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随笔高一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想看看大家都在写什么样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随笔高一,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随笔高一1
高一即将结束,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觉得值得思考、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这当然和新课程的实施这一大背景有关,但正因为如此,才更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把在教学一线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以及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好好反思,让自己在今后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下面就来谈谈本人在高一第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曾经有过的一些错误认识或做法。
一、以为新课改就是要完全摒弃传统教法的错误认识
我们常说“除旧立新”,一个新的理念的实施确实是建立在“破”的基础上,“有破才有立”。这一次的新课改也是如此,它在课程结构设置、目标设计等很多方面都有较大的改革,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就使得我在教学中力求新的同时,容易忘记一些好的传统教法,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行之有效的一些教法,比如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写、多练以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挖掘、深入、延伸、拓展和精讲。事实证明,以上的方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显著,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吸收和融会传统教法的长处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方法实施中产生过的错误做法
(1)导学案运用中的错误做法
我们这次高一语文的新课程教学一个重要的“新”的标志、新生事物是“导学案”。“导学案”在山东兖州一中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它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出于经验的不足和对学生学情调查了解的不够,往往会采取这样一种片面做法——只注重导学案的“学”和“讲”,却忽视了导学案的“导”,结果经常会把课堂变成做题目(做导学案)和讲题目(讲导学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部分学生的厌学。事实证明,如果导学案只“做”只“讲”却不“导”的话,对学生的“学”恐怕很难产生什么积极的`、正面的影响。所以,如何设计好导学案并进一步利用好导学案,使它能够真正调动学生、激发学生、解放学生是一个急待解决的课题,需要我们每一个新课程的参与者、经历者好好动一番脑筋。
(2)合作学习中的错误做法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资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我在实践中曾有过这样那样的一些错误做法:
①、将小组合作等同于小组讨论。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我便会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了。其实,这样的小组讨论由于不是在明确的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因此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②、教师缺场。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有时会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时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我再开始依次听取各组的汇报,汇报完毕,课堂教学活动便宣告结束。其实这样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只是一种形式,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习效果也欠佳。
③、合作学习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我在课堂上不分问题是否合适都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事实上,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两者并不排斥。
④、小组中分工合作意识不强。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但有时候,在我的课堂上,往往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分工,学生做的工作只是一个意见交流,最后找一个同学来汇报即可。而且,往往是小组中比较积极的学生会经常被推举来做汇报。这样,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以上两点新方法中的错误做法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曾经有过的较为突出的现象,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篇幅有限,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总的来说,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不但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有发现问题、预防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提出几点误区也是为了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能走得更顺畅。问题出来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更应该防患于未然。在新课改的路上,让我们少些误区,多些成就,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前进!
高一语文教育随笔篇3
一、走语文教学正常路,熟知课程标准,扎扎实实教语文
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足开好语文课时,要高度重视语文教学,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务必强化知识积累意识,言语品读意识,语文课堂应该通过咀嚼品味语言文字的方式,去触摸言语生命的体温、去感悟作者的情感,走进主人公、作者的内心,从而引导学生思考生命之情气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反对教学之浮夸过度挖掘文本人文内涵让语文变了味,也反对教学理科化过分注重字词句篇讲解而让语文丟了味。语文教学要回到听说读写训练的本原上来,老师扎扎实实教,学生扎扎实实学。
二、走阅读积累路,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教学方式
语文素养的形成,必须走阅读积累这条阳光大道。多读书,多积累,在阅读积累的过程中进行水到渠成的写作,这才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只有高一肯下功夫阅读,经过两年的读书积累,高三复习必会事半功倍。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学生阅读、写作,跟学生共阅读、同成长。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以教材为突破,少分析,多引导,多提供与教材同题、同类的其他文章让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多让学生去领悟体会,教师少分析讲授灌输。
根据不同学生安排推荐适当的阅读内容。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课内与课外并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搭建平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场所,让学生收获阅读的成果,感受到阅读的成功与幸福,从而恋上阅读,终身阅读。建议每个班级必须设有图书角,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条件成熟时可以办班级报,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阅读写作成果展示栏和班级日报,以及读书交流会、读书节等为平台,展示学生阅读写作成果,维持并巩固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走养成教育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点滴开始
语文教育不像其他自然学科,它天生是“农业”的,得遵循作物的生长规律,需要日积月累的养成,绝非一蹴而就。
高一学生应当人手一册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有了方便的工具书,才能培养出学生随时查阅、时时积累字词的好习惯。特别是古文阅读,离不开字词典的帮助,勤翻字典,勤做笔记,文言文是可以自学的。
同时要求每位学生准备三本笔记本:一本用于写周记,一本用于作为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和读书心得,另一本用来练笔,包括自己的随笔和老师统一布置的写作任务。
周记本——每周坚持写一篇,长短不限,不计较形式。写每周自己最有感触的事物,即把每周最想记录的事、人、物、情、理写下来。
读书笔记本——每天摘抄至少一段文质兼美的文字,每周不少于写三篇读书心得。读书心得就附在相应摘抄的内容后面。注意注明摘抄内容的出处。摘抄和读书心得都应标注序号,每两周利用一节课检查、交流。
练笔本——一学年只统一布置8次作文,自由练笔不少于每两周1次。高一这一年的练笔以模仿为主,结合读书笔记模仿名家作文的方法技巧。建议老师创办办刊,推广优秀作文的成功经验。
此外定期举办与语文阅读有关的诗词朗诵、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等主题月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和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将口头表达、阅读、写作三者有机融合起来。
四、走作作文教学常识路,唤起写作热情、加强思维训练,多写多修改
思考的常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思考,作文的过程必然是思维的过程。但由于教育的功利性,许多老师忽略了学生“思考”的环节,学生压根儿就不会“想”,程式化、模板化,没有生活体验、没有思想、没有情感,说空话、套话自然就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没有了‘想’,是无法感受‘听说读写’的快乐的”,作文一定要教给学生这样的常识。当然,要想让学生成为思考的人,教师就不能不会思考。
热爱的常识。写作的至高境界是热爱,一个人能爱写作,视写作为一种基本生活方式,写作对他而言是生活必需的内容,一天不写点东西就恍恍然不知所止,这样的写作已不追求所谓“成功”,而成为生活的乐趣,是真正为人生的写作。让学生热爱写作,首先老师应是热爱写作的人。建议老师常写下水作文,言传身教,积极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学校里形成的好的写作作风,对学生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敢写的常识。斯宾塞说,在根本上,写作是孩子自己的事,也只有把写作变成他自己的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的能力。作文教学需要把写作的权利交给学生,培养他们敢写的意识,只有敢写,才可以在不断的写作中走向熟写。所以,我们主张要营造宽容和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写作。其实,写作并非难事,只需要“眼前有什么,心中有什么把它写下来,没有走样;拿给人家看,能使人家明白你眼前的、心中的是什么,这就行了”(叶圣陶语)。总之,一句话:敢写,就好办了。
读书的常识。在此不做赘述。
发现的常识。现在的学生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游离在观察之外,自然无所发现。故而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的意识,特别是要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有发现,因为聪明的人之所以聪明,无非是在熟悉的地方有所发现或发明。
修改的常识。文章写完了,看几遍,修改修改,做到“上口”“入耳”(叶圣陶语),是一个好习惯。文章为何要修改?就如“从树上掉下一根枯枝,恰好是合用的拐枝,不过就常情说,拾枯枝作拐杖,总难得恰好合用,所以还要修理修理”(张中行语)。关于文章修改,老师可以手把手教学生修改;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在修改的过程中还可以把要求说得明确些;引导学生积累修改的经验,循序渐进等。
总之,高一语文教学是高三复习的基础,唯有夯实阅读积累之基础方能真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只要老师肯读书、学生肯读书,老师热爱写作、学生热爱写作,其余的就好办了。
语文随笔高一2
经过台风的席卷,今年的秋来得似乎格外的早,早的那么令人迷惑,那么似是而非。蛙的销声匿迹,和蝉的残鸣都在诉说着夏已过,秋已悄然到来。
其实相较于夏的酷热我更爱秋的暖阳。夏天的阳光炙热而恣意。太阳不曾探头就仿佛整个人已经置身烤炉。使得自己像个发狂的狮子一样焦躁不安心绪不宁。而秋的暖阳让我感觉温和,像兔子一样温顺的窝在母亲的怀抱里。
秋风是温暖的,不似夏风的'清凉,冬风的凛冽。秋风的到来带走了夏末的余热。让人觉得呼吸都清浅了几分。
秋雨绵绵,没有夏雨的豪爽热烈。没有春雨的温柔细腻。却有着宁静带着典雅,就像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世家子弟淡然不失高贵。
一叶知秋,谁能解我心忧?秋来了,叶落了。洋洋洒洒的铺在地上。凌乱中带着淡淡离愁。站在树下,仰望枝头,树枝上挂着将落不落的叶,黄中带着浅浅的绿。一阵风吹过,叶旋旋而落。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凄美,像是叶与树正无声的告别。叶落下的那一刻,树哭了么?
古往今来,总有人用无数语言,诗句来形容秋的寂寥,秋的萧瑟,秋的凄美包括秋的离愁。我,独爱秋风的和煦,秋阳的温和。秋雨的宁静,典雅。更想抚慰秋的离愁。
语文随笔高一3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晨曦的微光铺满综合楼的蓝色碧瓦,如同蔚蓝的海面波光粼粼。苍翠的叶子拥抱浅棕色的树干,光线从缝隙中偷溜进来映在空旷的地上。
远处迷雾朦胧的群山连绵怀拥着校园,抬头,是碧空如洗的苍穹,阳光透过缺角的玻璃折射到桌上的字迹。课程一如昔日重复着,脚下同一块地板算不出踩过的次数,仿佛所有景物和生活都在循环。高考将近,17天似乎一瞬却又冗长。倒计时诠释了一段故事的结束又是一个未知而美好的开始。身旁堆积着厚重的公式笔记本,连篇累册的作文,横七竖八的地图册,自然少不了配套的疲倦迷离的眼神。午餐似乎成了最渴望和放松的理由,对于食堂阿姨以吝啬为职业准则的现象不再抱怨,或许这也算高三的升华。
各色室友,一种深厚的莫逆之交。上铺是我的同窗,魔鬼般惹火的身材,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让我每每无法平衡。对面是重量级的`脂肪堆积者,深夜鼾声如雷,只少了闪电,偶尔被震醒而担心天花板塌下来,她的上铺半径八两,属于一个道上,畅游在如梦如幻的境界,时而奔出几句模糊铿锵的话语,合奏着下铺的“背景音乐”,别是一番滋味。
然而早上醒来,总有出头椽子抱怨,她俩平淡如水道:“感谢室友不杀之恩”,于是便无下文。毕业照,一段离别和积累的故事。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漏在衣服上呈现点点摇曳的光晕,瑟瑟的微风轻抚落下的碎发,摄影师的白衫被汗水浸湿,不匀均地映衬着肌肤,游刃有余地指挥队形,快门按下,微笑,难过,拥抱,分离,用力将一切事物珍藏眼底。
此刻,我开始责怪时光荏苒,带走稚嫩青涩,纯白懵懂,埋下水乳胶融的友谊。我们笑靥如花却掩饰不住内心的悲凉与伤感,我们谈笑风生倒叙生活的陈迹,我们用搞怪的姿势宣誓意气风发的青春,送给十年后经历万千,有棱有角的自己。
回顾往昔,高考似乎非常遥远,每年六月,看着毕业生焦虑的神情和忙碌的背影,毫无察觉自身的处境,然而昙花一现,只不过重演当年高三的惶恐不安。六月,又是一年高考日,愿君不为高考殇让六月成为焦点,上苍眷顾。一同走过的青葱岁月也终将分路而行,任岁月摩挲友谊的坚贞,敲击无坚不摧的信念,但愿不会化作“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望前景霓虹。
语文随笔高一4
唯有树叶的飘落,才有果实的成熟;唯有太阳的降落,才有月亮的升起;唯有今天的耕耘,才有明天的收获。每个人都要经过义务教育的九年和高中辛苦难熬的三年,才能进入令人向往的大学。
很多人向往大学的轻松、向往大学的自由、向往大学美好的爱恋,没错,那的确是美好的生活,但必须通过挥洒十二年的鲜血换来。值得?或不值得?每个人的看法都各不相同。若真想得出每个人都认同的答案,可能一辈子都会陷入这苦苦纠结之中。“尽道有些堪恨处,无情;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世间唯情动人、唯情感人,多少人为情而生、为情而死,为情痴痴怨怨,为情喜笑颜开,为情患得患失。如此转瞬皆是虚幻,倒不如无爱无恨,做个无情之人,反而过得更为安稳。然而,何谓有情、何谓无情?就像我们至今也无法知道,究竟是流水辜负了落花,还是落花辜负了流水。世情难测,深邃如海。
如此,懒惰如我,只愿踏着时间的轨迹缓慢的行走在生命的`长河中,不去思考所谓的值得与否,做自己想做的事,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遇见喜欢的就去追求,不去在乎世俗眼光,只要得心之所愿,那便是属于你的值得。即便最终擦肩而过,依然无怨无悔。
语文随笔高一5
在这一个月的教学中,我学得在课堂提问上有一点感悟。教师上课,都离不开课堂提问。但课堂提问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注意:
1、难度。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就如树上的果实,既非唾手可得,又非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跳一跳才能得到。我曾两次讲《祝福》,都是从“我真傻”入手,去深刻认识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但由于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教学效果也就不同。第一次,我是这样来设计提问的`:“祥林嫂认为自己真傻,这告诉了我们什么?作者这样写能否揭示主题?”由于问题涉及的面较大,较笼统,学生难以回答清楚。第二次,我改提如下几个问题:“祥林嫂为什么认为自己傻?”“为什么阿毛被狼吃了,祥林嫂就变傻了?”“阿毛不被狼吃掉,她会不会变傻?她的命运会不会好些?”这样提问,化难为易,学生也就乐于思考,从而深化了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认识。教师的提问应难易适度,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答出,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往往是难度过大。这时,教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以避免陷入“启而不发”的境地。例如,一次教《项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此问题一提出,学生默然。这时,我随机应变,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我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爱虚荣之风大盛。”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解决了。
2、坡度。有的心理学家将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叫“解答距”。所谓“解答距”,就是让学生经过一番思考才能解决问题,让思维的“轨迹”有一段“距离”。一般来说,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提问可分为四个级别。第一级,属于初级阶段,所提的问题,学生只要参照学过的例题、例文,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属于“微解答距”范畴。第二级,属于中级阶段,所提问题并无现成的“套子”可以依傍,但不过是现成“套子”的变化与翻新。这样的问题,属“短解答距”的范畴。第三级,则是高级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属“长解答距”的范畴。第四级,则是高级阶段的发展,属创造阶段,所提问题要求学生能采用特有的方式(无现成方式参照)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属于“新解答距”的范畴。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调配提问题的坡度,为学生增设台阶,使之能拾级而上,直达知识的高峰。
在教学《过秦论》时,我曾根据秦国兴起、强大、统一全国及其灭亡的过程,精心设计了四个台阶式提问:(1)秦国兴起时实行何种基本国策,起何作用?(2)秦孝公以后的80多年,又为何能进一步强大起来?(3)秦始皇统一天下是偶然的吗?为什么?(4)秦朝迅速灭亡的基本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几个问题,由于“解答距”的长短不一,形成了提问的坡度,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随之逐步提高。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思维。
语文随笔高一6
你会感谢谁?你是否会感谢那个生你养你的父母?你是否会感谢那个一直帮助你的朋友?甚至你是否会感谢那个只有一面之缘人给你的帮助?答案是很显然的。
但你是否想过感谢你的对手?什么是对手?对手就是你一直想超越的人;对手就你一直不敢轻视的人;对手就是在你想要放弃时真正让你燃气斗志的人。这就是对手。
的`确,对手其实是一个很恐怖的存在,但是试想一下若没有对手会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就好像动物没有了天敌一样可怕。仔细回想,你是否为了超越你的对手而拼命了解他的一切,了解他每天在学什么,学了多久,然后自己在根据自己了解的反复去修改自己的不足,你甚至比你对手的朋友还了解你的对手,反过来想想你的对手何尝不是这样的吗?其实你的对手也是最了解你的那一个。所以,身为青少年的我们,不仅仅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更是应该学会去感谢一下我们的对手,因为有了对手,在生命中就好像又多了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
感谢对手,感谢那个你最讨厌,却是最真正懂你的那个人。
语文随笔高一7
大抵是由于年少不知,我张扬懵懂的把青春尽情挥霍。或许更多的是因为少年心中那孤独寂寥的梦,得不到肯定的往往是叛逆的花样年华中所热衷追求的,有时候,我们潇洒恣意的洒下的青春热血,往来的却回事成熟懂事时的悔恨。但尽管明知这个道理,我们还是飞蛾扑火般的爱上了追梦的过程。
这世间最后悔的事,莫过于当你恍然大悟时却早已身陷回不了头的路。当你还在为充满未知与迷茫的未来担忧恐惧时,你也早已不知不觉度过了岁月中的最美时光。但人生,从来就没有如果。所谓如果,不过是自给自的安慰。
青春,不是给迷茫不知的孩子带来快乐的,而是给正在面对生活选择的天使以成长的。少男少女不懂,或许更多人所追求的也不过是青春花季中的堕落。就算浑浑噩噩的挥霍而过,也可以当做年少无知,当做懵懂放纵。就算所谓年少轻狂,不过也只是给自己犯罪的借口。
没有人会明目张胆的宣扬你的无知,即使会在心里唾弃。但谁又没有那么一段不看岁月呢?不管是否尽是黑暗还是充满阳光,谁也不能否定曾经挥霍光阴的错举。谁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的`堕落期和自己人生中的低谷点。向来挫折带给人的是沉重的打击,但是往往培养的是坚强,锻炼的是成长。
漫漫旅途,有时很长。有时很短。有时崎岖不平,有时却平坦顺畅。有时路上开出的是鲜花,有时蔓延出的却是荆刺。谁也不能料定,谁也不能决定。自己的路,选择是其次,走下去才是重点。
人生不一定充满阳光,生活也不一定尽是黑暗。所谓选择,有时决定的是自己的人生,有时改变的蜕变的会是一个世界奇迹。
路途上有许多擦肩而过的行人。有时匆匆不留恋,有时却是抬头向你微笑。他们在你的人生之路来来往往,陪你走路。但是真正跟你走完路的,只是你自己。从头到尾,没有任何人能陪你。不必觉得孤独,人生这条路,何其短暂又何其漫长,每个人都一样!
路上的行人,有些为你铺上鲜花却在下面埋下荆刺。有些为你铺上荆刺,却在过去撒满鲜花。有些在你跌倒时向你冷眼旁观,甚至丢来石头。有些却向你伸出援助之有。在你成功时带来掌声。
其实不管他们带来的是什么,我们都能从中获得教益。不去冒险,怎知那上面是真的荆刺还是真的鲜花。不去收获石头,咋能为未来之路做出铺垫。不去尝试,咋知获得是冷眼还是掌声。不去拼搏,咋知未来黑暗还是充满阳光……
漫漫人生,漫漫旅途,不去选择咋知有走下去的希望!
语文随笔高一8
四年前,我中考落榜,一年前,我高考落榜。这可以堪称我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两次考试,都给我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初三的时候,我模拟成绩都很乐观,我暗自在想,没事,就算是这座城市最差的学校我也能考进的。然后结果就已经很明显了,我连市里最差的高中都没有被录取到。高三那会,我的成绩一直很稳定,所以我也已经有了一个念头,广州那么多个学校,肯定能考上一个的。然后,结果和初三一样。我从来都不相信我会落榜,不敢相信落榜这两个字会发生在我身上的而且还是两次,我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竟然发生了两次,这让我消极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很乐观的去接受命运的打击,然后转过身眼泪就哗哗的往下流。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坚强,我总是被我自己赋予的希望给打倒。在那之后,我就一直相信那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
高考过后,我被第二志愿录取了,去了一个南方的城市。从此以后,我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去猜想他的结果,甚至都把最坏的结果都想出来。如果我已经做了一件事或者一个决定,我也会想出十几个坏结果来逼自己接受现实,然后就不会那么的失望了,如果结局没有自己预料的那么惨,就不会那么的伤心。因为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倘若结局很好,那便自然会很开心,倘若结局很糟糕,没事,我曾经还想过更糟糕的,这已经好很多了。这样子,虽然有一种懦弱的感觉,但是,生活也就是这样,自己能够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就能活的自在一点。
所以,别以为事情发生的机率小就不会发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发生了,就欣然的去面对,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这个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分每秒都在变化着,只是你没有意识到而已。你身边的学渣突然间就变成了学霸,你觉得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其实是你不知道他每天是怎样奋斗的。你身边的英语白痴突然间跟你说要出国留学,你无法相信英语那么差的人都出国留学了,其实是你不知道他每天是怎样起早贪黑的背英语单词。你以为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都发生了,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
我不知道在以后面临事情的发生时我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怎样的心情去面对,但我会相信的是只要你肯努力去做,结局应该不会很差的,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语文随笔高一9
古今中外,但凡事业上有所建树的名人、企业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行善。
名人、企业家所行的善或许是大善,但这并证明行善这个伟大、光荣的举动仅属于那些头顶光环和家财万贯的名人、富人们。行善的权利属于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包括老人、妇女、儿童,还有残疾人等,当然还有你和我。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通常认为,行善事是一种虚伪的.做法,只是那些名人、富人彩piao、出名、造势的一种手段。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并非所有的行善举动都是有目的的。陈光标,一个在慈善界享有声誉的企业家,数十年如一日行善,从不间歇。如果说一个人能够一直行善,哪怕他是“伪善”、“假善”,时间一久,这种善也就成为“真善”、”“大善”。“大善”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气魄、实力和胆量,那么小善则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道德。
我们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办“大善”,但我们绝对有能力去从事“小善”。小善就在我们身边。所谓“小善”,就是利用我们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帮助别人,哪怕是让座、指路,甚至是笑容,这些都是一种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所有的大善都是由诸多小善积累起来的,博大的爱心都是由微小的善举堆砌而成的。
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小善,更不要忽视小善的力量。对于自己来讲,有可能一个小小举动不能损失什么,但对于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来讲,小善也许会帮到大忙。如果说大善是一种荣耀,那么小善则是一面镜子。是一面反映人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的镜子;是一面折射人性光辉、乐于助人的镜子。
明知善小而不为,这是一种愚昧、堕落;明知善小而为之,这是一种聪慧、积极。现实生活里,没有万事不求人,也没有人能够一帆风顺、一路平坦,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行小善也许不能让我们出名,但可以让我们的心灵受到洗涤;行小善也许不能让我们得到回报,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如果人人都去行善,都去从小善做起,那么加起来这就变成了大善,整个社会到处都会充满温暖和爱。小善是一面镜子。
如果想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美丽的一面,那么就请伸出自己的双手,献出自己的爱心,从小善做起,从点滴做起,让诸多“小善”汇集起来而形成的绚丽色彩,为你画上人世间最美丽、最高贵的妆容。
语文随笔高一10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历史的使命。我作为一名语文学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担负的重任,因而在实际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断地进行探讨、研究、实践、反思。下方,我就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反思。
一、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一样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能够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用心性和创造性
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好处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具体问题,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提示他们回去以后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学生透过提出疑问、自行释疑,既深入明白了课文,又丰富了课外知识。由此,我就启发学生:文选资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需要超多的课外阅读来充实、完善,健全中学语文知识结构是课内课外等综合因素建构而成的。
三、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
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就应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新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再让他们透过分组讨论,进行评价,看哪一组同学表演得最为恰切,最贴合文章要表现的思想。学生的兴奋点被激活了,他们在阐述中融入了许多现代汉语词汇和意识,加进了超多肢体语言,对文本进行了再创造。这种简单愉悦的教学形式,既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情感,又帮忙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又挖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转变思路,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由文章学的思路转向阅读学的思路
教师应注意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推荐,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只有遵循学生学的思路和阅读学的思路,才能真正激发师生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具体教学中,我采取了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学思路,以学生的自学为主,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谈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问,然后加以梳理,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再读课文,让学生就这些方面深入讨论,最后我再作总结。整堂课,学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主动的参与状态,学习效果良好。
五、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潜质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潜质。”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忙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气”。
六、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如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唠叨……从中感受人与人世间的情感,然后想一想自己诚如何明白他们,感受他们。之后,许多学生在周记中谈了学习后的感想及自己对父母亲的感激之情。学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礼,感情在此得到了释放。
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主角,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语文随笔高一11
对你的爱,是海枯石烂。
怀着最虔诚的感动,我打量这河山,自远古面来,向明朗奔去,无数人用鲜血般的孤独和纯粹的灵魂筑就这座红色的城,我知道,在任何的伟大面前,连感动都是多余的,她用年轮的寿命,一圈一圈讲述荡气回肠的传奇。从黄麻起义开始,便注定这座城的英雄情结,她不用任何言语的赞颂,她追逐光,一路朝圣。
从来历史,都是沉重的话题,像风霜的老人脸上最深的沟壑。这座城,是铁血的将军,他怎样开疆拓土,守护家园,我们不得而知,零散的材料,老者的只言片语不过是他三尺青锋上的锈迹斑斑,却承载了一座城的荣耀,而今,我停下来,用自己的手来抚摸一个英雄的累累伤痕,悲痛却也带着骄傲。被侵掠的伤口早已烟尘满面,时隔百年,曾经的呐喊与呼救,悲恸或怆然,与历史一道沉淀,深埋在土地里,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所有干净的痛苦都会沉淀,沉淀成悠闲。”然而我却铭记,我身体里翻腾的是红色的血液,是英雄的血液。这是我的信仰。
不同的文化源自于不同的地域。在这里,你看到了吗?荆楚大地拭剑扬眉的豪气,百万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文化面前,每一雨土地都是如此年轻。比不上吴道子宣纸上流畅的.线条,比不得杜刺史口中吐纳的花香,荆楚文化以这样的方式长生不老。永远昌盛,永远年轻。像黑夜中的一道强光,带给每一个人信仰,在时间的豁口里,来赴一场盛宴,文化总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让这片红色土地寸寸成金。也许,在这里,有差异巨大的方言和习俗,有翻山越岭的障碍与休止,可是我们始终都是麻城的子民,有着同样的信仰和同样滚烫的血液,始终坚守着“孝善忠勇”的誓言。是一脉相承的文化所带来的震憾,使一方水土的灵魂得以永恒。
都说,时间给了我们闯荡江湖的勇气,和山河踏遍的决心。须知,我们走过的一山一水终究要用一朝一夕来偿还。那些漂泊在外的游子,是否是落单的大雁,把万水千山走遍,却始终忘不掉故乡的一眼泉孔,一寸日光。还是那一句话,归去来兮,我的家在这里!
大别山上那一抹一抹的红,我不禁赞叹,这是神的花园。红到如此鲜艳,是丹青泼成的颜色。这样的花,开在故乡,美到落泪。她开在你必经的路上,带着一样的优雅和故乡的深情。像那些忠勇的英雄一样,碎裂了,亦带着暗香,鲜艳一万年。
带着这样的风范,我将踏遍河山。
山河叹,我叹这河山……
语文随笔高一12
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爱上音乐的,只是跟随着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并无多么堂皇的理由。而刚刚跨进音乐的大门,才发现以前的世界真是太小了,原来生活中还有一个从未注意的闪光点。
说到华语流行乐坛,不提到Jay恐怕是不行了,一首《发如雪》带着淡淡的忧伤以一种喑哑的声调将“缘字诀”演绎得无懈可击。“你发如雪,纷飞的眼泪,我焚香感动了谁,邀明月,让回忆皎洁,爱在月光下完美……”那零零星星的歌词,即使让人毫无头绪,却仍能感受到一个字,那就是美,而“凄”就只能从旋律中去体会了。听着听着,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油然升起,那区别于通俗的快乐,是在音乐中寻觅到一种最真实的愉快。
还有一点必须提到的`是影视音乐,与专辑和单曲不同的是,影视音乐往往有一个起点,也可以当做创作的源泉吧,不言而喻就是故事的情节。正因为有了回环曲折的故事内容,其间的音乐就更能打动人了。今年寒假只看了一部电视剧《天外飞仙》,虽然可能会被别人说成是肥皂剧,但我还是要说。这是一部神幻剧,讲述的是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
也许上诉观点很多人持反对意见,但我不在意。因为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我的生活不再平淡,反更加丰富和真实。
语文随笔高一13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学校里,春暖花开,少年云集,既是读书的好季节,又是读书的好年龄。
本学期,学校将周五中午自修定为课外阅读时间,引领学生阅读、悦读。这是我校“阅读点亮人生,书香浸润学校”活动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很有远见的举措。
试想,学生从清晨开始一向做功课,直至黄昏时分,住校学生甚至奋战到夜晚九点,哪有时间读书?学生在枯燥的题海中只会焦躁抑郁,何谈欢乐?即便是语文课,也被考试指挥棒所驱使,为了高分而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一天也只阅读一两篇短文而已,学生苦不堪言。长此以往,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呢?
而窗外春光明媚,花草树木尽情生长。草长莺飞,春暖花开,因为有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书籍正是人们成长的“阳光雨露”,是人类礼貌发展的“阳光雨露”。阅读,异常是“悦读”,正是青少年汲取礼貌精华、先进文化的最佳途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青少年时期是人的身体机能快速成长的时期,记忆最强大,精力最旺盛;思虑单纯,不为闲杂事务所牵绊。这正是“无边光景一时新”的人生之春,正是勤奋读书的最好时期。
晨曦照室明,绿树入帘青,学生不释卷,琅琅读书声。此情此景,用朱熹的《观书有感》来表达则恰如其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如同打开一面镜子,知识思想映眼前;阅读就像打开一扇窗,杨柳春风扑面来。
寄语学生,大好春光,正好读书,博览群书,内修积淀,外阔眼界,视通千载,神骛八极,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定基础。
语文随笔高一14
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随笔高一15
正是由于一系列的在校外部动机的习得,也就是成就动机的不断强化,人们走向社会时,为满足此动机的需求,则自然而然就表现出了一种功利的生存状态。
其实,在我看来,功利本身并不具备罪恶感,以功换利,难道就不是一种能量守恒定律吗?难道就不是一种“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生态平衡吗?难道就不是一种艰苦奋斗,热爱生活的人文精神吗?
由此可知,功利本身并不具褒贬之意。这世上有很多种人,她们的'心复杂的如同市场上任人挑选的物品般琳琅满目。有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藏污纳垢的;自然亦有外表笨拙淳朴内心慧智通达的。有了表里如一,也自会有表里如一。条条大路通罗马,从希腊时期的文明就开始向我们播下了智慧的种子,也证实了功利的正能量,而那些利欲熏心的反面史料,只不过是群被花花世界迷了眼,乱了心神的虽生犹死之人罢了!
功利无罪无错,有罪有错的是放任自己心欲无限助长最终丧失人性做出劳民伤财之事。妄想以此来换取自己的得到成仙之路之人最终只会求的被万人抛弃的死路。
此时此刻,我终于明了,功利无罪,最需我们呵护和不断净化的是人之善心。唯有这般,方能享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雅又风趣的生活原态。
【语文随笔高一】相关文章:
语文高一随笔04-09
高一语文随笔06-30
高一语文随笔04-10
高一语文随笔15篇04-12
高一语文教学随笔04-18
如何提升语文素养高一随笔作文03-17
关于高一随笔11-09
高一暑假随笔03-17
暑假随笔高一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