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书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

时间:2024-08-04 02:00:02 申请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怎么选?请看下面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范文吧!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1]

  尊敬的学校及院系领导:

  我在20**年3月至20**年8月期间,进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方向为公共卫生与医疗政策研究。

  在学习期间,我不仅学到了本专业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方法工具,而且也获得了导师及授课老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得以顺利完成学业。

  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写成了毕业学位论文——《浅析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该论文虽因个人学识的不足,难免挂一漏万,存在不少缺憾;但毕竟是对前段学习和工作的总结,并以此作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起点。

  在论文成稿之时,我除了要感谢学校和领导给予我深造的机会,以及导师和其他老师们的倾囊相授外,也向学校及院系领导申请答辩,望学校及院系领导批准。

  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

  一方面,新中国解放后,我国血液管理工作获得了较大发展。

  从血液来源上看,由以往主要为有偿献血变为现阶段主要为无偿献血,献血的人道主义精神得到较好的体现。

  据卫生部2005年公示的我国各省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及排序的数据显示,自1998年我国出台无偿献血法以来,自愿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由1998年的5%增长到2005年的79.4%,计划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由1999年的32.1%减少到2005年的14.20%,无偿献血占采集临床用血比例由1998年的22%上升到2005年的93.60%;从法制建设上看,国家对血液的管理也逐步进入法治轨道,卫生部于1993年2、3月相继颁布了(93)第29号部长令《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和卫医发(93)第2号文《血站基本标准》,并于1993年7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2006年又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

  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使得用血安全得到较好保障,能够较好维持血液的安全、有效供给。

  另一方面,我国的血液管理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问题。

  从献血方面来看,部分地区存在的有偿供血仍在严重威胁血液安全。

  根据2004年10月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我国内地仍有百分之十五的临床用血来自于有偿供血,尤其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无偿献血工作严重滞后;有些地区依然存在有偿供血、频繁采血现象,“血头”、“血霸”组织非法卖血时有发生,血源性传播艾滋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直接威胁着供血者和用血者的身体健康。

  同时,各地在献血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事业单位、企业、高校等部门往往为了完成献血的行政任务而被迫采取一些非正规的操作手段,结果导致更多问题的出现,这许多的问题彰显了我国的献血制度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从供血方面来看,血液管理机构(主要为血站)的管理存在混乱、低效的情况,不能形成与血液使用部门(医院)的有效对接,血液供给的正常性、有效性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导致部分地区经常出现“血荒”现象。

  因此,对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的基本内容:

  首先,回顾和总结了采供血管理的基础理论。

  在该章中,明晰了采供血行业的相关概念,并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政府管制理论对血液物品的性质和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进行了的必要的理论分析。

  接着,分析了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的现状,即:回顾了我国血液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

  最后,在吸取发达国家供血管理体制的经验及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改善方案。

  这些主要措施有:加强采供血的法制建设;进一步强化政府管制的主导作用;构建政府与市场和非营利组织的多方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的无偿献血机制。

  创新见解

  (1)本论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范式,对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采用了系统分析方法。

  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研究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不仅关系到供血系统内部的诸多要素,更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社会层面,因此,只有运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才可能得出相对科学而体系化的结论。

  (3)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论文力求在对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展开研究时,将其实践操作与理论指导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以使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的改善方案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开拓创新,实现实践中的突破。

  (4)采用了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所谓宏观分析,即是回顾和总结采供血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在宏观上确立一个大的指导范式;而微观分析,则是在前述指导范式下,分析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的改善建议。

  通过将上述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点面兼顾,从而全面把握新形势下我国采供血管理体系构建的走向。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2]

  硕士论文答辩申请书

  本人就读硕士研究生以来,师从XXX教授。

  研究生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所修课程总学分为29分,其中学位课程17分,达到了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对学分的要求。

  在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以来,积极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

  在参与的XXX课题中,主要负责核心理论的攻关工作,通过刻苦钻研,取得了相关科研成果,为后续实验平台的顺利搭建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

  在对科研项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获得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对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并已通过了硕士学位论文的格式审查。

  综上所述,本人达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分的要求,完成必修环节和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已按培养计划完成了规定的全部要求,符合毕业条件。

  现申请电子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请予以审查,准与答辩。

  特此申请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3]

  本文在比较广泛地搜索、整理并系统地归纳总结出英语动词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大量翔实、可靠的语言材料

  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语言学理论展开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研究发现:首先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的不同选择根源于英语动词的行为本身包含的行为特征

  对英语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及内涵的深入认识在英语主被动语态认知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其次英语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时会导致部分句子成分的位置移动 这也有可能引起句子语义的变化;

  再次 英语中存在一些词类 比如 限定词,数量词和代词等肯能影响英语主被动语态的选择;

  最后 英语语态的选择与转换不仅仅涉及到句法结构 主要信息的变化

  而且关系到语用、语义和人类认知心理诸多个方面 此外

  对英语主被动语态之间不对称现象的切入点在于英语动词这一词类本身 所以

  以英语词类为切入点或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来研究、认识英语语言乃至普遍语言的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如何将英语主被动语态不对称现象的深层原因

  比如动词的行为特征 英语句法

  英汉思维差距等因素体现在英语动词语法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本人保证:所提交论文完全为个人工作成果 所用资料、实验结果及计算数

  (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相关资料 严格按照毕业论文的格式和要求 完成论文的撰写工作

  经过指导教师审核检查、评阅教师审核 所写论文已经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 特申请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准备 所有设计资料已经准备齐全

  在第一草、二草、三草、征稿等阶段的不断推敲上 已全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内容

  现已向答辩组提交的内容有: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3、毕业论文

  4、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记录表

  5、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中期检查表

  6、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申请表 综上所述

  本人已具备参加答辩能力 现向答辩组提出正式申请

  望批准!(根据学校要求自己改一下)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报告】相关文章: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03-10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模板05-31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优秀07-11

关于硕士学位的申请报告优秀09-18

2015关于硕士学位申请报告范文09-28

硕士学位申请报告书范文06-25

毕业论文答辩申请报告07-28

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报告范文10-05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