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论文

硕士毕业论文

时间:2022-11-03 18:06:23 硕士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硕士毕业论文通用15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硕士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硕士毕业论文通用15篇

硕士毕业论文1

  摘要:硕士毕业论文是培养化学类专业学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化学类硕士毕业论文在选题、安排时间、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实践模式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化学;硕士毕业论文;实践模式

  基金项目:绵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Mmu-JY1545);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QD20xxA006)。

  作者简介:李辉容(1976—),女,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无机化学、纳米材料。

  化学类硕士毕业论文作为化学类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中最后一个实践性的环节,要求学生运用已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选择论文选题、查阅并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而得出结论,最后形成毕业论文。文章从化学类专业硕士论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实践模式改革的重点。

  一、化学类专业毕业论文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选题新颖性不够。

  选题是毕业论文过程中的首要环节,目前主要采用教师正在进行的科研课题,很少有学生会根据所学的专业知识自主选题。就近几年化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来看,尽管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所选的选题比较合理,但仍有不少毕业生的论文选题存在许多问题。如同一老师所指导的硕士毕业论文连续几届的`选题相似度较高,实验目的、实验药品与材料、实验路线都出现某种程度的相似,选题单一。

  (2)毕业论文与找工作、考研相冲突。

  硕士生毕业论文在培养方案中往往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学生考研和找工作与之冲突,这对毕业论文的开展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有些学校班级考研人数达到一半以上,竞争日益激烈,考研学生不得不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考研上。另外,毕业生择业在时间上正好与毕业论文相冲突, 学生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找好工作, 就把毕业论文放到了从属位置,对论文的实验工作投入明显不足。

  (3)实验室条件限制。

  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学生人数连续增加,而教学资源的投入又相对滞后,导致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场地和设施却得不到保障,从而限制了硕士毕业论文设计的进行和质量。

  二、化学类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改革的重点内容

  (1)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

  根据化学类各专业的特点,教师可以把硕士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根据分组组合的方式进行组合,把学生按毕业论文设计中需要实施的实验类型分到同一个组,组里的成员可采用相似的实验过程但选用不同的实验试剂与材料。采用分组组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后,学生学习就不再是老师和每位学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同学之间共同交流学习的过程。论文选题环节的时候,组合内的学生就需要对实验设计和内容进行交流,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改进方法。

  (2)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指导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的学生毕竟要走出校门到社会上工作,因此这也符合了毕业班学生对化学、化工类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兴趣。化学、化工企业需要生存,同样要面对创新这一课题,而企业往往缺乏人才,但却拥有充足的经费,这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3)教研室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由于完成毕业论文时间不长,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加强对自己课题组的实验督促工作。让学生和老师展开讨论,这样既督促了实验进程,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论文完成过程中, 指导教师为学生把握好方向, 给予学生必要的启示, 但不能陪作, 更不能包办。

  三、结语

  对于化学类硕士毕业论文在选题、安排时间、实验室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采用实验分组组合方式、校企联合方式、教研室学术交流活动,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硕士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从而使学生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季俊杰.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理论与实践.高等农业教育,20xx,(7): 58—61.

  宋崇富,田志美.提高化学类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科技创新导报, 20xx,(23):234—235.

硕士毕业论文2

  1、“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选题依据、课题来源、学术价值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意义;

  (2)文献综述。当前研究领域学术现状、发展趋势、进一步的研究方向。阐明当前有关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

  (3)拟解决的主要学术或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及难点、拟采取的.技术线路、实验设计及实施方案;

  (4)技术可行性论证、资料来源或实验设备的可能性,可能出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方法与措施;

  (5)预计可获得的成果,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

  (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预计完成的日期,工作量估计和经费概预算;

  (7)其他与开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和调查研究情况等

  2、开题报告用纸规格为A4纸,正文用4号宋体字,小标题用4号黑体字,每一面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应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20mm,版心尺寸为165×252mm(约30字/行,32行/页)

  3、开题报告封面样式见样页

  开题申请程序

  1、在导师指导下,系统查阅文献资料,提交文献综述报告;

  2、文献综述报告经导师审阅通过后,向学科点所在二级学院申请开题,领取并填写《江西理工大学学位论文开题申请表》;

  3、由学院统一安排开题时间,相关教研室负责组织具体开题工作;

  4、学科点对是否通过开题的意见及对研究生今后论文工作的建议与要求;

  5、采纳合理建议,修改开题报告,按规定格式打印装订开题报告并经导师签字后交研究生处。

硕士毕业论文3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功夫在在沈阳大学的硕士学习即将毕业。回想起在沈阳大学所学习到和体会到的,真不能用言片语可以表达。而对老师的敬佩和同学们的快乐,是在学习期间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体会到的。本文是我尝试着通过自己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和调研情况还有同在校之间所学到知识相结合,希望可以运用对实际存在的问题有所帮助。

  今天,毕业论文在收尾之时,我才体会到了学习写作付出的辛苦。论文从准备开始到论文完成,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在此,我要向他们的支持表深深的鞠上一躬。最先感谢的要属我的指导老师沈平副教授。因为是她从论文开题、初稿的修改,最后终稿,他始终无私的奉献日夜的批改是本文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

  其次,要致谢论文预答辩和答辩时的专家们。是你们在预答辩和答辩过程中提出的建议使我按照你们指导多次更改抡才才顺利完成。

  再次,我要再次感谢在沈大就读研期间曾经教过我的每一位老师和关心帮助我的每一位同学们。是你们影响着我,让我学到了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今后我将会把学习到的成绩和工作表现来回报社会、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最后感谢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专家、老师对本论文的审阅和评议。由于本人因个人学术水平有限,文中难免会有错漏之处,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不吝赐教。

硕士毕业论文4

  摘要: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此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由于该类癌的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进而降低血中TSH的浓度,就可能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长。因此,内分泌治疗成为甲状腺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治疗手段。而随诊中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等监测,能有效监测其复发及反应监控内分泌治疗的临床效果,从而降低肿瘤复发率、早期发现复发或转移,以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监测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甲状腺癌在生物学特性、病理学表现及对治疗的反应等方面与其他器官的恶性肿瘤有一定差异,而分化型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90%,是近年世界上发病率上升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分化型甲状腺癌一般分为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作次全切或全切术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低下以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

  1 、TSH抑制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甲状腺的发育和功能与身体各器官、系统相互影响,并受下丘脑—垂体前叶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垂体前叶分泌的TSH能促进甲状腺素合成和加速甲状腺素分泌。当人体甲状腺素的需要量增加或甲状腺素的合成障碍时,可刺激垂体前叶分泌TSH,使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的速度加快;当血中甲状腺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抑制垂体分泌TSH,使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速度减慢。持续给予TSH时[2],将使甲状腺重量增加。在TSH缺乏时,甲状腺体积缩小。TSH分泌有明显的节律性,入睡后2h开始升高,凌晨2~4时达到高峰。人体每天可产生和降解40~150mg TSH,正常人血TSH的测定值为0.5~4.5mIU/L。检测应用甲状腺素患者的晨起血液,若TSH维持在较低水平,说明达到了抑制TSH分泌的效果。TSH通过与甲状腺组织内的TSH受体结合影响甲状腺的增生和功能[3]。

  2、 TSH抑制治疗的原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肿瘤细胞存在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对垂体分泌的TSH有一定依赖性。抑制垂体产生TSH,进而降低血中TSH的浓度,就可能抑制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生长。适量甲状腺素的摄入,能够抑制垂体分泌TSH,减少TSH对残余甲状腺癌组织的刺激,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另一方面应用甲状腺素可纠正甲状腺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术后的甲状腺功能低下。文献报道TSH抑制治疗组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并提高生存质量[4]。

  3、常用的甲状腺素

  3.1甲状腺素片:自动物(猪或牛)的新鲜甲状腺提取。将除去结缔组织与脂肪组织的甲状腺在60 ℃以下干燥、研磨制成。主要成分为甲状腺素。口服吸收快,作用好,但有较明显蓄积作用。

  3.2左旋甲状腺素钠[5]:自家畜中提取或人工合成。主要成分为T4左旋体,在周围组织中脱碘形成T3和反T3 。部分激素在肝脏中代谢,代谢物由胆汁排泄。

  4、甲状腺素使用剂量

  甲状腺素片因其甲状腺激素含量不稳定和T3含量过高已很少使用[6],常用剂量80~120 mg/ d。左旋甲状腺素钠常用量为75~150μg/ d或1.5~2.5μg/(kg·d);

  5、应用甲状腺素的副作用

  剂量过大时可出现甲亢症状,如心悸、多汗、神经兴奋、性欲增高及失眠等。严重者可有呕吐、腹泻及发热,甚至发生心绞痛、心力衰竭[8]等。一旦产生,须立即停药至少2周,再从小剂量开始应用。近年研究发现,老年人长期补充外源性甲状腺素可导致骨质疏松症,股骨颈及腰椎骨折发生率增加2~3倍。但甲状腺素本身与骨折的关系不大,可能为TSH水平下降所致。此外,患者长期在亚临床甲亢情况下,对心脏形态及功能亦有影响,并影响生活质量。

  6 、DTC病人的随访和监测手段

  由于DTC病程缓慢,对DTC长期随访第1个目的是监测其复发,第2个目的是监控TSH抑制治疗不够或治疗过度。

  6.1颈部超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DTC复发早期多无明显症状,常以发现颈前肿物或颈部淋巴结肿大就诊。颈部超声检查是监控DTC病人术后肿瘤复发或颈部转移的高敏感方法,可作为首选[9]。但对术后改变与再发的超声图像鉴别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无明显声像特征性表现而高度怀疑癌变的结节,应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以免漏诊。FNA准确率可达82.3%~93.4%,对超声提示淋巴结可疑恶性,可行FNA或检测抽吸物的Tg浓度,阳性结果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灶存在[10]。RAI WBS是诊断DTC转移或复发病灶的主要方法[11]。对于甲状腺全切除术后,Tg增高而颈部超声未探及可疑病灶时,可选择使用。大部分DTC的复发或转移病灶可以浓聚RAI,转移灶的常见发生部位为颈部淋巴结、双肺以及全身骨骼。一般情况下,RAI WBS的特异度较高,可以达到100%,而其敏感性则随着给予RAI剂量的增大而提高。

  6.2甲状腺功能、TSH的意义甲状腺癌全切除术后服用L-T4的治疗剂量应个体化,并通过甲状腺功能的监测来制定和调整[12]。左旋甲状腺素钠常用量为75~150μg/ d或1.5~2.5μg/(kg·d)。

  6.3 Tg、TgAb对监测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意义Tg是人体内唯一由甲状腺合成、滤泡上皮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甲状腺的大小是决定Tg水平的主要因素。DTC可合成或分泌Tg,Tg升高的程度与DTC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及远处转移有关,但对于甲状腺未全切除的病例诊断价值较小[14]。临床常遇到病人因Tg值增高而恐惧肿瘤复发情况,单纯Tg升高而未发现甲状腺癌或转移灶影像学证据时,应如何分析Tg升高的影响因素以指导治疗,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TgAb存在于25%的甲状腺癌病人和10%的普通人群。多年来,TgAb因为假性降低Tg值测定,仅用于检验Tg分析的诊断准确性。然而,近年来有学者观察到,DTC治疗后TgAb消失提示预后较好;若TgAb持续高水平存在,提示存在复发或转移病灶,即使Tg阴性,也应高度注意。 7甲状腺癌的其他内分泌治疗

  6.1 TSH合并131 I治疗甲状腺癌: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可在术后1~3个月行131 I扫描,以便发现残余和转移病灶,并对其进行治疗。但应用TSH抑制治疗后,TSH降低,病灶对碘的摄取率降低,残余和转移病灶的检出率下降。一般情况下,应用131 I之前,要停TSH抑制治疗2~4周,使内源性TSH水平达到最高水平,以刺激残留及转移病灶对131 I的摄取。但停用TSH抑制治疗可能促使原有病灶复发,特别对有骨、脑转移的患者不利。在不停用TSH抑制治疗的情况下,给予rhTSH,可提高肿瘤病灶对131I的摄取率,以达到诊断和治疗目的[15]。

  6.2雌激素用于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组织内有雌激素受体的存在。有人观察到三苯氧胺可影响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细胞株移植瘤及体外组织培养细胞的生长,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临床方面,有应用三苯氧胺对进展期髓样癌进行短期治疗的报道,取得了一定疗效。

硕士毕业论文5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水平的逐渐提升,以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再加之我国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颁布与实施,要求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必须实现动态化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科学的预测与分析、完善的绩效考核,并实现高校一卡通与数字化高校的整合。本文将就我国高校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策略

  一、引言

  在新时期,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新的规章制度的实施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在新环境下的主要任务更加明确,所要遵循的原则更加清晰,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明确的新目标。目前我国高校的财务管理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如: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务管理、人事管理、教科研活动、会计核算、一卡通等不同的子模块、子系统之间毫无关联,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有的高校虽然构建了相应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仅仅解决了机械性的人工重复、简单的管理问题,而在绩效管理、资源的配置、资金的使用效率、财务风险的防范等方面表现极为薄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要构建一个科学的、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目标和任务,使之更加适应信息化的高速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能够大大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更需要不同岗位的财务人员协同办理才能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记账、审核、结算、报表哪一个环节中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每一个步骤之间都会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之间是关联的、前置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实现了基本的资源共享,更便于高校整合各种财务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平台的支撑下使得高校内部的人事部门、后勤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教科研部门等不同部门之间有效衔接。同时,还能够为高校后期的账务处理提供更多的便利,可见,高校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效地降低了高校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

  (2)保证高校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完整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人们在数据处理工作上实现了量的突破,计算机的高度精准性也为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持。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完善正是充分利用了计算机高效、便捷的基本特征和优势,为领导者、管理层提供更加准确的、最新的财务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高校未来资金的走向做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3)有助于高校与外界的良好沟通。高校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应该加强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在网络平台的帮助下将高校内部的相关数据迅速进行传递、交流、共享,实现高校内部各部门的随时在线访问。

  三、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将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带来影响。

  (1)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匮乏。教育部、财政部都要求各高校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步伐,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这方面的人才十分匮乏。人才匮乏的问题已经成为阻碍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高校在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是由传统的财务人员来执行的,他们思想狭隘,认识浅薄,不能迅速接受这些新鲜事物。

  (2)缺乏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度重视。虽然目前我国高校已经加强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但是很多高校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特别是忽视了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和细节的完善。有的高校只是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停留在简单的财务信息的查询等初级阶段,从而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完善带来了影响。

  (3)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安全性。随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加深,网络信息化应用逐渐深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但是网络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各种客的恶意攻击、信息的泄露、病毒的入侵等都会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瘫痪,影响高校财务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严重的还将导致高校的正常工作难以运转。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必须构建健全的、完善的保障机制,并最大限度地防范安全风险的发生。

  四、完善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建议

  (1)转变观念,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随着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作为高校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新时期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积极转变观念和认识。高校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及时协调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为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作为高校的财务人员应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理念;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学校的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举办各种关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讲座;对于高校的相关业务经办人员应进行系统地培训,消除其畏难情绪、排斥心理。

  (2)加强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须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遵守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信息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财务人员不仅仅是单一的会计人才,还必须是熟知计算机知识、了解网络知识、熟悉硬件设备等内容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高校可以加强对财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财务理论知识、网络知识的培训,并尽快提升他们的财务管理理念,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求财务人员提高对信息安全性的认识。

  (3)规范使用财务软件,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安全性。高校在选择财务管理软件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校财务业务的个性化需求,并选择高效的、科学的、智能化的财务软件。同时,加强财务软件的后续维护工作,并及时发现在财务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問题,以免这些问题对财务管理工作造成影响;做好防御工作,防止网络客的攻击,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高校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高度支持才能实现。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高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袁晓.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与改造.现代营销,20xx(5)

  黄静,王馨,邢红.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xx(2)

  毛姵.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经济师,20xx(5).(责任编辑:兰卡)

硕士毕业论文6

  感谢上帝,让我可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回顾两年多以来的硕士学习和科研工作,我在学业、科研和生活上得到了众多老师、同学和朋友们的热心帮助和有力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首先,今日论文的完稿,多承蒙我导师杨x副教授和张x老师的悉心指导,两位老师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实验环境,同时在科研上给了我大量的、极其有益的建议和具体的指导,并在论文的撰写和审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此外,杨老师还在生活和思想上关心我、照顾我。在此,我再次表示万分的感谢!

  其次,非常感谢实验室的xxx,xxx,xxxx,xxx,xxx,xxx硕士的帮助,对我的学习和科研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在我的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中,他们都给我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再次,特别谢谢我的一群同学和朋友,一起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美好时光里,你们给予我的真诚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是终生难忘的。

  最后,我要感谢父母和亲人多年来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支持,我能长这么大,还能够有机会读书,甚至硕士毕业,真的不知道对你们的付出说些什么。

  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感恩的话:辛苦了!

硕士毕业论文7

  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浅析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前提条件的完善与发展

  4、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5、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6、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研究

  7、金融控股公司式的混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

  8、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及应付措施

  9、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析

  10、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危险分析

  11、人民币升值后提高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举措

  12、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障碍与对策分析

  13、人民币贬值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4、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分析

  15、浅谈我国第三方支付的风险及监管

  16、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风险防范

  17、国有商业银行县域支行发展研究

  18、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创新

  19、经济新常态下的农村小额贷款发展

  20、人民币国际化对中国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

  21、浅析外汇期货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22、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

  23、欧洲负利率及其经济影响

  24、我国汽车金融现状问题及对策

  25、××省农村支付环境现状及政策建议

  26、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探究

  27、美联储量化宽松对石油价格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28、××省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29、民营银行的发展及问题分析

  30、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问题分析

  31、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与对策

  32、地方债务风险与银行信贷的关系

  33、××省小额贷款公司问题的研究

  34、信用卡风险防范问题的研究

  35、我国第三方理财机构调研

  36、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对策分析

  37、××省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的发展障碍及对策

  38、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39、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40、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及其防范

  41、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难点及对策探究

  42、p2p网贷的风险探析及防控对策

  4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与对策

  44、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与控制研究

  45、我国外汇储备的成本与收益及管理建议

  46、股指期货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47、基于P2P网贷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研究

  48、当前我国P2P网贷内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49、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物风险探究

  50、中信银行对公信贷贷后风险管理研究

  51、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52、××省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

  53、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54、在中国推行以房养老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55、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管理分析

  56、××省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研究

  57、中小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58、P2P平台与小微企业融资合作可持续性的探讨

  59、互联网消费金融发展研究

  60、我国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业务的发展路径分析

硕士毕业论文8

  摘要: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是检验一个学校培养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手段,对学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民办高校工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进行研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分析影响论文质量的因素,从而提出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保证毕业论文和毕业生的质量。

  关键词: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影响因素;措施

  G648.7

  一、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现状

  受专业实践条件、教师指导队伍、学生自主能力等条件的影响,目前民办高校工科毕业论文质量存在以下问题:

  (一)论文抄袭严重

  随着信息技術的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毕业论文题目一旦下发,学生迅速会从网上找到相似论文甚至相同论文,直接复制粘贴堆砌在一起,不分析思考,最后论文语句不通,思路混乱,当然学生对自己所写的论文也是不知所云,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降。

  (二)杜撰数据,捏造实验现象

  对于工科专业的论文来说,实验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与观点都要基于实验数据。但是部分同学由于动手能力较差,操作不规范,记录不及时等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甚至有些同学受限于实验操作水平,直接借鉴同类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导致结果和论文立意不符。

  (三)论文书写能力差

  论文书写能力差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论文大部分是直接复制粘贴别的论文拼凑而成,缺乏必要的梳理,故文章结构性差,立意不明确,观点不突出,不能清楚体现准确的结论;另一方面,论文写作格式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存在错别字,图、表不规范等。

  二、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

  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因素很多,如培养目标、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教师队伍等,以下从三个方面对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行总结。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首先是教学资源不足,这是导致工科论文质量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民办高校由于其本身的办学特点,基础设施不完善,实验条件不充足,而工科专业又是重视实践实验环节,理论基于实践较强的专业,故导致一些论文题目在进行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阻力而不得不变更题目;同时学校对资源的分配也不合理,对工科专业实验经费的投入相对太少,使得实验的进行难以继续;另外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学生查阅文献资料的需要,致使学生很难提出创新性的方案和观点。另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没有建立完善的毕业论文管理体系和制度,使得论文的指导、审核和答辩更多的是流于形式,而指导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不忍过分苛责,使得整个毕业论文环节约束性较差。

  (二)教师方面

  从教师方面来说,首先教师教学任务大,由于高校扩招,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而民办高校教师匮乏,常出现一个老师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加上教师带毕业设计的同时还要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学工作,相对来说投入的`精力就很有限。其次教师的水平和责任意识也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组成以退休返聘的老教师和新毕业的研究生居多,老教师经验丰富,但一般很少去学校,相应的指导也就较少。新毕业的硕士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满怀热情,但是受限于自身的科研能力,很难提出创新性的题目和指导性的建议。最后论文题目不当也是导致论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部分老师在确定论文题目时由于本身课题较少,会从网上搜索题目,或是从往年的题目中挑选一部分,导致课题陈旧、学术性低下、题目重复等问题,影响论文质量。

  (三)学生方面

  毕业设计目前普遍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此期间学生正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复试等,老师和学校为了保证考研率和就业率又不得不允许学生的请假,这样就使得毕业设计没有足够的时间;另外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和以后的工作关系不大,不愿付出过多的精力。当然学生对课题兴趣不大、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意识等等,都使得在毕业论文期间学生糊弄心态严重,论文质量就很难保证。

  三、提高论文质量的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要想提高论文质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保证毕业设计时间,避免应付了事

  为了避免就业、考研和毕业的矛盾,将毕业设计时间提前到第七学期开始。考研结束之后导师下发毕业设计题目,学生开始参阅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根据资料及研究现状进行方案的确定和前期的准备工作,并明确课题的难点和创新点,提出相应的方案解决。这样到第八学年开始就可以直接进入课题实验阶段或设计计算阶段,从而保证毕业设计有序进行。

  (二)切实做好选题工作,避免抄袭泛滥

  指导老师在确定毕业设计题目时要根据学校现状和学生情况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避免大而空,同时还不能太过于简单,选题要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还要具有一定的切实可行性。另外要避免题目的重复和相似,避免学生直接从网上下载。考虑学校的办学特点,可适当提高设计类题目所占的比例。同时还可以让部分学生自定题目,比如已经明确就业方向的同学,可从企业提炼题目,但是指导老师必须对题目的可行性和实际性进行把握,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创新、建立严谨的科研态度。

  (三)提高指导教师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感

  指导老师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尤其是工科,缺乏实践经验在论文指导时就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故指导老师也要加入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增强实践经验,同时还要参与的科研项目的开发过程,强化科研能力,从而保证对论文的指导工作。另外指导老师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要求学生、监督学生,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控制所带学生的数量,从而保证质量。

  (四)设置专业课小论文,保证书写规范

  对于专业选修课程可以设置必要的学年论文,按照毕业论文的书写规范要求学生,让学生练习查阅资料,归纳总结,论文撰写的一些基本技巧保证毕业论文的准确书写。

  毕业论文是考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从学习过渡到工作的中间环节,是一个重要的锻炼环节,学校、老师和学生本人都应该重视起来,严格过程管理,逐步完善机制,改善毕业论文的质量,从而保证毕业生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政荣.提高工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xx(6):200-203.

  [2]邵维佳, 黄建荣.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运用[J].高校发展与评估,20xx,26(4):54-60.

  [3]王蕾.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硕士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科技资讯,20xx(28):229-230.

  [4]张祖平.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xx,17(18):240-241.

硕士毕业论文9

  [摘要]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法学教育应当迈出相应的改革步伐,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法学教育模式向职业训练模式的转变;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应当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应注重提高法学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广泛组织法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法律人才。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法学教育;教育改革

  为贯彻落实党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教育部就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若干重要意见讹譹,要求各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兴产业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探索高等学校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应紧紧围绕《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谋求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型法律人才。

  一、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换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在高等学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讹譺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正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深刻地影响着高等学校各专业教育教学的理念与模式。面对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法学教育能否迈出相应的改革步伐,这将关乎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从而进一步影响法科毕业生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能力。

  我国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进程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展开表现为建立一种新型的法学教育模式,其前提是确立符合创新创业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型法学教育理念。因此,当务之急是结合创新创业大环境实现法学教育理念的转换,使法学教育理念实现质的飞升,因为“法学教育理念是一个国家法学教育的精神内核,体现了整个法学教育制度的价值取向。”讹譻任何教育模式的改革必须先行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与革新。

  具体而言,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综合改革背景下,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换需要在两个方面实现转变:其一,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法律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对法学院全体学生,在法学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传统法学教育思想、更新传统法学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和法学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法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

  讹譼其二,实现法学教育模式向职业训练模式的转变。中国法学教育界对于法学教育是职业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的讨论由来已久,但至今仍未有定论。从客观上评价,我国当前的法学教育模式仍然停留于理论分析、法律解释的层面,在以“理论分析和法律解释”为其主要功能的法学教育模式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几乎完全被忽略,导致法科毕业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较为欠缺,距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甚远,因而传统法学教育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进程中遭遇了很大困境。

  为走出困境,我们可以借鉴英美国家的做法,将法学教育的功能定位为职业教育,法学院的功能也随着成为职业教育的场所,在此种导向的指引下,形成职业导向的法学教育模式。此种新型法学教育模式以培养法律实用人才为重点,但不削弱其理论教学和创新,扭转当前法学教育模式中“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局面,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功能,为全面推进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创设条件。

  二、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法学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

  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探索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在法律教育理念与模式做出应有的转变之后,就要求重新设置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因为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质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和关键前提。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重构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应当协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法学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讹誉在融合过程中要突出法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法律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法学教学内容和法学课程体系改革。讹谫具体来说,应当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法学专业教育和法律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法学课程体系,其中涵括公共基础课、法学理论课、法学课程实践课(第一课堂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课(第二课堂实践)四大内容,并力求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律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活动深度融合。

  讹譿为着力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在此课程体系中,应当突出实践教学(包含第一课堂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的地位,要求逐步增加实践课程在学时计划中的比重,加大学生实践课的学习量,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第一课堂实践(法学课程实践),是以法学理论课为基础建立的、与法学理论课程内容相配套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具体分为专业实验和综合实训,是对法学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集中训练的组织形式,是法科学生获得创新创业综合实力的首要方法。

  第二课堂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实践(课程实践)的扩展和延伸,在法学教育领域的展开表现为以培养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全面提高法科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语言能力为主要教学内容,使法学本科毕业生具备开展创业发展、科研与创新、社会实践等多方面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法学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需要大批具备创新创业指导经验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因此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综合改革背景下推行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项必不可少的举措。具体而言,加强法学院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第一,引导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结合法学专业特点积极开展法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不断提高其在法学专业教育、就业指导课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支持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到司法实务部门、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因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因此必须支持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到司法实务部门、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参与社会行业的创新创业实践,才能使法学院教师更好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第三,高等学校要从教学考核、职称评定、培训培养、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法学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以政策与资金上的倾斜与支持。传统上,法学教育强于理论教学,而实践教学方面比较弱,未曾做出较为突出的成就,因此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与资金支持上可能会“遗忘”法学院,而在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法学教育谋求改革,必须有学校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第四,制定法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再教育制度。定期组织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实训和交流,不断提高法学专业教师、就业指导教师研究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水平。

  鼓励有条件的法学院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或相应的研究机构。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内外兼修,除了需要提升法学院内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外,还需积极从社会各界聘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在法学院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出的法科毕业生才能迸发创业的激情和创新的精神,更好地参与创新创业实践。

  四、广泛开展法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毋庸置疑,高等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给法学教育改革带来了契机,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同样带来一定的挑战。从宏观层面分析,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在法学教育领域实施后,对法学教育的最基本的挑战就是———法学院的产品(法科毕业生和学术成果)能否满足中国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需求。换言之,就是法学教育领域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能够应对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提供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即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和学术成果?要完成高质量的创新创业型法律人才的培养,产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除了依赖法学教育理念与模式的转换、法学课程体系的重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以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回归到学生身上,使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提升。

  如何使法科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得到切切实实的提升呢?学生广泛参与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践是其获取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也是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最为重要的方式。为此,《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也要求各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延伸,通过举办创新创业大赛、讲座、论坛、模拟实践等方式,丰富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体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讹读在法学教育领域,法学教育的实践取向对于培养卓越的法律职业人才、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同样至关重要。然而,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法学教育的实践取向却存在被弱化的现象,导致法科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十分欠缺,无法适应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为扭转法学教育的此种困境,在法学教育领域广泛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是十分迫切的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举措。

  在法学教育领域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需结合法学专业特色,充分利用法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特长,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如此既能够扎扎实实地巩固法学理论知识,又能够切切实实地锻炼实践能力。此外,为更好地提升法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激发法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激情和创新精神,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还需要将法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成果有机结合,积极创造条件对创新创业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切实扶持一批法科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硕士毕业论文10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策略:选取6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健康宣教6个月后的遵医行为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遵医行为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进行饮食制约的患者所占比例、做到合理运动患者所占比、能够按时用药所占比例、定期做到血糖监测所占比例、心情平和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作用(P

  【关键词】健康宣教;2型糖尿病;遵医行为

  在我国易患慢性病种类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人数较多,对此类患者血糖的有效制约是改善患者存活质量的关键。血糖水平有效制约有助于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而在糖尿病发病因素中,肥胖、高热量食物摄入、活动缺乏等因素在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健康宣教对此类患者血糖制约起着重要作用[1-2]。笔者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策略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20xx年1月至20xx年1月期间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上述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上述患者均无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无智力障碍患者、无不能语言沟通交流患者、无精神疾病患者,且均愿意参与本实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300例,男性165例,女性135例,平均年龄(58.9±6.4)岁,平均病程(5.9±5.9)年;对照组患者300例,男性167例,女性133例,平均年龄(59.3±6.4)岁,平均病程(6.2±4.7)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作用(P>0.05),具有可比性。

  1.2策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①心理情绪方面的健康宣教。让患者知道不良心理情绪(消极、焦虑、恐惧、抑郁等)会影响到血糖制约,甚至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护理人员要对此类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或消除不良情绪对患者的不良影响。②通过讲座、发放小册子、社区板报专栏等形式让患者了解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学会饮食制约、合理运动、按时服药、血糖自我监测等,做好足部等方面自我护理。③进行有效的饮食和运动指导。医护人员上门随访,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鼓励患者多摄入富含有可溶性食物纤维素的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兴趣和爱好,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④用药指导和血糖监测。嘱咐患者根据遗嘱服药,教会患者应用胰岛素制剂的注射策略,嘱咐患者不可随意减量和增加剂量,不能随意停药。嘱咐患者定期监测血糖。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健康宣教6个月后,观察患者遵医行为情况,对患者进行遵医行为的调查,主要是调查患者的饮食制约情况、是否合理运动、是否按时服药、是否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及观察患者心态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 17.0下进行分析,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调查结果比较,观察组患者中进行饮食制约的患者所占比例、做到合理运动患者所占比例、能够按时用药所占比例、定期做到血糖监测所占比例心态平和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作用(P

  3、讨论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较高,随着病程增加,其并发症增加,并且严重程度也会升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有效制约,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家庭负担,同时能够提高此类患者的存活质量。健康宣教有助于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有摈弃不良习惯而保持良好习惯,根据医嘱服药等[3,4]。本文中,实施健康宣教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制约、合理运动、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心情状态方面优于对照组,说明有效的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有助于血糖水平的制约,护理效果显著。

硕士毕业论文11

  大学毕业生写毕业论文,是感到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不知如何去写,往往三番五次返工,都未能如愿以偿,还是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也感到困惑,写作者也很惧怕写毕业论文。现对此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这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问题,必须引起大学毕业生的高度重视。

  一、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又称科研性论文,是表述科学研究成果、论证科学观点、探讨学术价值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手段,是学术交流的工具。在系统地研究问题时,人们必须把思考的进展和结论记录下来,以便进一步深入推敲。使思考更为准确、缜密,更切合客观地深入推敲。所以,学术论文始终是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在获得研究成果以后,需要进行交流和推广,这就更必须用论文的形式将它完整地描述出来,使成果变成定型的文字系统,即使成果借助语言文字载体成为他人可以实际领会、可以做到准确把握的信息。所以说,“写学术论文”是传递成果必不可少的工具。随着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向前发展,学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的成果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学术论文可分为两大类:社会科学论文类和自然科学论文类。社会科学包括哲学、文学、史学、政治、经济等;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

  二、毕业论文写作概述

  1.毕业论文的含义。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在毕业时,运用在学校学到的本专业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试着独立地去进行某一项专业问题的科学研究而写出的论文。

  毕业论文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性考察,而且是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研究能力,是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完成的独立作业,是大学生学习阶段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高等院校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暂行实施办法》等文件的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经审核予以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性工作的初步能力,授予学士学位。事实上,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已成为大学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写作,一定要认真地完成。 大学生毕业后要求能写“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有本科生撰写学士论文、硕士研究生撰写硕士论文、博士研究生撰写博士论文、博士后研究生撰写专业性的毕业专著。

  2.毕业论文的特点。①科学性。毕业论文必须对所研究的选题提供本质性、规律性的发现,通过充实有力的科研材料,周密严谨的论证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展示出选题的价值和见解。对研究的学科应从理论高度的领域中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门的、系统的观察、考证、分析、研究、演绎、归纳,从而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结论,获得具有科学价值的成果,并对自己的见解与成果作理论性的阐述和剖析,最终达到实用的目的。②创见性。创见性是科学研究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显著的标志。没有创见性的“研究”,不能算作科学研究,甚至不能称作研究。因此,选题是否有创造和独到的见解,是衡量研究成果价值高低的重要尺度。大学毕业生的论文基本是在借鉴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达到解决某一选题的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创造和见解,大学生毕业論文选题的创见性主要表现为不要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模仿抄袭、老调重弹,应该表现在力求言别人未言的独到性,退而求其次,至少应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冲击力,自身对问题的认识与见解,看法与主张,与众不同,显示出论文的新颖性。③平易性。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写得深入浅出,让人爱读,让大多数人都看得懂、读得懂,发挥选题科研的作用。因此,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应该追求“平易性”,显示出毕业论文的“平易性”风格。毕业论文切忌装腔作势;新名词大轰炸,故弄玄虚,这是论文的致命伤,这是玩弄论文的学术性的把戏。这里必须说明,在任何文体的写作中,必须讲究文风,毕业论文尤其应该防止想当然,平易不等于粗糙或不准确,也不是说必须使用的术语都不可使用,但使用的这些术语,应该是必要的,能为表现论文的选题服务。可以这样说:“平易性能够使科学性与创见性获得最大面积的公认和普及,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3.毕业论文写作步骤。①确立正确选题。首先指导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正确的确立毕业论文的选题,因选题是学术研究和写好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选题选好了,论文就等于成功了一半。这是个很流行,很形象的说法,只有选题选对了,研究和写好论文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选题选糟了或选错了,不管花多少精力去研究,花多少时间去写论文,其结果都是徒劳一场而已,白费功夫。②摄取论文材料。根据确立的选题,就得获取论文写作的材料,这是为了保证选题的成功,这应该从两个方面去考虑,全面地衡量,而后决定如何行事。这两个方面是: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其一、客观的需要。首先选题的选择是来自事业的需要,来自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是个总的范围。在这个总的'范围里,有许多具体事项需要注意,别人研究过了没有,别人研究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无人研究或研究尚在肤浅水平,那么它是否真是需亟待解决,是有相当研究价值的选题,是否是一个需要填补的空白,是否是一个应当纠正的通说......总之,必须从客观的必要性斟酌选题的意义。大学生应该考虑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去捕捉外界最熟悉最有价值,写起来得心应手,具有闪光点意义极强的材料,为客观选题服务。其二,主观的可能。写作者在获取材料的基础上,在时间上应有起码的保障,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量力行事。对材料应进行调查或实验,应该具备检验的场所,能显示材料生命力量的所在,做到真实可靠,准确无误,绝对真实,无懈可击。从事毕业论文的写作,意味着攀越险阻,攻克难关,需要勇气和志气,要不怕挫折和失败,这就说明要根据基本的主观条件选择的材料能为自身的选题服务。③拟写论文提纲。根据上述选题的确立与材料的获取,在前者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第三步骤就是拟订“研究论文结构提纲”。如何按步就班有条不紊的写下去,既有条理性又有逻辑性,结构提纲分几个部分来写,怎样突出主题段,重难点段,内容在结构上怎样安排,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怎样转述,怎样过度与照应,怎样保障段落层次清楚,脉络线索清晰。论文的开头部份,主体部份,结尾部份,如何成为一个有机和谐不可分割的整体,起到收束全文,完成主题的作用,达到“圆合美”的结尾。④动笔写好初稿。有了上述详尽的结构写作提纲,就可根据提纲上每部分的具体要求,动笔行文了。在写初稿时,论证的层次要注意严谨,应强调论点和材料之间逻辑的严密性,准确性,每个段落与层次都应体现写作者思路中的一个个步骤。中心论点统领全文,并紧扣论题,并注意段与段,层与层之间,在容量上,篇幅上要注意字数的匀称,转述与衔接上应合理,最后形成整体,达到完成主题突出论题的作用。⑤修正初稿定稿。修改定稿,对写好的初稿应进行反复斟酌修改。修改的原则方法是,从论文的全局着眼,作必要的增、删、改、调、技。在修改时,应认真倾听指导教师的意见,同行专家们的意见,对各种指点或意见,首先自己应该认真考虑,慎重处理,不能盲从,不能拒绝,虚心接受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初次写毕业论文,应该自始自至终都求教导师,尊重指导教师的意见。增:从论文的全局着眼,是否需要一点语言文字,或一个成语,一个典故与名言名句,直接突出论题,使论题更加鲜明突出,这就是增。删:与论题无关的一些语言文字,一个自然段,一个层次或一、两句话,可要可不要的,可全部删去,毫不可惜,这就是删。改:在整篇论文从头至尾中,有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是否正确,结构安排上是否合理,字、词选用上是否准确无误,语言上有无语法错误,全文的开头段,主体段、结尾段是否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能否使论文达到“圆合美”的结尾,写作者必须对上述方面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直到达到要求为止。这就是改。调:主要指的是段落层次上的调整,主题段,重难点段,必须在显要的核心位置上(主体段)突出论题,为表现论题服务,强势论题在全篇中的统领重要地位,这就是调。技:指的是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运用的技能技巧怎么样;好的写作技巧的运用,不但能起到突出论题的鲜明作用,而且还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使议论的感情色彩更加浓厚,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了深而难忘的印象,这就是技。

硕士毕业论文12

  摘要:学界提出的诸多对策与建言对于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流弊不无裨益,但却无益于从根本上平息与解答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及其存在的问题。制度与现实层面的状况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模式的构建则是其得以继续存立的基础性前提。

  关键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学术型论文;实践型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一篇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1]的新闻报道于20xx年3月29日见诸报端以来,硕士毕业论文是存是废引起了媒体、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广泛讨论。对于该篇报道所提出的“毕业论文能否取消”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很快给予了回应。20xx年4月8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xx]号)要求各高校充分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重要意义,并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管理、指导教师管理、学风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措施。即便如此,关于毕业论文存废的民间讨论却从未停止过,各大媒体仍乐此不疲地刊登相关报道。①更有甚者,四川大学新闻系甚至以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一持续发酵的争论。20xx年,四川大学新闻系即在其教学计划中删除毕业论文,而以在报上发表新闻作品、评论等有具体篇目与质量要求的毕业设计来代替。[2]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大学硕士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已在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博弈中占得上风,取向于科学研究功能的毕业论文已经同社会实践的需求严重脱节。此外,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致使硕士毕业论文的改革刻不容缓。根据笔者所指导的法科学生论文实践来看,归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更是“形同鸡肋”。教育行政部门对于硕士毕业论文重要性的阐述并无可责难之处,但在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实践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使其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促使法学专业教师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事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的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或许,我们不能对此问题进行简单化的处理——取消抑或维持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而是需要结合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冷静思考并深入研究,科学构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未来演进路径与实施模式。

  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梳理

  笔者以“法学毕业论文”为检索词,在CNKI中共检索出相关论文20篇。其中直接涉及“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共计17篇,在这17篇论文中,研究思路基本采用“问题——对策”模式,且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已基本囊括于其中。现对相关问题进行提炼并分类如下:

  (一)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

  论文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上述17篇论文均予以浓墨之处,且问题类型较多,并且广泛存在于各高校。主要问题类型如下:

  ⒈选题问题。法学硕士毕业论文选题是决定论文成败的关键,选题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论文结构与逻辑的合理性。论文题目一旦选定,即可围绕题目设计论文的逻辑结构,而论文结构一旦确定,后续写作中将不会出现跑题、离题等写作倾向。法学硕士论文选题中呈现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选题太大、选题缺乏必要的论证价值、选题太旧且缺乏创新性、选题太难以及选题太远,不能体现本专业培养目标”[3]等方面。除此之外,魏胜强也认为,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问题之一即论文选题不适当,主要表现为“选题宏大、题目陈旧和选题集中三个方面”。[4]梅奕敏,周宏璐认为,在选题方面,“学生自选或教师指定的选题多数不能与司法实践相关联或非为法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论文研究领域也多为众多专家学者作过充分的论述”。[5]还有学者认为,“传统毕业论文选题方式无形之中限制了学生的选题范围,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接受,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高等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是矛盾的”。[6]

  ⒉结构与体例问题。谋篇布局对于论文写作十分重要,它既能反映作者的写作思路,也能体现出论文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论文布局的最基本要求是紧凑,“所谓的重点突出、论证严密、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等对论文的评语,都是在论文布局紧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7]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逻辑松散、结构混乱的缺陷,即在论证论文所要阐述的问题时,各部分内容之间逻辑关系欠缺,并未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并且会出现因果关系颠倒的常识性错误。一旦逻辑关系混乱,论文结构也就呈现松散状态,这样的论文给人的感觉是作者写作思路缺乏科学严谨的设计,犹如“天马行空”,论点、论据和论证在文章中均难以清晰显示,整篇论文充其量只是材料的堆砌,并无点滴创新之处。

  此外,论文体例混乱也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个缺陷。法学毕业论文写作不同于工科毕业设计,一篇高质量论文的完成需要参阅大量文献资料,而在写作过程中这些文献资料一般均以注释的形式出现,而“论文的注释决不是一个包装问题而被视为可有可无,它的功用就如同人体的“皮囊”较之於“骨髓”一样,是一篇学术论文“命题”或“内涵”的有机外延。没有注释,这篇论文就显得不充实,不丰满,其论点也会缺乏支撑力和扩张力。”[8]但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法科学生往往不遵循基本学术规范,或不标注注释及参考文献,或不规范标注,使得读者无法知晓哪些内容引自他人论著。以笔者所指导的论文为例,每年修改学生毕业论文时,均要强调毕业论文注释的规范性问题,但即使这样,在定稿时仍会出现不符合学术规范之处,可见法学硕士学生关于论文体例规范化的意识较为薄弱。

  ⒊学术能力问题。学术能力问题主要表现为法学硕士学生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和部门法知识的缺失,以及运用法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笔者认为,学术能力薄弱实乃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独立思考和具体论证。具体表现为有的毕业论文内容空洞、原则性口号多,问题与结论过渡生硬,中间缺乏水到渠成的分析;二是看问题的角度单一、思维僵化;三是按照法学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一些论文虽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和分析,但分析比较粗浅、专业特点不突出,没有真正做到按照法律思维方式,即按照法律的逻辑来分析问题。

  (二)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

  除了论文写作层面存在诸多问题外,论文管理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管理制度的不足或弱化方面。一般而言,对硕士生毕业论文相关问题进行明确规定,是各个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化的重要体现。但部分学校管理规定存在的漏洞使得硕士生在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出现了较多问题。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笔者所在高校为偏重于理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在不注重学科差异性的情况下,对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却做出统一的要求,法学毕业论文的格式及写作步骤也往往被要求完全按照理工科毕业论文的要求撰写,以至于定稿的毕业论文在形式上不符合文科学术论文的通行体例。此外,笔者所在高校还要求学生完成一篇或者一部分与其论文选题相关的外文论文或学术原著翻译工作,以考察法科学生阅读与利用外文文献资料之能力。但从实际效果观之,此种要求实属多余,其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此外,在高校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也存在导致硕士生毕业论文撰写质量不高的制度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撰写课程,二是对硕士毕业论文撰写的时间规定不恰当。

  除了制度的先天不足外,制度执行的弱化也使得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诸多问题。毕业论文是高校教育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为了保证论文的总体质量,高校一般均制定从论文选题到答辩的体系化的管理制度。但这些制度往往在执行中存在被弱化的趋势,原因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期间与学生寻找工作及各种社会考试的时间相冲突。如此一来,法学院系始终在论文质量与学生就业之间权衡,论文质量管理制度时常发生向学生的切身利益——就业妥协的倾向,但制定管理制度的初衷却被湮没,论文质量无法保证,制度的威信自然无法树立。

  (三)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

  在致使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出现众多问题的因素之中,人的因素往往不可忽略。所以,我们不能一味的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形同鸡肋”的原因归结为学生及制度层面,指导教师的人为因素也应包括其中。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定期面授指导存在一定困难;二是缺乏统一的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和报告课;三是指导缺乏创新,把关不严,论文质量不高”。但需要注意的是,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并不能完全归结为指导教师的主观因素,如论文安排时间不合理,缺乏系统论文写作指导课程,均属于高校教学计划安排方面的缺陷。

  上述问题类型基本囊括了当前我国高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长期从事法学毕业论文指导的专业教师们均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如针对选题方面的问题,应在坚持“价值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的前提下,着力从“提升能力、文献查阅、更新选题表与开题指导”等层面提高论文选题的质量;]针对论文管理方面的问题,应从“改进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入手,即高校法学教育应当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并以之为核心形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针对论文指导方面的问题,应“构建立体化论文指导模式,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三个层面的论文指导:基础性法学论文写作指导;专门学科的法学论文写作指导;综合性论文写作实践指导。”上述对策固然具有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某一环节的功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消除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流弊,但以笔者之见,上述对策尚停留在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表象问题的认知层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虽然上述对策提出的时间较早,但似乎并未能平息“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20xx年5月,《光明日报》陆续刊登三篇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报道,①这一事实表明:如果无法对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进行解答,那么关于“硕士毕业论文存废”的话题将会持续发酵,而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废之争也概莫能外。因此,笔者在充分尊重与肯定前人关于硕士毕业论文所采用的“问题——对策”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欲对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根本性问题进行剖析,并以此回应本文所提出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

  三、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存立抑或废除

  正如前文所述,硕士毕业论文的存废之争持续发酵并不断见诸报端,且主张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呼声占多数,原因无外乎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四川大学新闻系主任张小元认为,“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真正意义还不仅仅在于目前硕士论文‘太水,形同鸡肋,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15]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涂艳国教授也建议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他认为,“硕士毕业论文并非必不可少。……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取消硕士毕业论文可能是大势所趋。绝大多数高校的'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不能适应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从现实来看,硕士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而且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掺水”论文泛滥,不如取消硕士毕业论文。”这些呼声在实践中也引起了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共鸣。笔者所在单位的多数教师与学生大都认为应该取消“形同鸡肋”的毕业论文,尤其是包括法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专业毕业论文。

  或许,当前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中暴露的问题足以成为取消的理由,但令笔者疑惑的是,在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这一大学教育的最后环节后,我们该以何标准衡量与评判法科学生对法学理论知识及其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又以何标准评判与衡量法科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诚然,支持取消毕业论文的论者也许会反驳道,高校可以采用不同于毕业论文其他形式的成果代替之,如四川大学于20xx年出台的《关于坚持“高质量、多样化”原则进一步加强硕士毕业论文工作的补充意见》中提到:毕业论文(设计)可以不仅仅是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设计),也可以是反映学生真才实学和创新能力的与专业相关的作品、设计、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等。但该校出台该规定主要针对新闻系学生,且难保不出现学生粗制滥造、“花钱买”等问题。因此,在尚未找到一种较为科学的评判、衡量法科学生4年学业的标准情况下,采取取消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简单化处理方式似乎有所不妥。

  此外,从制度层面考察,即便占多数的高校教师与学生支持取消硕士毕业论文,但相关部门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顺应这一主张,而且从制度层面更加强化了高校对硕士毕业论文的管理。自《中国青年报》刊登名为《硕士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的报道10日后,教育部办公厅即于20xx年4月8日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xx]14号)并强调:“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各省级教育行政部(主管部门)和各类普通高等学校都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制定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处理好与就业工作关系,从时间安排、组织实施等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管理,决不能降低要求,更不能放任自流。”不仅如此,为了规制学位论文作假行为,教育部还颁布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并于20xx年1月1日施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应付”毕业论文的成本。

  制度与现实层面的双重制约表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并不会“轻而易举”地被废除。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应依赖于科学合理的制度建构,但我们不能据此选择“取消毕业论文”这一规避问题的“因噎废食”的做法。简言之,解决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不在于应不应该取消,而在于应该如何重构。

  四、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走向:学术型抑或实践型

  在回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命运走向的前提性问题后,我们需要把目光转向如何完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层面上,即对其未来发展模式进行建构。在反对取消硕士毕业论文的论者之中,绝大多数人主张硕士毕业论文不能搞“一刀切”,即针对不同层次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以及学生兴趣与毕业后发展方向的差异性,应采用不同形式与标准来规范多样化的硕士毕业论文形式。实际上,对硕士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需要区别对待。在高等教育系统内,大学的定位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如研究型大学要注重科研创新、教学型大学要注重知识传授、高职、高专教育应注重实践技能培训等。大学定位不同,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对毕业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不可能让所有的大学生都写出有创新、有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也就是说,硕士生的毕业论文要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不能搞“一刀切”。[17]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俞振伟副教授也认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不能“一刀切”,“比如文科专业,很难让一个硕士生提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观点,但却可以做一项非常有意义的调查报告,或者对一个学术流派进行一次梳理,重要的是做论文的这个过程对大学生来说非常有意义。”[18]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法学硕士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环节时,应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法学专业特点,面向学生兴趣及其毕业后的发展方向,科学构建涵射学术型与实践型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模式。具体到论文要求上,即要践行分类指导的原则。

  (一)学术型论文模式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校。依此,该校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也应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导向,但笔者认为,除考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外,还应充分考虑法学硕士学生的兴趣与毕业后的发展方向。学术型论文模式并非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学术型论文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对学生的学术能力有一定要求,该类论文从选题到答辩均需要配备学术研究能力较强的指导老师,以对论文选题、文献资料收集梳理、论文逻辑结构与论证思路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术型论文在选题上应注重选择能够体现法学基础理论或部门法理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应避免采用无病呻吟、重复论证、无问题意识的论题;学术型论文评价体系应涵盖论文研究内容理论深度、论文论证思路与法学方法运用、论文创新性、引用文献资料的权威性与新颖性等反映学生学术研究能力的指标;学术型论文模式的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具有浓厚学术兴趣以及计划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法学硕士学生,以保证论文选题确定后能够按照评价指标写作并顺利通过答辩;学术型论文在整个毕业论文阶段,应配之以主题汇报、个别指导、小组讨论、预答辩等多种形式的学术活动,以便更能发挥法学硕士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展示。

  (二)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

  与学术型论文模式相对应的为实践性论文(设计)模式,顾名思义,实践性论文(设计)以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导向,注重将法学规范理论再现于实践,以增强法科学生对法学规范的理解,最大程度地消除法科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的障碍。对于法学专业而言,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或许能够充分体现作为社会科学的法学专业之应用型特征。在选题上,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实践性论文(设计)可以结合学校培养目标、毕业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选题,且选题应以部门法中法律规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及其存在问题为对象,如民事法律规范、程序法律规范;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的具体形式不拘泥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型论文。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法学院系模拟法庭以及法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功能,让学生自行选择并熟读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的3年内的某一个典型案例,学生自行组合(或由指导教师分组)并扮演案例中的诉讼法律关系主体,对该案例“重新开庭审理”并全程录像,在审理完毕后个人需撰写心得体会,小组需集体撰写审判总结,并与“庭审录像”一并上交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果。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专业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的形式,但从每届法学硕士学生专业实习效果来看,该种形式应慎用;实践型论文(设计)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应主要聘请从事法律实务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并辅以法学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实践型论文(设计);实践型论文(设计)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学生对于所学部门法知识的熟悉程度、运用法律规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法学思维分析案例的能力,并且以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实践指导教师为评价主体。

  综上所述,笔者已初步解答了“法学硕士毕业论文该走向何方”的问题,即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继续存立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符合法学专业特征的学术型与实践型论文(设计)模式。需要澄清的是,本文虽仅探讨法学硕士毕业论文中的宏观性、根本性问题,但并未否认前文所梳理的法学硕士毕业论文各环节中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的解决同样依赖于学者的努力与制度的完善。不可否认,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的确需要改革,但与法学硕士毕业论文相关的以提升法科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法学教育培养方式的改革同样刻不容缓。

硕士毕业论文13

  内容摘要 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全面的、均衡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媒体技术的发展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多媒体;素质教育

  绪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的不便之处就暴露出来,明显,因此,多媒体的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

  功倍的作用。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在于体育课上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而且要将正确的技术同时传授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听教师讲解动作要领,更主要的是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动作,建立视觉表现。电教媒体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图像、动画、影像、声音等直观逼真的技术动作的动态变化过程,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诱发学生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过去对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讲解和示范,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用形象具体化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他所提供的清晰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画面,能够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在最佳学习状态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1 激发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性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的兴趣,人们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多媒体这一新生事物,在学生的眼中是新鲜好奇的象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兴趣盎然,实际上是给学生一种新异的刺激,也就是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心理学也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当对某一事物有一定的指向和集中时,在大脑皮层中会产生一个兴奋中心,外界对它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而且刺激愈强烈,学生的注意愈集中,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认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积极思维的“催化剂”。而体育兴趣是体育教师教学中影响学生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这种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他们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积极向上的愉快的学习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体育技术教学中,由于教法单调、呆板或运用不当,加之有些教师对传授技术运用的教学规律把握不准,极易导致学生对体育技术课索然无味,不感兴趣。因此,在体育技术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学习积极性,可借助于电教媒体,利用直观、形象、生动、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等特征,提供给学生具有新颖、奇特趣味的音像教材去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讲授动作教学中,选编录完整动作一一慢动作一一重点分析、定格、提示要点一一完整动作在现的录像教材,例如:教“前滚翻”这一动作时,通过视听效果的.演示,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整个动作的全部过程。画面上的每个动作细节都清晰的印在学生的脑海里,他们可自己去试着练习这个动作,再和课件上标准的动作去对照,老师在旁边再稍加指导,完成动作的质量就会明显提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学习,可以建立清晰的运动表象,会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引起学生的注意,明确掌握动作关键,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 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和难点,化难为易

  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一些动作的特定性,教师在示范时不能停顿和轻视的,否则就使学生在观看学习时无法理解和认识动作,给学生和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多媒体课件是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的成品课件或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设计制作的课件。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就易如反掌了。在教学过程中,它可运用放大、变快为慢、变动为静、闪光显示、箭头指示、角度线、语言强化等方法,增强事物爆炸特征的强度特点,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课件中的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面地建立起表象。它还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种不同难度规格的技术示范(如:用力方法、用力部位、空中身体姿态等)和逐步分解示范,它可以把一些复杂事物的特征,抽象概念的理解以主动直观的形式模拟出来,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去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从而使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3 运用多媒体课件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

  清晰的动作表象是形成技能的重要基础,它来源于教师的讲解、示范、演示等教学过程。体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技术动作很难用语言来描述清楚,尤其是腾空后的一些技术细节,讲解的难度很大,示范的效果也不能尽如人意。多媒体课件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形成概念,记住结构,并在脑中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例如,在教跨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时,过杆技术是一个教学难点,因为教师的示范只能是完整连贯的技术动作,不可能停留在空中让学生看清楚了过杆技术之后再下来,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示范在脑中只能留下支离破碎的模糊印象,不利于他们的学习。针对这问题我们在跳高教学课件中对过杆技术进行了重点描绘,课件中仅过杆技术就有完整技术、分解技术,还可把这些技术用不同速率来展现,学生一看明了。

  在进行跳高技术教学时,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动作表象,然后再进行实地的讲解示范,在讲解示范过程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运用以有的动作表象来检验和印证教师的讲解示范,进而促进学生加深对正确的技术动作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培养了学生课上积极思维体脑并用的良好品质。

  课件要常用常新不断完善。一个课件不可能完美无缺,教师在使用课件时留心捕捉反馈信息,及时修改补充逐步完善课件。有效教学的理念告诉我们:判断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优劣,并不是看这个教师有没有教完规定的教学内容或教的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收获不大甚至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的或低效的教学。这个评价标准同样适用于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测,因此,体育教学应该运用教育现代化的观念、方法和手段去研究学生的实际,贯穿新课程标准,研究教材教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我们体育教师现在和今后为之努力的重要目标。

  3。1 采用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解相结合

  多媒体可以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教师再加以详细的有针对性的讲解与分析,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正确的动作。 同时将动作难点与新技术动作以慢速连续播放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细节从而更好的掌握动作技术要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认识。利用现有课件在体育常识中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在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优美的艺术造型、简明的文字显示加上生动的语音解说,就可以让学生以很的兴趣去了解体育知识,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在讲解各种比赛规则、裁判方法时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 在现实授课中自制多媒体体育教学课件的时效非常强,它可以把教师在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现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的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解决技术较为复杂连贯性比较强的动作方面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了。它的直观性、方便性、实用性等都是教师所需要的。

  3。2 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的观赏水平

  体育是一项艺术,对艺术我们是追求的,高水平的体育运动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的体育欣赏水平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任务。要想让学生具备这样的观赏水平,我们必须要提高学生的自身水平,也就是让学生具备欣赏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们进行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经常让学生接触到高水平的赛事,但这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不太现实的,那们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比赛录下来,然后在课余时间让学生观赏,我在教学中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通过我几年的努力,我发现我的学生在观赏高水平比赛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不管是热情还是欣赏水平都有了提高。这是一个可喜的方面。因为只有爱好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我们才会经常去从事这项运动。

  总结

  教育现代化的脚步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己走进了校门,进入了课堂。体育教学也应该尽早结束那种“师傅手把手教徒弟”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也应该积极掌握多媒体制作技能,来互补传统教育中的不足,从而真正进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时代。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导入课的情景之中,而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达到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体育课要以教学的目标为核心,在生理、机能、体能、神经系统、技能、技巧等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并激发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强烈的运动欲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当前教改中的一个亮点,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体育教学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澜 《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 李祥 《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 李宗浩《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4] 王国荣《ASP。NET网页制作教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xx 。

  [5] 张红军《动态网页制作精粹》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硕士毕业论文14

  尊敬的评审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

  我是×××的学生,我叫×××。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本论文是在×××教授指导下完成的,在此,我由衷的感谢他在近一年来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十分感谢各位评审老师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对我这篇论文的审阅并出席本次答辩。下面,我将从论文的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有待完善之处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做如下陈述,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一、论文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我的论文题目是《西安老旧社区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对策》,属于自选课题。选此题目的缘由,是因为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受市政府委托,于20xx年对我市莲湖区老旧社区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底,并在此基础上,选取“草阳小区”作为试点,编制了改造实施方案。我作为其中的一员,参与了全过程。在开展工作中,我考虑的问题大多为技术层面,如 如何确定小区的改造范围、如何保证小区的改造质量、如何提高改造资金的使用效率等等。通过两年的MPA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在选取“老旧社区改造”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后,认识到“社区的整治”不仅仅是一项具体工程,更涵盖了民生、环保、节能、群众意愿、公共

  管理以及城市建设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在×××老师的指引下,将研究思路提升到国际化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并展开相应的研究。

  这一选题有何意义?简单而言,老旧社区作为一定时代的建筑留存,有其使用的陈旧性,以及使用功能的落后性,但相关配套较为完善,也远没有达到使用年限,大规模的拆迁不仅仅是资源的浪费,还造成了被拆迁人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小区多年形成邻里关系的破坏。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利用“有机更新”这一理论,从技术层面上,微观研究“草阳小区”的.更新内容,提出更新的思路及目标,并进行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评估,分析出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终归纳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模式,即:保留—延续—利用—融合。因此,本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社区更新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老旧社区如何可持续发展?其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筑的使用具有周期性和循环性,如何不使住宅成为“空心楼”和“无人房”?即建筑自身利用的可持续;二是社区形成年代不同,自身条件也各不相同,如何将不同社区进行分类,以不同的方式实施更新?也即如何形成不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三是社区更新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可能全部由政府投入,也不可能由居民负担,如何利用市场这一有效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运作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第五章宏观研究中,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因此,本文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有机更新”理论最早由中国建筑学家,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在《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一书中提出的。至此,我国大多数在旧城改造中引入这一提法,尤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目前实践经验已较为成熟,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完备。因此,笔者并没有从技术理论方面过多的进行论述,而是以“草阳小区”这一实例进行分析,以具体更新事项加以验证更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虽无新的理论观点,但提供了新的调研资料,新的研究视角、新的思维方式,为“老旧社区有机更新”增加了更直观的说服力。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社区通过更新,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上,并由此提出了三个问题,进行详细论述加以解答。针对“空心楼”和“无人房”的问题,结合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建设的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提出将更新后的老旧小区,政府通过收购、租赁等手段,用于保障房房源的设想,首先缓解了政府用于建设保障房的土地及资金需求压力;其次减轻了城市对保障房房源刚性需求对政府带来的压力;第三,使老旧社区住房得以循环利用,最终达到老旧社区可持续发展。

  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参考相关文献,依据莲湖区老旧社区调研成果,划分出比较符合我市特点的四种不同的社区类型,并针对每种类型的社区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使社区更新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推广作用。

  针对第三个问题,笔者运用“市场”这一无形的手,引入企业,整合资源,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居民参与”的运作模式,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运作体制,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明晰政府和参与企业在老旧社区更新发展中的不同职能和作用,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将老旧社区更新发展纳入市场化运作的良性轨道。

  三、论文有待完善之处

  概括而言,本论文的有待完善之处主要为以下三方面:

  1、基础理论阐述不够到位。老旧社区更新发展是近年来旧城改造中的热点问题。探讨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在社区理论、有机更新理论方面,而且要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公共管理理论方面,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因此,笔者虽然竭尽全力就论文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阐述,但客观上不够深刻、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今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积累,对这一问题形成更深刻、全面、准确的认识。

  2、实证举引的不够广泛。本论文虽然针对“草阳小区”进行深入的分析,但作为全市的老旧社区来讲,“草阳小区”仅能代表部分社区,而如“回坊”、“北院门”商业街区,“三学街”、“德福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城中村、棚户区等并不适用。虽然在第五章不同类型老旧社区中加以分类论述,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有结合案例进行实证研究。如果今后有机会,我会对此予以弥补。

  3、有关创新之处只提出观点,没有通过实践证明,并且研究的思路偏重于政府角度,没有进行广泛的征求群众意见,因此,可行性有待具体实例验证。

  除此之外,在盲审意见中,评审专家认真负责地指出了本文存在的其他一些具体问题。笔者认真思考了这些问题,只是由于时间紧迫,考虑的并不十分成熟,在论文修改中体现的也差强人意,笔者十分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对此给予指教,同时也真挚的欢迎各位评委老师就本论文的其他问题予以指正。

  谢谢!

硕士毕业论文15

  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摘 要】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哲学流派。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哲学发展下坚持体验哲学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文从维特根斯坦和乔治米勒的理论研究认知语境论和语义论两个方面对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认知;语境论;语义论

  一、语言哲学与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领域的学科。从哲学方面看,认知语言学来源于非客观主义的哲学观,它强调体验在认识世界中的积极作用。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术语和概念都可以从欧美20实际语言哲学中找到源头。例如,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就来源于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的观点。维特根斯坦的全部哲学由于前期和后期的重大不同而分为两个阶段。其早期的哲学思想主要受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弗雷格(Gottlob Frege)的影响。《逻辑哲学论》是他早期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而后期的哲学思想则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从维氏对语言哲学的影响上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早期的语言哲学思想,主要关注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而后期的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则是关注语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其精髓主要体现在他著名的语言游戏理论当中。从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点的演变,我们可以看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发展过程,以及它对现代语言哲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对学习语言学的人来说,了解语言哲学是一门必修的课程,也许踏着他们曾经的思想印迹,能让你在这些先哲的哲学思想里对语言的问题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和思索。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哲学观以“语言图像”理论为代表,把语言作为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坚持通过语言分析解决哲学问题;后期的哲学语言关以“语言游戏”理论为代表,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派的产生。语言哲学中的隐喻理论也对认知语言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不是一个独立的模块,人的语言能力依附于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语言学对传统语言哲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对语言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二、语言哲学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

  1、语境论

  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对语言学产生的影响19世纪到20世纪的下半叶当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对语言的研究也出现了转向,语言学者们已将语言研究的视角从语言的内部转移到了语言的外部,从理想语言的研究转向了日常语言的研究,从纯语言意义的研究转向了语言意义理解的研究。无论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的理论,还是海尔姆斯的交际民族志学;无论是跨文化交际学,还是交际语言学,学者们都可以搜集到的日常语言为研究语料,并着重研究语言外部各个因素对语义理解的影响,尤其是社会文化因素对于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的影响。关注日常生活,是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一大特点。从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期维特根斯坦曾试图借助于自然科学语言的角度来把握和理解语言。但是到了后期,他的这种观点发生了转变。他深刻地意识到,对活生生的语言的把握,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才能理解其丰富的含义。

  从40年代起,维特根斯坦后期的哲学思想和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观点在美国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维特根斯坦关注日常生活的语言哲学观点,对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常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奥斯汀和塞尔等。尤其是塞尔继承并发展了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奥斯汀是英国哲学家,日常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言语行为”理论,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奥斯汀的语言三分法,丰富了日常语言哲学的内容。而在这其中,他主要受到了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的影响。总之,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观点分为两大部分,而后期语言哲学观点的转变,对现代语言哲学,特别是日常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注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中语言与行为的关系,是它们共同的特点。维特根斯坦对语言学领域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他的影响是深远的,他在哲学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他后期的语言哲学思想直接导致了日常语言学流派的产生,甚至在许多新兴语言学流派的理论中都能发现他的思想印记。对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思想的分析,有助于语言学专业的研究者更好地学习和研究语言哲学理论,更能启发我们去深思和探索语言的本质。因为上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同时也催化了语言学的哲学转向,而对语言哲学的思考必能促进和加深对人类自身的认识。

  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逻辑原子论的奠基人,20实际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理论影响深远,并且和认知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一般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想分为前期和后期,这两种思想都与语境有关,语境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一时期他的哲学理论的核心是图式说。在他这一时期的理论中,图式作为重点被创造出来的关键在于,图式在与它所对应的对象是具有共同点的,这种共同点和一致性就是一致语境。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思想是着重实际看中使用的过程,这样对认知学科中主观意识的解释起重要作用。他主要从物理实在方面来解释,加强对人自身的研究,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从逻辑进行的,还从心理角度进行探讨。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境观对认知哲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其从对知识逻辑语言的单纯研究中解放出来,进行系统规范的研究,将知识同环境、心灵、现实存在相结合而进行研究。维特根斯坦的语境论对情绪认知影响巨大,使我们知道认知主体要同外界发生交互关系时,必然在一定的情境下亲自涉身感受,这样就强调了环境对知觉的重要性。在认知研究过程中,情境认知和涉身认知是两个主要方面,从表面上看,情境认知是一种以环境为基础的认知,涉身认知是针对人自身的认知,这两种需要相互融合,在环境和事实的基础上,加强对人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生活的世界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唯我的世界,而是一个与他人互动的世界。维特根斯坦前期和后期的思想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从他后期哲学观点的巨大转变中可以看出,只有将自己融入现实真实的世界中,从能够向真理和确定的知识迈进,否则只会多走弯路,不会有所进步的。 2、语义论

  二十世纪哲学的“语言转向”以来,语言意义的问题成了哲学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意义理论已经替代认识论成为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因此,乔治米勒就是从心里语言学和认知语科学的角度发展了意义理论。米勒就是从心里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发展了一样理论。米勒将语言问题作为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强调语言意义的作用。认知语义学认为,语言和认知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所以语义必须按照心理现象来描写。米勒尤其重视对词的意义研究,认为理解词义为理解更大单元的语义现象奠定了基础,是理解语义现象最重要的一部分。米勒在意义问题上持心理内在学说,坚持语言意义的心理内在立场,认为意义是心理建构的结构,而且意义的组织方式也呈现出心理结构特征。认知语义学在哲学领域也显示了特定的优越性。首先,认知语义学更有利于对日常语言的语义分析,体现了语义学研究的自然化趋向。其次,认知语义学的作用机制强调了在语义分析过程中对言语者双方主体性的坚持,这样可以通过语义分析的过程将“理解的`主体”和“被理解的主体”进行有效整合,把语义分析的形式规范性与言语者的心理自然性有效的结合。米勒认为对认知的研究之所以要包括对语言的研究是因为语言不仅是言语使用者的表现,而且还是一种能力,“对心智最好的研究就是研究其言语系统”。因此,这种语义学可以更加确切地合理地反映意义知识的形成与产生,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推动语义学的新进展。

  认知语义学以心理实体来标定一个语言表达的意义。认知语义学家认为语言表达的意义是心理性的。语义是从语言表达到认知结构的映射。语言本身是认知结构的组成部分,而不是独立所在的一个实体。认知语义学所强调的重点是词汇的意义而不是句子的意义。一个语言符号不是一个事物和一个名称之间的联结,而是一个观念和一个声音模式之间的联结。认知语义学的主要原则有:1、意义是存在于认知模式(不是可能世界中的真实条件)中的概念。2、认知模式主要是由直觉决定的(意义并不独立于知觉)。3、语义成分以空间或拓扑客体为基础(不是可以根据某些规则系统而组成的符号)。4、认知模式主要是形象-图式性的。形象-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方式而转换。5、语义学基本上是服务于句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由句法决定,句法不能被独立于语义学而描写。最后一个是语义的概念体现原型效应,认知语义学是以概念空间这一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根据认知的观点,语义学是语言和某一认知结构之间的一种关系。

  三、总结

  语言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西方哲学的语言研究为认知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认知语言学的独立及其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语言哲学的研究,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反过来又推动了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于认知语言学这门新兴的学科的发展与研究还有很多需要我们继续为之努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嘉映.语言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2]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M].商务印书馆,1996

  [3]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6

  [4]胡壮麟.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xx(3)

  [5]萨皮尔.语言论[M].商务出版社,1985

  [6]郭贵春.语义学研究的方法论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xx(3)

  [7]卢植.认知与语言[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xx

【硕士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硕士毕业论文08-13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02-14

硕士毕业论文(15篇)11-03

硕士毕业论文15篇11-02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优秀02-14

工程硕士毕业论文致谢12-07

硕士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03-13

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5篇02-15

硕士毕业论文答辩自述范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