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光伏企业质量管理
光伏企业质量管理【1】
摘要:全面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质量活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意识,将有助于改善光伏生产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的现状,突破光伏产品质量难以提升的瓶颈,助推光伏产业升级。
关键词:光伏产业 全面质量管理 新能源 产业升级
我国光伏行业由产业大爆发到低迷似乎在产业发展之初已经埋下了“地雷”,产业大多集中在资金、技术门槛较低的产业链中下游环节(硅片、电池片、组件),产业扩张速度远大于技术更新速度,产品质量长期处于无标准状态,包括原材料进料控制环节、关键辅助材料的进料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监控、成品检验环节等等都无统一控制标准,甚至有些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还不健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人员大多都是有生产人员兼任,缺乏系统质量管理知识,缺乏质量管理意识,这是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旨在通过使顾客和所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将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到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的实践中,将有助于提升全员的质量意识,降低影响产品质量的隐患。
本文将结合光伏产业的现状,对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对光伏产业现状进行深层次分析和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将会助推光伏产业在现阶段集体低迷阶段寻求一种新的突破,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行业由不规范走向规范的必要手段。
1 光伏产业现状
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
上游产业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产业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产业为应用系统环节[3]。
光伏产业目前主要问题是光电转换效率的瓶颈,影响转换效率的因素是个复杂和综合的因素,硅片生产原材料中金属杂质含量的控制,原材料生产环节的环境,硅片成品质量的控制,电池工艺,组件封装所使用原辅材料都是质量管理的重点,都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及光伏产品寿命的关键因素。
而目前由于质量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各个环节的控制都有待加强。
2011年下半年,受欧债危机及美欧双方的影响,光伏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企业纷纷出现减产,甚至倒闭的浪潮。
光伏产业除了面临外部市场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外,自身也存在方方面面问题,前几年各企业在纷纷抓住欧洲光伏市场,大搞企业规模扩张,产量至上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自身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曾经一度行业内出现“拥硅为王”的局面,无论产品质量如何,只要有硅料就能赚钱的局面,原材料进料检验形同虚设,企业只是单纯忙于应付订单,质量控制完全处于失控状态。
2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产业发展中作用
2.1 全面质量管理在光伏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是通过对产品、服务、人员、过程和环境的持续改进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或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上游多晶硅企业,由于其技术多半来自与国外,中下游需求量的巨大缺口,使得企业无暇顾及质量管理环节,诸多产品质量纠纷频发,中下游客户投诉较多,而且终端出现较多低效产品。
因此引入全面管理,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管理在各生产环节、质量监控环节的有效贯彻,把全面质量管理在其他行业的经验借鉴到光伏企业中,人人参与企业管理,人人加强质量意识,并有效贯彻,才能有效降低下游企业的风险,降低本企业成本,增加自身竞争力。
处于产业链中游的单晶硅片、铸造多晶硅片、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的控制,包括合格供应商的评定,在光伏市场好的时机,只是把更多精力放在抢市场上,企业在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上有时会流于形式,在质量管理中明显存在以下误区。
(1)基层管理者或一线员工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认识仅停留在很肤浅层次,存在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与质量体系无关,而且质量管理属于品质管理部门的事的误区。
(2)有些企业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太过沉迷于理念,以宗教般的狂热去培植它,而不注意创造成果。
如过多地将精力投放在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员工培训和改进过程上,而不是关注如何提高顾客满意程度、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上,没有以产品的市场和顾客接受程度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而是盲目追求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在过程和形式。
(3)光伏企业由于属于新兴行业,生产、技术、研发、质量管理各部门对于质量管理存在各司其职,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存在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现象。
(4)全面质量管理虽已在各部门 ,各个环节建立,单个部门各环节对于全面质量管理还存在理解上及应用上的偏差。
另外由于缺乏对上下游产品的了解,没有从本质上去深入研究造成电池片低少数载流子寿命、低转换效率、高光衰减等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首先表现为无法有效对上游原材料进行控制,究其原因固然有检测手段、检测人员的因素、检测方法不完善,无标准可依的因素,但根本性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缺乏有效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意识和手段。
因此到了下游光伏电站建设阶段,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都由点积累起来形成线和面,集中凸显出来,但是一旦电站建设完毕,再去考虑原材料质量的问题,已经于事无补,所以光伏产业各环节各链条的质量控制都至关重要。
2.2 全面质量管理促使光伏产业升级
光伏产品质量问题,尤其是光电转效率及寿命问题,属于光伏产品的核心问题,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光伏产业链中的每个控制环节不健全不完善,都会为光伏产品的光电转效率及寿命存在直接或潜在影响,在生产和质量控制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零差错,从这点来讲,全面质量管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开展以质量为中心,以本组织全体成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的目标是通过顾客满意和该组织全体成员和社会受益,以达到长远成功。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是全员参与,全员获益,因此引入到新兴的光伏产业中,更能规范光伏企业发展的盲目性,更能提升整个产业链产品的档次,从原材料开始控制,而且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达成统一的质量控制目标,以最终建设高质量,高光电转效率,高寿命的光伏发电系统为信念,就会在原料采购、产品生产、出厂检验各个环节各司其职,严格遵守质量管理体系规则,最终促使光伏产业持续升级,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参考文献
[1] 赛迪智库.2012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前瞻[J].中国经贸,2012.
[2] 杨瑾.浅析加强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企业管理,2011.
光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2】
摘 要 对于企业来说,财务成本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财务安全。
高效、健全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可以化解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稳步发展。
鉴于此,本文以光伏企业为例,介绍了财务成本管理的含义,分析其主要特点并探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提出正确的应对策略,以期能促进光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会计 成本管理 光伏企业
一、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含义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关于资金收支、管理方面的事务。
企业财务人员则是在企业资金收益与风险中寻找到一条安全的道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的人。
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即企业财务人员协调各个财务环节所采取的措施,控制企业经营成本、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过程。
二、光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主要特点
(一)财务风险高
首先,光伏企业的投资往往巨大,资金投入后的收回时间相当长,财务风险不言而喻,财务人员对项目做评估时情况复杂、难度大,尤其是企业处于发展过快或陷于停滞这两种极端时期时,财务风险会在无形中加大,这时需要财务人员冷静分析,尽可能地规避、防范财务方面的风险。
再者,光伏企业的贷款金额通常巨大。
在过去,光伏产业行情火爆,销售前途一片光明,资金周转速度极快,这些现象均将财务风险掩盖,导致企业管理者忽视了对财务成本的管理以及对财务风险的规避。
但是,近来光伏产业市场逐渐恶化,企业不得不承受巨额贷款的压力。
此外,光伏产业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国际汇率的不确定性和权责关系的混乱也加大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营运风险大
光的常用介导体是硅,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硅的价格上下波动剧烈,难以预料。
这让企业的库存管理、购买或者销售管理面临极大风险,这就要求光伏企业着重研究财务成本管理,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三)成本控制6复杂
投入和产出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是光伏产业的一个主要特点,如即使使用相同的多晶硅原料来制作光伏组件面板,最终的发电板输出功率也会因材料组合变化而出现波动。
也就是说,在光伏组件生产出来之前,最后的组件的输出功率是不能准确衡量的。
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较早介入其中,甚至从产品的设计、研发,到后来的流程、产出,一直到产品上市,都要介入。
三、我国光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角色定位不合理
由于光伏产业极具波动性,再加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具有时效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数据。
财务的角色定位也不能只局限于会计记账工作,而是应该从对经营后数据反映的整理转变成经营前期预测、经营中期跟踪等预警角色。
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光伏企业财务管理依然停留在单一的会计记账上,这对辅助企业决策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是毫无意义的。
(二)形式主义
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成本控制或者企业精细化管理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实不然,两者都需要经历一个积累的过程,都需要管理者的不断推动和改善,而不是心血来潮的管理。
再者,信息化迫使各大光伏企业引进先进管理系统,但是能真正发挥系统职能的却不多,大量设备沦为摆设。
(三)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偏弱
有的光伏企业在进行投资分析时,过度依赖项目介绍者的预估和假设,对市场需求或者利润空间太过乐观,对财务风险估计不足,没有制定应对各种风险的预案。
选择性忽视风险和盲目乐观,导致企业盲目扩张,再加之光伏企业短期贷款、民间借贷较多,加剧了财务风险。
(四)内部控制能力差
光伏企业大多经历过行情火爆的时期,经历过爆炸式增长。
但是,很多光伏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却没有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有些光伏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效果不理想。
也有的光伏企业对采购招标、库管、费用控制、物管、资金管理等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甚至出现了倒卖、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光伏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应对策略
(一)重新定位,转变职能
光伏企业要进行三方面的转变:工作中心的转变、角色定位的转变和工作模式的转变。
由于光伏产业极具波动性,再加上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提供具有时效性、预见性和前瞻性的数据支持。
实际上,要求财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会计记账工作,而是要兼顾经营前期预测、经营中期跟踪等工作。
首先,业务中心的转变,要求财务人员要向事前预测、事中跟踪以及事后分析总结转变,反思自身岗位,重新定义自身角色,强化自身在业务管理、金融等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其次,财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生产链各环节,介入企业相关业务,从单一的监督者角色转变成参与者、支持者、合作者以及协助者。
最后,财务人员的工作模式也要从形式化的财务管理转变成精细化的财务管理。
(二)投融资管理
财务人员在进行投资、融资分析时,不能单听项目介绍者的一面之词,也不能人云亦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分析利润和各种风险,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使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摒弃各种形式化的操作,对企业真正的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不懈地完善一个目标,将精益生产的理念贯穿整个企业生产活动,指导员工高效生产、积极生产。
(三)建立滚动目标管理体系
无论是企业的预算还是企业的目标,都应该是不断更新、动态滚动的。
财务人员在制定滚动目标时要将企业预算和市场实际相结合,既要保证目标预算高于现实,又要确保目标可以实现。
在对目标进行分解时,企业各部门应提供可执行的、详细的行动方案。
目标管理或者财务预测,其实是为精益财务理念的落实进行铺垫。
(四)优化内部控制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与前提。
企业应本着持续性、长期性原则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建设的系统性与典型性,进而在财务管理全过程中有效贯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与财务工作质量。
光伏企业要加强全员财务管理意识,要给企业工作人员灌输“每个个体都是成本中心”的理念,从个体开始进行财务内部控制,从基础做起。
此外,还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从而加强内控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能。
事实上,内部控制相当于立法部门,要结合企业业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而审计相当于司法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
五、结语
光伏企业在历经过行情火爆、销售前景广阔、资金周转极速等阶段后,面临着财务风险高、运营风险大、成本控制复杂等问题。
光伏企业财务部门必须重新定位并转变自身职能,强化财务人员的业务支持能力,建立滚动目标管理体系,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合理投资融资,以规避企业财务风险,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娟,戴银,段佳.光伏发电与企业财务成本控制管理[J].中国经贸,2014(11).
[2] 何翔.浅析目前企业财务成本控制及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24).
[3] 魏海兰.新的经济形势下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探究[J].中国外资,2014(12).
[4] 高卫军,刘涛,常继军,等.乡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解决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
[5] 董长胜.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6).
[6] 朱荣恩,吴承刚,邓福贤.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14(10).
【光伏企业质量管理】相关文章:
光伏企业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0篇)12-22
江苏光伏补贴10-05
光伏实习报告10-31
光伏工作计划12-16
光伏工作计划06-05
江苏光伏电站补贴10-05
光伏电厂实习报告10-07
光伏施工合同06-30
光伏发电的合同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