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7:5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总方针。我们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利用好教材中的美育资源,开展好美育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

  第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美育教育实践

  美育教育是语文教育的基本要素。

  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孩子传授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语文素养,同时也要发挥语文学科特点,使语文课堂成为对孩子进行美育教育的主阵地。

  所以,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美育教育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借助语文学科特点,积极创设情景

  让孩子感知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音乐、图画、语言等手段,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创设欢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氛围让孩子感受美。

  我在教《白杨礼赞》一文时,按照设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塑造坚强的人格品质”这一主题,在教学开始时我先播放了《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主题曲)随着激昂而优美的旋律,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被集中起来,学习的情绪高涨了起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状态。

  我抓住机会,迅速出示学习目标和问题,“白杨树大家见过吗?今天我们学习《白杨礼赞》,要感受白杨树的高大、挺拔的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你从中还能感受到什么?”孩子按照教师的指导要求,快速阅读课文,借助学习小组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及时组织孩子进行了展示、评价。

  这样,孩子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既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了学习目标,又凸显了美育教育,为后面的教学活动打好了基础。

  再如教《醉翁亭记》一文时,我抓住文本中“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朝而往、暮而归、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等描写景物的句子让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引导孩子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唤起学生内心的视象,让孩子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孩子尽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之中,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感受作者笔下描绘的大自然之美。

  达到了既学习文本知识,又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目的,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紧扣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发挥文学语言形象性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就一定能发挥语文学科美育教育的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二、发挥语文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创造美

  教育方针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但目前普遍存在重智育而轻美育的现状,而社会需要的是既要有渊博的知识,更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才,这就是一对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任务就是要依靠广大教育工作者。

  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以及语文学科具备的特点,就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将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去完成。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习的内容和表现的思想艺术,让学生去感知课文中优美的词句,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完成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熏陶。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培养孩子真、善、美的情操,获得正确的审美意识,逐步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

  如在教《陌上桑》一文时,我引导孩子通过语言媒介,让孩子从人物的描写中,感知罗敷和太守两个人物孰美孰丑,组织孩子围绕人物服饰、语言、动作等进行鉴赏,让孩子明确罗敷不但外表美,而且心灵更美,而这正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之一。

  审美的目的不仅在于欣赏美,还在于创造美。

  美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创造出感人的美。

  教师可通过作文教学来实现这一目标。

  春季开学第一周,我都要安排孩子围绕春天撰写一篇文章,我组织孩子深入田间地头、村社街道去探究、观察,让孩子真正发现生活中的美,包括自然美和人文美。

  教师积极引导孩子把观察到的生活美进行梳理,再组织孩子用比较优美的语言把生活中的美表现出来。

  三、凭借语文学科优势让孩子挖掘美

  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就在于它是母语,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传承五千年的辉煌文化,无论是汉赋、唐诗宋词,还是元曲明清小说,无不展现着我们博大光彩的文化历史。

  语文作为传承这一伟大的文明历史的学科,更要求语文教师要言传身教,凭借学科优势和课堂教学让孩子去感受祖国的语言美,挖掘文本中潜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受到教育。

  如组织孩子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我先组织孩子反复进行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作者描白的景物,展开联想、想象,玩味作者笔下描绘的景物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元曲的艺术魅力,并组织学生进行仿写,把自己平时观察的生活美展示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

  总之,语文教学不仅要突出对语文知识的教学,更要关注对孩子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作用,强化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第二篇: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中美育教育实践思考

  摘要: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的过程不再单纯是智育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过程。

  教学实践证明,美育渗透于阅读教学中是贯彻新课改精神的良好途径。

  现今许多教育工作者已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成功的教学不仅有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和思想的启迪,还包含美感的培育。

  高中语文阅读教材本身就荟萃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因素,因此,教师应自觉、充分地借助这些美的因素,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根据感知、想象和情感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教育

  1创设情境感知美

  直观感知是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

  我国美学家王朝闻指出:“只有诉诸感觉的东西,才能引起强烈的感动。

  ”俄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过:“美感是和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

  ”可见,感知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大门的必由之路。

  由于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教师应尽量利用图象、投影、演示、声音等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美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凭借直观去感知,以使他们产生悦耳、悦目、悦心的审美感受。

  美育是通过对审美对象进行美的感受、欣赏、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审美者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合理利用挂图、幻灯、录音多媒体等教学设施,或展示美的画面,或播放动听的乐曲,或是生动形象的表演,或是绘声绘色的描述,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也为进一步学习课文确定基调。

  如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借助优美的音乐创设情境,唤起学古战场的向往和对古人的怀念,引起学生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教学中,充分展现美的形象,努力做到语文美育具体化。

  根据教学直观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为依据、以美的熏陶感染为目的,把“乱石穿空”的形、“惊涛拍岸的状、“卷起千堆雪”色和态,都形象的展现在学生们眼前,从而增强了美的感染力。

  使学生在欣赏中去体会古战场的壮阔。

  2朗读诗文感悟美

  在语文教学中,“读”占鳌头。

  通过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领悟其中的道理。

  “新课标”也突出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充分地读,兴致勃勃地读,从读中去欣赏美,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更要创造美的享受。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如何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导入美的境界,进行潜移默化的美感熏陶,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必须通过朗读传达出来。

  所以,首先让学生边看录像边听课文的配乐朗诵,如《赤壁赋》、《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等,给学生们以美的享受,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感悟到文章中形象的美和意境的美。

  在整个地学习过程中,“读”贯穿了全课时的始终,采用个别读、齐读、默读、配音乐配画面读、互相听读,自由读等多种方式,把学生带进文章意境中,

  让学生在读文中去体味、去感受、去琢磨,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要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情色彩。

  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理解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使学生们在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的氛围中去学习和体会,更加深了对课文的了解,对古文化的了解,也更增加了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3阅读鉴赏创造美

  成功的语文教学,往往能够在学生获得新知识,接受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又为学生展现绚丽多姿的美的画卷,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审美的愉悦,提高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辩能力。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学生创造美的过程。

  美育的实际就是给学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目前学生所使用的必修课本中所选入的大量文学作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的美育蕴含十分丰富,信手可拈,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均不乏其美。

  就内容而言,主题思想的健康与深刻本身就是美,题材的丰富多彩也是美,另外还有人物形象的美、环境的美、情节的美;就形式而言,语言文字的畅达与生动本身就是美,表达的灵活多变也是美,至于层次建构的美、抑扬的美、跌宕的美也在阅读教学中屡见不鲜。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以教材为凭借,充分挖掘美点,提取美育渗透的素材;以课堂为阵地,以多种方法进行再创造、感知、鉴赏课文之美,培养审美情趣达到美育渗透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抓住诗歌、散文、小说、寓言、童话等不同文体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营造审美氛围,在审美的心态下求知,发掘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有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美的熏陶。

  比如在品词析句中,领悟语言美、在联想想象中,感受意境美、在朗读训练中,体会节奏美、在课堂结构上,发现形式美。

  总之,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审美素材比比皆是,语文教学过程渗透美育的方法也很多。

  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多层次、多角度发掘作品中的美育点,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同时,教师对美育的形式和内容应多元探讨,不要仅囿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应该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始终,真正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锦玲.高中语文教学应发挥美育功效[J].语文学刊,2012(5):106-107.

  [2]李幸福.将美育融入高中语文教学中[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1(12):56-57.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10-11

关于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论文10-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论文10-11

小学体育教学中应融合美育教育论文10-11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创新的教育论文10-12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和美育的教育探析尝试论文10-10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美育教育的策略论文10-09

护理教育中双轨教学实践论文10-08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