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时间:2022-12-03 15:01:43 随笔 我要投稿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

  小球球里会长出什么

  幼儿园的院子里有两棵粗壮的梧桐树,我班所在的三楼是一个绝佳的观察地点。初春,孩子们趴在窗台上看着窗外的梧桐树,问:“老师,这是什么树啊?”看到孩子们对梧桐树产生了兴趣,我觉得正好可以组织孩子们持续观察,感受生命周期的反复,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梧桐树上长满了小球球,我问孩子们:“这些小球球是什么?”孩子们摇头。“那这棵树会开花吗?”孩子们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于是,我继续引导孩子们进行猜测:“从小球球里会长出叶子还是开出花呢?”孩子们大部分表示会长叶子。我把孩子们的猜测记录了下来,并在墙面上布置了两棵光秃秃的“梧桐树”,请孩子们把梧桐树当时的状况画下来贴到墙饰上,然后每天观察有什么新的发现。而我则记录下开始观察的时间:2月25日。之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去看一看梧桐树,并问我:“老师,梧桐树怎么还是小球球?”时间因为等待而显得漫长,但这正好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耐心和观察的细致性。我们将一起等待梧桐树开花……

  梧桐树开花了

  过了些天,天气转暖,但梧桐树还没有开花的迹象。孩子们的观察兴趣慢慢减弱了。我想如果梧桐树再不开花的话,孩子们可能就不再关注它了,我们的观察活动难道要提前告终?就在这时,我突然发现盥洗室窗外的梧桐树有两枝开出了紫白色的小花,像一串串小喇叭。于是,我利用起床入厕的时间引导孩子们观察。孩子们欣喜不已,他们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讨论着。我趁机问他们:“梧桐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我又问:“花像什么呢?”“像小喇叭一样。”孩子们的观察真细致,形容得也很贴切。这一天是3月30日。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梧桐树终于开花了。

  清明节过后,活动室外的梧桐树开满了紫色的花,阵阵清香飘入室内,令人心旷神怡。这下,孩子们能更近距离地进行观察了。妮妮说:“我觉得梧桐树的花好像一串串的小铃铛。”多贴切的比喻呀!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回到活动室,我把上一次大家猜测、讨论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他们听得特别认真。尤其是听到“从小球球里到底会长出什么”的猜测时,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花。”我想,孩子们已经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要经历猜测、观察、验证的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之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画了梧桐树的花,用花代替了原来墙饰上的小球,展现了一个简单的变化过程。

  更多的发现

  4月14日上午,风很大。梧桐树的花散落了一地,整个操场像蒙上了一层紫色的幔纱。

  午睡后,风明显小了,我决定带孩子们去捡花。下楼之后,看到满地的梧桐树花,孩子们欢呼着像小鸟一样飞了出去。不一会儿,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了一大把梧桐树的花。他们发现花儿很香,有5片花瓣,花的里面有很多黄绿色的小点点……我又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花的里面是什么?”孩子们看不太清楚,于是我把一朵花慢慢地从两边掰开,露出中间的白色花蕊。通过观察与提问,孩子们认识了花的基本构成:花萼、花瓣、花蕊。集体观察之后,孩子们又四散开去,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佳佳捡到了许多没有开花的小球,东东找到了刚刚长出还没有开放的花,媛媛找到了许多即将开放的花……我一看,长短不一,代表的正是花开的各个阶段。于是,我把它们按生长顺序排列起来,孩子们一目了然地看到了花从小球里钻出来,到慢慢长大,最后终于开出美丽花朵的过程。

  梧桐树的花还没有完全落完,树上已经有嫩绿的叶子长出来了,细心的孩子们也发现了。我问:“梧桐树是先开花还是先长叶?是不是花都落完了叶子才长出来呢?”天天说:“是先开花后长叶的。”灿灿说:“不是花落完了才长叶的,是开着花就长叶子了。”我又问:“叶子也是从小球球里长出来的吗?”孩子们大部分说是,只有明明说:“不是,是从花的旁边长出来的。”听他这么一说,孩子们又都抬头仔细观察起来,最后认可了明明的说法。

  媛媛还捡到了许多带硬壳的小粒粒样的东西,原来这也是从梧桐树上掉下来的。树上有许多成串的这种东西,像咧开嘴的小栗子一样,孩子们问我是什么,我没能给出答案,请他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查资料,看看到底是什么。

  没过多久,梧桐树的花全部掉落了,繁茂的枝叶代替了美丽的花朵。孩子们在树下玩耍、游戏,讨论着什么时候梧桐树还会再开花。经过持续的观察,孩子们发现了许多关于梧桐树的秘密,对于大自然的探究欲望也更加强烈了。我想,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探究,知道了要用事实说话,这是最大的收获。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

  我曾经在班里做过这样一个调查:我问孩子们:“当你生病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你喂药,给你做好吃的,说过谢谢的请举手。”结果,举手的只有两三人。我又问孩子们:“曾经给父母洗过脚的小朋友,请举手。”结果,举手的比上一次还少。

  我不禁心头一颤:现在的孩子对于父母给他们的爱,懂得多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对于父母的辛勤付出,他们能体会多少呢?

  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学会感恩”的活动。我要求孩子们:每周最少要为爸爸妈妈为自己做的事情说三次谢谢;每周至少给爸爸妈妈各洗一次脚;每周至少拥抱爸爸妈妈一次;每周至给爸爸妈妈做三次家务;每周至少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衣服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活动,我发现孩子们比以前更有礼貌了。家长们也反映孩子比以前更懂事、更关心人了。

  让我们的孩子都学能体会到父母的恩情,会谢父母是恩情,学会用一颗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孩子就会变的越来越懂事,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近,我们的世界就会变的越来越美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3

  中班第二学期开学前一天,安安妈妈就心急如焚地来到班上,找我谈话。原来安安在假期里生了次水痘,由于爆发较多,连尿道口都长了一个大水痘。医生告诫安安不能用手去挠,安安无意中发现小便时能减轻水痘的痒痛,于是就频繁上厕所,妈妈也没有忍心过分干预,结果,等到安安的水痘痊愈后,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安安上厕所的频率并没有降低,反而更加频繁了,而且大多时候安安只是在马桶上蹲一下,尿一两滴。安安妈妈很生气,就大声训斥制止安安,可是越骂越糟糕,安安明显变得特别紧张,如果不让她去小便,她好像马上就要尿到身上似的。妈妈感到问题严重了,就带安安去医院检查,结果被告知安安得了轻微神经性尿频症。安安妈妈顿时惊呆了,不巧安安正要开学,安安自己都担心得不行,怕老师批评,怕小朋友们笑话。

  听了安安妈妈的描述,我当时心里也是一惊,毕竟工作几年来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神经性尿频”这样的事儿,再加上我也不知道这“毛病”到底有多严重,所以当时我有些不以为然,心想:安安妈妈在家可能有些过分在意了,孩子到幼儿园上两天估计应该就没事了吧。但看到安安妈妈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我出于教师的职业习惯便安慰安安妈妈,让她放宽心,我会在幼儿园里密切关注安安的一举一动。

  第二天,也就是开学第一天,安安在妈妈和奶奶的陪伴下来上幼儿园。整个上午我在一旁注意观察安安,发现她在游戏活动中玩得都挺开心,上厕所也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并没有出现安安妈妈所描述的频繁上厕所的情况。我松了一口气,还暗暗埋怨安安妈妈小题大做。

  谁曾想我的高兴在安安中午午睡那段时间里一下子就彻底烟消云散了。上床后的安安一直无法入睡,在小床上翻来覆去,过了一会儿,她小声地报告:“老师,我要小便!”我同意她去了,过了不到十分钟,安安又举手示意要小便,我又让她去了……一个中午,她小便不下十次,我粗略算了一下,平均十几分钟就要去厕所一趟,而且真的像她妈妈说的一样,只是蹲一下就好了,根本没有小便下来。

  当时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一下子体会到了安安妈妈的心情。孩子在幼儿园一个中午频繁上厕所就让我觉得不可思议、不知所措了,那孩子在家里一整天,乃至数天都如此,她的家人该怎样懊恼、沮丧地度过一个个难眠的夜晚……下班后,我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了关于“神经性尿频”的资料,专家给出的干预治疗建议是:分散患儿注意力。

  根据安安第一天在园的表现,我和班上另外两位老师一起商议,制定出了一套针对安安现状的干预方案,并会根据安安的表现及时调整,安安妈妈也表示全家人一定全力配合。

  一、做值日生,推迟午后上床时间。

  安安在集体活动和游戏活动时间,并没有表现出频繁如厕的现象,但是在午睡环节却由于想上厕所而较难入睡,所以我将干预重点放在了她的午睡时间,安排她比其他孩子晚些上床。在推迟上床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给她布置一个任务,让她集中注意力来完成。为了不让安安感到突兀,我在班上公开推选午前值日生,小朋友们一致选出上课注意力集中的安安。安安对自己的当选很是兴奋,毕竟做值日生是小朋友们都很向往的。

  任务一:.摆晒鞋子。给小朋友们摆晒鞋子是每个值日生都喜欢做的事情。我给安安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将小朋友的鞋子摆出各种有趣的造型,如圆形、方形、梯形、花形等。这个要求让安安觉得很新鲜,所以她在摆晒鞋子的过程中,一直很投入,一点也没想到去厕所。

  任务二:整理图书。由于安安是个很爱看书的孩子,所以我聘请安安当“书吧管理员”,让她利用中午时间将“书吧”里的图书分门别类进行摆放。聪明的安安每次都尽心尽责,或按大小或按厚薄将图书整理得井井有条,这个任务也让安安忘记了上厕所。

  任务三:做老师的小帮手。安安的小手很灵巧,我在中午就请她帮老师做一些事情,有时剪一些数学操作材料,有时请她和我一起给教学挂图涂色……这些事情让安安乐不可支,也让她忘记了要去小便。

  二、减少小便次数,延长小便间隔时间。

  完成好当天的“任务”后,安安总归要上床睡觉,怎样在午睡的过程中逐渐减少她上厕所的次数,而且还让她自觉自愿地配合呢?

  招数一:秘密约定

  我和安安进行了一次“秘密会谈”,聊着聊着就不经意地问她为什么中午睡觉时要小便,她害羞地说是怕小便尿在床上,别人会笑话她。

  我拍着胸脯告诉她,即使将小便尿在床上,老师也不会怪她,让她不要有后顾之忧;我还告诉她“老要小便”这个想法是个坏家伙,她就住在你的心里,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将这个坏家伙赶跑;最后我和安安还像好朋友一样拉钩,表示这是我们俩的秘密,不告诉别人,安安使劲地点头答应。

  招数二:看时钟控制小便时间

  我特意将班上的时钟放到了午睡间安安抬头就能看到的地方。我在安安第一次去小便后,会轻轻地要求她等长针头走完规定的格数再去小便。这个小小的要求,安安遵守得很好,她会在分针走到指定位置后才提出小便的要求。渐渐地,安安每天午间小便间隔的时间逐渐在变长。有一次安安在超过指定时间五分钟以后才提出小便,我马上给了她一个大拇指,一个亲吻,还使劲地拥抱了一下她,并在她耳边低语:“我们快要打败那个坏家伙了!”她心领神会地抿嘴笑了。

  招数三:持之以恒

  有一天中午,安安睡着后竟然一直到起床时才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小便。我高兴极了,悄悄地赞许她:“我们成功了,那个坏家伙被赶走了!”可是第二天,我发现那个“坏家伙”又回来了,安安又睡不着了,小便次数又在回升,这让我狂喜的心凉了半截,在翻阅资料后我知道,赶走“神经性尿频”是一个“持久战”,我们要经得住反复。

  三、保护自尊,找回快乐

  正如安安和安安妈妈之前所担心的,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安安中午数次提出小便,而且见老师不仅批准还不批评安安,都觉得很奇怪。有一次安安的好朋友美美对安安说:“你中午不要再小便了,我都被你吵醒了,老师还偏心不说你!”这让自尊心很强的安安回家大哭了一场。为了保护她的自尊心不受伤害,为了我们的秘密约定,我决定从其他方面着手让小朋友们喜欢上安安,让安安重新自信快乐起来。

  在和安安妈妈的交流中,我得知安安很喜欢背《三字经》,于是我就利用中午进餐前“经典诵读”的时间,让安安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小朋友逐句念诵《三字经》。孩子们沉浸在《三字经》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都夸安安有本领,有的孩子还俏皮地叫她“安安老师”,这些都让安安感到很满足很开心,也冲淡了小朋友们对安安得到“老师的偏心”的不满。

  四、家园同步,赶走烦恼

  在幼儿园里,安安因为有了我们的“有效干预”,神经性尿频的症状明显改观,但是考虑到安安每天还有十几个小时是在家里度过的,必须在家中也对安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于是我和安安妈妈一起商量出了在家里对付“神经性尿频”的.方法。

  方法一:全家放松心情

  通过和我的多次沟通交谈,再看到安安的逐渐改变,安安妈妈的脾气不再像之前那么焦虑急躁,家里其他人也能在安安妈妈的暗示下冷静、正确地看待安安的问题。全家人心情放松后,安安不再听到妈妈的“河东狮吼”和奶奶的絮絮叨叨,她的紧张也有所好转,放松后的安安尿意没有之前强烈,小便次数也随之减少了。

  方法二:因势利导延长小便时间

  当然放松心情不等于听之任之,安安妈妈告诉安安在有尿意的时候要试着学会控制和等待,比如看完一个完整的动画片、等时钟指到商量好的时间、给一幅完整的画涂好颜色后再去小便等等,这些不断翻新的“小花招”都让安安在家里小便间隔的时间逐渐拉长。

  方法三:让安安做事不空闲

  安安妈妈吸取我们成功的经验,在家里让安安陪家里人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帮奶奶一起择菜、扫地、擦地板……这些事情是安安以前想干却不允许干的。这样的安排让安安非常开心,尽管安安做得不是很利索,但是奶奶不会责怪,还表扬安安变得懂事、能干了,是奶奶的好帮手,做家务事让安安无暇顾及自己想要去小便的感觉了。

  方法四:母女间的小秘密

  安安每次出门前的小便次数会突然增多,因为她有点紧张,担心出门后不能频繁小便。于是,安安妈妈悄悄将一个塑料小痰盂放在车子的后备箱里,告诉安安出门在外随时可以用小痰盂小便,不要担心找不到厕所,而且还会替她“保密”,母女间的这个小秘密让安安出门前的小便次数锐减。

  安安妈妈为了帮助安安可谓用心良苦,想了好多办法,还经常用短信或在QQ上和我进行交流,当我知道安安好转的表现后,第二天马上就会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和亲吻,并在她耳边低语:“你在家里的表现真棒,那个坏家伙马上就要被赶走啦!”每当此时,安安就会开心无比,也令安安的家人信心满满,相信总有一天“神经性尿频”.会从他们的生活中消失。

  就这样,在家园的密切配合一个多月后,安安的症状明显减轻,后来安安彻底将“神经性尿频”赶跑了,回归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大班毕业的时候,安安妈妈十分感激,对这段经历念念不忘,然而安安却一脸茫然,她已经忘记了那段痛苦的人生经历!

  孩子的成长历程是漫长的,期间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难题,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视这些成长考验,相信只要家园同步,共同用心用爱,智慧对待,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4

  幼儿园教学与中小学教学不一样,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时间比较短,幼儿又个性好动,坐不住,如果单纯的言语说教,幼儿很容易就失去兴趣,注意力转移,教学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便把幼儿的好动与教师的教学相结合,使原本相矛盾的两件事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无论是常识教学、故事教学、还是儿歌以及歌曲教学,我们都根据教学资料编排相应的动作,一句一个动作,边做动作边进行教学,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代表了一个资料,幼儿学习用心性空前高涨,在手舞足蹈当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资料。

  幼儿园教学不拘模式,很多事情只要找准了切入点,就能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5

  新学期,班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叫朋朋。为了让朋朋能尽快地适应班级的学习生活,我让班里能力较强的文文坐到朋朋的旁边。文文非常关心这个新来的朋友。点心时间,她会教朋朋如何倒牛奶;户外活动时,她会帮助朋朋擦汗;午餐前,她会教朋朋洗手,还教他如何叠餐前毛巾……

  一天下午,文文提前起床去参加幼儿园的游泳课程了。下午点心时间,朋朋拿了两根香蕉来找我,说:“老师,文文姐姐去游泳了,我想帮她留好香蕉,等她回来吃。”我心里一阵感动,问:“朋朋,为什么要帮文文姐姐留呢?”朋朋回答:“因为文文姐姐很喜欢我。”由此可见,开学以来文文带着朋朋一起做过的每一件事已深深地印刻在朋朋的`心里,打动了朋朋,而文文的点点滴滴的关心也使朋朋学会了关心别人。

  在我班里,我们注意创设一些让幼儿互相关心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来自同伴的关爱。比如,我们设定每月第一周的周五为班级当月过生日的孩子过集体生日,孩子们会自制贺卡送给小寿星,并互相祝福。第二周的周五是自制美食活动日,孩子们共同制作小馄饨、三明治、粽子等美食,经常是三五个孩子一组,共同准备材料、制作美食、分享美食。第三周的周五是社会日,孩子们聚在一起说一说这个月自己做过哪些好事,得到过哪些帮助,需要感谢哪些人和事。第四周的周五是美化环境日,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美化班级、幼儿园环境,如捡垃圾、扫落叶、照顾植物等。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我们还鼓励孩子互相结对,如让能力互补的孩子结对,让他们共同进步。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在互相学习、帮助的过程中体会被人关心,同时学习关心身边的人,进而关心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乃至地球。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知识需求的日益增长,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本次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深刻的认识,下面就本人的学习体会如下:

  一、学好教育法规,做到依法执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熟知其内容,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切实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到依法执教。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启蒙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有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就是保育园,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孩子”;也有的教师认为小孩子好应付,对教育活动不积极准备,敷衍了事;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填鸭式”教学,把活动搞得非常严肃、死板,束缚了幼儿活泼的天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首先就要走出这些误区,摆正自己在教育活动的位置,营造良好的氛围,注意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树立良好的幼儿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把幼儿作为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不要居高临下,无视幼儿的人格与自尊。对幼儿既要关心爱护,又要尊重。

  四、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做好幼儿教育工作。

  1、是爱岗敬业。树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信念,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刻苦钻研,成为专业突出的“专家型”幼儿教师。

  2、是关心幼儿。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幼儿,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作为幼儿教师,要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幼儿,保教并重,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

  3、是依法执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是遵守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严格执教行为,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第二是遵循有关的教育规律和幼儿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设计活动内容,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都应做到这两点,做到遵“规”守“法”。

  4、是持之以恒。始终如一的工作态度是做好工作的保障,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天高兴就认真对待,不高兴就应付了事,应该把幼儿教育作为毕生的追求,认真做好每一天的工作,持之以恒,为幼儿教育事业奉献力量。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7

  老师:小朋友都不能上小旗那边去,好孩子应该……

  龙龙:我是好孩子,我不上小旗上去,我够不着。(见上文)

  谢谢龙龙的老师,把龙龙这句典型地反映幼儿心理的话记录下来。这话让我笑得够呛,也让我浮想联翩。

  表面上看,似乎龙龙没听清老师的话,对词组“小旗那边”的语音知觉有了偏差,错会成了“小旗上(边)”。而所谓的“没听清”,有外语学习经验的人都知道,绝大部分的“没听清”实际上是“没听懂”,不是听力问题是理解力问题。龙龙没听懂“小旗那边”是什么意思吗?很可能。有研究资料显示,幼儿理解和掌握词汇的`先后顺序是,先名词,后动词,然后形容词,最后才是副词和代词;代词似乎是最难掌握的,“小旗那边”里的代词“那边”,可能有的幼儿要迟至7岁才能真的明白其确切涵义,而“小旗上边”里的“上边”,作为方位名词,无疑排在幼儿最先和最容易掌握的词汇方阵里。

  幼儿掌握词汇为什么有如此的先后顺序?2~6岁幼儿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从“感知运动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过渡的“前运算阶段”,此阶段幼儿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幼儿的脑海里必须呈现具体的某个事物,画面般的某个景象,他的思维才能进行;他思维的工具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有轮有廓有鼻子有眼的画面般的表象,没有表象就没有思维。很显然,幼儿学习和理解词汇,也受制于此。名词“上边”所唤起的画面当然比代词“那边”生动和清晰许多,一个东西的上边就是上边,可以用手指画出的一块小地方,而一个东西的那边是哪儿呢,“那边”是如此模糊,边界不清,大小不固定,叫人没着没落。关于幼儿思维和掌握词汇鲜明的“画面”特点,本期“童年镜像”栏目岳岳妈妈有生动的回忆(见P50),可互为印证,“那时候很多词语在我脑海里都是活灵活现的图画”真是精辟的总结。

  苏州作家车前子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美好经验,“我不求甚解,常常把‘背井离乡’想成一个人能背着口水井离开故乡,这多好玩,你们背剑背琴,猪八戒背媳妇,而他背的是一口井,多不容易。”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8

  初到大三班,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孩子,着实给了我这个新教师不小的挑战。怎样尽快跟孩子们熟悉起来是我首先面临的问题,一个一个点名似乎有点生硬,不如就从说“我爱你”开始吧!

  第一天,当我对着每个孩子说出“我爱你”时,孩子们大都欣喜极了。有的大声回应着“老师,我也爱您”;有的报以羞涩的一笑;有的则用了“比较级”的词“老师,我更爱您”。就是这简单的问候缩短了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我与他们从第一天起就相处得很融洽。我也因此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初步了解了他们的个性。

  一天早上.小宇牵着妈妈的手走到活动室门口,轻轻地跟妈妈道别:“妈妈,我爱您!”然后,在妈妈的脸上轻轻一吻。小宇妈妈笑着说:“宝贝,我也爱你!”好温馨的一幕。又有一天,孩子们在自由活动,小荔突然跑过来说:“老师,您能抱抱我吗?”我马上把小荔紧紧抱住,并说:“当然,老师很爱你!”自此,在跟孩子们说“爱你”时,我还会抱抱、亲亲他们。孩子们也越来越喜欢与我亲近了,时常让我感到无比温馨。

  然而,孩子们有时也会出现难以控制自己情绪的行为。比如,一天下午,我连续弹了多遍收玩具的钢琴曲,但还是发现有一些玩具散落在地板上,那些已经收好玩具的'孩子则在座位上大声讲话。在接下来的问候环节,我故意没说“我爱你”,而是改为“下午好”。本以为孩子们对此不会在意,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小宇跑过来问我:“老师,刚才您为什么不说‘我爱你’,而改成了‘下午好’?"这时越来越多的孩子围了过来:“对啊,为什么不说您爱我们呢?”“是不是因为我们刚才不乖,没有收好玩具,没有安静坐好?”“看来你们挺懂事的,老师刚才确实有点不太高兴。”“老师,我们以后不会这样了!”孩子们争着说,“老师,我们更喜欢您说‘我爱你’!”听了他们的话,我很感动:“老师相信你们,老师也很爱你们!”

  就这样,“爱”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着。看着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我的问候方式,越来越大方地说出“我爱你”,越来越喜欢与我亲近,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就像有首歌里唱的那样:“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爱孩子,就多陪伴、夸奖、拥抱他们吧,让爱开启孩子美好的一天,让爱开启孩子美好的人生。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9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喜欢为孩子铺好路,希望孩子可以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折的长大。但其实,有些时候,这样做反而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做手工,每次手工课时,我都会先讲解一遍在示范给孩子看,让孩子按照我的方法来做。

  一天课间,我看见小凡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聚精会神的剪着东西,每个小朋友剪好一样作品后,都会非常兴奋,自己欣赏完后都会激动的拿给同伴欣赏,从而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好的作品同伴们还会抢着来欣赏。这一幕给了我启示,何不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孩子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们自己去想自己去做呢?一种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试一试”也许孩子能行!

  第二天的手工课上,我引导孩子们观察讨论交流后,便放手让孩子们看着图片做,没想到孩子们在近20分钟的制作中,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专注这是我们想到的效果,孩子们在自己做完后,不像以前完成任务似的交给我:“老师,我做好了”。现在,他们拿着自己制作的作品到处向同伴展示、介绍,神态、眼神和语气中流露出自信和自豪!

  看来,老师要抓住时机尝试放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0

  幼儿园门口哭泣的爸爸

  金秋9月,迎来了新入园的小班的宝宝们。

  在孩子们来园的第三天,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当我把帅帅从爸爸怀中抱过来时,帅帅大声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不想上幼儿园!”爸爸的服角这时也湿润了……我把帅帅抱回班,安抚好情绪后,继续迎接来园的孩子。这时,我发现在幼儿园门口的树丛中,有一个高大的身影,眼里充满了泪水,望向幼儿园大门,那正是帅帅的爸爸。

  晚上一到接孩子的时间,帅帅爸爸站在家长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把帅帅接走了。当我一一给围上来的家长们反馈孩子的情况后,已经是6点多了,刚想转身回班,突然听到帅帅的声音:“甄老师,我喜欢你!”循着帅帅的声音望过去,帅帅正在和妈妈一起玩耍,爸爸走到了我的身边,说:“甄老师,已经3天了,每天早上送儿子来幼儿园实在太痛苦了,他每天都哭着不愿意来。昨天晚上我问了他为什么不喜欢来幼儿园,他就说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我问他喜不喜欢幼儿园,他说喜欢,因为喜欢甄老师……”还没等我回答,帅帅爸爸继续说:“甄老师,您知道么?他妈妈好不容易怀孕生了儿子,而且为了儿子已经辞职全职在家带孩子了,我们真的受不了孩子有一丁点儿委屈,看着他哭,我们心里特别难受,他哭着说不想来,我这一天什么都干不下去,就盼着您发微信,盼着您给我们发孩子的照片……”就这样,帅帅爸爸反反复复说了半个小时,我也针对帅帅爸爸的担心给予了细心、细致的解答,帅帅爸爸说:“可能是我和他妈妈的分离焦虑太严重了。”

  “分离焦虑期”是小班幼儿入园时必然经历的一段时期,是孩子离开熟悉的家人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我们尝试多种方法帮助孩子们缓解分离焦虑,例如,通过家访走进孩子们熟悉的家中陪伴幼儿一起玩耍,让孩子们尽快熟悉老师;开展丰富多彩的预入园活动,使幼儿在熟悉老师的基础上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熟悉同伴,等等。近年来,80后家长增多,自己是独生子女,孩子也多是独生子女,所以对于孩子的呵护、关爱尤为明显,家长对于孩子的依赖也更加深刻,入园焦虑情况越发严重。很多家长送孩子来园时,孩子在班里哭,家长在门口流泪,不断地嘱咐老师要多关注孩子的一切,逗留在幼儿园门口不愿离开,一天坐立难安,度日如年,不思饭菜……家长同样面临“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他们担心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常规,担心孩子自理能力弱,老师照顾不好自己的孩子。这些现象在师帅爸爸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对帅帅爸爸的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每天预约谈话

  在和帅帅爸第一次沟通后,我发现帅帅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更加严重。每天早上,帅帅爸都要不停地和帅帅讲道理,一直到幼儿园门口;当我们抱起帅帅的时侯,帅帅已经松手找我抱,可帅帅爸的手依然还在儿子的身上,不舍得松开。在帅爸向我诉说了他的心情后,我和帅爸约好,每天晚上我都会和帅爸进行沟通,细致地反馈帅帅在园一天的情况,帅帅爸爸对于此项举措非常开心。

  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帅帅早上来园的时候,抵触情绪好了很多,能够主动找老师抱着入园,但是帅帅爸爸的情绪丝毫没有缓解,早上刚把孩子送到我手中就说:“甄老师,别忘了晚上的预约谈话啊!”

  到了和帅师爸爸约谈的时间。“甄老师,帅帅怎么样?早上进去后哭没哭?中午吃饭怎么样?吃没吃?上午哭没哭?有没有跟着老师一起做游戏?”没等我说话,帅爸一连串的问题向我袭来!“帅帅一进幼儿园门就不哭了,今天上午玩得特别开心;早上吃了一个豆包,两块饼干,喝了一碗牛奶;中午吃了一碗米饭、两个丸子、一点白菜,喝了两碗芙蓉汤……”帅爸迫不及待地打断我:“中午睡觉了么?玩儿得好不好……”等我一一解答完,半个小时过去了。我再次分析帅爸的情况,父母的分离焦虑比孩子还严重,而且很难自己度过这个焦虑期。于是,我和帅爸预约了第二次家访,和家长在家中进行更加细致的沟通。

  措施二:“特殊”家访

  之所以称为“特殊”的家访,因为以往的家访都是因为孩子,而本次的家访是因为“家长”。帅帅爸妈都非常清楚如何度过分离焦虑期,也非常明白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只是自身的焦虑太严重,以至于身陷其中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主动向家长说了我们了解的帅帅:平时都是妈妈陪伴;最喜欢吃面条、包子、鸡腿,不太喜欢吃蘑菇、油麦菜;语言表达能力强,叙事清楚,最喜欢的绘本是《好饿的小蛇》,而且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下来;能够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社交能力较强;最喜欢奥特曼和汽车……当我们把这些内容说给帅帅爸妈听的时候,他们边听边点头,帅帅爸说:“甄老师,没想到仅仅一周时间,您居然这么了解我儿子,我真的是有点儿瞎担心!”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帅帅爸妈沟通后,我还和帅帅一起玩耍、唱歌、画画,帅帅爸爸看到儿子如此喜爱老师,顿时放心了许多。

  措施三:大班家长现身说法

  至此,帅帅爸妈稍微宽心了些。但是,帅爸是所有家长们的缩影。为了帮助家长们顺利度过此阶段,我们请来了大班的三名家长现身说法,分别讲述自己孩子入园时的真实表现和自己的解决办法,用自身的经历帮助新生家长们用正确的心态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

  其中一位家长分享了“临走前给孩子装十个吻”的方法,用来解决孩子的分离焦虑,并建议家长不要把焦虑、不放心的情绪展现或传递给孩子;还有一位家长分享了她当时记录孩子每天入园情况的日志,帮助新家长了解孩子入园适应的过程以及作为家长心态的转变;另一位家长提出:“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同样也是帮助幼儿缓解分离焦虑的好方法。”在会上,新老家长进行了互动,老家长们知无不言、事无巨细地解答着新家长们的疑问和顾虑,着重介绍了新家长们最关心的园所伙食情况,幼儿间出现交往问题时家长的心态和解决方法,及如何配合班级教师开展好育儿工作等。

  座谈会后,新小班家长纷纷发来信息表达感谢,家长们一致认为:相信孩子,相信老师,同时自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放心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帮助孩子们爱上幼儿园。帅帅爸爸在两天后又找到了我,说:“甄老师,我发现了,不是孩子离不开我们,是我们离不开孩子,当我们不再那么焦虑的时候,我儿子真的没事儿了,现在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幼儿园了,真的太谢谢你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1

  哲哲小朋友不习惯在幼儿园午睡,每天午休的时候都不睡,最后不但自己没有睡,还影响了其他小朋友休息。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和哲哲的妈妈进行了谈话。哲哲的妈妈告诉我们,每天放学回到家后感觉哲哲特别累,刚一吃完晚饭就会犯困,有时正看着电视呢他都会躺在沙发上睡着。同时老师也将孩子在幼儿园的状况告诉了家长,哲哲在幼儿园里每天表现的.比较亢奋,精神头比较大。从来不在幼儿园午休,老师坐在他的床边哄他睡觉都没有用。

  为了让哲哲尽快适应在幼儿园里午休,我们建议孩子妈妈这样做:

  1、晚上吃完饭后可以让孩子加入家务劳动中,或者给家人讲讲幼儿园的趣事来分散下想睡觉的注意力,不要太早睡觉。

  2、早上稍微早点起床,不要等孩子睡到自然醒。

  3、带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锻炼身体。

  同时在幼儿园中我们也做到了一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午休:

  1、让家长给孩子带一个在家常玩的、心爱的宠物玩具,孩子抱着它睡感。

  2、在平时多找哲哲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消耗些过剩的体力。

  3、语言鼓励,鼓励哲哲一定能够在幼儿园睡着觉的。

  4、及时的奖励,当哲哲在幼儿园睡着后,我们会及时的孩子一定的小奖励。让他有荣誉、自豪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现在哲哲每次午休都不是我们大家所头疼的事了。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2

  在一日活动中,老师常常会以挑剔的眼光对待孩子,恨不得孩子们个个都是十全十美,处处都按照我们的要求标准进行才好,可在这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

  就如我们班的XX小朋友,他平时是一个特别调皮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也常常自己玩自己的,弄的老师很无奈。可是在一次玩雪花片的时候他却插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小飞机。当我走到他跟前的时候他炫耀的举起来来让我看:“老师,漂亮吧!”我眼前一亮把他插得小飞机举起来:“小朋友志远插得小飞机漂亮吗?”“漂亮”我话音刚落孩子们就异口同声的喊着。志远似乎有些害羞了低着头笑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居然都模仿起了志远插的小飞机,顿时教室里充满了“呼呼呼…”飞机起飞的声音志远的表现让我们刮目相看,也让我感受到了以前那种齐步走的统一管理模式对孩子来说是多不公平。每一个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自身的发展也不同,我们又怎么能用统一的目标要求他们呢?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展每一个孩子的优点是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一定要把眼睛擦亮,不放过孩子的任何一个优点,是孩子的明天发展的更好。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3

  “看看谁听话,谁坐的好,就给谁分好吃的。”这是我前几天刚进教室门口,看到班里小朋友乱糟糟的场景时,脱口而出的一句话,只听话音刚落,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来,“老师,你要奖励我们什么呀?”……是啊,这次我要奖励他们什么呢?小贴画?好吃的?……似乎这些并不能引起他们多大兴趣了,但是我不能言而无信呀!于是我眼观六路,寻找教室里最可能吸引他们的东西。啊!有了,十二生肖小贴画,这个可是以前没有奖励过的。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谁坐的.最好,我就奖励他十二生肖小贴画,数量有限哦,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有的。”话还没说完,就看孩子们都一个个坐正坐好,等待十二生肖的小贴画“降临”到自己身上,看来,这招还是挺管用的。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过多的依赖以给孩子物质奖励,来影响孩子的行为?如果哪天没有“十二生肖小贴画”的及时出现,我又该如何收场?、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心理学家所说的话,她说:用小星星、小贴画以及其他一些小玩意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是非常有效的办法。她指出这些小玩意能轻松的解决小孩的行为问题。不得不承认:这些年来,这一理论确实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很多老师和家长都用很多的贴画来当孩子的奖品,但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我不敢想象。

  随着孩子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孩子们会和我们“讨价还价,”就像我们大班的孩子,简单的、普通的小贴画,并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了,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必须寻找更“特别”的东西来吸引他们。久而久之,明明是为了奖励好习惯的一个制度,很可能就演变成了一个“敲诈勒索”的计划。到那时,我们就会后悔莫及。

  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全面的考虑奖励和调动积极性这两个问题。口头表扬和认可是大人在对待小孩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当然,偶尔经过全面考虑后,使用一些物质奖励也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应该知道:必须培养幼儿从自己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感。不论是完成一个任务,爱惜财务,还是解决一个问题,其中的自我满足感应该成为一种必然的内在奖励,而不是以某些外在物质为基础。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4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间一学期又要过去了,看着这群小家伙们,多少还有点感慨呢还记得他们刚入园时那哇哇哭闹的情景,再看看现在的他们………

  片段一:“哈哈哈,这个《小兔乖乖》的故事,我妈妈讲给我听过的,现在我来讲给你们听吧……”图书角中正洋溢着这样快乐的笑声,乐于表现、信心满满哟!

  片段二:“你们看我捏了一根火腿肠,啊哈,真好吃!你们看我还搓了一根油条了呢……”美工区角落里孩子们正在互相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呢!自己动手、相互交流,多棒的一群孩子呀!

  片段三:“老师,我这个像不像一架飞机呀?”你们看看我这个像什么呀?”“咦,是风车吧。”……建构区里孩子们正沉浸在那积木的`神奇世界中,自由发挥。

  片段四:“我是妈妈,我来做饭吧!”“你看啊,我做了好吃的菜!”小小的娃娃家让孩子们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片段五:“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么叫,喵…,喵…,”听,孩子们正在亲亲抱抱角和小动物对话,唱小动物歌呢!多美的歌声呀,多么温馨的拥抱呀,多么纯真的对话啊!

  片段六:“这里是挂号的地方,快来啊!”,“我是小医生,你哪里不舒服啊!”“小医院”里孩子们正在开心地游戏中。

  当我看到这一幕幕快乐、温馨的片段时,我由衷地羡慕,羡慕孩子们的开心劲头,羡慕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他们之间传递着纯真、美好、进步、快乐,与此同时,我也收获着这一切的一切。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15

  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看,21世纪将是生态文明构建和发展的世纪,而今天的婴幼儿将是承担这一任务的主力军。因此,引进生态观以深化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确,我们迫切需要树立生态观,形成生态意识,并落实到我们的教育行为中去。

  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提高的过程。当今世界关于婴幼儿身心发展和保健、教育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异常丰富,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学习和借鉴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不需要从头做起。然而,学习和借鉴是为了提高,这就必须通过实践,在实践中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意识。这就是说要走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螺旋式上升之路。实际上,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我们开始从幼教改革的实际需要出发,借鉴有关理论来解决实践问题,促进改革向前发展。然而,每前进一步都会出现新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又促使我们去寻找相应的理论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来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理论的能力越来越高,改革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今天,我国幼教领域出现了异常丰富的前所未有的创新成果就是明证。

  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观念更新”不是一般地从理论上提出一个新观点,而是从我们的幼教改革实践中升华而形成新观念,这种观念应该成为我们自己思想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且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向前发

  展而持续深化更新。

  现在以“综合教育”改革为例,来回顾我们这些年来在实践中观念更新的过程。

  80年代初,有些幼儿园老师向我们理论工作者提出要求:改革分科教学,把几门学科综合起来教学,以减轻教师和幼儿的负担。当时,我们找到并运用了系统论的一个观点:系统是有一定结构的,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整体,其效果将大于各部分相加之和,从而提出教育内容的综合、手段的综合、过程的综合,并据此建立起主题系列。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改革缺乏对教育目标的研究。因此,在1987年开始的“农村学前一年综合教育课程”的探索中,我们首先对教育目标进行了反复研究,从而使综合课程的结构得到了改进。同时,我们认真研究了陶行知、陈鹤琴当年创办农村幼儿园的理论和经验,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课程设计。从那时开始,我们意识到在课程研究的理论指导方面,继承与发扬我国幼教先驱者的思想和引进西方理论都是必要的,而且两者要尽量相互结合,从而建立起我们自己的观念。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开始接触到人类发展生态学,并提出了“重视社会生态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的观点。关于前一点,我们积极提倡充分利用农村的'各种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但对后一点“利用生态变迁促进幼儿发展”,直到1993年开始探索“2至3岁儿童综合教育课程”时才有所思考,思考的重点是如何使孩子顺利地过好入园关的问题。

  上述观念更新的过程实际上受到多种思想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吸收有关信息进行加工,一方面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可以说,这种观念的更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再以儿童观的发展为例,来回顾我们观念更新

  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受建构论(由蒙台梭利和皮亚杰先后提出)的影响,认识到“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因此开始重视为儿童提供操作的机会,强调变灌输知识为发展智力,提倡将发挥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起来。后来我们认真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的主体发展观,把我们的教育目标定在“使幼儿的身体、认知、个性、社会性情感等方面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幼儿创设有利于全面发展的、轻松自由的环境,使他们摆脱人为的束缚,得到科学的发挥,促进他们的主动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课程改革方面,广大教师就开发幼儿的潜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了多方面探索。近年来,老师们又开始通过直接观察来认识和了解孩子的潜能和发展需要,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而不是单纯考虑儿童的年龄特征,更强调从儿童发展的实际出发制订教育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儿童观的一大进步。

  从上述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幼教观念的变化是广大幼教工作者不断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研究自己面对的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现状而得以实践的。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教育的随笔04-18

幼儿教师的教育随笔04-28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4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5-2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8-05

(精选)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8-05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30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精选】07-16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06-12

幼儿教师教育感悟随笔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