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

企业内部设备论文

时间:2023-04-01 09:22:54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企业内部设备论文

  随着企业的不断扩张与发展,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工作机制也随着企业改制不断进行修正。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由过去的“服务性生产”逐渐转向“经营性生产”模式。通过这种转变,改变了项目部吃公司大锅饭,机械设备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经济效益低下的局面,同时也能调动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企业内部设备论文

  【1】企业内部机械设备的管理模式转变

  论文摘要

  1. 服务性生产存在问题

  1.1 认识不足,缺乏战略指导思想

  企业在服务性生产过程中,工程机械的管理一般局限于人工费、油耗费、维修费、进出场费用等直接费用的层面上,忽略了深层次的分析以及对实质性问题的宏观管控。

  第一,机械使用缺乏规划,随意性太强,内部机械不能完全发挥效益;缺乏因地制宜、科学配置、从实际出发的战略指导思想。

  对于短期性和临时性的作业,调度费用太高,工作效率低,机械产值不能弥补调度费用。

  第二,机械在使用过程中,不考虑机械的搭配,以及机械施工最优方案,抢工期时,通常是通过“拼设备”来达到施工进度要求,甚少关注成本,忽略了机械的使用回报率。

  第三,由于机械机种不同、机型不同、新旧程度不同,工程量分配不一样、工程任务难易程度有区别,套取定额却完全一致,缺乏灵活性。

  1.2 维修保养不当,加速机械设备的磨损老化

  第一,现场施工机械设备修理存在薄弱环节,一些现场管理者对机械维修重视不够,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没有按设备的技术性能进行全面维修,并做好详细的维修记录。

  第二,在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修代养”现象,为追求短期效益不惜牺牲车辆的正常运转。

  某些现场设备管理者的经济意识薄弱,往往实物指标定得过高,不切实际,不能正确指导施工生产。

  1.3 自有机械和外雇机械差别明显

  公司从领导到基层员工,对进度和产量关注较多,相对忽略了成本控制,导致效益低下,据基层员工反应,如果单纯的进行机械效益评比的话:外雇 > 自有 > 内雇,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3.1 机械调度不合理

  首先,机械调度不均匀,新机械被分配到任务的机会比较多,旧机械会较少;其次,分公司机械调度管理不完善,只计算工作时间内的绩效,不考虑窝工费和来回路上的费用;再次,在任务分配上,外雇机械占有优先权,内部机械只能干剩余的,有些甚至是难干的、不赚钱的。

  1.3.2 风险转嫁明显

  遇到粗活、糙活的时候,外雇机械认为没有效益,有选择放弃不干的权利;同时处于保护自有机械的目的,优先指挥内雇车辆,将维修风险从外雇车辆转嫁到自有车辆,再转嫁到内雇车辆。

  1.3.3 机械调度管理程序复杂,项目部比较分散,责任人不明确,施工连续性不强

  某些特种车的调动,调动一次就得打 5-6 个电话,进出场费用项目部基本不考虑,完全由公司承担。

  调度车辆计量标准不统一,随意性较大。

  干同样的活,有按“吨”计量的,有按“㎡”计量的,公司总部不易于控制车效,对所拥有机械的车况不易于掌握。

  2. 经营性生产

  2.1 经营性生产的意义

  第一,实施经营性生产,将会推进企业独立核算的改制进程,使设备管理更加规范,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企业效益。

  第二,实施经营性生产,将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

  将机械划分到分公司、项目部等部门,各基层单位有自主经营权,加大了对设备的维修、保养力度,实现了由公司分散管理向机械管理部门集中管理的转变。

  公司机械部门和分公司、项目部之间形成了某种租赁关系,相应地促进了公司机械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克服了“拼设备”的短期行为。

  第三,实施经营性生产,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集中经营管理施工机械,断了项目部吃大锅饭的念想,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通过精心组织施工,严格控制施工,尽量压缩机械作业时间,降低了机械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第四,机械实施经营性生产的同时,机械驾驶员的工资也随之走向市场化,会极大地激发广大驾驶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的良性循环。

  2.2 经营性生产的实施步骤

  第一,公司深化改革体制,制定与单机核算办法相配套的管理文件:完善独立核算制度;规范机械调度管理,统一计量标准,督促基层单位的定额制定与实施。

  第二,机械设备的定价根据施工内容的不同和作业任务的难易程度,由各项目部根据当地价格制定出详细的定额,细化考核方案。

  实行“一月一考核,一月一公布”

  制度,对单人、单车的当月工程量以及所赚工资张贴公布,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由各基层单位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上报机械设备使用计划。

  对于大型设备由公司和项目部签订租赁合同,普通机械由驾驶员和分公司签订承包合同。

  第四,租赁费的结算。

  机械设备进场后根据双方的确认时间开始计算台班费,大型专用设备安装调试生产后开始计算设备租赁费。

  对于窝工费的计算,查明是由自然原因造成停工、或者是由监理或业主原因造成停工还是由项目部安排不当造成的停工,分类别计算窝工费。

  施工结束后,由公司财务部根据作业运转记录进行内部核算。

  第五,驾驶员的管理。

  驾驶员由公司人事部门统一进行招聘,实习期满后,由公司统一签订劳动协议。

  驾驶员的工资由公司发放其基本工资作为生活保障,绩效提成由各基层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发放。

  驾驶员由公司和各基层单位双向考核,对不服从管理,违反管理制度的由项目部书面通知机管部门解除聘用,另聘新人。

  3. 结束语

  机械管理由“服务性生产”向“经营向生产”转型,是一个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过程,是一项庞大和复杂的系统工作,不是靠一句话、一个人、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

  要开展好这项工作,需要各方人员的全面参与,积极配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求各方人员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开拓进取,以适应现代高技术设备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 丛江涛,梁金龙 . 机械管理工作中的管理模式 [J]. 黑龙江科学,2014(1).

  [2] 徐冰洁 . 浅谈建筑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 [J]. 南方金属,2004(8).

  [3] 谢松涛 . 浅谈公路工程中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方法 [J].黑龙江科学,2011(7)[4]姚永福.当前公路施工机械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 ( 学术版 ),2011,30(7) : 146-150.

  [5]詹昌伟.公路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世界 ( 建养机械 ),2011,(5) : 62 -64.

  【2】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

  论文摘要

  1 设备管理的意义

  1.1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有些设备其实存在着一些危险性,如果引进设备管理系统,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使工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运行。

  1.2 对设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如果没有引进设备管理系统,企业设备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散漫现象。

  比如依靠经验决定设备的检修作业;只注意设备技术管理,而对设备经济性和效率考虑不够;基础数据、日常维护数据以及检维修数据不全面,不系统;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处理等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效率以及可能会遇到的难题,更大点就可能会引起事故。

  为了避免这些,我们有必要引进设备管理系统,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这样才能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1.3 对设备进行系统化的检测、维护和替换

  了解设备运行中的风险主要来自哪些设备及风险等级,并进行确定检测方法和频率,合理分配检维修资源,同时要了解设备在运行中应达到如何的运行状态以及如何采取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相结合的措施来保证所有设备处于一个良好的运行状态。

  1.4 让设备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

  企业没有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与企业增效相脱节的现象,往往按部就班管理设备,而很少想到如何使设备的管理等更好地适应企业增效的要求。

  要避免这种现象就要实施企业设备管理系统,改变企业管理员工的传统观念,运用与现代企业相适应的科学设备管理模式,保证企业正常的连续生产。

  2 设备管理系统的组成

  本设备管理系统是跨平台系统运行的,集设备档案管理、设备日常保养、设备备件管理、设备运行状态、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及特种设备管理于一体的管理系统。

  以“点检定修制”为指导,以“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为原则,以“提升设备综合效率”为目的,以“优化维修资源配置”为支撑,形成卓有成效的设备保障体系和快速响应能力,逐步建立健全企业设备的 TPM 管理。

  2.1 设备档案管理

  对设备原始资料,以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台帐。

  包括:动,静设备台帐、机动车辆、电气台帐、仪表台帐以及设备其他子系统产生的所有档案的总和。

  2.2 设备日常保养

  设备点检制即设备日常检查、保养是一种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达到最佳化、实行 TPM 管理的一种综合性的基本制度。

  在设备日常保养方面,系统提供多层次的闭环的日常检查、保养体系,通过建立包括点检编码、点检项目、点检方法、点检周期、点检工种等点检基础信息库,自动形成点检任务计划(工单)和设备点检任务指令,通过对点检异常的处理,形成闭环的隐患整改管理体系。

  2.3 设备备件管理

  对每台套设备的备件及易损件进行定义,并与库存对接,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设定安全库存预警提示备件库存情况,从而避免由于关键备件缺失导致的维修延误。

  建立备件台帐,备件台帐维护、备件更换管理,备件库存提醒。

  2.4 设备运行状态

  设备运行状态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动态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通过运行记录、停机记录、点检、定期检查、故障记录、事故记录、状态监测、作业线监控等常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记录设备以往的状况并准确监控设备当前状况,分析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为制定合理的维修保养措施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2.5 设备故障与事故管理

  完成对设备故障出现后的跟踪,对设备事故发生进行申报及处理跟踪以避免故障与事故的再次发生。

  包括:设备故障维修申请单,设备故障档案,故障查询,设备事故申报,维修申请单。

  设备事故处理档案,事故查询。

  2.6 设备维修管理

  设备维修按日常保运维修(电气、仪表、维修钳工)、小修、年度检修、大修进行分类。

  系统将完成设备的大修,中修,小修的全方位管理过程,完成周期性地进行维修工作,达到预防性维修的目的。

  包括:设备维修周期定义,设备大修计划,设备技改技措计划的制定,审批,维修派工单,维修设备更换记录(实现以旧换新)设备、仪表,电气维修档案,维修验收情况记录等。

  2.7 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物化了的资金,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

  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了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和财务管理的高度集成,实现了固定资产系统化和全过程的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固定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和帐、物一致性。

  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了从固定资产实物验收开始直至报废处置完毕的整个过程。

  2.8 特种设备管理

  特种设备是纳入国家法律法规管理范畴的设备,与一般设备相比其在管理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特种设备的管理,管理上体现国家法规的要求,同时满足企业正常生产所需,使各相关管理部门能准确、全面了解和掌握特种设备的使用状态、检验检测结果。

  特种设备管理解决了现场存在的特种设备延期检验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对检测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全等问题,并实现特种设备基本资料信息、特种设备注册、检测计划排程、实绩登录、复检计划、复检实绩登录、证书上传等信息化管理。

  本系统采用跨平台技术,面向 WEB 的多层体系结构,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系统技术体系采用 B/S 结构与 Web 方式:以开放的结构为管理体系的定义、工作管理流程(审核流程)的配置、工作任务的监控、工作控制环节的数据动态处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3 结束语

  设备管理系统实现了大大降低了设备的管理成本和事故发生率,为公司生产装置的高效平稳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将企业资源中的物料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机的集成。

  最终实现决策科学化、管理高效化,控制最优化的集成系统。

  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加快企业资金流速,进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内部设备论文】相关文章:

企业内部控制的构建论文10-09

企业内部审计论文范文10-06

数控设备的选型论文10-09

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论文10-05

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探析论文10-09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研究论文10-10

化工企业设备论文10-01

变电设备论文范文10-08

企业设备管理的论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