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随笔(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也可以是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什么样的随笔才算得上是好的随笔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父亲的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父亲的随笔1
一位父亲对儿子的忏悔随笔
今晚,悄悄的进入儿子的房间,看着睡熟的儿子,我内心满是惭愧,惭愧自己没有勇气面对面的对儿子说“对不起”,惭愧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爸爸......
儿子啊,请你原谅爸爸,爸爸只有在你睡着的时候才敢吐露心声:每天早上,我总是恶狠狠的吼叫你,叫你赶快起床,吃早餐,然后急急忙忙的叫你上车,你被我催得忘记拿这拿那的,之后又是被我一顿臭骂,每次你都不吭声,看着你胆颤惊心的样子,我更想骂你。骂你没出息,骂你没用。可是,每到学校,你总是回过头跟我招手说:“爸爸再见,谢谢爸爸!”每一次看到你宽容的对我,我很恨自己,为什么对你如此的粗暴,如此蛮不讲理。为什么对你总是百般挑剔?要知道你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我不能用大人的要求来希望你做这做那,你那么小的年纪,怎么明白我们大人的期望呢?想一想小时候的我,不也是一个单纯的.小孩吗?
有一天晚上,爸爸在看报纸,而你小心翼翼的走过我的面前,我却骂你,骂你影响我看报,可是,你只是走过来跟我说:“爸爸,晚安”。看着你转身上楼的背影。我手上的报纸让我一阵颤抖而掉下,我怎么了?儿子只是向我说:“晚安”,我这么不分青红皂白开口就骂人呢?我又一次的责备自己,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对你?你是我的儿子啊。
儿子,今晚爸爸在你床前看着你那天真幼稚的小脸,爸爸很后悔,很难过,后悔平时不应该这样对待你,也没有理由要求你像大人那样理解问题,因为你还是小孩,我不应该对你有过高的要求,我不能把我未了的心愿让你代替我去实现,这样是对你的不公平!这个年龄的你应该很快乐很幸福,而我却使你变得胆小怕事,内向,看着你整天闷闷不乐的样子,爸爸很难过,是爸爸让你不开心,是爸爸让你抬不起头,是爸爸的责骂让你自卑,每当想到这,爸爸心如刀绞。如果今天爸爸不向你忏悔,那么你不开心的童年阴影会让爸爸悔恨终身!今晚,我趁着你熟睡,爸爸向你忏悔,请你原谅爸爸,你对爸爸的宽容让爸爸无地自容。儿子,爸爸跟你说:“从明天开始,出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位慈祥的爸爸,一位开开心心和你一起吃早餐,高高兴兴带你上学的爸爸,放学爸爸陪你打篮球,陪你玩游戏,陪你做作业,周末爸爸陪你去游泳,陪你放风筝,放假爸爸陪你去旅游,从今往后,爸爸陪着你过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
父亲的随笔2
天,闷热闷热的,丝丝缕缕的热风从敞开的'窗户吹进来,夹杂着月季花的香味。时钟指向午夜十二点,夜已经很深了,世界都彷佛安静下来了,我还在电脑前呆坐,毫无睡意。
面前一本摊开的日历,红色的笔迹清楚的在上面画了一个圈,提醒我父亲节快到了。倒不是因父亲节才想起父亲,而是因为爱父亲所以记得这个节日。
茶几上还放着一包烟,那是下午父亲来时抽的,父亲是天快黑时给我送菜来的,黄瓜,大葱……还给孩子们买了一箱酸奶。父亲只坐了一会,跟我讲了几句闲话,逗了逗我儿子,说是还有事就起身回去了。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的缘故,父亲来之前,母亲打过电话说父亲要来,我说别来天快黑了来做什么。母亲说,父亲想猪猪了,很想看看他。我说我明天来不行啊,别让我爸赶夜路了。母亲说,你忙得很,还是让你爸去吧,你爸爸把黄瓜都摘好了还拔了大葱,摩托车呢,快得很,去了不在你那里呆,看看孩子就回来了。母亲的话里有固执央求的口气,父亲在一旁小声说着什么我没听清楚,叹了口气我只好说行。
父亲的随笔3
父亲是一个“文艺青年”,前期主攻小说,后来专著剧本。情况不妙的是,他写写画画一辈子,却很少在报刊上发表过文字,接近怀才不遇的标准。假若放到现在,没有写出名堂的父亲,至少会在精神上,遭到好奇的围观群众的放逐,还有可能成为街坊邻里的闲聊对象,与孔乙己、范进等落魄文人一起,被唾沫“呸”得一钱不值。但父亲却没遇到这样悲摧的舆论压力,一直都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一个人物。
19岁当班主任
父亲中专文凭,这在60年代初,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却没有发挥专业优势,去地质系统当一名技术员,却跨行当了语文老师。父亲所在的学校,叫盘溪中学,位于嘉陵江边,绿树婆娑,清风徐徐,与抗战时期国画大师徐悲鸿居住的“石家花园”,一街之隔,十几分钟的距离。
父亲当语文老师,可能跟他爱好文学有关,也因此工作卖力,在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年后便成了初三一个班的班主任。据说,当时他只有19岁。我不知道是否能把“少年英俊,风华正茂”的形容词,放在他身上,但是19岁就能成为与他年龄相差无几的同学们的“学霸”,而且由官方任命,不能不说够“萌”的了吧。
地下师生恋
文人多情,百分百读过“维特”的父亲,与这位名满天下的少年一样,都是观花赏月的年龄,烦恼的也是同一件事情。父亲被班上一位美少女惊呆了,爱意连连,情意绵绵,上课时走神,不小心竟然在黑板上写出了错别字。
全班愕然,“李老师怎么了?”有天,学校集体看电影,美少女分到的电影票,远离同学,与李老师坐在一起。李老师热情洋溢,像上课一样,给这位美少女讲解着电影内容,弄得美少女浑身不自在,到底是看电影还是补课,没劲。
美少女是盘溪中学的校花,燕燕轻盈,莺莺娇软,秀外慧中,扬柳扶风,李老师不被迷倒那才怪了!李老师年少老成,东西有点多,他一本正经地对美少女说:“放学后,告诉你父母,晚上我要来家访。”
奇葩的是,李老师去美少女家,没有带课本和成绩单,左手提的是猪肉,右手拿的是鸡蛋,类似今天访贫问苦般登门造访了。事后得知,李老师家访前,进行了火力侦查,掌握了美少女家有6兄妹,她是老大,屋头有点困难,便以家访为名,送些实惠的物品,并以此搏得了美少女父母的好感,最终把女儿嫁给了他。
我了解情况如此清楚,因为美少女就是我母亲,这些都是她亲口告诉我的,是真的。
年轻的厂长秘书
父亲大约二十五、六岁的时候,离开盘溪中学,去了当地名闻遐迩的搪瓷厂,任厂长秘书。父亲的才华和名气,已经穿越校园,成为盘溪、石门一带家喻户晓的教书先生,当然还有他夜以继日的文学写作,也获得了不少尊敬的目光。虽然父亲很少有作品变成铅字,但朴实的人们却已把父亲当成了作家。
双重身份的影响,让父亲成为当地一个人物,而搪瓷厂厂长也慧眼识珠,把父亲招致麾下,当做智囊使用。这次可以给父亲贴上“少年英俊,风华正茂”的标签了,想必他当时也是踌躇满志,像任何一个有着梦想的'年轻人一样,充满了做一番大事业的豪情壮志。
当时的搪瓷用品,像洗脸盆之类的,算得上是贵重物品。出席婚礼,送两个洗脸盆,主人绝对笑脸相迎,其价值与现在送500元差不多。父亲后来又兼煤油炉车间主任,更加引人注目。那时下乡知青,要想返城工作,送给主管领导一个煤油炉,就可搞定这件事。可见煤油炉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性,类似今天的奢侈品。能够出任这个车间的主任,说明父亲教书育人有一套外,生产管理也很在行。
父亲的社交圈开始丰富起来,范围也从工厂扩大到了全市。印象中,每晚家里都是高朋满座,各种逸闻趣事层出不穷。我也第一次听到了不少重庆掌故,如《金竹宫的来历》、《孔二小姐》等;还经常跟父亲母亲去重庆市人民大礼堂观看杂技、曲艺等演出,这在当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合理利用“特权”
我当时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因为父亲的关系,搪瓷厂的职工家属,大都认识我。有天中午,父亲叫我去工厂食堂买卤鸭脚和翅膀,我屁颠屁颠去了,计划各买五个,父亲也只给了我这点钱。但食堂师傅却给了我二三十个,回到家,父亲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不清楚”。父亲又问“食堂师傅长什么样?”他听了我的描述,“哦”了一声,说,“可能是金球叔叔。”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家里又来了几位客人,其中就有卖卤鸭脚的那位食堂师傅。果然,他就是父亲说的金球叔叔。与金球叔叔一道来的,还有食堂一位姓叶的师傅,年纪都不大,二十多岁的样子。
有天早晨上课,我去食堂买馒头,拿的是二两馒头票,食堂师傅却给了我三两的馒头。这次我一点都不感到诧异了,因为我认识这位食堂师傅,他就是那晚与金球叔叔一道来家里的叶叔叔。叶叔叔好心帮了倒忙,我一个小崽儿,二两馒头都吃不完,何况三两,剩下的都被我扔在了上学的路上。
当时搪瓷厂正在修家属房子,我跟几个石匠混熟了,没事时便跑去看“热闹。”这些石匠都是从农村来的,吃饭都在工厂食堂。有次我陪他们一道去打饭,看见了叶叔叔,便起了侠义之心,帮一个石匠,用一两饭票打了三两的饭。这下子我在石匠中的“威望”起来了,隔三差五他们就叫我帮忙打饭,我都能以少换多,让石匠们喜出望外。
搬迁到大石坝
我读初中时,父亲也从搪瓷厂调到了江川厂(现长安公司一厂区),担任计划科长。全家也从石门搬迁到了大石坝。
那段时间,父亲冷却己久的创作热情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写小说写剧本,几乎每天都要写到凌晨两三点钟,还订阅了大量的文艺类杂志,如《小说家》、《小说月刊》、《钟山》、《花城》、《作品与争鸣》和《电影电视文学》、《大众电影》、《剧本》等。
那时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知识如饥似渴,各种夜大和补习班应运而生,并受到大家热捧。父亲重操旧业,被工厂聘为老师,为参加晚自习的工人们传授学业。父亲又开始繁忙起来了,家里也热闹了,串门的闲聊的请教文学创作的各色人等,不断涌入家里,让我依稀看到了年少时的家庭聚会景况。
父亲教书是业余性质,主业还是在工作上。不久,他转任工厂销售科长,时不时便在全国各地出差,逐渐退出了教师行业。父亲当销售科长,我就像在他担任搪瓷厂煤油炉车间主任时一样,享受了一些特权。工厂每个月会发给父亲两条烟,用于应酬和招待。但他很少享受特权,因为这两条烟基本上都被我拿来所用了。还有当时很热门的BB机,工厂也配了一个给他,他同样没配带过一天,也被我占用,悬挂在腰杆上到处炫耀。
写作此文的时间是20xx年8月3日,这天是父亲73岁生日。当晚6点,在大石坝家福火锅店,一家人为他举办了一个简单而具有浓郁亲情氛围的生日宴。宴毕,我回到家里,便打开电脑写下了这篇文字。
父亲,祝您生日快乐!
父亲的随笔4
写过好多文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如此激动又如此沉重。父母金婚之年,作为女儿的我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相送,只有在键盘的敲击声中,用我最真最诚的心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题记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遵从父母之命,信赖媒妁之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结合方式,拉开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帷幕。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海誓山盟的情感宣言。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相依相随彼此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爱是朴实的,也是真挚的,更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他们那种彼此关心体贴,彼此尊重信任,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情意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儿孙效仿和学习的。
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父亲和母亲在婚后的二十二年间,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作为留守农村家中的母亲,既要承担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还不能耽误地里的农活。由于孩子多,劳力少,母亲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忙碌着,奔波着,辛苦着。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好多分几斤粮食,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尽管自己在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牵挂家里,安心工作。时至今日我们都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挑起家庭这个重担,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无怨无悔的守望者,也许就是那份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心吧!而当时独自在外地工作的父亲,除了在单位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以外,还时刻牵挂着家里的妻儿。那年那月,微薄的收入(据母亲讲,父亲当时的工资是每月34。5元)很难支撑这个人口多收入少的大家庭。为此,父亲总是勤俭节约、紧缩开支,尽可能地多给家里攒点钱,以维持日常的生活所需。直到1985年,父亲在机构改革中,由原来任职的乡政府调回县广播局,母亲和我们兄妹几个也随父亲搬到县城居住。至此,他们夫妻才结束真正意义上的两地生活,我们一家才得以真正团圆。而此时的他们也已是人到中年,人生最值得怀念和记忆的青春岁月就这样在没日没夜的劳作中消失殆尽。
柴米油盐的婚姻家庭生活,不可能没有磕磕碰碰。然而,父亲性子直、脾气急的性格,却在温柔贤惠,忍耐性极强的母亲面前显得是那么的无力。在遇到矛盾的时候,母亲总能以柔克刚,用她那和风细雨般的劝慰言语感化着父亲,使父亲浮躁的心得以平复,家庭矛盾迎刃而解。为此,父亲从内心深深地佩服着母亲,并且在日后的生活中尽可能地克制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像天底下所有爱他们的儿女们的父母一样,我的父亲和母亲同样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儿女们。这份爱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当年父亲为了给我们兄妹几个“农转非”,不惜丢掉当时已经比较显赫的官位,评以中级工程师的职称,顺理成章地让我们跳出农门,跻身于非农业人口的行列。现在想来,作为在官场上奋斗了几十年、作为在“官本位”社会现实中的父亲,竟然为了自己的儿女,不惜丢官弃爵,耽误前程,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如果不是源自对子女前途的考虑,和那份与生俱来的对下一代的关爱,有谁会做这样的傻事啊!这份深情这份大爱,让我们做子女的如何报答?而我们又如何报答得了父亲这份无私的爱啊!
如今,他们的孩子们早已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无情的岁月却在他们的身上雕刻出深浅不一的痕迹:当年挺直的腰板佝偻了,一头乌黑的头发苍白了,健步如飞的步子变缓了而他们的情却更浓了。
只要是无风无雨的日子,父亲和母亲都会结伴同行,到小区附近的体育场散散步,锻炼锻炼身体。所谓“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只有在年老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另一半的重要性。子女如何孝顺,都无法替代老伴在老人心目中的地位,也无法替代老伴在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从父母彼此关爱的眼神中,我能读懂他们对彼此的牵挂。从他们互相交流的`言语中,我能体会到他们那份亘古不变的深情。我从心底里羡慕他们,羡慕他们一路携手走来,虽历经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依然彼此恩爱,相依相随;我从心底佩服他们,佩服他们在漫长的婚姻生活当中,虽栉风沐雨,依然忠贞不渝,风雨同舟。
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位贤妻良母的典范。母亲的贤惠和善良,为父亲和她的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父亲才得以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从而取得一番不菲的成绩。在父亲官位节节攀升春风得意的事业高峰,母亲用她那质朴的语言和淡定的行为告诉了父亲做人之根本,为官之准则。而当父亲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母亲用她那体贴入微的朴实言语,宽慰着情绪颇为低落的父亲,从而使父亲渐渐走出低谷,重新定位奋斗的坐标。
而母亲对于自己的几个子女,更是处处关心疼爱有加。在我的记忆当中,几乎没有母亲斥责自己的场景。母亲的善良,导致我们兄妹几个在她面前无拘无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暴露无遗。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交流,使得母亲和我们之间的关系也最为融洽。只有在母亲的身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而在尽享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和满足。
而我的父亲,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布尔什维克,他那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廉洁奉公的高风亮节无不是我们做子女的典范。而他对子女那种表面上看似漠不关心,其实心里边时刻牵挂的如春风化雨般,虽润物但却总是悄无声息的沉甸甸的父爱,更是让我们有一种无言的感动。父亲的敬业和他那种甘于清贫,不愿做有损人格和丧失党性的为官准则,更是让我们佩服的五体投地。父亲之所以在干部队伍里有着很好的口碑,与他刚正不阿的禀性是分不开的,这正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客厅内高高悬挂着的,是父母专门为金婚纪念而拍摄的照片。照片上的父亲身着一件绛紫色的唐装,母亲身着一件同样款式的大红色的唐装,两位老人面带笑容、精神矍铄。他们目光执着,似乎在憧憬着什么,又似乎在回忆着什么。旁边是父亲为他和母亲金婚纪念题的词:“时空转换,不变的是真情。”我原以为笔耕多年的父亲会为照片题几句非常经典的词语。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父亲只是简单地题写了这句平淡的再不能平淡的语句。惊叹之余,随之又想:他们在这五十年所经历的风霜雨雪,岂是经典言语所能够体现的。父亲这句看似随意的一句话,难道不是对他们那份看似平淡实则真挚的爱情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在父母金婚之际,写下以上文字,以做纪念。但愿我的父亲和母亲身体安康,心情舒畅,尽享暮年的幸福!
父亲的随笔5
屋里静静的,墙上的挂钟在有节奏地嘀嗒··嘀嗒着,仿佛在替父亲述说着过去的历史。
老人侧过头用柔弱的眼光斜视了一下窗户,颤抖地问我:“现···现在··几点了?”我轻轻地俯在父亲耳边告诉他:“快3点啦。您有什么事吗?”“哦。”过了很长一阵,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唉···20多天躺在这里不能动弹了,让你们费心啦,我这啥时候是个头啊”。这时的父亲眼睛又一次湿润了。我忙接过他的话“我们都没事,只要您舒服点我们心里就高兴”,“我这一辈子是不会舒服啦,这几天浑身肉痛啊,麻烦着呢,会给你们出很多难题的。”的确,父亲这几天更憔悴啦,就连很简单的一个翻身动作都是相当困难的,从昨天(9号)开始又逐渐向大小便不能自理发展,身边没人陪护着实不行啦。
下午晚些时候,我在外屋与母亲商量做些柔软的垫子给父亲身下垫着,以防涅破身子,另外想想在炕上大小便看有什么更好一点的解决办法,毕竟母亲有过伺候外公的经验啊。病人的`心在这个时候是特别脆弱的,但又比较耿直。可能是我与母亲的交谈被里屋的父亲隐约听见了,他怕给我们增加负担,晚上说什么也不肯进食啦,一个劲地说不想吃,与前日表现极不一样,这怎么能行呢。我琢磨着父亲还是思想上有问题啦,于是我坐在他身边,耐心开导他:“您的给我们打打精神啊,在思想上可别有任何负担啊,不能说因为大小便不方便就不吃不喝,这样您的身子垮得更快啊,况且您都这般年龄了,就是好人躺上这么长时间也会出问题的,咱们得好好配合啊,可不能真的给我们出难题呀,如果您继续这样那就是对我们的不尊重呐,咱们不是有个约定嘛,要相互尊重的,我们正在为您的不方便想办法啊。”在我的劝说与开导下,老人还是很不情愿地在断断续续中喝了一袋奶,但是中间确有几次欲呕的表现。
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可亲可爱的人,他一辈子都不愿意麻烦别人,在自己不能料理自己,最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想到的还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出难题,可是他哪知道不吃不喝恰恰给我们出了道最难的题啊!
父亲的随笔6
小时候,对清明节的印象,就是跟着父母,到祖父母的坟前去祭拜。因为祖父母去逝得早,我几乎没有印象,所以也谈不上感情。在假装虔诚地磕上几个头后,目光马上被山间的小花小草所吸引。那时,清明在我眼里,就是一片春意浓浓的山野,些许不知名的零星野花,和在小径由奔跑的快乐。
清明,注定要在父亲离开的时候起,变得忧伤起来。就像这无边无际,绵绵缠缠的清明雨。沉淀的思念,如春天的小草,借着这清明的冷雨,萌芽,疯长。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在这一天也变得分外的清晰。
犹记得那是个深秋的上午,我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读着闲书。忽然就听到同学叫我,说有人找我。会是谁呢,我疑惑着跑向校门口,远远地,我望见了您,我的父亲!我一下子愣住了,我没想到是您,那时您还病着。您站在瑟瑟的秋风里,大片大片的梧桐叶子,在您身后落下。您显得如此瘦弱,就像这随时会被秋风吹落的树叶。我一下就心酸起来,虽然我那时还不大懂得心酸的滋味,但我确确实实感觉到了。刹时,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想起朱自清父亲略肥胖而迟缓的背影,我真妒忌他啊,有个慈爱而健康的父亲。而我的父亲,虽然也慈爱,但却受着病痛的折磨,上天如何不公!我的父亲,站在秋风里,向我微笑。我飞快地跑过去,心疼地说:“爸爸,你怎么来了?”父亲微笑着,举起手里的风衣,说:“天凉了,我给你买了件风衣。”我接过风衣笑了。那是一件双排扣青色风衣,父亲亲自为我挑选买下的风衣,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件风衣!自此以后,再没有人买过风衣送给我,因为再也没有哪一个男人会像父亲那样爱我了。我的父亲,微笑着看着我,说“试试看,合不合身。”于是,在秋风中,在校门口,我穿上了我平生的第一件风衣。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父亲含笑着点点头,说:“挺好看的,你去上课吧。”说着,自己也转过身,离去。我慢慢地走回教室,身上穿着父亲给我的风衣,心里充满了忧伤,眼泪潮水一般涌了出来,掉落在十六岁的秋风中。
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学校来看我。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拖着病弱的.身体,给我挑选衣服,然后走到学校里来的。病疼和化疗耗尽了他的全部精力,一年后, 我失去了我的父亲----一个生命中最爱我的男人。从此,阴阳相隔,只有无尽的思念。
回想我的父亲,他和大多数慈爱的中国父亲一样,不善于用语言表达感情。从来没有对他的儿女说过,我爱你。只把爱溶于细碎的生活中,比如把好吃的菜留给我,偷偷地扒几口白饭,尽自己的能力改善家里的条件,为儿女做自己能做的一切。到现在我才明白,这才是真正的爱。不需要太多语言来表达,完全发自于内心, 简单,明了, 或许微不足道,但用心体会,却有说不出的感动。
父亲的随笔7
今年的清明节阴雨绵绵天气异常阴冷,老天也在为已亡去的先人们默哀。我又一次的回到浦东老宅陈家宅的祖坟前,父亲的墓碑周围又长满了绿色顽强的小草,我弯下身子把杂草清理换上了一束鲜花。心情是那么抑郁。细雨洒在脸上,从上到下透着寒意,内心感到一阵阵伤感,我们虽然天涯永别,天各一方,但心中的那份思念永远永远。
爸爸,女儿又回来看你了,你在天堂过得好吗?您的音容至今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日。女儿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听您的阻拦,还是毅然离开了家去了遥远的地方……使我的人生在布满荆棘的路途中艰难的行走着,至今都无法守候在您的身旁。
爸爸,在我人生最初的岁月里,我感受到您的慈爱,您的身材是那么高大,您的容颜是那么和蔼可亲,在单位里同事们都夸您是最好的人。在家里,您是个好丈夫,好父亲。生活中的您艰苦朴素,当母亲要给您添置衣物时,您总说我有工作服不需要还是给孩子们添置吧,每月发工资时您分文不留,全部交给母亲。母亲说,您留一点吧,您说,我每天上班有饭吃,不需要用钱,您就是我们这个家的一棵大树,是我们家的一把遮风档雨的大伞。
我青少年时期,身体柔弱,疾病缠身,您总是把我从楼梯上背上背下,毫无怨言,当我的病情好转时,您会在第一时间给我买来我最喜欢的食物。您用慈祥的眼神和微笑看着您的'女儿吃下。您为了治我的病,负债累累,在这种情况下您仍然对医生说:只要能治好我女儿的病,再贵的药也要试一试。这就是您宽厚的胸怀和一棵爱女儿的心。
在我离开家的前夜,您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执意要参加农村建设,我也不再阻拦,我只是担心您的身体吃不消,女儿迟早是要离家的,但是我嘱咐你二点,第一到外面要学会处事待人,要善良真诚,好朋友之间宁可别人负你,你也不要负别人;第二,人在有钱有地位时也不要不可一世,也要保持平常态,在失意时,不要气馁,要坚强面对,因为事物往往里不断变化,而轮回的。
父亲的临别赠言,成了我人生道路中处事的座右铭。当我用诚信善良对人时,不管别人怎样对我,我的心永远是坦然而阳光的。
1976年,全国人民最悲痛的日子,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三位伟人离我们而去,而我更加悲痛,父亲也在这一年因病去世,那年我的人生处于最低谷的状态,无法回去奔丧,没能回去见父亲最后一面,为此我伤心痛哭一场,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梦中冥冥之中父亲对我说:“你还年轻,要坚强面对,总有阳光灿烂的日子,孩子们就是你的希望。父亲梦中的嘱咐使我的心复活。
在上苍的眷顾下,孩子们长大了,我有了幸福的晚年,女儿最遗憾的是,天命难为,世事无常,当我还没有来得及回报您的养育之恩,您就匆匆离去,我只有把我无尽的遗憾拜托春风带给您,只求来世加倍偿还。
父亲是一个普通的人,因为他的平凡才能显示出他的伟大,您永远是女儿心中的一盏灯。
爸爸:天堂一定很美,很安静,那里风景怡人,四季皆春,没有人间的喧哗和烦脑,唯愿你在那个世界里过得幸福美好。
父亲的随笔8
爸爸的背还是弯了,没有给我细想的空间就这样弯了,像河边的柳树,没怎么经历风雨,却悄悄地倒向了河的那头。总以为爸爸是一座大山,会一辈子让我依靠,可看见爸爸拱起的背,自己却好想变成一座山,让爸爸有个停靠的港湾。
记忆中,爸爸有使不完的力气,一天到晚都会扛个锄头或铁锹乐呵呵地下地。仿佛地里埋藏的全是宝藏,要一丝不苟地把它们全都挖出来。我七岁那年,爸爸“咕咚咕咚”一气喝完了七碗饭,我瞪圆了眼珠子:“爸爸,你是属牛的吧!”爸爸打了个饱嗝,笑眯眯地对我说:“等你十岁的时候呀,爸爸就喝十碗饭!”我乐了,心想:爸爸真厉害!
小时候,总以为爸爸是铁做的,什么也不能打到爸爸。
时间老人好像永远都有急事,从不肯停歇脚步,还没有看清它的面孔,它却早已匆匆而过,还带走了那些羞涩的美好。爸爸竟然开始吃药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次吃完饭后,桌子上就会摆上一瓶一瓶的,零零散散一大堆药。我给爸爸端来满满一碗水,看爸爸把药一片一片倒在手心里,放进嘴里,一仰头,一口水便把那一把药送了进去。心里顿时充满了苦涩。这时才发现,爸爸已被那黄土地打得黝黑,几根白发躲躲藏藏,却十分明显,黑黑的脸上皱皱的`,像刚被犁拉过的土地。爸爸发现我在看他,却不好意思了:"我脸上长花啦?"我提了提嘴角说“没有”,便把头转开了,我害怕他看到我眼中蓄满的泪。
爸爸还是累了。他喜欢喝酒,但不经常喝醉。这次,他却喝醉了,他把我唤到床边,喃喃地说着他这些年的烦闷,我才明白,爸爸那么地努力,是不想让他的宝贝丫头再续他的“革命”啊。爸爸仍在喋喋地絮叨着,可我明明看到了爸爸眼中闪滴的泪,爸爸哭了。我默默地站在旁边,任爸爸说累了,静静地睡着后,悄悄地撤出身来。
开始任由自己疯跑,跑到村外,向天空大喊一声,眼泪便盖过了双眼。模糊的视线中,我仿佛又看到了爸爸稍稍弯曲的背,那几根白发,桌上零散的药瓶,还有那滴滴闪烁在眼角的泪……
父亲的随笔9
也许是由于当时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父亲的思维。在父亲的人生字典里最重要的一个词语就是“勤劳”。他最信奉的就是“勤劳致富”。
在我的童年记忆中,父亲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外,还得帮忙干农活。因为我家人口众多,一大家人在一起生活,有我家的五个孩子,我们的三个爷爷(两个爷爷没有子女),还有两个我伯父家的孩子,(因孩子的母亲去世,就没有分家,大家都在一起过),这么多人在一起,最起码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听母亲说,当时父亲只有几十块的工资,根本无法养家糊口。一年队里分的几斤白面,全给了我伯父家,怕俩孩子遭罪。所以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苦。父亲就开动脑筋,养兔子,养猪,养蜂,养牛,养羊,养鸭子,养鸡,做挂面胡乱折腾。后来听母亲说,好像只有养牛羊猪鸡还能补贴点家用,其它的都白干了,还受了不少罪。我当时刚有记忆,记得喂兔子吃草都有点害怕,基本帮不上什么忙。所有的重担全靠父母承担。
春种秋收,不论那个季节,父亲总是忙里忙外忙个不停。尤其是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割,那时的劳动全靠一双手一个肩膀,一步一步从远远的山上把收获得粮食蔬菜挑回来。然后在家院子里进行处理。比如,麦子,谷子,高粱,豆子等都要人工用连杖打下来,用簸箕扬去壳,效率很低,人也很受罪受累。农忙时父亲挑担多肩膀红肿是经常发生的事,退了一层一层的皮,有时我们看到后问他,疼不疼?父亲总是笑着摇摇头说:“不疼”。
父亲不但自己勤劳,教育孩子们也要勤劳持家。
我们姊妹几个从小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扫院子,抬水,打猪草,喂鸡,从来没有无缘无故,闲暇无事到处打闹闲逛。我也记不清在我几岁的时候,过年的.时候家里要吃饺子,父亲就让我来剁肉。我清清楚楚记得因为小,够不着。就搬来个凳子,站在上面剁。看到母亲剁的得心应手,到自己手里,那把刀好像有千斤重,粘上肉沫后重的拿不起来。不一会儿就累得拿不动刀了,可是还是没有剁碎。又不敢反抗不做,只得瞎胡应付,一直坚持到母亲干完活来帮我收拾残局,我才得以逃脱。有时父亲出去上班,给我们孩子们分配下干的活,趁他不在时,我母亲就都替我们做完了。当时候的我别提有多开心了,感激母亲对我们的溺爱。记得有一次,被父亲发现后,严肃的对我母亲说:“你代替孩子们做了,你是害了孩子们。长大后,生活没有自理能力怎么办?”当时候的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父亲这些话的意思?心里总是对父亲的做法感到很不满意。
记得有一年的深秋,在我记忆中感觉天特别特别的冷。父亲让哥哥和我去山上树林子里扫树叶(槐树叶)为猪储备冬天的食物。那座山在邻村子里离我家大约得四十五钟左右的路程吧。哥哥拿着麻袋和簸箕,我拿着笤帚一步一步的走向那座山。我记得是午后的时间,尽管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但是我只记得一个字“冷”。我们爬上山,哥哥用笤帚把树底下的叶子扫在簸箕里,我把麻袋口撑开,哥哥再把树叶子倒进去。一会儿我就觉得手特别的冷,只好把手伸进裤兜里暖和一会,虽然阳光灿烂,但是刮的风有些寒气逼人。坚持了一会,我不想做了,哥哥只好一个人扫。过了很久,哥哥终于装满了一麻袋树叶子,扎好袋口。他吩咐我拿簸箕和笤帚,他来背麻袋。我看看满满一麻袋树叶,没办法,只得帮忙拿簸箕笤帚。走一会儿,手实在太冷了,簸箕是铁的那种,拿在手上手更冷。所以我就对哥哥说:“我冷得不行,不能拿了。”哥哥说:“这是下山路,哥哥也拿不了,手得扶着麻袋,你再坚持一会,下了山,哥哥再拿。”我也不记得手伸进裤兜里暖了多少次才下了山的。下山后,哥哥一手抓着放在背上的麻袋一手拿着笤帚,我就只拿着笤帚,这样我轻松了许多,走的步伐也快了。哥哥实在拿不动时,我再帮忙拿一会,就这样我们兄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一麻袋树叶弄回家。那次实在把我冻坏了,再也没有和哥哥一起去扫树叶,哥哥也没有再带我去。也许他觉得带上我不但帮不了忙,还是个累赘。以后就是自己一个人出去。待我长大一点后,我记得我也去家对面的树林里扫过树叶,但是再没有过第一次的那种特冷的感觉。
父亲在劳动方面从来不溺爱孩子,他常说,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劳动可以改造一个人。锻炼一个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去参加劳动,在劳动中得到改造。这也许正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吧。
现在的父亲虽然年事已高,但是,勤劳从未有过改变。早晨从未睡过懒觉,总是早早的起来,稍作锻炼身体后,便开始忙碌,不是提水就是整理菜园子,要么就是修剪树木,反正是闲不下来。尽管父亲是工作人员,却认为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勤劳伴随着他的整个一生。
父亲的随笔10
给父亲当了四十多年儿子,给女儿当了二十多年父亲,我却不知道父亲节是那一天。也许母子连心,对母亲的感情永远都超过父亲。昨天早晨,我哼唱四郎探母《坐宫》一段,唱到“想老娘不由人热泪哭干”,不由自主地流下泪来。小女儿叫着妻说,我爸爸想奶奶了!是呀,快一个月没见到母亲了,虽然经常打打电话,但还是愿意象儿时那样守着她老人家。
昨天下午,大女儿打来电话,祝我父亲节快乐,吃点好的。我才知道今天是父亲节!
天堂里有父亲节吗?十九年了!父亲离开我们十九年了!思念无时无刻,梦里的他音容依旧、朴素依然,多泪的我几多哭醒,是遗憾,是后悔,还是愧疚?没有确切的字眼,真正体味到了“子欲孝而亲不待”的滋味儿!
我们没有为父亲付出过什么,只是在他病倒时,我弟兄俩守了他两天两夜。好好的父亲,走着去的医院,却在省二院的CT室突然昏迷,就这样去了。一家人谁也没有想到,全村人谁都没想到:1996年农历二月初三凌晨三点,我弟兄俩陪着父亲的遗体回到家里。
天突然下起了大雪,白茫茫一片。
一生多难的父亲,为家人、为朋友、为工作在努力着,他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带走什么。父亲小时候,奶奶遭遇婚变。作为长子,他和奶奶一起挑起这个家,为了生活,他上半天学,放半天牛,学的时间不多,可学的东西不少,16岁上他成了村里的会计。用到啥就学啥,让他很快适应新工作,他干过村企,在公社里搞乡镇企业管理,在税务所下乡征税,在他眼里,没有难的问题。在我们眼里,父亲是骄傲,没有他做不了的事。因为有父亲,我们家从困境中走出来,日子越来越好。
谁也没有想到,乐极生悲会在我们家上演。刚过上好日子没几年,父亲就匆匆去了。您还没有喝到我们亲自为您准备的美酒,您还没有穿上我们为您新买的衣服,您还没有见到我们城里的新居,我教您的歌您还没有学会……
思念,之所以深深思念,是因为不能再相见!在父亲节这天,我写下如此文字,愿天堂的父亲能够看见,愿天下的父亲都能看见,愿天下的儿女都能看见,记着多和父母聚聚,给父亲送上祝福,听父辈讲过去的事,领悟父爱的'伟大,放下我们的自大,是父辈们为我们撑起一片天,我们的事业都源自父辈的启发!愿作为父辈的我们,给儿孙们传达,让中国的孝道发扬光大!
愿天下所有的父亲都快乐永远,身体康健!
父亲的随笔11
去年的冬天就一直盘算着,今年过年给爸爸买一个新手机,这是工作的第一个年头,也是正式送给爸爸的第一个礼物。年初,精挑细选的,给爸爸选了一款手机,回家的前几天开心的睡不着觉。
爸爸平时很喜欢听音乐,每次我回家,爸爸总会拿着张歌单让我下载歌曲,上面或写着歌名或一句两句歌词,这是在我离家的日子里父亲记下的歌曲,而每次,我都是非常开心的给父亲下载。以前念书的日子,爸爸经常在家里放着那个年代的歌曲,偶尔兴致来了也会跟着哼几句,直到现在,我还依稀记得小时候,在不懂事的年纪,写着作业,皱着眉头听着听不懂的歌词。我在新手机里下了好多记忆中的歌曲:爸爸喜欢的歌曲,还在网上搜了好多那个年代流行的歌曲。
过年回家,在除夕那天晚上,把一个包装好手机的袋子递到爸爸手里、半神秘的对爸爸说:爸爸,这是送给你的礼物、快拆开看看吧。爸爸边拆边问着,是什么东西。爸爸看到手机后,第一句话就是说,“手机啊,手机多贵呀,我用不了这么好的手机...太贵了...太贵了啊...”
我一边给手机开机,一边宽慰爸爸,“不贵不贵,我的年终奖、够了,嘻嘻。”我给爸爸介绍着手机的功能,爸爸一只手小心翼翼的拿着,一只手不断的揉眼睛。
......
我很少见到父亲流眼泪,就算过去的几十年里父亲过的那么不易,也从未在我面前流过泪。
爷爷奶奶三个儿子,父亲在家中排行老二,大伯和叔叔从小很会念书,长大后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里都考上了大学,一直是街坊邻居夸赞羡慕的孩子。父亲是唯一没有念出书的,从小自然难以被人拿来与大伯叔叔比较,可是父亲在我眼里一直是全世界最好的父亲。父亲高中没有毕业就早早参加了劳动,早年一直做些出苦力的活,我出生后,父亲种过西瓜,在纸箱厂里制过胶水,现在在超市里做防损工作。或许父亲的工作实在平凡,可是父亲一直是我工作中学习的榜样,父亲是一个从不抱怨辛苦和劳累的人,父亲工作三十六年了,从我有印象以来,父亲上班从来没有迟到过,每年拿着全勤奖,我真的'非常以我的父亲为荣。
父亲和母亲的结合有些戏剧性,按照现在的话说,属于闪婚一族。父亲是一个非常本分安稳的人,不懂什么浪漫,一心只想着踏踏实实的过日子,父亲活了半辈子、没买过新衣裳、都是穿爷爷、叔叔、大伯的衣服,父亲活了半辈子、从没给自己买过什么...而我的母亲却恰恰相反,是一个喜爱浪漫的人,母亲追求浪漫、多彩、自由的生活。虽是他们的女儿,可是我真的希望父亲这一生从来没有遇见过母亲,或许是早已定下的结局,最终,在我读初一的时候,母亲终究是辜负了父亲,离开了我们的家,离开了父亲,留下了一个才住进来不久的房子。记得母亲离开我们的第一个假期,我从爷爷奶奶家回来看父亲,父亲的衣服裤子烂了,自己不会缝补,全部拿去好几公里远的市场找人缝补,我学着给爸爸缝补衣裤,说不出来,心里是那么的五味杂全。我埋怨过母亲,因为母亲的自私,对父亲的不公。后来,到现在,不能说还耿耿于怀,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更何况人生始终是向前生活的,过去的,留给过去吧。只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父亲母亲都能快乐、幸福、安康。
父亲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简单到每一个愿望,简单到每一个快乐。最喜欢和父亲讲笑话,每次看到父亲哈哈大笑的笑脸,我就觉得特别开心,整个世界一下子,突然就变得那么简单了。真的,父亲的笑容特别纯粹,没有任何杂念,干净的透明。父亲又是一个心地非常善良的人,父亲平时喜欢买个几块钱的彩票,曾问爸爸如果中了大奖,准备怎么花,爸爸是这样回答我的:“一部分给你留着,用来做你自己喜欢的事,一部分留给你的爷爷奶奶,安享晚年,我自己再留一部分,剩下的捐给贫困学校,支持国家的教育”。你瞧,父亲就是这么简单。记得我上大学时问父亲,希望我将来过着怎样的生活,父亲说,“希望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笑着说:“是不愁吃不愁穿、大富大贵的的生活?”爸爸轻轻的摇了摇头,说到:“我希望你过着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快乐的生活。”突然那一刻,不知道说些什么...
......
爸爸拿着新手机,翻看着手机里我们一家人的照片,脸上虽是有了些笑容、却还在不停的擦拭眼泪,嘴里还不断重复:“眼睛最近总是容易花,得擦擦...得擦擦...”
我看着爸爸擦的有些通红的眼睛,眼睛也泛红起来...我打开音乐菜单里,给爸爸放着爸爸喜欢的歌曲,爸爸突然眉头紧蹙,很紧张的问我,“老手机里的短信能转过来吗?”我那时没多想,笑着对爸爸说,“不要紧的,就算转不过来,短信也没长腿,在那个手机里也不会丢的。”爸爸也笑了笑说:“对、对!”
第二天,看到爸爸小心翼翼的把老手机很仔细的收藏到一个盒子里,我很是好奇,打开了老手机,看到了手机的短信,一条条的翻过...全是自我上大学离家以来给爸爸发的短信、彩信,已经存满了,好几百条,静静的躺在手机里......
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
爸爸,以前的二十几年,你一直默默地陪着我长大,以后的几十年,就让女儿一直陪着你,无论到哪里,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
父亲的随笔12
父亲老啦,因为八十六岁啦,头发没有多少了,去理一次发也是比较难得,父亲的头发没有一根黑丝,全部白了,连胡子和眉毛都白了,找不到年轻时候的英气了,因为脸上长满老人斑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劳碌的一生,他没有什么手艺,也就能锯板而已,其实这是一门不是很入流的手艺,但是父亲把这门不是手艺的手艺做的精湛而入流,年轻的时候,要说锯板的手艺,父亲要说第三名,估计没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是一二名;父亲就是靠这门手艺养活家里的七个孩子。
父亲年轻的时候是钢铁厂的工人,但是因为孩子多,又加上五九六零年的天灾人祸,所以就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带着全家回到农村,可是回来后也是没有立足之地,因为爷爷没有留下一片瓦在老家,所以只能借住在村子里,一家九个人,借房子其实也不是很容易的',因为农村的农民普遍没有多余的房子,所以只能经常东家借住,或者西家借住,那时候真的很难。
父亲是勤劳的,因为要养活我们七个兄弟姐妹,所以除了正常的劳作之外,他需要每天出去晒网打鱼,父亲打鱼很厉害,基本没有空手过,他可以听到河里面的鱼的叫声,因为小时候我也经常陪父亲出去打鱼,所以有时候父亲会仔细聆听河面哗哗水声,父亲就会知道有没有鱼,多不多?
父亲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因为他没有机会休息,到父亲四十多岁的时候,小弟弟才几岁,其实母亲一生生养了九个孩子,其中两个很小就过世了,剩下的七个孩子就是靠父亲的双手养大,再加上孩子读书需要不少花费,自己家里没有房子住,所以父亲的劳动时间就远比村子里其他男人的时间多得多。
父亲真的老啦,走路也没有往日的脚步声了,可能脚步声也细微了,原本挺拔的身材也开始不挺拔了,原本很有生机的脸上,也没有几分生气了,绝少的或许就是生机吧,因为父亲本来就八十有五了。父亲真的老了,我不知道父亲还有多少的时间,但是作为儿子,我们只能尽力孝顺才是惟一的选择。
父亲的随笔13
戴一顶有点发白的帽子,身体有点清瘦。手里编织着毛衣,胳臂弯里还夹一根赶羊的鞭子,每天赶着他的羊群,去大山里放牧,风雨无阻,这就是我记忆里最清晰的父亲的模样。
我的家乡在黄土高原的中部,跟很多地方一样,没有什么独特的风景,只有山坡、沟豁、梯田、河道。记忆中的家乡贫穷、落后,因为六七十年代还是计划经济,那时候的农村,人们思想、观念,还是特别的闭塞。
父亲就是在那年月,度过了他生命中最辛劳的日子。我们兄妹六个那时的生活,全凭父母俩个的劳动所挣的工分过日子。记得父亲在队里是个饲养员,照管饲养队里那些牛羊,很是辛苦,母亲一直是队里的劳动模范,俩口子就任劳任怨养育着他的儿女们。
父亲是个特别乐观的人,整天赶着他的羊群在山坡河道里嘻嘻哈哈,好像生活的艰辛,没有什么过不去的。也时常会跟比他小的毛孩子们说笑、打闹。可能是他听力不好的原因,那些小孩会时常说些欺负他的话,不知道他是否听明白了没有?也没有看见他发过火。反正我们有时听见会特别生气的,有时也会说父亲没大没小的,让那些小辈胡说八道,就是不应该搭理那些人。可他还是我行我素,从来不理会我们的劝告,惹得我们姐妹都不高兴,因为那是相当没有面子的事。
父亲编织毛衣的水平很高,那时候在农村还是特别受欢迎的。邻居家的大爷、大娘们,时常会托他给自己家的孩子织毛衣、毛裤什么的,那是来者不拒,统统接纳,也没有什么报酬,就是一些人会在收到衣服以后,象征性地送一点冰糖茶叶之类的东西表示感谢。那个年月,家家都穷,就那点,都足以让父亲高兴一段时间。因此他就在放羊的时候利用空闲,给人织毛衣,到他快走完人生路时,还有两件毛衣没有给编织完。也成为了他的遗憾?
我记忆里的父亲好像不太爱干家里的活,家里都是母亲在操心,除了家里的大活。他会时常去奶奶的娘家,帮助那些表婶,表叔家人干活,这是我当时不理解的地方。为什么就喜欢去给他们干活呢?现在想啊,可能是奶奶去世得早,不在了,喜欢舅爷爷和舅奶奶对他的那份爱,于是他想回报的原因吧,直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只是猜测而已。
七十年代末,两个姐姐相继出嫁,哥哥也去省城上学,家里的经济是捉肘见襟的困难,只能靠地上那点微薄的收入勉强的度日。那时候地里种的麦子产量也不高,收成不好,家里吃饭经常断顿。有时候遇到天灾,就会连成本也收不回来,全凭国家救济点玉米。
土豆就成了各家各户的主食了。我们那山坡地上,就是适合播种土豆,那东西对土壤要求不高,产量特别好,再者就是地上种点杂粮,以次度过那些贫困的年月。
孩子们正在长身体,父母亲就会把仅有的那点吃的,尽量的让我们多吃,他们则会少吃点。我们还小,也还不知道父母生养我们的困难,不会为他们着想,就是有空闲了,帮助干点农活,减轻点父母的劳动量。
有那么几次我跟伙伴,星期天去给猪拾猪草。看见队里果园里的苹果,那时候还没有成熟,因为经常吃不饱,就偷偷地钻进去,摘了一些果子,当时让看护果园的人发现了,她也看着孩子们可怜,就没有告诉父母,只是把我们几个教训了一顿,就放行了。后来,不知道父亲怎么就知道了,狠狠地收拾了我们一回,告诉我们:“人哪怕没有饭吃、饿着,也是绝对不能去偷。要想以后吃饱饭,就去好好的学习,好好干活,用自己的手和劳动去换取果实,要是以后再看见你们偷东西,会打断你们的手。”从此以后,我们记住了父亲的话,偷是世界上最可耻的事,这一辈子不再去犯。
没有文化的父母,靠他们的言传身教,影响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们明白做人的道理。
一直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日子才慢慢的有点好起来,可是还是没有什么经济来源,靠自己家养的那点羊,已经没法改变生活的模样。那时候的人们,观念已经在开始转变,都纷纷去大城市打工,在外边包工程的表叔就叫父亲去他工地上,干小工的活。那时候,父亲已经是快奔50的人了,哥哥在外边工作,也还没有成家,对家里也补贴不上。弟妹还小,为了生活,还是去了省城打工,家里地上的活,就都是我跟妈妈干了。
那时我已经初中毕业,回家劳动了。到天冷了父亲回来时,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双袜子,我们几个好开心,高兴劲没法言说。那时的外边挣钱,工资是到劳动结束以后,过好长时间才能拿到手的。父亲只是靠在工地上干活时捡水泥袋,那时是牛皮纸袋,然后去卖钱,积攒了一点,给我们一人又买点礼物带回来。那几个月好像也没有挣上多少钱,那时一天才是2块钱的工钱,到了第二年,父亲就早早又去了,只是五月份哥哥结婚时回家了一回,后来就又去了工地,我们都在家里盼着父亲给我们多挣点钱,让我们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记得那一年也没有挣着多少钱的,因为天时常下雨,出工的时间不多。
转眼已经是八六年了,小侄女也出生了,我就去给哥哥看孩子。父亲就又在农闲的时候去了工地,反正那样也挣不了什么钱的,就是补贴点家用,他自己也乐意去,就没有人阻拦他。农村,农民的日子就都是那么过的,辛苦是他们一辈子生活,为了儿女,为了家,更是作为父母的责任,也就无怨无悔。
记得一九八七年那一年秋季,父亲就从工地突然回家来了,当时我看见父亲回来很高兴,可是看脸色就觉得有点不对劲,脸是黄色的,还好像很疲乏。听了父亲地诉说,才知道是生病了才回的家。大夫说父亲害的是肝炎,因为那一年是肝炎传染最厉害的`一年,当时就让农医给看,然后托人找关系去县城住院。
我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又离开了父亲去带孩子了。就那样父亲的病情快速的恶化,去医院三天就确诊 了,肝萎缩,要命的病,我们全部听傻了。父亲才刚刚五十二岁,我们的日子还没有过好,还有三个孩子没有长大成家,我们都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呢。听妈妈说,父亲是从医院哭着回家的。就是,父亲的责任还没有尽,不甘心就这么撂下孩子。可是老天它不管这些了,他要将父亲生生地带走。
当我们接到电报的时候,哥哥又去外边出差了。我跟嫂子俩个人,当时就买票领着侄女连夜往家赶。车上没有座位,是站着。那个年月,坐车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车速慢不说,还经常没有座位,九百公里路必须两天才能赶回去。到家一看,父亲已经躺在床上起不来了,但当第一次看见小孙女时,还是很高兴,嘴里叨叨多想抱抱孩子,可父亲已经没有了力气。那个小家伙也对没有见过面的爷爷,显得特别的亲切。我领她好长时间,回家看见了没有见过面的爷爷,她就开始会叫爷爷了。那也许就是亲情,所谓的血缘吧!
时间已经把那些悲伤的回忆拉得久远,心灵里已经对父亲的模样有点模糊,可是那份撕心裂肺、掏肝掏肠、生离死别的痛,这辈子忘不了。我会从此以后没有了父亲,成了没有父亲的孩子,弟弟妹妹以后谁来抚养长大?天啊,你为什么要这样对待我们?我还没有给父亲给过一分钱,没有尽过一天孝,就这么残忍地把我们分开!
我们姐妹抱头痛哭,好像有流不完的眼泪,心,就这么一点一点的被痛苦蔓延。妈妈还年轻,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坚强 ,因为她就是孩子的主心骨。就在我们的悲声中,无数人的惋惜里父亲离开了,撂下一切,去了天堂,回到那个据说是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辛苦劳作的天堂。不管我们千万次地呼唤,父亲就这么没有了踪迹,留下的是没有完结的思念……更让我觉得无法接受的是,父亲看病、埋葬的费用,全都是自己挣的钱,我没有一点能力在父亲有生之年给予回馈,让人痛彻心扉。
上帝给了我们一生的缘分,却又活生生的把它割断,有时想想,人生怎么就这么多的苦闷无边?既然结下了一份难舍的情缘,为何还要用离去考验?
曾经看见莫言的一句名言:“人生是需要用苦难侵泡的,没有了伤痛的人生,就少了炫彩和厚重。只有在伤口中盛开的花朵,才是陪伴我们默默前行的风景,不要去在意那些委屈。该铭记的,就把他雕刻在心灵的石碑上。该淡忘的,就让它融入宣泄的泪水中……”看见这些勉励人的话,才觉得人生里苦难,分离是不可避免的,才会让心里多点安宁。
我的父亲,太普通了,普通得没有一点特点,以至于没有留下多少让我们为之自豪的才富……
拿我的愚见,人生是不用以成败论英雄的。平凡的人,自有他平凡的魅力。那就是:默默的、无谓的、那种付出,就像大地上春天一季的小草,虽然短暂,却也用绿色装点了原野,那就已经足够了。父亲您的品行,儿女会传承。
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化作山脉。”我仿佛觉得父亲也化作了山脉,是儿女心中的那座高山!父亲离开已经三十年了,想你、念你,也只能在梦里,唯一能给予你的,就是节日的那份香钱,和那化作青烟的一丝丝浓浓的思念之情。
父亲,安息吧!没有了您,孩子们也都努力的长大,日子在慢慢地变好。孙子们,学习都很上进,也考取了好的大学,让我们欣慰的是,妈妈的身体也算不错,我们还有机会给她老人家尽孝。遗憾的就是没法为父亲做点什么,只能把思念执笔涂鸦。
天堂的父亲,愿你安好;相约来世;不见不散!
父亲的随笔14
尊敬的爸爸,好久没有见您了,我真想您。
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与爸爸、妈妈在一起玩的时候,每当妈妈和我独居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我们一家三口欢乐的情景。那时的我是多么欢快呀!自从两年前您在杭州注册了公司后,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您回到了家里,那手机铃声也是响个不停。爸爸我真的不明白,我和妈妈就没有您的公司重要吗?
我相信,爸爸,您是爱我的。曾记得妈妈告诉我:在我出世的那一天夜里,天气特别的冷,天空飘着一朵朵雪花。我拼命地哭着,可是妈妈没有乳汁喂我,妈妈抱着我急得掉眼泪,您默默的转身在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40多分钟,只是为了讨来一瓶奶。当我喝着那带有您体温的奶,妈妈说,我笑了。可是我还没有喝完牛奶,就被护士发现了那奶瓶,她没收了奶瓶,我有“哇哇”大哭起来。爸爸您抱着我团团转,就这样整夜的'抱着我,直到我哭累了,睡着了。爸爸,您一定爱我,而且爱的实实在在。
爸爸在我的记忆中,您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也从来不迁就着我。学走路时,摔到了,伸手拉我的一定是妈妈,说自己起来的肯定是您到农村去,遇到小沟,抱我过去的一定是妈妈,鼓励我自己跨过去的还是您。犯错误说谎时,一定会招来您的严厉惩罚——跪搓衣板,虽然次数很少,但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诚信。
妈妈常说,爸爸是家庭的支柱,没有他家庭就要散架。爸爸的爱,把家庭凝成了一个整体,失去了它,全家将失去生机。
爸爸,我就是那一棵小树,有了您的爱,那小树是越长越茁壮;爸爸,因为您的爱,使我由怯懦变得坚强。
我要大声地对您说:“爸爸,我爱您!”只有爱才能将我们一家人紧紧联系在一起。
父亲节,即将来临,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来表达我对您的爱。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父亲的随笔15
在忙忙碌碌中不知不觉的又一个清明节快到了,这不由的让我想起了已故的父亲,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父亲离开我们已有十二年了,在这十二年中,他的音容笑貌以及对子女、对儿孙的那份慈祥和关爱,不时的会浮现在我的眼前,并深深的根植于我的心中,每每想起他老人家的时候,他那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挣扎的身影清晰的在我脑海中,久久的挥之不去,那浓浓的父爱永远的栖息在我思念的心间,满腹的哀思萦绕着我的心怀。
父亲很平凡,是个普普通通的国家干部,他正直,厚道,善良,工作中以身作则,踏踏实实的做事。记得听母亲说过,很早以前父亲单位的一个职工因家境贫寒,冬天穿的很单薄,父亲就把自己的棉衣送给那个职工穿,其实,我们家也不宽余,这样的事不记其数。在家里每当我们姊妹和邻居家的孩子吵架或者打架,他都是到了现场后也不问青红皂白,先把我们姊妹拉开打一顿再问情况,有时我们也觉得很委屈,受了别人的欺负还要挨父亲的打,但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的.父亲就是那样情愿自己吃亏,也要让别人开心的人。
其实,父亲是爱我们的,父亲的爱是一种默默无闻深沉的爱,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记得我刚工作时,是在一个边远、偏僻的矿山,那里环境条件及差,交通不便,一次突然间感到肚子剧烈的疼痛,当时经矿山的医生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必须马上手术。山上不具备手术条件,情况紧急,医生就找车把我连夜送到山下职工医院……手术后的我孤单一人躺在病床上,再加上手术后的疼痛,心情很是郁闷,没两天我在病房里隐隐约约的听到外面有个声音在问护士说我住几号病房,护士给他指点了。我听到这个声音很熟悉,但又一想不大可能吧,就这样我怀着急切的心情紧盯着门口,紧跟着一个熟悉的身影跨了进来。啊,是他,我的父亲,他还是穿着那件我熟悉的发白的中山装,有点苍老和憔悴,那双我熟悉的稍有些凹陷的眼眶现在越加凹陷了。看了此时的父亲,悲喜交集,眼泪就不听话得流了出来,我赶紧说:“爸爸,你怎么来了?你怎么知道我生病了?”他说:他本来不知道我生病,他是到市党校来学习,抽空到山上去看我的,到了山上后,听人家说我在下面动手术住院了,他听了后又赶紧坐车下来到医院来了,此时,我在想:父亲工作又忙,年岁已高,山上交通又不便,他是怎样跑的那么远的?心里不由得像刀割的那样疼痛……父亲问了我的病情后,从提兜里拿出了营养品放在了茶几上,又给我拿了二百元钱,并安慰我好好的养病,鼓励我病好后早日回到工作岗位,说完后,他说工作忙,他得赶紧打车回去,示意我躺着别动,可我还是忍着伤口的疼痛站在门口目送着他,看着父亲渐渐远去的背影,我的视线模糊了……那种孤独、落寞等感觉一起涌上了心头,父亲来到病房总共才十几分钟的时间,也没有太多的语言,但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他那颗炽热的心,那浓浓的父爱。
父亲的一生虽然说不上多么的辉煌和精彩,但在他那简简单单的生活中,却蕴涵着他对家庭的责任和关爱。他虽然离开了我们这么多年,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父亲的随笔】相关文章:
父亲的随笔10-22
父亲 随笔散文03-01
父亲的背影随笔04-04
关于父亲的随笔01-31
父亲的亲情随笔12-23
父亲的表随笔11-04
父亲节随笔11-21
对父亲说的话随笔11-23
父亲老了随笔散文02-24
父亲抒情随笔散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