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时间:2024-07-21 00:01:28 偲颖 随笔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通用18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随笔有些了解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通用18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

  三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潜力,分析、综合潜力,决定、推理潜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潜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本学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取得的成绩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认真阅读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资料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了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取学生的探究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潜力;让学生练习在同层次的习题,巩固知识,构成潜力,发展思维;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

  (2)及时复习。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上是当天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该方法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缺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构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构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构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带给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群众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潜力。学生订正后,给予好的评价,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善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学困生的辅导。

  对学困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成绩。

  本学期期末考试题是县进修学校出题和统一抽考。班级成绩比较好。全班38名学生参考。总分3169.5分,平均分83.41分,90分以上有14名,优秀率36.84%,及格率97.37%。

  (二)、设计贴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

  三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不算多,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效”的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测量自己的体重,加深对重量单位的理解。测量身高,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提高了实践活动的潜力。

  (三)、巧妙渗透环保教育,关心环保。

  在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应用题,如:用纸对折、拼图等。在完成知识教育后,教育学生将剩余的纸千万不能乱丢,应养成讲卫生,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四)、勤与家长沟通,实现共同教育。

  与家长常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状况,与此同时,教师更能加深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

  (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本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并坚持详细做好听课笔记。认真参加教学预案设计,听、评课活动,主动向老教师请教教法,并虚心学习。本学期撰写了自己的多篇教育教学心得、教学反思,并参加了国家级和省级的教学设计论文竞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不足之处

  1、有些家长在那个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家长不配合造成了学习成绩差。

  2、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认真审题,书写不认真。

  3、学生随堂练习中由于时间紧,练习的不够深,学生的自学意思薄弱,个别学生上课小动作多,听课不认真。

  4、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明确。

  三、改善措施

  1、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减少学生因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作业上所反映的审题不仔细、抄错数字等现象。

  2、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及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研究,加强互相之间的合作、互助,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差异教学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加强双基训练,落实到位,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3、加强混合运算计算的训练,强调运算顺序。

  4、重视基本算理教学,在教学中要减少机械的、单调的重复训练,而应多设计一些有层次的变式训练,以提高学生对于概念正确地、全面地认识。减少学生因错误地或片面地理解概念造成的失误。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2

  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2个班的数学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和同年级老师一起讨论。并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状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样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我走“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大家熟悉的情境: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用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来描述一下多长时间为一年、一月、一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出了许多不同的答案:48个星期大约为一年、365天或366天为一年、12个月为一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为一年、24个节气为一年。大约4个星期为一个月、30天或31天或28、29天为一个月……钟表上时针走2圈为一日、从这天的晚上12点到明天晚上的.12点为一日、24时为一日……这样消除了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让他们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起他们学数学的欲望。

  我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不断反思教学,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不断地将公开课上学到的精华延伸运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把仍在困惑这我们的许多问题,有个在认识。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潜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潜力。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三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尤其是数学这学科,从及格率到优秀率次次达标,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群众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必须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潜力是有限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尽管有平衡的比较与竞争,可我们相濡以沫,坦诚相待,这还不值得一笑吗真想笑笑,真想!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渐趋活跃,逻辑性、层次性逐渐明显。如果说语文课赋予孩子们的是灵性,那么数学课赋予她们的则是理性;在文理交汇中,在激情、感性与思考、探究的碰撞中,学生们逐渐进入了少年期,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开始构成。每每谈到学生们的优异表现,我们的眉梢都忍不住飞挑。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3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学会了估算,有了估算意识,运用估算知识,能够解决很多不用算出准确结果的问题。

  估算教学在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很常见,由于学生年龄小的原因,很多不会采用合适的方法来估算。很多老师在教学时也很头疼,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进行估算教学。因为估算是要与实际情境结合的,你不可能把每一种的实际情境都给学生呈现出来。

  在人教版的老教材中普遍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教学估算。但在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中,略做了改动。在教学加法估算时,加入了大估和小估,即在估算时,为了便于判断估算所得的和与原来两个数的和的大小关系,两个加数要么都同时看大,要么都同时看小,具体是同时看大,还是同时看小还得看具体的情境中提供的数。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初步有了近似数的概念,都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教学教材的例题时,我先复习了近似数的有关知识,然后出示例题的情境:两个年级各有223个和239个人,同时去看电影,让学生估一估,441个座位够不够。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教学两个加数同时估小(即223看成220,239看成230),便于判断最后的结果比223加239的和要小,如果一个看大,一个看小,最后不好比较结果的大小。上完新课之后,紧接着是课后的`做一做,把两个加数(169和196)同时看大,这和学生采用四舍五入方法的结果一致。

  等到晚上做家庭作业时,就有好几个家长打电话询问估算的方法。等到第二天作业收回来一看,学生已经分不清什么时候大估小估,什么时候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全部要么同时大估,要么同时小估,252可以看成250,259也可以看成250,等于与之前所学的四舍五入求近似数完全脱离关系。我只得又强调什么时候四舍五入估算,什么时候大估或小估。

  其实我认为没有必要让老师这样头疼,如果教材把其中的239改为234、233、231等数,学生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也能看出是把原来的两个加数看小了,也能比较出估算结果与原来两数之和的大小关系。毕竟学生学习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在以后四五年级中还要运用。这里的大估与五年级数学小数中的“进一法”,小估与小数的“去尾法”,都属同一方法求近似数。在五年级教学“进一法”和“去尾法”,学生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三年级教学大估和小估,学生却分不清了。究其原因还是小学生年龄小,理解力达不到。

  估算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估算教学,没有最头疼,只有更头疼。让我如何去教学?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4

  我从教学小学语文转为小学数学教学,进入一个新的教学领域,深感教育经验不足,缺乏教育实践经验,这几个月来,通过听取有经验的教师讲课,交流经验,使我对小学数学教学有很深的体会。

  一、要给孩子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小学生年龄还比较小,稳定性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变这种现象,必须使小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那么,怎样才能使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也是很关键的。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钻研教材,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了一些现实的情境,学生们顿时兴趣盎然。这样不仅缩短了导入新课的时间而且使学生比较容易的获得知识,从而简化了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具体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还有就是老师要管好两个手指,少伸食指,指责学生;多伸拇指夸赞学生。好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指责出来的。

  二、每堂数学课的课前三分钟口算训练

  口算要克服粗心,在课余,尤其是考试后,我常听到有些学生、家长、老师说:“知识是掌握了,就是太粗心了,以后改了就好了。”好像老师们也只注重方法的训练,学生和家长也不把这粗心当成一回事,这个粗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怎样改正,可能没有很好的探究过。其实口算能力薄弱是学生计算能力差的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书写方面的习惯和速度、口算基础、简便方法的运用、心理因素都是影响学生口算能力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认为“粗心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的东西容易学,可粗心的毛病很难克服。

  我一般在每堂计算课前3钟进行口算训练,口算的内容尽量与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有关,训练的方法多样化。例如:视算训练、听算训练、抢答口算、口算游戏等等。用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这主要是针对中、差生。每节新内容过后,总有些知识,部分学生没有弄懂,就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比如在教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学生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正确使用还有些模糊。我就经常问一问,门的大小是它的什么?应该使用哪个面积单位?电脑键盘上的数字键大约是1(),电脑屏幕的大小大约是8(),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变着花样几次练习后,/article/学生就都能掌握了。对于错题让学生多做多练,再加做相似的类型题,出错就较少了。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时间可以使我们的经验不断增加,努力学习,不断反思,我相信我们的能力肯定会有所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5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是学生在三年级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虽说算理上是差不多的,但从学生作业的情况反映来看,问题很大。主要出现的问题与教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差不多。

  1.一眼看不出最大商几。

  2.有些学生把商去乘看成的整十数而不去乘原来的除数。

  3.不注意看余数,余数比除数大或相等,照样把结果写上去。

  4.计算过程中进位进过去的数不做标记,计算时忘加或加错,做减法时顺序搞错,从高位减起,个位是0的往往不写,还有就是退位减法老是减错,借位点不加,算时忘记减1后再减。

  5.写横式结果时余数忘写或答案抄错。

  产生诸多错误的原因就是:有的学生基础不好,有的是习惯不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主动参与到学习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导致作业情况差。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也是学生常出错的,如何避免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该出现的错误,我觉得首先要强化口算练习,题量不要多,坚持天天练,所谓熟能生巧。练习的题目可以是两位数乘以整十数,一位数乘以一般的两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及括号里最大能填几这几种题目。其次要汇集学生错误,让全班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自主发现错误,在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思考方法。

  为了避免学生由于枯燥而产生厌学心理,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方式,如指名板演,同桌互批,尽量多的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到的,在以后的教学中也还要常穿插除法笔算练习,使学生在坚持不懈的练习中提高笔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6

  导学案”如何导入新课怎样有效地导入课题,精彩开始每一课,引发学生的兴趣,快速进入角色,是教师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精彩的课题引入能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他原有的知识,能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用恰当的方法导入新课,将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学案的教学中,我们导课的第一环节是温顾互查,简单的说就是回忆旧知识,同桌互查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复习导入。这样的导入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联系旧知识的同时,降低新知识的难度,能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状态中,能够比较容易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有好处,但是是否每一课时,每一种课型是否都适合用这种导入方法呢?

  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觉得并不是每种课型都能用这种导入方法,在每个独立单元的新内容,第一次学生新接触的新知识点,就没办法用。有些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反而效果更好,对于计算类的课,就用复习的方法就比较合适。所以,我觉得“导学案”的导课方法,应根据课的类型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导课方法,不应固定一种统一的导课方法,只要导课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对于教师的教学是有利的就可以了。当然,在导学案的运用上,我们还在摸索,相信在不断地研究之后,我们一定会找到一种最适合导学案的导课方式。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7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初步认识和比较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本节课中我大胆放手,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在教学时,尽可能多地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实施主要有四个环节。

  第一个是复习环节,从复习整数加减法入手,依此类推学习到小数加减法,学生容易理解、易于掌握。

  第二个是探究新知的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通过自学、合作交流、检测来完成。从而实现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的目的`。

  第三个环节是巩固应用的环节。通过分层次练习,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是课堂总结环节,帮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一个回顾和总结。

  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都能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法,能准确计算,能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同学满十忘了进一等。今后得加强练习。

  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觉得以下几个地方作的比较好;

  1、教师语言简洁明了。

  2、设计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3、教师角色转变成功。

  在课中我把自己放在了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的地位,把学生应有的时间和空间还给了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没有极大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是当学生的答案出现差错或者“离奇古怪”时,教师不应急于主观猜测、简单评价,草率收场,而应延迟评价,多给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学生富有个性化的火花就会随之迸发而出,而课堂也会因这些美丽的“差错”而变得精彩!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8

  近几年课堂改革在各地绽放绚丽光彩,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学习、反思、工作再次忙碌起来,也开始反思自己早已习惯的。课堂上,我是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学生们是我的士兵,无条件地凭我的调遣、服从我的指挥。我用自己的“爱心”理所当然地虐杀了学生们的信心。

  以后,我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努力创设质疑、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互助的课堂里一起学习、思维碰撞;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异样的光彩,让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我带着一张A4纸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A4纸,你想知道它的哪些信息?

  生1:它的长是多少?

  生1:它的宽是多少?

  生2: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3: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现在我告诉你们它的长是30cm,宽是20cm,请大家快速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对于熟记公式的他们,这个太小儿科了。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都扬起了微笑而自信的脸庞。

  师:如何允许你动手操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一张纸的身上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孩子们一个个露出思考的表情,一时间班里静了下来。

  数学班长魏雅雪首当其冲举起了手。“老师,把这张纸对折后分成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冯雨苗说:“长变成了15cm,宽没变,还是20,那它的周长应该是......”

  还没等她说完,道文涛就接上来了:“等等,它不仅可以左右对折,还能上下对折呢。”

  “对啊,对啊!这就有两种对折方法了。”孩子们纷纷回答道。

  我会心一笑,看着他们:“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所以沿着不同的对称轴对折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那你们能解决魏雅雪的问题吗?”

  “没问题!”异口同声的回答之后,班里又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在纸上走动的沙沙声。不久之后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计算成果:左右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70厘米;上下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80厘米。

  在我正想着引导孩子们对比归纳时,吕慧欣一脸兴奋地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老师!我发现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可能会一样。”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同桌道胜欣不甘示弱地接了上来。“真棒!你们俩的眼睛真是一个比一个闪亮!”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孩子们也纷纷跟上来。

  “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道冬阳紧接着发问。我点头同意。

  “张纸上你们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剩余的纸片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又分别是多少?”

  还没等她说完,已经有几个孩子说见过这个问题。表扬他的问题提的特别好,顺势板书在黑板上。每个小组发了一张A4纸,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解决。下去巡视发现他们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在动手折,有的在计算,有的在记录,各司其职。意料之中,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很快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纸片,会出现哪些方法?”我接着引导学生。在学生的操作汇报之后,我把出现的三种情况贴在黑板上。还没等我开口,周军超同学就抢先说:“老师,你肯定要问我们剩余的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嘿嘿......知我者,周军超也!大家帮帮忙呗!”被看透心思,只得这般接上去。安静的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热闹起来,看来出现了“状况”。我给足他们时间,静待最后的汇报。第一组在组长王云歌的带领下,抢先进行汇报。计算周长,是吧各个线条相加;计算面积,是把图形进行了分割。刚结束,之间下边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任田旭说:“计算周长时,我们可以把水平的直线上下移动,竖直的线条左右移动,先凑成大的长方形,再加上多余的线。我的计算是:......”

  王思佳补充道:“计算面积时,不仅可以把图形分割成多个小图形,还可以把它补成一个大图形,再减去一下小图形的面积。我的计算是:......”

  ......

  “老师!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虽然不同,但面积是一样的。”魏雅雪等不及我喊她起来发言,就着急的喊道。

  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众多方法层出不穷,肯定孩子们的思考与结论,惊喜孩子们的表现。

  拿起学生剪下的小长方形,放在我的大正方形的上面,一块贴在了黑板上,问:“认识这两个汉字吗?凸和凹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骄傲的凸对凹说:‘我不仅比你面积大,周长也比你大’,你们怎么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见我一直笑而不语,又低头开始了验证。真是一群懂事又聪明的孩子。

  “不对,凸的周长和凹是一样的,都是88厘米。”

  “通过线段的移动,他们的周长都是大正方形的周长加两条宽的长度。”

  允许孩子们大胆的猜测,给足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验证,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掌握。这节课,在孩子们自己的疑问--回顾--操作--猜测--验证--补充中,完成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行走在数学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工作仅几年的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我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期待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能够收获教学的万紫千红,享受教育的幸福。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9

  前几天我校进行了评教评学活动,听了三四年级几位教师的课感想颇多,但从整体看这几节课主要的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参与面较广。教学中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学生根据内容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这样很快唤起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一开始便以一种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情境,为能主动探索新知打下了基础。当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了算式后,他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班内交流汇报。通过学生的自由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了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但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的理念,而且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将学生置于现实的问题情境之中来学习数学。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0

  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2、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3、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到哪里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4、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较少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1

  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情况对比及取得的成绩

  1、我首先用德律己。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

  2、用心教学。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二、内容作法及经验体会

  1、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2、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四、不足之处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己检查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不断努力,总结经验教训,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2

  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数学教学得心应手。就此,我想谈一点浅见,以待指教。

  一、注重实践教学,创造成功条件,激发学生兴趣

  要使学生一拿到数学新书时就爱不释手地翻来覆去浏览,学生的兴趣是它的基础。积极的兴趣的倾向是朦胧兴趣的开始,那么如何把握契机,把这种积极的心理倾向设法转化为一种积极的真正兴趣,这在第一课尤为重要,特别是布置第一课的`前置性学习中尤为重要。

  二、设计育人情境,培养学生情感,使生亲师信道

  积极的情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活动能量,从而提高思维和学习潜能。学生听课也伴随一定的情感,而学生的情感往往同他对知识的领会程度,对教师教学的兴趣密切相关。

  三、情感倾斜,关注学困生

  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果教师在情感上多一些倾注,在课堂多一些关注,课后多一些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可能会有所提高,学习的兴趣、积极性也会随之提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3

  数学教学应当有意识、有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加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下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的一些教学情境,我觉得非常适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5、整个课堂教师应始终保持着师生平等关系,不断鼓励与赞赏学生,形成互动。

  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三、创设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4

  小学数学教育除了让学生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人类礼貌成果等重要使命。目前,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小学数学教育走入了一些误区,数学让学生望而生威,甚至望而却步。主要原因是有的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的研究不够,不能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仅限于对数学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合理地渗透数学文化资料,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和方法,在教学中缺少等待,让学生进行思考的时间少,教师讲解得多,以讲代学,作业机械重复,大搞题海战术,学生负担加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削弱数学教育的效果,使数学教育的有些功能被异化。

  如何使数学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真正使数学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从而发挥数学教育的基本功能呢?本文就此谈一些个人的思考,以期抛砖引玉,供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们讨论和研究。

  一、充分挖掘数学自身的魅力,让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的魅力无处不在,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教师要根据教材资料,不断充实和挖掘数学中新奇搞笑的事实和现象,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数学有意思!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真正地喜爱数学这门学科。如学了比的知识后,可让学生认识“黄金比”,使学生体验到世上美的事物都贴合“黄金比”这一规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揭示周围事物的数学本质,让学生充分体悟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博大精深;再如学了“因数和倍数”后,让学生去寻找“完美数”,使学生认识到原先看似很平凡的一个数,其中却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有意思;再如学了“找数列中规律”后,向学生讲述天文学家观察太阳系中各行星和太阳的距离这一数列后,发此刻其中火星和木星与太阳的距离这两个数之间不贴合这一数列的排列规律,通过计算后确认其间肯定还有另处的行星,果然之后的.天文学家发现了“谷神星”、“智神星”等许多小行星,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真了不起,产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数学教师要去搜集,要广泛阅读相关的数学读物,不断充实自己的数学知识宝库,同时要组织学生阅读数学读物,师生在数学阅读中同成长,小学数学虽然姓“小”,但只有让它置身于“大数学”的滚滚洪流和背景之下,才能使它焕发出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产生应有的魅力,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潜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数学更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被大家广泛认同的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通过数学思考潜力的培养到达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数学学习要让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有较高的课堂教学驾驭潜力,随时根据教学状况调控自己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问题,提问是一门艺术,提问要有深度和广度,具有较强的思考性,切忌自问自答,没有耐心等待学生去思考,或者与少数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忽视让大多数学生参与数学学习过程,提问要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大多数学生的思考和争论,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共享智慧和真理!如教学圆周长的计算这一资料时,在揭示圆周长的好处后,可这样提问:“你觉得圆周长和什么有关系呢?”当学生通过实践和思考猜想到可能和它的直径有关系后,指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一向吸引着古今中外的数学家,它们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再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让学生理解内含分数的句子是比较关键的资料,教学中可出示如“六年级男生比女生多1/4”这样的句子问学生:“由这句话你还想到了什么?”(男生是女生的5/4、女生是男生的4/5、男生与女生的比是5:4、男生是全年级人数的5/9,女生是全年级人数的4/9,女生比男生少1/5等等)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体验了数学的丰富多彩,引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打下了基础。数学思考力的训练还包括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如转化的思想、假设的思想、还原的思想、有序思考的思想等等。在教学中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对学生的数学潜力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说话,不要封住学生的嘴,要让学生动手,不要捆住学生的手,要让学生观察,不要遮住学生的眼,教师们千万不要掩耳盗铃,认为只要讲深讲透了,学生自然就懂了,以教代学,包办代替。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5

  “错误”,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而“纠错本”的使用,让“错误”体现出其内在的价值,更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从学校去年提倡数学中使用“纠错本”以来,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让纠错本真正起到它的作用,即:让学生研究错误,让学生历经由错误到正确的历程,进而形成反思的习惯,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开始,特别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一味地将错题及其正确答案抄在“纠错本”上,却不知道怎样去分析错题,因此只能以“不会、不细心”等肤浅的理由来说明错误原因。在解题过程中,究竟是概念不清还是误解题意,是忽视了隐含的条件还是思维的'定势,他们没有认真地反思自己原来为什么会出错。由于错解及其过程的缺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对自己当时的思路与想法逐渐淡忘,在翻看“纠错本”的过程中也就不能对自己曾经的错误一目了然,因而很难提醒自己下次碰到类似的情况时应该如何引起注意。所以在一开始,教师要当好学生的拐杖,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如何纠错的模型,主要是帮助分析错误原因。

  另外,在使用纠错本的过程中,学习顺利的孩子,相对纠错的题目就少,而学习困难的孩子,错题相当多,如果只是将错题抄上改正,只会让学习困难的孩子越来越吃力,甚至讨厌纠错本,所以,也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错题纠错,让好点学生帮助讲解,达到共同进步的双赢。

  以上是我在使用纠错本的过程中的尝试做法,希望纠错本能够真正对学生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功效,当然,这需要长期的坚持。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6

  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1、小学三年级,正是过渡时期,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的学习氛围。但是,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教了几年的小学三年级数学,从中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

  2、对于优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维必须给他留有悬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还得不要让他处在胜利之中。

  3、对于中等生,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有时你把他叫起来。他根本不知道你讲到哪里啦,对他们来说心不在焉。要不断提醒他们注意听,多组织课堂教学。

  4、而对于后进生,首先给他们订的目标就不要太高。这样不止他们自己觉得有希望,尝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们取得一点点成绩就要适时的表扬。让他们觉得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希望的。有时间要多帮助他们,给他们讲一些非常简单的知识,让他们一点一点的.进步。要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喜欢你才会愿意学这门学科。

  但是,教学中,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合作交流较少等。在今后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学习习惯。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7

  “求平均数”是小学数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感到:教学“求平均数”时,除了引导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和求平均数的方法,还应做到“四要”。

  一、要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意义

  “平均数”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接受,往往会把求出的平均数与通常意义下实际生活生产中的数量相混淆。因此在求出诸如“平均每户有2.5人”“平均每人植树3.5棵”等答案的时候,对其正确性和合理性产生怀疑,在确认计算结果正确无误的情况下,会写出计算结果的整数近似值作为答案。为此,在进行求平均数教学时,可以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1)“平均每人植树3.5棵”是否表示某一个人的实际植树棵数?

  (2)一个水池的平均水深是1.2米,身高1.4米的小明在这个水池里是否有危险?

  (3)在奉献爱心,资助贫困学生活动中,五(1)班男生平均每人捐款1.8元,女生平均每人捐款2.3元。是否说明男生小刚捐款数一定比女生小芳少?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我们都知道无论算术平均数还是加权平均数,其数值总是介于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根据这一特点。在求平均数时,先引导学生估一估平均数的数值范围再计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减少诸如“敬老院老人的平均年龄是6.7岁”的错误。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都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教学求平均数初期,我们可以通过直观的教学手段,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个数的平均数介于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在教学较复杂的求平均数时引导学生先估计再计算。进而引导学生运用这一特点解决一些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有一列数,第1个数是35,第2个数是25,从第3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这列数中第15个数是多少?”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学生在解决“五年级二班分两个小组参加植树,第一组15人,平均每人植树3棵;第二组20人,平均每人植树2棵。全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能用(3+2)÷2来求全班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因此,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平均数的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使学生从中发现更多的平均数特点或规律,消除学生在学习加权平均数时的疑问。

  例如,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条件“根据初步调查,五年级一班男生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14元,女生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12元”,首先引导学生提出求“五年级一班平均每人每月零花钱是多少元”的问题。进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估计出平均数的范围,再引导学生运用假设的方法加以验证,从中引导学生发现以下一些规律:

  当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多时,平均数比13大而比14小;

  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时,平均数比12大而比13小;

  当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同样多时,平均数正好是12和14的平均数,也就是(12+14)÷2=13。

  四、要渗透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

  求平均数是进行统计的一个重要环节,人们在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时常常需要通过平均数来反映某一事件的特点或规律。因此,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要把求平均数与统计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平均数的广泛运用,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渗透统计意识和统计观念,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发展。例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本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出本组同学的平均身高,制成的统计表。进而再计算全班同学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总而言之,在求平均数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得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获取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他们的后继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教学随笔 18

  24时记时法是在学生认识小时、分、秒后学习的一种记时方法,它在现实生活中用途比较广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养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珍惜宝贵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开发课堂教学时空,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是学生智慧和个性充分张扬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课堂教学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情景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无论在动手还是动脑过程中,让他们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理解新知,远比教师“塞”给他们有效的多。教师始终站在“平等中首席”的角度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平融洽的氛围中发表意见,学生原有的知识杂相互启发中被激活了起来。

  二、抓住课堂“生成”契机,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和创造性能力,是唤醒学生学习智慧与内在个性的根本。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它是“动态的”,“生成的”,它与传统的让学生适应教师的“教”不同,是要求教师去适应学生的“学”,它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是无穷的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因此,教师要充分根据学生的反应,恰倒好处地往我们期望的`教学目标予以点拨、诱导,真诚的赞美、友好的提示,平等的交流,能够使学生的内在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创造才能得到完美展示,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把学习当作是一种无上的享受。

  三、强化课堂“火花”效应,加强学生体验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构建,是智慧与个性不断延伸的助推剂。

  课堂中冒出的闪亮的火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但是如果只是让他一闪而过,岂不是十分可惜!所以,要让这种智慧和个性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助推剂。教师在以后涉及到类似的问题时,再一次点拨与唤醒,是十分必要的,点燃他们曾经深有感触的火花,他们必将十分乐意!