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使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1、通过这次调查反映了很多问题。但留给我们确是更多的思考,为什么诚信问题变得如此严重,究竟根源是什么?
2、大学生诚信思想道德现状的主客观原因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密切相关。
从客观上讲造成的原因有:
一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公民的整体素质有欠缺,对大学生从小的道德教育产生影响;历史积淀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历史根源。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诸如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的经典之句,但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封建制度专制下。剥削阶级贪图享受的思想和消极腐败的现象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加之历史上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老实人吃亏等俗语古训,导致人们在潜意识中诚信意识的扭曲。诚信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无真实则无诚信。因此,历史积淀中的负面影响确实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而且这种影响还具有世袭的趋势。
二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校过分注重了知识教育而忽视了德育教育;教育机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首先,学校在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引导,忽视学生在德育工程中的主题地位。学校的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通过批评、禁止等行政手段来规范学生的行动,而不善于形成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习惯于具高临下对学生提出种种要求,而不善于从学生角度进行分析,以心理咨询的方法来引导学生。
其次,在评价机制上,存在着重知轻德的现象,把道德简单地用各种数据来量化衡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造成老实人吃亏的后果。这种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一些误导,使他们错误地认为,只要自己能够获得好的成绩,至于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都是次要的。从学生考试作弊到偷盗自行车屡屡得手,从学生综合测评作假到后勤采购黑心棉事件的屡屡得逞,所有这些虚假行为,客观上助长了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加剧了诚信缺失的泛滥。
再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
高校中的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综合测评的依据、学生入党、保送研究生的程序等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存在着严重的饿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
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使筑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品质,尤其是对于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培养人们诚信的道德操守,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在校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05份,覆盖我校3个系2个年级,共回收问卷105份,有效问卷100%。其中大一大一75份,大二30份。问卷共包含12道题,覆盖了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覆盖性。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我校学生对诚信的基本看法,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对诚信的遵守情况等,并提出今后指导诚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比较仓促,问卷发放较少,在反映问题中难免有失偏颇。下面我们就按照问卷的题目设置对调查的主要情况作简要分析:
首先是对自己在诚信方面的看法,大一同学中有51%大二同学中有57%的人认为自己是一个诚信的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而认为自己基本是、不诚信只是偶尔状况的同学大一中有30%大二中有45%,当然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不是一个讲诚信的人,大一中中有13%而大二中只有4%。从这项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平时还是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当然,从结果也可以明显的看出很多同学还是出现过不诚信的情况的。
第二题调查的是对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的认识。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同学们来讲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作为一种理想层面的道德修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然而调查发现认为现在大学生总体诚信状况较好、不值得担忧的大一和大二分别只有11%和3%,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诚信状况一般,大学生中不诚信的现象还很常见。
第三题调查的是同学们对诚信缺失原因的认识,大一和大二中分别有61%和63%的同学认为是受社会大环境中不诚信的影响,也有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来自与家长、老师、朋友的影响,令人惊奇的是这一看法的同学大一中只有12%而大二中却高达27%。把原因归于高校考试教育体制不合理的大一中有21%,而大二中只有10%。
第四题则是调查同学们对加强大学生诚信措施的看法。题目共设有健全个人诚信档案、建立失信的惩罚措施、开展宣传教育和加强舆论监督四个固定选项,都得倒了多数同学的支持这也说明了大家对诚信的渴望。对于种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我们进行了分析,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从学校、社会因素看,相关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不诚信成本偏低。
2.从家庭因素看,家长没有以身作则,忽视诚信教育,甚至部分家长还给孩子树立背信弃义的反面形象。
3.从同学们自身看,道德修养不够高,自律能力有待加强。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大学生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并将其作为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在实践中,诚信并没有普遍内化到同学们的具体行动中去,体现出一种以个体利益为中心的随机性特征;诚信作为对他人和社会的诉求,同学们表现出较强的渴望心理,但对于自己能否保证做到,较多学生存在视情况而定的状态;对同学们而言,诚信主要是作为一种道德层面的东西而存在,尚未形成一种较强的契约意识,而如果没有对契约的遵守,诚信能得到保障吗?高校教师、学生是社会中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群体,在这一群体中率先推行信用体系相对于在社会其他群体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为在全社会逐步开展并推广这一价值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这样通过慢慢积累扩展,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使诚实守信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形成一种诚信光荣,背信可耻的强大社会舆论氛围,社会、家庭、学校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诚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6-08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3-15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1-31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10-07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4-21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04-21
大学生诚信调查报告精彩12-06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08-31
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报告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