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

时间:2022-10-09 04:25:19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1】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

  摘要:本文梳理了我国学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根据形式、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将近三四十年相关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分析现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关键词: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特点与趋势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研究是数学教育研究领域内的基本课题,国际上对此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

  许多国际教育组织以及西方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例如,美国专门成立了“女数学家协会”,每年举办活动,出版刊物,调查性别差异的证据。

  国际妇女与数学教育组织(IOWME)和数学妇女协会(AWM),作为非常活跃的妇女组织,也经常开展活动或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数学及数学教育中的妇女地位、性别差异问题。

  而我国学者对此一问题的关注度则相对较少。

  1994年,张奠宙教授就在《数学教育研究导引》中感叹“中国数学教育基本资料的缺乏,像男女学生数学学习差异这样的课题,应该当作基本国情进行调查和去做。

  这一研究工作可以从全国范围内调查,也可以在一个县或一个乡做调查,看究竟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差异的话,其原因是什么?何时产生明显差异?”[1]

  本文选用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三大数据库,以“数学”、“性别差异”为关键词对截至2013年底的文献进行检索,共筛选到密切相关的文章126篇,并结合叶一舵主编的《男女生的学习心理差异》和林崇德主编的《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两本书进行研究。

  本文首次将我国学者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划分为三个时期,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形式等方面指出各个时期研究的特点及不足,进而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为之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一、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发展过程及阶段特征

  检索发现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相关文献数量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表明了国内对此问题关注度的逐渐提高。

  根据截至2013年底检索文献的数量及其主要内容的变化,笔者认为可以将国内的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以1993年和2004年为界分为三大阶段:初探时期、发展时期和繁荣时期。

  1.初探时期:1993年以前。

  在国内,这一时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刚刚起步,文献数量屈指可数,最早可查的是1982年唐盛昌的《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2]。

  该研究从1979年到1982年,按年级(初一到高二)对比各年份男、女生的数学期末成绩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情况,并通过代数、三角和几何三方面的测试和关于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问卷探索产生差异的原因。

  从研究形式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作为大型的科研项目调查结果的一部分,而非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专项研究。

  例如,1990年林崇德主持的科研项目“中小学心理能力发展与培养”的研究等。

  二是研究团队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做的专门研究。

  例如,唐盛昌等人对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等。

  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关注小学生和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也有一小部分研究是关注高中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一般认为,在小学阶段,数学能力主要是指学习、掌握和运用数概念、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而在中学阶段,数学能力则主要是指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从研究方法上看,研究者们首先收集男女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来了解他们数学学习成绩差异的整体情况。

  其次,根据对数学能力的分类,针对各项数学能力进行测验以此来了解男、女生不同数学能力差异的具体情况。

  最后,通过问卷调查探索产生男、女生差异的原因,侧重于调查男、女生在记忆方式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

  前文介绍的唐盛昌的研究就是典型代表。

  总的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比较单薄,但也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例如,性别差异与学生所在的学段有十分密切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小学阶段女生数学成绩整体上比男生好,初中阶段男、女生数学成绩的差异不显著,高中阶段男生的平均水平高于女生。

  对此,林崇德等人认为是因为男、女生不同能力的发展在快速期的到来时间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在快速期内的发展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3]。

  唐盛昌等人认为这与男、女生在记忆方式、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有关,男生倾向理解记忆,数学分析,而女生倾向机械记忆,注重模仿[2]。

  总览这一时期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两点不足:一是在归因上侧重于认知因素,而较少考虑非认知因素,例如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待数学的态度以及自我评价等;二是研究较少和教育联系[4],例如,研究者们并未探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师等因素是否会导致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以及是否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缩小差异。

  2.发展时期:1993―2004年。

  1993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MCI)在瑞典召开了“性别与数学教育”的国际研讨会。

  而这一课题就作为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设立的系列研究课题之一。

  探讨产生性别差异的三大因素:(1)女生的数学兴趣;(2)社会文化影响;(3)数学学科本身特点。

  研讨会召开后,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上升,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可见,研讨会的召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者对相关研究的关注,国内的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

  从研究形式上看,这一时期国内的研究大多为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专门针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这个问题真正地已经成为一个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问题。

  从研究内容上看,这一时期的研究集中关注的问题仍然是男、女生数学能力的差异,占到总数的64.7%。

  但研究重点关注的对象从上一阶段的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始转移到高中生,这与上一阶段研究显示小学、初中男女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无显著差异的这一结论不无关系。

  此外,研究的内容也有一定的扩展和细化。

  例如,将数学思维水平分为三个等级:具体形象思维、初步的逻辑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进行研究;将空间图形认知能力细化为心理折叠能力、心理旋转能力以及心理展开能力等进行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一方面部分研究者仍采取的是对各学段男、女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另一方面部分研究者根据对所研究内容基本要素的界定,设计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试图得到更为精细的结果。

  同时,研究者们配合使用问卷和访谈,以佐证研究结果和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了,对这一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研究者们根据研究结果普遍认为小学阶段,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是女生比男生强;初中阶段,男、女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相对优于男生,男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女生,但从初二起男生逐渐赶上来了;到了高中阶段,男生则优于女生,且出现差异的显著性,女生成绩的离散性大于男生。

  此外,男生的空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于女生,但空间能力的差异并没有对数学成绩产生显著影响。

  但是研究者们关于高中阶段男、女生运算能力的差异产生了分歧,有些研究得到的结果是女生显著优于男生,有些研究则表明男、女生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从归因上看,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到教师教学方式、社会性别刻板印象以及学生数学兴趣等因素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影响,但存在的不足是他们仍然更加偏重生理(即男、女生大脑2半球偏侧性功能专门化在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和智力因素(即思维方式、记忆方式的不同)的影响。

  3.繁荣时期:2004年以后。

  2004年3月“中学数学学习性别差异”被国际数学大会列为研讨主题之一,使得这一问题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学术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内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文献数量更大幅地上升,开始呈现出繁荣的景象:研究热度不断上升,研究内容不断丰富与细化。

  研究热度的不断上升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一时期有大量关于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硕博研究生的论文,占到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总文献数的26.7%。

  研究生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一个研究主题在当前具有较高的热度。

  此外,从这一时期文章的数量上也足见研究的热度。

  另一方面,开始有发表对该研究的述评文章,说明研究在当前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受到了较大的关注。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针对是初中生和高中生,研究问题可以分为四大类: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和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

  关于数学学习过程的,主要包括情境性数学问题解决过程、数学问题表征、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包括数学创造力、常用统计图理解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认知能力、数学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数学学习情感的,主要包括数学自我概念、数学学习效能动机、数学学习心理、数学学习焦虑和家庭、老师、社会对数学学习情感的影响[1]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关于特定数学学习内容的,则主要为几何学习,其他的内容则少有涉及。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研究者开始对研究对象进行分层处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学生,优秀学生、中层学生和后进生,探索不同层次中男、女生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是否不同。

  从研究方法上看,以问卷和测验为主,配合访谈和个案研究。

  测验主要针对数学学习能力和特定学习内容,测验的题目一般由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自行设计,也有小部分是直接选取学校已有的试卷。

  问卷则主要针对学生数学学习情感和学习过程。

  这一时期相关量表已有一定的发展,因而与之前采取自编量表有所不同的是研究者多为直接使用已有量表或在已有量表上进行改编。

  其中,运用较为广泛的《Fennema-Sherman数学态度量表》,但也有根据具体情况借鉴国内外心理学的相关量表的。

  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研究结论大体一致。

  在归因上,减弱了对生理因素的强调,更加肯定教育以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父母、教师和社会文化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和态度的影响。

  二、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不足

  综上所述,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到现在已有三四十年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当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相对单一。

  在研究方法上,当前研究者们主要是通过分析学生的数学成绩,或者进行测验、问卷,大体上偏重于定量的研究,而定性的分析不足。

  如果能够结合定量与定性研究,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才能够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归因分析尚不完善。

  事实上,产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原因是更加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研究,对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归因分析,研究者们基本上都是从生理因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社会因素和教育因素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但一般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并没有进行一个深入的、全面的研究。

  如张新颜所说,后天因素是如何影响数学学习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哪个是存在性别差异的主要原因等问题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解决[5]。

  缺乏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

  大多数学术文章都是调查研究性别差异存在以及归因问题,而如何缩小差异,尤其是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因材施教、因“性”施教的研究很少,而这恰是研究数学学习的性别差异的初衷和目的所在[6]。

  解决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研究对于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而迫切地需要研究者进一步的研究。

  三、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展望

  1.研究形式上注重多方面的结合。

  一是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

  一方面从理论到现实,通过分析性别差异对数学学习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另一方面从实践经验出发,发现和认识差异的现状,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二是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相结合。

  宏观研究是通过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大型的学业测评等方式,了解男、女生数学学习中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微观研究则范围较小,往往是某所学校或某个班级,研究问题更细化,侧重于调查男、女生是在数学学习中哪些具体的方面存在差异。

  2.研究方法上更加多样化。

  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结合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

  既要通过精确的数据来回答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现状,又要通过质性分析来解释“差异是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发生”、“正在发生什么变化”等问题。

  3.研究内容上更加深入、全面。

  一是对当前研究尚存争议的结论进行再探。

  例如,高中生男、女生运算能力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问题。

  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层面和调查对象等各种因素导致了一些研究结论的不一致,研究者们必须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得到一个更加贴近自身所研究的群体的结果。

  二是对当前研究尚未解决的或尚未触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例如,造成男、女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在教学中通过一些策略来缩小这种差异的问题。

  像这样一些国内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领域内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其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三是对当前已经研究过的问题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研究。

  例如,将学习不同数学内容时的性别差异细化到各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运用上的差异。

  更加具体化的研究问题有利于探明男、女生究竟是在哪一个时间点或知识点上发生了差异,为实践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数学教育研究导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2]唐盛昌.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J].教育科研情况交流,1982,(5).

  [3]林崇德.中学生能力发展与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4]杨晓黎.初中数学学习中的性别差异――有关非认知因素方面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1993.

  [5]张新颜.中学数学能力性别差异研究述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7(2).

  [6]郑丁丁.数学学习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综述[J].数学教育研究,2010,(5).

  性别差异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与对策【2】

  [摘 要]本文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现状做了分析,探索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

  同时对如何使女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提了几点建议。

  以期对女生的数学学习和教师的针对性教学提供一点参考依据。

  [关键词]女生、数学学习、分析与对策

  一、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的调查与分析

  1、课题背景:

  为考察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我在本校高中生中随机抽取300名学生,得到如下表:

  性别与喜欢数学课程列联表

  由表中数据计算得到 的观测值 。

  能以95%的把握认为高中生的性别与是否喜欢数学课程有关。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感受到男女生在数学学习上的差异,特别是在高中阶段,数学成绩好的女生始终占少数。

  随着数学内容的逐步加深,高中女生数学能力逐渐下降。

  造成男女生学习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女生的数学学习?

  二、男女生数学学习差异的原因分析:

  1、女生认知结构的特点

  在交流中,我们常听到她们这样的感言,课上我听懂了,课后自己做时又碰到困难,而当老师一点拨,又豁然开朗了。

  其实她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数学的定理、定义、公理、性质只做表面感知上的理解,而对数学的本质,知之甚少。

  女生的认知结构中不仅有这种认知的肤浅性,还有认知的零散性。

  知识就显得凌乱,缺乏系统性,因此在做题时,很难找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很难准确的找到最佳的解题方法。

  2、女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心里因素

  高中女生相对于男生受挫能力较弱,当遇到难题时,碍于面子很少有主动求教于老师和同学。

  当有很多问题不能解决时,往往会自暴自弃。

  特别是在刻苦努力后而成绩未达到自己的预期时往往会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导致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

  (2)生理因素

  研究表明:在记忆领域,女性的机械记忆和形象记忆较强。

  而男性则抽象记忆要好一些。

  在思维领域:女生更偏于情绪色彩,形象思维。

  而男生则更偏于逻辑思维型。

  而数学是一门更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学科。

  因此从思维的角度说女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着先天的不足。

  (3)环境因素

  普遍认为男生理科相对要好一些,而女生文科要强一点。

  从小在这样思想下长大的学生,其心里不免会产生一种认同感。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认为男人应干一番顶天立地的事业,有意无意地培养了男生富有攻击性、竞争意识和较强自信心等个性品质,而这又恰是女性所缺乏的。

  在各方面的规范要求下,女生逐渐养成了文静、温柔的性格,缺乏竟争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促进女生数学学习的方法

  1、体验成功,培养兴趣

  多交流,多鼓励,清除紧张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扬长补短”,增加自信: 如发挥女生运算优势,弥补速度偏慢、技巧性不强的不足;发挥直觉思维敏捷的优势,弥补空间想象能力的不足;发挥“解模”能力优势,弥补“建模”能力不足等。

  2、“勤能补拙”,强化预习;“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女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相对要差一些,对问题的反应速度也慢一些。

  因此,课前的预习至关重要。

  女生通过预习有一定的了解,便于听课时有的放矢,易于突破难点。

  教学中要多编制“变式题”(变条件,变结论,变思想,变方法),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活化内容设计,顺应女生学习心理

  现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论题型还是陈述方式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面孔”。

  而女生的情绪色彩很浓,形象思维强烈,这与教材的编排方式之间存在着差距。

  因此,教师应对数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再创造。

  (1)形象化

  根据女生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思维方式的特点,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办法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如:求函数定义域时,已知函数 的定义域为 ,求 的定义域。

  如果从定义域的概念入手学生很难理解。

  但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化:把括号看成一个牛奶加工厂,既然是牛奶加工厂投放进去的原料就应该是牛奶,所以括号内整体的范围应该相同,再强调定义域是 的范围。

  同学们就容易理解 即 即 的定义域为 。

  每每讲到这时,同学们个个听得兴趣盎然。

  实践证明,这些“小偏方”往往能治“大病”。

  这种形象化的比喻使学生如沐春风,满屋生辉。

  对于情绪色彩重的女生群体特别受用。

  (2)应用化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严谨性,使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感到枯燥难懂,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则展现出数学的蓬勃生机,是培养女生数学兴趣的良好契机。

  例如:在进行双曲线的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悲伤双曲线”。

  听完这首歌后我问:想知道什么是双曲线吗?双曲线和它的渐近线有什么关系吗?同学们兴趣盎然。

  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双曲线特别是其渐近性的浓厚兴趣。

  在研究双曲线定义的教学中,向学生讲述抗美援朝中美军利用三个观察哨听到炮声的时间差,就判定了我军炮兵的具体位置,大家想知道为什么吗?从而导出了双曲线的定义。

  在下课前,我还进行了思想教育:同学们为什么美国可以冒天下之大不韪,袭击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根本原因是我们的军事实力还远不如美国。

  美国为什么能以世界警察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打阿富汗、伊拉克等,还不是其综合国力世界第一吗?这充分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

  要想不挨打科技力量必须强。

  (3)网络化

  女生的认知结构中既有认知的肤浅性,又有认知的零散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归纳类比等手段使其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这种把前后两个看似无关的知识体系联系在一起。

  有助于女生提高知识的系统性和网络化,

  此外还有兴趣化、生活化等等。

  以上是我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的探索和思考。

  我认为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女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我坚信:只要方法得当,相信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每一个女生都会对数学产生兴趣,都能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胡廖明.《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心向的培养研究》,2002

  [2]童建刚.《农村高中女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与分析》,2001

  [3]陈京山 .《普通高中男女生数学学习差异的研究》,2004.7

  [4]陈莹.《谈如何转化中学数学学业不良的学生》,2005.11

  [5]肖尧望.《浅议学习心理障碍及其对策》,1995

【我国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的特点与趋势论文】相关文章:

数学教改趋势研究的论文10-09

我国化学计量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论文10-09

我国文化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论文10-10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论文10-07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特点与趋势10-05

我国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10-08

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趋势论文10-09

mba论文研究方法的特点与意义论文10-08

我国财税体制创新研究的论文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