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精选18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很少人不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
手中的书页翻过。牵起一丝风,夹带着书本特有的气味。这样的味道是那样熟悉,细细追究,却又似乎有些不同,思绪亦被那一页纸、一缕风引向往昔4岁。我躺在暖暖的被窝里,妈妈读着一本安徒生童话,犹如被窝一样暖暖的声音。我被夜莺所感动,我为小人鱼儿而悲伤。
我羡慕变成天鹅的丑小鸭,我同情在圣诞夜死去的小女孩……
我总是缩缩脖子,把自己埋得更深,鼻尖是吸满了阳光的棉絮的,味道。我便一直以为,童话便是那种味道,和阳光一样的温暖、明媚,和棉絮一样的柔软、温馨。
8岁。学会认字的我粘上了太婆家的书柜,那个仿佛藏宝箱一样的小柜。或许,对于那时的我来说,那里面的确藏着宝贝。
我会一整天坐在书柜边,看那带着大段图片的古老的小人书。那比它更古老的传说。我相信了女娲造人,我崇拜追日的夸父,我向往奔月的嫦娥,我难过牛郎织女的分隔……我总是埋在那堆发黄的纸页中,鼻尖划过的历史的味道,带着点点霉味,却更多的是种未知的神秘,出奇的'好闻而吸引人。
12岁。不知不觉,我有了自己的书柜。我开始读四大名著,艰难地啃着,囫囵地吞着,却依旧兴致勃勃。我开始读诗,读冰心的《繁星》与《春水》,读泰戈尔的《飞鸟集》和《吉檀迦利》。
我懵懵懂懂地读鲁迅的杂文,安安静静地读朱自清的散文,津津有味地读欧,亨利的小说……脑海中渐渐形成一个由书构成的世界。深吸一口气,那是书的味道,是世界的味道,那是思想的味道。
16岁。我依旧读书,读《瓦尔登湖》,读《一个人的村庄》,读《相约星期二》,读《行者无疆》……但是。依旧没有故事,没有特别的故事。我想,或许读书并不需要故事。纸张翻过,绚丽的颜色——花朵皆故事。是啊,每一本书。读每一本书,它们难道不是故事么?那每一种思想的激荡,每一种灵魂的感动,他们难道不是故事么?读书,本来就是故事吧。
20岁。我走上了教育生涯,非常欣赏歌德说过的一句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从那时起,在我眼中,书是知识的源泉,力量的翅膀,智慧的海洋,生命的方向盘。
书是我生活中一道可口的“美餐”,我每天都要去“品尝”它。
《周恩来的故事》告诉我要从小心怀天下,关心百姓;《海伦,凯勒》启迪我要笑对人生,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使我了解到古代历史上的战争故事;《绿野仙踪》则使我浮想联翩现在,虽说年龄大了,可始终不忘读书。心情好了,翻上几页,有点心得也好,没有也罢;晚上上床睡前,披衣而卧,念上几章散文,在饱尝书香的韵味之后便安然入睡,何尝不是一种幸事。读书是乐事,是容易的事。举手之劳的小事,我也严格遵守欧阳修老先生所谆谆教导的“读书三上”,“枕上”“厕上”。只不过把欧老师的“马上”改成了“车上”。
一本书,它改变不了世界。但它影响着读书人的心。
自己读书多了,收获多了,又当了30多年教师,也就“好为人师”了,我常常说给我的学生:读书要广,要有猎奇心理,而且什么都要涉猎,面要广,当然了也要精,对一个方面要深读下去,深读,也是慎独,君子慎独。
读书不是做样子,不是在人面前摆摆“我要读书了”的样子,而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的心看,要人前人后一个样,这就是所谓的读书慎独。要想着如何挖掘自己的思想,一日三省,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广泛阅读,而且还要专门地去读一些哲学著作,要上知老子,苏格拉底,下知老子自己,对自己生命的思考追问。远知上古先秦,近知今人学者,所以要更多地去读哲学类书籍,哲学。万学之母嘛!
是啊,书,是我们无声的老师,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随时向它们“请教”。是书,开阔了我的眼界;是书,启迪了我的智慧;是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我要感谢书,是它们为我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美好的明天。
书页翻过,翻过春夏秋冬,翻过喜怒哀乐,读书知书识礼。
读书皆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2
利用假期,把刘铁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认真读完了,暗自为自己读到这样一本好书感到庆幸,刘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说明了教师这个职业是需要爱心的职业,没有爱心的人是做不了好教师的。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讲到转化后进生的问题,刘教授所说的教师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如同医生诊病一样,医生只有在治疗疑难杂症中才能提高医疗水平,教师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这一认识应该说也是非常独特、耐人寻味、给人启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能体会到,虽说在教学中我们对后进生的确也很关心,但能够像刘铁芳老师对待差生那样,说实话,我做不到。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无论朝着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还提到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强调知识和故事是教育中两个并行的要素,一个让我们获得对世界与自我的认识,另一个则凭借真实可感的世界来抚慰我们的生命。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侵润着。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感情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育的熏陶。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长,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读一些著名的儿童作品,听一些儿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够正确引导学生阅读,留给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读他们自己的故事,读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以一颗平凡、挚爱、理性的心灵来守望教育,守望我们心中的教育梦想吧。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3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可见,作为一名教师并不容易,而作为一名深受幼儿和家长亲睐的教师更不容易,其肩负着是无数人的期望和重托。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无疑是一次对知识、教养潜质、综合素养的考验,其中教师对教学活动设计就是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对一本教育类书籍的的阅读方式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安静地进入,让作者带着你简单游弋在各种教育观念间,寻觅着教育中的清风明月,陈震老师的《做温暖的教育者》一书做到了。
陈震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语言功底深厚,善于敏感把握身边事物,对各种话题,信手拈来,皆从教育的角度进行叙述,日积月累,坚持书写,构成了二十七万余字的教育类著作。
书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炼,无赘言赘语,给人很强的阅读愉悦感。书中话题涉及丰富,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师为师、为学、为人的自在寻觅过程。应对现实的琐碎与繁杂,陈震老师始终以教育者的智慧关照教育现实,展现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与生活姿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寻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态。
书中对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态提出了很多推荐,如: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发奋创设宽松的和谐环境,调节构成宽容的内部心境,坚持宽厚关爱的沟通心态;“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能够发奋培养出有怀疑态度,批判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学生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不断寻求的!
对于教育者的工作姿态陈震老师认为有境界为上,借鉴王国维先生对于境界的经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调,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并无优劣。教知识,教方法,教心态能够成为教育的三种境界,对于成长中的人来说,知识,方法,心态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层次是知识获得,高层次是心态培育,只要能够有效整合,就能促进终生的和谐发展。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4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我结识了《小学数学教师》,当我看到她时,如同看到了一本武林秘籍,在经过认真研读之后,对于数学教学,我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一节校级教研课,我从《小学数学教师》“植树问题”这篇文章中得到了启发,上出了我从教以来最成功的一堂课。虽然不算优秀,可是对我来说提高十分大,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教学进度掌控合理,学生比较投入,这都是我以前的课堂中没有做到过的,那一次,我很满足,是《小学数学教师》给了我这种满足感。
如今,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这本书中需要我学习的.地方太多太多,做为教师我一向在努力,经过对名师们课堂的学习,使我解开了许多教学中的困惑,教会了我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在课堂上调控,如何为孩子营造简便愉悦的课堂氛围和自由健康的成长空间。于是在读书中,我一天天变得充实,一天天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一天天感受着教育的神圣。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读了《小学数学教师》,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当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一样。我们要做创新型教师,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并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虽教师生活清贫,但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我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5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看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学生。在暑期潜心浏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匪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回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勇于露拙也勇于表现自己。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什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假如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什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非常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6
刚拿到这本书时便随手翻了翻,觉得这是一本纯理论书。可是,当我认真翻阅时,却发现这本书所讲述的每一个理念都会有一个个案例来帮助我们理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进行反思,能使我在看的时候联系到平时的工作情况。
翻开这本书的的第一页是导言,它一开始便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社会、家庭、儿童与幼儿园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而这也是我步入幼师这个行业首先要弄清楚的基本关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对理论与实践进行反洗,结合当今社会与家庭的发展状况思考,发掘自身的理论发展能力,构建理论与实践对话、理论实践结合具体教学情境、教师与具体幼儿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对话的智慧的幼儿园教育学。
通俗化、故事化的语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丰富的教育活动案例剖析说明一些原理或新的理念。让我了解到其实我们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处的位置是很重要的。就像有一位哲人说得好:“如果你一直向上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就会觉得自己一直在上面。如果一直觉得自己在后面,那么你肯定一定在向前看;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在前面,那么你肯定一直在向后看。”目光决定不了位置,但位置却永远因为目光而不同。关键是,即使我们处于一个确定的位置上,目光却依然可以投往任何一个方向。
教学方式要随着理念更新,对待幼儿我们要进行一次重新的定位,多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教学细节与实效,多关注幼儿的.认知程度和今后的发展,并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要求。学前教育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国之兴盛,这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是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挑战。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的行为,你会发现他们只是比我们多了一下好奇与期待,多了些童真与可爱,我们要对孩子多一份爱,儿童不是成人的附庸,不是承认的预备,他们都是有独立的生命试题,有着独特的身心结构,我们应该尊重了解儿童自己的心灵世界、兴趣、需要、独特的人格,他们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这些都是幼儿成长的内在需要,就如著名的教育家孙云晓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爱,要从尊重开始”。作为一位幼师,一定要尊重每一位孩子。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7
最近,一看到《小学数学教师》中“应用题教学研究”这篇报告感触良多。
1、在小学教学应用题时采用目前流行的“分类型、给结语、给解题模式”的教法所产生的弊端和给学生造成的损害。这种损害在小学阶段虽然不十分明显,但是已经看到一些,到了中学就更清楚地显示出来。因而问题也就更为严重。这说明采用目前流行的教法,在小学没有真正给中学学习打好数学基础,相反地给进一步学习造成了障碍。学生没有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靠死记硬套公式,是无法进一步学好数学的。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并加以改进。
2、紧密联系乘法的意义,加强用方程解应用题,不仅有利于掌握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而且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从而也进一步说明,按照现行教材中对应用题教学的处理方法进行教学,基本上是可行的,不需要另外补充什么结语和解题公式。关键在于紧密联系分数乘法的意义,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具体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根据已知未知的不同确定解法。实际上有不少教师是按教材的精神教的,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然现行教材也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进一步加强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加强方程解法。
3、引人深思的'是,在肯定十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的同时,也要看到确实还存在不少教法死板的问题,乘除法应用题只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应用题教法死板的问题很早就提出来了,《小学数学教师》连续几年讨论了数学教学要灵活的问题。但是应用题教学中的教法死板的问题依然存在。这正说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还需要深入开展。万里同志指出如果不彻底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不能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出大量的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要提高民族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不仅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具有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就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我们要完成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必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特别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有利于提高民族素质的工作。
总之:我们作为教育的一线工作者更是应该多研究一些教学心得,把自己的教学感觉写出来,同大家共同探讨教材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智慧闪耀在课堂》一文的教者在教学《晚上的“太阳”》一课时,及时并创造性地修改教学预案,通过与学生的分享与交流,课堂长期充盈着学生独特、丰富的体验。毋庸置疑,这位老师是一位懂得因材施教、因时制宜、充满智慧与爱心的教育工作者,其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深层次解读文本的精神无不让我折服。
在其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没有按预设的操作过程完成演示,而意外地丢了“放箱子”这一重要环节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巧妙地利用箱子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让“高灯远照”和“做手术不挡手”这些教学难点轻轻松松在学生与老师的对话交流中迎刃而解了。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通常的做法:当学生偏离预设时,总是迫不及待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没能机智地将这些生成性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其实,这些生成性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只有懂得智慧的教师才能让其在课堂教学中散发美丽的光彩。
案例中,教师重组课堂结构、实现过程生成的策略也是非常独到的。当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箱子有用”这一见解出现后,教师抓住学生的真实状态,引导学生逐步探讨“箱子”中蕴藏的智慧。由“就地取材”讨论到“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由“爱迪生利用镜子反射的原理”讨论到爱迪生“爱观察、急中生智”的宝贵品质,这些灵动的过程生成,无不体现着教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平易近人的教学姿态。我想,这样的课堂中呈现的师生关系是独立而平等的,这样的课堂无疑也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课堂、散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总爱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没有真正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情感,即便有过关注课堂过程生成的例子,也是匆匆过场而已,没能真正激起学生深度思维的火花。
作者提出,教师要积极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专业解读文本的核心价值,二是明晰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的确,多角度、多层次解读文本是教师创造智慧课堂的前提,站在自身的角度、学生的角度、文本的角度去琢磨文本价值,才能使学生在富有内涵的课堂中获得思想启迪。只有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对话才能倾情演绎,灵动的课堂氛围才能撞响学生智慧的心弦。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9
读书活动是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载体。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校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教师读书笔记交流展评活动”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旨在营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加强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宣传发动,层层落实。
为确保读书活动有效、深入、有序地开展,我校成立了以黄晓明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李波为副组长,校委会成员、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根据活动目的',层层落实责任,分配任务,并制定了便于操作的活动计划,使得读书活动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确保了读书活动落到实处,顺利实施。
二、营造氛围,人人参与。
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我校精心挑选了不同种类的书籍,包括一些教育专著、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与课题有关的书籍,使教师们能够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增强教学技能。
本学年,我校在教师每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向教师们推荐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程标准》两本必读书目,教师人人参与。首先由教师有计划地进行自主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其次,在年级组内开展了“阅读体会”交流活动,组内教师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与同行分享,选取两位教师到全校交流。最后,在个人研读、小组分享后开展全校性交流研讨活动,进一步强化教师的读书意识,在全体教师间将读书经验共享与推广。这样以点带面,在有主题、有目的的读书活动中,教师们营造出了“相互尊重、积极主动、共同发展”的教研文化氛围,研究习惯和意识明显增强。
三、及时总结,不断进步。
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从内心深处喜欢上了读书,他们在读书过程中把感受都记录下来,并随时把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我校定时对读书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并通过活动评选出了等一些优秀心得,树立典型,推广先进,促使教师在读书的同时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读书系列活动的开展为构建书香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唤起了教师对于读书的热爱,更让大家在和图书交朋友的同时进一步了解了阅读的重要性,分享着“时光漫卷书页过,只觉芳气满闲轩”的惊喜与快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定会将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实在,更有效,让读书活动中播下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0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深深感动于李镇西老师高超的教育智慧、朴素的而执着的教育情怀、一个个教学事例,犹如阵阵暖流涌入心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让我的人生目标和教育目标更加明朗。但是更多的是我们教育行为的改变。读完《爱心与教育》对我最大帮助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受益终生的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一次读到这一句话是在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那一刻,我惊羡于李老师追求完美的思想境界,“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这不仅是一句承诺,而且是一种甘于付出的奉献、是一种宽广的胸怀。这一句话太精彩了!我决心以此句话为导向,引导我班的孩子慢慢学做一个“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我想,如果一个孩子心中萌生了这样的思想,他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都会竭尽全力做有意义的事情,哪怕是一个甜甜的微笑、一句亲切的问候,如果人人都有了这样的意识,在一个班集体里生活学习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
二、教会我包容问题学生。
之前,对于问题学生心生厌恶,在情感上很难理解他们。当他们做错了事情,经常采取训斥与批评的方式,很少考虑他们内心的感受。从李老师转化万同的案例中我发现了自己曾经的冷漠,对于犯错误的孩子感情基调是讨厌、是恨,那是极其错误的教育方法,是无效的教育。如果能像李老师一样从根本上去了解问题学生的成因,去倾听问题孩子内心的声音,他们犯错误的几率一定会逐渐减少的。我们当老师的不能只喜欢优秀的学生,那些脾气暴躁、性格掘强、有毛病、有缺点的孩子是最需要老师去关心、去帮助的。
李老师对教育故事,自然真切,浓浓的师生情包蕴在字里行间。从饱含深情地文字中,我似乎窥见了李振李老师教育成功的秘密只在一个“爱”字。读这本书,最为打动我的是李老师对学生深深的牵挂及与学生心与心的交融。李老师用真情和学生沟通,一颗真诚的心感染者无数颗幼小的心。读《爱心与教育》我的心情五味杂陈,有喜、有悲、有笑、有泪。
《爱心与教育》全文没有深奥难懂的理论,一则则真实感人的教育案例凝聚着李老师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对教育现象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合上这本书,诸多的内容和细节都记不清了,但李镇西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钟情、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爱已深深地植根于我的心中。在心得一个学期,我会秉承着他的教育思想踏步向前。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1
开卷有益,这是我对自己读书多年来的最深、最明了的体会。从古人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到今人的“书籍是人类灵魂进步的阶梯”,无不看出读书的良好作用。读书好处和重要性的道理众所周知,再加上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会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于是人人都想读书,把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至理名言,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许多人没有更多地感悟到读书的无限之乐。我不是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也不是把读书单纯的当成一种无所事事时候的消遣,而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乐趣,当成一种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过程。
书,是良师,更是益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量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增多,年少时候那种单纯的安心的读书的心境难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种事务纷至沓来,每天可以有一段长的读书时间就显的弥足珍贵,所以,这样的年纪和工作的特点使我在读书上不得不养成自己的特点:一是读书要选书。虽说是开卷有益,但是时间有限,所以必须有选择的读书,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好的,适合的书籍上。在选书上,不看庸俗无聊,不求高深专业,但要切实有用;不过于专一,而追求广博,读书如交友,只是呆在一个小圈子里,很容易自我封闭,自我限制,所以要广交朋友,各种书都要尽可能涉猎。二是随时备书,“见缝插针”。没有大片的时间可用来读书,只能是把片刻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有时间就拿出来翻上两页,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厚厚的书籍,只要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搞定;三是要有计划。虽说读书的时间少,但是,不能找借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须要挤出一段时间读书,我把这个称之为:每天多走一点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来休息的地方,要再坚持一下,多看一会儿书,在多走一点路。四是要用心读书。用眼看书,只是获得一种简单的快乐,用心读书,则赢得一片安宁,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学习和独立思考必须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优效果。五是学以致用。有人说,现代人读书很功利。我倒是觉得,读书是不能过于功利,那样读书读不好,读不深,读不出快乐。但是读书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读书必然是直接或间接为了我们工作,生活服务的,这就是读书的目的性。读书是要用的。读书可以死读,但千万不能读死,所以读书应该是要结合自己有选择的读,有目的的读。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成为我们工作生活中前进的阶梯。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2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进行重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学的品质;用新理念重塑教师的行为;用新理念改变学习的方式。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3
这个暑期,有幸拜读了顾荣芳老师著的《竹节的力量——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一书。全书除却绪论之外,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养育事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部分,师徒结对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部分,研究性教学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四部分,幼儿园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的关键事件。每一部分的阐述都是那么通俗易懂,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那么的熟悉,因为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这里,有我、有你、有她的影子。
书中第一部分“养育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述的“养育事件之幸——扬起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风帆”、“养育事件之痛——阻碍教师专业成长的荆棘丛林”,再次说明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看你有怎样的心态。喜欢书中的这段话,与大家共勉。“拥有积极心态的人,会把生活的每一天都当做新生命的诞生而充满希望,尽管这一天可能有许多麻烦事在等着他。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际遇,但我们可以改变面对不幸的心境;我们无法改变生活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面对生活环境的态度”。
养育事件对于幼儿教师这个女性群体来说,都是必经之路。还记得当初结婚之后,原本是计划等大专文凭拿到之后再要孩子的,但因种种原因,就把计划提前了。怀孕之后,工作量也没有减少,大专的学习也在继续,怀孕7个月时,我还承担了苏州市级的公开活动。当时,园领导也是征求过我意见的,如果我不接受任务也是可以的。那段时间,其实也很纠结。但一想,能够承担大市级公开活动,对于工作才6年的我来说真是机会难得,何况领导也是那么的'关心,寄予厚望。所以也就有了我的第一次苏州市级公开活动“老师要做妈妈了”,还未出世的“儿子” 陪我一起走过了那段“拔节”的日子。说来也怪,儿子出世以后,每逢我有公开活动的任务,他身体就不适,在他住院挂水的时候,身边总是少了我这个妈妈,陪伴的多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后的每一段成长历程中,我的家人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偶尔也会有牢骚与埋怨,但也是说说便罢,并不会扯我的后腿。
所以我想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心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家人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希望我们都能如竹子那般,在经历长成竹节的痛苦之后,收获成长的喜悦。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4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越来越发觉做一名教师不是那么容易,特别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那就更难了。总感觉工作比较繁忙,对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置若罔闻,根本没有列入自己的阅读计划之内,总觉得那是些生硬的道理与说教,没什么实在的意义,也激不起多少阅读的兴趣,久而久之,更是无从读起,至今,也未读过几本名篇佳作,想来真是惭愧。作为教师 “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近日,似乎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作业,迫使自己认真阅读了《做拥有幸福感的教师》一书,文中这样说道。说到幸福,很可能许多人都会不屑一顾:当今社会,大家都为了更好的生活而忙忙碌碌,哪有时间体会什么是幸福生活?
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许多人更多追求的是结果,反而把过程的美丽忽视了:家长为了追求孩子未来考上个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置孩子的成长过程于不顾,课本、试题,试题、课本,多看一点闲书都说孩子是不务正业;上课、下课,再上课、再下课,孩子们天天在赶场子上课,一旦打个篮球或踢个足球,家长们甚至包括有的老师都用怪异的眼光注视着这个“没正事”的孩子,吓得孩子赶紧抛下手中玩物,端起书本;老师呢,盯着孩子们一举一动,自认为极其负责,殊不知早被孩子们在背后成为“老警察”了…… 想想我们可爱的老师和家长们,孩子们身上的优点很多,为什么非要盯住几个缺点不放,你不开心,孩子也不开心;身边的风景很是令人陶醉,为什么偏偏盯住那一处不美的地方呢?所以拥有幸福感,需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静心想想,每个人这一生都要走很长一段路,一路走来,你在意的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还是更在意你是否到达的目的地?同样是爬山,为什么有的人喜欢一步一步慢慢攀登,有的人则喜欢乘坐缆车?选择的路径不同,沿路看的风光自然不同。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种幸福感,关键是在到达目的地的'过程中,你更在意的是什么……
每每走在上班的路上,遇到教过或正在教的学生同我问好或是家长们同我打招呼,心中便扬起一种幸福的感觉!或许,今天我为孩子们做的还很少很少,然而,只要我心中有爱,我便想把这份幸福感传送个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我们都能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一项终身事业来做,去寻求价值和理想,去寻求快乐和幸福。让自己的才华在教书育人中得到充分发挥展示,那么我们一定会幸福。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5
说起佐藤学,我很早就曾经关注过,但似乎看到他的书的名字是关于学校的挑战的,似乎一下子就觉得与我的距离很远很远,认为作为一个老师,只要关注好自己的课程,自己的教学就足够了。可当我拿起《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时,之前的感官就似乎大错特错了。
佐藤学的书籍,可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译名,台湾、香港、大陆在翻译上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但始终有这么一个关键词是没有避免的──宁静。当我将佐藤学的几本书依次读完后,我不得不感叹──学习的革命,只能是静悄悄的。
对于佐藤学,之前的认知只是一位拿着DV拍了一万多节课的大学教授而已,也就只是教学的旁观者,始终感觉着他对我们实际一线课堂的实际似乎隔着什么。对于这样的大学教授写出来的书籍,我往往有拒而远之的感觉。但就是“宁静”二字吸引了我,因为我自己也正在宁静的进行着我自己的课堂革命。我要从中找寻到我进行课堂革命的理论支撑点与可以借鉴的东西。
或许我的看书与别人不同,很多人喜欢全本全文的.阅读,可我偏喜寻找我感兴趣或者我困惑的章节来读。这一读,还真的让我找寻到一些可以让自己支撑自己进行的课堂革命的源发动力点。
“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学习者的常态”
因为阅读佐藤学的这本书的时候,恰恰是我做阅读教室最艰难的时间,我的所有的想法都无法实施,孩子们不断地犯错,需要我每天都要将头一天做过的事情再次做一遍,我甚至悲哀地告诉孩子们:你们比我教过的上一届学生差别得太远太远。我自己也对自己说:下来的这三年我该如何的面对。每当想到这里,总是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不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学生”出现。所以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瞬间就释然了。是呀,学习过程中犯错不就是是学习者的常态吗?哪一个学习者之所以需要学习,不就是因为自己“不断犯错”才有必要去学习。犯错才是学习的源发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之前我会那么急躁,原因应该只是看到了后者,只是觉得孩子们应该不要犯错,不要犯类似的错误。反过来想想,不让孩子们犯错是不可能的,他们是正在学习的学习者,理应有“犯错”的权利。也就是这样,我对于孩子们的犯错,心态上就平和了很多。如果孩子们犯类似的错误,那一定是我的方法与策略有问题,如果我调整一次,不行,是否可以调整第三次、第四次呢?面对正在成长的学习者,这就是我,作为一位成年人的教师所应该秉承的态度──容许犯错。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6
暑假中,我仔细阅读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导师郭思乐教授的教育专著《教育走向生本》。
再次接触生本教育,这个名词,当看了此书后明白了,“生本教育”他不是一种教育方法,也不是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教育思想。“生本”即以学生的学习为根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学习不外乎活动、思考和训练,这些决不能由教师取代。
郭教授在书中的上篇的引子中介绍到,他是通过以一个低年级成功的教育实验改革实验,作为引发思辨的源点,真实生动地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生本教育体系似乎开创了新的教育思路即让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学生的`天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收获像鲜花怒放。“我们把这样的依靠学生,为学生设计的教育和教学,称为生本教育体系。”
随后,提出了“各个年级都行吗?”迫切疑问,继而通过大量的,真实的,鲜活的案例佐证这样的观点“只要保持生本状态,只要不断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不是封闭它,只要始终保持情境的适度挑战性,只要让学生有适合其年龄特征的舞台,只要永远使学习带有与他们个体相联系的意义,在他们所认识到的越来越多的事物的比较和启发之下,他们的求知和表现的要求就会更为强烈。”
人在自然中,人的教育是自然界所有生物活动的一个部分。生本教育建议让学生忘我地活动和游戏,让学生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印第安老人,赚钱后买了一辆汽车,不懂得怎么开,只好雇了匹马来拉它。保守的教师,有些像印第安老人,不知道汽车自身原本是有动力的。生本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现在我清醒地认识到,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来说,你教的学生取得了让你满意的成绩,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让你的学生体验过你的教育给他带来的无比快乐,你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做了什么,你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看了《教育走向生本》这本书后我感受颇深,除了吸取它的精华之外,静下心来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境界,让人对教育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情感,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如果能有较高的教育境界,学生达到这样的学习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7
读完《新教师成长手册》后,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现在的教师,不再是以前那个有一桶水就能教学生了的人,现在的教师,必须要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河流,才能教好学生,才能让课堂绽放生命的光彩,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土,所以我们必须自己“成长”。我们的工作就有取之不尽的源泉,工作就有动力。孩子们是多么可爱的,他会好好学习来回报你。
慢慢地,我感受到当你真正进入学生世界时,你就会爱了,你就会耐心地倾听了,细心的引导了,你就会平心静气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了。因为你的付出得到了很多的回报。当看到孩子们一颗颗善良的心,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时,我笑了,因为我不仅是孩子们的老师,也是孩子们最好的朋友,最喜爱的'人。
一个小学教师,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爱。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为我是小学教师,我就要对孩子负责。我就要平等地欣赏,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孩子。我没有理由以貌取人,厚此薄彼,助长孩子的自负或伤害孩子的自尊。我唯一能做的是关爱有加,为每一位孩子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一位孩子幸福得像花一样健康成长。
《新教师成长手册》引领我们不断地通过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帮助我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教师。教育是一门艺术,从事这门艺术的是教师。作为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手教师,工作中难免会碰到诸多的困惑,如何赢得个性不同学生的尊重与喜爱,如何与家长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关系等等问题。而通过阅读《新教师成长手册》让我受益良多。尤其是其中的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自我评价体系,为新教师工作的方向起到指引作用。
通过学习,我感到长了许多见识,我认为,我们个人也要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新课改给了我们很多的机遇,但是也给我们很多的挑战,我们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要学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做为新教师,我更要多向教师请教,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的力量是强大的,会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走得更顺利。
是的,我们要成长,而成长,不能脱离我们自身的努力,要记住,“读书是教育之母;成功者往往是一个阅读者。”我要把读书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让书陶冶自己的情操,丰富自己的内涵,成为一个真正有诗意的教师。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 18
读完这本书,我对估算教学的价值有了深度的认识。
估算,作为课程改革以来的新增内容,确实有它的价值。以前我在教学时对这部分内容感觉没有意义,有时让学生随便说一说,没有方法和技巧的点拨。有时还干脆不估,直接用笔算,让估算失去了价值。
李玲老师在“数与代数”的名师视点部分对如何进一步认识并搞好估算教学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1、教师要把握好《课标》对估算的要求。《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估算,并对估算作了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要“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等等。第二学段要“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中感受到估算的意义,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2、估算,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估算应该尽量结合具体情境或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因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这样更能训练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估算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为训练估算而出的单纯估算题目。尽量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和开放性的富有探究价值的估算题目,赋予估算以实际价值。例如,小明要拿100元钱为妈妈买生日礼物,一盒化妆品69元,一个发夹33元。他能同时买上这两件礼物吗?一般情况,学生会把69元看作70元,把33元看作30元。70元+30元=100元这样估出来的结果应该是“能买上这两件礼物”,事实上买这两件礼物需要102元,这就告诉学生有的问题需要往大里估,有的问题需要往小里估,具体问题应灵活处理。这样的题目,其间既有估算的训练,同时更有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3、估算教学,应加强方法、策略的.指导。在估算教学时,应注意“放手”之后及时地“收”。“收”学生的新方法,“收”学生的新思路,“收”学生的新技巧。然后引导他们展开评价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他们不断掌握更多的估算方法和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估算教学的目的,才能带给学生“估算”之外的更多“收获”。
我要感谢《走进名师课堂》,它指导了我的数学课堂教学,变革了我的教育观念,提升了我的数学教学水平。
【我的读书故事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读书的故事随笔05-24
我教育小故事随笔06-09
读书的故事随笔6篇05-24
读书的故事随笔(6篇)05-24
我的读书随笔06-06
读书的故事随笔(集锦6篇)05-24
读书的故事随笔(合集6篇)05-24
读书的故事随笔合集6篇05-24
教师的读书随笔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