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06 16:16:20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摘 要: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种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正在蓬勃兴盛的状态中,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专门的旅游管理人才,以适应时代产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由于专业本身不够成熟,培养的知识架构不够完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还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向,以期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能有所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旅游;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自改革开放之后,旅游管理专业就伴随着旅游业的兴盛而开设起来,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也不断增多。

  所谓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根据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自身教育资源与办学特点,按照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方位培训的系统过程。”[1]然而,长时期以来,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不能够有所创新,本身依然存在着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模式缺陷。

  一、高校旅管专业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

  (1)课程体系不科学,培养目标不明确。

  旅游业真正需要的人才涵盖了很多的方面,例如景区规划人才、旅游财会人才、旅游营销人才、高级导游等。

  从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等方向的课程都作为必修科目,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跟随着老师的理论建构知识体系,并不能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而有所选择地学习。

  这种缺乏目标性的教育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什么都学过,但只是蜻蜓点水,什么都不精。

  然而,培养目标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也是为了培养出合格人才的最终归宿”,[2]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就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2)理论高于实践,缺乏实用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但是却高于实践。

  一般意义而言,只有把理论融入实践中去,才能对一个事物有着更充分的认识。

  现代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一贯采取外延式扩张的教育模式,即为了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才新建甚至是在其他专业领域组建或者改建了旅游管理专业,一方面对相关知识并没有建立一阵套完备的体系;另一方面也没有建立合作化的实践基地。

  旅游业强调的是人才的实践能力,不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效结合,是传统培养模式的症结。

  传统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基础性知识,而忽视了实践性知识和应用性知识,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与行业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脱节。

  (3)旅管专业人才缺乏竞争力。

  在当今社会职业选择中,由于知识的开放性和融合性,就业与专业之间的界限正逐渐变得模糊。

  尤其是对旅游业而言,艺术设计人才可以担任景区规划师,金融会计专业可以胜任旅游财会,凡是对导游有兴趣的人,只要考出导游证都可以发展为专业的高级导游。

  如此看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掌握的知识繁杂,其应聘时往往会输给有着精钻这一方向的其他专业人才。

  因此,在就业时就会缺乏核心竞争力。

  除却旅游业就业市场的替代性不说,由于专业学科知识限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也不具备其他专业领域的竞争优势,所以其专业就业率就会大大减少。

  基于以上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进行的分析,如何进行明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目标设定,如何有效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新型旅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重点。

  二、新型旅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1)培养目标需要明确和具体。

  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类型做出明确的规定。

  因此,确立培养目标是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前提。

  旅游业涉及的产业链遍布吃住行游娱购,根据其涉外性、应用性、综合性的特点,人才培养要倾向于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但要要使学生会管理、会应用,还要懂经济、会管理。

  当然,要求得多并不代表所有知识都是蜻蜓点水,而是要“一专多能”,必须要有一个重点培养的核心方向。

  因此,学校必须要依托地方优势和学校办学理念,构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出有特色、有核心竞争优势的旅游管理人才。

  (2)课程体系需要完善与优化。

  课程形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体系的完善与优化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校专业设置要对学生的就业负责,也要考虑到学生长远发展所需要的专业素养,在课程设置上要处理好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的关系、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关系等。

  专业必修课是课程的重点内容,不但涵盖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使学生能够对专业有着清晰的概念和认识,对未来长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专业选修课侧重于对旅游管理专业内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入研究,旨在满足学生不同就业取向的要求,增强其就业时的竞争力。

  相对专业课而言,公共课更侧重于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根据我国当前旅游业的市场需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要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抓起,从基础知识与素质培养、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到实践管理能力培养三个层面进行完善,由浅入深地系统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达到旅游业人才需要的基本要求。

  (3)知行合一,建立合作实践基地。

  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须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能够有平台去实践。

  因此,地方高校可以与当地相关的旅游风景区、饭店、旅行社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构建稳定的旅游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在相关单位进行实战训练,同时毕业后可以向该单位输送高质量旅游管理人才资源,双方可以达到共赢的效果。

  另外,基于高校旅游管理教师也是理论知识体系强大而完整,但同样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可以从合作单位外聘旅游业相关人才,把实践岗位作为课堂,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这样学生既从老师那里学到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也增强了实践能力和执行力,最终培养成为高质量的旅游管理人才。

  (4)培养旅游业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旅游业是偏向于服务型的产业。

  因此,要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具有服务意识及其他相关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文明的职业素养,使其在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做到待人接物有礼,服务有序,并能够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征服人心的人格魅力。

  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但又不能一蹴而就。

  必须要有足够的理论建构和发展规划,逐步发展完善,真正培养出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国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10 (31):116-117.

  [2] 杨森.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10-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改革初探论文10-09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分析论文10-08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思考论文10-08

探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论文10-08

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10-08

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