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循证医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范文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我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11级学生(男349例,女279例),年龄19-23岁,其中A班241人、B班238人、C班249人,均系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完成医学基础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
(二)方法
1.分组。A班实施传统方法教学,B班实施EBM+CBL,C班学生前部分章节进行传统方法教学,剩余章节(各论)采取EBM+CBL。
2.案例准备。针对除去绪论和疾病概论余下各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研读,甄选设计合适的案例,深刻剖析,提炼要点和难点并构思和提出问题。
3.教学实施。
(1)案例导入。提前将案例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并通过查找资料预先尝试解决。上课时首先将案例生动展现,并结合学生已查资料,对案例中超出学生学习范围的检测指标和术语加以简要说明,然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初步分析。
(2)围绕问题讲解。让学生以准临床医生的角色分析案例,身临其境,讲授完某个知识点,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教师以循证为原则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自行查阅文献搜集证据,分析评价,自我完成推论的论证过程。
(3)总结分析。知识点讲解结束,教师总结解决案例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指出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再次强化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4.效果评价。通过问卷调查、笔试成绩和病例讨论成绩,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EBM+CBL对效果的影响。
5.统计分析。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二、结果
(一)问卷调查。为了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EBM+CBL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我们对B班和C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EBM+CBL持认同观点,认为EBM+CBL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见表1)。
(二)笔试成绩。我们针对全书内容运用同样试卷对A、B和C班进行笔试,来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卷面总分值100。结果发现,B班和C班的成绩高于A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三)病例讨论成绩。我们选取一个临床综合病例进行书面测试,课堂完成对病例的分析、诊断和治疗,总分值20,以此考察EBM+CBL对学生自我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B班和C班的病例讨论成绩明显高于A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很多研究表明,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和循证医学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推动了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尝试在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中将循证医学和案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结果显示,EBM+CBL在教学效果上优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我们把要掌握的理论知识融汇到一个生动典型的案例中并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案例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收集整理资料,联系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再配以循证医学理念,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寻找现有的最好证据,进行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结果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提高。以案例教学方法为基础,在研究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循证医学的手段和证据来探究结果,对于病理生理学教学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了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功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反复钻研教材,编写案例,课堂讲授和指导,对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艺术有很大帮助。EBM+CBL既促进了教师自我完善,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我们在探索应用中也发现,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循证医学的理念还没有完全理解,对EBM+CBL也没有深刻体会,所以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目前我们已经准备在其他专业的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继续进行这方面教学方法的探索,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丽娜 陈前芬 赵瑾 赵云霞 赵士弟
单位:蚌埠医学院
【循证医学与病理生理学论文】相关文章:
有关循证医学的论文10-09
循证医学临床分析论文10-08
PBL教学循证的医学论文10-08
本科实习教学循证医学论文10-08
循证医学中医学编辑作用分析论文10-08
循证医学、中医学之“证据”辨析”论文10-08
临床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课程认知论文10-09
关于循证医学可视化研究论文10-09
关于中医内科循证医学教学体会的论文10-09
循证医学CBL教学法应用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