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论文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市场需求导向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满足旅游企事业单位现实的人力需求。实践教学计划制订前期,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行业需求,邀请业界人士行业专家参与其中,以行业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厚基础、宽口径、强技能、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旅游管理是应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为此,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不仅要强调理论教学,更要兼顾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实验课时数。
(三)实践教学过程连续性的原则
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就是要以就业和职业能力为教育出发点,“以终为始”将实践学习贯穿整个本科四年的教育过程。从大一的认识实习,大二的课程实践,大三的专业实践,到大四的实习和论文的撰写,在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实践教学“如影随形”。
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调实践教学活动的协同性、创新性和连贯性。实践教学各环节要实现立体化。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的立体化和协同化,即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基地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
(一)实践教学内容的立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遵循人才成长的时间和阶段性客观规律,即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理解—接受—应用—提高”的过程。因此,根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四阶段,即“启蒙、塑造、体验、择业”,设计分层递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内容:认知实习—课程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一年级设计认知实践,目的是让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一个初步认知与感受,对旅游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实践教学方式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考察星级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参与当地的各种旅游节庆活动。二年级安排课程实习。课程教学的实习要模块化,做到课程实习项目化和内容复合化。旅游管理课程实习可以分为“饭店管理”模块、“旅行社管理”模块、“旅游规划与开发”模块、“旅游景观设计”模块等。遵循认知的规律,并根据旅游企业工作流程,每一个模块又划分若干环节,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实践。例如“饭店管理”模块可以分解为饭店认识实习、饭店业务实习、饭店综合实习、饭店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专业认知、情景模拟、案例讨论、岗位角色扮演、创新设计、以赛代练等。主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熟悉各种知识的应用,为下一阶段的专业实习做准备。三年级进行专业实习。一般在大三下半学期,安排2-4个月的生产性实习,让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会展公司等单位参加岗位实习,对校内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所学习的实践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旅游业的运行和管理有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学习和掌握工作所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四年级安排毕业实习。大四下学期,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业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好选题、材料和案例准备。
(二)实践教学基地的立体化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的设立应充分考虑校内和校外资源,不仅要建立校内实训教室,而且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现“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旅游专业各院校可以根据自身专业特色,选择性地建立模拟导游实验室、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景观景点模拟沙盘等实践设施,也可利用学校内部的宾馆建立校内实习基地,采用“校企投入,企业化操作,专业指导,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运作模式。此外,可以建立专门的实习餐厅等小规模运营机构,最大限度地模拟真实环境。旅游专业要实行“开门办学”,必须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争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支持。高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借助企业的力量完成学生认知实习、专业综合实习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真实场景的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对接。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应坚持“地方化、特色化、集团化、品牌化”的原则,建立定点的实训、实习和就业基地。一些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现与职业岗位直接对接,创建开放的实践环境,如导游服务技能实训、餐饮服务技能实训、会展服务实训等。
(三)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
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发展是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衡量立体化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协同创新理念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应在不同学习阶段,培养学生不同的职业能力。不同的阶段与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相匹配。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后,需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相应测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旅游服务性行业“即时性、互动性”特点决定了旅游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学生从入学初期的通识教育,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最后实现“高位就业”,这个过程需要完成三种能力的培养,即通识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因此,大学四年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不同。大一阶段,培养学生的通识能力。大二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大三阶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大四阶段,培养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
三、结语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更强调实践性和实用性。传统以理论灌输为主的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协同创新理念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教育理念,也是符合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教学思想。以协同创新思想为指导,构建一套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校内外资源一体化无缝连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论文】相关文章: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论文10-12
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论文10-08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构建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论文10-09
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体系构建论文10-08
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论文10-09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文10-12
怎样构建企业技术管理体系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