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

时间:2023-04-01 09:32:39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000字范文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高职旅游教育在为旅游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000字范文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000字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000字篇1

  浅谈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

  摘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

  由于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原因,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

  通过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等途径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

  关键词:旅游管理;职业忠诚度;高职毕业生

  “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产业。

  未来十年,中国旅游产业将成为拉动全球旅游产业的引擎。

  高职旅游教育在为旅游业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是各类旅游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与基层管理岗位的主要从业人员,拥有大量的市场需求。

  然而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下,旅游业高速发展与人才就业率低、流失率高的矛盾制约着行业与旅游教育的发展。

  关于旅游业员工忠诚度的问题相关研究较多,但具体到高职旅游专业层次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忠诚度的现状进行调查,

  研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心理需求,把握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忠诚度,为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的建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调查现状

  (一)调查结果

  在进行《辽宁高职服务类专业创业型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笔者对80位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及40位实习一年的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在40位实习生中,接近80%的学生考虑实习结束之后跳槽,55%的学生考虑离开旅游行业,进入其他行业就业。

  80位毕业生中仍然从事旅游行业工作的仅占40%,其中认为旅游行业很适合自己,并且有信心有能力做好的仅有11人,毕业时间全部在四年以上,

  所处岗位基本属于基层管理者,其中有7人工作企业为旅游景区,3人来自旅行社,酒店岗位的仅有1人;接近50%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不适合现在的行业,希望有换工作的机会,

  有接近90%的人有过跳槽经历,60%的人跳槽两次。

  120位调查对象普遍认为旅游行业流动性大非常正常,选择行业企业更看重工作回报预期实现及岗位发展前景(调查问卷的部分统计结果)。

  (二)现状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经过旅游企业实习工作以后近半数学生选择非旅游行业就业,行业流失率偏高。

  高职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工作职务越高,对工作的认同感越强,刚上岗的实习生对工作的认同感较低。

  旅游行业中景区的忠诚度最高,其次是旅行社,酒店行业的人才职业忠诚度最低。

  由于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基层一线员工流动性很高,部分旅游企业习惯于从行业内部其他企业挖掘成熟的、有经验的管理人才;另外旅游企业的人才也把跳槽到其他同行业企业中当做一种晋升途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职业忠诚度影响因素

  (一)传统观念因素的影响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不会把服务行业作为就业的首选,在学生的心中,把一线服务岗位当作“伺候人”、低人一等的工作。

  在这种就业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职毕业旅游管理的学生往往不能认同自己的工作,将旅游企业作为最后的选择,对于有不同工作性质、工作方式的岗位,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跳槽。

  (二)人才综合素质的限制

  服务业一线岗位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企业迫切需要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而高职毕业生通常只具有单项的服务技能,缺乏管理能力及服务意识。

  旅游企业一线岗位从业门槛相对较低,从业人员往往不需要很高的学历即可就业,这就直接决定了较低的工资水平,不能在物质上满足人才。

  满足人才生存、安全等物质方面的主要渠道就是福利待遇。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不缺乏专业技能强和高执行力的人才,但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良好前瞻性及自我管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很少,当高职学生在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在升职空间有限或遇到企业内人才激烈的竞争时,学生选择规避竞争失败的捷径就是换岗位或换企业。

  (三)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因素

  在人才招聘时,旅游企业倾向于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员工,一些高素质但缺少经验的高职毕业生在招聘中被企业拒之门外或不被重用,直接影响高职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及潜力发展。

  在员工的任用方面企业更愿意挖人才而不是培养人才;重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忽视员工的团队意识;更重视员工的专业培养而忽视员工的综合素质塑造,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人才的发展,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效果和质量,最终影响员工对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忠诚度。

  三、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的途径

  (一)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综合素质包括职业能力素质、职业发展素质及职业思想素质,是保证旅游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生树立职业理想,获得就业岗位,在岗位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重要保证。

  包括对客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支撑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等能力。

  服务类专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要职业化、岗位化,将职业教育与专业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形成“准职业化”,增强学生的职业选择力和规划力。

  加强学生的职业化综合素质培养,树立职业意识,对职业发展有较强的自信心和认同感,对在职业发展中将会遇到的困难有良好的心理预期,让自身发展与职业、行业协调发展。

  (二)引导学生调整期望,转变观念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就业期望,树立适应人才市场规律的就业观,准确定位自己的性格及职业兴趣,客观评估自己的能力及职业优势,树立行业认同感,改变就业趋利观念。

  专业院校要为学生提供就业形势的动态,创设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行业企业进行认知性实习,了解行业就业特点及人才职业发展过程,用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行业竞争及企业人才竞争。

  (三)多方合作,建立有效的生涯教育

  单纯依靠学校很难提高高职学生职业忠诚度的问题,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职业忠诚度要依靠多方合作。

  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初,专业就应该开展职业忠诚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及职业忠诚。

  发挥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企业的协调作用,让学生在入岗之前充分熟悉旅游企业的文化及岗位工作要求,在实习实践期间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创设职业氛围,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四)人本管理,建立人才互聘制度

  企业应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贯彻到旅游人才管理中,将其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不以人才为重,人才自然外流。

  旅游企业应将培训与市场需求、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留住人才。

  通过制定员工职业规划、培训规划,使企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融为一体,给予员工完善的职业发展。

  旅游业的季节性明显。

  在淡季时人员流动大,在旺季时旅游企业不得不招聘临时人员,很多员工觉得自己是临时的,随时可能离职,缺乏工作热情。

  旅游企业要减少员工流动,提高员工忠诚度及工作质量可以依据相关法律政策,与员工签订合同,建立旅游企业人才互聘(借)制度,允许人才的合理流动。

  在需要人才的时候有人才可用,在淡季的时候减轻企业负担,也让企业员工有归属感,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对于流动比较大的导游人员,可以推行旅行社导游管理网络化,在区域范围内建立旅行社导游人才资源库,合理、高效配置旅游人才资源。

  (五)优化职业环境,延长职业寿命

  当某种职业为个体带来的社会尊重及福利较高时,职业忠诚度就比较容易形成,因此提高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忠诚度,应从优化职业环境入手。

  旅游企业提升福利薪资,尤其是一线服务岗位人才的待遇。

  社会及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应提高服务业人才的社会地位保障,加大对服务行业的正面宣传,引导人们正确地看待服务业工作,营造尊重一线服务人员,尊重服务的良好社会风尚,提升服务业工作的职业形象。

  旅游企业建立民主机制,让员工参与到公司的管理,让企业的利益与员工收入相挂钩,在物质层面让员工将企业视为一个利益体,还要将其视为一个大家庭。

  传统观念认为,服务行业是“吃青春饭的”,服务业的员工年龄大了就得另谋高就。

  事实上在国外,年龄较大的服务人员被视为更有经验,服务意识更强,修养更好,更值得信赖。

  旅游企业应放宽年龄界限,改变传统用人机制,尽可能多的为旅游人才提供培训机会,做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延长人才在旅游企业、在旅游行业中的职业寿命,稳定人才,降低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率,提高人才职业忠诚度。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000字篇2

  浅论新低碳经济下生态旅游开发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深化,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能够有效的缓解资源短缺的状况,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质量。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开发过程中要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漳州旅游发展变革具有现实意义。

  以低碳经济理论为基础,明确低碳经济和生态旅游的相关概念,分析漳州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漳州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的创新要基于政府政策、旅游者消费及旅游企业生产的层面入手,共同努力促进漳州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低碳经济;市域;生态旅游

  开发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中,针对不同国家的实际状况均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指标,使节能减排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处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下,通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形式,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旅游发展必须与社会协调发展,寻求符合“低碳”时代要求的生态旅游(ecotourism)模式[1]。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TIES)对低碳旅游进行了界定,指出这种生态旅游活动既实现了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维护,同时也保护了当地人民的利益。

  ”陶表红(2012)指出,此定义中的两个要点是“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和“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2]。

  在最近的二十年中,生态旅游项目在中国迅速崛起,尤其是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市域生态旅游项目的发展越来越快。

  但是,在市域生态旅游项目开发中造成的许多偏颇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同时做到适度开发、保护环境和提高旅游产品品位、带动经济增长,让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获得旅游界和大众巨大关注。

  在发展生态旅游经济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全新的技术手段、政策制度及管理模式,构建生态旅游的内生式增长机制,形成与生态旅游特点相适应的特有开发、发展模式。

  一、低碳经济角度下生态旅游开发的意义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日益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

  对于旅游行业来说,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行业整体效益,在全球倡导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只有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旅游,才能为旅游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利润,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提供给广大游客,从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进行分析,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业的关键在于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建低碳生态旅游景区,减少景区内的碳足迹,进一步改善旅游环境[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开发无碳的生态旅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迎合节能减排的国际发展形势,也是推动旅游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体现了建设和谐和创新节约型社会的本质。

  二、漳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低碳经济的时代背景下,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要求,通过对漳州市生态旅游进行系统分析,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现状与问题,以便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迎接挑战,实现漳州市低碳经济生态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漳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福建漳州市位于城市的东南地区,在“金三角”区域内,濒临大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国家列为拥有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城市,也被称作生态之城。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漳州市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经过不断的创新、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就。

  政府机构、游客及旅游企业均广泛的认识到开发低碳生态旅游的迫切性,并开始着手致力于发展低碳生态旅游业。

  可以分别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当前漳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概述:首先,漳州市旅游企业纷纷开展低碳生产,投入到全面构建低碳经济旅游景区工作中,充分利用特有的地区资源,例如:宗教、文化古迹、花果园林及海滨等,推动和促进生态旅游发展。

  漳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这就为构建低碳旅游景区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由于同台湾隔海相望,漳州市利用这一地理优势,与台湾形成农业合作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低碳农业旅游;同时也将低碳消费理念深入到每位旅游者心中,使旅游者能够在低碳旅游消费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漳州市的低碳旅游开发工作的前景非常广阔,虽然做出了很大的创新及改革,但依然处于初步阶段,仍待进一步的完善,需要在实践过程中积累发展经验。

  其次,漳州市当地政府也积极相应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制度,引导低碳旅游业的稳定发展。

  福建省政府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及环境质量改善工极为重视,将低碳消费列入城市发展目标中,然而制定的政策措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在二十一世纪初期,国家就将福建省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试点城市,当地政府颁布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分、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等制度,为福建省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然而,通过深层次的剖析能够发现目前福建省的低碳经济发展依然处于初步试验时期,并未制定健全的制度体系。

  漳州市旅游消费者也纷纷树立起良好的低碳消费意识,在当地低碳经济发展氛围的影响下,在低碳经济消费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漳州市针对旅游者低碳消费开展了一部分的低碳消费的活动,旅游者的低碳消费意识也有所提高,然而因为低碳消费尚处于初步的发展时期,仍有很大一部分旅游消费者没有意识到低碳消费的内涵及意义,对低碳旅游消费的认识不足。

  由于漳州市低碳消费的配套管理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导致低碳消费市场无法实现稳定的运行,从而使得低碳消费成本较高、环境质量不高、旅游者消费不理性、未能积极主动购买低碳旅游服务项目等。

  因此,在今后发展低碳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效地解决当前便利、面子及过度等消费问题,全面落实低碳旅游消费理念。

  (二)低碳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就当前福建漳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同其他发达地区旅游产业相比,漳州市低碳旅游发展相对落后。

  虽然在大力发展低碳旅游的过程中,漳州市的旅游市场结构不断优化,旅游行业的就业结构及产业结构经过进一步的调整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整个城市的旅游基建工作质量大大提升。

  但是透过表面能够看出地低碳旅游的发展也对漳州市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如大量外来旅游者的涌入,与当地居民抢占用餐、交通、休闲等资源,冲击居民的生活秩序和文化。

  公园、景区超容量地接待游客和旅游设施超负荷的运转,造成水污染、噪声污染、大气污染,破坏漳州“生态之城、田园都市”的城市形象。

  生态旅游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推动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构建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打造属于漳州市特有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树立良好的生态旅游城市形象,使城市的优秀生态文化得以不断的传承及发扬。

  作为闽南文化及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漳州市并没有对当地特有的人文、地理及历史等方面的生态文化进行有效的推广和宣传,生态文化传播途径过于单一,阻碍了漳州市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必须要使漳州市生态资源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打造属于漳州市的低碳旅游品牌,传播闽南文化,大力推进漳州生态旅游开发进程。

  三、低碳视野下漳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策略

  漳州依山傍海,四季如春,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造就了漳州市生态旅游黄金宝地,尽管这些漳州市在经济层面得分不高,但凭借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在发展低碳旅游方面仍拥有显著的优势。

  因此,漳州市基于低碳角度下,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既要结合漳州市自然享赋资源,又在兼顾低碳要求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低碳旅游要求在旅游系统的运营过程中,以低碳经济的理论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的“三低”原则为指导,结合漳州市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低碳旅游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旅游生产的低碳化,要求旅游区的宾馆饭店、娱乐休闲场所和景点管理处等旅游企业提供“三低”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是旅游消费的低碳化,要求旅游消费者采取低碳消费方式,在旅游中尽量减少人均碳足迹和人均碳排放。

  (一)低碳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的核心思想

  在低碳角度下,漳州市生态旅游开发的首要任务就是注重低碳旅游产品的体验化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首先,要使低碳旅游产品的体验类型丰富化。

  要结合漳州市的实际状况,参考景区的特有生态资源,把握景区的目标市场、目标游客群体,研制出一系列的低碳旅游产品。

  其次,要扩大低碳旅游的体验深度。

  旅游者的体验深度同其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层次也不相同,从而使得旅游消费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的需求特征。

  漳州市旅游景区要把握好低碳旅游的本质,深入的了解广大消费者的需求,研制出针对性较强的旅游活动,对旅游活动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保证每位旅游者都能够获得深刻的旅游体验。

  最后,应优化低碳旅游产品体验设计方案。

  可以在游客的整个观赏游玩的过程中全面秉承低碳旅游观念,设计配套的低碳旅游消费产品体验方案,并将观赏性与参与性活动整合起来,使游客获得真实的旅游体验。

  (二)低碳旅游下的住宿设施条件

  改善漳州市旅游住宿环境也是低碳经济角度下生态旅游开发的一大关键策略,需要落实以下两项工作:首先,设计低碳饮食旅游产品。

  游客的饮食产品要从漳州市当地特色产品中选取,可以将当地的有机绿色产品作为旅游食品,对游客的饮食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设计出符合人类健康的绿色膳食方案。

  旅游饮食产品的设计还要遵循适量的原则,以免出现浪费的现象,还要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要求游客自带,也要确保厨具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其次,设计低碳住宿旅游产品。

  在实现漳州市低碳旅游目标时,应提高对游客住宿设施的重视,原有旅游模式下过分重视住宿设施的奢华感,在住宿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节能减排的理念相违背。

  而在低碳经济角度下,漳州市可以大力提倡简约和绿色住宿风格,可以根据景区情况,要求游客到乡村农家院居住,也可以让游客亲自动手搭建帐篷,在获得旅游体验的同时,还可以达到环保的效果。

  (三)低碳旅游管理

  漳州市发展低碳旅游时,景区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做好低碳旅游管理工作能够提升旅游者的体验,也可以创建出良好的旅游环境。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打造优质的低碳旅游环境。

  漳州市的多个特色的旅游景区,可以综合景区的生态文化设置相应的旅游主题,利用多样化的旅游项目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构建漳州市低碳旅游景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做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配置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围绕低碳经济的原则优化景区的人文、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景观、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提高景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将节能减排的观念植入到旅游者心中;

  2、对游客的体验过程进行全面、有效的管控。

  针对漳州市低碳旅游景区,在对产品进行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不同旅游景区管理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联合协作机制,为游客创造一个高质量的旅游体验流程,以市场和游客的需求为导向,逐步改善旅游体验效果和质量。

  在实际过程中,应基于整体的角度,统筹把握低碳旅游景区服务管理、旅游产品创新等因素,构建出适应漳州市旅游业发展行情的低碳旅游发展模式。

  (四)低碳交通旅游产品

  在旅游过程中,交通发挥着一个重要的作用,也是导致高碳排放的重要缘由,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开发漳州市生态旅游模式时就需要解决和处理交通能源消耗问题。

  所以漳州市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出低碳交通旅游产品,尽可能的减少机动游览车辆,支持游客通过乘坐公车、骑行的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打造良好的环保型旅游交通。

  当地政府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景区设置绿色交通旅游产品,并倡导广大的旅游者享受全新、低碳的交通旅游产品,降低绿色交通产品的价格,凭借价格优势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并获得不一样的旅游体验。

  政府还可以加大旅游交通产品的技术创新力度,要求交通车辆使用可再生资源,缓解石油资源短缺的问题,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低碳交通旅游产品还要具有重复利用的特征,保证废弃物能够通过回收的方式重新发挥价值,发展可循环式的低碳旅游。

  首先,漳州市低碳旅游景区应该配备共同交通工具,结合景区公共交通网络,尽可能地缩短游客的乘坐时间及次数,方便游客的观赏。

  景区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巴士、电动车、观光火车等,还可以结合景区的状况,配置一定数量的新兴能源车,这些环保型交通旅游产品普遍具有节能、轻型等特征,不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同时也可以使游客在乘坐的过程中观赏到优美的景色。

  其次,可以推动低碳交通工具的个性化及多样化发展,因为游客的需求各不相同,所以必须要拥有多种节能型的交通工具,使游客的差异化要求都得到满足。

  比如对于一些重视娱乐体验的游客,可以提供人力或畜力拉车交通工具,而对于希望得到锻炼的游客,可以提供双人、多人脚踏车等。

  最后,还要求对低碳交通旅游产品的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和改进,在公共场所和道路安装以太阳能为主的照明设备,建造生态化的停车场。

  漳州市在旅游交通方面,提出构建漳州市“一环三廊六线”旅游交通结构,实现漳州市旅游交通干线与重点旅游景区间的快速联系。

  (五)低碳旅游活动

  开展低碳旅游活动也是基于低碳视野下漳州市生态旅游的重要开发策略,在活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应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1、对低碳旅游吸引物进行设计和开发。

  低碳技术的有效运用关系着漳州市低碳旅游的整体发展成效,也是决定低碳旅游模式开发效果的重中之重。

  因此,漳州市政府要发挥带头作用,鼓励低碳产业同旅游景区进行合作,应借助低碳技术打造和设计出全新的节能型旅游吸引物,减少石油、煤矿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尽量采用风能及太阳能等资源研制出创新型的产品。

  2、对低碳旅游活动项目进行研发。

  漳州市要大力发展小型低碳旅游景区,使得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得以充分的利用,研制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低碳旅游项目,在保证客源的同时,使旅游者能够充分融入、参与到低碳旅游项目活动中,从低碳旅游项目中感受的快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旅游发展目标。

  漳州市在建设水仙花主题文化公园时,根据生态功能区的类型和性质,采用分区式的管理方式,对生态资源和植被进行全面化的保护。

  例如,可以构建以荔枝、水仙花等植被资源为主的文化园区,落实资源开发、保护工作,使漳州市拥有的资源资源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

  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依托于原有的地势构造和地貌,在开展低碳旅游活动时应统筹分析各方面的条件,开发出拥有多项功能的旅游区,在此基础上研制低碳旅游活动。

  闽南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多姿多彩,所以在设计旅游活动时,要尽可能的将当地文化、自然等优势充分的体现出来,使漳州市文化得到深层次的挖掘和开发,并从低碳经济的层面入手,构建出具有低碳特点的旅游活动。

  漳州市作为市区,开发条件十分有利,可充分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开发建设文化内涵深、品味高的旅游项目,推出与文化、体育相结合的旅游路线。

  在全球环境恶化,追求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态旅游作为绿色工业旅游业的新兴发展方向正好顺应了绿色环保低碳的理念。

  系统地对漳州市低碳经济视域下从战略和实践层面、具体层面上发展低碳旅游,为努力建成“低碳旅游景区”提供理论研究及经验借鉴,同时填补低碳旅游发展研究的空白。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太平洋学报,2005(11):79-87.

  [2]吕学都,王艳萍,黄超,孙佶.低碳经济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7):27-33.

  [3]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相关文章:

旅游管理类的论文3500字范文10-01

旅游管理类毕业论文例文10-01

旅游饭店管理类论文范文10-01

旅游管理类的毕业论文范文10-01

未来适合游客旅游方式的探讨管理类论文10-13

旅游银发市场存在问题及营销策略管理类论文10-12

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文10-08

经济管理类论文10-06

管理类毕业论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