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常态化探究论文
一、研究背景
世界经济格局调整,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电力体制改革和“互联网+”理念的不断深化为电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电网企业风险管理运行的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环境影响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框架,有序向社会资本放开配售电业务,发电侧能源结构以及售电侧交易模式将发生变化,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对公司的日常运营内容和方式造成重大冲击,公司面临优质客户流失、市场份额下降等风险。而作为电力体制改革重点任务之一的输配电价改革,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分电压等级核定电价,意味着电网企业需要面对非常严格的成本监审。与此同时,我国立法进程不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步伐加大,司法体制机制改革逐步深入,新一届监事会提出新要求,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更趋多元,全民法治观念逐渐增强,大众维权意识不断提升,利益相关方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诉求越来越迫切。电网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服务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对其治理、运营各环节的合法合规要求更高更严。
(二)电网发展战略和提质增效目标驱动
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电网企业将加快建设法治企业和国际化企业,确保“三集五大”体系高效运转,实现企业治理现代化,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现“两个一流”奋斗目标。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的推广落地,企业需要保持大规模电网建设投入,科学匹配投资能力与发展效益,不断提高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在国资委的统一领导下,电网企业已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风险管理意识、风控管理与业务管理的紧密融合、风控体系的高效运转等方面仍然不够成熟,尚未体现风险管理对上有效用、对下有触动,未能真正发挥风险管控的决策支撑作用,助力电网企业战略目标的加速实现。
二、风险与全面风险管理的内涵
(一)风险
风险大致有两种定义:一种定义强调风险表现为不确定性;而另一种定义则强调风险表现为损失的不确定性。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在印发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中将企业风险定义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的影响”,强调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可以能否为企业带来盈利等机会为标志,将风险分为纯粹风险(只有带来损失一种可能性)和机会风险(带来损失和盈利的可能性并存)。”可见风险本身并无好坏,风险对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如果仅把风险看做是纯粹的负面的东西,虽然有利于专注防范风险带来的负面效应,但同时有可能忽略风险中蕴藏的机会。
(二)全面风险管理
美国内控研究委员会(COSO)指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是一套由企业董事会与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识别那些会影响企业运作的潜在事件并把相关的风险管理到一个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从而帮助企业达至它的目标。”国务院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中将全面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三)全面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
1、控制风险。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充分认识某些风险与机会共存的特性,制定与企业战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实现风险的最优化管理,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总体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
2、实现可靠的信息沟通。通过内外部,尤其是企业与股东之间实现真实、可靠的信息沟通,包括编制和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消除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企业的所有者能及时、全面和客观地了解企业。
3、遵守法律法规。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和遵守而避免不合规操作带来的损失。
4、提高运营效率和效果。通过避免无效率和低效率的操作以及降低风险事件带来的不确定性,保障经营管理的有效性,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帮助企业有效提升经营业绩。
5、保护企业不遭受重大损失。企业通过建立针对各项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传统意义上企业风险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电网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国网公司以业务领域和经营活动为划分标准,构建了适用各级单位的四级风险分类框架体系,统一了风险分类与定义,包括战略、投资、财务、营销、安全生产、法律合规、廉政等一级风险;并将各类风险与其影响结果、风险成因、应对措施建立动态关联,提供统一的风险管理参考指南。每年年初,各级电网企业基于四级风险分类框架体系,全面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即通过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以及对企业相关流程的梳理,收集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在对上述初始信息筛选、提炼、对比、分类、组合后,进行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综合计算风险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频率得出每一类风险的风险值;根据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等综合信息和风险评估的结果,为风险管理制定出可行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以解决“应该承担什么风险”、“承担多少风险”、“怎样承担这些风险”、“如何管理这些风险”等问题。通过广泛调研可知,电网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自然灾害风险、人身安全风险、电价政策风险、电费回收风险等。
(一)自然灾害风险
生态环境恶化,雾霾天气增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夏(冬)季可能出现台风、冰雪、高温等极端天气,具有突发性强、难预测和破坏力大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网运行维护的难度及风险发生的影响程度。
(二)人身安全风险
随着电网企业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设备规模、基本建设任务、电网施工检修等工作的不断增加,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量大、人杂,对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更高。电网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人员对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使用技能如果无法及时跟进,会增加错误操作的'概率,提高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电价政策风险
输配电价改革后,政府将事前核定电网企业未来监管期的投资规模和准许总收入,价格监管方式也由“先投资、再核价”的事后监管,改为“先核价、再投资”的事前监管;电网企业盈利模式由获取购销价差转变为输配电准许总收入。输配电业务收入主要取决于监管期新增投资和有效资产规模、电网运营成本和准许收益水平,不再依赖电量增长;输配电成本也将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四)电费回收风险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电网企业的售电量增长不容乐观,增收动能不足,运营成本刚性增加,电费回收难度加大,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对于评估的各类风险,电网企业制定了详细的应对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专项风险。但实际工作中,我们会发现,不少电网企业对风险管理缺乏全局视角的考虑,甚至停留在风控办,风险管理在对各部门、各单位的触动上不够强烈,专业风险管理之间缺乏统筹协调,基层一线人员风险内控意识不强,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全程性、全方位未能充分发挥。
四、实现风险管理常态运行的举措
(一)建立纵横联动的风控体系运行规则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电网企业基本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风控组织体系,成立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风委会”)及其常设机构(全面风险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风控办”)。为了能够凝聚风险管理合力,电网企业要立足集团管控视角,横向上加强部门间专业风险协同管控,充分强调业务部门、风委会及风控办、审计监察“三道防线”作用,紧扣工作关键节点,建立事前防范、过程监控、结果监督全过程管理机制。纵向上,健全各层级的风控组织机构,加大上下级沟通交流力度,实现风委会决议对下有“接应”、基层风险管理对上有“反馈”。在此基础上,电网企业要结合管理现状,组织修订完善风委会议事方式和工作流程,通过抓重点、建机制、强沟通、密跟踪,推动风委会决议在各单位、各层级、各专业有效落地,逐步消除风险管理“盲区”,实现风险全过程管控。
1、定期召开季度会议。电网企业要建立风委会季度会议机制,实现重要风险常态跟踪。在季度会议题确定时,业务部门从专业风险防范、克服业务顽疾的角度提出可提升日常管理效率效果,减低经营风险的专业级风控需求;风控办立足公司整体风控视角,从跨部门协同机制、跨层级联动机制等领域,提出公司级风控需求。所有季度专题由风控办汇总、整理、筛选后,报公司风委会审议通过后执行。在每期风委会季度会议召开前,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对上期议题的风险管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总结,对本期议题进行专题准备,切实做到重大风险事项有决策、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
2、动态组织临时会议。在风险管理季度会议常态召开之余,针对突发性重大风险事件或者发现重大、重要内控缺陷,电网企业要建立应急议事机制,组织召开风委会临时会议,以跨部门联动,快速控制突发风险,有效降低影响程度。
(二)制定以战略实现为目标的风控规划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制定适应新形势,符合电网企业发展战略的风控工作规划,非常必要。贯彻落实法治企业建设要求,按照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全程管控的原则,以各电网企业“十三五”发展战略为导向,科学编制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发展规划,着力强化风险全过程、全业务协同管控,推动风控管理从事后监督向预警预防转变,从合规管理向合规效率并重转变,从查错纠弊向决策支撑转变。
(三)搭建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风控信息平台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全面到来,应用信息系统实现风险的预警与管控是未来风控管理的必然趋势。而风险管理要实现真正落地,一定要让各级管理者切身感受到风险管理对其工作产生的有利影响。所以,电网企业当前亟须解决的是如何将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与业务系统有效对接,建立信息资源更大范围的集成共享,实现业务数据的自动抽取与风险信息的自发呈送,协助各专业用户规范业务流程、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风控智能管理。比如将日常使用的OA系统与风控系统平台集成,自动获取与员工实际岗位相匹配的流程、职责、制度标准、考核、风险控制点等要素,充分利用GRC系统中的标准化信息规范员工行为,帮助新进或轮岗员工快速熟悉岗位要求,减少出错率,从源头控制风险,提升工作质量。
(四)开展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的监督评价
以风险和问题为导向,将“链式”思维融入内外部监督检查及内部控制评价过程中,以业务链为评价对象,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协同进行缺陷查找、问题分析、整改完善,拓展监督评价的广度和深度,并通过“信息链促过程督导,责任链促质量把控,整改链促完善成效”三项机制,强化协同监督,实现风险防控前移。“链式”评价思路如下:
1、风险问题导向,确定监督评价范围。以风险高危和问题集中领域作为切入点,将评价范围从内控末端流程拓展至业务链整体或其中的某个完整段落,拓展内控评价的广度。
2、遵循业务链条,梳理控制组合。紧扣“业务链”核心,整合梳理链式控制措施,全面涵盖内控标准流程控制点,突出业务链上的部门、岗位协同,推进单一、独立控制向协同控制演进。
3、基于业务特性,设计评价方法组合。综合运用一般性评价测试方法(穿行测试法、控制测试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查验法等)和稽核性测试方法(分析性复核测试、时序性复核测试、勾稽性复核测试等),提升评价测试程序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4、运行评价程序,排查缺陷根源。运行多种评价程序,全面查找问题缺陷,协同排查关联问题,深入挖掘问题根源,预判关键风险点。
5、落实协同责任,三级整改缺陷。强化风控办、主责部门、配合部门三级协同整改,促进整改的协同性,提升问题整改效果,实现风险防控前移。
(五)培育“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风控文化
电网企业建立健全系统、规范、高效的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需要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作为催化剂,推动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1、以工作促学习。风委会统一部署,风控办牵头组织各专业部门全面学习内控与专业管理制度,准确把握风险管理要求,系统梳理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环节,优化专业风险管控标准,推动公司风控要求与业务管理标准深度融合。
2、以缺陷促重视。电网企业开展内外部监督检查,应将问题整改通知单下发至各单位一把手。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召开临时风委会会议,及时将问题整改要求层层传达至责任岗位,实现以最顶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带动公司整体风控意识的提高;问题整改措施跟踪落实情况向各单位风委会汇报后报送公司风控办,进一步强化基层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
3、以案例促教育。电网企业要将风险管理纳入骨干班、青干班、新进员工、知识竞赛等各项培训课程中,积极组织开展风险典型案例宣讲,寓案于教,引导各层级员工深入思考,分析风险案例背后的根本动因,加大案例对广大员工的警示教育力度,有效增强公司员工的全面风险管控意识。
参考文献:
武敏霞.2014.电网企业运营风险评价与传递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电网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常态化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电网企业风险管理与内控优化举措论文12-31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的探究论文08-04
企业营销信用风险管理策略探究论文10-06
供电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探讨论文11-22
企业市场营销风险管理探究07-07
电力企业物资超市化采购管理探究论文11-21
部队信息安全保密风险管理探究论文08-11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探究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