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毕业论文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3-03-23 04:29:07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测定创新思维的主要指标之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散思维;方法;能力;培养

  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设想愈多,发散愈大,创新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创新,就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抓“双基”训练入手,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活动。课前,教师要认真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精心钻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教材在哪些地方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识。

  例如,在高二代数解无理不等式的内容中,教材里只出现一个例题,而在高考中无理不等式多次出现,所以有必要对无理不等式进行扩充讲解,但如只讲不等式的等价式,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且对解题要领把握不准。学生的错误主要是遗漏定义域,不问青红皂白两边平方,缺乏对定义域限制的意识,导致错误多次出现。针对这种情况,应设计以下题目,以引导学生从错误中领悟解题要领。

  例如解下列不等式:(1) ;(2) ;(3); (4);(5)。

  注:

  (1)领悟解题思路,两边平方去根号,化无理为有理;

  (2)学生错解:,启发学生认识错误,学生不难看出还需,从而强调根式定义域的重要性;

  (3)针对学生错解:两边平方得出作引导,学生不难得出只需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情况呢?由于忽视了不等式的性质“ ()”成立的前提是;

  (4)注意平方的前提(两边非负)和定义域,引导学生分类讨论得出等价形式。

  二、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和多面性,是一种随机而行的思维。它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条件,它表现为对问题能够迅速、全面、正确的做出判断,从而灵活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在数学教学中,讲了一种类型的题目以后,教师往往喜欢用大量的同类型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这对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来说当然是必要的,但是,这样做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因为在这种练习中,用的是同一思路、同一方法,解决的是同一类型的问题,这就容易产生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框架,造成心理上的思维定势。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是极为不利的。所以,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绷紧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这根弦,经常在概念、法则、思路等方面做一些变式和变形的练习,做一些类比和对比的练习,以消除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

  例如,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如果,那么,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在证明之前可首先提出以下问题:

  (1)与有何关系?学生一般能通过讨论,得出大小关系。稍加提示(与有何关系)学生不难进行如下推导:。

  (2)能否由此命题变出含和的不等式?容易发现,同时加可得:)(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3)能否由此命题变出含与的不等式?容易发现,同时加可得: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值得注意的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并不是问题和方法的简单堆砌,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只是让学生确实意识并掌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富有联想的思维习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起到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作用。

  三、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习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就是不拘一格地去分析、研究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出发,从数学教学的概念、语言、问题以及问题的条件、方法、情节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发散,尽量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探讨,从而开拓解题思路,学会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材料,精心指导学生,通过实物感知、观察,并用听、闻、尝试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亲身感受,从而得到理性上的启发和联想,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刻、更广泛。

  四、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中促进发散思维的重要手段。

  1.以旧引新,恰当设置前提测评题,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介绍圆周角的概念时,先复习提问角的概念,引出与圆有关的角,如圆心角、圆周角、弦切角等,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设置悬念,即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疑问

  例如,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出示三根木棒,问:“以这三根木棒为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吗?”接着换掉其中一根木棒,使其中两根长度之和不大于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学生发现这时不能构成三角形,便继续提问:“为什么有的三根棒能构成三角形,有的就不能呢?”由此导入新课,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其究竟。

  五、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运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在机房里上课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使学生在听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后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得多。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渗透发散思维的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些对教师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的机会。所以要从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注重实验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发散思维能力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求得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所以,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多方面培养,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灵活的选择并加以运用,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蓓.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雷文搁.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学生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09

中学数学中的发散思维培养的论文10-04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探析论文10-08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论文10-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09

初中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09

初中数学初中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10-09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探讨教育论文03-23

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论文10-08

化学教学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