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毕业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时间:2023-04-01 09:04:56 美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教学的内容是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美术教学活动是学生动手能力与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美术教育论文

  【1】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及实施

  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多维度品质上,更重要的是,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养成、创新人格的培育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目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模式僵化、技能至上、唯教师倾向等问题,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绑架”了学生的思维,严重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目标。

  创新教育必须通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才能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换句话说,教育的创新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依托,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过程。

  因此,要想给美术教学“松绑”,成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园地,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施将成为必由之路。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针对美术教学模式僵化的弊端,以创新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品质为目标,关注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知识的主动建构、关注学生差异,以达到建构开放多元的美术教学模式的目的。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价值所在

  (一)美术课堂教学变革趋势

  一方面,美术教育在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有所弱化。

  主要体现在课时安排较少、对美术课堂教学不重视,甚至还时常出现美术课堂被占用的现象,美术教学呈现出“边缘化”的态势。

  另一方面,传统美术教育的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性受到压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美术技能的“接收器”,逐渐对美术课堂产生 “怠慢”情绪。

  来自学校以及美术课堂教学自身局限性的双重压力呼唤美术教学模式的变革。

  美术教学与创新有着天然的联系,美术教学不仅是美术技能训练的体力劳动,更是培养学生联想、想象、手脑协作等创新能力的脑力活动。

  (二)学生创新素质培养行之有效的途径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教育对人的培养是通过教育本身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实现对人的创造性培养,进而创造社会,推进社会发展。

  换句话说,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带动社会的创新发展。

  创新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表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体现学生创新性实践能力的过程。

  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已然成为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必备素质。

  虽然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但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挖掘创新潜能的能力,借助外力的刺激以及他人的引导是激发创新潜能的重要途径。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教师这一关键人物,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借助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多元的教学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创新素质的“药引”。

  (三)实现学校创新性变革的重要环节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时代赋予学校变革的重要课题,学校要想担起创新性变革这一重责,仅从制度更新、领导能力提升、组织机构改组等外部因素变革是远远不够的。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创新性变革的关键环节在于课堂教学的创新。

  以往的课堂教学变革中,美术课堂教学通常被遗忘。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还可以让学生在创新的美術课堂教学环境中“创造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只要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与创新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大胆革新,同样可以带动学校整体的创新性变革。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

  教学模式的系统要素说认为,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不仅是一种结构或流程,完整的教学模式至少包括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辅助条件、评价标准五个要素。

  (一)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是以教育创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建构。

  “每个模式都有一个内在的理论基础。

  换言之,它们的创造者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明我们为什么期望它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原则。

  ”第一,创新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依据创新性教学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首先,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具有创新的品质。

  其次,教师应“信奉”美术教学过程具有创造性,将自身的创新意识带进课堂,进行美术教学方式、教学技巧的创新,以课堂的创新引领学生创新意识的提升。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一定调控能力、创新能力,对美术创新性教学计划实施过程的“不适”进行不断地“修正”。

  第二,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教师在创新性美术教学模式中要注意:首先,不以技能定高低,论成败。

  美术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维的过程性评价,避免“一刀切”的技能终结性评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存异性”意识。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间的智能存在普遍差异,应该容许和鼓励差异的存在。

  最后,利用综合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智能优势的发掘。

  综合利用音乐、数学、语文等多学科的知识与美术教学融合;综合开发学生的观察力、审美力、逻辑思维能力、音感以及语言发展能力,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提供多维的智能准备。

  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中的体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创新性教学中的体现如下:首先,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的确立。

  学生对知识建构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究的过程,只有通过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养成创新的精神。

  其次,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的设立。

  创新性情境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环境的创设和课外教学活动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音频、视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

  创新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体验,只有带着学生“走出去”,学生才能找到创新的源泉。

  课外情境教学活动的创设重点在于课外教学活动地点的选取。

  (二)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为3×3,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有机融合,其具体内容如右表。

  (三)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包括三大环节九个步骤,三大环节是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课后提升阶段,九个步骤会在下文中逐一阐述。

  三大环节紧密相连,九大步骤环环相扣。

  课前阶段,通过挖掘美术教材中能带动学生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创新教学设计。

  课中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进行“适应”“同化”,让学生主动探究,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和创新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经验总结。

  课后阶段,即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加强知识的内化和创新意识的提升。

  下图是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教学程序中三大环节和九大步骤结构图。

  (四)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

  第一,美术创新性教学的教师支持条件。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要求较高。

  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创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技能、教基础”的教学观念,以“教创新、创新教”为立足点,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

  其次,美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学知识,在充分认识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拔高”。

  再次,与学生对话交流,弱化教师的权威形象。

  教师要靠近学生,在交流与对话中引导学生树立质疑精神、批判精神,让学生敢于向教师“发难”。

  最后,教师要能容得下学生差异。

  对于学生创作的画作或手工作品,教师不应将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对于美术作品欣赏过程中的不同声音亦应给予相应的尊重。

  第二,美术创新性教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支持条件。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的物理环境、教学的心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教学的物理环境是指真实存在、人眼可见的物品,其中包括: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教学模具等。

  这些物品的放置空间、设计结构等条件都对课堂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在教授人物肖像绘画时,人物石膏模型的摆放就应该是可移动的,并且允许学生走近模型。

  这种教学过程中的“可移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性,亦能产生不同观察角度的作品,提升学生创作的空间。

  教学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学生产生的愉悦、放松、安全等积极的心理影响,刺激思维的活跃。

  例如,在美术欣赏课时,教师可以挑选适合本节课主题的音乐,让学生在声和美的感受中进行欣赏和联想。

  教学的人文环境是指在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平等、对话、理解。

  第三,美术创新性教学的学校支持条件。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物质建设层面上表现为学校要给美术课堂配备相应的教具、教学媒体、配置专门的“美术创新实验室”。

  专业、齐全的教学硬件是美术课堂创新的基础,避免“巧妇无米”的尴尬。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支持在制度建设层面上表现为:首先,学校要建立相应的美术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教师只有不断通过培训学习才能不断地充电,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储备能量。

  其次,学校要引导和鼓励美术教师做课堂变革。

  课堂的变革是学校整体变革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学校重要的课堂教学部分,理应与语、数、外等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学校对美术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支持条件在文化建设层面上体现在学校应树立创新性的教学理念,将创新性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创新的精神弥漫在校园内,与美术课堂创新性教学相得益彰。

  (五)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美术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是以学生创新性素质发展为起点的评价标准,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和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标准。

  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标准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的互相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首先,学生自我评价可通过建立“画家日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将美术资料的收集、美术作业的创意构想、创新性美术作业等一一记录在日记里。

  还可以通过画家成长记录袋、美术创意展览会等多样的自我评价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有效提升创新的自主性,增进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自信。

  其次,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以通过建立“创意美编”“美编记者”等形式来收集同学间认为有创意、创新的作品进行汇编,并对认为最有创意的同学进行采访,请教创意的来源、技巧和知识等。

  同辈群体间的评价更能以相近的认知水平来审视学生的作品,避免教师以自我的“视界”否定的学生创新。

  最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通过问卷进行统一评价,也可以通过教师评价手册来实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使美术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对教学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教学调整和自我反思,提升美术教学的水平。

  以教师为主体评价标准分为教师的自我评价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首先,教师的自我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为出发点。

  美术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反思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过程中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之处。

  反思自我是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否通过教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磨练学生的创新品格。

  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则要求教师更加注重美术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在美术作业评价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探究态度、创新性的学习能力、合作性的学习意识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肯定为主,鼓励学生差异,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获得创新带来的积极情感体验。

  【2】浅议如何评价幼儿美术作品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

  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应明确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

  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明确评价思路,把握评价标准。

  1 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

  “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

  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

  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把全班的幼儿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对能力弱的、胆小的幼儿的耐心指导,致使这部分幼儿对绘画产生恐惧心理。

  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

  绘画作品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幼儿的作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全面細致地加以点评,让幼儿获得快乐、自信。

  激发他们对再次参与活动的愿望。

  2 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

  教师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

  曾经有一次,笔者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笔者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

  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

  ”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美术活动《好吃的棒棒糖》活动中,请幼儿想办法怎么把棒棒糖变的既好看又香甜(装饰)。

  有的孩子把棒棒糖涂成黑乎乎一团糟,这时 老师可以这样说:“哎吆,谁把我身上弄的这么脏,难受极了。

  ”老师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语,是在提醒孩子们作画要注意画面整洁。

  又如对于画得好的作品要求孩子们学习的作品:“哇!宝宝们看,心怡宝宝的棒棒糖多漂亮啊,它要去参加选美比赛了!”

  3 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

  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

  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

  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

  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

  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例如: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讲述往往会打动你的心:“这是红红的太阳”“这是我的小纽扣”“这是小猪的鼻子”……他们可以把圆和线引申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用它来补充语言描述。

  老师和同伴的饶有兴趣的倾听,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

  因为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

  让别人听自己的话,也是孩子绘画兴趣所在,有了这样的绘画兴趣,对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

  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要学会蹲下来用心倾听他们的画。

  4 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

  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

  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5 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

  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

  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孩子们经过审视、互相观察,他们心里明白,谁的颜色搭配的好,谁的画构思有主次,谁的画想的新鲜有趣,自己的画有哪些不足……通过大家品评,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会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综上所述,儿童绘画让我们发现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我们应该始终以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孩子,用积极的态度激励孩子。

  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美术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美术教育的论文10-01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10-08

关于美术教育的论文10-01

大专美术教育的论文10-13

美术教育学论文11-03

美术教育论文范文10-01

幼儿美术教育论文的范文10-09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论文10-09

学前美术教育新起点论文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