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时间:2023-02-02 14:33:58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论文15篇

小学数学论文1

  在我的床头,有一只精美绝伦的小闹钟。它的模样十分俏皮可爱,我之所以如此钟爱于它,不仅因为它每天按时提醒我起床,而且它还教会我许多数学知识。

  一天,妈妈站在我的床头,指着那只小闹钟,突然发难:“小宣,你知道时针每分钟走几度吗?” “闹钟与角有什么破关系,鬼才知道!”我支吾着应付不了,却心又不甘,“闹钟与角两个毫不相干的'概念能撞出什么火花?”我诡辩。妈妈的神情有点不屑,她的举动让我多少有点难过。

  凝视着平时非常喜欢的闹钟,我迷惑了。时针转一圈不是12小时吗,一圈岂不是360度,360度÷12小时=30度/小时,哦,1小时=60分钟,时针每分钟转0.5度。“难得糊涂呀,这么简单的问题居然难倒了我!”我来到妈妈面前,得意地说:“0.5度!”妈妈望着我笑而不语。其实,数学深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细心去挖掘,总能找到它的影子。

小学数学论文2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与生活进一步接轨。

  一、数学情境与生活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好奇和兴趣,从而进入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日常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教学实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分桃子》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先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当学生操作完之后,从中选择五种:(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五个除法式子,并提问:可分成几种情况;学生于是很快的观察到:一类正好分完,另一类分完后还有剩余的。于是老师再画龙点睛地指出,正好分完的除法和除法算式,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分了以后还剩余的算式,我们就把它叫做“有余数的除法”,这样创设生活情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的接受新知识。

  二、数学理解与生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组织师生去公园游玩。老师28人,小朋友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人。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1、全买团体票:(28+150)×20=3560元

  2、不买团体票:28×30+150×15=3090元

  3、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20+(150-2)×1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理财的意识。

  三、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如:我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篮球95元/个,排球50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5×6+50×4”,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6+50×4;(2)(95+50)×4+95×2;(3)(95+50)×6-50×2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为了使数学更接近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刻不容缓的教育使命。

小学数学论文3

  1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小学数学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它的教学需要借助于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来增强学生的理性认识,加深对于一些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学习者能够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深化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需要数学教师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与点评,提高学生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应该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借助于电子书包来构建两种模式,即获得教学模式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获得模式这是小学数学概念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学科,它的教学往往离不开一些基本的概念,比如数学定义和数学公式等,而且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上的。因此,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对于电子书包的应用就应该从这个角度出发,让电子书包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并基于此来切实提高他们进行数学运算与应用的能力。这是因为数学知识有些较为抽象,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电子书包来提供一些感性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自身的体验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了解。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究与主动学习,从而使得电子书包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作用,并通过监控系统来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的同时,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质量。

  掌握模式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不仅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形象生动的展示,更需要利用电子书包对数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教学。这就需要根据掌握学习理论来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反复练习与测评,根据实际测评结果来强化对小学生的数学练习。实际上,小学数学练习环节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有着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可以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对数学新课的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与不断的延伸。应该说,获得教学模式可以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概念形成一个较为初步的认识,即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书包来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与复习,让小学生通过一定的数学练习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真正透彻地应用数学概念。此外,它还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学习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完善。

  2小学数学学科电子书包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的测评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电子书包能够及时反馈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那么,这就有利于数学教师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情况的实时测评与跟踪。这也对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该根据电子书包给出的相关测评结果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尤其是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动态性调整,对少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让小学生可以在电子书包的及时反馈系统下获得更为个性化的数学学习,有利于减少不同学生间的学习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电子书包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学习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移动教学终端平台,它有着跨越时空的独特优势。但是,由于其在我国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对于它的应用也只是局限在教室内部,反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作为无限网络连接的移动终端的功能。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把电子书包的多种功能进行最大化的利用,让其把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进行课内与课外的有效连接,让学生采取个性化且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当然,还应该对电子书包的各项功能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更新,让其成为一个更为高效的数学教学辅助工具。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与电子书包相匹配的课堂使用与管理策略虽然说电子书包可以引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一些学生过于专注于电子书包这样的新型电子产品,反而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注意力。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就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制定并严格实行电子书包的课堂使用制度,经常性地提醒并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电子书包创设的真实教学情境真正引领小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数学学习,避免出现小学生过于沉浸于电子书包平台中的不良学习状况。当然,数学教师也应该提醒小学生在应用电子书包时不必紧张或乱答。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该把教师板书同步给学生,并重视资源、电子书、搜索、反馈、诊断报告、补救教学等六个教学要素的合理应用,真正让电子书包成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得力助手。

小学数学论文4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形成读图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具有很强的好动性,只有他们喜欢的事物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多以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读图的习惯,把插图作为学习数学的辅助工具。例如,在教学生数数时,教师可以通过一只兔子、两面红旗、三个糖果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从图中得出数量,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形成读图的习惯,学会从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培养学生分析主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结合各种各样的图片,来增强学生的数感。但是,为了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展示的图片通常是某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例如,在教学“比大小”的课堂中,教师展示给学生“龟兔赛跑”的画面,然后提出问题:它们跑的距离谁多?谁跑得快?学生通过图片的展示就能得出结论,也知道对应的问题需要观察哪个部分,这样不断引导学生,就能帮助他们分析主题,然后获取需要的信息。

  3.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

  学生不仅需要学会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还要将获取的信息表述出来,才能真正体会到读图的用处。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需要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图中信息,编出与图片有关的应用题。“树上有5只小鸟,飞走了3只,又来了2只”,学生通过反复地这样表述,就能提高对数学用语的使用,也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另外,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他们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思维想象力,然后再结合图中的信息,最后再用数学术语表达出来。因此,在培养学生表述图中信息的能力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效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使他们成长成为创新型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小学生也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让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头脑清晰、思路条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必要的,我们还需要积极探索出更有效的提升办法,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论文5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系统教学的起始阶段,重点在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以及数学思维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数学知识脉络,增强学生在接触数学问题时的数学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而数学问题教学法就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做好对教学问题的选择与设计,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地分析与知识点地对应,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是扩展学生数学思维范式与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教学问题设计;小组合作

  学习模式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建模、知识点运用、解决等过程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一方面增强对知识点的适用范围加以说明,另一方面提高知识点与实际案例之间的对应与整合,进而实现对知识点逻辑的扩展与运用。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运用时,一定要做好对问题本身的设计与控制,增强问题难度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对应,让学生能够分析、思维、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一、加强对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控制好数学问题的难度、数量

  1)做好学生的基本学情以及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学内容之间的适应度

  小学数学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应该建立在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以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让数学问题教学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之间对应起来,让学生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理解与分析,才能保障实施数学问题教学法的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联动,保障数学教学活动可以顺利进行。

  2)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法中数学问题的难度与数量,做好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延伸

  老师应该主动控制好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难度与问题数量,要避免所有学生都难以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出现,也要避免因为数学问题的数量多而造成的教学重点不明确、教学意图不突出的情况,因此老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法时一定要做好对数学教学问题设计工作,让学生可以充分融入到数学问题教学情境中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二、开展多样化的数学问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性

  1)采用多媒体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是分析数学问题过程中的形象化

  老师应该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数学问题的说明,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逻辑关键点与思维要求的侧重点的认知,进而增强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的导向性与目标性。比如在进行相遇问题的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或者是视频的方式进行相关数学参数的展示,同时通过多媒体软件中的标记作用加强对路程与速度的标记,进而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逻辑关键点。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广度

  老师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模式开展数学问题教学,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对某一个数学问题的讨论,让学生自己进行数学思维过程,梳理解题思路并在相同思维能力的学生群体之间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效益。比如老师可以将“鸡兔同笼”的问题交给学生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找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发现与整理两个重要的数学关系式,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分析能力与扩展能力。

  3)使用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问题逻辑的理解与分析

  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场景进行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以及数学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帮助学生迅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逻辑关键与思维突破口,提高数学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比如老师可以将梯形的面积计算与堤坝表面积的计算结合成一个数学问题,通过设计需要多少平米的草坪进行装饰作为数学问题的终点,加强学生对长方形面积、梯形面积、堤坝装饰面积以及四则运算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对数学解题思路的总结,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老师应该主动将数学问题的分析讲解过程安排给学生来进行,让学生自己来分析数学问题并通过数学公式、运算来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学生对数学解题思路的巩固,提升学生在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综合数学能力,全面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思维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让学生解决多少的数学问题,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扩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范式,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思维逻辑与思维重点,进而以思维为出发点增强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现学生综合数学技能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优化策略》[J]小学数学教育20xx(z1)59-61

  [2]徐兵玲《浅析问题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1)

  [3]石万义《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教学法的具体运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xx(9)194-194

  [4]张来香《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分析》[J]教育20xx(11)220-220

小学数学论文6

  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

  三年级,在引导学生得出两种计时法转换的方法后,老师设计游戏的形式加以巩固。出示第一题:“上午7时是几时?”有学生马上举手:“19时。”老师愣了一下,马上接着说:“哦,我明白了。你是想考考老师,对吗?好,我先回答你的第一题。19时就是晚上7时,我说得对吗?”全体学生齐答到:“对”

  老师又接着问:“为什么对?你们是怎么想的?”有学生回答:“19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了,所以要加上“晚上”,还要减去第一圈走的12个小时,就是晚上7时。”老师表扬:“说得好极了。那么请各位小老师判断一下,上午7时是19时吗?”刚才第一个举手发言的同学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笑到:“错了,应该是7时。因为上午7时表示时针走第一圈,如果用24时计时法表示,数不变,只要把“上午”去掉就可以了。”师:“我明白了。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一次比赛,我们互相出题,比比谁回答得又对又快,好吗?”生兴奋地说:“好!”

  课堂上,面对学生发言出错,我们习惯的做法是纠正偏差,让学生获得清晰准确的认识,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向这样“你是想考考老师是吗”,以学生错误的回答为题,让学生自己来判断对错,在判断的过程中发现原先的错误,将错就错,举一反三,既保护了发言的学生,又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了理解,拓宽思路。实现了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双赢。

  二、捕捉错误,引导辨析

  “到底是两条,还是四条?”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课上出现了这样一个场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长方形的对称轴是2条,这时,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老师,不对,应该是4条。”……一石激起千层浪,霎时,教室里响起了一片争论声,究竟是2条还是4条呢?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到底是2条还是4条,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吧。”过了两分多钟,有学生叫了起来:“老师,是2条!”。“是2条!”“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我们小组是将图形剪下来,对折发现的。”说完,他当场演示了一番。“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我又问。“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既然他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那对称轴的'两侧图形应该能完全重合。”学生的确很聪明,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但显示出了他们的创造潜能,还显示出了他们非凡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孩子们真真切切感觉到了“做”数学的乐趣。

  理越辨越明,思路越辨越清晰。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加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们不妨延缓评价,把皮球踢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争辩、动手操作中学会质疑,学会思考,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在争辩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争辩中获得正确的知识建构。

  三、诱导“犯错”,引发深思

  “书上的结论有错误?”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验:在空圆锥里装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看看几次可以装满。各小组分头操作,之后交流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结果答案层出不穷:有的学生说:“我们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学生说:“我们认为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四分之一。”还有的说:“我们不到三次就将圆柱装满了。”老师说:“答案怎么会各不相同呢?老师也来做一做,你们可要仔细观察啊。”老师将空圆锥里装满沙子,倒入空圆柱中,一次,两次。两次正好装满。“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二分之一?怎么回事呢?难道是书上的结论有错误?”学生议论纷纷起来……老师说:“你们说怎么办?”一位学生说:“老师你的圆柱太大了。我推荐你用这个空圆柱。”结果三次正好倒满。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制造了一个小小的错误,故意用了一个大圆柱。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一两个关键字的改变往往决定了概念的正确与否。精心设计美丽陷阱,诱导学生犯错,让学生在错误中经历认知冲突,经历大起大落。从错误的迷茫中走出来的孩子们对这个概念的建立一定会记忆深刻,刻骨铭心。

  我们当老师的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课堂教学能一帆风顺,学生错误能越少越好,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愿望。不出错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不出错的课堂不是真实的课堂。学生的错误是他们最朴实的思想、最真实的暴露。忽视了学生的错误,就是错过了最佳的教学契机,错过了最宝贵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最精彩的动态生成。面对错误,让我们学会多一些等待,少一些埋怨,多一些睿智,少一些批评,学会宽容,学会运用,巧妙、合理地处理好“错误”资源,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增效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学数学论文7

  一、科学合理进行教学目标分层

  任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拥有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也是这样。实行分层教学法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具体操作可以依据对教学大纲和教材特点,结合所要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出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分层目标的制定有助于优化教学效果,最终使得后进组能够学到数学基础知识,中等组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提高,优秀组学会并掌握更加综合、复杂的数学知识和相关应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法从提出到运用,每个环节最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之外,还应该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并对课堂教学环节实施有效优化,以促进分层教学得以贯彻落实。

  1.教学内容分层

  上述我们提到,在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客观地将学生分成优秀组、中等组以及后进组。进行学生分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地展开教学,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组的学生,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也应当有所区别,应当根据学生组的学习基础、能力和水平,教之与其情况相符合的知识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作者的分层课堂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为:后进组学生以识记和模拟为主,中等组学生在识记基础上加入一些提高性内容,优秀组学生则更多的以多知识点和综合性强的'知识为主。教学内容的分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接受、吸收并将知识内化,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支持,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时,要把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这一原则。努力实现教学方法运用上的灵活多变、别具创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提问、习题布置、教学评价等环节都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有效调动起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学习数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预定目标。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和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匹配的课堂收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实现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小学数学论文8

  如何寻找或选择研究课题,通过什么途径才能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数学教育研究的课题主要是从数学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中选择。更具体地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找、挖掘、发现和选择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1.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寻找研究课题。

  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前后知识间的联系、活动情景及练习的M置等问题。如《新数学读本》将问题的提出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第一册共有五个单元,有五个主题图:勿走进数学乐园;②小动物上学;.文具店里的数;④我们去郊游;⑤森林运动会,让学生观察单元主题图提出问题。面对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如何指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一年级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一年级学生是怎样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他们提问的水平与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性别差异吗?

  这些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问题。

  2.从教学的困惑中发现研究课题。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惑,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以往采用较多的课堂教学方法,住住是教师讲、学生听,一堂课下来,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可总还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同是一个老师教,为什么有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豪无兴趣?作为数学教学一线的教师,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小组台作学习”、“参与式教学”来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是否可以改变原来的课堂教学结构,把班级授课制与小组讨论结台起来,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活动,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是否可以调整原来的教学内吝,处理好教材,等等。又如,推行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这样的困惑:计算教学中究竟是情境创设重要,还是复习旧知识重要?如何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实现计算教学的效益最大化?又如,要算法多样化还是算法优化?何时优化?如何优化?

  再如,如何开展小组台作学习,怎样的小组台作才是有效的?解决这些疑问或困惑1没有现成模式可借鉴,但实R}者可以将其作为课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探寻解决的方法或策略。

  3.从讨论和交往中捕捉研究课题。

  教学座谈会、教育思想研讨会、教学经验交流会、数学教育学年会、数学教育专题讨论会,等等,参加这些会议,可以获得一些研究课题。平时听课后的一次讨论,也会启发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进而想出新问题。每当听完一次学术讲座,也可能会使人想到一些新的问题,拓宽新的思路,认识新的领域,也就形成了许多研究课题。尤其是与有关的专业研究人员接触(参加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也是一种和专业人员接触的机会》,向有关课程的教师、教授或研究机构的专家请教,讨论自己感兴趣领域中的问题,也可以发现一些值得研究的问N.

  4从过去的研究中挖掘研究课题.

  数学教育研究如同大范围的教育研究。有的研究不仅探求其所要研究问题的答案,而且也从其研究问题中得出不少值得研71的'问题;有时住住是在回答原问题的同时,提出了新的问题。新发现的问题,有待于人们进一步探讨。

  例如,有的研究报告,常在讨论部分提出做进一步研究的建议,这些建议便成为别的研究者发现问题的良好来源。有的教育研究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特点,在某一阶段只能完成研究的一部分工作,解决一部分问题,而余下部分需要人们去继续完成。通过前人过去完成的研究,可以发现还余留什么问题有待于后人研究。有的教育研究具有乡元性特点,在一项研究中仅能研究若干变里或因素,故通过阅读过去的研究论文中所研究的变里或因素,可以引发对其他变里或因素的研究。有些研究由于对某些变里或因素未加以控制,或没有发现,因而造成许乡研究的结果相互矛盾。为了消除这些矛盾冲突,可以改变原来的研究设计,在新的研究设计中,增加新变里或控制其他变里,以观察结果是否仍然不同。因此,从过去的研究中,可以得到许乡启发,发现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Mc

  5.从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中构思研究课。

  阅读和分析各种理论文献、数学教育类报纸杂志、数学研讨会议论文集、专题资料集以及获奖论文集等,可以从中了解到,在相应的领域内,别人已经做过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存在哪方面的研究空白,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构思值得研究的课题。其中或是别人尚未注意到的I司题,或是尚有争论的I司题,或是虽有进展但仍可作进一步研究的I司题。如,关于,li岸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问题,并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有的研究者关注影响数学问题解决的各种变里;有的研究者从问题解决过程的实质着手研究,还有的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但阅读教育书刊、理论文献,仍可发现还有许乡问题有待研究。又如,数学问题解决是不是存在性别差异?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阅读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否存在相关,等等,这些均可成为我们研究的课题。

  6.从对某教育现象进行观察而形成研究课题。

  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跟踪观察,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如对学生厌学数学现象的观察,形成研究课题:数学厌学学生的特征研究。又如,针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开展“农村小学生学习习惯与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研究。再如,对“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形成“数学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策略研究”的课题。事实上,教师只要是教研的有心人,总能从对众多的教育现象观察中发现而形成研究课题。

  7.从课题指南上选择研究课题。

  国家、省、地《市)、区(县)的教育主管部门或教研机构,每年都发布《或招标)教育科研课题指南,提供给中小学教师进行有迭择性的研究。如:以下是20xx年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提供的小学数学论文或课题研究《部分)迭题参考:

  (1)幼数学概念掌握、计算技能或问题解决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的个案研究;

  (2)“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

  (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评价内吝与方式的研究;

  (4)小学数学课前基础调查的作业设计研究;

  (5)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吝的相关知识背景研究;

  (6)关于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7)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研究;

  (8)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研究;

  (9)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预设与课堂调控的研究;

  (10)问题解决教学的一般策略与关键因素。教师可在“指南”中选择适台自己研究的课题,或对“指南”中的课m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台自己教学实际的问题来进行分析研究。

小学数学论文9

  1前言

  传统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更多是从传授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老师在课堂上讲述数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下聆听记录,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已经难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难以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而生活情景教学法则能够将单一的传授教学模式升级成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将数学知识转化成和小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就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让数学教学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学数学运用生活情境法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灵活的运用生活情景法,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我主动的探究精神,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情境教学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数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和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直观内容,然后经过老师的启发和教学过程的互动,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走神、小动作”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第二,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数字方面的学问,同时也和我国的生活密切相关,而这一点通过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点,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第三,有助于学生感悟数学的`魅力。数学知识实际上就是取自于生活,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就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让他们获得主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3生活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运用

  3.1从生活中导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生活中总结数学知识,并将其在课堂上进行情境创造,这样就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熟知度,然后通过层层诱导,让学生明白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实际上能够解决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通过将实际的教学内容和生活内容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达到提升数学教学趣味性的目的。比如在《统计》这个教学内容,老师就可以通过模拟一个或者几个学生到街上购买东西的生活情境。首先老师在桌子上放置不同的水果,然后有小学生负责卖水果,另外几个学生负责购买水果。其中买水果的学生要统计自己需要买的水果种类及数量以及价格,从而需要携带多少钱。而卖水果则需要统计自己销售的水果数量和获得的收入。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教学,就能够让学生初步领略到统计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2从生活中升华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不仅要教学小学生必要的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因此老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时,就需要通过升华生活内容,创造一些高于生活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进行加法运算教学中,其中针对“29+39”的运算,按照常规的加法原则,此时学生的运算速度会比较慢,因为29+39又可以等于29+40-1,但是这种-1的出现显然不具有明确的意义,对此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模拟一个生活情景剧,让学生体验一下付整找零的生活情境,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明白这种算式修正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让这种抽象化的算式变得直观化,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拓展能力。

  3.3回归生活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因为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让数学知识能够指导学生的生活就显得极为重要,这也是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手段。所以老师在运用生活情境教学法时,就需要有目的的回归生活,让数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比如在教学《升和毫升》这个计量单位的学习时,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分别是毫升杯和升杯,这种通过非常直观的方式就能够让学生明白毫升和升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从而充分理解升和毫升这两个计量单位的重要内涵,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情景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充分领悟数学知识对我们生活的重要影响和价值。而且通过生活情景教学法的运用,也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究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论文10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中要更多地加入实践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实践中创造并感知,从而激发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实践能够在小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更为稳定的知识,因为从具体形象的事中才能强化人们对知识内容的感知和记忆。例如,“100以内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教学,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数一些玩具木棒、数花生等方式来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化知识内容。实践活动的方式还包括课下练习内容,安排练习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乐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加强对知识的感知和认识,小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过程中不但会加强知识的认识,还会形成自己动手的成就感,也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也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研究探讨。笔者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包括情境时教学模式的采用、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交互式合作的方式以及实践活动的方式。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地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其今后的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论文11

  摘要:在小学的课程中,数学教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数学学习特点进行教学。数学的学习在小学期间就开始打基础,并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教学中需要以小学生为教学中心,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同时还要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顺利开展数学教学。针对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对教学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同时提出改进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影响;教学特点

  小学阶段是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阶段,在此阶段内小学生初次接触到逻辑思维,并将逻辑思维应用到学习中,逻辑思维的形成和应用为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小学教学中需要根据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调整[1]。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数学,没有完整的思考方式,教学中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进行教学,因材施教,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合理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降低教师在教学中的误差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次调查针对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其对教学的影响。

  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特点

  1.1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有典型的形象性和抽象性:小学数学是学生接触数学的基础阶段,其主要的特点是具有形象性和抽象性。由于小学生对于数字不能够完全理解其表达的意义,教学中会以儿童化的卡通形象来表达数字的概念,这样一方面保留了数学的高逻辑性,同时有趣的卡通形象又能够向学生展示数字的意义[2],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兼顾了逻辑性和趣味性,由此可见,形象性和抽象性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一个显著特征,比其他学科表现的更加明显,这就说明,小学数学的内容展现上是抽象的,但是在展现形式上确是具体的,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同时也展现了小学数学内容抽象性与小学生心理发育水平的相互影响。1.2形象性与抽象性特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小学数学的形象性与抽象性对小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在教学中既要求老师表达明确、形象,又要兼顾其抽象性,需要调节好抽象性与具体性之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一下问题。1.2.1合理的体现数学的抽象性以及具体性:在教学的表现形式上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讲解,例如以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进行展示,表达出小学数学内容的具体性,同时也要显示出其抽象性,避免过度展现其形象性而忽略了抽象性,降低了小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课堂上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来自于内容上丰富多彩的体现形式,此时,老师需要提取内容中存在的抽象数学知识,并将抽象性的知识结合到生活中来[3],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内容提升为具有科学性的数学知识。例如在“等式性质”的讲解中,课堂上老师会拿出天平作为教具,展示天平两边放有同样质量的物品时,天平是平衡的,此时学生对天平的平衡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但同时教师需要强调平衡的原理,让学生理解为何会平衡,而不是天平上物品的形象。1.2.2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实质:小学的教学内容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结合具体例子表现数学的概念。在教学中避免学生机械性的使用数字和符号,需要学生理解了数字和符号的含义后,利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性运用符号,只有理解了符号的概念后才可以运用到学习当中,这样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

  2教学中的系统性与渐进性

  2.1系统性与渐进性在教学中的体现: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系统化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循序渐进,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首先系统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本质要求,但是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中,需要观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行为进行系统教学,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和逻辑性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导致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的进行讲解,如果不然,不仅教师课堂进展会受到制约,学生还理解不了教学内容。所以说系统化以及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中的特点。2.2系统性与渐进性在小学教学中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遵循系统性对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案之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渐进性的教学。首先系统性教学内容要遵循数学本身的逻辑,另外还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顺序进行安排,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前详细分析教材中的内容[5],清楚其教学思路,然后研究出最佳的教学方案。渐进性在教学是在系统性教学的基础去逐步实现,在课堂上将教学知识逐渐分解,分部进行,通过每一节课,每一个细节来完成整体教学。

  3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

  通过学习,小学生逻辑思维逐渐完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行探索一部分比较简单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知识不能够通过探索的学习的方式来完成,都是以接受性的学习方式进行,根据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进行学习。探索性和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在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够确定学习内容,老师需要掌握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并做出适当引导,避免学生进入误区,接受性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规划,保证学习内容的科学性。

  4总结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老师需要注重教学质量,保证小学生能够掌握学习内容,并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具有形象性、抽象性、系统性、渐进性、探索性以及接受性,老师需要根据特点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其教学特点对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在教学中,需要兼顾小学生在数学中学习的特点以及心理发育和理解能力,做到合理科学的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更登格西.关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111-112.

  [2]笪鸿明.小学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之例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2):139-141.

  [3]李洪毅.基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教学影响研究[J].新课程,2016,(02):236-237.

  [4]董智娟.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对教学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2016,(04):12.

  [5]高立红.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及对教学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6,(41):63.

小学数学论文12

  1.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1.1寓教于乐

  情景教学法很多都是通过游戏、生活情景等形式进行展现,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积极性高。教师通过将要传授的知识放在游戏中,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就学到了教师要重点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是情景教学法最重要的特点,通过玩的方式进行学习,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学生很容易接受。

  1.2形象逼真

  情景教学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形象逼真。教师在设计情景之前对学生都有很好的调查了解,对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也有明确的认识,然后教师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引入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契合的情景,引起学生心理共鸣。学生在形象逼真的'环境中更愿意发挥主动性与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好。

  1.3情感真切

  情景教学的直接目标就是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容易的学习和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情景教学法多通过营造熟悉的情景或者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营造多彩、有趣的环境触动学生原有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的进入学习的状态。

  2.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引用学生生活实例

  情景教学法与小学数学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首先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摒弃应试教育的简单填鸭式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短时间内强迫学生接受大量抽象数学知识,学生对于学到的知识只会做题不会应用,灵活性差。情景教学法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坚持新课标的以人为本教学宗旨,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明确教学目标。其次,数学教师应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理解讲授的知识。数学教师以人为本,采用体验式教学,创设生活情景,从实际出现,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然后根据应用实例为切入点,传授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技能,扩大数学知识应用范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口算的“凑十法”为例进行解释。小学数学口算经常用到凑十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常常忘记,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教授低年级学生9+4问题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准备两个果篮,一个里面放9个桃子,另外一个放4个苹果。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做才能一眼看出两个篮子里桃子的总数。数学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大家想办法,总有一组会提出:将放有4个桃子篮子里的1个桃子放到有9个桃子的篮子,此时两个篮子的桃子数量分别为10个与3个,所以总共有13个。此时数学教师可以表扬一下这名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凑十法”,可谓一举多得。

  2.2适当加入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小学数学情景教学要多加入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传统教学一般以老师为中心,教师作为整个课堂的核心人物主导整个课程的进程安排和教学方式安排,存在很强的格式化性,只要按照传统格式就能上课,应试性很强,教学效果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可以将学生的天性“玩”考虑到教学中来。小学生年龄较小,天性爱玩,所以如果能将数学学习放到玩中进行,符合小学生的需要,真正实现学习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结合。比如,在教学生认识、掌握数字时可以将报数游戏引入其中。小学生识数是最基础的知识,只有能正确识数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师组织大家玩报数游戏,教师首先说一个10以内数字比如数字2,然后要求学生按照学号顺序以此说出2的倍数,说错的学生采取小惩罚比如在讲台唱歌、跳舞。通过这样一种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

  2.3创造多元化的学习情景

  数学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注重多元化与实践性。比如高年级学生数学教材中出现土地宽、长、面积、亩等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真切的理解这些概念,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土地丈量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然后逐渐在生活中养成以数学眼光看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并且能够将一些简单问题数学化。

  2.4挖掘数学魅力,吸引学生学习

  课堂上教师为了吸引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可以提前对将要讲授的课程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深层挖掘数学魅力所在,在课堂上通过适当形式表现出来以吸引学生眼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多做很多工作,真正遵循新课标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努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比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圆并将其16等分,将16个近似等腰三角形进行拼凑可以出现一个长方形,此时圆的面积变得很容易取得。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自己先发现数学的奥妙,再用以吸引学生。

  3.结语

  数学无处不在,这为小学数学教学与情景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对情景教学法的概念、特点进行概述,简单了解了情景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学数学与情景教学法的结合使用,发现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并且也为小学数学教师使用情景教学法提供了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为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小学数学论文13

  数学,经常从人们身边走过,生活中人们都离不开它,它为人们的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的班级中经常要使用到数学。比如班级收饭费,一个班共有62名同学。在校吃饭的有60名同学,每人应付85元。这样的话便要算出60人一共应付几元。应用乘法就可以很简便的算出结果。只要用85×60=全班60人应付几元。这是我们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数学的关系也十分的密切。大家一星期都要上一次超市的.,但身上往往只会带50元--80元左右。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很有计划的买东西了。但是,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一个整数,如一块香皂5.60元,一双布鞋12.70元。这时,我们就要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上超市总不能每一次都带着一个计算器。所以要想好了买,算好了买,要不然,钱就不够了。

  如果你长大了成了一名设计工人,那你就要把每一块砖的长、宽都算的一清二楚呀!连0.1的误差都不能有!

  由此可见,数学是多么重要啊!所以,我们现在要学好数学,长大后才能去建设我们的祖国!

小学数学论文14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存在的弊端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过程散乱,评价方式枯燥,评价效果低下。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才能够构造全新模式的评价体系,让评价成为促进全面发展的动力,成为学生快乐的体验,这样的评价才是新课程评价的精髓。

  1.评价主体的单向性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中,师生评价关系是不平等的。评价就是教师说了算,不允许学生说话,教师处于至高无尚的地位。学习评价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批改、考试成绩分析以及课堂教学中散乱的语言评判。这种单向的评价无法做到“以人为本”。学生仅成为评价的客体,在学习中被被动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错误的导向作用,导致小学数学学习活动成为做作业、做试卷的代名词,在大量的题海中获得考试成绩的提升;另一方面,这样的评价还抹灭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评价过程是痛苦的、被动的,不适合新课改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要求。

  2.评价内容、过程的单一性

  传统小学数学评价的单一性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评价功能是单一的,评价仅仅是对学生的甄别与选拔,评价的激励性、导向性被忽视,评价的人文性没有被纳入思考的范围;其次,评价途径也是单一的,过程评价就是对作业的批改,总结性评价依靠一张试卷,书面评价成为唯一的途径,数学=做题;再次,评价内容是单一的,因为对教学目标的认识狭隘,评价仅针对传统的“双基”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没有评价,对于数学知识探究与形成的过程评价更显得“虚弱”,对于评价过程的人文化则没有涉及,评价无法做到以人为本,也无法做到促进人的发展;另外,评价过程重视定量评价,缺乏定性评价,学生成了考试机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被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

  3.评价方法的机械性

  在单一性与单向性的制约下,传统小学数学评价呈现出机械性的特点。这种机械性首先体现在:学生只有通过机械的答题训练获得较高的成绩,才能够得到老师的激励;其次,这种评价带来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加重,大量的作用批改与作业训练让师生苦不堪言,学习过程是非常痛苦的;再次,这样评价的过程本身就是枯燥的,评价过程缺乏对学生的激励,评价方法手段“目中无人”;另外,由于过于重视总结性评价,导致评价的诊断功能滞后,无法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这种评价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违背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厌学,评价过程人文性的缺乏导致了教学无法以人为本。

  二、新课程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新要求

  与传统的应试评价不同,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提出新的要求。要求评价过程是快乐的、评价内容是全面的、评价方式是灵活的、主体关系是民主的,这样的评价才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效果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1.评价过程与结果人文化

  目前,对于评价的激励性与全面性问题的研究成果很多。但是对于评价过程与结果的人文化研究较少。其实,评价过程也是学生的体验过程,这个过程如果是快乐的,评价过程才能够谈得上是“以人为本”。所以,一方面评价要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生动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从评价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的同时,促进身心与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评价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变延续多年的传统应试评价,从学生能力与态度价值观层面,进行全面多维度的评价,减少应试评价的比例,加大激励性评价的比例,提高评价的舒适度。

  2.评价主体与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以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为主,以考试为唯一方式的单一性评价。新课程改革对评价的要求是落实评价的多元化。首先,体现在主体的多元化,即评价主体不仅指老师,应实行教师、学生、伙伴、家长四维度评价主体,特别重视自我、伙伴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把评价权从教师手中分配到各个主体手中,避免评价的单一性。其次,体现在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定量评价也只是手段之一,适时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适时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单独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等等。

  3.重视评价的维度与过程

  随着小学数学从双基向四基方面的转变,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应该立即调整,从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扩展到对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思想方法、情感价值观的多维度评价,从各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其次,要重视过程评价,重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探究思维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小组合作的评价等,养成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与实践反思的能力。尤其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看,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传统的总结性应试评价无法对此进行诊断,只有我们介入到学生的实践过程与思维过程中,才能够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去思维、去实践、去合作。

  三、优化小学数学学习评价体系的策略

  1.让评价过程变得更为快乐、舒适

  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要照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现人文关怀。如果数学的学习评价内容与方式是学生厌烦的,违背教育的快乐原则与健康原则,这个评价就是失败的。

  (1)以民主平等的评价关系为基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生态的基础上,建立评价的生态观念,让评价不再成为教师的“裁决”,而是成为一种“协商”过程,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的行为与结果给予自己的看法,教师的评价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因为一切评价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与情感转换为自我反思与激励的过程,才能够起到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的多元评价、多样评价等都有了理论上的立足点。

  (2)要加大激励性评价力度。评价的目的是发展,虽然发展不能够完全依赖于激励,但相对于传统评价的消极性,目前需要加大激励性评价的比重。要深刻认识到“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道理,激励性评价的方式很多,途径也很多,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语言、目光、分数等进行激励,还要努力把激励评价系统化。例如:通过班级的《评价公布栏》,对学生个人或者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一个学生主动发现了一个问题、解决了一个问题、大胆发言了、在探究中表现突出等学生,可以通过在公布栏中加分、加小红花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提升评价的游戏化色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可以开展各种数学游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游戏中对自己活着同伴进行评价,例如:开展口算比赛活动等,通过同学的互评活动,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开展教学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评价等。游戏过程中的评价符合学生的心理喜好,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再如游戏“我当小老师”,请学生上台当老师对统计表提出问题,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对了就鼓掌。不仅要求“小老师”会提出问题,而且会解决问题,“小老师”极易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2.让评价标准更加全面、对症

  学习评价是一个细致、持久、科学的过程。要加大对小学数学学习评价的目的性、针对性、层次性、公正性的管理,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够让评价发挥其积极的效果。

  (1)提升评价的目标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特点,给出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例如:针对三年级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口算、 听算、笔算和应用题解答能力的单项测评。其中口算注重准确性和对速度的要求,笔算注重计算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用题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和解答。同时,给出一定的量化标准,例如:在口算测试中,给出定量的口算题,规定时间是5分钟,鼓励学生在完成目标的数量和有限时间中超越目标,能算多少题就算多少,不以 100 分为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级评价,优秀率40%、达标率在80%。教师要善于设计这样的测评过程,才能够让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

  (2)重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评价。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是不同的,不同的基础如果用同样的要求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奋斗目标,根据学生进步的情况进行分成评价,以便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发展。例如:在学习学案的设计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集中不同层次的教学问题,用A、B、C、D标出等级,A级是必须掌握的内容,B级是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内容,C级是优生提升的内容,D级属于个别学生冲刺超越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对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探究,互相帮助。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3)重视评价信息的全面收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上,防止评价内容的单一性,如何才能够做到全面呢?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评价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如:学习时间、思维、情感、实践、结果、数量等,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全面的把握,才能够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宽评价途径的方式保证信息的全面性,例如:让课堂中自评、组评、师评相结合;平时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笔试和面试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等。

  3.让评价的形式更加灵活生动

  小学生对于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非常敏感,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验到愉快。为此,不仅需要提升评价过程本身的舒适度(前面已经有论述),而且要实现多种方式的评价,让评价灵活多样,减轻评价的压力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不断充实新鲜感。例如:

  (1)不限时间的考试。选择一个时间宽松的时候,给学生一个难度适中的试卷,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后交上来,不限实际。这样的考试让学生更加自信,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中,把自己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这样的评价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2)无人监考的考场。相信学生能够诚信、鼓励学生诚信考试,通过无人监考的考场让学生享受到被信任的感觉,让学生在自我监督与群体舆论约束中树立自己内在的道德防线,提高道德的自主性与自觉性,这样的考试不再仅仅是数学的检测,更是道德成长的过程。

  (3)电子化考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设备走进学生的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人机之间的对话,让学生通过微机上的试题软件与活动课件,对自己进行检测。例如:在微机中针对章节内容设置题库,每次都能够通过软件自动生成不同组合的试卷。学生通过微机可以对自动生成的试卷进行自我练习,微机自动批改并给出提示。学生如果对自己的得分不满意还可以重新生成试卷进行练习。这样的评价过程具有自主性,能够让学生通过努力活动自己满意的结果,把评价与学习的激励高度融合起来。

  (4)语言与肢体动作评价。这种评价方式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一对一评价,让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而且交流的深度更加深入。例如:针对某一个章节的知识点,让学生选择一定的问题进行互相提问;教师通过个别交谈与个别练习评价,给予学生个别评价;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过程中的语言评价。这些评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亲切感,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无声鼓励赞许的目光、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通过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如:把“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制定“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5)活动式评价。小学生对游戏有着天然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学习活动,把数学知识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再通过游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例如:扑克牌游戏。10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最容易出错,用一种学生熟悉的东西来练习计算。这个游戏,学生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如:1个人拿1位数1-9;1个人拿2位数10-99 。每人出1 张,算一道,加法题,谁先算出来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算错了,裁判要帮助你纠正。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评价与竞赛的过程。

  另外,要改革评价结果的表达方式。传统的评价结果是对成绩进行百分制排名、分档次、对优势进行鼓励、对差生进行打击,99是优生、89就是差生,要被老师批、家长骂。为了体现人文化的关怀,就不能够强化分数之间的细微差异,对结果进行模糊处理。如:在一定的等地制的同时,大量引入如争章式(类似于少先队的争章活动)、问卷式、小结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尽量从评价中获得正面体验。

  4.评价的主体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评价,这种评价与生俱来的权威性、不可抗拒性,学生处于被压制的地位。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评价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确立以学生、教师、家长为主要评价人的评价体系。

  首先,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评价要体现“以人文本”,教学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不能忽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因为对于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情感体验,如是否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是否有信心等,学生自己的感觉是最真实的,而教师的评价往往是笼统的、武断的。另外,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合作的过程,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所表现的各种素质,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与众不同的想法,小组内同学是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互评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要重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家长和孩子之间有这特殊的关系,家长评价的影响力不可低估,由于家长对教学的不了解,他们的评价可能会对孩子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要在教学中合理引导家长进行科学评价,让家长的评价成为促进孩子学习的一个主要动因。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做一份作业题,让学生写出“一家人到北京旅游,请制定三种旅行计划,分高、中、低三档,并列出火车票、飞机票、宾馆住宿、景点门票等费用,然后根据家庭收入确定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把这个方案给家长进行评价,请家长提供修改的意见。在此作业过程中,通过家长的力量促进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亲自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会学习是终身受益的。

  5.评价的内容更加全面化、科学

  传统的小学数学评价把数学学习当成一种技能的学习,主要评价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是不全面的。新课程的评价应该落实全面的评价观,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与方法以及实践能力等各个方面落实评价工作。

  首先,双基的评价不能缺少。数学学科本身的严谨性、逻辑性的学习必须通过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得以把握。无论我们如何去发展学生多元化的能力与情感,都不能够放弃对双基目标的重视。在当前新课堂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为了强调对思想方法与实践活动的重视,开展了很多活动,但是这些活动没有促进双基的学习,反而在“热闹”的氛围中忘记了基础知识,导致学生的思维与活动失去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思维而思维、为了活动而活动,走入了教学的误区。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小学数学的知识形成过程对于深刻理解数学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基本的思想,方法这些本质的东西就是在过程中形成的。为了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人本、高效,就要对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探究活动、合作讨论行为等进行适当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学习活动。例如:“圆的认识”中,学生在学习用圆规画圆的基础上,思考其他方法画圆。经过思考讨论得到了用一个钉子,一根绳子,一支笔就可以得到圆;还可以用瓶盖等圆形物体描出圆;用两支笔就可以画圆……针对这些富有创意的想法,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最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有关圆的实际问题。如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为什么在街上观看表演时,人们总爱围成一个圆?等。对学生好的表现都应给予评价鼓励。再如:教学64-30=?,多数学生都用这几种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减去十位上的3,再与4和起来就是34。③用加法算减法,34+30=64,64-30=34。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这样想:把64看作6元4角,30看作3元,6元4角减3元就是3元4角,即34,这种思考方法就应该及时鼓励和表扬。

  再次,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数学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技能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所以,在评价当中不能仅仅关注对知识与思维的评价,也要重视的合作探究中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合作精神评价、科学精神评价、毅力与勇气的评价等等。例如在教学中遇到这样的问题:“甲城往乙城运75吨货物,如果用载重量是5吨的大卡车运一趟要110元,用载重量是2吨的小卡车运一趟运费为50元,请你设计几种运货方案,比较一下,哪一种运费最省?”设计几种运货方案并不难,但要算出运费最省的一种就有难度了。在大家难以突破的情况下,有个同学迟疑地说了一句“可能是大货车”,这时候教师立刻迎合过去“对,就是大货车!”给予学生鼓励与信心,然后鼓励学生一起思考“为什么是大货车呢?”这样,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大胆发言。这样的过程就是通过非智力的因素激发智力因素,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多年来关于评价的文章很多了,我们目前需要的是立足教学实际的具体评价“清单”与评价方法,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提升。

小学数学论文15

  爸爸跟我说:“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好像要将近一千多年了。从战国时期,已经有了关于象棋的正式记载。经过近百年的`实践,到北宋时期形成了现在的模式”。主要结构是:它有棋盘、棋谱、32个棋子等。棋盘上分红、黑双方,双方之间有“楚河”、“汉界”字样将双方隔开,双方各有16个棋子。双方棋子字样有一些不一样,包括“士”、“相”|、“兵”和“帅”不一样。如果红方的棋子先吃掉黑方的“将”则红方胜利,黑方落败;如果黑方的棋子吃掉红方的“帅”则黑方取得胜利,红方就失败。

  其实下象棋有许多口诀:“炮二平五”、“马二进三”是第一种口诀;“马二进三”、“炮八平五”是第二种口诀;“炮二平四”、“马八进七”是第三种口诀等等,以上口诀是实战中的基本套路。我们象棋老师说:“以上方法用灵活运用,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象棋还有很多“杀法”。如:马后炮、窝巢马、挂角马、大胆穿心杀、焖宫杀、焖杀、八角马、海底捞月杀、双车搓杀、铁门拴杀等等象棋的杀法。

  我特别喜欢下象棋,喜欢和爷爷、爸爸在晚饭后下几盘。我觉得这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我想,将来我一定要成为一名“象棋特级大师”!

【小学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论文07-15

有关小学数学论文07-12

小学数学论文(15篇)06-13

小学生数学论文怎么写07-22

小学生数学论文(精选18篇)08-29

初中数学论文07-29

关于数学论文11-18

小学数学论文小议小学教学课堂效率的创新共12-13

数学论文范文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