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教学设计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其实就是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时捕捉,随手记录下来。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设计随笔1
习作班级:八年级
习作活动名称:草丛里的乐趣
学习目标:
1、通过拔草活动,体验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乐趣。
2、通过拔草活动,让学生自由表达,可以写拔草过程中遇到的乐事,可以写自己拔草的体验和感受。
3、通过拔草活动激发写作动机,积累写作素材。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们校园里的小草又死灰复燃了,正等着我们去铲除呢!请大家听老师的号令,准备出发。
二、活动
1、划分小组:每六人一组,共分八个小组。
2、分配任务:划分草区,平均分配给八个小组。
3、开始工作: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在10分钟内,清除完所负责区域内的杂草。(小组长可以发挥作用,自由分配本组内任务。)
4、谈经验:由最先清除完的小组谈经验。
三、活动交流
1、说说刚刚听到任务时的感想。
2、说说分到任务到开始比赛时的感想。
3、说说比赛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说了哪些有趣的话,有哪些有趣的活动。
4、说说比赛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你们是怎样做的,有什么感受和体验。
5、请最先清除完杂草的小组谈谈感受、心情,讲讲获胜感言。
6、请最后清除完杂草的小组谈谈感受、心情。
四、师生同写
要求:
1、字数不少于300字,时间15分钟。
2、文从字顺,内容充实,文面工整。
五、作品展示
比一比:各小组选出写的字数最多的同学。
读一读:找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一段,在组内朗读。
选一选:选出本组内写的最好的同学的作品,在全班读一读。
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我,同时也是学生的困难,学生写起来无话,学生的写作不能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无病呻吟,我也一直默默的遵循着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批改泛化,缺乏个性。
虽然我们每周都写周记,每天都写日记,没有规定题目,没有要求文体,没有限制字数。但是没有具体的指导,学生写不出东西,每次看日记都是一种折磨。我很无奈,为什么学生会写不出东西来呢?为什么都是初二的学生了,写文章还是这样文不通句不顺呢?为什么会无话可说呢?
每次作文课也是这样,你给他们一节课,你收获的是一段文不通句不顺的文字。你规定的字数,他们给你的答复是:不会写,不知道些什么。好歹有人写了,字数也不少,结果你一看就会彻底崩溃,没有中心可言,本来是写这件事,结果呢,突然急转弯,出现了一些与此事此人毫无关系的文字。再就是语句不连贯,重复太多,甚至还有不符合逻辑的现象出现。上学期,我在学生的日记里发现了这样的语句:1、毛毛细雨哗哗的下着,一会就连成了一条条线,从空中砸了下来。
2、我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我和我的妈妈一起去过……
3、《赶集》
今天正好是周日,我跟妈妈去赶集,我们先吃了早饭。我就和妈妈骑着电动车去赶集。刚打算走,我就发现电动车坏了,怎么办啊?走着去太远了。赶紧找人修吧,不一会就修好了,我和妈妈就去赶集了。我们来带集上,人好多啊。人山人海的,挤都挤不动。集上卖什么的都有,妈妈说:“给你买双鞋吧!”我们就去买鞋了,逛了一圈也没有买上。妈妈又去买菜,我们就回家了。
类似这样的'文章,在学生的日记里比比皆是,我很无奈,怎样指导学生写出有一定水平的文章呢?我让他们多读书,给他们时间上阅读课,我还带领学生去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我从网上下载大量美文供学生阅读,把其他班里写的好的日记当范文读给他们听,结果收效甚微,我开始迷茫,甚至绝望了,我觉得走投无路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挫败绝望的时候,有幸听到了成浩教授的随笔化作文教学的专题报告。也有幸听了一节随笔化写作课,当时我就被折服了。这种教学方法也太神奇了吧!于是自己也上网搜索了大量的关于随笔化写作的信息,决定学着使用。持续了几周后,我发现有些学生不再讨厌作文了,开始慢慢的有话可说啦!语句也开始通顺了,虽然还是篇幅较短,但是还是有长进了,我体会到了随笔化写作的好处。
每次我都为如何设计随笔化作文教学而犯愁,苦于如何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真巧学校组织劳动,所有的班级都得参加,我就借这次东风吧!我班的学生负责清除杂草,但是同学们兴致不高,不愿意顶着烈日劳动,我就采用比赛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劳动兴趣,同时也积累了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由于初步接触,对随笔化写作了解的还不够深,运用起来有些生硬,操作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不过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做到熟能生巧吧!
教学设计随笔2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 个生字,认识绿线内的2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笔画:弯钩。
3 .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自然界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祖国就是我们的家”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1 .教法选择:A 、指导看图,训练观察。
B 、启发想象,训练思维。
C 、引导赏析儿歌,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
2 .学法引导:A 、看懂图意,并结合图理解字词。
B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描绘的画面。
C 、小组合作,发挥想象,培养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课堂组织形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利用学生原有认知(对“祖国”的了解和对生活的观察),激趣生情。
5 .教具媒体组合应用:教学光盘、生字卡片、祖国风光图片和VCD 《娃哈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 一) 提出学习目标。
昨天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家,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出示挂图)
( 二) 复习检查。
上节课学习的字词还记得吗?依次出现:蓝天、祖国、泥土、大家,齐读两遍。
( 三) 读词贴图,整体感知。
1 .黑板上还有几个词,谁想上来把它们翻过来,读一读?(课前将“白云、种子、鱼儿、小鸟”四个词做成小房子形状贴在黑板上)
请大家认真听,他读对了,咱们跟他读一遍;如果读得不对,请你举手告诉他。
2 .同学们,你们知道它们的家在哪儿吗?请大家翻开书本第83 页,找一找哪几行诗告诉我们它们的家在哪儿。
师: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指名四人上台把词语卡片贴到挂图中的相应位置。)
〔“读词贴图”这一环节既在游戏中复习、巩固第一课时学过的字词,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落实《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3 .大家都知道:蓝天是……树林是……小河是……泥土是……(引读前四行诗)
( 四) 精读训练。
1 .这四行诗你最喜欢哪一行?请你把它找出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 .讨论交流,启发想象,创设情境,指导朗读,组织点评。
(1 )要让学生知道:一边读一边想象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以后大家在读书时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
(2 )读后评议: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3 .四行诗写得多美啊!咱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吧。(注意停顿和连贯,提醒读书姿势。)
4 .白云、小鸟、鱼儿、种子都有自己的家,咱们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在哪儿呢?请大家自由读最后两行诗。读完以后想一想,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
(1 )讨论交流。
(2 )欣赏祖国风光图片。看后简单交流感受。
(3 )听歌表演
有一首唱出了我们生长在祖国大家庭里的快乐。(播放VCD 《娃哈哈》)同学们可以坐在座位上唱,也可以站起来表演,有没有同学想上台来表演的?(鼓励大胆展示自我的孩子。)
(4 )指导朗读最后两行诗。
5 .朗读整首诗。
( 五) 指导背诵。
1 .试试看,能不能不看书,把这首诗背给你的同桌听?
2 .边欣赏画面边背诵,会背的同学大声背,不会背的同学跟着背。
3 .请大家站起来,配上动作再背一遍。
( 六) 总结全文,扩展练习。
1 .做“找家”的游戏。(教学光盘“我要做”中第二个游戏)
2 .学做小诗人
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搜集有关“家”的资料,现在请四人小组合作,用“什么是谁的家”的句式每人说一句话,小组作出一首诗。
3 、小组交流。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哪个诗句。组织进行简单评议。
( 七) 总结,布置作业。
回家把你们小组作的诗句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请爸爸妈妈和你们一起再作一首这样的诗,好吗?
( 八) 指导写字:土、种、子
1 .翻到书本84 页,昨天我们练习写了前五个生字,剩下三个生字,请一个同学把它们读出来。
2 .先学“土”字。仔细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 、利用课件演示“土”字笔顺,师范写,生描红。
4 、同法学习“种”“子”,注意“种”的第四笔是“点”,“子”的最后一笔“横”要长些。
5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写生字:土、种、子。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
6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写字作业,师生评价。
六、教学点评( 三明市教科所副所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陈强)
1 .诗中“祖国”是一个抽象的词,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尤其不容易理解。卢老师让学生通过课外搜集资料、课上交流汇报的教学设计,将抽象的“祖国”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的意识。
2 、课中设计游戏环节“学做小诗人”,以课文为凭借,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培养他们观察世界、热爱生活的意识。
3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卢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且扎实有效,同时重视写字的兴趣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倡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附:本课教学随笔
[ 原创] 童言率真,课堂精彩
20xx 年9 月,我参加学校新课程改革实验。11 月我接受任务,向三元、梅列两区的实验教师开设一堂新教材研讨课。这堂课的设计摒弃了一般公开课上那些表演性的花架子,而注重采用一些可操作性强的、实用的教学策略。没有想到,在这样一堂朴实的课中却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点亮了我和听课教师的心。我从这堂课中真正体会到:学生放松了,课堂精彩了!下面撷取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分享其中的快乐。
其一:“曹操发明了印刷术。”
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第一册第五课《家》。这是一首儿童诗,其中“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就是我们的家。”一句是理解的重点,也是难点。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关于祖国,你还知道什么?”孩子们纷纷汇报,有的说知道祖国的首都是北京,有的说知道祖国的地图像公鸡,还有的说知道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有一个孩子说:“我知道祖国有四大发明。”另一个孩子补充说:“我知道四大发明是什么……”这时候平时不大发言的小荣也兴奋地站起来说:“我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听到这个回答,同学中马上有了小声的议论,我听到一个孩子说不是曹操发明的,就转头问他:“不是曹操发明的,那么是谁发明的,你知道吗?”他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忘记了。”“其他同学知道吗?”看到孩子们一脸茫然的样子,于是我又微笑着问小荣:“你知道是曹操发明了印刷术,这个资料你是从哪儿来的?”“是妈妈告诉我的。”孩子的脸开始有些红了。“哦,是这样呀。向妈妈请教是一个收集资料的办法。不过呢,我记得呀,发明印刷术的这个人叫毕升。当然,我说的也不一定对。咱们都再回去查查资料,好吗?”“好!”这个孩子很体面地坐下了。
其二:“每个人都要奖励!”
为了进一步丰富孩子们对祖国的情感认识,我播放了一段《娃哈哈》的乐曲,并热情地对他们说:“你们可以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也可以站起来边表演边欣赏,老师特别希望有同学愿意到台上来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来?”陆续有七八个女孩子走上了讲台,可是当她们站到台上面对后排黑压压的听课教师时,几个孩子胆怯了,甚至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只有三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表演了。当表演结束时,我问:“刚才谁的表演最出色?咱们奖励她一个‘天线宝宝'(一种卡通贴图),好吗?”同学们很快说出了那三个表演孩子的名字,正当我给这三位同学发奖的时候,下面的同学又说了:“老师,我认为应该给她们每个人都奖励一个天线宝宝,因为她们都很勇敢。”一句话提醒了我,我赶紧边发奖品边对她们说:“对对对。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因为你们都很勇敢地上台来表演,所以应该给你们每一位都奖励。”被奖的同学兴奋了,而台下的同学因为意见被采纳,也高兴地笑了。
其三:“我最喜欢我的诗。”
因为这是一首句式大体相同的儿童诗,所以在教学即将结束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学做小诗人”的环节,即四人小组合作,每人模仿“哪里是什么的家”说一句话,四人四句即成一首四行诗了。孩子们的想象十分丰富,有“衣橱是衣服的家”,也有“花丛是蝴蝶的.家”,有“海洋是珊瑚的家”,也有“地球是我们大家的家”……当小组汇报完后,为引导学生学会评价与欣赏他人,我又问:“你最喜欢谁的诗句?为什么喜欢?”孩子们的回答也是妙趣横生的,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他的诗很美。”他的评价当然获得了称赞;有的说“我喜欢某某同学的诗句,因为我喜欢。”我马上说:“嗯,喜欢就是喜欢,这也是一个理由。”最妙的是一位同学说“我喜欢我的诗句,因为是我写的,跟他们的都不一样。”他的回答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我也边笑边鼓励他:“你说得对。我也喜欢你的诗,我还喜欢你的自信。”
其四:“我还要玩!”
在练习阶段,我设计了电脑游戏的环节。因为之前我们已经在第一课时做完了前两个与字词学习相关的游戏,所以这节课就直接进入了第三个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当做完第三个游戏时,又有孩子说话了:“老师,我还想玩第一个游戏。”我迅速看了看时间,一边在思考能不能答应他的要求,一边自言自语:“还想做第一个游戏?昨天不是做过了吗?”“第一个游戏很好玩,很有意思。再做一次吧。”声音多起来了。我的主意也拿定了,既然他们是课堂的主人,那就听他们的吧。——自然,我的决定引起了一阵欢呼声。事实证明,孩子们的提议并非全无道理。虽然是第二次做复习字词的游戏,可还是出现了个别孩子对“太”和“大”的辨析失误。——以为做过了就掌握了,所以没有必要再做一次,是我的“经验”骗了我。
这堂课,直到下课的一刻,孩子们始终是兴致勃勃的。新的课堂里,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评价,他们说了算,哪怕错了,也可以很放心地被老师和同学们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
专家评点:
这篇教学设计突出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特点,以读书、识字为重点,强化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法朴实、训练扎实,寓学于乐,把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审美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设计在充分开发了文本教育资源的基础上,还适度地进行了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设计随笔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 、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
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学设计随笔4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通过“加修饰语细化动作、运用修辞写出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等方法扩写随笔,丰富随笔内容,提升文章感染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实战训练,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所学细节描写方法,进行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中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的训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有人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是的,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融进心中,
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讨一下,如何用我们的慧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粗线条的随笔或日记,借助细节描写达到处处见情、微处见妙的效果,最终成为考场美文。
二、自学反馈:
(一)知识链接: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使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它是小说、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同样,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成功的细节描写会让读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传读性。你了解了细节描写的哪些信息?(一句话概括)
信息一:细节描写指抓住(典型)的动作、神态、肖像等,加以(细致)描绘,并渗透在对(人、景、场面)描写之中。
信息二:细节,指(人、景、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信息三:细节描写的最终目的是表现(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对比阅读,感受细节:A 、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想了又想,心里很紧张,犹豫了很久,终于走上了讲台。
B 、这次上去写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坐在椅子上,双脚发抖,手也冰凉冰凉的,这使我感到很不舒服,不停地在椅子上挪动又有两位同学上去改答案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到底上不上去呢?我心里像揣了只小兔,怦怦地跳着。我又把脚伸直了压了压,几次想冲上去,可我能对班里权威人物的答案提出异议吗?我再一次在草稿纸上认真地计算了一遍,似乎真的找不出什么错误了。于是,心一横,“呼”地站起来,跺跺脚,对着手哈了几口气,迈离了座位——摘自《脱下自卑的外衣》思考:B段是A段的扩写。扩写后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用什么方法进行了扩写,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了?
老师赠言:名家文章有妙笔,我们笔下能生花!
三、实战训练:
随笔原作:字数184月考结束,班主任刚召开了家长会。当天放学后,成绩有些下降的“我”走到家门口。
A、唉!但愿爸妈还没回家。我把耳朵贴上房门,听了听,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万岁!晚饭时,挨了爸妈一顿训,我郁闷得早早躲进房间躺下。朦胧中,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一定是妈妈。
B、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C、见我醒了,妈妈眼睛一亮。走到床前,掖了掖被子,说:“孩子,睡吧。别想太多。”我默默地闭上眼睛。
1、练习一:
【要求】读片段A,试着用给动词“帖”“听”加修饰语的方法扩写。
扩写实例:唉!但愿爸妈还没回家。我屏住呼吸,弯下腰,恨不得把耳朵拉长一些,迫不及待地把耳朵贴上房门。怎么了,什么发出的“嗡嗡”声?我心里不由一愣。奥,原来是情急之下贴得太紧啊。我定了定神,又小心翼翼地把耳朵伸了过去。屋里好像很安静。——万岁!
小组交流,互评互改。
方法归纳:加修饰语,细化动作
2、练习二:
【要求】读片段B,试着运用修辞方法围绕“温柔”一词扩写
扩写实例: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抚摸,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呵护,那是冬日朝阳对小草的安慰!
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方法归纳:运用修辞,刻画神韵
3、练习三:
【要求】读片段C,换个角度,从描写“妈妈”的形象转换为表现“我”的感受。
扩写实例:刹那间,我心一酸,眼圈热热的,满腹的.哀怨化作清风散去,好像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变成襁褓中的婴儿。唉,自己怎么那么不争气,总让爸妈操心呢。
班级交流,教师点评。
方法归纳: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四、对比小结:
动作细化分解,人物刻画更细致;巧用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有神韵;变换角度,语言表达有层次。
扩写新作:字数408
月考结束,班主任召开了家长会。当天放学后,成绩有些下降的“我”走到家门口。
唉!但愿爸妈还没回家。我屏住呼吸,弯下腰,恨不得把耳朵拉长一些,迫不及待地把耳朵贴上房门。怎么了,什么发出的“嗡嗡”声?我心里不由一愣。奥,原来是情急之下贴得太紧啊。我定了定神,又小心翼翼地把耳朵伸了过去。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万岁!
可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啊。晚饭时,还是挨了爸妈一顿训,我郁闷得早早躲进房间躺下。朦胧中,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一定是妈妈。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抚摸,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呵护,那是冬日朝阳对小草的安慰!
见我醒了,妈妈眼睛一亮。走到床前,掖了掖被子。说:“孩子,睡吧。别想太多。”
刹那间,我心一酸,眼圈热热的,满腹的哀怨化作清风散去,好像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变成襁褓中的婴儿。唉,自己怎么那么不争气,总让爸妈操心呢。
我默默地闭上眼睛。
五、提升训练,扩写成文
请把随笔扩写成以“爱”为话题的600字作文。(扩写部分,用红笔标注)
六、教师结语:
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能成就其美丽。文章因为描写细节,也能创造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让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七、板书设计
细节描写
加修饰语,细化动作;运用修辞,刻画神韵;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教学设计随笔5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掌握随笔写作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在“听—论—练—评—写”的表达交流过程中感悟“平凡中见新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写作精神,理解“平凡孕育伟大”
的哲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细节,思考人生,发展潜能。
【教学设想】
(粤版)普通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议论散文)中“表达交流”部分,安排的是以“平凡之中见新意”为主题的小论坛。很明显,编者将这一“小论坛”放置于议论散文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秦牧的《菱角的喜剧》和孙绍振的《说不尽的狗》等文本阅读之后,其意图旨在让学生能从平凡生活及大自然中去发现不平凡的东西。本着“用教材教”原则,笔者以为“论坛”仅是便于师生表达交流的形式,但内容切不可简单地处理为“师生满堂论”,而应该是融“听—论—练—评—写”为一体、以“写”促“论”为终极的综合。其中“写”之形式,用具有“即兴笔墨、求真务实”等特点的随笔写作为佳,这也适合于课堂之上学生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畅所欲言。
另外,笔者始终认为,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创作情感,永远是写作的原动力。作文乃“言志”“缘情”之物,而绝非无病之呻吟,正所谓是“我手写我心”。任何“高招技巧”都必须是创作情感积淀达到“自由写作”的境界,学生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内化为自己的技能。
笔者拟用相连两课时,组织学生在“写中论”,在“论中写”,从而揭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课前教师搜集相关资料,做成多媒体课件;学生整理出《班级优秀随笔集》(与主题相关的优秀之作)。
【教学步骤与内容】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上课伊始,教师引导:
“我们发现大师之所以为大师,有一点不可忽视,即他们能于平凡之中见新意,譬如钱钟书的《窗》、莫利的《门》,写出了新意且赋有哲理,可堪称为经典。其实,同学们平时周记随笔中也不乏‘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也都有一共同之处,即源于平凡世界的点点滴滴。”
然后教师当堂展示《班级优秀随笔集》(大部分已发表于校刊杂志),接着要求,优秀者请你谈谈随笔写作的成功之处?(《班集》激发学生潜在的创作欲望与兴趣;优秀者的感想一般都会是随笔的主要特点)。随后师生总结出随笔写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条件及共同特点。(不求答案相同,意思相近即可)。
(投影展示:)
“真————不求工、但求实、展个性、抒真情”,
正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新”
“随————意到笔随、随兴泼墨、随处可写”,
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接下来,教师就通过“听—论—练—评—写”立体式“论坛”,来激发学生“在论中写,在写中论”————“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
二、手、口并用,“平凡见新”
第一环节:听
(投影显示:)
古有许慎《说文解字》,今改新版“解字说文”
“男”、“妇(婦)”、“家”
教师引导:平常汉字,无处不见。但你能否从这三个汉字中悟出新(深)意吗?(学生能悟出“男”和“妇(婦)”,但“家”字可能需要点拨;若能将三字联系起来则更好,若不能则点拨)。然后教师或学生以“男+妇(婦)=家”为例,趣解汉字:“在田地里出力气的男人,拿着扫帚的女人,即便是组成家庭也会在家里养着猪,由此可见咱中国人的勤劳品性啊!”师生从中提炼出“中国人勤劳”的`话题,并口头作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在听“解字说文”中感悟————原来用三个平常的汉字也能即兴“说”文,且能说出新意来。
这一环节旨在告诉学生写作要勤于观察、善于思考,新意就在平常中。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口头演示有如点燃创作灵感的“火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且在有意无意中地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
第二环节:论
“听”完之后,教师又出示一张写有“6/9”的漫画,走到学生中间,分别提问左边与右边的学生————“到底是6还是9?你能从这平常的阿拉伯数字中看出什么吗?”并以此为话题,要求学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议论。学生基本上都能够从中感悟到“角度”、“相对性”等观点,教师尽可能引导持不同见解的学生结合生活感悟,尽兴“论”随笔。
这一环节,教师要留两分钟让学生完成诸如思考、讨论等准备活动。实践证明,如此学生才能够思路清晰、创生新意、畅所欲言。数字之“论”,虽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所思所感,相互碰撞,无疑又启发了学生————"原来平常的阿拉伯数字也富有深刻的哲理!”
第三环节:练
(投影显示:《兽言物语》)
鸭子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爆米花说:如果没有压力,我才懒得开花呢!
杨柳说:就是把我倒着插,我也照样长成大树!
镜子说:你对我怎样,我就对你怎样!
足球说:我永远是圆的!
……
这一环节,教师让学生从这些平常之物中选择一语,联系生活,自选角度,写出新意(作300字以上的随感)。新意之作既可是完整内容的叙述,也可是写作提纲的概览,但务必突出一个“新”字。另外,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在10分钟后将自己的作品当堂完整展示。
10分钟练笔,是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创造的时间。实践表明,学生的写作情感与原创力一旦被激发,如上述“听”和“论”等热身完成后,教师即刻让学生动笔,快速作文。学生基本上可以进入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下水作文”。
第四环节:评
在完成上述环节后,教师让学生相互传阅习作,再从中推荐出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习作。(若时间允许,教师也可范读自己的“下水作文”)。师生从是否“平凡之中见新意”这一角度,相互点评。并告知学生,对他人的评议也可整理成随笔。
实践证明,在相互讨论交流、评议比较的过程中,同学之间能取长补短,进一步规范、完善了随笔写作的要求;师生也从中发掘了有创意的“平凡新意”的优秀之作;同时也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取一举多得之功效。
第五环节:写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要求学生或以“兽言物语”为话题,或另辟新径,另起炉灶,就近取材于身边的平凡事物,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有创意的随感。
这一环节(大约一节课时间)是对前者的总结与深化。“写作不是教出来的!”实践也证明,学生在完成上述系列环节后,既激发了表达交流的欲望,又拓展了发散思维的空间,更主要的是很多学生觉得“言未尽,意也未穷”,已经整合生成的表达欲望和创作构想,使得自己有不吐不快之感。所以,接下来学生的“写”就是“趁热打铁”之作,也是“水到渠成”之文。
【总结反思】
(粤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安排的“表达交流”部分,一改以往写作和口语交际分离的沿袭,而是将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笔者也认为这是语文教育的一种回归。因此,笔者将“平凡之中见新意”为主题的小论坛,处理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实践也证明,“听—论—练—评——写”这一立体式课堂互动,将“平凡之中见新意”的主题有机地融入了这一整体之中,使学生从典型事例中切实体验到“世事洞明皆学问”,“平凡之中见新意”哲理;同时,这也从人的“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既消除了他们畏惧写作的心理,又使大家真正体会到,“生活无小事,处处可作文。”
教学设计随笔6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能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自己的思维品质、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选题,自由发挥。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真情实感。
2.结合自己的体验,把经过和心理活动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体验活动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神秘的宝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盒子,你们别看它样子普普通通,它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呀!里面装着一个非同一般的小精灵,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教师小心地摇动盒子,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教师做出惊讶的表情,学生的好奇心如同火苗越燃越旺。
从刚才大家的眼神和话语中我感觉到你们很好奇,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吗?第一个上来揭开谜底的人选怎么产生呢?我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请一名同学代表上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可惜名额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这样吧!同学们把我们刚才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看谁说得最生动,谁想第一个到台前来?
二、交流表达,引导观察
其他同学不仅要听,还要当个公平的小裁判,选出的一位同学代表要把心理活动说得最真实、最生动,其他同学听的时候和自己的话比一比。
选出一名同学后:我们俩悄悄地看,这是我俩的秘密,看完后可不能泄漏。
(老师把盒盖慢慢打开,半开半闭地让上台的学生观察。全班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观察者神情的变化,想从她的'反应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台上的观察者显然被看到的东西弄懵了,愣愣地站着,等她醒悟过来,不由地笑了。但是因为有言在先,不能讲,她笑着走到座位上,神秘气氛在教室里弥漫开来。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渴望着答案。)
三、及时写作,再次观察
根据这位同学的表现,我们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我再选四名同学上场一睹为快,摸一摸,看一看。
每组经过交流推选出来的同学说自己的心情、看到或听到的现象,然后依次上台观察。
四、推波助澜,三度习作
刚才我们说好的规则,大家不是都同意了吗?说说我必须给大家看的理由,要不把你的失望或者气愤说一说?实话实说,为大家争取揭开秘密的机会!
五、真相大白,完成习作
教师当众打开盒子,把盒子送到每一名学生的面前。
盒子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原来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精灵就是在座的每一名学生。其实这面镜子不是一般的镜子,是可以折射出未来大千世界的魔镜,你想要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同学们,你们看完答案,想给今天的活动起个什么名字?(学生自由说。)
六、师生同写,共赏佳作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今天的精彩写下来吧,注意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台交流两位学生的习作、教师下水文一篇。)
其实,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只要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和评价,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就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又生动精彩的习作来!
课后反思:
在作文课《神奇的七彩宝盒》中,当我拿着一个方形盒子走进教室,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讲台上时,一下子就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学生的好奇心如同火苗般被点燃,且在一次次猜测中越燃越旺。学生在好奇之中,想先睹为快成为习作的动力,加上描写的内容正是此时最想表达的感受,学生写起来很顺手。接下去的观察、揭秘、写作,都紧紧围绕着“神秘的盒子”展开。学生始终处在一种积极求解、大胆表达、主动交流的状态中,快速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成了他们的迫切需要,而一篇篇真实、有新意的作文也就随之而来了。以往需要两节课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写完的习作,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就基本完成了。
教学设计随笔7
时光荏苒,在一个新的学校里,我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育者,跟那些前辈相比,我的教学故事没有那么多感天泣地的故事情节,可是也有印象深刻和意味深长的故事情景。
一本励志书上以前这样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不在于他的年龄大小,而在于他的意志力、经历和心智.回顾我这几个月,如果真的要来一个随笔的话,自我真的是感同身受.总觉内心深处时时充盈着感动。是领导的关怀,同事间的互助,师生间的灵犀,让我感到了生活的好处,感到了生命的完美,也给了我在单调机械的工作中坚持下去的理由和信念。我感动着这一切,所以我也努力工作着,回报着,以下是我这段时间的一点心得。
在学习上,数学学科本身很抽象,有时候甚至很枯燥,因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科渗透,师生互动思想碰撞,相互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上课热情洋溢,不讥笑学生,就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尽力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细心洞察任何一个学生乐趣的闪光点。
强调能者为师,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表述自我对某知识点的理解与想法,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可是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一题多解,能够采取学生交流,讲解的办法。透过不一样学生的不一样展示,使学生意识到知识的活性,增强一部分学生的兴趣及另外一部分学生的信心,从而对整个班群众的学习起到必须的.推动作用。
教师的言语,行为、情趣、人品是影响学生发展成长的关键因素。运用数学本身的魁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及广阔的知识,带领学生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透过精心设计,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教学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资料,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活法,调查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立主式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设计上多下苦功,要多联系生活实际,多创设一些引起学生兴趣的情境等,还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要多理解一些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来完善充实自我的课堂教学,再结合自我已有的经验,构成自我特色的课堂教学。
不敢许诺什么,但我会取他人之长,努力奋进!期望学校多为教师带给学习机会。
教学设计随笔8
对于新课程,谁能说我没有困惑?有思考就会有困惑。
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必须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其实反思不是新课程带来的新命题,早在我国的古代,许多哲人就对反思的重要性有过深刻而又系统的阐述。
“君子有九思。”——孔子
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孔子还将反思作自己修身之道:“吾日三省吾身。”——孔子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法国著名哲学家)
从哲人的观点中,我们能够看出反思的重要性。时下,很多教师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教育教学反思。但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育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能否把反思当作生活常态?我们对于反思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问题。那我们该怎样反思呢?结合我们的课题研究以及自己的看法发表个人的看法。
1、在学习中警醒自我。
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要实现这一痛苦的改造,我想最好的办法是学习。
农村中小学可读的书不多,尤其是有关课程改革的书就更少了,无书可读的状况十分普遍。教师不读书,就不明白当今教育观念变化之大,教育形势发展之快,也不明白自己的教育观念落伍到了什么地步。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同时,将读书与思考、读书与教学、读书与科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得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2、在实践中检验自我。
有时我们教师备课、上课,好像时钟一样机械准时,但是对教学资料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爱好,很少思考,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的教学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我想只有经常性地问一问:“这天我的课有效吗?”“这天学生发展了吗?”,那么在反思中,就会时时出新,时时会有一个新自我,就会有新收获。那里我想说我们嘉兴市的名师——徐如松校长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几乎每一天都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深入反思,在那里也推荐各位有空的话到教育在线看一看,“语文建设”就是他反思的精华。
3、在交往中提高自我
我们经常参加名师观摩课,专家的讲座、学术报告,同时我们自己的学校也开展经常性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是我欠也发觉,在参加活动时感到十分激动和心动,但是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却感到又无法操作和实施,只能不动了。在参加各级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以及学科组内的备课、研课等都是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发言,都是他们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如果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细心体验、用心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密,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就能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
4、在评价中发展自我。
评价的形式多样,无论哪一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带给较为客观的信息。教师要正确对待各种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状况的大好机会;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重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身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将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反思”是我们这些“教书匠”在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时而发出的阵痛。上海教育研究所顾泠沅教授说过:“反思三年成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也提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构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必须的高度,并对以后的工作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最简洁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
教学设计随笔9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唤醒孩子言语表达的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明白怎样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使读者如临其境。
3、懂得换种说法,可以让句子更生动。
4、能在写作的同时感受到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好习惯的养成要花费许多的心血,从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能在写作的同时感受到好习惯让人受益终生,从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能将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文章内容丰富、生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与情境创设:
同学们,今天的课堂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大家想听吗?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不出名的小镇里,有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小姑娘,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经常向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就这样,玛格丽特即使是坐公共汽车,也都是坐在最前排。
正是因为父母“残酷”的教育以及“永远坐前排”的习惯,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总是保持“坐前排”的习惯,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保守党第一位女领袖,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创造了蝉联三届,任期长达11年之久的记录的女首相。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你在父母、老师或其他什么人的教育下养成了那些好习惯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晒晒自己的好习惯。
二、晒晒我的好习惯:
(一)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养成了那些好习惯呢?晒晒自己很得意的好习惯吧!
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我们用标准的写字姿势保护眼睛/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合作学习让我越来越聪明/
我在学习上的好习惯:
1、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写家庭作业,而且在学校还做了一点,这样在家里就减轻负担了!
2、我几乎天天写日记,把当天发生的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回头看看,可有趣了!
3、我一写完家庭作业就马上把书本装好,这样第二天早晨就不用急急火火的装书本了,因为时间紧,就算早晨装书本,太急,容易落东西。
4、有时候总喜欢把没学过的课文提前预习一下,把学过的课文再复习一下。
5、在读课外书的时候,喜欢把以前不知道的名言等记在脑子里,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
我在生活中的好习惯:
1、每天至少喝10杯温开水。
2、早饭吃的不多不少有营养,午饭吃的饱饱的。
3、晚上喜欢用热水泡脚。
4、在家主动帮爸爸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5、过马路时,主动看红绿灯,还要左右看有没有车辆,然后再从斑马线上走过去。
6、看见有垃圾的话,我会主动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 ...... 见到废纸主动捡起,让水管不再流泪,说普通话,我讲究卫生,)
(二) 这些习惯是怎样养成的呢?或许因为它的养成,你有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或许它的养成,需要一次次近乎“残酷”的教育;或许是一次深刻的教训,成就了你的好习惯;或许某一事物带来的启示,促使你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说出你的好习惯背后的故事吧!
(三)你们的这些好习惯的养成的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那么这些好习惯给你带来了哪些好处呢?
(四)看来好习惯的确然我们受益无穷,在别人的启发下,你又打算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三、导写点:
同学们说的太精彩了,可是有的同学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干着急,下面我们机会均等,动笔写一写吧!写作时一定要心有读者哟!
1、你可以选择你的一种好习惯,把它的形成过程写具体。
2、也可以用手中的笔记下今天发生的事情,把你真实的感受写下来。写完后咱比一比,谁写的多,谁写的生动有趣!
(当堂写作,师生同写)
四 、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作文读悟评改展(40)
1.小组读。(5)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品,不通顺的可以改一改。选出写的最多的作品。
2.全班展
全班展示作品(2—3人)(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前台朗读,掌声鼓励。
3.评同伴
(最后一位是中档或偏下的),下面同学们认真听,静下心来思考:他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了吗?他的作文的优点是什么?你可以给他提哪些建议呢?
4.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同龄人作品《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我们能向这位同学学到什么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请打开文本,仔细默读,想一想,把你认为好的词句标一标,画一画,可以作批注。一会儿我们交流一下。
如果你认为,她们的作文中的某些优点你的作文也有,可以在夸完她们之后,读读你作文中相关的句子,再夸夸自己。
我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小起就应该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而我就养成了一个爱看书的好习惯。
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一个逐渐培养的过程,一旦形成便受益无穷。说起我爱看书的习惯还有一段故事呢!
有一次,中午休息时,同学们围在一起正考虑玩些什么游戏,忽然詹小雨提议玩成语接龙,还说了游戏规则:两个成语要首尾同字,看谁成语接得多而快。我一听心想:我平时不看成语,这下可要出丑了。但其他的同学都答应了,我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接着詹小雨就说:“我先来打头炮!”
“用行舍藏”,好难的连的成语,詹小雨一开口就给后面的金亦伟来了个“下马威”。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在我认为那么难的成语,对金亦伟来说只是小菜一碟,他不假思索的连了个“藏头露尾”。轮到王思捷,她蹙眉琢磨了一阵,连了个“尾大不掉”,接着就有同学连了个“掉以轻心”“心?”怎么连呢?正当我急得抓耳挠腮,窘得不知如何是好时,詹小雨说:“心,我来帮你吧!”接着就说:“心急如焚”。我们一共轮了四个回合,我却只答出了一个,而且还是较尽了脑子。别的同学都能口若悬河,而我却呆若木鸡,这说明我看的书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我知道的成语少之又少。
自从这次我出了丑后,回到家我就让妈妈、爸爸帮我买来了许多书籍。从《成语故事》到《小学生作文》,从《安徒生童话》到《十万个为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养成了爱看书的好习惯。从书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不但丰富了我的头脑,还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使我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爱看书,就犹如老鼠爱大米、小鸟爱蓝天、小猫爱鱼儿,小狗爱骨头。爸爸、妈妈也为我能养成看书的好习惯而感到高兴。
5.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预设:
内容:丰富、真实、完整。
情感:写出了真情实感。
材料:选择印象深的事情来写。
语言:幽默,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细致描写:神态、心理、动作、写得形象细致。
(这样让句子更生动,语言只有和别人不同,才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首尾呼应,点明中心,使文章浑然一体。
6.朗读老师的作品。
【教学设计随笔】相关文章:
教学的随笔04-06
教学的随笔10-01
幼儿教学随笔03-04
体育教学随笔03-02
大班教学随笔03-06
科学教学随笔03-06
优秀教学随笔04-11
小班教学的随笔04-17
幼师教学随笔04-30
中班的教学随笔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