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随笔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学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学随笔1
或许没有压力就不会有动力,这句话很有道理。
由于参加番禺区小学教学新秀比赛的原因,让我对美术课又有了很多不同的认识,本人自认才疏学浅,对很多看法或许心里能明白,可是却不能运用很好的语言去表达心中的所想所感。
我这次上的内容是五年级的《做个胸卡送老人》,而且这节课也是属于设计·应用方面的领域,而新课标里“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本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这一学习领域的教学中,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创造欲望。
在设置本节课的各个环节都紧扣主题,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环节亮点,但是“实在”是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充分发挥美术课的功能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回归课题最重要的过程。现在很多老师为了设置所谓的亮点课题,而忘记了美术课的初衷,为亮点而亮点,花样百出却没有实质的课堂可操作性,让学生在课堂里跟着老师的步子走,上完整节课都不知道老师想怎样,虽然,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喜欢,可是想想,一节美术课,希望学生能在这节美术课里学到什么?还是打个疑问。
理所当然,我们的美术课题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所谓的美术技能和专业的知识,但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完整节课后,是能够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并且还能够创作美,这才是我们美术课堂的核心所在。
美术课堂的实质有效,不是我们的老师有多么美的课堂设置环节,或者有多么的`死气沉沉,关键是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并且能学到相关的知识和锻炼他们美好的情操。当然,老师设置的环节让学生喜欢并且能够很好的地为这节课服务当然是最好的,但是这两张的协调关系往往很难达到高度的统一,要么是有新鲜的环节亮点来吸引学生,要么是按部就班的传授,我的美术课题要做到这些还需要不段地去学习和完善,既能够有亮点又能够把美术课的课题实效性表现出来,那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后的一些感谢,虽然这个学习的过程很艰难,但是过后我发现,学习的重要性远远比成绩来得更重要一些。
美术教学随笔2
一、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单单是教具的准备那么简单,它还需要有更为广泛的内容。如在,教具是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民族味较浓的曲子,这些曲子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除了充分的课堂资源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讲课之前我自身就必须先要明白剪纸是怎样的一种民间艺术,有什么样的特点,剪纸都分为那些类型等等。这些不光是靠临时抱佛脚得来的,还要靠老师长期的一些积累,才能将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身的一种文化素养。
二、课堂的教学
课堂的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师都知道,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保证,这也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一个原则。可往往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却不需要孩子们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也需要几个学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几个同学凑在一起共同创作难免会各抒己见。而且他们也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就会造成纪律的不好。就比如,不仅要剪的像样,还要分清楚阳刻与阴刻的区别,这样势必就给此课增加了难度,授课教师就会考虑小组分工合作,相应的课堂纪律也会混乱。还有一些课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无章”,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却并非无效。
我曾看过一片文章说,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需要孩子们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了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创作,学生甚至还可以画在桌子上,还可以“乱涂乱画”。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经说过:“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的是课堂必须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安静,往往会抹杀孩子的自由发展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可怎样才能使两样兼顾呢?那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纵,不压制。例如:,可以尝试采用比较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外界的媒体,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带领学生去博物馆参观一些剪纸作品展;有同学说他(她)的奶奶(姥姥)很会剪纸,还可以把这些老人请来当成他们的课外辅导员。而作为教师的我也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到更多关于剪纸的一些知识。能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学到知识。
而且我认为,有时候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一些环境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反而获取知识的效果会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感觉是那样的`贴近自己,其实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情。更何况这种学习方式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我觉得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纸中的阳刻和阴刻》那一课之后的一些感想,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其实不论是一年级还是六年级,我们上美术课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于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但在美术课堂教学这条道路中,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将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认真上好每堂美术课。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基本的技能技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教学随笔3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美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教学情况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美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中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小学美术教学的手段多种多样,这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去选择和指导,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美术教学随笔4
这个论点应该是最近在美术兴趣小组的指导过程中想到的,结合 4月24日 的区美术教研活动我的想法更得到了支持。
从何 老师的那节《我们的小学生活》课堂教学来看, 何 老师通过让学生回忆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到让学生用线条尝试描绘,到不断通过欣赏范作提示学生逐渐改进作品,从而丰富画面,完成记忆深刻的一瞬间。这其实就是一个美术创作的指导过程,一点点深入、一步步改进,逐步完善作品。本课的亮点可能不在指导的过程,而是被最后绘本展示的集体效果掩盖了,不说 何 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少了些具体而个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就单纯地说这个过程是较正确的,特别是这个过程恰恰是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努力去做的,如果做好了,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完成了一件作品,更体验了成功的整个过程。
这一点在一两节美术课堂展示中是无法体现的,而这节课其实是个大的单元课,很多美术老师都尝试过用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单独或合作的'形式完成一本绘本。这样才能保证绘本不单单只是形式,更有一幅幅充分丰富的画面。这就是个长期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常常就需要这个过程。
我想到了曾经上二年级《刮出过的画》时,一直就有一个难题。让孩子辛苦涂好的颜色,孩子终于可以刮了,可他们早已失去了耐性,一两下就刮完了!这让我很恼怒,怎么就一点耐心都没有呢!后来才发现,是他们不知道如果继续下去。于是我尝试挑选几幅不同问题的作品,先拍下原貌,然后帮他们点点修改,尽量保持二年级孩子天真童趣的一面,再把修改好的作品拍下来,将作品前后做成同一张画面,以便孩子比较。结果效果非常好,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哪些地方增加了,效果有什么不同,再将其它孩子的作品返还给他们,鼓励孩子继续修改,相互提出改进意见。孩子都喜欢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完成作品,因为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在变“美”变丰富,他们体会到了意外的欣喜。
在后来几个课题报告中也不难看到美术创造的渐进过程,特 别是黄 老师所说的蝴蝶效应的研究成果,一个个活动的的组织到个体创作到最后完美的展示都付出了学生和教师们辛勤的汗水。
美术就是这样,将无声的纸笔变成有你我人生故事的画面,而在画面上创作的人是生动鲜活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到自己生活的过程和创作的过程,这是欣赏一幅完整作品的旁人永远无法体验到的最最珍贵的财富,这才是我们愿意无怨无悔付出的原因。
美术教学随笔5
经过这一段时间对艺术课的学习和探索,使我收益匪浅。我想该是静下心来回头审视一下艺术教育的时候了。边想,我边陷入了沉思之中,我的心得体会如下:
1 .按照不同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我觉得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这时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认识兴趣以一定的情境性为特征,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低年级学生有学前期进入学龄初期由于从松散的家庭生活或者从欢乐的幼儿园生活进入正规的学校生活,这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前迥异的作息制度,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已经有了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2. 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
在教学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儿童观察和向儿童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3 .培养兴趣 勤学多练 。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4. 创造新型的师生双边活动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5. 丰富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在创
作课上强调每个学生都要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在构思过程中,最为忌讳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上大胆放手,让学生敢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观察、图画资料等进行组合画面或添画环境、情节的再造现象。
这些就是我这几个月的教学心得,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使它们更加完善。
美术教学随笔6
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色彩方面则多凭主观映像。因此,指导青少年观察和向青少年指出观察任务时,首先让其观察形状,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要想低年级学生积极开展美术活动需调动他们学习、练习的'主观能动性,其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的浓厚必然勤练,表现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带动兴趣递增,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培养中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中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实施了愉快教育这一教学新方法,又针对低段学生见异思迁、喜新厌旧、缺少韧性心理特征,并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青少年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中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竞赛性活动)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如何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更新、更奇的绘画作品?作为美术专职教师我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丰富的形象资源。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学生想象,运用形象化的声情画意,设置情境等手段,激发学生打开广阔的想象思维空间。
美术教学随笔7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呢?
一、了解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得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允许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允许学生兴趣的不同方向,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学生的基础有高有低,因此,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在自己的起跑线上前进,体会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在许可的范围内向学生“妥协”一下,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学生学习时仅有老师一个人说教,学生听,这样的课堂最不受学生欢迎。美术课一直深受学生欢迎是因为美术课“轻松”、有趣。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乐于学习美术知识,接受美的熏陶。如:在上制作装饰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利用生活中平常的东西制作装饰画,我没有讲述装饰画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将闲暇时从网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装饰画展示给学生,那生动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那独具匠心的创意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受此感染,学生也跃跃欲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构思、讨论制作的内容,需要的材料,然后分头行动。一次手工制作热潮在校园里掀起……通过这节课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一个良好的.范例,对学生不仅具有启发、展示的作用,更是一种学习动力的催化剂。
三、利用美术作品展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由于身处穷乡僻壤,没有大型的美术馆、博物馆可以参观,也没有专业的美术院校可供学习,更没有画家的画室和工作坊可访问,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美术作品展览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如,开办卡通画展览,特色手工剪纸展览,水粉画展览,装饰画展览,看到同学的作品,自己的作品都在展览之列,每个学生都美滋滋的。在学生展出作品的同时,也将教师的作品一并展出。通过此举,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更让校园增添了一些艺术的氛围。
四、利用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多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在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实践的操作中搭起过渡的桥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而且能有效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最大限度地作用与人。学校新建了多功能教室,我就利用网络直接向学生呈现各种美术教育信息,如:中国刺绣历史,唐三彩、中华陶俑、中国画笔墨情趣等,以更直观、更形象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便于他们认识、理解、接受、领悟,使美术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这种有别于平时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更受学生欢迎
以上是美术教学中一点浅薄的认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我们美术教师继续为之努力。我们期待我们的教学环境越来越好,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农村的孩子们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受到更多美的熏陶。
美术教学随笔8
美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手段,塑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亦称造型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对人们的精神生活的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时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生产领域中。因此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力,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可以提高他的鉴赏水平,和对美的感受力。那么如何进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呢?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表现时有两条思路,一是从主题内容即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二是从形式即线条、图形、构图和色彩等出发。以往我们常常从形式出发,按工具材料的特性安排课程,孩子的作品往往比较僵化和苍白,而从生活经验出发的幼儿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上比较稚嫩,但蕴含着充满生命活力的内容。艺术源于生活,因此幼儿园美术活动应从内容出发引导幼儿进行创作。
一、精选主题和题材内容。主题可以来自幼儿园或班级的主题活动,也可以来自幼儿的生活或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然后据此确定题材内容,即手美术形式表现的主要形象或事件。选择主题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贴近幼儿生活,幼儿对其 有感性或有可能获得感性经验。这个内容是活生生的,曾经打动过幼儿,幼儿对此有过情感上的经历,或悲或喜,或有趣好玩。
2、生动有趣,幼儿对其感兴趣。
3、有想像的空间,有选择的余地,有一定的包容性,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
4、适合以美术形式表现,能形成生动完整的画面。
二、开展系列活动。从内容出发 组织美术活动最好以系列活动的方式进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获得经验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指导幼儿周围生活,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浏览等,都能使幼儿经验准备充分的情况下创作出好的作品。
2、收集资料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包括照片、图片、录像、美术作品等,使幼儿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产生联系,使直接经验得到升华,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此活动可以与其他领域的教育结合,尽可能地让幼儿的较多的储备,有关的欣赏活动也可以在此时进行。
3、引入各种表现媒介与后段在幼儿深入了解所要表现的对象后,老师可以尝试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媒介和手段进行美术表现,增强对美术媒介特性的了解与敏感性,同时学习根据所要表现的题材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比如,如果要表现比较单纯的经验,那么用单色线条来画比较合适,可以将精力集中于“叙事”上,精心刻画人物、事件。如果要表现的事物具有丰富的色彩,且侧重于抒发感情,那么采用色彩画比较合适。幼儿不像成人那样,能有意识地运用一种工具材料衍生出许多表现形式,变换不同的表现方法。教师应仔细地研究各种工具材料的性能,随时根据幼儿萌发的表现需要向其提供适宜的工具材料,让幼儿运用独有的表达方式和创造能力,充分表达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4、导向创造性表现教师应在幼儿有一定积累和萌发出创造愿望的情况下,因势利导地将幼儿引向创造性表现。创造性表现可以借助其他其他艺术进行,如选择与主题有关的文学故事,用美术的方式表现故事内容,或者根据主题自编故事,再加以表现。如果孩子感兴趣,还可以发展成综合艺术活动,如为了表演的需要,画布景、做道具服装、化装等,这时美术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上提系列活动的一般程序,在活动进行时,可以调整或穿插一些小的随机活动,也可以穿插起来活动,甚至可以在活动展开期间视幼儿的情况逐步制定活动方案可放弃方案。
三、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教师只有在幼儿创造过程中给予指导,才有可能贴近每个幼儿的实际,指导到点子上。过程中的指导也是幼儿最容易接受的,因为它是幼儿面临问题时的指导。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进行指导,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具备一定的知识经验过程中的指导是随机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包括幼儿发展的理论知识、美术知识与技能,幼儿美术发展规律的理论知识和感性经验,以及对每一个幼儿的了解,以便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时作出反应。
2、观察幼儿的表现幼儿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活动。教师应细心体察,迅速思考幼儿遇到了什么问题,出现了什么新的契机,是否应该指导或导向新的活动。
3、学会等待在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时候,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探索时间,不要一发现问题就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解决的方法,在他们的全神贯注时打断他们的思考,即使幼儿打算放弃,也应先鼓励他们想一想,换一种方法试一试,即使在有必要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要让幼儿知道这只是一种方法,鼓励他们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者提出建议,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接受。
4、营造宽松的气氛在幼儿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实施显性的指导外,还 要营造一种有利于创造的宽松的气氛,使幼儿有活动的自由和信心,能大胆 地去尝试、创造。教师的会使幼儿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地去做。比如 游戏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应力求将美术教育活动游戏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美术教学随笔9
在上《神奇的小画册》 我用故事导入, 毕竟学生是喜欢听故事的。 所制作的小画册是由几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对折后, 再巧妙地剪为上下活页, 适当地添画而成。 可以随意翻动上页和下页, 而画面的内容随着翻动的活页出现有趣变化。
在这课中制作是简单的, 绘画留给学生很大的表现空间。 在教学设计上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沙锅内, 让学生自己寻找制作中遇到的障碍。 寻求解放的方法, 最终制作出一本神奇的小画册。 按这样的`教学上来说是很好的。 在课堂上以故事导入后, 出示两本为完成的画册, 请学生自己上台进行添加。
但也存在了不足, 有些学生在绘制画册过程中, 考虑到的只是一幅画的完整性。可是画册是分为上下两页, 上页的画和与下页的画内容并未能衔接上, 还有作画过程中也极容易将画册给弄断。 对绘制的内容未能充分发挥, 想象设计上有局限。 这个在课堂上我虽大力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可还是出现了不敢动笔的现象。 画的画也谨。 课上完了, 但课堂上学生热情并没有充分的调动。 学生上这课应该是觉得很好玩, 很有趣。 这个在备课时是我没有多考虑的。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讲解时不仅要了解他们的心理, 对于他们难以理解的概念要加以解释。 示范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在怎样制作画册上,我没有多讲, 上希望学生自己发现制作的法。 但由于在这一环节没有示范, 学生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做, 怎么画。 课后想想, 如果在课堂上让懂制作的同学上台告诉不懂的同学,那课堂的气氛会很活跃……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 虽能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 但学生的激情不够。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不仅获得“鱼” 更能懂得“渔”。 就应抛开拘泥于一格的教法。 开拓学生造型思维能力, 让学生审美, 造型, 创作等各方面素质都得以提高。 这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努力提高的方面。
美术教学随笔10
刚做教师的那些日子,希望自己能成为和学生们成为朋友的教师。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美术课说得很多,学生们自然是很高兴,这样连绘画工具也不用带了,反正这些东西带着也挺麻烦的。于是,美术课成为他们喜欢的课,可是我从来不知道他们的评价原来是“听着挺有意思,下课就不知道到底说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小学毕业了、初中毕业了真的还记得我,但是可能不记得我都教了他们什么了。
第二年,在一次学校教师论坛中高王忠老师讲到:对学生要严而有度。想想人与人之间交往要保持距离,“君子之交淡如水”,师生之间——尤其和小学生之间更不能完全象朋友一样,不然该批评的时候才发现缺失了师道尊严已晚矣!于是我开始反省。
于是我对孩子们开始严厉。
我知道一个人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于是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严格的要求。课前的准备、上课的纪律、作业是否及时上交及质量如何我都详细的记录,弄得自己身心疲惫,不喜欢的孩子们照样不做作业,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我非常苦恼,却又不知所措。
怎么样才能做到严而有度,即可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让他们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呢?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读了很多的书,两句话让我有所悟:
一句是:“信其道而乐学也”。严格可以,但是怎么样让孩子心甘情愿的“服从”你的严格呢?现在的教育已经不象我们传统教育那样重视尊师重道了,小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地听你的话?但其实只要你的言行和本领能让孩子们服气,那么他们就一定会对老师产生敬佩。想让孩子们佩服教师,对于我这样的美术专业的人来说并不困难。于是我减少在课堂中“必须”、“应该”等的说教,省下这样的时间去指导、示范并在讲绘画技法的同时多给学生看一些作品,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艺术作品中蕴藏的那份至善至美。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体会到老师不是一味的说教,老师是有“本事”的。他们会佩服地说,“周老师真厉害啊!”也对我所讲的东西产生了想了解的欲望,到现在,三年级的孩子一下课就围着我,向我提出一大堆的问题来,如果我假装不明白,他们下次还会洋洋得意地跑来告诉我他们“追查”出来的“迷底”。我发现,这就是一种我想追寻的美好的师生关系,在这个关系里,我所有的预习作业都不用布置,他们在课前自己就能提出,并且早就解决了,课堂轻松而快乐。
“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这是我想说的另一句话。回忆以前的严格,做为小孩子,是很难一下子达到的,让他们在努力达到的过程中体会到知识的快乐,通过他们的乐趣进行教育才是美术教师真正应该努力去做的。我们经常说孩子最珍贵的是童真与童趣,孩子们的想象力经常让大人们感到惊奇。我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好奇,寻找美好的事物,让孩子通过感受知道老师对于他们的要求为的是什么。
比如:在大自然中,孩子们发现了美丽的花,他们真正感受到花是美丽的,我会问:“这么漂亮的花,你会忍心摘下来让它们枯萎吗?”在观察不同的大树的时候,我会让孩子们自己谈谈一颗种子长成大树的过程,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
经过这些教育,我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有的孩子原来经常浪费纸张,可是现在当他们画错的时候可不敢乱丢了,总是把纸整齐地折好叠齐,放到纸箱里说:“这些纸还可以再做成好的白纸,这样就可以少砍一些大树啦!”在兴趣班里,上课结束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自觉的打扫好卫生,并且走的时候都主动地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时,记起曾经对他们说过:“坐过别人的教室要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也是创造美的一种方式。”孩子们记得了。
不知不觉做教师十年了,我渐渐明白,教师要教出好的学生不仅需要严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知道孩子们的心。严格是爱,而让孩子感受到爱才是更重要的。严要严而有度,乐自然在其中。其实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不好奇、不喜欢画画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作一些规矩而忽略了孩子身上最最可贵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让一个孩子去厌恶美,那实在是教师最大的遗憾。
美术教学随笔11
美术课上老师要不要做示范?有的老师认为,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老师示范以后,学生就不主动思考探究了,绘画、制作时照搬老师的范作,全班千篇一律;有的老师则认为应当作示范,可以开阔学生思路,有利于学生自己创作。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是必须的,但要合理有度。
首先,美术课最大的特点是直观性。,而示范是这方面最直接的体现。适量的、适当的、适时的.示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本中虽然有一些艺术家作品和学生作业,毕竟版面有限,数量少。老师现场做了示范,学生兴趣特别高,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美术技巧。
虽然现在的美术课强调课程的本位性,,不强调技法,但基本的美术技能还要学习。如中国画的勾皴点染,如果不示范,学生就不明白什么是中锋、侧锋,什么是斧劈皴,什么是荷叶皴,这些专业术语只用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教学演示就不同了,它非常直观清晰,具有过程的展现性、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老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与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理解与借鉴的基础上,脱离范画,表现自我。
其次,老师示范的目的意在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表现的难点,不是提供标准答案和结论。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我构想。因此,示范时力求”活“与”精“,只示范具有代表性的地方即可,不能面面俱到,否则学生就变成了模仿一族。
再次,示范要有正反两方面。在美术课堂上,比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示范时正反举例,更直观。如讲授《绘画中的透视现象》一课时,老师不能只出示正确的透视范画,还可以出示几张错误的透视图例,比较之下,学生更容易掌握透视知识,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第四,老师示范要有“度”,不能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示范时要“少”而“精”,适可而止,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余地。对于技法、重难点要全面示范;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个别辅导,不能直接画在学生作业上;修改示范要及时,又不能太多,关键是让学生掌握住方法。
美术是视觉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示范。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教学中的示范也要与时俱进,作为一名美术老师,要积极探讨示范方法,彰显美术魅力。
美术教学随笔12
艺术活动《明亮的眼睛》选自主题活动《亮眼看世界》,执教者徐老师把它作为了美术教研组的展示课。其活动目标为:1.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眼睛所看到的景象,体验发现美。2.体验黑、白色结合的美。活动重点为:大胆绘画出眼睛所看到的的景象。
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欣赏范画,是由眼睛小精灵带来的,徐教师给幼儿准备的范画有风景、水果、鱼等画面,通过眼睛小精灵一一向幼儿展示,让幼儿在看看、说说的过程中欣赏范画,在范画中感知眼睛的神奇,感知大千世界的没,为孩子作画提供一定的前期经验。然后在欣赏的基础上,让幼儿回忆并和同伴说说自己的眼睛看到过的事物,为作画环节做铺垫。
活动第二环节是让幼儿作画,在作画过程中徐老师不断的'鼓励、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画面内容丰富。
活动第三环节展示幼儿作品,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出,通过与同伴的交流,让幼儿体验成就感。
最后组织幼儿谈谈眼睛的作用,让幼儿产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学会科学用眼。
整个活动环节安排紧密,环环相扣。在幼儿的掌握情况来说,这两个目标基本上是达成的,孩子们参与的情况良好。如果在绘画之前带幼儿去室外观察景象,然后回来再作画的话,我想比回忆更直观,那么效果也就会更好。
美术教学随笔13
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前的准备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
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
德国纽伦堡丢勒中学的谢尔先生曾说,在丢勒中学,学生作画时可以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我想这在国内肯定是禁止的。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园、田野、村庄等作为学习美术的大课堂,在大自然中学美术,感受生活中的红、黄、蓝。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放飞风筝,去迎风玩一玩小风车,用制作的彩练、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画时,往往摇头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
以上所述,为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基础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达到认识、操作、情感、创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的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
美术教学随笔14
本学期我依旧是上两个年级的美术课,各个年级有着不同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学生的兴趣还不够稳定,只有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各个年级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提出相应要求。
在美术绘画课中,那些有趣生动的.形象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们形象思维发展的主要意象。学生作画只凭头脑中记忆的表象作画,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对象后,有个大概的记忆,就开始作画。针对学生喜欢观赏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如:形状、颜色、结构、姿态等,并注重在观察中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当纸面上画出形状再考虑着色。观察能力的提高在于锻炼,经常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其观察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常言道:眼明手快、心灵手巧,这说明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当然培养小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依据学生年龄心理特点施教。好比一株树苗,使这株树比其他的树的生长得更高大,秘诀就在于每个年龄应具备经验常识,在每个年龄必须完成起年轮的正常发育,然后由下一个年轮延续。所以以往传统美术教育所采取填鸭式方法来督促他们,只会忽略当年所应具备的经验常识,事后再想弥补已使年轮变形,无异于拔苗助长。
作为一个小学美术教师,我在课堂上,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了适合儿童特点的一些教学方法。所以在上小学美术课时,我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造产生兴趣的条件。上课时,利用导入语(常用编故事、编儿歌、猜谜语,做游戏)直观教具和直观演示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高涨的情绪和作画的强烈欲望,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美术教学随笔15
美术课对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评价各种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特殊的作用,美术课堂教学反思。美术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给人以美的情趣和艺术的熏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才能更主动更积极的上好美术课。课业重,课余时间有限,所以我尽量让美术课内容当场完成。课上45分钟要充分利用好,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融音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在愉悦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使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从而使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一、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除常规类型教学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如: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体验做“小老师”,能为学生创造开放思维、自主表现和创新表演的时间和空间,教学反思《美术课堂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优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学习,自主的探索和实践,在艺术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一起活动并体验其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这样学生在教和学得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了对美术课的'学习就更认真了。
二、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和内容
在与教师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新课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是在教学行为上却又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最关键的原因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所以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研形式,变单纯的理论学习为“解决问题”的教研形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不针对问题的研究是没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因此提高问题的针对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实效的前提。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以“案例”为载体,找出问题的症结,表达活动实施中的困惑与成功、活动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来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将新理念融于教学行为的能力和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
【美术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美术教学随笔04-10
小学的美术教学随笔04-13
大班美术教学随笔05-10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05-18
美术教育教学随笔05-16
美术教学随笔(精选25篇)06-23
美术教学随笔(15篇)08-25
小学美术教学课堂随笔12-01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3-10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15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