的技术水平。

  农业经营主体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在生产、价格、物流体系方面和市场形成联动,从而把握市场机遇,赢得市场先机。

  2贵州省连片特困区特色农业产业链演进阶段划分

  农业产业链是一种多元复合型系统,产业链蕴含着组织链、物流链、资金链和信息链四种形态。

  对贫困地区而言,由于其经济总量少、资本存量低、市场化进程滞后,其产业链的演进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从经济转型的视角分析贫困地区产业链演进可以分为传统农业产业链、转型期农业产业链和现代农业产业链三个过程。

  2.1传统农业产业链

  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低势能地区,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的问题尤为突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规模小、农户生计资本少、抗风险能力弱。

  从产业链分析,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贵州省贫困地区农业生产也被纳入市场经济体系,以农户—经销商—农产品市场为节点的农业产业链已经形成。

  但是这种简单的农业产业链表现出显著的“双柠檬结构”,即一方面农资供应商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突出,另一方面消费者和农户之间的信息也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由此导致整个产业链系统运行效率的降低。

  表现在实践中,一方面贵州省贫困山区农户难以采购到价优质高的农业生产资料,另一方面贵州省优势特色农产品不能形成品牌,市场销路难以打开。

  从资金链分析,产业链的利润多流向了产业链的两端,而居于生产者地位的农户往往只能分享产业链的较少利润,长此以往,导致农户增收困难,尤其遇到风险冲击时,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价值一旦得不到有效补偿,农业生产经营的再循环很容易被打断,由此导致农户陷入贫困。

  2.2转型期农业产业链

  在精准扶贫战略的推动下,各种外生资源注入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加速了贵州省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的演进。

  农业产业链演进的最大特点是产业链被延伸和扩展,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生经营元素加入产业链系统,同时在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传统以农产品流动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也向乡村旅游方向横向扩展。

  但是,发生嬗变的产业链又表现出明显的转型期特征,一是支撑农业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系统不健全,产业链系统内部的分工不够细致,产业链的资源整合效能不能充分发挥;

  二是产业链内部起着连接一产、对接三产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现在贵州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多为外生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体系中居于强势一方,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没有完善。

  三是产业链中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为近年来新成立、层次低、组织体系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资本实力弱等问题较为突出,能够成长为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内生化龙头企业的少之又少。

  由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农业产业链由转型期过渡到现代农业产业链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2.3现代农业产业链

  建立现代农业产业链是贵州省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产业链培育的目标。

  贫困地区现代农业产业链应该是集产品生产、特色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型复合组织。

  现代农业产业链通过组织创新,可以实现外部交易的内部化,产业链经营主体间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体。

  同时,产业链具有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包括种子育苗、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信息咨询、农业保险、物流配送等方方面面,通过农业经营体系中的专业化分工,极大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效率。

  在信息化时代,对于贵州贫困山区而言,现代农业产业链应该具备发达的电子信息网络,形成农业产业链各经营主体共享的综合性信息平台,保障农业经营体系各环节的信息能够精准、及时传达到各经营主体。

  同时农业相关的政策法规、科学技术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传播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产业链系统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体系应该形成自身特色品牌,通过品牌的溢价,使得整个产业链的价值得到提升,最终形成上规模、有品牌、有品质的农业产业链体系。

  [参考文献]

  [1]张利痒.特色农业产业链治理:主体与功能,农业经济管理[J].2010(1).

  [2]张明林.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链成长机制[M].北京:科技出版社,2010.

  [3]李杰义.农业产业链视角下以工促农的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作者:柳一桥 单位:贵州师范学院

  【2】农业产业联盟创新中推行方案的研究

  摘要:TRIZ作为国际性的系统化创新方法,由于其解决创新问题的针对性、直观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在农业产业联盟内TRIZ理论的研究推广仍处在初步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推广应用体系,影响了TRIZ理论创新作用的发挥。

  文章通过阐述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分析TRIZ理论作用于农业产业联盟这一特殊主体的创新特性,归纳出TRIZ理论在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对此提出解决建议以及相应的推行应用方案。

  关键词:TRIZ;理论;农业产业联盟;推行方案

  一、引言

  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

  时代创新的大背景催生了一系列创新方法的产生及推行应用,TRIZ理论是源于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通过对大量发明专利进行研究、归纳所得的一种创新方法,其涵盖了解决发明创造、创新技术问题过程中可寻的科学规律,并在随后的逐步发展中明确了基本原理与法则、建立起完善的理论体系,

  后传入西方国家并随之发展成为各国家、各企业及其他社会团体所重视的国际性创新方法。

  农业产业联盟是由多个涉及农业生产相关环节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机构组成的一种农业领域的产业组织形式,联盟各伙伴在发展过程中通过技术、设备等相关资源共享形成利益共同体,旨在通过多方合作促进各联盟伙伴在技术、经济上的有效发展。

  农业产业联盟应用TRIZ理论,一方面有助于整合各方资源,开拓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将TRIZ应用于联盟的创新管理过程,形成完备的创新管理体系,为联盟各伙伴的创新合作提供合理的指导思想。

  因而本文针对农业产业联盟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农业产业联盟在应用TRIZ理论指导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旨在设计推动TRIZ理论高效运行的相关方案,以提升其整体创新水平。

  二、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

  TRIZ理论的创始人指出创新不是一种随机性的行为,创新发明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可以通过对大量发明创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得出创新所遵循的基本规律;TRIZ理论正是基于这种思维下的创新办法,经过国内外专家学者对这一理论的不断研究、完善,其现下已经形成了蕴含一整套系统性创新方法和创新工具的理论体系。

  在解决创新问题、破解创新矛盾时,可以运用TRIZ理论体系中的创新工具与方法,具体包括ARIZ算法、矛盾矩阵、39个工程参数和40个基本原理、物———场分析法、最终理想解等;

  通过创新者将实际遇到的具体创新问题抽象化为TRIZ问题,并将TRIZ问题整合到TRIZ理论体系中,运用相应的创新工具解决TRIZ问题从而得出创新问题的TRIZ解,对此再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将其转化为有针对性的具体解法。

  三、TRIZ理论作用于农业产业联盟的创新特性

  现下,TRIZ理论在管理创新方面的应用主要针对于具体企业,而其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中的应用研究仍在起步阶段,在农业产业联盟中更好的应用TRIZ理论解决创新问题,就必须明确农业产业联盟这一特殊主体区别于企业的创新特性。

  (一)农业产业联盟的组织模式

  由于农业产业联盟是由多主体构成的产业组织形式,其伙伴选择的多样性、合理性及适应性决定了联盟的创新方向;联盟内部在整合资源、集成创新的过程中依赖于创新项目组的引导与促进,创新项目组内的高层领导对创新流程的顶层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推进整个创新管理流程的关键力量;

  同时高层领导与项目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传达,关系着创新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支撑,此外能否将创新指导意见落实为创新思维,与项目组内部成员对创新问题的识别与抽象化为TRIZ问题的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是创新过程中的难点,

  能否统一整合各伙伴项目组成员的相关意见、增强项目组成员的团队意识、提升知识转移效果以及各成员对农业领域知识、TRIZ理论的掌握程度等,都体现了农业产业联盟组织模式上的创新特性,对其创新过程的科学性、流畅性以及透明程度带来一定影响。

  (二)农业产业联盟的运行机制

  影响农业产业联盟有效运行的相关因素诸多,其一是联盟的组织者需要具备行业内的相关领导能力,能够联合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化解决共同面临的技术问题、应对行业风险,及早识别联盟伙伴中的“搭顺风车”行为,确保联盟各伙伴针对自身能力提供相应资源、制定适应于各伙伴的运行模式,确保各方利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是创新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有助于提升联盟的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各伙伴的创新思维,通过晋升、利益分配等激励手段增强联盟各伙伴合作解决创新问题的信心与意愿,推动联盟创新的科学有序运行。

  四、TRIZ理论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过程中的问题

  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以及系统性的创新工具与方法是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农业产业联盟的创新特性,结合现下TRIZ理论的应用现状,得出TRIZ理论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过程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研发人员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不足

  研发人员作为创新的主体,是整个创新管理流程各环节中的把控者,承担着识别创新问题、规避创新风险等一系列的任务;更好地应用TRIZ理论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就要求联盟内部研发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了解时下农业领域市场相关环境、熟悉农业产业生产链各个环节,以此能够准确分析现下的市场状况,据此有效联合联盟各伙伴规避行业风险、推动技术发展及把握市场机遇。

  但现下农业产业联盟的研发力度不够,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研发人员的专业知识基础不足,此外对于创新问题的转化、抽象能力存在欠缺,不能及时将创新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抽象为TRIZ问题,影响了整体创新进程。

  同时,研发人员专业知识与创新能力的不足也反映了联盟内部整体创新意识不够,相关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调动成员创新积极性、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缺乏部分TRIZ专家的指导和对员工的TRIZ培训,使得对TRIZ理论的理解和应用程度仍停留在表明层次,难以发挥其有效的创新效率。

  (二)知识转移渠道不畅

  农业产业联盟的创新主体多、专业性质强、创新问题复杂,这些创新特性都要求农业产业联盟内部各伙伴需要更高标准的知识转移渠道。

  各农业产业联盟发展仍不够成熟,各伙伴建立起的协调沟通机制并不完善,其中一方面在于缺乏相应的契约机制来保护技术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则是成员间没有建立起科学的学习机制,没有为TRIZ理论的应用搭建良好的创新平台;沟通与交流的不足阻碍了内部各伙伴之间的资源共享及合作,减慢了创新进程。

  此外,TRIZ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创新理论仍在不断的完善、发展,相关产业领域联盟应用TRIZ的相关经验、农业企业运用TRIZ理论进行创新的示范效应等都值得借鉴学习,脱离外界而只闭门造车的理论本就脱离了创新的本质,有效推动TRIZ理论的创新效率还应积极加强与应用TRIZ的外部单位沟通交流。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质量较低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也在迅速发展,其数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有助于联盟创新绩效的提升,但其提升的效果并不显著。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其服务质量水平较低,仍未与联盟内部的创新需求速率相平衡,公共信息交流平台、创新人才及发明成果等数据库的建设不够完善,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下高效信息处理方式上仍有不足,其较低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介服务机构对TRIZ理论的推广和有效运行。

  五、农业产业联盟中推行TRIZ理论的建议与方案

  综合上述对TRIZ理论推动农业产业联盟创新过程中所遇问题的分析,提出关于农业产业联盟中推动TRIZ理论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TRIZ理论的培训

  通过对联盟内部成员进行TRIZ理论的相关培训,以此培养其创新思维及增加对TRIZ理论的了解和运用。

  具体的培训形式有,

  一是增加对培训讲师的技能要求,率先对其进行筛选和培训,确保培训讲师对农业领域创新现状、农业市场情况等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要确保培训讲师对TRIZ理论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将TRIZ理论体系系统、具体地传达给联盟成员;

  二是加强对员工创新技能的培训,建立线上线下的学习机制,使得员工有更宽阔的渠道和自由时间接受TRIZ理论的培训,也可以通过定期邀请相关TRIZ专家开展教育讲座,对TRIZ理论进行现场实际指导。

  (二)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在联盟内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推动联盟内部成员将TRIZ理论的创新思维发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

  创新激励机制的形式可以为:

  一是联合各伙伴定期参与由联盟创新项目组开展的好点子创新方法大赛,鼓励联盟内各成员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创新问题、创新机会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经创新项目组内的专家评审,对于提出具有可操作性、效益性强的创新点子的成员给予奖金、晋升机会等奖励,以此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二是将创新纳入员工的绩效考核,作为年底奖金、晋升渠道中的一部分,同时开拓员工创新渠道,形成联盟内整体良好的创新氛围。

  (三)搭建有效知识转移渠道

  知识转移渠道是联盟内部各伙伴沟通交流的有效手段,保证良好畅通的知识转移渠道,有助于科学整合各伙伴的创新资源、发展创新技术以及更好地实现创新目标。

  搭建有效的知识转移渠道,一是要从组织和制度层面进行规划,建立科学的、完善的契约机制来增强联盟内各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同时提升联盟各伙伴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意识,确保各伙伴的创新技术、创新办法得到有效保护,确保相应的资源共享,以此实现其共同的创新目标、达成共赢;二是要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一方面联盟内各伙伴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提升内部成员的学习意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积极与应用TRIZ的外部单位进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对TRIZ理论的理解及实际运用能力。

  (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质量和水平关乎着农业产业联盟的创新发展进程,因此要着力于创新和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层面需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鼓励创办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推动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模式来提升服务水平,完善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能力;各农业领域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也要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紧跟科技发展潮流,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成思源,彭慧娟,李苏洋,向孟群.TRIZ的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广东科技,2013(7)

  [2]何翔.TRIZ理论在管理创新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5(2)

  [3]谢玲红,毛世平.中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影响因素与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16(5)

  [4]杨小玉.农业产业联盟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村,2012(7)

  [5]林艳,陈伟.TRIZ理论应用于R&D联盟并行创新管理方法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4)

  [6]王珊珊,王宏起.产业联盟应用TRIZ加速创新的机理与方法研究[J].情报杂志,2012(5)

  [7]李丹,罗赫荣,戴建华.TRIZ理论在农业信息创新上的应用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3)

  作者:周亚男 史宪睿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研究生学院 辽宁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企业管理

【农业产业链论文】相关文章:

产业链行业经济论文10-08

农业推广技术论文10-01

基层农业推广论文10-01

农业职称论文10-05

农业科技发展论文10-01

农业机械论文10-01

农业市场推广论文10-01

论文发表教育新闻农业10-26

生态农业农业经济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