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高校通识教育实践论文
在通识教育的组织形式上,一些重点高校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比较普遍的做法就是成立本科生学院,负责本科生低年级的教学和日常管理。
第一篇: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研究
一、我国通识教育的现状
在本科生学院,新生入学后不分专业,按照大类分班,实行通识教育和基础教育,两年后再分专业,实施专业教育。
这种方法主要是借鉴美国的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的培养模式,是通识教育在中国的新的探索。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复旦大学的复旦学院、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等,他们都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状况进行通识教育的探索。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明确
现在开展的通识教育仍带有素质教育的色彩。
虽然二者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通识教育更多的要体现在知识的融合,仅凭一些人文素质类课程是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的。
在通识教育的实施上,仅有一些国家的重点院校积极探索推行改革,大部分的普通院校则采取了一种比较缓和的态度,改革的力度和步伐较慢,大大影响了通识教育的实施速度和质量。
2、管理上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在管理上,我国只有少数重点院校成立了相应的本科生学院,专门管理通识教育的开展,而其他多数院校则还是依靠原来的教务和学生管理部门开展,具体体现在开设通识类的课程。
这样就大大减弱了通识教育开展的力度,额外工作任务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原有工作部门的工作任务,影响其工作的效率。
同时在具体的实施层面,普遍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通识教育的开展比较凌乱和松散。
课程的开设以及学生的咨询缺乏相应的机制。
3、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质量保证
在各个高校开设的公共课中,教育部规定的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政治课、军事理论以及外语等,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数量有限,很多学校采取了抽签等方式,间接限制了学生的选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通识教育的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采用大班讲授的方式,这可以扩大选课的人数,但师生缺乏沟通和交流,没有相应的讨论,学生只是听课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已。
三、对策思考
(一)明确通识教育的地位,深化通识教育的理解
在实际的实践中,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通识教育的理念,在课程的设计中要体现通识性,正确处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改变其附属地位。
同时各个学校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实施机构。
这个机构中要包括日常事务的管理,课堂的开发及管理,以及通识教育的考评。
在该机构中,还应包括相应的咨询机构,负责对学生选课上课的指导,解释各类的课程设置。
(二)开发系统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的开设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因此,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在课程的性质上,应区分核心课程、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
其中核心课程,更突出内容的基础性,为学生呈现全面的学科知识。
选修课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丰富学生的课外视野。
同时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融合性,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三)建立一支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
通识教育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成功推进通识教育的保障。
在我国高校,教师对待通识课程的认真态度,远低于专业课,课前往往备课不足,作业要求较低。
因此,在实施通识教育中要严格要求教师的质量,引导教师对通识课程的重视。
在教师的选拔上,鼓励教授开设通识课程,增强其对学生的吸引力,注重教师的专业分布。
作者:张朋飞 段胜楠 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第二篇: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渗透教学探讨
一、前言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作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的全面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中承担起重要的职责,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计算环境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
本文提出的计算思维指导下的专业渗透教学方案是指根据学生的专业,将计算思维与专业课程进行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利用计算思维求解专业问题的魔力,专业渗透教学方案是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落地手段之一。
二、高等外语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1.计算机公共课程授课特点
(1)授课对象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授课对象主要是文科专业学生,在实际教授中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充分考虑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在教学内容安排上避免大量理论知识的灌输。
(2)授课班级情况复杂随着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地域及经济差异,城乡高中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基础差距悬殊。
(3)学科知识更新快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超出其他任何学科。
2.目前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及问题
当前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大都采用分阶段、分层次等教学模式,但都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效果,原因有:①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有些学生觉得课程过于简单,而有些学生则感觉学习吃力。
②在高校大班授课环境下,教师难以兼顾个别学生,教学效果打折。
③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有差距。
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很感兴趣,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学习却兴味索然,实践与理论严重脱节。
三、计算机通识教育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可行性
1.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依据
随着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向发展,社会与专业本身对毕业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要求也与日俱增,而且呈现多样化趋势。
针对大学文科各类专业,既要根据社会对毕业生的就职需求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课程,还要根据其专业的需求开设一些具有文科专业特色又能与文科专业结合的计算机课程。
专业渗透教学方案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早日形成职业角色意识和能力提供有力支持,计算机通识教育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能够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
2.来自实证调研
为了解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走向和职业技能需求,我校一直保持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10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员要精通电子文档编辑;85%的用人单位认为最好能具备较高水平计算机技能,如精通或者熟悉网络、数据库方面的操作。
此外调研结果还显示:80%以上的用人单位迫切需要在工作上“多面手”的员工。
四、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实施策略
我校在进行计算机通识教育专业渗透探索中,对选取哪种计算机公共课和专业课程进行了充分论证。
首先,根据高等学校文科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校专业设置的特点,我校开设“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为公共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动画制作能力、多媒体文件获取和加工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其次,作为以外语专业为主的外语类院校学生来讲,商务礼仪是其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塑造良好形象,扩大国际商务交往,促进事业成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选取我校的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际商务礼仪”作为专业课程渗透至选修课“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的教学,学生在学期期末要制作一个以礼仪为主题的完整作品。
专业渗透教学方案指导下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安排如下:
1.案例讲解
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准备任务导读内容,如难度适宜的教材、短小的教学视频等,让学生在课前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课堂上,教师展示与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结合的Flash动画案例,加强学生对Flash动画制作的感受。
同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
分析案例时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以往知识可以处理的效果;二是本次教学内容处理的效果。
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主干课程与所渗透专业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并且强调积累实战的经验和技巧。
2.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的模拟活动的过程。
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在动画制作中的共性问题及时纠正,不断规范操作,并与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案例中所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
学生在独立完成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
专业渗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实践任务实质上是为学生布置一个切合实际问题的模拟情境,引导学生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调整方案,最终解决问题,从而积累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
3.项目合作
项目合作则是在课后实施的综合实践任务,学生可以将在课堂上学到的相关内容付诸实践,以体验和校正自己的理解,把知识真正地升级成为属于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一个完整项目的实践提高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
项目完成后可以设置现场展示和讲解环节,引导学生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互相评价、取长补短,延续学习的效力。
计算机通识教育专业渗透的实施绝不能只有课堂上的理论讲授,还必须注重实践环节在计算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应利用实践课程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模拟工作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理论课上学到的基础知识,使学生能将这些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操作能力。
五、教学效果评价
我校在计算机通识教育的成绩考核方面,平时成绩以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和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依据,期末课程设计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在所提供的动画形式、动画主题中自主选择、连线搭配创作,教师和学生从内容、设计、技术、美工、创意五个方面,一同分析、评价项目合作的最终作品。
我校“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公共选修课针对大二以上本科生开设,每学期开设两个班,每班60人,我们将两个选课班级分成A组、B组,A组按照传统教学方案进行教学,B组按照专业渗透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方差分析,比较A组、B组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以及分数分布趋势,其中显著水平p=0.05,实验的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
实验结果在显著性水平p=0.05下接受原假设,认为A和B两个班的总成绩服从相同的分布。
从图2可直观地看出两个班的总成绩的经验分布图形的位置与走势基本一致,可认为两个班的总成绩服从相同的分布。
同时也可以较明显地看出,B班的成绩优于A班,即采用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效果更出色。
六、计算思维指导下的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思考
1.专业渗透的原则
专业渗透教学方案需要按照一定的原则开展:一是课程关联原则,开展专业渗透应考虑计算机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各自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关联,学生更倾向于学习与本专业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
二是就业导向原则,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渗透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就业需求,高校应与用人单位、毕业生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络机制,了解双方的需求,合理调整教学安排,与时俱进。
三是适量原则,在专业渗透过程中要把握合理的渗透程度,以便学生掌握和吸收。
四是充分利用本校资源,专业渗透的开展应优先考虑本校的自身资源,特别是优势学科、特色学科的资源,经济、有效地进行专业间的渗透和组合。
2.专业渗透教学方案的研究方向
外语类院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专业渗透实践教学方案具有较大的后续研究空间,如尝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灵活结合,该模式具有视频化、模块化、开放化等特点,比较适合自我约束、自学能力俱佳的本科生。
教师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还需将研究思路逐渐扩展到高校计算机通识教育专业渗透实践教学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专业渗透式教材的开发等问题的研究上。
作者:刘彩虹 祁瑞华 郭旭 单位:大连外国语大学计算机教研部
【高校通识教育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高校通识教育学前教育论文10-10
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教育论文参考10-09
通识课程基础医学论文10-08
国际知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浅析论文10-09
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创新实践论文10-08
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论文10-09
高校社交礼仪教育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