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大全

省考的常识判断部分怎么复习

时间:2022-10-05 21:22:26 常识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省考的常识判断部分怎么复习

  离省考越来越近了,大家复习的怎样呀?常识判断部分该怎么复习呢?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省考的常识判断应该怎么复习。

  省考常识判断如何复习?

  1心理上不要排斥常识

  对于大部分的同学来说,提常识而色变。

  第一反应就是常识太难,我学不会。

  其实常识虽然考察的知识很多,但是考题本身并不是很难,都是我们初高中或者日常生活中学过或听到的知识,尤其是近几年常识考试越来越“常识化”,而且很多的时候,常识考察的并不是仅仅记忆,有些题通过分析判断也能过做出来的。

  2把常识趣味化

  常识有时候学习起来是枯燥,知识点有很零碎。

  我们可以从中找点乐趣,我想大部分人可能喜欢看八卦新闻,不喜欢时政新闻,而且对八卦新闻的记忆也比时政新闻清晰。

  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也可以以故事的方式来学习,尤其是在学习历史和党史的时候。

  例如学习党史的时候,一些重要的会议和事件,不要去死记硬背,要把事件爆发的前后背景都了解清楚,这个事件你也就不难理解了。

  或者我们就以人物来学习党史,因为每一个党史事件中都会涉及到几位有名的人物。

  比如中国一大一共就十三位代表,这些代表最后的命运都怎样,带着好奇,我们去查一下。

  再比如,西安事变涉及到张学良、杨虎城也可以看看这些人物最后的命运。

  所以说历史是鲜活的,不是死板的。

  3带着问题学习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一种主动地学习方式。

  因为我们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不太一样,事业单位考试考设问方式是最直接的,而且每年都会有一些考题是重复出现的,所以只要你把这个知识点记住就可以。

  公务员的考试近些年基本不会有重复的考题,并且考题很灵活。

  我们以中党史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为例。

  可能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这里边考点可能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内容主要的就是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以及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单纯的把这个知识点孤立的来记忆。

  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大了自己的记忆负担,另外就是可能考试过程中变换一种形式是我们就不会了,这样把知识学的太死了。

  当我们看到这个知识点可以问几个问题,为什么国共要合作,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合作的,合作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么,两党合作的基础是什么。

  所有的知识点都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更全面的理解这个知识点。

  例题: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所写的是( )。

  A.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我们以这道题为例,这一道题乍一看并不太难,因为四个选项都是我们最为熟悉诗句,可是再一结合问题好像这道就不是很简单了。

  因为我们学习的过程中对这些特别熟悉的诗句就没有在进一步的追问,出自哪首古诗,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而出题人常常抓住这一点,看似懂了,实际上是没有彻底的弄懂。

  4以题代练,用题完善知识体系

  无论是何种教材或者讲义都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囊括进来,所以我们需要完善教材或者讲义,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做题。

  对于行测其它模块来说,做题要精不要多,因为只要你把相关的解题技巧掌握了就可以了,但是常识不一样,常识都是知识点,教材就像一棵树干,给了我们一个大概的体系,我们要通过练题来不断的添枝加叶。

  5善于总结,学会复习

  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总结。

  我们千万不能像熊瞎子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什么都不剩。

  常识这种零散的特点要求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和复习。

  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笔记的方式。

  每一个方面的知识用一个笔记,总结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把试相似和相通的知识点整合起来。

  比如我在做题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京剧的知识,那么相应的就得把重一些著名的戏剧剧种都整理一下。

  中国地方戏有哪些,代表作品是什么等。

  总结完之后,不要束之高阁,最终的目的是要把这些知识消化掉,成为自己的东西。

  复习并不是每天捧着这些知识点去背,对于备考时间充裕的考生来说,你每天只需一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复习就可以。

  零碎的时间也可以,而且可以从任何一个点看都可以。

  省考常识判断解题技巧

  1、混搭成为时尚——【应对技巧:从熟悉选项下手排除】

  近年,国家公务员常识判断频刮起混搭风,这在2016年国考的常识部分也有所体现。

  知识混搭使得各学科知识交错混杂,不仅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也考查考生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

  下面这三道题就体现了混搭的妙用。

  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擅长领域对应错误的是( )

  A.军事∶白起、李靖

  B.经济∶桑弘羊、郦道元

  C.天文∶张衡、郭守敬

  D.艺术∶吴道子、顾恺之

  【答案】B。

  解析:分析各选项,并寻找熟悉选项。

  A项,白起不认识,李靖认识,“托塔天王”,是天庭将军(其实是隋末唐初的将领),与军事有关,50%正确。

  再看B项,桑弘羊不认识,郦道元耳熟啊,历史课上学过,写过一本书《水经注》,好像是关于地理的,跟经济无关。

  暂定答案为B项。

  C项,张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关系,排除C项。

  D项,吴道子、顾恺之都认识,都是画家,跟艺术有关,排除D项。

  综合上述判断,A、B两项均有一人不确定,但B项中的郦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经济无关的,因此,大胆地猜测B项是正确答案。

  下列语句描述的现象与经济学名词对应错误的是( )

  A.覆水难收--机会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

  C.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边际效用递减

  D.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负外部效应

  【答案】A。

  解析:这对于非经济专业或者不了解经济学的同志们来说,最熟知的就是B项的“完全垄断”,先看熟知的B项,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垄断,明显对应正确,排除B项。

  再看A项,有点模棱两可,先放弃。

  C、D两项最陌生,不用怕,先从字面意思理解,C项“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是边缘,界线的意思,“递减”是逐渐减弱的意思,“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对应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

  D项“负外部效应”,“负”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负面,胜负,因此可以大胆猜测“负外部效应”的意思应该是给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带来不好的影响,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意思相近,暂时排除D项。

  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项,细细品味,“覆水难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的意思,与“机会”相联系的话,应该是错失机会的意思,“机会成本”虽然不了解其真正含义,但貌似没这意思啊。

  因此,大胆地猜测A项就是对应错误的那项。

  2、常见基础常识——【应对技巧:秒杀之技】

  关于《四库全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编修于乾隆时期

  B.反映了清代图书的全貌

  C.在编纂过程中纪晓岚贡献突出

  D.分经、史、子、集四目

  【答案】B。

  解析:《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1772年开始,经10年编成。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纪晓岚授编修,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惨淡经营13年,《四库全书》大功告成。

  四库全书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但在编纂过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被大批销毁、篡改,因此B项说法错误。

  血浆包括各种矿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激素和维生素等。

  在上述各种物质中,造成血液颜色为红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质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B。

  解析:血液的颜色是由于血红蛋白的存在,血红蛋白是高等生物体内负责运载氧的一种蛋白质,所以本题选B。

  3、乐于考察古文功底——【应对技巧:从关键词下手破解】

  常识考题,考官有意测试考生文言文功底,此类题目甚为考生所头疼。

  此类题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个选项每一个字,而是要从全局出发。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出发,把握主旨意思。

  下列哪项不属于古人的林业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

  C.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答案】C。

  解析:第一,审题。

  不属于林业思想,那就选择与林业思想无关的。

  第二,分析选项。

  A项,“禁止伐木”,有关,排除。

  B项,“斧斤”、“山林”,有关,排除。

  C项,“牧民”、“仓廪”,明显与林业无关,当选。

  D项,“山林”、“斧”、“草木”,有关,排除。

  因此选择C项。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与下列哪一观点属于同一学派( )

  A.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答案】C。

  解析:往年考查古语,一般是古诗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变本加厉,这一题全是文言文,难度瞬间飙升。

  下面来解题:第一,看懂题干。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两句不难理解,从字面就能了解其含义,可以替换成我们熟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简单来讲,就是“爱民”、“仁政”。

  后两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样还不能称王,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情)相对难理解,这时候千万不要死抠其含义,这是命题人设置的干扰,因为本题知道前两句的意思足矣。

  第二,分析选项。

  A项,一眼扫过,“刑”、“赏”是关于法律的,直接排除。

  B项,看了一遍又看一遍,还是没理解,看字面,应是对比“天道”和“人道”,与“爱民”没多大关联,暂时先排除。

  C项,关键词“民”、“国”、“天下”,题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

  从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边疆的界线域民,不用山溪的险恶固国,不用兵革威胁天下,与“仁政”相关,暂定为C项答案。

  D项,关键词“战”、“钝兵”、“攻城”、“暴师”、“国用”,跟打仗有关,排除D项。

  综合来看,C项的嫌疑最大,就选它。

【省考的常识判断部分怎么复习】相关文章:

考托福应该怎么复习09-30

英语不好想考雅思怎么复习09-30

国考和省考的区别10-05

省考报考技巧09-30

省考申论答题技巧10-05

省考面试测试的要素10-01

省考资料分析的技巧09-30

2017公考文学常识10-05

报告的致谢部分怎么写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