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堂随笔1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堂随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课堂随笔1
星期二有作文课,这次作文题目竟然是“走神一刻”!
这很难写,我都搞不懂“走神”是什么意思,是发呆吗?不对!或者是迷迷糊糊?真没把握。我用鼻子勾住笔,玩起了摇摇板,一会儿用左手压,一会儿用右手推,玩起了花样式,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我在玩耍,可实际上我在使劲地想,走神是什么?什么是走神?绞尽脑汁也搞不懂,只能听听同学的发言,自己一个字也不敢写,笔拿在手上就像一个大铁块,很重,拿不住,握住笔的手开始颤抖,我恨不得这笔会自动帮我写好文章。
就一直这样发着呆,等我回过神,周边一片寂静,大家都已经“唰,唰,唰”地开始奋笔疾书了。奇怪,刚才我在干嘛?为何记不起来呢?突发奇想:这难道就是所谓的“走神”吗?太好了!这在我的生活中不是有很多吗?我用笔轻轻敲着脑门,闭上眼睛,仔细回忆着,对了,就写这个!我选择了二年级时一次印象最深刻的“走神”。
我开始挥笔,第一个字就写错了,“唉!看来今天不宜写文章啊!”不过,不得不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涂改,终于,一篇在我眼里不像“作文”的.作文诞生了。
虽然对这篇作文很不满意,但我已经无能为力了。交给老师后,我就蹲在一旁,紧紧地捂住耳朵,静静地等待“火药桶”的爆发。
“李知恒。”老师喊到了我的名字,我听到了,犹豫着,迟迟不肯上去,宁愿跟同学一起装着看书。“李知恒!”老师不耐烦了。唉,该来的,躲不了,我便硬着头皮上去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竟对我说:“一次过关!29☆☆,发表。”
是真的吗?面对出乎意料的分数,我高兴得又开始走神了!
初中课堂随笔2
周五下午,我们刚坐到教室里,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写作业,教室里格外安静。突然,只听班长一声令下:“到楼下集合去参观”。顿时我们班里像炸开了锅一样,喧哗的声音一下子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另一个教学楼,走进了一间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的是那一只用油画棒画出的小猫,原来这是一间美术展览区,两只大眼睛,生动的似乎可以看透你的心,它的羽毛是橙色的`,橙色里带着黄,黄里带着白,可爱极了。我们继续参观,一个“海绵宝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身上的颜色是鹅黄色的,身上有一个个的小坑,只见它撒开腿在海里奔跑,我似乎看见了它在那里跳舞玩耍,玩的不亦乐乎。
随后,我们又去了一间科技创新室,我们像洪水一般涌进门,用好奇的小手去触摸每个科技仪器。你看这个无皮鼓没有皮,把手放上去,怎么会响呀?我把手放在无皮鼓最中间的位置,“咚咚咚咚”,我的手很有节奏地摆动着,原来这个是感应器。在看这个盒子里有很多小白球,它们一直在跳动,还发出很多奇妙的音乐,我的四肢不自觉地随着音乐在律动,眨眼间,在这个仪器前已经围满了人,那里的小球跳动着,有快有慢,好像在让我们看一场歌舞会。我挑的眉毛,咧着嘴,享受着这美好时光。
我们又来到了“阳光农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前方的胡萝卜苗,那叶子的颜色有些发黄,有的胡萝卜苗的土里还透出一些枣红色的小胡萝卜,我轻轻拨开土壤,看见了它那赤裸的“身体”,嘻嘻,真可爱!还有很多有趣的植物,这令我回味无穷。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们长了见识,还对科技发展有了更多了解,激励了我们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同时还了解了一中学校近期的发展,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一中增光添彩。
初中课堂随笔3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受到师生的普遍重视。新课程标准施行以来,从教材内容到教学理念等各方面都有了深刻的革新,但是囿于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阴影,一定程度上仍旧停留在过去,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仍需不断学习,更新和改进.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而数学课也不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学习和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的智力。
要想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首先我们教师要深入学习把握新教材。相比于以前的教材,课改新教材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它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的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教材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一些知识和习题留出了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增设了探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在熟悉新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的基础上,需要我们教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要使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就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师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地探究思考,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正视和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学习更新教学手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全达到教学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初中课堂随笔4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将直接决定着这一节物理课的成败.而如何来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历年来物理教师们已作过不少尝试与努力,直到现在仍是我们物理教师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就如何来提高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谈几点小小的看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刚接触物理实验的初中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对物理实验课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教学很难组织,并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实验课,就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素质。
2、明确实验目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应以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为依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和实验素质目标等。
3、布置实验预习题目。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比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之前,先布置预习题,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作用,根据什么知识可求的电阻?需要那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应如何进行?这样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一门美学。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探究教学中要立足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策略。下面仅就课堂教学谈谈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一、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设置实验情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塑料纸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塑料纸鱼的位置那么准确。这时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塑料纸鱼的上方,然后引导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艺术的效果。
二、展示物理科学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再美的事物,如果不被发现,那无异于明珠暗投,物理教学同样如此。但物理本身并不是美学,要想使物理教程从枯燥的铅字变成闪烁美的科学诗篇,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平常教学中是否认真发掘物理科学美,是否去展示其美学特征,是否去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物理教学的艺术。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
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然展现的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比如: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等。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
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材、教师的精心备课和表演水平,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而影响学生艺术情趣其中一条因素就是审美能力。所以教师在展示科学美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对科学美的审美能力。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光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的美的感受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平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学生发展
物理教学必须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做出贡献,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体现着教师的艺术水平。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地学习,还是”抱着”学生学习,既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不如授人以渔,学到捕鱼的本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体现着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性活动,学习是学生主动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教师关键是要立足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索。如:教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时,教师提出,要想使湿的衣服尽快变干怎么办,让学生结合平时生活经验想出自己的办法,于是学生会想出许多办法,诸如用电熨斗烫、放在炉火旁边烘、用电风扇吹、尽量把衣服摊开等,再引导学生面对许多办法,总结归纳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来。这样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也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节成功的物理课,是各种艺术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艺术,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课堂随笔5
成长中,有许多第一次,它们如一片片花瓣,组成一朵美丽的莲花,住在我的心田。可是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第一次养凤尾鱼,那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两条凤尾鱼,放在一个铺满彩色石子的漂亮鱼缸里。妈妈嘱咐我:“这个鱼是会下小鱼的,你要好好养。”我天真地说:“知道啦,妈妈!”从那天起,我的养鱼生活就开始了。当时的我是多么希望自己有一个“凤尾鱼大家族”啊!
第二天,我吃完早饭,想起了那两个饿着肚子的小家伙,叼着肉松面包去喂鱼。那时的我已经分得清鱼的公母了。抓起一大把鱼食就往里“啪”一扔,突然想起母鱼会下小鱼,就又从肉松面包上揪下一些肉松扔给母鱼:“你要多补营养,好快点生宝宝!”我开心地说。这时,公鱼上来了,我以为公鱼要来一出“抢食大战”,就用鱼网去搅和鱼缸里的水,结果公鱼母鱼都没吃,反倒把养鱼水变成了肉松味的了。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我除了鱼食就不敢再往里放别的食物了。可是一日三餐喂给鱼儿们,我是一顿没少,可怜的公鱼却被活活撑死了。
终于,盼到了母鱼生产的`那一日,妈妈爸爸在做饭,我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拿起鱼食,住鱼缸前一站,打开一看,竟是些小不点的虾卵,这怎么能吃饱呢?我把爷爷喂大金鱼的鱼食拿来喂给小鱼,小鱼一口都没吃,那是因为小鱼多数都被它们的妈妈吃掉了。母鱼只下了三条小鱼,被它吃了两条,只剩下一条了,我认为它们应该补营养,就每天一日四餐,结果也都被我喂撑死了。于是,我的“养鱼梦”也破灭了。
这件事直到现在我也很难忘,现在想一想真是好笑。同时,我也懂得了,小鱼也是一条生命,我们要珍惜它们的生命,不要成为无情的杀手,让它们的生命流失在我们手中。
初中课堂随笔6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不断地自我反思,最终能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都意识到,教学必须有革命性的变化,必须体现新思路。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才能培养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教育界推广新课标、新理念的浪潮中,它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一场大考验。
《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中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中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中学数学教学观。本人也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与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
一、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法则、公式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应该更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而改进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课改新教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
1.教材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统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2.教材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数学素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体现了人的社会现实性,做到数学学习内容现代化。
3.教材尊重人的个体差异,坚持把握课程标准,在体现基础性、普及性的同时,又弹性地编入一些选学内容,对大多数例题和习题均留有一定的拓展、探索余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教材适当编排应用题、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学习,给学生留有自主探索实践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平面镶嵌、设计对称图案、撰写小论文等。
5.教材的编写有利于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不再是执行教材的忠实奴仆,而是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在课程范围内,教师的教学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体例,可以适当改变课程顺序,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进行创造性教学,把生动的教材变成生动的课程。
二、新课程下的中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前提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情境可通过动手操作、看动画演示、做数学游戏、讲数学故事、联系实际生活等多种方式进行。可以是教师在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许多教师常常用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显然,关键在教师要创设好问题情境,必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要从知识的形成过程出发,要贴近学生生活,要带有激励性和挑战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统一起来。
2.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改革实验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根本性变化,要打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陈旧摸式,放下架子,重塑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课堂上师生角色得以转换和新型师生关系得以建立,我们就能清楚地感受到课堂教学正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和完成。在课堂中我们要营造宽松、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不主观、不武断、不包办,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个学生,增加对学生感情的投入,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和诚心。以平等的态度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自由地思考、发问、选择,甚至行动,努力当学生的顾问,当他们交换意见时的积极参与者,少一些否定,多一些鼓励。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个性,多关注一些学生的能力,诱导学生自主地学习不断地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认知和情感两个领域的结合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培养“亲其师、信其道”的真挚感情,化感情为学习数学的动力。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能力的重要性。“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掌握数学技术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只靠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是无法完成达到要求的。有许多图片、图象需要多媒体展示,许多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需要电脑演示。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用较多的语言说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现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活化这些现象,而且特别直观、形象,从中不需要教师多言语学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数学知识。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知识和素材。
5.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初中课堂随笔7
那是一个明媚的星期日,太阳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在树上歌唱,草木滴着露珠,马路两旁的花朵挺立在枝叶上,阳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然而像小山似得作业却令我无法开心起来,心情十分枯燥,原本充满活力地世界也因此而昏昏沉沉。一筹莫展的我,放下书本,来到蓬莱公园散心。
来到了蓬莱公园,我拾级而上,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来自大自然的新鲜的空气。刚才的一切不愉快都一扫而光,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惠。走累了的我轻轻地靠在亭子上,闭上眼睛,任风吹拂着我的脸庞,脑子里细细想着自然。
不起眼的小草映入了我的脑子。它们顽强、蓬勃、生生不息。我望着他们拼搏的样子,就会想到那些逆水行舟的'拼搏者。那一种让人敬佩的勇敢与执着令我敬佩。当小草终于破土而出展现出它鲜嫩的绿色时,我突然发现了它们小小躯体里蕴藏着的不为人知的力量,那是像一座休眠火山一样沉默着却巨大无比的力量。是那些草告诉我:要勇敢,要坚强,不要轻易放弃!
此时我想到了刚才的挫折――老师的作业。我在草稿本上算了一遍又一遍,还是没有解出来。我有点着急,似乎要克服千难险阻,似乎越过万水千山,才能胜利。
思绪回到现实,我便从公园回到了家里,重新坐在了桌子旁,静下心来,又算了一遍刚才那道题。终于我把这道题给解出来了。我的心情一下子愉悦,我感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通过自然这节课,我知道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坎坷、有挫折,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喜悦。但我们应该不管生活时怎样,我们都应该微笑地面对生活。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我们都应该不该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初中课堂随笔8
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习,通过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再提出新问题,再解决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性探究学习,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不怕困难的治学精神;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关键词:问题;创设情境;合作交流;应用迁移;拓展升华
现代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在教学只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面对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改革这一矛盾,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贯彻传统教学中的精神,如课前预习,认真听讲,认真作业,又要在教学中加强改革,如探究学习,合作交流,数学问题贴近生活等.这样才能使学习具有激情,情感体验更加丰富,价值观更加正确.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来就更加能适应社会,为建设祖国奉献出自己的智慧.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导入新课时,设计问题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只有学有用的数学,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问题一定要情境丰富,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即使提出的问题是不正确的,也要民主对待.不能打压学生的积极性.这样才能培养每个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全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课堂随笔9
今天的作文课堂上,做了一个有趣而高难度的游戏,那就是单手剥鸡蛋。
老师在群里通知每个人带三颗熟鸡蛋,来玩单手剥鸡蛋的游戏,看到这则消息的我,马上在锅里拿出三颗熟鸡蛋,装到我的书包里面。
下午,我来到教室,发现所有的同学都已经到位,摩拳擦掌,准备接受剥鸡蛋的考验,我也赶紧找了一个位置坐下来,拿出了鸡蛋。
过了一会,老师来了,说:“今天,我们来玩单手剥鸡蛋的游戏,规则如下:第一,把手中的三颗鸡蛋放到桌子上,其中一颗放旁边,不能掉地上;第二,老师喊开始的时候,每个同学才能开始剥,必须用右手,左手放背后,剥下的`鸡蛋皮,不能掉地上,不能放到别人的空间,鸡蛋不能剥碎,也不能留一点儿鸡蛋皮,违规的同学直接被淘汰;第三,在最短的时间剥完两个鸡蛋的同学参加决赛。决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同学,老师给予奖励。”我听完老师的话后,便自信满满,心想:我一定可以得到第一名,加油!
比赛开始了,所有同学左手放到背后,右手拿着鸡蛋,顿时,满教室都是“砰、砰、砰”的声音,过了一会,又变成了“咔嚓、咔嚓、咔嚓”,糟糕!怎么回事?原来里面的蛋黄露出来了,哎,看来得第一名是没有希望了。
很快,初赛结果出来了,田晨熙、汪汝妮、韩梦琪获得组内第一名,参加决赛。我只能站在一旁看决赛。我认为韩梦琪最有希望得第一名,结果三个人都是因为鸡蛋清挖开了小洞,所以谁决赛是空榜。嘻嘻!我似乎心里平衡了。
这次游戏虽然我没有获奖,但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身体的每个器官都很得要,一定要互相配合,才能成功。
初中课堂随笔10
教学是一门艺术,每一位老师都是艺术家,而学生就是艺术品,艺术品格调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这位艺术家的塑造。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总结了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
一.从过程入手
狭义的教学无外乎包括备课,授课,复习,作业几个环节。在第一线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着一些小小的规律。
备课——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环节。备课,就是老师来安排教材,设计教学环节,处理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习,传授知识的准备阶段。备课不仅仅是老师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处理教材和知识的过程,更是按照不同班级不同性格学生准备不同讲授方式的一个过程。每个老师都教不同的班级,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学生。所谓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的,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班学生。所以在备课阶段,更重要的是针对不同的学生来安排自己的教学环节。从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平班的孩子更加的活跃,更喜欢一些故事性强的讲授方式,而重点班级的孩子,思维更加的紧凑,喜欢思考故事背后的问题。这样针对不同的学生就要设计不同的问题方式。
授课,教学中最直接的一个环节。授课,就是把备课阶段的准备直接的付诸于行动,把备课的准备安排到现实。备课和授课是两个联系紧密的过程,但是又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备课充分会给授课一个好的基础,但是真正要想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其中影响授课的因素很多。学生是最直接的一个因素,如果学生的积极性高,授课的效果就会明显,因为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这就是情绪的影响。学生的积极性高,会感染老师,老师的讲授就会更加的开放,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附的。如果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就要自身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分组对比也可以小组讨论。最终的目标就是让课堂达到理想的效果。
复习,是教学中最必要的环节。复习的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从任何以往的经验来看,复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复习要如何做好?关键在于,复习提纲是否具有系统性,复习知识是否具有连贯性,复习形式是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几个方面分别的入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记忆曲线中分析,复习要及时而且是有规律和计划的。先多后少,先快后慢。这样知识就扎实的在头脑中,不容易遗忘了。抓住复习的精髓,也就把握了教学最直接的成果。
作业,是教学的延伸。作为历史学科,作业的布置要合理也要以思考和知识的拓展为主,让情感和能力结合,达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知识性的作业可以尽量的减少,因为繁重的作业会让学生压力增加。课堂上把握知识,课后增添情感和能力。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相关联的,作为一个老师如何好好的把握这门教学艺术,是一个常论常新的内容,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看待。
二.从知识入手
中学教材的知识是相对简单的,而且介绍的很粗略。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格外的`高,因为从简单的陈述中,要讲出内在的道理,也就是深入浅出。解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很多的知识是抽象的,如何让知识实际化,贴近生活化?这是个很艰巨的问题。老师就是需要这样的能力,否则就是失去了老师本身存在的意义。学生就是一个求知者,很多时候是老师的解释吸引并激发了学生的深层次追求。如果老师一味的运用书面化的深奥词汇,只能使得学生更加的迷惑甚至对知识失去兴趣。知识的交融——很多时候,各个学科的知识是相叠加的,但是有些老师就是自扫门前雪,当遇到其他学科的词汇时,就把责任放在那个科目的老师身上。其实自己可以先请教那些科目的老师,在讲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因为一旦错过了学生兴趣最高的时机,这个问题就会成为“历史遗留问题”。所以要注重学科的交叉,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识导向,鼓励学生各个学科全面发展。三.从教师个人入手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有重要的位置。教师的个人如何认识教学,直接影响个人的教学。逻辑性——知识的处理要具有逻辑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否则学生就会注意涣散,而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也很难控制课堂。逻辑不仅仅是知识的连贯,更是内在的理论联系。只有逻辑清晰才能使得学生随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一旦逻辑混乱,就会让学生晕头转向而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的失败。注重逻辑,就是抓住知识的脉络。艺术性——教学之中,重要的就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如何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之中,就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精准恰当与否。语言不是简单的说话,更是精心安排的一出戏剧。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学生才能达到教师所希望的“演出效果”。语言可以适当的幽默,当简则简,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说服力和引导性。这样才能让课堂具有生气和活力。
初中课堂随笔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人们对英语也越来越重视,但英语这门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枯燥:大量的单词短语的识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身实际,我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良好的师生关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形象生动、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享受学习的快乐。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注意师生间的情感因素。师生感情融洽,学生就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主动积极的理解、运用你所传授的'知识。
(1)转化角色
教师要改变过去“满脸阶级斗争”进教师的状态,给学生呈现出一张和颜悦色的脸,让学生感到亲切,这能在无形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同时,还要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以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遇到个别学生开小差或小动作时,不要发怒或当面训斥学生,而是给他们提示或暗示,告知他们要注意听讲。我认为教师给学生以自尊心是给他们上进的动力,以这种方式去解决问题,既维护了教师的形象,又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运用游戏、歌曲
游戏能让学生高高兴兴的在其中获得知识,可将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地玩耍与活动中学习英语知识;学生喜欢唱歌,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英语歌曲,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张弛结合,动静相配,不仅陶冶了情操,更让他们在欢乐中巩固了知识。
三、使用多媒体,增进兴趣
人的视觉识记率是25%,听觉识记率是65%,而把视听结合起来,其识记率高达65%,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能把一节普通的课进行加工,以艺术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边听边看边读边学,使我们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气,对兴趣的培养大有助益。
四、指导学法、提高学习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学法指导:(一)同步法,一边指导学生学习英语知识,一边指导方法;(二)总结法,学懂知识后回过头来回忆“学习的过程”,总结获取知识的方法;(三) 实践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或教师的指导,选择某种学习方法,然后尝试用它去获取新知识。
五、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切入点,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必须从优化教学方法抓起。
(1)单词教学趣味性
英语学习中最让学生发愁的是单词,如何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一直是我研究英语教学的重点,因此我做了许多尝试:利用实物、图片或简笔画等直观教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实物与英语联系起来,充分调动其活跃的形象思维。
(2) 艺术性的对话教学
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形式方法、插图等方面都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选择话题充分考虑到中学生的需要,如:学校、家庭、交友等。因此在教学生对话时,我们可以增强对话艺术性,把对话变成短剧、故事等,同学们共同参与表演。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只有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掌握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创造乐学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课堂效果才能提高。
初中课堂随笔12
初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因为它客观上体现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提高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对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们认为在初中阶段对英语的教学要求不再是单纯的听和说的技巧训练,而必须把发展学生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融入到培养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中去,这是一个在理念、目的、内容、模式等方面的整体教学体现,要搞好这项工作,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学重点的转向。
一、由重教师主导教学转向重学生主体发展
我们知道,以往初中英语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参与。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要能动地发展他们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对象。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则是这一活动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的知识、能力、品质、性格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内部的矛盾性。教师水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对学生来说虽然重要,但外因再好,终究还要靠内因起作用。只要我们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能自觉地将这种意识体现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的主体意识才可能得到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口实践的空间。
二、由重按部就班转向重体现情趣的教学
情趣包含性情、感情、兴趣、志趣等内容,学生的情趣既有天性的,又有后天习得性的社会情感和各种学习兴趣及理想、志趣。我们所理解的情趣教学是指教师用自己的教育和爱心来培养和唤起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学科的一种积极情感;同时,又指教师对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着的一种好奇、好问、好学的求知热情和探索精神给予尊重、爱护和引导,使学习成为学生有情趣的活动。因此,情趣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要求整个英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音、语调、语句的传授和训练,而且是一种温馨的情感交流和智慧潜能的开发,是社会交往能力的早期培养。
研究表明初中阶段仍然是学生情感性学习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有很大程度的情绪化倾向,当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望时,不仅能产生情感迁移,而且会使注意力特别集中和持久,学习和交往能力迅速提高。因此,我们在情趣教学的探索中,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他们英语学习水平的决定因素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其中,教师又是情趣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在情趣教学中,要大面积地引发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审美情趣、语言素养和组织才能,教师在课堂上举手投足、微笑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全身心投入,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三、由重知识传授教学转向重课堂实践
初中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所以我们说语言是练会的而不是学会的,我们英语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精心设计,重视学生的参与,强调向学生提交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与活动,以保证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目的语,教学中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英语练习机会,使语言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设法给每个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外,还应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学生划分成行、排、组、同桌等单位,还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组合,以加大学生的活动量,变学生的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所以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是多信息和高密度的,为使教材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我们还必须增大信息量,因为内容的增设,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智力活动的质量,又能让学生多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材料,开拓知识视野。
同时,由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尽快地与英语联系起来,在英语课堂组织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英语,做到课堂英语化,以排除对母语的依赖和母语的干扰。诚然,英语教学中,要完成较大量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而要做到快节奏,就必须注意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结构严谨,不至于因为教学环节的松散而造成时间上的不必要的浪费,教学中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时,教师便可设计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境中进行实践。例如,教师让学生向班上的同学描述自己的个人情况,自己喜欢的动物、水果等等,这些活动需大量运用所学句型结构和词汇,因而大大提高了所学语言的再现率,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由重传统教学手段转向重现代教学方式
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四十五分钟的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要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必须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外部因素中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的媒介。黑板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辅助工具之一,但黑板的短处之一是难读难写,而且教师不得不背对学生,从而失去了对班级的控制和与学生的目光交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代化教育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课堂随笔13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学好英语这门语言,教育教学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去深思,去探索。通过九年的工作实践,我认识到,英语教学不应该只满足于对单词、句型的概念化解释和程序化分析,那样只会使教学内容平淡、课堂气氛沉闷,使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原有的兴趣和信心很快丧失殆尽。那么,怎样才能做好中学英语的教学工作呢?以下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和心得:
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先动口模仿,这样可以训练正确的语音语调,还可以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
二.勇创双语教学特色,营造英语氛围
1.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少地说汉语,而是以英语为主体,利用手势、眼神、动作、音调等辅助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景对话,通过直接的语言交流来帮助学生建立语感。通过这种方式组织教学,能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营造语言氛围,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表达的习惯。
2.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其教学应该融入一定的情境之中。可通过课堂表演来创造一定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营造一方自由发展、自由发挥的天地;并且可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给每位学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求学生在学校见到老师、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在英语课堂,尽可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课外,也要鼓励孩子们尽可能使用英语。把英语教学融入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学习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让生活成为学习的延续。
三、关注学生情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每个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尝试,及时发现他们的进步并给予相应的表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功、合作发展。
3.关注后进生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正确表现自我的机会,让每一次小小的突破成为他们进步的基石。
4.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和探索,了解学生所想所需,做到教学相长。
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运用来深化学习。
3.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各自的不同状况进行查漏补缺。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英语,并具备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其中,听、说训练尤为重要,训练的途径也是多样化的。所以,英语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和完善。
【初中课堂随笔】相关文章:
初中课堂随笔11-29
初中课堂随笔(13篇)11-29
课堂的随笔03-22
课堂教育随笔05-16
初中数学课堂教育教师随笔11-07
课堂教学随笔04-02
课堂的随笔15篇03-23
课堂教育随笔15篇05-16
课堂教育随笔(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