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开课题申请书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我们会经常使用申请书,正确运用申请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让您在写申请书中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课题申请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填报须知
1 、按照《威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及其成果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课题负责人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应行政职务),而且课题组中又无高级科研人员参加实际研究工作的,须由两名同行高级科研人员推荐。
2 、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和指导者,并在项目研究中担负实质性的任务。
3 、课题负责人原则上限报 1 名。
4 、课题论证充分。
5 、研究计划和阶段成果应明确。
6 、申请书须经负责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
7 、《申报评审书》所规定的有关栏目均须由课题主持人用黑色钢笔或毛笔填写。
8 、《申报评审书》一式三份报送威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⒈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 提出的背景
21世纪人类正以惊人的速度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当前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学科教学的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和落实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为了赶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旨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最终实现把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学科教育任务和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优化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推动我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促进教育观念的更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师从“教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变为现在注重对学生主动学的启发,更多的用启发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循循善诱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再不是过去传统模式的单调复合,而是模式多样、教学灵活、充满灵感的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使教学模式的探讨丰富多样。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育学习环境,不仅为主体性课堂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可能、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主体性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存在这一些误区。
主要是片面认为上公开课就一定用多媒体、片面把多媒体当作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⒉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⑴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是指以多媒体和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它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并引导着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将会有力推动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各个环节的全面改革。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将信息技术引入国家课程并将其整合于学科课程的国家,在1995年颁布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标准,20xx年又提出了新要求,现已形成良好的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及评价体制。日本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位居世界首位,并于1995年在全国多省联合进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于1998年将信息技术纳入形式多样的必修课程。
尽管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已经很多,但是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更深层次的探索。因此,希望我们对如何在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途径、模式、策略和方法,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为充分的机会,能为当前初中综合社会课程改革的深化提供一些有益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⑵ 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预计会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运用方面,不断探究,不断丰富,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优化课堂教学方面有所突破。
⒊ 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项目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进行探讨,其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提高效益。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全程、全面、全方位地调控的小学学科课程教育,以大面积地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均衡发展。凭借语文、数学已有的信息技术整合经验,在其他课程中成功迅速推广,真正使处于不同群体参与教学的教师都能体验到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的快乐。
理论价值:
(1)可为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抓住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这一关键问题提供感性积累、经验方式,不断丰富新课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2)在大量个案及经验筛选基础上,对信息技术运用在此课程中运用的内在规定性、实施路径等多方面进行理论思维,进一步丰富其内涵。
⒋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立足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上发挥网络环境优势,体现课程的“即时性”和“双向交流性”;与学校综合教改和课程改革相结合,在课改中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理论实际相结合,总结提炼,形成试验结果,以课例、论文集、课件库、教学资源库等形式结题。
学校拥有现代信息技术教研室,由教务处、科研处督导,负责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和实践硬件设施的规划、采购和管理,以及网络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并配有专职网管员两名和一名兼职维护人员,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在行政管理和组织上为本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将研究过程融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时间的保障。
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 可以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学校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 教师可通过因特网了解国内外学科的前沿动态,通过局域网进行网上资源传递,使教师的多媒体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探索教学的方法与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内部与外部的环境和条件。依据现代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实施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验研究,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因此,进行《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及实践》的课题探讨,是有其现实性和可行性的。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⒈ 课题界定与研究依据
课题界定:
(1)“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运用”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促进此课程学习最优化的新教育。
2、 通过多种有效手段进行变革,充分调动研究课题管理研究人员与一线课题管理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其主体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技能的开发培育,以全面加快信息化进程实践操作与理论探索活动。
支撑性理论:
1. 创新教育理论: 学习既是获得知识又是生活的一种形式。它倡导人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态度,强调对未来的预期和行动参与,因此预期性和参与性是创新性学习的两个基本观念。
2. 教学模式理论: 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教学模式的规范要求,运用理论演绎法和经验归纳法等思维方法进行具体设计、验证、修正和完善。
3. 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关注人的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基础来建构知识。
4. 问题教学理论: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发展性教学的高级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系统地设计一些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独立探索活动与掌握已确立的科学结论最优化地结合起来。
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基本掌握在信息化教育技术环境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认识规律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信息化教育技术在素质教育主渠道――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目的任务与学科教学的目的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4、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优秀教育软件的运用与研制。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全面推进我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⒊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
(一)本课题设计和指导思想
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教与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2)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4)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5) 以电教媒体为基础的学生学习过程、认识规律的研究,创新思维的培养;
(6) 应用信息技术,在学生中开展同步思维训练;
(7) 优秀教学课件的制作和运用;
(8) 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其中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是 通过探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途径,促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逐步实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摸索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二是 探讨怎样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是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课程整合的途径,摸索出一条有效的教学方法。
四是 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探索建立符合实施整合的资源库。
4 .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2月――20xx年3月 王校长、孙爱华负责
成立课题组,组织课题申报,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4月――20xx年7月 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1、 20xx年4月――20xx年8月组织开题与培训: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对全校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理论和信息技术培训,确定子课题研究人员、内容,制定实施方案、计划。
2、20xx年9月――20xx年9月 课题开展研究,聘请专家进行指导、培训。对本课题组研究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总结,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
3、20xx年10月――20xx年2月 中期评估阶段:接受总课题组中期评估。
4、20xx年3月――20xx年8月本阶段将对信息技术在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学校特点和新教材重点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软件进行研究、补充和完善,广泛交流、认真总结研究成果,全面推进。接受总课题组的指导、培训活动。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孙爱华、夏雪琴负责
申请结题,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
⒌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研究主要以实验方法和对比方法为主,辅助以文献法和调研法。通过教学研究、测试、对比等方式综合研究信息技术在小学课程整合的“学与教”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完整过程,探索一条适合本校小学应用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⒍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 1 )硬件保障: 我校建有校园网络系统、多功能教室、和两个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个班级都是多媒体教室。在每个教室都能上网查阅资料、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我校不仅有专用多媒体教室,而且每位教师都装备了计算机, 可以从网上检索,下载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学校在硬件方面实力雄厚。
( 2 )时间保证:从现在到 20xx 年底的时间段内,每月有一次专题学习时间,每学期有一次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和一次面向全体教职工的教科研理论学习或讲座,并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对外学习交流的时间。
( 3 )人员保证有一批业务能力强、热心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组。
( 4 )制度保证:在课题主持人统一领导下,由各有关部门协调制定出本课题管理条例,以保证研究任务的完成。
( 5 )经费保证:加强对本课题研究经费的投人,努力提供研究设施、设各、资料及排出活动经费等物质条件。
⒎ 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1、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总结和实验报告(光盘汇报);
2、实验中期:发表一批论文,形成论文集;
3、实验中期:实施“整合”教学的典型课例等;
4、实验初期:研制、开发为实施“整合” 教学课题实验的教学资源库。
三、评审意见
⒈ 课题承担人所在单位意见
同意开展本课题实验的研究。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⒉ 县(市、区)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⒊专家组评审意见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⒋ 市教育科研部门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5 .市 课题领导小组 审核意见
课题组总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开课题申请书】相关文章:
课题申请书05-27
课题申请书12-31
课题变更申请书12-21
课题申请书范文02-21
课题申请书最新06-20
课题结题申请书06-01
课题申请书15篇04-09
课题申请书(15篇)07-27
开调查令的申请书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