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师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经典的随笔都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教师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教育教师随笔1
青年教师应努力实现三个突破:首先突破课堂关,要熟悉教材,善于组织课堂,掌握必须的教学技巧;其次突破知识关,要很多做题,研究高考,明确每节课该讲什么,重点是什么,能围绕中心讲课,提高教学技巧,做一名优秀的“演员”;第三突破教学关,讲解深入浅出,方法灵活多样,“教”“学”并重,有思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优秀的“导演”。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仅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仅有不会学的学生——新教学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学是一种对话、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教学相长。教师不仅仅是传知解惑,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让学生会学而不是学会知识;教知识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知识的发生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本事是教学的关键。新教学观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潜力,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会学。这种参与不仅仅是简单的课堂提问!新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要吃透学情,要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在什么情景下能发挥潜力!兴趣、方法、习惯、性格、个性、心理品质、目标、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视。小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唤起他们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基本的学习行为习惯,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进而掌握基本的知识(知识决不是第一位的目标)。
教育要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决不能仅仅为了考试,我们在培养一个人,一个将来在社会立足的人,一个要有创造性本事的人。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把微笑带进课堂,把竞争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传递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送给每位学生。
教育教师随笔2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头痛的种子选手
他,个子小小的,样子长得像只小耗子,性格也跟小耗子似的,整天东窜窜西钻钻,从不消停。有小朋友从他身边走过,也会伸长手去阻挡,或拍打一下别人……老师正在组织活动时.有时会突然听到一阵大声叫喊,不用说,这时你肯定会看到他正蹲在板凳上手舞足蹈……每天被投诉率最高的就是他,或把小便尿到其他小朋友身上,或争抢别人的玩具,或撕坏小朋友们最喜欢的书……就是没有小朋友理睬他,他也会主动去招惹别人。
诸如此类的情况层出不穷。而他每次犯错给出的理由,永远都是:我太高兴了,控制不了……
面对这样的幼儿,我该如何是好?
遇到这样的孩子的确很令老师头痛,通过教师欲哭无泪的状态,可以看出教师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这个“捣乱分子”也无济于事。我以前班上也曾经有过相似的孩子,通过近两年多的时间循循善诱,终于不再令教师头痛了,回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值得尝试。
这种行为不良的孩子,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制力较差。要教育好他就要全面地了解他,了解其优缺点、性格爱好、家庭情况等,找出问题的根本,才能对症下药,更好更全面地教育他。俗话说:“久旱之苗,不可强浇;久病之人,不可强药。”教师在教育这样的孩子时一定要有耐心,要慢慢等待他一点一滴的`改变和进步,切忌急于求成。
这样的特殊孩子需要“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在制定方案之前先做三点准备。
第一,鉴定他是属于什么类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观察他是否有“多动症”的可能,检查他的营养是否均衡?(因为含铅量高的孩子也会有控制不住自己行为的特点。)还是喜欢用“恶作剧”的方式唤起别人的关注?或者是否有特殊的家庭环境?等等,寻找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第二,全面了解他的情况,包括性格爱好、家庭隋况、优缺点等,甚至要追溯到是否是“早产儿”或“剖腹产”的孩子,为以后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第三,根据他的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方案。制定教育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到家庭教育的作用,及时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在做好以上三点后,教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去实施教育。
1.尊重不放纵
通过案例看出,他不光令教师感到头痛,还令班上的孩子们讨厌,他的身上已经被大家贴着“问题孩子”的标签,教师要先选择冷处理,淡化他是“坏孩子”的意识。“尊重”就是要正确对待“问题儿童”,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让他和班级里的孩子感觉到他是“问题儿童”。
尊重但不放纵,可以把他的座位安排在离教师最近的位置。以方便随时观察关注,当发现他有不良行为时,不要当众批评,可以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去提醒或阻止。做操或匕下楼梯等外出时,可以由教师牵着他的手,这样他既感觉到教师的关心,又没有机会去影响他人。
教师对幼儿,尤其是对“问题孩子”,首先做到尊重不放纵,将严与慈、师与友融为—体,积极争取和他成为朋友。
2.期望不失望
教师不能对他失望,要始终抱有期望。“期望”通过跟他谈话商量,共同制订一个整改目标,并真诚地期望他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并使期望变成现实。当然,对他的要求不宜太高,应循序渐进,注重量变,只有量变才能有质变。
教师可以和他一起做个许愿瓶,把希望改掉的习惯写到瓶子里,然后埋在幼儿园的小树林里,等过段时间再把许愿瓶挖出来检验下是否已经改掉,这样的游戏孩子很喜欢,同时也让他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的坏习惯正一个一个地被埋掉了,潜意识里他就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
3.激励不近利
他的每一滴进步都要及时鼓励,可以折个他最喜爱的恐龙奖励给他,也可以承诺和他玩一次喜爱的游戏,还可以跟家长联系,带他去大自然中探索或游玩,或送他玩具等,但物质奖励要|真用,以免降低教育目标、影响人格的形成。
通过激励使他产生内在动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身上积极向上的因素并积极引导,使之扬长避短,诚心改过,一步一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经常性地运用赞许、表扬、奖励等方法,不时肯定他已初步形成的良好习惯,能满足其积极向上、追求成功和赞美的心理需求。
4.宽容不纵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更何况是几岁的孩子呢?在一位教育专家的学术随笔中我看到过这样的观点“学校是学生犯错的地方”。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宽容孩子身上的缺点。
但宽容并不是纵容,教育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要指望一次或几次教育就达到你所期盼的效果。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两手都要抓,不仅为孩子的每次进步都感到高兴,宽容之余还要用规则约束他,可以设计一个统计表,用积分制去教育他,每一点进步就加分,犯一次错误就扣分,每周总结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会明白规则的重要性,明白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处罚。
5.积极不消极
教师还要利用各项活动,让“问题孩子”在活动中“露一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喜欢自我表现是“问题孩子”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或活动中,发挥其特长,为他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有意地安排他完成某项任务,使他体会到成功的|央乐和为集体争得荣誉后的喜悦。相信他必定会逐渐地走向正路,变消极的“出风头”为积极的行为表现,从而达到转化的目的。
教育教师随笔3
用活教材 盘活课堂
教材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依据和物质基础,但在教学中过分的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把一门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课程变得沉闷、单调、乏味,那么,教学就会犹如一张网、一团麻,很难做到纲举目张,教材反而成了我们搞好教学的瓶颈。可见,处理好教材,才能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在深刻领会教材蕴涵的教育功能和课程理念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处理和有效的组织,合理的分析和解读教材,既尊重教材,又正确地把握教材、用活教材,灵活地进行课程内容的加工、调整、组合、补充、延伸、改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既轻松又实在。
一、不求全,而求变
不可否认,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隐含其中的教育理念是影响教师教学的重要因素,然而,教材所安排的内容是否为教师的创造性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又是否能为学生已有的基础所接受和认可?事实上,即如人们所普遍了解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关于教材与教师教学活动之间新的定位:教师应当用教材去进行教学,而不只是教教材。这也就是说,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正确理解教材,首先是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全面掌握一个课时的知识点,其次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确定重难点,最后是联系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必要时对教材的安排灵活变通,或“删”或“增”。在北师大三年级《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教学中,教材涉及的内容就非常多,从例题看:有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有笔算除法的首次验算(其中又包括没有余数和有余数的两类)。从习题看:有商的大小比较;有对剩余的不同处理。一个课时涉及五个新的知识点,试想:要使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一个课时的时间内对五个新知识点理解、接受、消化,可以吗?当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那么,教师就要对教材作出大胆取舍,本课时紧承前面的教学内容,被除数首位不够除、笔算除法的验算无疑是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有必要在教学中删除有余数除法的验算、对剩余问题的不同处理两个知识点,同时弱化商的比较这一知识,这是“删”。而在导入阶段增加口算420÷6,并通过分解图展示口算和思考过程,这能有效地迁移学法,理解“首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的算理;在学习了首商之后,及时在反馈练习阶段增加确定首商的专项练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这是“增”。如此删、增更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新知,学习轻松了,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高。因此,“不求全,而求变”可以看成数学基本技能教学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不求全,而求联
新课程改革以来,数学新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特别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普遍采用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呈现模式,内容生动,对学生也有极大地吸引力。但观北师大新教材,课本以大量篇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建立模型,而将对于知识的解释、应用与拓展反而隐含于练习之中。这样的安排就有可能割裂数学知识链条,淡化了数学本质内容的探究。事实上,我们决不能弱化数学基本知识的教学,更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某些内容安排次序作出调整,可能更有利于鞭辟入里,使数学知识前后连贯更加顺畅,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顺畅。还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的教学,教材中的例1(468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多少?)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即被除数的首位不够除,而紧接着安排的试一试则是被除数的首位够除的练习,这是上一课时已经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妨大胆地将这一内容调到例1之前,作为铺垫题,达到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提取笔算除法要点的目的。这样既分散了练习,又将新旧知识顺畅地联系起来,对新知的学习起到很好的解释作用。再看北师大六年级下册《反比例》的教学,紧承正比例知识,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运用例2(王叔叔游长城,选择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所需时间的关系)、例3(分装600l果汁,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之间的关系)的情景,在与正比例的比较中理解什么样的量能成反比例关系,而例1中出示的和是12的加法表、积是12的乘法表倒是适合学生在认识了反比例之后对两种不同的情况作出哪种数量关系成反比例的判断,同时在乘法表中,把积是12的方格圈起来,连成了一条曲线,这正是反比例图像的直观表现,对后面观察与探究反比例函数图像起到很好的导入作用,因此,不妨将本课时例1的内容调整到学习了反比例并完成相关反馈练习后进行教学,更利于知识的解释、连贯和联系。也就是说,“不求全,而求联”可以被看成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相应原则。
三、不求全,而求延
在教学中,简单机械地“用”教材教往往束缚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重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挖掘教材,延伸、开发、新编、创新教材。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调整学习材料的呈现时机,可以新编学习材料,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进行开发,培养学生再创造的能力,实现对教材的创新。例如,就概念教学而言,对于同一概念我们应当力求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理解,也即应当将其看成整体性“概念网络”的一个组成成分,从一个广泛的角度对概念作出必要的“引申和变化”,这样,学生就能在教材呈现的有限内容中生发开来,全面的、立体的掌握知识。在北师大六年级上册《生活中的比》教学中,教材给出了两类情境——数学情境和生活情境,一类情境是同类量的比较,另一类是不同类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出比的概念。然而,如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呢?我们恐怕还需要更为生动的内容呈现。可以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后讲叙《柯南破案》的小故事,柯南只测量脚印就推测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大致身高,从而引出人体中有趣的比;在《试一试》习题中,解决了树高与影长比的关系后,引入数学家泰勒斯运用这一知识测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在教学临近尾声时,出示体育比赛中的比分,引导学生思考:这里的比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吗?……这些相关内容的拓展、延伸,更能够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使“比”的概念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图像,而不是扁平无生气的知识。看来,“不求全,而求延”可以当做数学概念教学的一般原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此言不差,实际教学中,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有更多的实践体会去灵活的把握教材、运用教材,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是有灵性的。
教育教师随笔4
幼儿园厨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场所与资源。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大班幼儿的帮厨活动,组织幼儿到厨房,协助炊事人员做力所能及的午餐准备工作,促使幼儿在情感、知识、能力等方面获得较好发展。
一、帮厨活动前
1.依据量力适度原则,选定帮厨活动的内容。幼儿帮厨活动主要为清理瓜果蔬菜、制作小甜点及其打扫场地、摆放碗筷。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有剥虾、剥蛋、剥蒜头、撕豆角、掰平菇、摘芹菜、刨萝卜、搓萝卜丝、打蛋花、磨豆浆、做椰丝球(甜点)等。每个周末,班级教师和食堂工作人员根据下周幼儿食谱商定帮厨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要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与能力水平,是幼儿经过努力能完成的,不宜过难。
2.依据安全第一原则,做好帮厨活动的准备。幼儿在帮厨中经常要使用刨刀、搓刀、打蛋器、小石磨等工具,工具的安全性是幼儿安全参与帮厨活动的保证。教师在准备帮厨工具时,要充分考虑它们是否适合幼儿使用,易割伤幼儿、操作费力的工具不适合幼儿使用。如搓萝卜丝用的锉刀,应选用边缘是木质圆角的长柄锉刀;刨刀要选择刀面较宽、把手较长的,易操作也不会让幼儿受伤。其次,教师要事先了解班级每一位幼儿的身体状况,确定参与帮厨幼儿的具体劳动内容,如对虾过敏的幼儿不宜参加剥虾活动。
3.依据“互不影响”原则,确定帮厨活动时间。“互不影响”指的是既不不影响幼儿的晨问活动、早操、点心环节以及游戏活动,又不影响食堂午餐的准备。综合考虑后,我们认为帮厨是一个教育活动,安排在上午9:00~9:30为宜。另外,帮厨活动不宜太频繁,一周一次较适宜。
4.依据环保教育原则。准备帮厨的垃圾盒。帮厨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垃圾,为了养成幼儿重视环境卫生的习惯,帮厨活动前发动幼儿和家长在家中利用废旧的挂历纸制作垃圾盒,或者收集小包装盒携带到幼儿园,用于装帮厨活动中的垃圾,如虾壳、蛋壳、萝卜皮等。
二、帮厨活动中
1.炊事员成为教师。帮厨活动开始时,炊事员向幼儿介绍帮厨的任务和内容,示范讲解帮厨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和一些具体的劳动技能,如刨刀的'使用方法,剥蛋、剥虾的技巧等。
2.让幼儿“玩中学”。我们发现:用游戏的方式指导幼儿学习帮厨活动的一些基本技能方法是方便而有效的。我们创编了一些表述某些操作方法或技能的儿歌和顺口溜,让幼儿以游戏的方式边念边操作。如幼儿边念剥虾的顺口溜“掐断头,扯去脚,翻开壳,吱溜一声拉尾巴”边剥虾,觉得好玩,学得很快。
3.积极鼓励,坚持放手。帮厨活动初期,幼儿由于缺少方法、技能和经验,常常会做错事,如刨菜瓜瓜皮时,不仅刨不干净,还常常将菜瓜弄得坑坑洼洼的,这时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幼儿,坚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并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几经实践后,幼儿就会获得经验和技能,提高劳动的能力。
三、帮厨活动后
1.整理劳动现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帮厨活动后组织全体幼儿整理自己的工作桌面及做好自我卫生清洁,并以轮流方式组织部分幼儿擦桌子、扫地、整理劳动现场,自然渗透了爱清洁、讲卫生、保持生活场所整洁和卫生的教育。
2.组织谈话活动,体验快乐和成功。幼儿在帮厨活动过程会有很多的体验、发现和感想,帮厨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组织谈话活动,引导幼儿交流与分享经验技能、快乐体验和成功感。也可引导幼儿探讨在家参与家务劳动的内容,培养幼儿主动参与家务劳动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和幼儿一起制作“帮厨劳动真快乐”墙饰,张贴幼儿帮厨照片、绘画作品等,激发幼儿的成就感,强化幼儿关于帮厨劳动的快乐和成功体验。
3.利用家长QQ群,家园教育同步。每次帮厨活动结束后,我们都充分发挥班级家长QQ群的宣传作用,及时上传幼儿帮厨活动的照片资料并附上文字说明,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孩子参与帮厨活动的场景,深刻体验到劳动教育的重要,取得家、园双方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一致性。我们在QQ群中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动,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强化幼儿爱劳动的意识,使幼儿的劳动教育富有成效。
我们的经验表明,帮厨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为:
(1)习得劳动技能,萌发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增长科学知识,引发探究的新兴趣点。
(3)锻炼手部肌肉,促进手眼协调能力发展。
(4)体验劳动的艰辛,激发尊重劳动者之情。
(5)互学互助,增进合作意识和行为。
教育教师随笔5
这个寒假过得很一般。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吃喝喝,随意聊聊天、打打牌,偶尔再来个短途出游,孩子们风一般得玩,大人们除了看护孩子,也童心未泯地耍了几回。等客人一走,凑巧天气不太好,于是就窝在家里看起了电视。难得有特别喜欢的节目,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却着实被迷住了。
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真的是场诗词的盛宴,无论是主持人董卿的深厚诗词积淀,点评嘉宾的旁征博引给全场带来的妙语连珠,还是场上选手的精彩表现,都令电视机前的观众叹为观止,大家随着一场场比赛,跟随主持人穿梭于中华诗词文化之林,将自己倦怠的心栖息于诗意的中国大地之上。那一刻,我的心很沉静,很享受当下的一切。紧接着,微信上有关《中国诗词大会》的各种报道文章便活跃在朋友圈,一日日刷新着点击量。
那天,我们一行来到了新华书店。原本怕还没营业,谁知进去,各层都是人员爆满。你看那流连于书架前选书的少年,眼睛一刻不离书本,还有选好了书就地一坐,自顾自沉浸于书香世界的也不在少数。这么多的人从两三岁到五六十的不等,反正总有的看,总也不愿离去的。孩子选书的空当,我也随意翻了翻,看到《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就瞬间被吸引。尽管这是给孩子写的书,可是翻看里边的.内容,竟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汗颜---有些我也只是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呢!于是买回家来,细细研究。再加上央视一套寒假期间播出的《中国成语大会》也是赚足了我的眼球。作家队与高校队的角逐精彩不断,再次让我窥见了中华文化之精妙,不禁心往神驰。
昨晚看了一段演讲视频---《教育的意义》,那个英语培训老师董仲蠡说的每句话都令我深思:教育究竟是什么?我们身为教育者又教会了学生什么?难道仅仅就是为了考试?董仲蠡说:文化和学问经由数百年、数千年积累而来,凝聚了不知道多少先贤学者的智慧,所以它的价值不应当只作为一种谋生手段的时候才被人重视。那些看似无用的诗词曲赋,历史人文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亦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一部分,不为考试,不为声誉,不为高分,不为卖弄,只为修心!
是啊!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够修的真心,认清自己,该是多少人的终极追求!多一屡书香,遇见一场诗词的盛宴,是否,我们就离自己更近了一步?
教育教师随笔6
“瓶娃娃”是“数宝宝乐园”里的游戏材料,幼儿可根据教师事先贴在瓶子身上的颜色标记和点子数在瓶子里插入相应颜色和数量的吸管。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差异,我在贴点子时设计了不同的'难度:一种是封闭图形,一种是不封闭图形。
我估计中班幼儿在数封闭图形的点子数时会遇到困难,所以我准备了可以作为数数起始点标记物的苹果贴纸。但什么时候投放苹果贴纸比较合适呢?我作了一次尝试。在幼儿第一次游戏时,我先不投放苹果贴纸。正如我所料,幼儿在数封闭图形的点子数时往往会数不清。于是,我站在一旁观察孩子们能否解决这一问题。我发现有些孩子玩了一会儿后放弃了,转到不封闭的点子图了。而有一小部分孩子想到用手按住一个点子作为起始记号,但由于孩子手比较小,要在数的过程中始终按住那个点有困难。我想这是我应该介人的时候了。我把孩子们召集起来,让他们说说在玩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还让洋洋说说想到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困难。洋洋说,他想到用手按住一个点子作为数数起始的记号,但有时手会移动。这时,我拿出了苹果贴纸,有个孩子叫了起来:“把苹果贴纸贴在一个点子旁边作标记就可以数清楚点子了。”有了记号,再数封闭图形上的点子数自然容易多了。就算是能力稍弱的孩子也能很快地数清。孩子们可高兴了。
在区角活动中,游戏材料不仅要体现层次性,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还要注意投放的时机。就像苹果贴纸,如果我在一开始就投放,可能会对幼儿的自主探究造成一定的干扰,但在幼儿遇到困难有需求时再投放,效果就大不相同了。正可谓“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教育教师随笔7
今天的午饭有炒胡萝卜,我知道班里有好几个孩子不吃,为了预防,张老师去拿饭时,我故意神秘的让大家猜:“你们知道今天厨房的伯伯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好吃的吗?”孩子们都摇头说不知道。我又说:“我问过了,他不告诉我,还让我自己猜,我猜不出来,你们来帮帮老师好吗?”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都说:“老师,我能帮你!”“伯伯说了,今天的饭菜呀,是小白兔最最喜欢吃的。”我的话刚一说完,孩子们就嚷起来了“我知道,我知道,萝卜和青菜!小白兔最爱吃萝卜和青菜!”我又说:“到底我们猜得对不对呢,一会儿张老师回来就知道了。”孩子们高兴的期待着.
饭菜来了,孩子们嚷起来:“我猜对了,是胡萝卜。”我一边分饭一边说:“谁愿意做小白兔把饭菜全吃光啊?”孩子们响亮地回答:“我!我……”饭分好了,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发现思雨还有孙悦,还有几个平时不吃胡萝卜的,也都大口大口的在吃,子豪都把嘴边吃上了一圈金黄色的小胡子了,大家愉快的吃完了午餐,早吃完的还学小白兔的样子把手指竖在头上说:“我是一只小兔子。”当我说:“小兔子们,去睡觉喽。”孩子们高高兴兴的去睡觉了。
其实有的孩子并不是真正的挑食、偏食,很多是受家长的影响,还有的是不愿尝试新的口味,如果家长和老师在孩子幼小的时候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纠正,是完全可以让孩子改掉挑食偏食的毛病的。小班的孩子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而且很喜欢模仿,我正是利用这一点去进行教育,孩子们乐于接受,才会收到这么好的效果。
教育教师随笔8
十一月份的一天,班里只有我在陪伴小朋友们游戏,本以为大家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没什么问题。却没想到,这一上午把我忙死了!无论我走到哪里,身边总有一只手在摇晃我、拉拽我:“老师,你看我做得行吗?”“老师,你看我弄得对吗?”“老师,我用这个可以吗?”“老师,我不会用!”……我不停地被一只只小手拉到这里、那里,不停地说着:“很好啊!”“对啊,继续做吧!”“这样就行了!”“没问题,你想得很奇妙!…你试试这个工具啊,没问题的。”……我像个灭火员、安抚师,马不停蹄地鼓励这个、支持那个、欣赏这个、帮助那个……
户外运动时,孩子们放松地运动着,我却放松不下来。脑子里开始反思:“孩子们为什么总询问我的意见?他们问的都是什么?这些问题真的需要我的答案吗?孩子们能不能自己解决?”
其实,孩子们向我提出的问题三分之一是求助,三分之二是求证,希望得到老师的证实,要从老师的嘴里知道自己玩得好不好、对不对、成功不成功。其实,孩子们想做、敢做、也做对了,就是不能自己肯定自己!
回到室内,我们坐下来,我问大家:“你们今天上午玩得好吗?”我本以为孩子们一上午问题不断,应该对自己的游戏没什么好评价,却没想到一片“好”、“好”的声音不断!孩子们很肯定的表情和深信不疑的眼神特别可爱!“好吧!”我心想:“我倒要问问你们,什么叫好?”于是,我接着问:“都说自己玩得好啊?那什么叫好呢?玩成什么样就叫好了?”孩子们思索了一下,开始给出答案:“有目标!”“能坚持!”“有作品!”
哇!不错啊!说出的标准多专业啊!我心想:“我们老师平时不是总爱说这几个词吗?”几乎每天的分享时间里,老师都会夸奖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要玩什么,能坚持自己的游戏、有奇妙的作品……所以,这几个词已经被中一班的孩子熟知、理解,也认同了。他们觉得自己想好了玩什么,一上午的游戏结束时做出东西了,还没有换来换去,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这不就是有目标、能坚持、有作品吗?
太棒了!孩子们已经说出“好”游戏的'三个标准!我接着启发:“好啊,你们说出了玩得好的三个标准呢!还有什么其他标准?”大家想着、想着……我问大家:“你们长大了,游戏结束时会自己收拾整理吧?不能乱七八糟吧?”“对、对!”大家纷纷同意。我说道:“嗯,这叫做有好习惯吧?”“对!”孩子们同意我的定义。我接着问:“那,有困难了自己做不了会找同伴帮忙,这叫什么?”孩子们想了想后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办法!”“能一起做!”“合作!”好,这五个标准出现了。
孩子们说了三个,我启发了两个,我们一起,把“玩得好”的标准凑了出来。那么按照新标准给自己评价吧!我对大家说:“真好,你们已经给自己的游戏定出了标准——有目标、能坚持、会合作、习惯好、有作品。这五个标准每个一分,达到一条,就得一分。数一数,今天游戏你能得几分?”孩子们低下头回忆着,有的掰着手指头数,很快,有了答案:“两分!” “三分!” “一分!”不管我听到什么样的分数,看到的都是得意、神气、胜利的表情。这个让我特别满足,因为孩子们对分数的多少其实没有特别在意,只要自己努力得到分了,哪怕一分、两分也很高兴,这就是孩子们学会自主评价“好”游戏的真正价值。
其实,有的区域游戏不需要合作、不需要有作品,如阅读区。孩子沉浸在安静、惬意的阅读中,很享受独自的时光,这就够了。所以,分数真的不重要。由此,孩子们知道可以用这五个标准来判断自己的游戏、评价自己的游戏,这才是重要的。我希望孩子们从此不再依赖老师的评价,不再依靠成人的肯定来成长,而是知道目标和标准是什么,用自己的努力见证自己的成功和成长。
教育教师随笔9
幼儿期是人生重要的奠基时期,所以孩子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期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孩子们缺乏必要的知识经验,自控能力差,尽管我们做老师的每天讲得口干舌燥,往往收效甚微。
一天,在自由活动时,我们班的惠惠随手就把一张废纸扔到了地上,我让她捡起来放到垃圾箱里,只见惠惠拾起纸来,一脸的不情愿,走起路来磨磨蹭蹭,好像将废纸扔进垃圾箱不是她应做的事情。这时我看见熊猫造型的垃圾箱,马上有了个新想法,何不换一种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呢?我指着不远出的垃圾箱说:“惠惠你看熊猫垃圾箱肚子是不是饿了,要不然嘴巴怎么张的那么大,你把废纸喂到熊猫的嘴里好吗?”惠惠听了这话,拿着废纸快步走到垃圾箱旁边,高高兴兴得把废纸扔到了垃圾箱里,快乐并洋溢在她的脸上。
还有一次美术课后,我发现孩子们多多少少画在了桌子上。通过上次得到的经验,这次同样我改变了以往的说话方法,而是对孩子们说:“今天小桌子向老师告状了,说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脸洗的干干净净的,而把它的脸弄脏了,它感觉一点也不舒服,我们现在一起给小桌子洗洗脸吧。”于是我每人给了孩子们一块小抹布,孩子们欣然接受了我的'安排,并小心的擦起了小桌子,那样子像在擦自己的脸。
受以上事情启发,我以后在日常活动中会经常用拟人的化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各种好习惯。这些做法也使我感到,只要我们做老师的能够稍微用心,就会收获不少,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话语、不同的方式,取得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孩子们由原来的被动,变成主动,孩子们能快乐接受,我的心中也充满了喜悦。
教育教师随笔10
很多同行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非工具性学科的课堂上老师扯破喉咙,学生依然我行我素,自由散漫,课堂松散无序。有的老师美其名曰:“自由发挥” “玩中学”,而这样的课堂却是我无法忍受的,更不是我所追求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虽然当前的教育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但是教室毕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特殊领地,课堂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无论什么课,对学生的`课堂常规要求都是必不可少的。并且我们学校提倡“我的课堂我做主”,所以我对学生进行 “课前准备、课堂纪律”这两方面的常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渐渐适应了我的课堂,教学也随之井然有序了。
一、课前准备:短句对答,师生互动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在各个班把课前常规的要求编成几句简明扼要的短句,如:“手放桌面,脚放地面,身子坐直,眼看老师,不做小动作”等教给学生,在以后的课前都用“对答”的形式跟学生进行练习。
师:手放?生答:桌面 师:脚放?生答:地面
师:身子?生答:坐直 师:眼睛?生答:看老师
师:不做?生答:小动作 师:学具放在?生答:右上角
师:从大到小?生答:往上排
这种“对答”的互动形式带有一点游戏的味道,学生很感兴趣。简单的几句话,学生一下就记住了。他们一边回答,一边检查自己的准备工作,纠正不好的坐姿和行为。在短句的提示下,教室里马上就安静下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老师身上,大部分同学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二、课堂纪律:明确要求,奖惩分明
美术课以动手实践为主,学生在绘画和制作的过程中必然会有讨论、交流的情况。为此,我给他们制定了明确的要求:专心听讲,动静分明。
我告诉学生,课堂上随便讲话是对老师和同学的不尊重,再聪明的学生,如果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学习的质量也会大打折扣。而且,一个人的违规行为还会影响到其他同学的学习,因此,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不乱讲话。
作业过程中,允许学生互相讨论,但是要求他们把声音控制在只有两三个人能听见的范围内。为了加深学生对声音大小的理解,我用了两种动物作比方:一种是呱呱大叫的青蛙,一种是嗡嗡细语的蜜蜂,我要学生想象如果大家都像青蛙一样放声大叫会是什么情形,然后再让他们模仿蜜蜂飞舞时的声音,这样,大部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都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教室里几乎见不到学生大喊大叫的现象,偶尔有个别同学忘记了要求,旁边的同学也会马上把手放在嘴边提醒他收小声音。
在课堂上,我一般采取以鼓励为主的方法,尽量多表扬学生。对进步大的同学,我会有意识地多给他们一些表扬,让他们在老师的肯定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同时,对个别控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把老师明确的要求抄几遍,背一背,更严重的会失去课后十分钟的休息机会。因此,一般在我点名批评到第二次的时候,他们已经注意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我的课堂我做主”,以上是我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常规的一点体会,这些方法也许不是最合适的,但是在我的教学中却非常有效。
教育教师随笔11
今天于谦从家里带来了一些巧克力糖,想和其他伙伴分享一下。随手我把糖放到了橱子上,活动结束后进行。户外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回到教室坐在座位上等待分吃巧克力。可我怎么也找不到巧克力糖了,到哪去了呢?班内顿时乱作一团。于谦坐在座位上崛起了小嘴,这可怎么办呢?巧克力糖不翼而飞,怎么开展活动呢?我只有组织孩子游戏活动,孩子们很不情愿地玩着游戏。晚上我怎么也睡不着,想了很多,是继续追查还是放弃呢?第二天我把想法告诉搭班老师,我们一致认为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应该找出事情的真相。
开展活动《好吃的巧克力糖》,首先,我出示了多种样式的巧克力糖,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巧克力糖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孩子们纷纷抢着回答。组织幼儿品尝,我又试探着追问了一句:“谁昨天吃过巧克力糖,巧克力糖什么味道。”骏齐举起了手,回答了问题。课后我悄悄把骏齐叫到身边,和孩子进行了交流,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是骏齐爱吃巧克力,想多吃点就把巧克力糖偷偷放到了自己的兜里。我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骏齐也知道做错了。然后在班里我又对所有的孩子进行了教育,开展了教育活动《不要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午休时间我主动联系了家长,询问孩子在家的情况。骏齐的妈妈说:“骏齐到别人家去,碰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偷偷拿回家过,我以为孩子小,而且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就没说过他。”我向骏齐的`妈妈说了如果让孩子养成这种习惯的坏处和危害,家长表示没有想到后果很后悔,回家后会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纠正孩子的这个习惯。
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充满好奇心,而且很想马上获得。在这种私有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幼儿园的孩子小,他们总会犯些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去发现引导教育。我也想告诉家长朋友们,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家长不能毫不介意,这样孩子会认为你默许了他的做法,慢慢形成恶习;要及时向孩子了解原因,是在哪儿拿的,拿谁的;让孩子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不方便和烦恼,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要求孩子及时归还别人的东西,并向对方道歉;对孩子的行为提出明确要求,及时提醒,严格监督,使孩子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
教育教师随笔12
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孩子们是一本本有趣的书。要想读懂孩子这本书,最有用的钥匙就是“爱”。这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所必需的基本素质。爱的温暖能拉进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能感化幼小的心灵我深深地感到,孩子的世界是最纯真、最透明、最敏能拉进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能感化幼小的心灵。感的,老师的一举一动,甚至是目光轻轻地扫一下,也会让孩子们产生深刻地感受,他们的心灵,会像接受电波一样,立刻引起共鸣反应。所以他们需要教师的爱,只有用自己的爱心去接近他们、感化他们,才能读懂这本书。
我觉得师德的核心就是“爱孩子”。没有爱,没有感情,就没有教育。在工作中,我一贯恪守严与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既爱孩子,又严格要求。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孩子的心是最真诚、最稚嫩的。爱是幼儿的一种需要。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和亲切感,可促使幼儿充满自信、积极向上,有利于他们的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要把爱倾注给每一个孩子。而幼儿教师对孩子的爱有其独到之处,必须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既要爱在心上,又要表现在言行中。根据幼儿情感多为直接体验的特点,我注重用直接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孩子,进而使幼儿认识到教师是宽慰和帮助的来源,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学习,主动接受集体常规和良好习惯的要求。我非常注意从接小班的第一天开始,就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印象。孩子年龄越小越需要得到老师的'爱抚,从而产生安全感、幸福感。和孩子们在一起,摸摸他们的头,拍拍他们的肩,帮他们翻翻衣领,塞好衣服,提提裤子;冬天焐焐孩子的小手,夏天擦擦孩子的汗水……他们的脸上都会洋溢出纯真的笑容。
我们班有一位叫明明的小朋友,他的性格很内向,平时很少主动和人说话,也不太爱运动。户外活动时,别的小朋友抱起皮球就拍,而他总是躲在一旁看别人活动。我观察到这个孩子不是不想拍球,而是因为自尊心强,不敢拍,他怕拍不好别人笑他。于是,当小朋友们和另一位老师活动时,我就把他领进睡眠室,说:“远洋,我们一起拍球好吗?”他没有说话,抱着球直往后退,我轻轻地说:“没关系,你拍一个,我拍一个,今天郭老师也是来学拍球的,咱俩比比赛,看看谁先学会,怎么样?”他吃惊地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笑了,举起了球,轻轻地拍了起来。就这样,他开始拍了第一个球。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他很高兴,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也能学会拍球。对自己也有了信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活泼开朗、大胆探索的孩子了。
教师对孩子的爱是超越母爱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持久地、崇高的、发自内心的爱。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使孩子茁壮成长,我以这种爱感染者、教育着我的这些孩子们,看到孩子们不断的进步,也更增强了我做好工作的信心。
教育教师随笔13
给老师摆的"床"早晨区域活动时,忽然发现娃娃家、小医院、理发店的"墙"(用啤酒盒连接的)移到了门口,且横七竖八的排列着,上面还摆着个枕头。我顿生气愤,但又觉得肯定有原因。于是,便很惊讶得问:"这是怎么回事啊?"姜欣宇说:"这是同余给老师摆的!""给老师摆的?"我更奇怪了,这时同余走过来了。
"同余,这是怎么回事呀?"我问道。
"这是给你和赵老师摆的!"同余得意地说。
"做什么用的呀?"
"这是你和赵老师值班时用的床。我们小朋友中午躺着睡觉,你和赵老师以后就不用坐着了,可以躺在上面值班呀啊!"望着他面脸认真的样子,我感动了。多可爱的孩子,多么纯洁美好的心灵!
尽管这"床"摆得歪七扭八,还被枕头压得有点塌了,但这时孩子在关心别人的逻辑和行为方式。我们要理解、宽容、接纳幼儿的"出格"行为,这意味着我们教师要废除绝对性和单一性的价值观,而对许多问题持多元的'、相对的、多角度的理解。幼儿的"出格"行为是他们各自不同的,甚至是充满想象力的、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是令我们感动不已的真挚情感。
教育教师随笔14
混龄户外游戏是打破班级和年龄限制,自主、自选的游戏活动。是老师充分考虑游戏场地、更充分地利用材料,最大化的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得到锻炼。
9月初,我们做教研中了解到幼儿园的特色为混龄,混龄作为一个大的课题,究竟从哪里入手呢?混龄户外活动不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也可以让我们在实施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天,早早的召集各班老师在操场上布置游戏场地,充分利用园内的角落进行游戏,游戏开始了,每位老师负责一个游戏区域,观察和指导孩子进行游戏。在过程中难免发现我们小班小朋友一些问题。例如:
一、“自主性”受限制。
因为有了大哥哥大姐姐,在他们的带领下,会和哥哥姐姐一起学着做游戏,在哥哥姐姐手把手教的情况下自主探索的机会比较有限。甚至有的`小班幼儿不知道自己去玩什么,看着别人玩什么,自己就站在旁边看着。而大班幼儿第一次玩混龄户外游戏,以大带小的形式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大班幼儿认为只要把弟弟妹妹带去一个游戏场地,然后看着他们玩,自己站在原地不敢动了。因为之前没有这种游戏经验,所以孩子有些无所适从,更多时候需要老师在旁指导如何游戏。
二、教师观察困难,对老师的观察专业性要求较高,幼儿安全亟待严密管控。
因区域限制,老师只能在自己负责的区域观察、指导孩子的游戏。在这天的活动结束后,我发现班级的任一然小朋友脸青了一块,我询问原因,孩子回答说是在跟哥哥游戏时不小心自己摔倒了。我问了很多老师,大家都说没有看到,旁边的小朋友也说是他自己在玩游戏时摔倒了。因此,游戏中孩子的流动性也比较大,老师无法兼顾本班孩子的安全,也无法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异常情况,它并不像在班级集体活动时老师可以统筹兼顾,最起码孩子们都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所以说很大程度上,在进行混龄活动时,作为教师我们的顾虑还是很大的,综合考虑:安全第一。
三、观察困难,对幼儿的了解不全面,关注个体差异也不够。
在游戏中,教师无法对某一个幼儿户外混龄游戏情况进行完整的观察,不利于观察指导。再者,游戏中会有个别幼儿的情绪不好,孩子对老师不熟悉,加上还要负责本区域的指导,安抚孩子的情绪也需要时间,孩子的情绪不好,活动的参与度就不高,每个班孩子的能力水平也是有悬殊的,所以混龄户外活动是要建立在彼此了解的基础上设计游戏、调整游戏。
这是我在混龄户外活动中的一些启发和感想,希望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可以精益求精,使游戏更加优化。
教育教师随笔15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礼貌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人们给了教师无数顶桂冠,每一顶都那么诱人,这也许是我最初爱上这个职业的原因吧。
今年,幸运的我如愿以偿成为xx中心小学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第一次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走进课堂,感觉一切都是那样完美,然而,醉酒方知为师难啊!才几天工夫,我先前良好的自我感觉一扫而空,应对一大群麻雀似的孩子们,我才真正意识到教师职业是何等的艰辛和琐碎。三尺讲台站上去容易,要站好可真难啊!这难道就是我将要为之奋斗一生、奉献一生的事业吗?我有点茫然。这时候李校长看破了我的心事,对我说:“教师工作是细致的,繁琐的,有时候甚至很苦很累,但必须记住教师干的是良心的活。”听了这些话后,我很惭愧,也豁然开朗。“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就是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啊!
此后,在校长的提议下,没课时我就旁听老教师的课,学习老教师的上课经验。我也有了一个执着的信念,要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尽我所能,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已成为我从教的最高准则,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
还记得开学第二周,我们班有个叫xx的小男孩,能说会道很可爱,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作业动作很慢,不肯动脑筋,书面作业相当潦草,发现问题后,我找他谈话,期望他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能改,争取提高,可是刚说完后,第二天就又犯了,上课竟然变本加例,当时真的心都冷了,想想还是算了,要不放弃吧,但又觉得十分不干心,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我要对得起自我的良心,我必须要转化他!
为了转化他,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①我先让他认识到自我的错误,做为学生应当尊重教师团结同学,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
②在批改作业时我用了足够多的激励语言,尽可能的激发他的提高。例如:这次作业很棒,有提高;教师其实很喜欢你,如果你把字写的再好一点就更完美了等等。
③在课堂上,反复地提问他问题,在回答正确时,我毫不吝舍地给予肯定,表杨,回答错误时,我会稍微引导他,让他再想想。
④课后,我会询问他旁边的同学,看一下他的`表现情景,以及在生活上家庭上的一些情景。
一周以后,我发现他的情景有所好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了,作业安时完成,回答问题也进取了,于是,我开始反思这种情景,我发现,我把这种方法用在了另外一个不爱说话其他情景与xx同学差不多的学生身上,效果是一样的,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这件事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一个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景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及落后的原因,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
【教育教师随笔】相关文章:
教师教育的随笔04-27
教师教育随笔06-16
教师教学教育随笔03-21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02-23
小班教育的教师随笔02-28
中班教育教师随笔04-07
教师教育随笔【精】04-05
中班教师教育随笔04-18
大班教师的教育随笔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